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类论文范文

2022-05-08

第一篇:园林类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建设的探索

【摘 要】园林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独立学院应该与母体高校区别开来,加大实践应用要求较高的园林工程类课程的学习。本文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为例,针对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大纲与实际脱离、合理课程无法开设或有设置却无条件实施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结构调整、教学大纲修订、加大课程内容相关性及提高合理课程的可实施性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各地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独立学院

作者简介:陈丽,女,硕士,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环境设计学院园林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其培养目标却与母体高校不同,重点在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同时,由于独立学院依然是本科院校,不能与高职高专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混淆。就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园林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旨在注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兼顾园林规划设计。

想要培养学生在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的能力,绝不是某一门课程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发现,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是沿用的母体高校的课程构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与其培养目标大多不能相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本文以此校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旨在探讨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一、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课程体系未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下简称武设院)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文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模块,共65门课程。但由于其培养计划是以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课程架构为模板,整体课程安排中美术基础及设计类课程科目开设较多,共28门校内课程及2次较大的实践实习,几乎占到总体科目的50%。而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工程施工与管理的重点培养并未在课程设置中得到真正体现。课程设置中园林工程类的相关课程仅有园林工程、园林经济管理、园林绿地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政策与法规5门工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和园林树木栽培学、草坪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虫害4门植物栽培与养护类课程,只占到总课程的不到15%。这与学校制定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的偏离,使得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在与一般本科院校本专业的学生竞争时缺乏优势。

2. 课程教学大纲不合理

以“园林工程”为例,此课程是园林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工程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既有工程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施工图绘制等实践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理论学习以孟兆祯主编,2012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风景园林工程》为教材,内容涵盖场地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园林种植工程、供电工程等多项内容;实践学习主要为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所做的一个5000m2左右的居住区游园进行施工图设计。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该课程的任务都非常繁重,实践性内容涉及范围广,理论知识又相对枯燥。但在课程大纲的设计中该课程的总课时却只有64课时,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32个。老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把相关的课程内容完成,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或扩展,教学难度非常大。同时该课程的考核既有理论测验又有施工图的绘制,学生疲于卷面考试和图纸绘制的双重压力,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并不理想。

3. 课程间缺少相关性

工程类不同课程都是围绕着园林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的不同环节进行的,它们之间应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这种相关性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如“草坪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学”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类课程与“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经济管理”等工程施工与管理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缺少联系,学生无法自觉地将其归为同类课程进行学习。

4. 课程可实施条件不足

本文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谈到,工程类课程仅开设了9门,不足总课程的15%,其中有些课程培养计划中存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开设。造成必要课程未设或课程有设未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设施投入不足。对教学设备或设施要求较高的课程,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如“园林工程测量”,这本应是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各种地形、地貌、地物的识别和绘制,多种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从而为后期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等打下基础。但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因,需开设工程测量方面课程的专业不多,而技术较为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测量设施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学校在此方面一直未有投入。在本专业开设之初,学校借用母校华中农业大学的资源,由母校安排教师和设备进行教学。随着园林专业的逐渐发展壮大,教学班级已由原来的2~3个班增加至6~8个班,继续借用母校资源已不实际,于是从2010级开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得已将“园林工程测量”删除,相关知识只能在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工程等课程中简单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2)缺乏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造成必要课程未设或课程有设未开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有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太少。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方式,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教师的工资薪酬、业务培训、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客观问题,与社会上的其他企业相较悬殊,缺乏吸引力,教师来源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或博士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学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如“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对实践经验要求很高的课程,只能是外聘教师授课,甚至无法开设。这是几乎所有园林工程类课程教学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园林专业工程类课程体系调整及教学改革的探讨

1. 调整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现有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类课程比重过大的问题,应减少某些不必要的绘画基础课和规划设计课程,如“建筑画”“美学原理”“环境小品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等,使设计类课程数目降至总数的1/3以下。同时增加“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课程”,并将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纳入工程类课程体系,强化软件运用。调整后的工程类课程建议可由“园林工程测量”“园林工程”“园林施工图绘制”“园林经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政策与法规”“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以及“草坪建植与养护”“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组成,使其比例达到课程总数目的20%以上,从而形成一个从基础到应用的完整的工程类课程体系。

