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新农村建设为解决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困境提供了平台与契机。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农村社会法治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文章指出了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切入点和主要平台。

第一篇:服务类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模式探讨

摘要:通过对目前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体情况的分体,结合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就业管理转向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中心应从事务型部门转向研究型部门的思路,并结合国内外就业工作发展的情况,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1药学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情况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大学毕业生及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依据社会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自主择业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就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1.1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用人单位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国内外医药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是有招聘计划的企业数较往年明显减少,总体招聘人数较往年有所削减。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盲目要求在东部地区、大型企业就职,对于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部分热门的用人单位普遍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但基本薪酬待遇方面增长不多或没有增长,甚至有所下降。虽然就业率仍然保持稳定,但是就业质量有下滑的趋势。

1.2专业对口性降低和职业流动性的增加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经济变化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对一些传统职位的需求在减少,另一些非传统职位的需求却在迅速增加。药学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同时,社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现实需要也导致了从业人员需要变换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导致目前就业市场上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有些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用人单位花了很多人力和财力培养的人才瞬间流失,这对用人单位和从业者自身来说都是损失,这也将影响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预期,从而降低毕业生的待遇水平。

1.3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公司的决策者意识到,大学教育实际上只是获得基本素质的教育,而新进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后,一般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特定岗位,尤其是某些公司将新录用员工安排轮岗实习。由此可见,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已经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这种趋势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目标上要更加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2.1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主体应由就业管理向就业服务转变

由于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必须快速摆脱单纯的就业管理思路,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导的工作思路。首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开展工作,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其次,加大人力投入,积极主动、联系协调校内外相关部门,力争实现集中式、一站式服务,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就业手续。再次,要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毕业生之间沟通的良性循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学院要进行合理分工,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就业信息安排大型招聘会和面试,具体工作则由学院负责,使毕业生有问题能够找到合适的机构及时解决。

2.2促使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事务型机构向研究型机构转变

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如下特点:政策性强,手续繁杂,工作重复性高,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疲劳感,目前的就业工作仍然低端的事务性工作为主,工作人员大多被繁琐的工作所束缚,被动的接受工作安排,无力关心统筹规划工作。通常上一年的就业工作还未结束,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就已经开始,这就决定了就业工作仍然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中。

药学类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首先,规划一整套完善的适用于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导事务性工作,整合流程,精简步骤,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其次,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建立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模块,并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就业形势,量化各项就业指标,提前预判未来就业走势,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信息渠道和长期的招聘合作。再次,主动性的为毕业生谋求高端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的整体质量,为进一步开拓高端就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快速带动学校的知名度。

3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3.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

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应当从知识结构等方面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定期派送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同类型高校、同地域高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成立院系就业咨询组是今后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院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科研教师的作用,他们在学科行业内有着多种多样稳定的人际资源和社会渠道,可以通过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能够及时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情况。这种情况,过去多半由学生与教师在实习期间自发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由院系统一协调部署,主要用于帮助有特殊就业困难的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就业帮扶机制,以协调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就业。院系也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到学校宣传本单位的情况、提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教育对象不仅可以面向毕业生,也可以面向低年级学生。

3.2推动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高低将影响高校就业,而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仍然将需要持续建设。首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研究部门应当与心理咨询中心一同引入优秀的大学生职业测试系统,使学生各项素质分类,量化各项指标,提供给用人单位更加直观的信息。其次,要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建设,引导同学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要涉及到择业观、价值观、成才观问题,还要涉及对自我、对职业的科学认识,涉及求职的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最后,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广范围的运用,网上求职也成为学生求职的一个新渠道。

就业指导中心在不断丰富学校就业网信息内容的同时,为确保就业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准确更新就业统计。实行严格的“就业率周报送”制度,要求毕业班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都能做到了如指掌,以便为待就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使就业指导中心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发放的统筹规划。

3.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化指导

以学生社团、兴趣组织、在校生创业大赛、研究生专利推广会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引导和培养创业团队的萌芽。鼓励各学科交叉,支持多所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地方政府、高校联盟、企事业单位、投资方等组成创业项目洽谈会,使更多大学生创业计划经历市场的检验。目前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正提上日程,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激情和愿望,逐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缓解就业压力。

将学生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同时成为毕业生择业、企业考核录用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建立各种基地还有利于就业信息渠道的巩固,有利于推广学校毕业生品牌,抢占就业市场份额。

3.4深化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上的转变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观念要进一步转变,需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坚持德育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全体辅导、分类辅导、个体辅导相结合,加大个体和分类辅导的力度。将职业规划指导、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除了学生在校的成绩,希望高校可以对一名学生各方面提供全面的了解,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评分机制,将大学生在校表现量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人力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大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灵活型交叉课程的设置,从而改变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毕业生没有,毕业生有的知识却用不上的尴尬境地。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创业指导,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并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李庆利,王凤杰.药学大学生近期就业态势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5):105-106.

