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条例

2022-10-27

第一篇: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条例

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将收集起来的每个教工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的工作。

第三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均应按本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所管理的人事档案进行认真的整理。

第四条整理人事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整理人事档案,事先要收集好人事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整理人事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人事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地做好整理工作。

第七条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入人事档案的工作。

第八条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以《条例》和《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严肃认真地进行。

1 / 46

第九条鉴别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入档案。

第十条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做法:

(一)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本校的材料及应归入人事档案的内容。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人事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不属于人事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给本人。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的,应登记报主管领导批准销毁; (二)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政审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交待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包括免予处分的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对处分的意见等。上述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每份归档材料,必须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查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三)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要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再归档; (四)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它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入人事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

2 / 46

(五)鉴别时,发现档案中缺少的有关材料,要及时进行登记并收集补充。 第十一条对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关于正、副本十类内容的划分进行分类。

第十二条人事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其内容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干部简要情况表,干部信息管理登记表,以“简历”为标题的个人材料(主要介绍不同时间学习,工作的地点、单位、任职情况),更改姓名、籍贯的证明材料等。干部履历表和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归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自己写的个人经历),个人撰写的简历材料(主要内容为:个人简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等。带自传的履历材料或简历表,以自传为主,归第二类。

第三类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1、考核材料:干部考核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考察材料,现实表现,领导干部考核量化测评表,参加形势教育干部实绩考核表,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表,后备干部登记表,干部挂职锻炼表,干部挂职推荐意见,干部挂职锻炼总结及鉴定表,民-主评议综合材料。

2、评语鉴定:高等学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查(核)表,报考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学生操行评语,所有不带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的鉴定(包括:学生、培训、工作、出国、团员、党员、军人、“三讲”、蹲点干部、少数民

3 / 46

族干部、知青),各类人员评(鉴评表)等,党员民-主鉴定表,干部考核表等。

3、审计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的材料、,离任审计表等。

第四类学历、学位、成绩、培训和专业技术等综合材料

1、学历材料:学生登记表(初中、高中),学生成绩登记表,考生报名登记表,新学员审批审批登记表,选拔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分配登记表,毕业生登记及鉴定表,毕业论文成绩登记表,学员结业论文登记表,学籍登记表,研究生登记表,推荐上学意见书,同意推荐上学的证明,高考志愿书(申请报考书),退学证明,肄业材料,学生学年小结表,证明毕业时间的材料,中央党校学员登记表,中央党校学员党性锻炼思想小结,中央党校学员学习小结,中央党校学员党性思想考评表,毕业(结业)证复印件,学历证明,学位申请书,干部学历学位认定情况登记表,所有带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的鉴定,出国留学审查登记表,报考(申请)表,同意参加高考的证明,攻读博士学位专家推荐书,定向(合同)培养高校学生合同书等。

2、专业技术材料:教师登记表,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教师任职资格申报表,医务人员登记表,医师资格认定申请审核表,技术(兼职)聘书(如经济师、工程师、教授、会计师、指导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合同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科学技术干部业务考绩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呈报表,关于申请任职资格的报告,申报条件和任职资格检查表,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情况简表,科学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表,技术干部定职、升职呈报表,专业技术职务任命书,专业技术职务复查考核表,思想

4 / 46

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等。

3、培训材料:党校轮训培训班学员考核表,岗位职务培训,培训学员学习考核登记表,学员考核登记表,干部进修登记表,培训证明,预备役培训,干部理论学习档案卡片等。

4、科研成果:创造发明、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等目录。

第五类政审材料

个人的说明材料(主要说明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登记表,军婚证明,军婚报告及批复,爱人(对象)情况登记表,对其家属、亲友调查情况的证明,招工政治审查表,入伍政治审查表,高等学校考生政治审查表,外出培训人员审查表,学徒审查登记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任职人员的资格审查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工作期间的表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证,更改(确认)年龄、工龄(参加工作时间)、民族、国籍、入伍时间的证明,“三龄一历(即年龄、工龄和党龄、学历)”的审核表,干部在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斗争中的表现情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表现情况,家庭成员旁证材料,关于党内职务情况的说明等。

第六类党团材料

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退团申请书,超龄离团登记表,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如有多份仅保留第一份和最后一份,其他材料归入本人档案的散材料中),转正申请书,转正的意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核表,发展党员计划审核登记表,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党员“双学”活动登记表,1985年、1990年制的党员重新登记表及申请,确认团龄、党龄的相关材料,加入其他

5 / 46

党派的申请书、登记表及证明,由单位开具的党、团材料丢失的证明(说明)等。

第七类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

所有奖励文件、奖状的复印件、先进事迹材料,党员民-主评议登记表(被评为优秀党员的),得奖的著作登记单,奖学金审批表,通报表扬等。

第八类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等材料

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行政管理部门对个人的处分决定,上级批复,核定(调查)报告,本人的检查,交待,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复查报告、决定、结论,免予、解除,撤销处分的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批评材料,对个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不起诉决定书,刑事判决书,惩罚性民事判决书,计划生育处罚决定等。

第九类工资、任免、身份等方面的材料

1、干部工资、定级、待遇材料:工资档案,工资审批表,晋升工资文件,浮动工资表,带工资的任免表,转正定级登记表(含无工资额的),因受奖励晋升工资相关表格,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职工考核升级审批表,工作变动登记表,各类津贴呈报审批表,待遇问题的审批表等。

2、干部任免材料:任职任免文,任免表,战士提升职务,级别报告表,干部提升晋级报告表,军官任免晋衔报告表(职务军衔或警衔同时变动的任免表),工资待遇不变晋升职务,干部职务任(免)归档材料,选为与其主要工作相关的各委员会委员的登记表(如:共青团、政协、纪委等),对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的任免表等。考察材料、现实表现也可放在任免表的后面形成一系列的材料。

3、干部因公出国(境)材料

6 / 46

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因公出国人员备案表,初次出国人员审查表等。审查表与备案表只存备案表。

4、招工、军警、代表等材料:

(1)招工材料:招收(新)工人登记表,就业人员审批表,招收新工人审批表,招收工人审查登记表,选调生录用审批表,职工子女申请安排工作登记表,学徒工审查登记表,毕业生选留推荐表、同意推荐招工的证明,转干审批表,“吸收录用”干部审批表(登记表),吸收录用教师表,高、初中毕业生和城镇青年安置表,选拔录用干部审批表,“以工代干”人员转干审批表,组织对组织初具的证明由于其家庭原因请求安排工作的情况说明或证明等。

(2)军警材料:入伍登记表,应征公民兵役役登记表,军(警)官文职干部转服预备役报告表,退伍军人登记表,军官转业审批报告表,评定授予军官军衔报告表,法官、检察官、警官等级变动审批(评定)表,转业干部推荐表,军用汽车驾驶执照申请表,车辆驾驶员审验表(军人)等。

(3)代表材料:各类代表大会代表登记表,当选与非主要工作(兼职工作)相关的各类组织委员的登记表(如:书画协会,青年联合会等)等。

(4)其它:公务员过渡审批表,公务员重新登记表(《公务员法》颁布后制定的),参照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审批表,兼职聘书(职务),调动工作审批表,辞职申请书报告及审批表,任职责任合同书,劳动合同书或协议书等。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体检表(有残疾),残疾等级材料,各类通知书,家属随军登记(报告)表,领导干部收入申报表,干部住房情况表,干部挂职锻炼总结或小结,学习小结,自愿生一个孩子申请,独生子女证申请登记表,各类函件(如:调动工作介绍信、报名介绍信),结婚报告(非军人),共同培养协议书,工会入会申请,

