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

2024-04-20

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通用16篇)

篇1: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消除“大班额”自

检自查工作报告

楚雄市教育局督导室:

为认真落实市教育局2017年8月29日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把相关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全面消除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大班额”的现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和谐、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心小学先后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教职工大会,传达了相关会议精神。并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现将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就消除“大班额”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此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了“消除大班额”自检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 长:王天明 副组长:谢应平李宏军

组 员:杨春有 李洪成 周显海 王福贵 周 华 鲁学玲 兰万华 凡成斌

二、规范招生入学和分班

1、西舍路镇中心小学镇属各小学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确保服务区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地户口在本地暂时居住的儿童学校也全部接收,且不收取任何的择校费、赞助费等,保证了外地儿童和本乡镇儿童享受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新一学年学生免费入学,不分重点班,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以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的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健全,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

我校于2017年8月31日进行学生报名注册工作,9月1日正式开课。至今为止,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全体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秩序井然,全校学生到校情况良好,无流失辍学等现象,确保了适龄儿童正常入学。

开学至今日,一共招收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新生202名,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259人,教学班55个班,分别为一年级9个班,二年级8个班,三年级9个班,四年级10个班,五年级9个班,六年级10个班。其中25人及以下的有35个班,25人以上30人及以下的有6个班,30人以上40人及以下的有12个班,40人以上的有2个班。平均每班约23人。现有专任教师65人,师班比为1:0.84,师生比为1:19.36。

三、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1、西舍路镇中心小学要求镇属各小学认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教育教学活动(西舍路镇中心小学在开学之初就下发了国家课程方案)。坚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按照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照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照教学计划把握课程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照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让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学校没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西舍路镇中心小学严格监控教职工的生活及工作作风,严禁镇属各小学的教师利用工作之便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严禁教师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教师也不得组织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和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给予处理,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从目前情况来看,五有偿补课行为,无教师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等现象。

四、规范择校行为

1、对小学班额超标的现有在校各年级教学班,学校采取多种办法,尽量扩大班数、减小班额,确有困难的,提前做出计划,逐年解决。

2、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完小校长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严格遵守学校转学的条件和程序,不搞特殊化,不搞个别化,严格按照正常的转学程序进行转学。从而保证了我校学生的数量符合自身的办学计划,从根本上避免了出现“大班额”的现象,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通过我校自检自查,镇属各小学都能严格遵守办学行为,规范办学,现目前全镇没有一所小学存在“大班额”的现象。同时,根据我校办学计划,未来也不会出现“大班额”的现象。

楚雄市西舍路镇中心小学 2017年9月5日

篇2: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

涡阳教育局、城关中心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66人以上),以及5月28日县教育局会议精神,现将我校消除大班额需要增加教师、教室情况回报如下

一、消除大班额需扩大班级增加教师、教室数 1.增加教室数:

涡阳四小现有48个教学班(已全部用完),为消除大班额(保证每班66人)现在一至五年级需要分出9个教学班。由于今年六年级毕业5个班,而一年级计划招生10个教学班,这样计算就差额5个班级,总计需要14个教学班。

2.增加教师数:

语文教师19人,数学教师15人,体育教师4人,音乐教师3人,美术教师3人,共计44名教师。(9X66+5X46)除以19=44人。

二、根据定编编制学校现在缺编教师数

1.我校在校学生3648人,现有教师113人,应配编制教师193人(新招一年级460-毕业428=32人,32+3648=3680人,3680除以19=193人),现我校缺编教师为193—113=80人。

2.需语文教师30人,数学教师30人,音乐老师4人、体育老师5人、美术教师5人,计算机老师2人、科学老师2人,道德与法治教师2人。希望领导给予研究解决

篇3:从根子上消除大班额

大班额是教育生态失衡的表征

不少人将大班额问题简单归因为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不断选择优质学校,于是出现超出额定人数的大班现象。这样的归因还是过于简单,或者说仅仅说出了大班额出现的社会背景,事实上其他国家就有较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没出现大班、大校的例子。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已达74%,进入城镇就学的学生比率不仅超出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超出了201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说明在城镇化因素之外还存在造成城镇大学校、大班额的其他因素。