[3]孟庆莉,刘志刚,卢秀莲,等.关于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01-102.

[4]黄勤.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学院报(社会科学),2008,6(22):168-171.

[5]高长元,罗捷,杨彩霞.基于CRM理念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科技与管理,2008,6(10):111-113.

[6]邓洁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0-42.

[7]钟伟.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5):40.

[8]郑春晔,许紫岳,汪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3):18-20.

作者:庞 瑞 吴 婧 张仕英 景广凤

第二篇:浅析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摘要]新农村建设为解决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困境提供了平台与契机。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农村社会法治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文章指出了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切入点和主要平台。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 服务新农村

[作者简介]卢望平(1967- ),男,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江西南昌330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法律类高职毕业生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YB29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农村社会法治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充分发挥法制对经济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大力加强农村法治化建设势在必行。这为法律类高职院校实用型毕业生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可大有作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法律人才

(一)目前农村社会法治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对法律服务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地处基层的法律服务业基础薄弱,人员缺少,素质不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导致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服务人才缺乏。从事律师和公证员职业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同时,2004年7月1日,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在《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认可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标准,列入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这意味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的数量只减不增,这对法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当不利。

2.法律服务人员政治意识不强。有的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参政议政意识不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比较淡薄,导致法律服务业执业方向不明确,不懂得按照政治这个指挥棒去开拓业务。法律是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服务人员更应该为政治活动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有的法律服务人员缺乏这种政治意识,看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而一味地只讲求经济利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3.法律服务人员缺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方法。目前,法律服务人员业务开展的范围较狭窄,主要业务是诉讼,而非诉讼业务很少。之所以法律服务机构都涌入城市,就是因为法律服务人员缺乏在农村开拓法律业务的方法。农村有法律服务业的广阔市场,我们不能把执业的范围局限于代理诉讼。农村的支柱产业,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的改革,培养新型农民等,都是法律服务业有待开拓的业务领域。法律服务必须要创新方法,改善服务手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适应形势,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加强农村法治化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要求,围绕经济建设的各项中心工作,遵循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体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地方立法、行政执法、普法教育、司法公正、法律监督等环节工作质量的同步提高。实现农村法制建设、执法和司法队伍建设、法治思想建设的同步加强,实现法律服务“软环境”和法律保障“硬环境”的同步优化。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和农村法治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农村各项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加强农村法治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要继续夯实农村基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丰富载体,开辟新途径,在农村大力推广“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建设”的经验,推进农村建设的民主化、法治化。要紧紧围绕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综合治理与单项治理相结合,依法集中整治,切实增强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2.积极为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民主化、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特别是加入WTO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广,法律服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要大力指导、鼓励法律服务人员为社会和广大公民服务,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服务,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法律服务。

二、法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一)找准切入点,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法律专业大学生只要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就一定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1.协助政府做好农村社会矛盾排查工作。在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难调处”等特点,要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调处好,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群策群力,抓早抓小。为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农村社会矛盾产生的动向,可以在基层设置矛盾排查员,或者就由各村的人民调解员担任矛盾排查员,对发现的纠纷苗头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由司法所收集、汇总信息后,分流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解决。法律高职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

2.做好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得力助手。为加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我国有些省市已经开始尝试聘请“公职律师”为政府提供法律帮助。据悉,公职律师的职责范围,主要包括为本级政府或政府部门行政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和法律建议;按要求参与本级政府或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议和修改工作;受本级政府或部门委托调查和处理具体的法律事务;代理本级政府或部门参加诉讼、仲裁活动等。在乡镇、农村,法律高职毕业生可以成为在政府行政过程中的“公职律师”。

3.协助政府做好公务员法律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和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基层政府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决定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农村,乡镇政府公务员有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在这种形势下,法律高职毕业生可以协助基层司法所,将普法的重点由群众向干部倾斜,协助当地政府搞好公务员的法律培训工作,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制教育。

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方面提供法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义就是生产发展,生产要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农业产业来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农业产业化的各种协会组织;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工业园区等,都为法律服务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紧紧依靠这些发展平台,法律高职毕业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5.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改革等方面提供法律服务。农村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条件。但这些项目地处农村,面临许多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法律服务人员主动联系,主动服务,防范法律风险。在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法律高职毕业生可以利用政府阳光工程培训班的契机,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班学员上法制课。

6.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方面提供法律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作为建设新农村主力军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当是具有一定法律素质的农民。法律高职毕业生可以定期到所包的村,提供为村民解答咨询、上法制课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来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寻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有利平台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表示: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主体要靠职业教育培养。法律高职毕业生要努力寻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服务的有利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培养对农民的感情,与农民融为一体。法律高职毕业生要树立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和信念,把村民当成自家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想村民之所想,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与村民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增进与村民的感情。

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把自己当成没有土地的农民。法律高职毕业生要经常下村调研,给农民带去信息,带去知识,更带去先进理念;并且对不懂的、有欠缺的地方要加强学习,做到能与村民们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真正与村民们融为一体。

