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问题调研报告

2022-08-06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班额问题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大班额问题调研报告

城关区小学大班额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区规划布局和城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需求,为满足快速增长的义务教育需求,全面实现城关教育合理布局、均衡发展的目标,确保成功地区居民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城关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我通过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调查的情况:

根据我的最近调查,“大班额”最严重的是天水市城关区,该区小学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级有183个,占小学班级总数的14.65%。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学校呈现出布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生师比例失衡等现象。全天水市农村小学生在校生67408人,现有486所学校平均每校只有在校生139人,每年级仅有学生20余人。不仅是天水市,白银市、武威市、定西市等大部分市州的城区和县城学校的“大班额”问题都比较突出。 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天水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不断增长、学生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择校就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使城区学龄人口逐年增长,校舍资源显得十分紧张,目前城区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平均班额均超过标准,特别是两所小学大班额问题尤为突出。如城关小学建设规模24个教学班,可容纳1200名学生,实际开设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81人(含300余名学前班学生),80人以上班级6个,70—80人的班级22个,70人以下班级4个,平均班额74人(标准45人),超额容纳学生1181人,超出容纳标准接近一倍。城关二小建设规模是18个教学班,800名学生,现有学生1146人(含108名学前班学生),最大班额85人,平均班额64人,超额容纳346名学生。同时,部分镇中心小学也存在大班额问题。 “大班额”问题既增加了学校管理压力,又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产生问题的原因:

形成城关区“大班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城关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关区发展同步。近年来城关区建设和发展加快,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紧张,特别是校舍面积的紧缺,形成了“大班额”格局。

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良教育需求的增加,优良学校不仅成为城镇家长的首选,农村学生的家长也要把子女送到城关区学校读书,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流动人员急剧增多,农民工子女也成倍增长。随父母入城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使城镇学龄人口迅速增加,直接导致了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四是近几年随着学校布局的不断调整,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部分办学效益差、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的学校随之撤并,学生并入相邻的学校,这也是导致“大班额”的重要原因。例如从今年起,平凉二中改办为高级中学,原平凉二中服务区的初中学生并入平凉七中,加之原由平凉四中招生的东大街小学划归平凉七中招生,致使平凉七中的服务区由原来的7所小学,一下子增加到13所,七中原有的教学设施未能相应增加,导致平凉七中七年级教学班达到20个,每班学生均在70-75人左右。

五是住宅小区不断出现、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商住小区周围的学校学龄人口急剧增加,这也是导致“大班额”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解决问题的建议:

1、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希望政府能够根据城关区楼房增多、楼层增高、入住人口增多的实际,并结合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适度拓宽学校用地或新建学校,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的需要。

2、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小学,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3、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学籍管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通过增加教师,减小班额。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应严格遵守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不扩大择校生人数。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生转学的有关规定,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颁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应不再接收转学学生。尽量通过采取扩大现有学校办学场地、增添办学设施等措施解决优质学校班额超标问题。

第二篇:《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朱晓辉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大班额现象的不断增加,已经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重视。大多数认为,班级规模最终将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产生作用,从而对师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班级人数过多易于导致教师的课堂霸权和控制,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我校现有学生1983人,有31个教学班,班额均在50人以上,多则70余人,均为大班额。我校班额过大的现象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是一个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现实,也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新课程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额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关注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在大班额条件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扰着教师,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因此,基于学校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大班额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课题,立足于对现有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旨在引导教师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技艺与对策,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打下基础。 2.以“校本研究”的形式,摸索、实践出适合大班额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互动式理论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能在教学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达到不同的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发展学生才能的平台”的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被我校教师采用,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之后,被欧美等发达国家于70年代将该理论用于课堂,发现了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全球进行推广,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为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构建主义理论

现实的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活动,以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实际的教学,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原有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探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主义还强调教学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性,重视学生的能力构建和情感体验,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在此同时,教师就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均衡搭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和受教育机会。

4.质的研究理论

质的研究理论,重视口头描述,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的探究,相对于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比较关注过程,其研究过程本身就决定了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对过程进行细致的反思,从研究思路来看,质的研究可以采用许多种方法,例如: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也就是自下而上收集资料,从收集资料中提出理论假设,在通过相关的检验和不断的比较中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质的研究还有案例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认同的方式加以推广,教师在大班额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亲身体验,通过信息反馈,从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较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并以书面的形式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让所有教师一起讨论探究。