从微观层面看,大班额是近些年一些地方教育政策和布局不当造成的区域教育生态破坏的后果。2008年笔者到黑龙江的某个乡,当地实施集中办学,把小学集中到乡里办,并依据当地户籍计算每个年级大约有130名学生。待到乡里的新学校建起来后,新的一年级仅收到15名学生,事实上其他110多名学生都挤进城里的大班里去了。因为原来每个村有小学的时候,家长感到有就近之便就让孩子在村小上学,集中到乡里后多数学生要坐几十里路的车才能上学,十天回家一次,家长们多数认为既然没有了就近之便,与其把孩子送到几十里外的乡里上小学,还不如干脆送到几十里外的城里上小学。然而当初做集中办学决策的时候就没有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考虑。

虽然各地的情况不一样,但基本的原因相类似,就是各地政府在过去十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和规划中,很少考虑村民和乡村学生的切身利益与便利,乡村教育生态破坏了,花钱建了不少对村民而言并不方便的漂亮的薄弱校。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处于明显的大都市、省城、市、县城、乡村梯级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教育的偏态分布引发大范围持续升温的择校潮。不平衡状态主要体现在师资、教育理念、设施、条件、教学水平严重的不均衡,差异很大。它所形成的效应是,大量的人单向流动到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农村地区家庭的孩子会到乡镇去上学,“集中办学,撤点办校”又在其中推波助澜,乡镇的家庭有一定条件的都希望自己孩子去县城上学,乡镇干部及教师的孩子都送到县城或更大的城市上学了,他们失去办好乡村教育的责任感和动力,导致乡村教育进一步空虚,成为推动更多的孩子到外地上学的动力,生活在县城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又产生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他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区里、市里,市里有一定条件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省城或者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上学,整体上形成“倒金字塔”形压力较大的择校恶性循环,加剧形成恶性不平衡的教育生态。

这种不平衡到达边界以后就引发或不断加大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效应,增加由中国到国外留学的推动力,很多城市家庭会把孩子送往国外上学,出现低龄留学潮。择校、大班额与出国留学是一个整体上相关联的现象。由于大量农村家庭把孩子送进县城上学,就必然导致县城以上的优质学校普遍出现大班额。如此大班又影响到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既误了城里学生,又毁了乡村教育的双重损伤。

既然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问题,解决大班额的问题就不能仅仅盯着某个具体的现象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而是需要把农村学校发展滞后,留不住教师和学生,城乡教育发展失调这些根源性的问题解决,从整体上改善教育生态,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标准多样的平衡态才能缩小班额

怎样才能缩小班额?主管部门制定必要的班额和学校的适度规模标准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从外延方面理解和解决问题,也不能仅仅从数量上设置关卡。还需要从内涵上来理解和寻找解决办法。当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还在奉行大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的理念,并明文规定人数达到5000或1万人才有条件被评为示范高中的时候,这种理念和行政行为就在客观上阻止、压制了适度班额和适度规模学校的发展。

一些人简单地认为班额与学校规模不直接相关,其实在中小学阶段,班额与对学校规模的期待有正相关,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试图通过外延发展而非通过内涵发展的方式发展自己。不排除一些学校存在通过扩大班额来达到上级文件要求的示范高中学生总数要求的意图。即便是那些每个班的班额都严格限定的大规模学校,也存在依据相同标准的简单复制来扩大办学规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教育的平衡态、教育教学标准和班额、学校规模是存在深层内在关联的。

通常,当教学过程、标准和要求单一的时候,才会有大班、大校的出现。如果教学的理念是多样性的,教学过程、标准和要求是多样的,教育的生态就会趋于平衡,就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大班现象,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巨型中小学校。可以想见,受高考改革的影响而实行选课走班后,大班将明显减少。或者说,当下中小学教学的单一标准的不平衡状态才是学校内部造成大班额的机理性原因。建立对学生评价的多样性标准,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校际教育生态平衡,才能从内在机理上消除大班额出现的可能。