7 / 46

工会会员登记表,报到证,申请下基层的申请书,合同(协议)书,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伤残,工伤等级诊断书及有关材料,干部逝世后报纸报道的消息或讣告,悼词(生平),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情况的遗书等。

不能装入干部档案的材料:工作总结,生活小结,思想汇报,接转材料交接单,工作证复印件,档案整理复制责任卡,入党誓词,常住人员登记表(户口本复印件),论文,各类试卷,学生证等。

可不装入干部档案的材料:档案备考表(和文-革有关的说明须归入档案),述职报告(如有考核表配套的需归入档案),附有索取证明材料的函(如无索取证明材料的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事档案副本内容,是由正本中以下类别主要材料的重复件或复制件构成:

第一类的近期履历材料。

第三类的主要鉴定,教工考核材料。

第四类的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材料。

第五类的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结论(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七类的奖励材料。

第八类的处分决定(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九类的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的审批材料。 其它类别多余的重要材料,也可归入副本。

第十四条内容交叉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 (一)带自传的履历或简历表,以自传为主,归第二类。 (二)履历表和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归第一类。

8 / 46

(三)有任免职务内容的登记表、任免呈报表所附的考察材料或主要表现情况的综合材料、提升工资级别的评级、评定军衔的鉴定表等材料,以其主要用途为主,归第九类。

(四)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一律归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的,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第八类。

第十五条每类人事档案材料,都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的形成时间排列顺序,并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在其右下角编写页数。

第十六条档案材料排序的基本方式: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九类、第十类等七类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五类材料:若形成一系列有结论性的证明材料的排列顺序为结论或上级批复在前,其余材料按时间先后排列在后;若为单独的证明说明材料则按时间先后排列。

第六类材料:首先是入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其次是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党员登记表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第八类材料: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的检查或交待材料等,其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

第十七条每卷人事档案必须有详细的档案材料目录。目录是整本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索引,有了目录就方便了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查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9 / 46

(一)按照类别排列顺序及档案材料目录格式,逐份逐项地进行填写。每大类的第一行填写大类号及其名称,大类号用汉字一至十表示。第二行开始按照各类别归档材料排列顺序逐份用阿拉伯数字

1、

2、

3、4„„填写; (二)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材料名称”。无题目的材料,应拟定题目。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或在目录上加以注明; (三)“材料形成时间”,一般采用材料落款标明的最后时间。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材料形成时间; (四)填写“材料份数”,以每份完整的材料为一份(包括附件),一般均为一份;材料页数的计算,采用图书编页法,每面为一页,印有页码的材料、表格,应如数填写; (五)内容排布:

①共十大类,每大类与大类之间间隔为四行; ②各大类材料中,若无该类档案材料,其大类标题仍然保留,注意空足四行,再进入下一大类材料的输入; ③第九类“工资任免等材料”分四小类,每小类与小类之间间隔为三行; ④第九类“工资任免等材料”中,若无哪小类材料,其标题不保留,注意空足三行,再进入下一小类材料的输入; ⑤目录输入完毕后,将最后一页空表行数补足满页,再进行打印。 ⑥打印出来的目录要工整、正确、清楚、美观,不得有过于明显的印黑、涂抹和皱褶。

10 / 46

第十八条档案材料载体变质或字迹退色不清时,须进行抢救。抢救材料,一般可采用修复、打印、抄写、复印等方法。凡打印、抄写的材料,必须认真细致、核对无误,注明复制单位和日期。

第十九条建立档案副本的材料不够时,可选择正本中的材料进行复制,将复制件存副本,其原件必须存入正本。

第二十条为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其主要方法:

(一)对超出16开(26cm×19cm)规格的档案材料,在不影响材料的完整和不损伤字迹的条件下,可酌情进行裁剪。裁剪档案材料要根据裁纸刀所标横竖坐标裁切,做到横平竖直,统一尺度,前后一致,保证档案材料的规范。裁切不能损坏档案材料内容,档案内容距离裁切右边应有0.8-1.2厘米距离,包边时档案左边应留出2-2.5厘米距离,防止打孔时损坏档案材料。不能紧靠内容裁切或裁掉表格外框(包括表框外的字和与档案材料内容无关的字迹)。裁切筒子纸要根据内容折叠整齐,不能裁断。对于超出16开规格且无法裁切的档案材料,须进行折叠。折叠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横折叠、竖折叠、横竖交叉或梯形折叠等办法。一般横边折叠折下边,不折表头,折叠边离裁切边要有1厘米的距离。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整个案卷的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

(二)小于16开规格档案材料,要用宣纸裱边(注意宣纸不能太薄)。裱边时横边补上不补下,遇到大量需要裱横边的材料可以隔页裱边,竖边必须补齐。裱边要粘牢,同时不能把下一页粘住。

11 / 46

(三)对于破损、卷角、折皱的档案材料,要进行裱糊。裱糊用的衬纸,必须采用白纸。浆糊要按照水和浆糊2:1的比例调制,涂抹时注意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四)材料包边不能把档案内容粘住,并把原来的装订孔包在白边里。一般材料纸张厚7页左右包一本,纸张薄的10页左右包一本。包边纸一般为B5复印纸,(也可采用硬度适中的纸)并按照宽5厘米-5.5厘米的标准裁成长条。

(五)编写页码和编号,须擦掉以前的编号,新编号字体要美观整洁,不要过大。页码的位置在档案的右下角,距离下边和右边0.5厘米,编号的位置在档案的右上角,距离上边和右边0.5厘米。

(六)档案上原有的分类角须剪掉并用宣纸补齐,有些不干净的也须剪掉重新补齐。整理时要按照类别插入分类角。分类角贴在白纸的右上方,与纸的右上角完全重叠,贴分类角的纸必须是黄底红字的角标纸。

(七)奖励登记表、学生成绩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奖状等需折叠的材料,裱背后装入档案,粘贴时注意做到便于从左向右翻阅。如果材料过大应折叠,一般为折下边和右边。

(八)铅笔标注在档案上的无关的字迹一律擦除。

(九)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复件和多余件,根据类别、时间排序,按标准裁剪和装订后,要在每份材料上注明为重复件或多余件并装入本人档案。

(十)拆除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钉等金属品,以防止氧化生锈损毁材料。

(十一)对于裁切后的整卷干部档案要求做到四面整齐。

12 / 46

第二十一条每个教工的档案材料,必须装订成卷。装订后的档案,目录在卷首,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卷面整洁,全卷整齐、平坦,装订结实实用,具体做法:

(一)将目录与材料核对无误; (二)把全卷材料理齐。材料条件好的应做到四面整齐,条件较差的,以装订线一边和下边两面为齐; (三)在材料左侧竖直打上统一装订孔。孔距规格应符合《条例》附件一的规定; (四)一律使用《条例》附件一规定的标准人事档案卷皮。档案卷皮须书写档案人的姓名、籍贯、档案号。书写姓名不得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二十二条人事档案整理装订成卷后,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第二十三条人事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干部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一)在整理档案时,严禁吸烟,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二)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 (三)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整理中按规定剔出的档案材料,须进行登记,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四)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人事档案内容。

13 / 46

整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方法

整理员工人事档案的方法(第一篇)