实践基础:我校的大班额情况已持续多年,在大班额教学的组织管理上老师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我校曾开展了“关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教师观念得以转变,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并努力营造着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思考,“高效课堂”的研究在我校已实施一年,并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拨优练”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所以我们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以前的经验,从课堂教学的细节入手,继续做好高效课堂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大班额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技艺与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2.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进行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关于大班额教学方面的理论的检索、学习、研究,从中寻求对本课题研究有指导的理论支撑,吸取有价值的营养。

2.调查分析法:调查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查找不足,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3.行为研究法:通过听同组教师或其它学科组老师的课,对教师及学生参与研究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观察、跟踪与分析,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六、研究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了解目前国内有关大班额教学的研究动态,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学习新课改与《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增强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收集资料,开展调研和论证,提出实施方案。

(1)通过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举行座谈会,与课题组教师交流征询意见,探讨解决大班额教学问题的对策。

(3)邀请专家组,进行开题论证,确定实验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

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采取集中研讨、反复观摩、评析等方式开展教学实践和研讨,验证有关对策的实际效果,撰写阶段总结,评价并分析实践结果,修正方案,进一步深化、完善对策。

(1)(2011.7—2011.12)探索大班额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技艺与对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通过常规听课,分析交流,提出相应对策,并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2)(2012.1—2012.7)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拨优练”的教学模式。深入大班额班级的课堂教学,进行跟踪听课,并组织组内教师互听,反复观摩,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3)(2012.8—2012.12)对大班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形成学科教学模式。

组织大班额教学公开课,验证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4.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

基于对上述调查、实践等活动及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归纳,撰写一批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及研究报告,并提出结题申请。

七、预期研究成果:

1.高效课堂的教学录像资料及文本资料 2.教师教育叙事及论文 3.课题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 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相关措施,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朱晓辉 (职务:副校长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40)

副组长:包玉文 (职务:主任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38)

石桂英 (职务:副主任

专业:小学教学研究

年龄:44)

2.研究人员主要由主抓教学的管理人员和学科一线教师参加,并且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课题主持人曾参加过一项国家课题和一项省级课题,主持过一项省级课题,并均已圆满结题。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针对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3.条件保证:我校拥有105人的师资队伍,现有1983名学生,是县级实验教学的龙头校、示范校,曾获过省级标准化合格小学,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场地。学校每年均为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学校的网络条件较优越,每2—3人一台电脑,为搜集资料提供了条件。

4.经费保证:学校校长为资金担保人,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保障本课题中使用的所有费用。

5.建立专题研究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本课题相关资料。

第三篇:城区学校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双高双普”论文

(二) 作者:余程

长期以来,学校大班额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就目前状况看,我县尤其是城里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部分学校还存在超级大班问题。按照“双高双普”标准,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但实际情况是小学70--80人,中学、高中翻百也是常有,教体局和学校每年都想尽办法和倾注心血想解决,可一直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的这种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瓶颈,现在必须着手解决。从严控制班额,

一、“大班额”产生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家庭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就读学生减少,以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等工作实施,助推大量学生转入城区学校,加之对城乡教育设备、师资等资源的投入的不均衡,最终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择校越来越严重,是产生“大班额”的重要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增大,对子女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渴求比对财富的追求更迫切,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挤进办学条件好、升学率高的“名校”,甘心忍受“大班额”的拥挤,致使更多学生就读这些学校,班额因此也迅速膨胀。

1 总之,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优质师资不均„„,造成了“大班额”产生。

二、“大班额”危害

难以保证育人质量,加重了教师、家长的负担。“大班额”学生发言机会少,教师无法在课堂让每个学生充分完成学习任务,无法抽时间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成了空话,无法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教学秩序维持难,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以养成,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由于学生多,教师作业批改量大,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转嫁到学生或家长身上,加重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特别是按“双高双普”要求,实施的现代班级管理,许多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大家坐在一起只能拼学习、双成绩,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小学时拼进初中重点班,中学后拼进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师生安全方面得不到保证。“大班额”的学校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班级桌与桌之间空隙小,学生来回走动不方便,出入教室也非常的拥挤,学生上下楼梯拥挤,经常发生互相碰创现象,有的学生因此受到伤害。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必须分时间段放学。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人多空间小,室内空气浑浊,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遇到传染病暴发,其后果不堪设想。最普通的安全逃生演练,往往组织成了列队行