2. 修订不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修订应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没有哪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可以亘古不变的,大纲的修订应结合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可将“园林工程”分化为“园林工程”和“园林施工图绘制”两门课程,学时都不应少于48课时。在大纲的制定上,“园林工程”主要强调园林工程各分项的工程原理和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结合实景参观、调研等的授课方式,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园林施工图绘制”则是园林工程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主要任务是讲授园林施工图绘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的绘制,训练学生施工图绘制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加大课程间的相互联系

整个体系内的任职老师应针对工程类课程进行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互相联系,相得益彰。如“园林施工图绘制”的任课老师应向“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任课老师明确在施工图绘制时主要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从而确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园林工程”和“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任课老师应与“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任课老师多多交流,完善教学安排。同时,体系内的课程也应与体系外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的各个环节,“园林施工图绘制”与“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4. 提高合理课程的可实施性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任何一个专业的壮大和发展都是离不开充分的基础条件的建设和投入,在此方面,武设院已在积极改进。2015年学校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出发点完成了新环境设计学院院楼的改造建设。改造通过三个层次进行,即基础工作室为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专业画室、电脑辅助设计机房、学生手绘工作室等;设计工作室群为第二层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模块、建筑装饰模块,模型、材料与构造技术模块,设计表现模块等工作室;环境艺术研究所为第三层次,结合现有七号楼实训室的改建,主要为校企合作与行业链对接的实际项目、毕业设计、设计竞赛等。其中与工程类课程结合最为紧密的主要为二楼的模型、材料与构造技术模块工作室。相信随着工作室的逐渐完善和推进,因教学设备缺乏而导致的课程无法开设的尴尬必将解决。

(2)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要解决因缺乏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而导致的无法开课或开课无人可上的局面,“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势在必行,可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进行。

学校可对拥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业内口碑较好且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高级工程师证、一级建造师证等),但学历较低者放宽要求,扩大引进口径。同时可采取在职培养、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校企合作等培养措施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并鼓励教师自学,获取职业技能资格。同时还应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专业带头人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园林专业要想改变工程类课程建设现有的尴尬局面,应从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多方面入手,使工程类课程建设更清晰地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教师工程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风景园林工程[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 杨超.对三本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26(8):227-229.

(编辑:秦俊嫄)

作者:陈丽

第二篇:高职园林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宁市园林行业对高职园林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当地园林行业协会、企业、员工及毕业生,并结合部分省外园林专业院校、企业交流调研的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立足本市了解当代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并对南宁市园林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人员素质、岗位群特点、岗位需求能力、专业课程开设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人才职业素养、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人才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园林专业;人才需求

一、南宁市园林行业现状及趋势

(一)行业发展背景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素有“绿色明珠”之誉。南宁市在199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號,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多项生态文明建设荣誉称号。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逐步提高。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5.15%,绿化覆盖率达到40.90%,人均公园绿地12.19平方米,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1]。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成功举办,使园博园成为首府绿色新地标;建成一批公园和街头小游园,让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更多的生态廊道、绿色建筑、立体绿化,促进生态与城市相生共融[2]。

(二)南宁市园林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南宁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促进生态与经济相生共融发展。另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南宁渠道”作用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进一步强化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的中心职能,开放合作发展的条件也更加优越[3]。园林事业的发展对提升城市生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而提高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园林行业用人单位的人才结构

根据调研发现,园林行业企业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中高职院校学生约占39%,本科院校毕业生25%,研究生约占3%,高职高专以下学历为12%,仍是园林行业企业中的主要层次。本科学历在行业企业中竞争力明显高于高职高专学历,尤其在相关设计企业,设计岗位对人员学历要求也高于施工岗位,但总的趋势依然是高级园林人才需求不多,中低层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及一线劳动工人。

(四)园林类人才需求趋势

调研发现,现有园林绿化类企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学历人员达到79%,但仍存在人员素质、专业技能参差不齐、从业时间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能掌握较单一[4]。根据南宁地区相关企业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园林绿化企业对于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总需求量常维持在35%~40%。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相关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园林企业为高职园林类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方向主要有绿化养护、施工、设计、招投标与预决算、采购、行政等,其中绿化养护、施工等一线工作方向对高职毕业生需求最大,结合南宁园林行业的发展,这也是目前企业人才缺口最大的部分。