人力资源档案工作是我院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书院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搞好人力资源档案工作,最终目的是为准确全面地考察了解和高效选拔使用好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建设好职工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经济效益发挥应有作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书院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档案,更好地为我院各项工作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参照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书院员工人力资源档案由人力资源处集中保管。其任务是:收集、保管、鉴别、整理员工人事档案材料;办理档案的查询、借用;探索建立适合书院院情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和使用办法。不断研究档案工作情况,逐步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第三条学习、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员工人事档案工作的法令、政策和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和执行。

第四条严格执行员工人事档案使用借阅规定,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

第二章人事档案归档范围和要求 第五条归档范围

14 / 46

(一)考试录用形成的有关材料:如应聘人员考核登记表、应聘考试材料、入职报到表、合同书等。

(二)在人力资源工作中形成的履历表、简历表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如学历、教师资格、职称证明书及相关证件复印件等。

(三)鉴定、考核、考察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如考核材料,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等。

(四)认定、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申报表、聘任、认定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及考核材料、有关证书等。

(五)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如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已批准转正的)、入党申请书、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自传、综合性政审材料及有关的证明、考察材料;民主评议党员材料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等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等。

(六)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如评选、嘉奖、通报表扬先进工作者等形成的表彰材料。

(七)定职、定级材料。

(八)办理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如转正定级、各种工资变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等材料;解决各种待遇问题的审批表、批复材料等。

(九)参加院内外有关培训进修等的有关材料。

(十)健康检查的有关材料:新录用人员体检表等有关反映身体健康情况的材料。

(十一)、辞退材料、辞职审批材料等其它起重要依据作用的材料。

(十二)、其他有鉴定性、结论性的材料等。 第六条收集方法

15 / 46

(一)为了使员工档案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员工任免、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员工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的内容。

(二)建立主动送交员工档案材料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时地将新形成的员工档案材料送交人力资源部归档。

(三)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员工履历表、鉴定、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员工档案。

(四)人力资源处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各项规定,主动和有关部门协调好档案的收集方法和程序,以使员工档案材料及时完成归档。

第七条归档要求

(一)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档。

(二)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经人力资源处负责人检查,并报请书院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三)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聘用录取时的有关个人的证明材料没有原件可用复印件,在院内工作时形成的材料要用原件,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材料必须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材料的日期并注意不归重复材料。

(四)凡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一般应有本人的签字,特殊情况下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可由组织注明。

16 / 46

(五)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载体,使用A4规格的办公用纸,文字须是打印或用蓝黑墨水、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六)各类人事档案材料应在材料形成后尽快归档。 第三章人事档案工作岗位职责 第八条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实行专人责任制,对档案实行严格安全管理。由人力资源处档案专管员负责保管与整理。

第九条负责人力资源处工作的部门领导职责

(一)、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档案法规,认真执行集团公司、书院员工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把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的议事日程。

(二)、与书院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联系,共同做好业务监督指导、检查工作,保证归档档案质量。

(三)、带头落实书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推进书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用化。

(四)、与书院发展同步,不断创新人力资源档案建设,为书院建好人才资源库。

(五)、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明确具体要求,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六)、做好与档案建设与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自觉执行上级有关人事档案工作的安全保密规定,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确保员工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

17 / 46

(二)、认真执行上级关于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制定和不断完善本书院员工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做好对员工人事档案收集与鉴别、归档与整理、保管与保护、利用等工作。

(四)、认真执行员工档案归档的各项规定,自觉坚持平时立卷,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保管、整理立卷归档工作,保证归档文件材料完整准确。

(五)、归档材料做到案卷目录填写清楚,并做到归档材料合适清楚,准确无误。

(六)、积极主动学习档案工作的有关法规及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七)、做好员工人事档案的统计工作。做到档案类别、数量清楚。

(八)、始终保持档案室、柜、盒的整洁、完好。 第十一条档案整理工作规定

(一)、在整理档案时严禁吸烟,以确保档案安全。

(二)、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

(三)、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整理中按规定剔出的档案材料,须进行登记,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四)、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员工档案内容。

(五)、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的保存价值。做到每月归档材料一次。每学期整理档案一次,每学年整理统计一次。按在职和离职员工分类有序彻底整理存放。不得存在有档案未整理的现象。

(六)、做到档案总目录及编号与员工档案实际存放相一致。

18 / 46

(10)干部在国外或境外表现情况的鉴定材料归三类。

(11)“文革”、“**”表现及廉政情况综合评定材料归三类。 (12)考察材料作为任免表的附件的(任免表里注明),随任免表一起归九类,习惯上都把考察、考核、表现材料统一放第三类。

(13)组织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察、考核材料,包括后备干部考核表(提拔任用后),干部提拔任免时和届中届末或离任时组织形成的正式考察、考核材料,阶段性或鉴定性质的表现材料及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表,归三类。

(14)由于历史原因,过去那些以考核人名义代表组织形成的材料应视为正式材料。今后,考核材料必须以组织的名义形成,并且加盖公章。

(15)一九八三年以后形成的鉴定材料,必须有组织盖章和本人签字,若本人看过没有签字,应由组织注明“材料与本人见过面”。

第四类学历、学位、成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报考高等学校考生登记表(报考书),审批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如获奖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论文等目录。新增加:毕业证(复印件)、学位证(复印件)、授予学位的决定、决议、学位论文答辩决议,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等;教师资格过渡登记表及各种培训登记表(如公务员过渡培训表)等。

说明:

1、学历材料要注意:

(1)完整性。一套完整的学历材料(除入学后所填的反映经历的学生登记表放一类外)至少有:①中学或高校招生报考登记表或报考书、选拔学生

27 / 46

登记(审批)表;②学习单(卡);③毕业生(学员结业)登记表(没有毕业生登记表或者鉴定上有成绩时以毕业或结业鉴定代替)以上三个部分构成。

(2)真实性。①不具备成人学历教育资格的办学单位颁发的毕业证、学历证明,不承认学历。②没有参加统一入学考试,学习时间不符合学制规定和补发的学历证明无文件依据的,不承认学历。

2、不易掌握的材料:

(1).“文革”中推荐的“工农兵”学员,组织推荐材料归四类。但在推荐过程中,贫下中农代表的座谈记录原则上不归档案。

(2)报考、推荐或选拔高、中等学校的学生政审材料与报考登记表、审批表一起归四类。

(3)高(中)等教育的成绩单、记分册、记分卡归四类。 (4)在职干部推荐或保送到各种学校学习的审批表归四类。

(5)三个月以上各种专业学习或理论培训成绩单、专业知识培训登记表归四类。

(6)在职干部普法学习、哲学学习等考试成绩单归四类。

(7)技术、业务水平评定或技术革新成果评定的结论性材料归四类。重要的(评高级职称或有特殊业绩的)业务自传、技术自传归四类,一般的业务、技术自传则存科技档案。

(8)反映干部学历、专长、业务能力和贡献的登记表、调查表、审批表归四类。

(9)学生证、毕业证、各科试卷、毕业设计、准考证、入学通知书不归干部人事档案。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归四类。

28 / 46

第五类政审材料:审查干部政治历史情况(包括党籍问题)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归五类。

说明:整套的政审材料包括:①批复,②结论或甄别复查结论(决定),③本人对结论的意见及检查交待材料,④调查报告、主要证明材料四部分构成。而历史上形成的材料不一定完整保留,不便再补齐的,只能一个问题相对集中排列归挡。