也就是说,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多学校少”,而是由于在同一标准下不同学校之间的纵向级差大,导致生源挤向纵向区位较高的学校,离开纵向区位较低的学校,导致一部分学校空虚、小班的同时,另一部分学校大校、大班。而比较多的人仅仅看到大班、大校,没有看到空校、小班,呈现在公众面前的问题也仅仅是“大班额”问题,而没有看到它与大量存在的薄弱学校是一病两症,只有完整地看到整个生态的状况,才能避免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从内在机制上解决大班额问题就必须明了基本原理:压低学校间的级差,依据多样而非单一的标准评价学校和学生,建立多样性的学校,不同学校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把适度规模作为长远的发展策略,整体上形成良性平衡的教育生态,才可能从根子上消除大班额现象。

创造教育平衡生态的措施

既然大班额仅仅是不平衡的教育生态的一个表征,一些地方在当下生源流入多的地方投入更多的钱新建和扩建学校显然是过于短视的治标选择,还会造成今后发展更多的不均衡问题。在当下创造并维护教育的平衡生态就成为解决班额过大问题的治本之策。

创造平衡的教育生态不仅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整个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各方共同参与。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政府、学校、家长多方形成的学校评价标准的定势,消除分数考得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简单判断。建立起新的教育评价共识,把能否为具体的孩子提供有效的成长发展服务作为评价学校更为重要的依据,提高适度规模和班额在学校评价中的权重。适度规模、适度班额、适度师生比、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应该成为评价学校和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不少人现在之所以舍近求远,找熟人、托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名气较大的学校,甘心忍受“大班额”的拥挤,就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高。这部分孩子和家长需要进一步审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受关注度和获得感。在一所教室坐不下的学校里,与在一所孩子能够受到教师更多关注、有更大自主发发挥空间的学校里,孩子所能获得的成长发展效果是不一样的。希望有更多的家长在差距不是明显的两所学校之间做权衡,是希望孩子在大班里做“边缘人”还是在一个适度班级受到教室更多的关爱,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对孩子实质性学习权利的维护而非形式上的上高分学校,这本身就是为创造平衡的教育生态做了努力。

与此同时,政府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切实改变观念,消除长期存在的在办学中追求本地的某一所学校一枝独秀的目标,而是以建立本地教育的良性生态作为首选目标。并通过管理和评价、投入等多重手段,确保本地教育的良性生态的建立和维护,整体提高本地所有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品质,激励学校之间平等竞争,形成良好的校际秩序。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财政投入对不同学校一碗水端平,在问题解决阶段甚至还需要向相对薄弱的学校倾斜,增加生均经费在财政教育经费拨付中的比例。现实中就有一些城市学校自身为了节约师资、降低办学成本,就相应地减少开班数,以“大班额”获得短期利益,在财政经费拨付中需要明确经费使用目标,采取措施消除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在形而下的层面,要强化班额和学位概念,参考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做法,推动班额和学位的确定通过专业调查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敲定的原则和程序。从源头上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在过程上列入当地居民的议事范围,从程序上走向有法可依而不是学校随意增减或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文件确定。这样才符合法治社会建设的大方向,才能保证一所学校的建立相对长久的稳定期待,而不是急功近利。

篇4:消除“大班额”现象势在必行

破解“大班额”问题,是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燃眉之事,势在必行。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细化指标、奖优罚劣,做到“以人为本”。一是要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和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原则上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城市小学40~45人,农村小学酌减)科学规划布局中小学校。二是大力兴办民办学校,以补充教育资源之不足。三是加大城区教育投入,使学生流向与国家项目资金的使用同向,加大城区学校的扩容,改善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加均衡、更加优质的教育。四是在“大班额”现象彻底解决之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并预算资金,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教师的超额劳动予以适度经济补偿。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城区教育事业发展预测及管理。一是采取措施,切实化解“大班额”现象。小学、初中起始班级严控学生人数,严格执行划片招生政策,适龄少年儿童严格按照户籍划片就近入学。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定期向县教育局报告班额情况,县教育局要定期将学校班额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三是层层签订控制“大班额”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把是否解决好“大班额”问题作为考核相关责任人及各学校校长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