二、企业用人需求

(一)企业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

结合企业调研和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设置方向,即:设计、施工、养护三个专业方向。

1.设计方向,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制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熟悉CAD、Sketch up(草图大师)等绘图建模软件,并且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美学和手绘基础的能力。

2.施工方向,需高职毕业生具备制图与识图能力外,掌握园林工程、工程测量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从事园林工程管理方向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园林工程招投标和预决算的相关能力。

3.养护方向,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植物的生长、观赏树木、花卉知识,以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

根据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及南宁园林行业协会相关企业调研发现,对实习和刚毕业的园林专业学生,企业更看重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校表现情况及是否具备吃苦耐劳、踏实好学的品格。而对普通员工招聘则更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学历和工作态度。此外,部分企业对在校期间入党,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等的学生会更加青睐。毕业生由于刚踏入社会,技术及现场经验不足,虽然所需支付薪资水平不高,但较同期有工作经验人员,企业更倾向于后者。毕业生往往承担工作一线较为琐碎的工作,因此,对入职后高职毕业生更需要提高自身主动学习和吃苦耐劳的能力。

三、园林类专业岗位任务分析

(一)就业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调查及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经验和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园林类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有以下三个:

1.设计方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从事制图员、花艺作品设计制作、植物造景设计,未来可发展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景观规划师等;园林工程施工与造价管理,可从事项目管理员、施工员、工程监理、预算员、工程招投标、资料员、造价管理等工作,未来发展岗位主要是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监理师、造价师等。

2.施工方向,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可从事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园林工程监理等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监理师等;园林工程造价管理,可从事园林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工程资料管理等,未来发展方向为园林工程监理师、造价师、部门经理等。

3.养护方向,园林植物生产养护管理,可从事苗木生产、花卉生产、绿化工、园林苗木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植物造景养护等工作,发展方向可以为园林技师、技术主管、绿化养护主管、部门经理等;现代花艺,可从事花艺师、婚庆花艺设计制作、庆典花艺设计制作等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作为花艺设计师、私营业主、部门经理等。

三个专业方向的共同岗位群还有:资材和产品销售管理,可从事(机械/花卉/苗木/农资等)产品开发及销售、市场调查、客服、产品宣传;综合管理类岗位,可从事文秘、行政、规划、沟通协调、仓储等管理,村长助理、园区导游等多种工作。

(二)开设课程分析

对高职园林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从岗位需求出发,结合国家近年来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和倡导,“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所需求的。据此,我们对园林专业人才总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区域经济和现代园林产业发展及相关行业第一线需要,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南宁园林行业协会部分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以及行业专家和相关专业院校专家对职业能力与课程相适应的分析,得出园林类专业课程开设的相关意见和看法:

1.设计方向,着重培养具有园林景观工程规划与设计图纸制作、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实践+理论知识的设计类复合型人才。重点专业基础课有:园林制图与识图、电脑绘图(CAD)、园林美术;专业核心课程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电脑绘图(Photoshop)等。

2.施工方向,着重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监理、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的专业实践+理论知识的设计类复合型人才。重点专业基础课有: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电脑绘图(CAD)、园林设计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有: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综合实训(庭院工程施工)等。

3.养护方向,着重培养具有园林植物生产养护、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电脑绘图、施工/养护管理等专业实践+理论知识的设计类复合型人才。重点专业基础课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树木与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CAD;专业核心课程有:室内植物生产与养护、绿地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等。

四、结论与建议

园林行业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规划的带动下,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园林行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坚定对园林行业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一机遇所带来的挑战。

通过对园林行业企业、园林协会及相关专业高职院校和部分毕业生的走访调研发现:(1)园林企业对高职园林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比较大,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作岗位。(2)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但基础技能、理论结合实践、职业素养、自我学习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3)毕业生入职后流动性大,尤其是在园林企业实习结束后选择其他职业。(4)学校专业发展及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灵活性不高。(5)校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尚处于“边开展、边摸索”阶段,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基于此调研结果,仅针对高职园林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就业方向,树立专业信心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全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扩张,从而推动园林行业的发展。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3年,中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4平方米,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4.8%。政府的城市绿化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对此,园林专业学生应树立对本专业的信心,明确个人发展方向,从而更踏实地积累知识;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数据应该从重视“量”转变为“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个人素养,注重实践能力