(1)以政治问题为主。在一九九0年的“内清”中未给予处分的“两乱”中的表现和“内清”核查材料归五类。

(2)组织上已作结论的“文革”表现材料,仍保留在五类。

(3)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证明材料,或平反改正通知、决定归五类。

(4)有组织审查结论的“调查表”、“审批表”归五类。 (5)经过核对的记录在案材料和本人意见归五类。

(6)确定更改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出生、入党、入团时间,以及解决(更改)国籍、民族问题的上级批复、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个人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归五类。

(7)历史问题的审查材料,保留在五类。 (8)家庭出身、本人成分的证明材料保留在五类。 (9)有关历史问题的个人交代材料保留在五类。

29 / 46

(10)因隐瞒历史问题、家庭出身等原因受处分的审查材料仍保留在五类。 (11)未经组织结论的反映干部重大问题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只能退还该干部所在单位,待党组织作出结论(认定)后,再判定是否该归档。

(12)参军(或招工、提干)政审时,群众的谈话记录不归档。 (13)政审过程中的请示报告、信件、函调、索要证明卡片、外调提纲、调查线索、外调介绍信、与被查人谈话记录、审查结论和调查报告的草稿、底稿不归档。

(14)入党时形成的政审报告和外调证明材料应放五类。

第六类加入党、团的材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1-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共青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说明:

(1)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表、组织谈话记录和预备党员培养教育考察表,有组织说明的归六类。

(2)党员登记中缓登期满后的组织决定及有关材料归六类。

(3)未批准或未转正以及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入党志愿书,由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保存,不归入干部人事档案,已归档的应取出来。

(4)“文革”中恢复党员组织生活的登记表,审批表应撤出销毁,“双突”党员的入党材料保留在十类。

30 / 46

(5)凡被开除出党的,其人党材料仍保留在六类,但必须在志愿书封面上注明,何时由何机关开除出党。

(6)党团材料只归组织作了结论的正式材料,不归谈话和会议记录材料。 (7)入党申请书最多只归首尾两份。

(8)要求入党、入团期间的思想汇报材料、党小组、支部讨论记录、考察写实材料、有关问题请示报告、审批通知书等不归干部人事档案。

(9)纯属简历的党员登记表、简历表、党(团)员干部登记表应放在第一类。入党调查报告和证明材料应放五类。

第七类奖励材料(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说明:

(1)创造发明奖励、业务奖励材料归七类。 (2)立功受奖材料归七类。

(3)正式命名授予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党(团)员、“五讲四美”先进个人等称号的审批表及事迹材料归七类。

(4)县团级以上单位对于个人的通报表扬材料归七类。 (5)部队评的“五好”战士等材料归七类。 (6)奖学金审批表归七类。

(7)单位立功授奖,不能将单位的事迹材料归入该单位主要领导个人档案中。

(8)奖励工资的审批表放九类,事迹材料(无工资的)归七类。

31 / 46

(9)奖励过程中形成的决定、通告、请示报告属于文书档案;奖状、纪念册、奖章、勋章不归档案,由本人保存,重要的荣誉证书复印件可归七类。

第八类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交待材料;组织上对干部个人的通报批评材料;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法院审判工作中形成的判决书等。

说明:

(1)刑事、司法、民事、行政(治安)拘留、劳教审批材料归八类。 (2)免予处分的本人检查材料和组织形成的材料归八类。

(3)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归八类;只有批复或结论而未给予处分,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的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八类。

(4)撤消处分的材料归八类。

(5)“三反五反”运动中问题较严重,有组织意见的坦白交代或检查材料归八类。

(6)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定右派的决定(结论)、平反改正结论、报告、本人检查交代材料归八类(结论为说错话办错事的有关材料不归入)。

(7)核查中定为“文革中犯严重错误”的上级批复文件、处分决定、处理意见、调查报告、本人检查及对结论的意见、申诉材料归八类。

(8)在一九九0年的“内清”检查中受处分的材料和以违纪错误为主又没有受处分的“两乱”中的表现材料归八类。

(9)处分决定、复查决定、撤消处分决定、不予(免予)处分的决定归八类。

32 / 46

(10)纪检查处案件中的处分决定、批复、通知等原稿,索要的调查证明材料、检举揭发旁证材料和司法部门判决书原件、证据、本人交待、侦破方案、审讯笔记等,属案件档案,不归入干部人事档案。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登记表等材料: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转正定级审批表,各种工资变动审批表(呈报表),奖励工资审批表,享受特殊津贴的呈报表,解决待遇的审批表、批复等;干部任免审批(呈报)表,调动呈报表,公务员报考登记表、录用审批表、公务员过渡登记表,聘用审批表和合同书,续聘、解聘、辞退材料,干部退(离)休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授予军(警)衔审批表;出国(境)审批表、备案表;党代会、政协会、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委员简历(提名呈报表)等归九类。

说明:

(1)义务兵应征入伍(兵役登记表)、退伍登记表、审批表归九类。 (2)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报道通知书可归十类。 (3)工龄津贴年限说明,归九类。 (4)招工登记表、审批表归九类。 (5)“以工代干”人员转干审批表归九类。

(6)现为干部,过去是工人的和新招合同制工人登记表,劳动合同等材料,归九类。

(7)有干部职务任免内容的登记表、简历表、审批表归九类。 (8)党委成员、团干部、讲师团成员登记表(任免性质),援疆(进藏)人员登记表、审批表归九类。

33 / 46

(9)“内调”人员登记表,审批表归九类。

(10)无任免呈报表时,任命书、任免通知可归九类,有任免呈报表则不归任免文件。

(11)商调函、调令不归干部人事档案。

(12)工资关系备案表归九类,出国任务批件不归档。 (13)职务变动和工资变动登记表存九类。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有残疾的体检表,因工致残确定残废等级的材料;干部逝世后报纸报道的消息或讣告、悼词(生平);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情况的遗书等归十类。

说明:

(1)民事纠纷判决书归十类。

(2)军人结婚报告、离婚的结论材料归十类。 (3)军人家属随军登记表、审批表归十类。 (4)干部家属农转非的审批材料归十类。 (5)独生子女审批表归十类。

(6)思想汇报,原则上不归档,但反映的思想认识独特,影响较大的材料归十类。

(7)历次政治运动中的思想总结、个人检查等材料,仍保留在十类。 (8)不属前九类,但对组织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如报到证(介绍信)等归十类。

(9)一般的体检表、化验报告,不归干部人事档案,确有保存价值的归十类。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排序

34 / 46

(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排序的基本形式

1.按档案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材料可按材料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按材料内容的主次排序。第五类、第六类、第八类、可按这种方式进行排列。

3.按材料功能性质相对集中,结合时间排序。如第九类可用此法。即9-1-

1、9-1-2„„;9-2-

1、9-2-2„„;9-3-

1、9-3-2„„。

(二)复杂材料的排序 1.第五类材料的排序方法;

第五类材料的排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结论部分,如上级批复、结论或决定(包括个人对结论或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等。二是查证部分,如有关的证明材料等。三是本人检讨或交代材料等。每部分材料之间要注意保持内容的有关联系,分清主次关系。如多份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对集中排列。

五类材料分一次性审查和多次审查。多次审查又分同一问题和非同一问题的审查。还有一种是新问题有与原审查过的问题混合的审查。据此,在审查材料排序上应有所区别,既要层次分明,又能保持其内容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使材料条理,眉目清楚,使用方便。排序具体式样如下:

例:一次性审查材料排序

(1)批复;(2)结论;(3)本人对结论的意见;(4)调查报告;(5)调查证明材料、旁证材料;(6)本人检查交代。

还有同一问题多次审查和非同一问题多次审查的排序方法。 2.第五类中的证明材料的排序方法:

35 / 46

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可分为历史问题的证明、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的证实、党籍问题的证明等若干部分。在每部分中再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证明材料不多的也可按时间先后进行登记。

社会关系方面的证明材料,如果材料较多,为查阅方便,应按关系远近来排序。如: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伯父、叔父、内兄、内弟等。如果严格按时间顺序排列往往把一个人情况的材料分成几部分,就不利于查阅。

3.第六类党团材料的排序方法:

第六类党团材料可按入团材料、加入民主党派材料、加入中共的材料、中共党员登记表的排序,并根据各部分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列。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列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注:如果有人入党情况特殊,有领导机关或领导人批示的,可以将批示放在入党材料前面。

4.第八类材料排序方法;

第八类材料排序方法与第五类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原处分没有调查证明材料。

第八类处分和撤消处分材料的排序:

(1)撤销处分部分;(2)原处分材料部分。

5.第九类材料可按材料功能、性质、结合时间顺序相对集中排序。 如按材料功能、性质、结合时间,相对集中排序,其方法是;

1、工资情况的材料;

2、任免材料;

3、出国、出境材料;

4、党代会、人代会其他材料。

36 / 46

每小类材料再根据形成材料的时间顺序排序。无出国审批材料可按三部分排列。我省就是按此法对第九类材料进行排序的。

第三节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与技术加工

一、复制 (一)复制的范围

鉴于复制耗资费力,易泄密,应从严控制复制范围.一般来说,复制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 1.需要补充副本的各类主要材料. 2.材料重要,但因制成年代久远,已经出现字迹消褪的材料. 3.材料重要,但用圆珠笔、纯蓝天墨水、红墨水、铅笔书写或复写的字迹已快消褪的材料. (二)复制的方法

1.复印:只要原件字迹清楚,就可用复印机复印。 2.打印:打印适用于一切文字材料。 3.抄写:条件不具备时可抄写。

4.手描:手描要注意保持档案材料的原貌。 5.还有扫描和摄影等方法,但费用高,不便装订。

此外,新研制推广的字迹恢复固定剂(液),是档案字迹恢复和固定保护的最好用品。

二、技术加工 (一)技术加工的方法

为了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其主要方法有:

37 / 46

1.对超出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在不影响材料的完整和不损伤字迹的前提下,可酌情进行剪裁或折叠。

2.对破损、折皱、太薄和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要进行裱糊。 3.对过窄或末空出装订线的档案材料,要进行加边;对两页以上散页单份材料要进行(缝纫或)裱糊粘贴。

4.拆除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钉等金属物品以防氧化锈毁材料。

(二)几种技术加工方法的具体要求。

1、裁剪

裁剪就是对超出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在不影响材料完整和不破伤字迹的前提下,用切纸刀裁成标准的16开(长26公分,宽18.5公分)规格的材料。

为确保剪裁的质量,在裁剪时应以单页材料为单位,以防止将写得不规格、“抢头”、“占地”、不留装订线的材料切掉文字内容。剪裁时应在裁口处顺纸压一木尺,用左手按住文件材料再进行裁剪,避免提刀、按刀时纸张移动,影响裁剪的质量。

2、折叠

折叠,是针对超出16开规格,又不能裁剪(剪裁影响文字内容)的档案材料进行的技术处理。折叠时,要根据情况,可采取横折叠、竖折叠、横竖交叉折叠等办法。折叠的材料要保持整个案卷的平整,不得损坏文字、照片,又要便于打开,适于从右往左翻,从上往下阅读。

3.裱糊

38 / 46

为了使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整齐划一,延长档案材料寿命,对那些破损、折皱和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要进行裱糊。裱糊的主要方法为:单面裱糊、夹面裱糊、开窗裱糊、鱼鳞或梯形托裱、胶纸粘贴等方法。

(1)裱糊的准备工作:

①衬纸。按照中组部的要求,“裱糊用的衬纸,必须采用白纸”。我们通常所用的衬纸多为高丽纸,是宣纸的一种。这种纸吸水性好,韧性大。

②浆糊。裱糊应选用化学浆糊,或采用在浆糊中掺上杀虫粉、自制防虫防腐浆糊。有时少量采用化学胶水。

③揭裱。揭裱就是将原来裱糊的质量非常低劣的衬纸去掉。一种情况是对那些粘贴不紧,字迹遇水容易湮退的材料。揭裱时应先将材料的分离处用竹签缓缓向四面扩展桃开,直至材料与衬纸全部分开为止。揭纸的技巧,是将需要保留的一面朝下平贴在桌面上,按紧,轻轻揭去上面的衬纸。这样不易损坏要保留的材料。另一种情况,对于不怕水湮的材料,可先向材料边缘没有字的地方喷水或用水湮湿,在其发潮未干时,对着角轻轻卷数次,促使材料与衬纸分离。揭裱要小心仔细,防止损坏材料。材料揭下以后,应用两张毛边纸夹好,放在玻璃板或底面平整的重物下压平。

(2)常见的裱糊方法: ①单面裱糊

单面裱糊就是对单面有文字而小于16开或纸张较为脆薄的单页档案材料,把它粘贴在衬纸上。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先将档案材料有文字的一面朝下放在工作台上,在材料的背面用排笔均匀地将浆糊刷在档案材料上,再将16开的衬纸轻轻地铺在已刷上浆糊的档案材料上,一边铺,一边用毛刷将衬纸排平,然后,将衬纸和档案材料一起翻过来,放在木板或玻

39 / 46

璃上晾干、压平。实际工作中常用化学胶水粘贴,这种方法日后不易再裱,需注意用纸(高丽纸)规范,胶水不易过多,材料背面四周抹上胶水,粘上衬纸,贴后晾干压平。

②双面裱糊

双面裱糊就是在一张衬纸的正反两面上都粘贴档案材料。凡是一份多页的档案材料,多可采用夹面裱糊。双面裱糊的方法与单面裱糊大体一致。应注意的是,裱糊的两面都要留出装订线。一般不采取此方法。

③开窗裱糊

开窗裱糊是对于那些纸张小于16开,正反两面都有文字,且天边、地沿和左右边都很窄的档案材料来说的。先在衬纸上按档案材料的大小开一个窗口(窗口要略小于需裱糊的档案材料),然后在档案材料的四周边沿的空白处刷上浆糊,将其轻轻地粘贴在衬纸的窗口边沿上。采用开窗裱糊法应注意裱糊时不得覆盖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内容,以免影响利用。

④鱼鳞托裱法

鱼鳞托裱法就是对一份数页,两面有字并小于16开的档案材料来说的。先将材料最后一页左边背后边沿刷上浆糊,然后将材料右边与衬纸的右边沿比齐后,粘贴在衬纸上。接着将倒数第二页材料也按上述程序将其粘贴在最后一张档案材料的左侧半公分左右处的衬纸上。其余依次类推。应注意的是:托裱后的档案材料的上下边沿要与衬纸上下边沿距离大致相等,档案材料的上下边对齐,右边错开,页页相盖,从第一页起,依次向右延伸出半公分左右,形状类似鱼鳞,因此叫鱼鳞托裱法。

⑤梯形托裱法

40 / 46

梯形托裱法是对一份数页小于16开,材料正反双面都有文字,且材料正面文字从上往下读,反面文字倒数的档案材料而言的。操作时应先将最后一页材料上边沿的背面刷上浆糊,与衬纸的下边沿比齐后粘贴上,然后将倒数第二页的;在材料的上边沿背面刷上浆糊与最后一页材料的左右边沿比齐,并向上移动半公分左右的距离粘贴在衬纸上。依次类推页页覆盖,将其他各页材料粘贴在衬纸上,形如梯状,因此叫梯形托裱法。