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一是开展班级对班级帮教活动,即城镇学校班级对农村学校班级开展手拉手帮教活动;二是开展城乡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定期对徒弟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三是校与校之间有计划地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四是加强城乡之间教师的交流:城区学校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必须具有农村学校交流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乡镇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必须在城区学校交流学习两年及以上。通过城乡教师的交流,促进师资水平县域内基本平衡。

(作者系来凤县政协常委、来凤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本文据作者在省政协“破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难题”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

篇5:xx小学关于大班额情况自查报告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现将我校关于“大班额”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问题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552人,教职工90人。学校功能场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现有大班额29个。学校每班人数均超45人。

二、形成原因

1、xx小学建校早,设计规模小,教室少。近年来周边小区密集开发,学区较大,生源特别集中,学校校舍使用已经饱和。

2、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流动人口快速增加,外来人口的逐年增加,使得按原规划设计的学校班容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该区域生源的需求。

3、教育发展不均衡和盲目择校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山区孩子的家长,为了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在市区买房,甘心忍受“大班额”的拥挤,也要让孩子在市区上学。

三、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规范招生行为。按照上级“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对照户籍进行招生,严格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3、严格执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按规定严格履行转学手续,防止随意转学插班。转学必须具备正当理由,凡无正当转学理由的转学和无转学证明的,学校原则上拒绝接受。

4、调整现有班级,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把大班额年级,按要求进行分班。分班后增加老师,优化师资结构。

5、分流部分高年级生源。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将我校六年级学生分流到第五中学教学点就读。

6、加快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7、向相关部门建议,在附近学区内增建小学。

经过学校大量工作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目前学生量趋于下滑趋势。学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离标准班容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会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篇6:消除大班额措施

消除大班措施

解决大班额,关键在于新建学校。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解决特大班额,从严控制新生班额,逐步化解大班额,大班额存在多年了,作为学校,我们也万般无奈。针对如何解决大班额问题,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首先对适龄新生进行调查摸底,为招生编制计划。增加教室缓解学校招生压力来解决大班额。

篇7: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长洲初中地处冕宁县长洲镇北端,是冕宁县的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一万五千平方米,担负冕宁县长洲和广新两个办事处适龄学生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重任,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2人,在职教职工115名。由于学校担负长洲建新两个办事处适龄学生初中阶段教育任务,加之近几年长洲场镇建设加剧,场镇总人口数剧增,适龄学生人数增加,个别外地到长洲务工人员子女也强烈要求转入长洲初中,而学校教室又不足。这些原因造成长洲初中现在班额较大。

下一步措施: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2、加快新学校建设进度,解决校舍紧张、教学用房不足问题。

3、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下期初一初二各增加一个班额,全校为2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4、是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5、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冕宁县长洲镇初级中学校

篇8: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

四川省教育厅就加快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在两到三年内消除大班额现象, 到2014年底将全省中小学所有班额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据悉, 从2012年秋季起, 四川省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人数要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内 (小学45人、中学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 , 基本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额。2013年, 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力争到2014年底, 全省中小学所有班额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省教育厅要求, 各地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招生计划, 合理确定中小学的生源范围和在校生规模, 坚决防止超过学校校舍、师资等办学条件的承受能力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要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新情况, 适度超前新建和扩建必需的中小学校, 确保中小学容量满足当地学龄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动态调整教师编制, 有计划地增加教师数量, 解决新增班级的教师需求。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审慎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 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增强农村学校吸引力, 缓解城镇学校压力。

篇9:县消除大班额自查报告

会议在南宁设主会场,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教育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全区各市教育局局长和基教科科长参加主会场会议;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以及相关股室负责人、学校校长代表参加分会场会议。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作工作部署,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秦敬德主持会议。

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编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5部门联合印发了《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要用6年时间,即到2020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国家标准(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全面消除寄宿制学校“大通铺”,实现所有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据介绍,目前,全区共缺学生宿舍388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超标学生达66.5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0.6%。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方案》列出了各年份消除“大班额”“大通铺”的具体工作目标(详见文末“时间表”)。