2.充分发挥所长,真心为农民群众服务。要发挥自己所长,真心为农民服务。首先,要针对农村工作的特点与大学所学知识的差别还有衔接性因素等,积极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把检验出的正确理论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其次,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的态度,对不懂的地方加强学习,把农村和农民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加以重视,只有在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法律高职毕业生才能克服困难,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3.克服农村工作环境较差的困难,培养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针对农村工作环境较差的困难,法律高职毕业生要做好准备去应对,要学会适应,学会自我调节。在逆境中能锻炼人的意志,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工作的硬环境很重要,但是软环境更重要,而软环境的改善完全要靠自己。在校学习期间,法律高职毕业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牢固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华建敏.落实依法执政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N].人民日报,2005-

08-12.

[2]付春杰.2006年全国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就业形势严峻实用人才受青睐[N].农民日报,2006-08-03.

[3]瞿振元.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J].北京教育,2006(05):4-7.

[4]李学勇.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经济日报,2006-08-23.

[5]郭书田,刘景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6]胡连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南京财政大学学报,2006(5).

作者:卢望平

第三篇:关于如何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的探讨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指导机械类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现状,然后对机械类毕业生的共性、个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专业、题目不匹配时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选题和指导方法。随后重点从如何选题、如何指导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类;电类;毕设选题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认真指导每一位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目前,许多高校都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学生整天忙于大量的课程学习、备考,学生因此感到抓不住重点,同时也感到所学知识和未来就业脱节。针对这种状况,授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等措施来缓解。另外,充分利用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有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做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设计,使该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都会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如何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已经有很多教师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1-3]。本文以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电类毕业设计为例,对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情况下如何进行指导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特点及毕业设计分析

机械类的毕业生既有应届毕业生的共性特点,也有其个性特点。与其他毕业生一样,机械类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承受着毕业、就业、考研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毕业设计,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择业、考研,如何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另外,经过大学三年多的学习,由于个体基础与目标的差异,导致毕业生心态、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指导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指导不同的学生。与其他毕业生不同的是,机械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以机械相关课程为主,其它课程如电类课程为辅。有的学校甚至把电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重机轻电”思想。然而,社会对纯粹机械方面的本科毕业生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更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这一现实又促使高校必须鼓励综合类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先由指导教师设计若干备选题目,并撰写任务书,待学院审核通过后交由毕设生自由选择。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对应关系确定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进度计划,之后按顺序依次完成调研、设计、撰写、答辩等一系列过程。要想指导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毕业生,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并且在主要环节有所创新才行。[4]文中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总结为5项,分别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成绩评定要求不严、选题不当、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题目脱节。针对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的毕业设计指导,作者认为后两项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作者指导的机械类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如何选好毕设题目

评判选题优劣的依据主要是看题目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具有工程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是否可以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指导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兼顾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师本身兴趣、特长,同时应该注意尽量与生产实际结合。设计电类题目时要参考学生培养计划,尽量不要完全脱离机械。比如类似“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小功率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题目,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是不太恰当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设计”“健身发电单车设计”之类的题目则更适合。另外,设计题目时应该使之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该题目上都能多多少少做一些工作。比如“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这个题目只有在学生对CAN总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适合面很窄。若改成“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则有很大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案来完成设计。从教师兴趣来说,作者发现许多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发项目中抽出并简化得到题目。这种方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教师选题时“偷懒”的方法。例如,若机械方向的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肯定是不恰当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个题目偏深。总之,优秀的题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工程、科研实践,应该具有工程背景、意义,且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如何指导

指导毕业设计的关键是“导”。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已经明确为学生指定要做什么,至于如何做,这不应该是指导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设计,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这和授课时的目标是有区别的。机械类的学生,必需的电学基础都是有的,只是由于学生或学院对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出色地完成电类题目。机械类课程和电类课程在学习、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指导教师要引导毕业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电类问题。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抱怨没有电学基础或相关课程没学好。此时指导教师一定要鼓励和相信他们,并且让他们独立制定计划。若指导教师发现计划不合理,一定不要直接给出计划,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自己的计划为什么不合理,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计划,然后重新制定,直至达到要求。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类毕业生的特点,对如何指导机械类学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了讨论,主要围绕如何选题和如何指导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另外,要使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还应该从说明书撰写,图纸的绘制,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经过作者几年的指导经历证明,只要指导教师有耐心、决心和爱心,并且能认真处理好上述几项关键环节,一般都会取得满意的指导效果。

致谢:本论文得到河南工业大学校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0BS049)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雪山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2]李秋霞,范柳先,周志明等.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的探讨[M].中国建设教育,2007,(6):43-46.

[3]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4]韦爱勇,陆文,裴来政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高教研究,2008,(3):37-40.

[5]梁军.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M].三江学院学报,2006,2(3&4):67-72.

作者:张士雄

上一篇:土木工程系论文范文下一篇:音乐与人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