⑥胶纸粘贴

胶纸粘贴就是对那些原件纸质较好,较厚,但有些破损的档案材料,用透明纸粘贴在破损处,使之便于保管和利用。

⑦透明纸夹面裱糊

对于两面有字,且破损的档案材料,还可采用透明纸夹面裱糊,用极薄且透明的两张衬纸,直接粘贴在两面有字的材料的正反两面,既保护了材料,又能看清字迹。

4包边缝纫(粘贴)

①粘贴的范围和作用。一是将两页以上的单份材料联结为一个整体,以有效地避免材料单页散失。二是为纸张宽度不够以及纸张较薄的单页材料加边,以适应干部人事档案补充材料或借阅、拆卷、订卷的需要。

②粘贴的注意事项:一是不得将几份材料粘贴在一起,以免某份材料需要清理(或分类不准)时造成被动;二是缝纫线针脚要大,应距离材料左边沿半公分左右,以免打孔和剪裁时受影响;三是要注意美观,不要弯弯曲曲。目前已不提倡缝纫而采用粘贴法。

5.加边

41 / 46

凡是过窄或未空出装订线的档案材料,应用纸条加边粘贴,可选用80克双胶纸。

6.去金属物

拆除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钉等金属物,以防止氧化锈毁材料。

第四节 干部人事档案的目录登记、装订与验收入库

一、顺序号、页码编写和填写目录 1.顺序号、页码的编写。

顺序号包括类号和份号。类号是指对归档案材料所划分的十个大类号;份号是每类里面各份材料排列号。顺序号编写用铅笔,标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如:1—

1、1—2„„,指第一大类,第一份、第二份„„9—1—

1、9—1—2„„,指第九大类第一小类第一份、第二份„„。9—2—

1、9—2—2„„指第九类第二小类第一份、第二份„„。在目录表上类号用汉字

一、二„„十表示,单独占一行;份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列。

目录表上的份数栏填写,除含有复制件、附件等外,一般都是填一份,而非材料份数的流水号。目录表中页码一栏,是填每份材料所含页数,而不是每类材料的总页数或流水号。页码编写与图书一样,每面(有文字)为一页,每份材料一个总页数,有内容和表格(或空格)的计算页数,衬纸不算页数,有封面的材料,封面不编页码。页码编写在每份材料的右下角或左下角。用钢笔编写。目录填写时,各类材料之间(包括第九类各小类)要留出适当空格以备后续(一般每类一整张)。

2.材料名称的登记

42 / 46

材料名称即材料标题,它是文件材料内容和特点的反映和高度概括,登记材料名称必须名副其实,文题相符。材料标题不长的应登记全称:材料标题过长的,可适当简化;无题目或文不对题的应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拟定题目。简化或拟定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拟定或简化的标题只在目录上登记,并作标记,不能在原材料上修改题目,凡是新拟或修改的标题,在目录上都用〔〕号括住。

3.证明材料的登记

登记证明材料的名称,既要简明扼要,又要反映主要内容,不能简单地只写“证明材料”几个字。如果证明材料较多,为使反映的问题集中,应将其区分为“家庭出身”、“本人历史”、“社会关系”等若干小类别,要直接写谁的证明,或谁对谁的证明。如在“家庭出身”证实中,可用“ⅩⅩⅩ大队对ⅩⅩⅩ的证明”、“ⅩⅩⅩ对其父的证明”等形式;证明材料较少的,不用区分不同问题,应写清楚谁证明什么问题,如“ⅩⅩⅩ大队对其家庭出身的证明”、“ⅩⅩⅩ对其父的证明等。

4.材料制成时间的登记

材料制成时间,一般采用材料落款标明的最后时间。复制的材料采用原材料的形成时间。在目录上填写时间应当填全年代号和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1972(年)10(月)26(日),不能只填72(年)10(月)26(日)。

二、关于职务变动、工资变动登记表的说明

1990年《条例》要求填写这两种表格,它是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干部档案过程中根据任免表和工资表填写的两张登记表,工资变动表放九类工资表类前面,职务变动表放任免表类前面,作为两类小目录便于利用。

三、装订

43 / 46

(一)分册与分册方法 1.分册

分册是为了便于装订和利用,将超过2.5厘米厚的干部人事档案分成两册或数册的工作。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只有数十份档案材料,有的可能多达上千份。《条例》附件《干部档案卷皮、档案袋样式和规定》中规定:档案袋厚2.5厘米(折叠部分)。因此,凡是超过2.5厘米的干部人事档案必须分册。分册是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的一个变通措施。

2.分册方法

①分册应视材料多少、厚度而定。 ②在正常情况下,按厚度、按分类分册。

③一份干部人事档案,无论分几册,都是这份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每个分册都要标明包括哪几类。将总目录放在正本(一卷)的同时,再为其它分册填写(含哪几大类的)分目录。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保持分目录与总目录的一致。在每个分卷的卷皮和外盒上注明(第几卷、共几卷)。

④分册应最大限度地维护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分类和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利用,不得把一个类别的材料人为地割裂分放。以免影响保管利用。

(二)打孔

1.打孔的规格。在材料左侧竖直打上三个装订孔,孔距(从距中心算起)8.3厘米,线孔中心距左侧边沿1.5厘米,上、下线孔中心,距上、下边沿均为5.4厘米(塑料卷夹三个眼是固定的,达标一级要求使用塑料卷夹)。

2.打孔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用专用的三孔打眼机严格按规定打孔,保证打孔质量,一般不用锥子扎(对以后续入材料不便)。

44 / 46

②应将材料对齐用夹子夹住,以防打孔时纸张滑动(不能保证四面齐整)。 ③个别书写不规则的材料要单页打孔,以防损伤文字。

④对打眼过多的材料要加边裱糊后再打孔,将来再续入材料时,也要按原材料的标准孔距打孔。

(三)装订成册

装订成册是将零散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整理成专门案卷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主要工作有:

1.核对目录与材料顺序是否一致。

2.订卷。若用塑料卷夹按顺序安装就行了,对以后续入材料也比较方便。若用鞋带或线绳把卷皮和材料订在一起,线绳不能太细,以免损伤档案材料。要认真检查有无未装上的材料。做到四边整齐。

3.检查有无金属品,若有达标时会扣分,要清理完毕后再装订。 4.填写卷面姓名、籍贯、索引编码(四角号码),有分册的注明册数。 5.填写整理干部档案责任卡(什么时间、整理谁的档案、整理人、审核人)。

四、验收入库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装订成册以后,根据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审核验收,这是保证干部人事档案质量的最后一关,必须高度重视,有条件可指定专人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归档材料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2.材料的鉴别分类是否正确。 3.有无缺少材料或张冠李戴。

45 / 46

4.材料分类、排列是否准确合理。 5.历史遗留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6.近期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否全部归档。

7.目录登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编写了分类号、顺序号、页码。 8.目录与档案内容是否相符。 9.所有金属物是否彻底清除。

10.技术加工是否认真仔细,符合要求。 11.干部档案材料的文字内容方向是否一致。 12.装订是否四面整齐,有无掉页未装材料。 以上是干部人事档案档案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46 / 46

第二篇: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

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2005年) 颁布单位: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5年7月19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三条修改为:“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第十四条修改为:“档案鉴定、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七条:“下列国有档案复制件,不得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 “