秦斌在讲话中强调,各地要按照《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打赢这场攻坚战。为此,他提出了“加减乘除”4种“战法”。

“加”即加快标准化建设,有效增“加”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统筹用好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学校布局规划,要严格落实新建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政策,严格规范撤并学校的程序和行为,坚持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避免盲目撤并学校导致“大班额”“大通铺”。各地要统筹用好“全面改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奖补专项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大班额”“大通铺”问题;积极向当地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前期工作经费,落实项目建设土地、配套资金,切实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实现开工竣工。

“减”即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学校压力,通过全面实现阳光招生,科学均衡编班,严把转学入口关等方式缓解择校问题。坚持就近入学,禁止跨区域招生,严格控制入学年龄,加强寄宿生资格管理,逐步提高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招生名额分配到辖区初中的比例;按照“学生均衡编班、教师均衡搭配、先学生编班后配教师”的原则,对起始年级所有学生进行均衡编班;同年级教师均衡搭配,随机确定教学班级,禁止举办重点班、特长班;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无正当理由不能转学的规定,严格规范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

“乘”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通过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化。要科学划分学区,促进学区学校管理一体化,构建学区教学研究和评价共同体,逐步实现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库建设,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本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认真落实新课标,确保国家课程开齐开足;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除”即均衡配置教师,逐步消“除”教师资源差距,通过落实教师编制政策,大力补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均衡配置教师资源。要优先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所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清理规范教职工编制,千方百计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民族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中小学支教走教计划,研究制定农村教师的招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倾斜政策,逐步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师资不足引发的“大班额”问题。抓紧制定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逐步引导城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对口支援等多种培训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培养骨干教师,逐步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逐步化解因“择师”“择校”引发的“大班额”问题。

秦斌指出,消除“大通铺”“大班额”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将陆续出台、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各地要加强协调、制定方案、改革创新、强化督导,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在2015年7月底前制定本县(市、区)攻坚实施方案并报市里审核备案,各市教育局要在2015年8月底前制定本市攻坚实施方案并报自治区备案。

在会议的经验交流环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贺州市5市的教育局负责人结合当地实际,就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工作分别作了经验介绍。南宁、柳州、北海、贺州等市在城区内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学校,增加了学校容量;柳州、北海等市制定了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工作方案”,鹿寨县等14个县(市、区)制定出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方案;柳州试点“集团化办学”,贺州试点“大校长制”,促进了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南宁市规定转学手续只能在新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要求转入学校、转出学校和主管教育局对转学材料严格审查,严格履行转学手续,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北海市拿出80%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招生指标……以上做法均有效缓解了各地因基础设施不足、“择校”、“择师”等原因导致的“大班额”“大通铺”,为我区下一步的全面攻坚提供了经验。

(责编 白聪敏)

篇10: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以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消除大班额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703人,教职工38人(含代课教师4人)。

学校现有大班额5个,其中超大班额1个,分別为六年级1班62人,六年级二班61人,六年级三班61人,五年级一班58人,五年级二班69人。

三、消除措施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转学插班现象。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留级的原则,严格把关,真正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控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总之,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只出不进,学生人数逐年降低,大班额逐步消除。

**县**小学

篇11:清源中学消除大班额方案专题

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超大班额”和“大班额”现象,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校基本情况

祁东县清源中学是祁东二中直管的公立初级中学,学校坐落在祁东二中校区内。生源主要来自全县各乡镇及县城各校,自创办来由于依托祁东二中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我校成为全县小学毕业生理想首选的学校。学校容纳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教学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规划18个教学班,最大容纳900名学生。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579人,教职员工40人,专任教师32人,教师合格率100%。

目前,我校“大班额”问题较为突出,9个教学班均存在超班额现象,其中七年级2个班、八年级1个班存在超大班额现象。

二、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1、重视超班额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学校成立教育均衡工作领导小组,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蒋主任为副组长主抓消除大班额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建立招生工作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县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招生。

3、加强学校建设和资源的整合,积极解决校舍紧张特别是教室不足问题。积极争取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在校舍和用室问题上想方设法进行拓展和改善,完成“大班额”问题的硬件配套工作。