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德树人,关注心理健康,加强专业技能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可以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并在教学中注意树立学生职业道德,重视岗前培训,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學生也应当重视个人“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积极投入学校教学及课外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重视自我提高,培养较高的自学能力。

(三)爱岗敬业,潜心钻研

毕业生由于刚开始踏入社会,适应了前一阶段的校园生活,在开始的第一份工作上难免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心态上也会从开始的“好奇”逐渐过渡到“平常”,甚至到后期的“倦怠”,加之对其他专业领域的“好奇”,从而导致大多数毕业生没能留守专业相关的第一份专业,加强了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另外,企业在一个阶段得到培养后,留不住毕业生,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对后续毕业生的看法。因此,作为园林专业学生,应当在工作中培养自身的爱岗敬业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戒骄戒躁,才能在工作中保持热情,掌握新知识、技术,学到知识,从而更好地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企业应关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掌握大学生就业基本规律和特点,对毕业生就业有耐心,有较强的包容性。深入了解员工流动性大的原因,适时调整和布局,另外也对企业的结构起到优化作用。

(四)加强交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为适应园林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高职院校应密切关注相关国家政策以及行业的发展信息,参与行业、协会交流,了解新技术、新需求,校企间相互派遣教师/师傅进行学习、交流,加强与相关专业院校就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

(五)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若干建议,在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后,可以根据合作成效来进一步深化。如:开设学徒制班、企业订单班;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开发制定教材、教学网站;企业、行业专家到校授课,专任教师、学生到企业参与实践等多种模式开展合作。通过合作,能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以实际工程为案例,实实在在地进行工程实训,所学内容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提前介入实际工作,学生的岗位责任、岗位意识将获得较大提升。另外,教师在企业通过实际工程指导学生实践后,对平时遇到的难点也得以解决,实践水平将大大提高。对于企业而言,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盛,韦静.生态画笔绘就绿城发展新画卷[N].南宁日报,2020-11-15(001).

[2]尹海明.同筑生态文明之基 同走绿色发展之路[N].南宁日报,2020-11-15(001).

[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6-09-02)[(2020-12-30)]http://www.nanning.gov.cn/zjnn/jjfz/t263652.html.

[4]黄志伟,曹剑.重庆市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6):24-26,44.

编辑 鲁翠红

作者:莫东颖

第三篇:探讨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摘 要:竹类植物应用到园林中,能达到造景的观赏作用。我国的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对竹类植物进行开发与利用,对我国园林建设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竹类植物在园林中作用的分析,研究其造景规则和模式,确保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竹类;植物;园林;应用

竹类植物为我国园林建设的主要因素,对竹类植物有效搭配,达到文化、美学的结合,能保证景观价值的获取,也能促进观赏植物的充分应用,促进我国现代园林造景工作的完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随着园林的进步,竹类植物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其具备的造景艺术也更为多样,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发展。

一、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竹类植物在园林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竹类植物能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陶冶人们情操。竹类植物具备较快生长速度,繁衍更容易,能促使一次造林的目的,确保在经营下,获得更为稳定的应用。竹类植物的绿化能改变污浊空气,消除其噪音,也能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带来新鲜感,达到人们情操的陶冶,促进社会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形成。竹类植物也能达到美化生活的作用,因为竹子为竹林的主要部分,对竹林景观的形成具备十分重要意义,也能保证实现良好的清凉效果。在竹园内,对其收集,促进各个竹种的一体化,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等为其提供有效依据。其中,竹径通过不同风格的园林道路,对空间分离,也能给人一种画中行的感觉。竹篱将竹子作为篱,方便、简单形成,也容易和周边环境协调。竹坛也是竹子形成的,通过高矮、颜色的搭配,达到层次分明。也可以以丛生为主,获得的景色更好。也可以将竹子作为配景,与假山、翠竹等结合,作为公园的陪衬,将获得良好的风景效果。在这种搭配形式下,不仅能促进景观的生动与高雅,也能将其应用到制作盆景中。竹类植物的应用,也能维护净化空间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健康。竹类植物叶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竹类植物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清除掉,吸收粉尘,达到净化空气和维护人身体健康的作用。竹类植物也能蓄水保土,对气候进行调整,竹类植物生长密集,枝叶更繁荣,根系较为发达,不仅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也能促使空气调节和保持水土的作用[1]。