(一)未向社会开放的档案; “

(二)未解密的档案;

(三)有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档案;

(四)影响社会稳定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档案。”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向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档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

(一)遵守国家保密的有关规定;

(二)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档案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

(1996年8月28日天津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5年7月19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的范围,包括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档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档案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档案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和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各自的档案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都有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的义务。

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档案事业,对本市的档案工作依法实行监督和指导,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

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档案事业,业务上受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管档案工作的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档案工作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业务上受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明确档案工作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对所属机构的档案业务实行监督和指导。各单位的档案工作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业务上受同级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九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是收集、保管档案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机构,业务上受同级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按照下列原则设置:

(一)市和区、县应当设置综合档案馆;

(二)市可以设置城建、科技等专门档案馆;

(三)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设置部门档案馆。

第十一条 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布局,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综合档案馆的设置,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专门档案馆和部门档案馆的设置,由设置单位或者部门提出意见,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档案馆的变更或者撤销,按照设置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四条 档案鉴定、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等,由文书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范围收集齐全,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十六条 应当重点收集和保管的档案范围,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

(一)行政区划的变动;

(二)单位的建立、变更或者撤销;

(三)列入市或者区、县的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有关普查项目的立项;

(四)市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和区、县举办或者承办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

第十八条 各单位的建设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和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进行验收、鉴定前,应当由该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对其档案管理进行指导,并对档案进行验收。

市和区、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鉴定前,应当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机构对该项目档案进行验收。属于档案馆收集范围的,应当通知有关档案馆参加。

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列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转为非国有单位的,其党群、行政等管理类档案,按照隶属关系分别归属于原主管部门或者综合档案馆,其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类档案按照双方的协议、合同的规定确定归属。

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转为国有单位的,其档案归国家所有。

第二十条 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在协议、合同生效后形成的档案,为中外双方共同所有。该协议、合同终止时,档案原件归中方所有,外方可以保存复制件。

外资企业形成的档案归外资企业所有。

第二十一条 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部门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企业、事业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由本单位提出,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一)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二十年,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区、县综合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区、县综合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项目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专门档案馆移交;

(四)列入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向部门档案馆或者企业、事业档案馆移交。

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者延长移交期限的,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 档案馆和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保管档案的专门库房和设施,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接收、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损毁和散失。

第二十四条 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列入档案馆收集范围的档案,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同意,由有关档案馆提前接收入馆;

(二)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经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由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收购或者征购;

(三)有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的其他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有效措施。

第二十五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集体和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寄存或者出卖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

第二十六条 国家所有的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卖;需要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其复制件的,应当经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

前款规定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其所有者向综合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必须经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赠送、交换、出卖兼有档案性质的文物、古本图书资料或者其复制件的,适用本条规定。

第二十七条 下列国有档案复制件,不得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

(一)未向社会开放的档案;

(二)未解密的档案;

(三)有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档案;

(四)影响社会稳定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档案。

第二十八条 向市或者区、县综合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卖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档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保密的有关规定;

(二)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档案的原件及其复印件。

第二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邮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单位和个人对进馆档案界定有异议的,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章 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三十一条 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编制开放档案计划和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

第三十二条 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档案信息网络,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

区、县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向市综合档案馆报送档案目录。

第三十三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实行有偿服务,提供档案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制定。

单位或者个人需要调用其移交、捐赠档案,档案馆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国家机关因公务需要查阅档案的,档案馆应当无偿提供。

第三十四条 港、澳、台同胞和华侨需要利用开放档案的,须由本市邀请单位、合作单位或者接待单位的主管部门介绍,经有关档案馆同意。

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开放档案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 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利用合资、合作中方单位原有档案的,按照双方协议、合同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馆未开放档案或者其他部门保存档案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时,应当按照批准范围查阅档案内容,不得在档案上勾抹、描摹、涂改或者伪造、剪裁、抽取档案材料。

第三十八条 档案的公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

(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期移交档案的;

(七)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八)档案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

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第

(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有第一款第

(四)项、第

(五)项违法行为的,由市或者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

第四十一条 携带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海关依法没收的档案或者其复制件,应当移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有关档案管理规定,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民事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或者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赔偿损失时,应当出具处罚决定书或者责令赔偿损失通知书。

罚没财物时,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罚没款按照国家规定上缴国库。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外资企业的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一、保管保密制度 1>牢固树立安全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根据保管档案数量安排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 存放干部人事档案必须 用铁质档案柜,档案柜和档案的排列整齐划

二、方便使用。 1>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他人档案, 禁止用电话索取或提供干部的全面情况和 涉及干部的政治历史或其他重要问题的情况, 不得携带档案及档案材料出入公共 场所。 2>档案管理人员离开档案室时要及时关灯,锁好门窗,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 入档案室。 3>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必须登记造册,每年按人头进行一次检查核对,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

三、查阅借用制度 1>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应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办理审批手续,阅档 人员必须是党员干部。 2>阅档人员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 不准向无关人员泄露或向外 公布档案内容。 3>只批准查阅干部人事档案部分内容的,不得翻阅全部档案,经批准摘抄, 复制干部档案供组织参考的,一般不盖章,取证的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后 盖章,档案用毕要经管理人员检验,当面归还。 4>严禁在材料上勾、划、涂、改等,严禁抽取材料,严禁在材料上放置墨水 瓶、茶杯和其他可能污损档案的物品,阅档时禁止抽烟。 5>借用的干部人事档案,要妥善保管,严格保密,不得转借。未经批准,不 得以任何手段复制档案内容。档案借出的时间不超过两周,逾期使用者,应办理 续借手续。 6>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利用档案的情况,应严格进行登记手续。

四、转递统计制度 1>干部工作调动或职务变动后,应及时将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 2>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 带。 3>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按规定经过认真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 分批转出。 4>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 严 密包封。 5>收到档案的单位,经过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立即退回,逾期 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写信催问,以防丢失。 6>干部调配, 任免工作部门应将干部调入单位和任免通知及时告诉干部档案 管理部门,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五、档案工作人员职责 1>收管干部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2>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档案材料。 3>办理干部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4>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5>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 6>做好干部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7>调查研究干部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档案的业务建设和 业务指导。 8>推广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9>定期向档案馆(室)移交死亡干部的档案。 10>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四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

(2007年修正本)

(1999年3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 2007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届第93号公布 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建设档案馆库等设施,将档案事业和重点档案保护、抢救、征集、征购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自治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区档案事业,对全区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设区的市、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业务上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档案室并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村(居)务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提供必要条件,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八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单位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接收、收集、征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

各级国家档案馆应当重视对反映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档案进行收集、征集、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九条 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法组织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条 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移交:

(一)列入自治区、设区的市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向自治区、设区的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列入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5年向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移交;

(三)列入专门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年向专门档案馆移交,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列入部门档案馆(室)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接收范围的档案,自档案形成的次年6月30日前向部门档案馆(室)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室)移交;部门档案馆保管的永久档案,在本馆保管满20年,应当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档案馆、单位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配备防盗、防火、防渍、防尘、防光、防磁、防高温、防高湿、防有害生物和气体等设备、设施,防止档案的破损、褪变、霉变、虫蛀、消磁和散失。对重点和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 机关、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和主要由国家拨给经费的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形成的档案,归国家所有。

国有企业单位发生资产与产权变动或者国有事业单位性质改变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的处置工作。

第十三条 各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以及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进行鉴定或者验收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档案进行验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由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第十四条 组织或者承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以下简称重要会议)和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体育、外事、宗教等活动(以下简称重大活动)所形成的档案,有关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在活动结束后60日内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