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1)严格县教育局规定的招生范围,严格县教育局关于“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

(2)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把好学生转入转出手续。严格履行一把手签字制度,所有转入学生必须符合政策、手续齐备,经学校校长签字后报教育局局长签字批复。

5、加大师资招聘力度。

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关键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指的是校舍、设施配套等;“软件”指的是师资,要多方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招聘更多的教师,彻底解决师资短缺现象。

6、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化解已有“大班额”,要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更要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三、消除“大班额”的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保持稳定,逐步消除”的解决思路,2020年年底完成任务。1、2018年秋季,彻底消除“特大班额”。所有班级均不得超班额;对八年级两个班共130人。其中1602班68人调出3人至1601班。七年级1701、1702班分别调出4人和1人分解至1703、1704班。至此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65人,消除超大班额3个。2、2019年原有七年级5个班级整合为6个班,使每个班额人数不超过55人。3、2020年继续坚持教育均衡原则,巩固办学成果,坚决杜绝大班额的情况出现。使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50人。彻底在我校消除所有大班额现象。

祁东县清源中学

篇12:云台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台镇人民政府《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云台小学大班额消除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

云台小学所辖16个村,两个社区居委会,由于库区建设的推进,原老街、庙垭、洗滩、澌滩乡的部分沿河居住的群众搬迁到了云台铺垭新、云台老街,加之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入两个场镇社区,给云台小学中心校、铺垭小学造成了严重的校舍压力。铺垭小学,人口激增,原本只是一个村小学,教室仅有7间,要容纳近700名学生,问题相当严重;中心校小学部由于洪水淹没了一幢教室,目前校舍十分困难;中心校中学部以前的旧校舍只有一幢可以继续使用,其余的大都拆除,学生住宿紧张、食堂面积小、各室不足,初中班额偏大。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规劝一些离家较近的家长尽量让子女就近入学,不给中心校和铺垭小学增添生员压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发展为12—16个班的规模,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是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5、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6、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7、立足当前化解矛盾,必须在街道租用民房缓解当前压力,学校必须要选好安全、适用的民居房作为临时教室。云台中学要大力支持云台小学,腾出多余的教室以部分解决云台小学校舍紧张的问题。

8、着眼长远选址建校,镇政府相关领导和学校要做好新校建校申报、立项、选址、土地协商等工作,力争在2—3年内完成新校建设工作。

9、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大班额”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个别班级已经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为了稳定教学质量,要通过加强研究,积极探索 “大班额”环境下的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

10、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的生命健康。

“大班额”已成为影响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大隐患。学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细处。注重在细节上下功夫,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要把为学生营造卫生安全的学习环境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 “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11、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大班额”环境下,学校师生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中小学校应努力克服困难,组织开展好学校课外活动,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课余时间,弥补“大班额”环境下学生活动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

篇13: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任庄小学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小学位于县城东南街,学校占地面积4588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561人。教师41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篇14: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我校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吉林省教育“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28人,教职工48人,十六个教学班,没有大班额现象,人数最多的有36人。学校有实验室两个、仪器室两个、图书室2个、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各一个。

三、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让学校拥有坚固够用的房屋,平整标准的运动场,基本的实验设备和艺体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篇15:马临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来源: 本站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09-6-5 我要评论(0)浏览:[1296]

马临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马临小学“大班额”消除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

马临小学位于马临下街,于2001年实施义教工程进行原地修建,现有教学楼两栋,教室16间,校舍建筑面积1883m,生均2.09m,学校占地面积3796m,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902人,分别来自我区沔山、向阳、临丰、尚华、五一及外籍。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222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发展为18--24个班的规模,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三、是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四、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五、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篇16:津市一小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6]466号)、津市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的通知》(津教通[2017]6号)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今年起我校将按要求逐步消除大班额,特制定我校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地处城区中心,占地7627.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196.28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7个,学生1380人,教职工8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65人,是目前我市小学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我校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控制在54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6、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7、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8、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学校会尽所能,保证定班、定额、争取早日消除大班额现象。

上一篇:对餐饮业食品安全情况的调查下一篇:2024“三月三”文化节活动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