2 走,行动缓,速度慢,与活动开展的初衷发生了偏离。

学生大量涌入城区学校,必然带来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削弱了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力量,导致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教师教起来很费力。农村班级两、三人到三十多人不等,许多学校“师生比”不对等。加上实施的城区学校教师选聘等,使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出,留下的多是老教师、刚分配到岗的青年教师,许多配备的优质教育设备资源不能有效地利用。学校没学生,许多教师也不安心工作,工作应付、不出成绩,不少人纷纷想办法进城,加速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上放学时,城区大校校门口交通拥挤。接送孩子高峰时,学生多,家长也多,车与车、车与人之间刮擦碰撞,让人提心吊胆。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必须接送,又增添了拥挤的程度。如有急事通过校门口陷入家长们接孩子的人流和车流中进退不能,无序停放的车辆、拥挤的交通状况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解决办法建议

大班额现象是办学行为严重不规范的表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办好农村学校。按“双高双普”要求,加大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建设好各类部室,配齐设施设备,培训专业教师,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增加表彰比例等,使教师能够安心奉献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2、合理布局调整。对一些“小微”合理进行撤并,合并到

3 附近乡镇中心学校,提高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寄宿制学校比例,配备生活指导教师,满足学生、家长就近入学要求。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村学校人数,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3、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实施老师逆向流动工程,每年选拔一批城区优秀教师支援到农村中小学任课,把优秀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学校,利用其名牌效应带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保障辖区内孩子的平等教育权利,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能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4、合理转学安排。城区学校严格按照“双高双普”要求班额人数进行编班,转入学生统一调配到城乡学生有空缺的学校,不得转入已经超标准学校,卡好入口关,保证每校按人数设置班额,每班按标准人数编班。

5、政府加大投入,扩大城市教育资源总量,把中小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认真解决学位紧缺问题。实行统筹规划,坚持有序推进,安排必要经费新建、改扩建城乡学校,在县域内合理分流生源,平衡各学校的生源压力。满足人民对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第四篇: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大班额的出现主要源自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和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资摘要:源所引发的供需矛盾两大类。为有效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需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并通过政府统筹解决县域内适龄儿童增多所引发的供需矛盾、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资源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县域学校 义务教育 大班额 调查研究 解决对策

当前现状及弊病影响

(一)大班额现状

1、全省情况:根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内江市小学、初中大班额均位居全省第1和2位。

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班级19.51万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4.71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24.16%;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82万个,占全省总班数的9.33%。从城乡来看,大班主要集中在镇区学校,全省镇区学校56人及以上大班2.85万个,占全省大班额总个数的60.5%,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21万个,占全省超大班额总个数的66.5%。从分市州来看,部分市州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内江初中大班额比例超过了50%,内江小学大班额比例超过了30%。

(1)初中班额情况

2、全县情况: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县共有班级1222个,其中56人及以上的大班356个,占总班数的29.13%;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165个,占总班数的13.50%。2010年全县小学教学班891个,56-65人的超大班额有111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2.46 %;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79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8.86%, 初中教学班420 个,其中班额在51-60人的教学班有152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36.19%;61-70人的超大班额有24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5.71%;71人以上的特大班额有 44 个, 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10.48 %。

县城中心的两所小学:严陵镇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各有学生数为2520 人和2568人,教学班各有 35个和 37个,平均班额为70.67 人,其中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为19个和 24个。

县城有两所初中:严陵中学和第一初级中学(简称“一初中”), 严陵中学学生数3030人,教学班 45个,班级平均人数 67.3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19个;一初中学生数 3541人,教学班 51 个,班级平均人数69.43人,其中71人以上的特大班 24个。

(二)大班额呈现的特征

1.县镇多于农村。“大班额”问题最突出的是县镇学校,其次是农村学校,最后是城市学校。2010-2012年,全县班额在5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47个,县镇、农村、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为53.4%、33.7%、12.8%。

2.小学多于初中。“大班额”问题最严重的是,其次是初中和小学。以超大班和特大班为例,小学和初中超大班和特大班的比例分别为25.6%、56%,而高中达到了68.5%。

3.好校多于差校。优良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如严陵镇中心校,校园面积仅40亩,却容纳了7600人,平均班额90人以上,最大的达118人!