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及自治区直属单位档案机构应当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档案信息网络和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范标准管理电子档案。

第十六条 鼓励集体和个人向国家档案馆捐赠、寄存或者出卖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应当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方便公众查阅。

第十八条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的档案,利用者如需复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擅自复制。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接收、收集、整理档案的;

(二)拒绝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时擅自复制档案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交回档案复制件。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损失档案的价值,责令赔偿损失。

第二十二条 妨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档案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公司历史资料的作用,规范公司档案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DXC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各控股子公司。 3. 定义: 4. 职责: 4.1. 综合管理部

4.1.1. 负责收集、整理、立卷、鉴定、保管公司的所有文书档案。 4.1.2. 负责对档案的借阅进行审批、登记管理。

4.1.3. 负责档案销毁申请的提出及审批后的档案销毁执行。 4.2. 集团各职能部门及各子公司

4.2.1. 负责收集、整理、立卷、鉴定、保管与本部门/子公司业务有关的所有文书档案。

4.2.2. 负责对与本部门/子公司业务有关的文书档案销毁申请的审核。 4.2.3. 负责在本部门/子公司阶段业务结束后将有关重要文书档案移交集团综合管理部。 5. 程序和内容:

5.1. 档案立卷范围

5.1.1. 公司成立所形成的一切文件。 5.1.2. 公司章程类文件。 5.1.3.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5.1.4. 重要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5.1.5. 经营计划、工作总结;

5.1.6. 意向书、合同、协议、立项报告及可行性报告。 5.1.7. 重要的来往信函。

5.1.8. 一切与公司业务、技术、项目有关的资料。 5.2. 档案立卷要求:

5.2.1. 各部门立卷要求 5.2.1.1. 凡是各部门在业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材料及音像资料均属归档范围,不得由部门或个人分散保存,必须由业务部门整理后,定期交给综合管理部集中管理保存。 5.2.1.2. 各项业务一旦结束,其有关该项业务往来的一切材料、函件都应移交综合管理部正式存档(所签合同、协议、意向书、委托书需在签订后立即交到综合管理部存档),业务部门如有需要,可建立复印件的业务档案,以便工作。 5.2.1.3. 业务部门形成的文件应由本部门指定的专人保管。

5.2.1.4. 业务部门文件保管人员有责任将本部门形成的文件收集齐全,并对文件材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打出文件目录。目录中应包括文件名称、摘要、形成时间、页数、份数、备注(注明是原件或复印件)。 5.2.1.5. 财务部独立管理会计档案---凭证、账薄、财务报表类、借款、贷款合同(注:财务部只留一份原件,其余原件交综合管理部保管;如原件只一份,财务部留复印件。)

5.2.2. 综合管理部立卷要求: 5.2.2.1. 立卷的文件材料应按照自然形成、保持历史联系的原则和立卷要求特征及文件内容进行立卷。 5.2.2.2. 5.2.2.3. 5.2.2.4. 在一个卷内要按问题或文件形成的时间,系统排列。 拟订案卷标题要简明、准确。

整理好的案卷要确定案卷的保管期限。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专门档案另有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5.2.2.4.1. 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5.2.2.4.1.1. 5.2.2.4.1.2. 5.2.2.4.1.3. 5.2.2.4.1.4. 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类文件材料。

公司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公司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

公司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等。

5.2.2.4.1.5. 5.2.2.4.1.6. 文件材料。 5.2.2.4.1.7. 5.2.2.4.1.8. 文件材料。 公司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公司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属于公司经营业务的重要文件材料。 下属机构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公司的复函、批复等5.2.2.4.2. 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5.2.2.4.2.1. 5.2.2.4.2.2. 5.2.2.4.2.3. 5.2.2.4.2.4. 5.2.2.4.2.5. 公司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

公司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公司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公司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公司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统计报表等。 5.2.2.4.2.6. 5.2.2.4.2.7. 5.2.2.4.2.8. 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属于公司经营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非公司经营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下属机构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公司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5.2.2.4.2.9. 下属机构报送的或以上计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5.2.2.5. 5.2.2.6. 按归档要求进行装订、编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

全部案卷组成后,要对案卷统一排列编写文档号,然后逐卷登记,填写案卷目录。 5.2.2.7. 原则上每年年终做一次归档立卷工作,将当年所形成的公司所有文件按上述要求进行统一整理。 5.3. 档案存档程序

5.3.1. 集团各部门/项目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各部门对于需要在集团进行归档的资料进行整理,提交集团综合管理部,并提出存期建议。

5.3.2. 集团综合管理部收集归档资料,审核归档资料及手续的完备性。 5.3.3. 集团综合管理部根据资料的性质、存档单位建议的存期,对资料进行分类立卷、存档,做好存档登记(附表1)。 5.4. 档案借阅

5.4.1. 需要借阅档案的部门或个人需首先提出借阅/复印需求,填写《档案借阅/复印审批单》(附表2),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报总公司综合管理部。 5.4.2. 总公司综合管理部汇总各单位的档案借阅/复印需求,报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审批。

5.4.3. 审批通过后,综合管理部要对借阅/复印的档案进行登记(附表3),并要求借阅人签字。

5.4.4. 借阅档案,不得在文件上圈点、划线和涂改,未经批准不得复印。

5.4.5. 对于需要复印的资料,由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将资料复印并下发给借阅人/承办人。

5.4.6. 如不需复印,借阅人可在档案室查阅资料。

5.4.7. 对于需要归还的档案资料,综合管理部要登记明确的归还日期,借阅人需要在期限内归还资料,综合管理部负责在档案到期前催还。 5.4.8. 档案资料归还后,集团综合管理部登记销帐。 5.5. 档案销毁

5.5.1. 对于多余的档案资料以及超出保管期限的档案资料,总公司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整理,并提出销毁申请(附表4:《文件资料销毁请示》)。

5.5.2. 销毁申请经资料存档提交部门进行审核,对是否销毁或延长保管期限提出建议,并提交分管副总裁审核,总裁审批。

5.5.3. 对审批未通过的档案,由总公司综合管理部延长保管期限,并办理相关手续。

5.5.4. 审批通过的档案,总公司综合管理部造具清册,由档案交存部门负责人和总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现场监督,对档案进行销毁。

5.5.5. 档案销毁后,由见证人在《档案销毁证明书》(附表5)上签字确认。 6. 支持性文件:无 7. 相关记录: 7.1. 7.2. 《档案保管登记台帐》 《档案借阅/复印审批单》

7.3. 《档案借阅/复印登记台账》

7.4.《文件资料销毁请示》 7.5《档案销毁证明书》

档案管理流程总部各部门/项目公司及其他子公司各部门A提交归档文件资料及存期建议总部综合管理部B收集各种归档资料并审核资料完备性总部分管副总C总裁D根据保管期限、类别分类立卷、归档存档存档提出借阅需求经部门负责人审批汇总借阅/复印资料需求N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批Y结束借阅/复印登记Y是否需要复印NY是否需要归还复印资料发放给承办人N查阅人在档案室查阅资料档案借阅借阅人使用后归还资料归还登记结束多余存档资料超出保管期档案资料提出销毁或延期保管建议档案资料整理并提出销毁申请汇总形成销毁文件资料清单N延长档案保管期并办理相关手续造具清册提出销毁报告N审核Y审批YN审批档案销毁结束销毁档案Y

上一篇:初中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下一篇:大班安全教案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