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2023-01-03

1 道德相对主义及其产生

道德相对主义, 是指人们各自信奉和主张不同的伦理道德价值, 遵循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 拥有不同的道德理想和信念。道德相对主义是对现代社会某些问题的回应, 其产生来源于以下方面:

1.1 对于道德基础的怀疑

对于几千年的文明、上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所代代流传下的道德, 我们难以考证它的历史, 难以说明确它是否能在自然规则中寻找自己不变的立足点, 似乎也不能仅从当时能够看到的利益出发来确定道德。而不能明确的解释这些问题, 我们就难说某种道德就一定是必要的, 缺乏证据表明其“必要”的东西是否还有足够坚强的立足点呢?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用理性来提出却不能用理性来解决的问题, 当代的理论研究倡导理性, 然而这个基本的问题却无法因其而得到解释。

但道德是关乎对错、善恶、好坏的问题, 可是现代社会已经很难用一种绝对的眼光看待问题, 如果说我们的问题是能否将某件事情完全归结于“对”或者“错”, 那么, 相对主义道德观则对什么是“对”而什么是“错”提出质疑。

1.2 道德权威的丧失

麦金太尔认为, 当代道德危机是道德权威的危机, 人们无从找到一种合理的权威, 道德没有任何终极目标。他认为当代关于道德判断上, 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丧失了, 道德判断的标准只能出于自己, 个人成为道德判断与选择的依据, 人们倾向于将自身构想为个人道德的权威统治者。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的权威可能是由于在政治上、文化上、或是在身份地位上处于权威, 从而成为社会代言人的群体拥有更具力量的道德决定权, 其确立的道德也将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而在现代, 道德权威缺少有力陈述者和代言人, 同时也缺少有力的道德陈述。因而进入现代以来, 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从自我所采取的任何观点出发,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那种他想成为的那种人, 以及他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的人们是社会文化的跟随者, 然而这种权威开始丧失, 这种社会现实导致了社会道德的解体和道德相对主义, 它既使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丧失了对道德的明辨力, 又使人们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判断和识别善恶。结果是人的道德生活表现为一种不确定性、多种可能性。

1.3 多元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多种群体、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共存, 联系越来越紧密, 互相影响也越来越多。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之中有不同的风俗传统, 而它们常常是相互不相容的, 于是在不同的文化的接触、交流、改变、融合的过程中, 必然出现碰撞, 其中也包括不同道德观念、道德价值、道德评价之间的矛盾。

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对于道德的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开展起了许多负效果, 它破坏了人们对公共的道德规范的信仰, 弱化了群体和社会的作用, 道德教育中过分强调道德相对主义会使学生在道德问题上产生混乱。

2 道德相对主义的积极影响

尽管道德相对主义在道德教育中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甚至涉及道德基础的死角, 但是, 也应该看到, 这种思想毕竟有现实的基础, 同时其理念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道德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传统的道德绝对主义的理念, 以及传授道德教条、讲解道德金科玉律的教育方式正是在相对主义的压力下而受到质疑, 从而促进了现代道德教育的一系列转变与发展。

2.1 推动了道德教育及其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一方面, 促使对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 使得对于是否有道德、什么是道德、何以为道德以及道德如何养成等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入。

另一方面, 促使新的教育理论产生。面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压力, 有的学派承认道德价值的多元以及个人在道德选择中的地位, 在道德教育中注重培养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动能力, 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说等。有的学派则提出存在人类共享的道德, 欲寻找核心价值, 以解决当代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继定背景下道德与价值观混乱的问题。如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品格教育。

2.2 道德教育中个人的理性认识受到重视

首先, 促使意识到道德的个人意义及主体的主动性, 从而在道德教育中更看重道德对个体可能具备的意义。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 (不管是在正规的学校道德教育中, 还是在其他生活情境中相关道德教育中) , 个体的地位与主动性没有受到重视。在人们的眼中, 道德是绝对的, 是既定的, 是无可置疑的, 对于个人来说必须接受, 并且是无意识的全盘接受。可是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似乎忘记了人与道德究竟是何关系, 也没有去意识何以需要以其为道德。

长久以来, 我们过于重视道德的社会性, 过于重视道德对人的规定, 重视人养成道德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却不够重视道德的个人性, 没有意识到在道德问题中, 人也是目的。道德既为着个人的利益, 在人的生活中, 也是个人的完善。人应远远不只是一具道德的载体。

道德相对主义或许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它让我们意识到, 每个人在道德生活中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正是我们在道德的社会意义之外拥有的一块天地, 并且这些道德之间也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上的高低, 从而昭显着个人也是道德的主人, 使个人的道德生活有一个更大的空间。

其次,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反对道德灌输, 重视理性与道德认知。

在道德相对主义的观念之下, 个人的主动性提高, 个人在道德形成中的道德理解、判断、选择能力受到重视, 而不是一味强求、灌输。

在道德相对主义的刺激下, 对具体的道德要求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同时也对道德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个体具有的道德的选择与控制空间的增加, 也要求道德成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强调在个体在生活中能够理性的对待道德问题, 因此发展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 对于现在的道德建设以及道德教育来说, 既要把握道德对社会的普遍意义又要把握人的主体地位, 既要看到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又要看到个体道德的差异, 既要加强道德的宣传诱导又要提高个体的道德自觉, 既要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又要激发道德情感……生活中的道德碰撞与矛盾仍然存在, 为道德和道德教育理论奠基的工作仍然需要进行。

摘要:道德相对主义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冲击, 道德教育面临一些问题。道德相对主义为道德教育提出问题的同时, 也对道德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唐汉卫.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C].教育研究, 2004.7.[1]戚万学.唐汉卫.后现代视野中的道德教育[C].教育研究, 2004.7.

[2] 储培君等著.德育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储培君等著.德育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3] 檀船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3]檀船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4] 杨韶刚.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C].教育研究, 2004, 1.[4]杨韶刚.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C].教育研究, 2004, 1.

上一篇: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及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