(三)大班额弊病

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班级规模的过度膨胀,造成教学空间拥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引发了安全问题,并使许多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

1.制约新课改理念的推行,降低教育质量,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增加教学课堂压力,造成安全隐患,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3.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教学管理成本。

4.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二、形成原因及问题分析

由于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学校建设滞后、学校布局调整不尽合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间差异较大、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大班额”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是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县镇学校发展不同步。多年来教育资金投向农村,资金流向与人口流向背道而驰,从而导致农村教育资源闲置,城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县域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历史、地理因素影响较大。学校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导致“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班额居高不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是县域内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生源变化超过规划进程。

四是县域内学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经济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面临校际竞争、达标评估、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便向择校学生收取数额不菲的择校费和赞助费, 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大班额问题随之产生。

三、化解策略及未来发展

破解“大班额”难题,是此次探索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大班额”现象和“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为此,解决大班额的根本还在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

(一)加大政府投入,适当超前规划,从政策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1.加强城镇学校规划建设,扩大城镇学校容量。县镇要根据本区域内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情况,科学制定和调整城镇学校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适度超前新建和扩建必需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确保中小学容量满足当地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有效解决因教育资源不足而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2.科学配置教师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区域内学校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通过配备数量够、质量高、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有效解决师资不足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3.合理布局校点。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确需对学校进行调整的,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要通过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各种项目资金,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为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提供良好条件,以缓减城镇学校压力。

此外,政府应积极鼓励并出台更加有利于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教育事业,分担“大班额”的压力。政府应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譬如2012年我县为103万元。

(二)加强薄弱改造,推动均衡发展,从源头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要在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整体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的差距。要千方百计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学生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本地学校接受教育,缓解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从源头上遏制择校,有效解决因择校择师产生的大班额问题。

一是提升区域内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农村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的划拨上,实现城乡一样,并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教师配备上向农村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农村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三是县镇农村学校形成联动机制。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互动发展模式,通过互派干部、教师,统一管理,整体考核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捆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尽快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使农村孩子能安心在农村学校上学,减小城区教育资源的矛盾,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此外,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内部禁止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缓解择校压力。

(三)推进布局调整,更新教育机制,从科学发展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合理布局,在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应做好调整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将现实情况和未来变化的趋势结合起来考虑,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对正处于初中适龄人口高峰期的地方,要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的问题。

(四)规范择校行为,严格学籍管理,从机制上变更教育观念

一是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区域内学校应首先规范招生秩序,制订严格招生计划,合理确定中小学的生源范围和在校生规模;其次学籍管理加强,认真执行转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严把转学关口,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已经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班额上限的中小学或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二是把控制“大班额”工作与中小学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按规定增加缺编教师。

三是变革教育观念。要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互助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通过精心布置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卫生的教学氛围”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督导评估,制订实施方案,从问责机制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实行班额控制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县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城镇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五)提前规划、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大班额现状,当前学校必须做好的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大班额”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为了稳定教学质量,一些学校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对“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大班额”条件的教育质量大有益处。

2.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3.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大班额”环境下,学校师生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各校应努力克服困难,认真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四川省教育厅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十条意见》、《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外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好学校课外活动,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课余时间,弥补“大班额”环境下学生活动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 按这一规定,目前我校仍存在“大班额”现象。形成“大班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 总体上看,我省的教育投入与教育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存在许多不达标的学校。加之近年来城区建设及发展加快,学校的规划及建设滞后,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紧张,形成了“大班额”的格局。

2、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对生源变化的特点缺乏科学认识 前些年,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生源变化的趋势没有科学把握,不恰当地撤并了一批学校,这直接导致了部分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问题。此外,过去的城市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学校由于生源不足或被合并或被撤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差的区域突然火爆起来,直接导致了邻近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3、自然增员是造成我校“大班额”的主要原因。我校九年级学生远超七八年级人数,主要是我乡当年人口出生率不同所致。再加上合班并校,校舍面积不足,师资力量短缺,造成九年级出现“大班额”现象。