二、竹类植物的造景原则

在园林中,要促使时间和空间景观的形成,在竹类植物造景中,要遵循美学原则。如:促进变化的统一性、对比和调整,尺寸也要按照一定原则,促进整体的稳定性。竹类植物造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将竹类植物应用到现代园林绿地中,将保证其造景效果的实现和形成。第一,入画原则。竹类植物景观更为精美,将其作为视觉中心,也可以促使其配景的形成,如:粉墙竹影、竹石小品等,都可以作为配景和竹类植物进行结合。竹类植物作为视觉边界,也可以作为景色边框,促使其布局,在能够遮景的同时,也能保证有效的构图作用。第二,规模原则,对于美观效果较为宏观的竹林景观,其建设量也十分关键,在大量的毛竹产区内,打造竹海景观,将获得更为磅礴的美。体量原则,在竹林景观内,引入大径级竹子,能获得而更为整齐、雄伟美景。该竹类植物可以应用在亚热带北部地区,尤其是毛竹。在南方地区可以选择使用麻竹和巨龙竹等。第三,层次原则,将竹类植物和其他的植物组成,打造复层林景观,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视觉空间,也能感受到不同的美,获得丰富景色。对于纯竹类植物,为简洁层次,可以达到整齐严肃的美。第四,自然原则,竹类植物景观更自然,在实际营造的时候,能减少人工作业成本,也能为其提供更灵活的种植方式,保证在整体上获得更自然的效果[2]。

三、竹类植物的造景模式

竹类植物的配置,在形式上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其中的自然式配置是模仿自然,促使整体变化,促进自然景色的结合。其形式的不同,要加强整体的调整,也能促使方法的结合应用[3]。

(一)群植

该方法为株数更多的栽植方式,多在路径的转弯处,多在草地旁、建筑物后大面积栽植,在逐渐成林方式下,为其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二)丛植

在大面积的庭院内,使用竹林和成林,实现各个形态的混合栽植,都能促使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充分应用。

(三)列植

基于一定规则的线条,按照一定距离栽植,能达到空间的协调,促进整体的形成。这种方式多强调局部风景,能展示其庄严宏伟效果。列植模式多应用在园林界面四周,期间要注意到,保证视线的通透性,可能存有曲度,但要禁止呆板[4]。

(四)孤植

孤植为单植,其存在的竹种具备较为神秘色彩,形态更独特,尤其是黑竹、花竹、金竹等,五颜六色,对其单独种植,能展现出种植的特色,达到空间的渲染和点缀。

四、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独立造景

第一,打造竹林景观。在风景和公园地区,通过对竹类植物的改造能获得竹林。比如:选择大型竹类植物,能促使其发展规模的形成和实现。在使用竹类植物过程中,一般使用的大型竹类为长江流域的散生竹,特别是毛竹等。但是,在景点和建筑附近,为了达到更高的观赏价值,可以选择中小型竹类植物,尤其是紫竹[5]。

第二,竹子专类园。将竹类植物作为主要的造景材料,应用到植物园或者城市公园内,能根据不同的地形变化,为其打造不同的景园。基于传统的造景方法,达到不同的景色。比如:沿着道路两侧,为其栽植竹类植物,能在自然地形下,促进整体的起伏变化,也能为其展示出不同的独特美。专类园内,在山石、厅堂的周边,利用观赏价值更高的竹类植物,如:龟甲竹、美竹、紫竹等。

第三,庭院造景。在庭院内,为其选择观赏价值更高的中小型竹类植物。在池边、景门和厅堂周边,为其应用竹类植物,将获得色彩的和谐性,也能对建筑进行陪衬,保证景物效果的优化获取。在房屋和墙恒的角落,达到紫竹、方竹的结合,能促使层次的丰富化,也能为其提供更为活泼的景色。竹类植物的使用,也能弥补建筑构中存在的缺陷,达到有效的遮挡和隐藏作用。促进竹石之间的结合,可以将浅色调作为背景,為其提供配置,保证天然图画的形成,促使其趣味性的获取。粉墙竹影是在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上获取的,能体现出竹子造景效果,将其作为我国典型,并应用到庭院中,将促进竹类植物配置方式的形成[6]。

第四,竹篱。在绿篱设计中,基于中小型竹类植物的应用,在道路的两旁和景点的周边种植,能为观赏提供有效特色景色。高篱能促进遮挡和防风作用的实现,也能在一定要求下,实现竹类植物的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下,竹篱为自然式,尤其是紫竹、苦竹等,都可以作为中高篱,如果不对其修建,达到整体的自然生长,将获得更为有效的发展效果。一些矮小的丛生竹类,构成矮篱,要对其进行修剪和整形,尤其是凤尾竹、大明竹等,都可以修剪成球型,为园林发挥有效的点缀目的。

第五,地被。较为低矮的竹类植物为优良的地被植物,将其放在林内树下、假山石间、坡地、岩石等,不适合草坪的种植,达到自然效果的形成,促进绿色层次的丰富性。最为常见的为鹅毛竹、赤竹、翠竹等,都可以应用在园林中[7]。如:一些玉山竹、少穗竹等,很少应用在栽培中,这些竹类植物茎叶较为密集,方便繁殖,具备较强的覆盖面,适合养护管理,能促进景观的长期和稳定。该竹类植物多应用在北京颐和园、苏州古典园林中。同时,还存在不同的竹类植物,在对其设计的时候,基于图案与组字,能达到有效的宣传和标志作用。

(二)竹和其他植物造景

竹类植物为植物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存在的杆、叶、色、形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各个特点更明显。竹类植物和高大乔木相比,整体上更为纤柔,不仅比低矮灌木更修长,也高于开花植物的青翠性。将竹类植物和其他的植物相比较,在视觉上看更为丰富,其属性和自然相互结合,内涵也更为丰富。比如:将梅花作为景色,将苍松作为背景,促进景色的结合性,保证多方面的结合性,具备更高的造景目的[8]。

(三)竹与山石、建筑的造景

竹子和园林山石之间的配合,能在相互整合下形成综合景观,也是我国古典园林景色中的主要部分和手法。比如:竹类植物和建筑之间的结合,不仅能展现出建筑物的起伏、平衡和遮挡作用,也能促进画镜式景观的形成。比如:在古典范围内,形成移竹当窗和粉墙竹影,其中的移竹当窗是对竹类植物的框景处理,在各个取景框下,为其图画。粉墙竹影是促进竹类植物和白粉墙之间的结合,打造更为合适的艺术手法,以促使其景色的获取。

五、结语

基于分析,我国的竹类植物资源丰富,其品种多样化,存有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竹类植物应用到园林中,将获得特色化景色,也可以将其作为造景的主要材料,促使其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达到文化和园林的结合,也能为其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冯小虎.浅析国外现代园林中竹类植物的景观应用——以ASLA获奖作品为例[C].竹业创新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205-207.

[2]魏志坚.园林植物的景观应用趋势——竹类[J].广东建材,2010,(01):132-134.

[3]冯小虎.浅析国外现代园林中竹类植物的景观应用——以ASLA获奖作品为例[J].世界竹藤通讯,2016,(04):41-45.

[4]张静.陕西省节约型乡土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J].中國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01):140-145.

[5]苏迅帆.观赏竹在北京公园绿地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2):58-62.

[6]朱彦君,杨倩,李冬林.优良竹种黄杆乌哺鸡竹的培育技术与园林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01):33-34.

[7]贺佳勇,曹三华.南昌市象湖湿地公园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现代园艺,2017,(23):16-17.

[8]夏群,吴海云.竹类植物在泰州园林绿化中的配置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15758-15760.

作者单位:

中山市技师学院

作者:蒙军勇

上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下一篇:土木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