二、“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影响

“大班额”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当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班额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传统的班级授课有利于大规模地实施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就现有学校来说,许多班级人数都是五六十人的大班,远超过了实际正常的人数要求,这就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出现了其局限性。当前大班额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难以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原有基础与学习动机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高低也不同,教学的设计很难全面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学习。(2)学生需要差异大,实施课堂统一教学难度大。事实上,由于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风格、理解水平等的差异性,学生太多,不可能一一被老师照顾到,部分“差生”长期受到教师忽视,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气氛和纪律差。课堂气氛是影响班级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差,很容易出现涣散的局面。或者压抑沉闷,或者过度兴奋甚至失控。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授课外,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维持好课堂纪律,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

二是造成安全隐患。班额过大,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学生活动空间相当有限,这对爱动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人多空间小,春天和秋天还可以把窗户打开通风,可是到了冬季,学生尤其小学生受不了寒风,只能关起窗户上课,整个教室空气浑浊。在夏天,散发出来的汗臭味,脚臭味,使室内空气更加浑浊,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一旦爆发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另外,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由于人多校园空间小,做课间操时,不得不分两拨进行;为了避免放学时拥挤伤人事件的发生,各年级还必须分时间段放学。

三、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要完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按照学校建设配备标准建好农村学校,让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在经费上,积极争取项目款,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积极争取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艺体、英语、信息技术等缺科教师,落实城区教师到农村工作制度,保证学校师资,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与城区教师一致,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让同样付出的农村教师有更高的待遇,确保农村教师的稳定,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二)缓解“大班额”压力,当前学校应该做好的几项工作。 在“大班额”压力短期无法缓解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克服困难,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分层递进教学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干层次,并确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使教学难度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以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学习者之间的水平差距,相比传统的班级授课,分层递进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对于当前教育所倡导的因材施教有一定的作用。 通常而言,在分层递进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复习—新课导入—探究情境—分层探索—归纳总结—矫正反馈—分层提高”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为处理好统一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要将“统一讲授、分层探索、个别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教学”主要用于新课导入、总结归纳等环节,旨在讲授基本内容,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分层探索”主要是教师针对所探究主题,设置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适应的问题,并分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分层探究。每一层次成员各自发表自己见解,经过共同讨论和认识,形成观点。对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个别指导时给以解决。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就是以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为动力,以组间、组内活动为方法,以实现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为:确定学习主题——小组内设计——安排课堂活动方式——呈现讨论结果——评价反馈学习结果。通过合作学习,那些内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在个体和小组的共同搜集资料,交流、讨论下,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通过合作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多维互动,能够形成师生间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协调精神和团队意识。具体过程如下: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好各讨论小组及小组长,分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兴趣组成活动,最常见的是直接根据座位方式形成自然小组,由组员推荐小组长,小组长和组员共同确定各组员具体任务及分工,体现民主有序的合作氛围。(2)组织组内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通过各个成员相互交流发表个人见解、讨论,最终形成组内统一观点,进而共同验证结论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不闻不问,要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以适当的指导提示。(3)组间总结交流。组间各个小组利用多媒体、图片、语言等手段展示组内对所探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及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仔细倾听,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整合观点。(4)评价反馈。以正面评价为主,对学生所形成的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评价反馈要贯穿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分别对组间、组内进行评价反馈,从而鼓励学生为掌握知识而努力,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3、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探究式活动方式,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以建构主义学生观为基础,注重学生密切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体验性。探究式教学主要程序为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探究学习的具体过程为:(1)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并且符合学生兴趣。(2)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在要求和假设后,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发现的心理状态。(3)学生自制方案、收集证据、形成结论、汇报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归纳总结、及时反馈。(4)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整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5)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学会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

4、 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的认知水平以外,必须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课堂知识。(1)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上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深入细致思考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真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整合文本、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其趣味性强,教学直观生动,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投影仪、扬声器等工具的辅助下,教师的声音响亮,能够提高教师影响力,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上一篇:初中英语新课标理念下一篇: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