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

2022-09-11

在当前的企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中, 出现着工作能力不足, 热情不高、没有担当等情况, 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在此背景下,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重要性, 允许在勇于创新的道路上试错, 宽容失败, 使不敢作为和“为官不为”的现象破除, 让广大干部感受国家政策的关怀。近年来, 以国家为主导, 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下, 容错纠错机制俨然成为助力改革的创新热点, 然而这种机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需要继续加强其能效, 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中容错纠错机制的必要性

(一)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当前国家发展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要想实现国家的复兴、共筑“中国梦”就要大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充分发挥出干部的积极作用带动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浪潮中。当前国家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在众多困难和矛盾的包围下,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 其工作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为保持领导干部工作的热忱, 需要创新环境和管理机制, 营造鼓励干部成功、宽容失败的政治氛围[1]。

(二)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以近平总书记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励精图治, 在国内外都打造了良好的大国形象, 责任是我国政府形象的外在体现。责任政府的概念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为满足群众的基本要求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对群众负责, 接受群众监督, 并且对管理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人员, 必须在工作中承担其相应的责任。责任机制对广大干部来说既可以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 也起到纠错的作用, 缺乏责任机制的制约会导致决策失误以及执行不力等现象。允许试错、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改正过错, 是责任政府理和责任机制必然要求, 也是政府行为的进步体现。客观的说, 纠错机制的效用已经成为群众评价政府行为的参考指标, 所以建立和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对干部的保障和鼓励, 也是打造责任政府历史要求[2]。

(三) 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治理为官不为的有效手段

随着从严治党理念的提出, 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怕出错、怕问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不为群众办实事, 使部分机关单位蒙羞, 让群众深恶痛绝。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深入推行“四个全面”战略, 在容错纠错机制的约束下, 可以使为官不为的态势得以控制。因此, 首先需要在制度上为一心实干思维领导干部提供容错纠错保障, 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让干部勇于担当[3]。

二、容错纠错机制的基本内涵

容错纠错机制是在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中进行创新改革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以及出现偏差的情况, 但其行为未触犯国家法律, 主观上也不存在以权谋私的情况, 能够及时自我纠错的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是政治理念的成熟, 是国家管理进步的体现。容错纠错机制出于对干部的正向激励, 有利于干部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好的热情。容错纠错机制的中“错”是指对错误的容纳, 对干部的宽容, 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出现错误, 但是不适用于所有的错误。“错”并非违法乱纪行为, 是工作创新工作中的非主观性错误。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杜绝出现部分干部的消极心态, 鼓励干部创新, 并非对干部乱作为的, 容错肯定纠错机制也不是干部思想怠慢的“挡箭牌”, 更不是为胜任而决策产生的损失买单。

容错与纠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并不相矛盾, 尽管允许试错, 但是也要积极杜绝错误的发生, 不可置之不理, 需要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 使容错和纠错结合起来,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避免决策的失误, 造成严重的后果。容错是为了更好进行纠错采取的手段, 鼓励干部敢作敢为、主动担责、勇于创新, 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试错;纠错是为了尽早发现决策错误, 起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通过策略的及时调整尽量挽回造成的损失, 并继续探索。容错机制能可以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错误, 正视存在的问题。容错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马上发现错误、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达到纠错的目的。因此, 容错机制建立的同时也需要建立纠错机制, 纠错机制作对容错机制来说起到保障作用, 使决策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这种容错纠错机制会有效激发领导干部的改革热情, 更加具备创新思维, 本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原则助推我国改革建设的进程[4]。

三、干部改革创新工作中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路径

建立和健全干部改革创新工作包括众多内容, 涉及到不同管理内容的方方面面, 其中容错纠错机制更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其关键在于进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为干部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纵观我国当前的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情况, 上海、湖北、江西、陕西、四川、浙江、山东、广东、湖南等地都出台了鼓励干部改革创新和容错免责的制度, 并且在制定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益探索。

(一) 明确界定容错纠错内容

容错纠错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鼓励改革创新的原则和支持干事创业的原则, 容错纠错主要保护敢作敢为、作风正派的干部。主要具备以下品格: (1) 不违反党党纪规定; (2) 符合国家大政方针; (3) 经过民主决策程序; (4) 出于公心; (5) 善意履职;积极担当作为, 以上原则成为各省市对干部免责的一致原则。比如陕西省规定干部在民主决策后, 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 但是大胆履职、积极担当等11种情形可以容错;四川省规定干部在法律法规和党章框架内进行的、且经过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等7种情形可以容错。其他省市也相继规定了类似的容错和纠错机制, 但是需要注意防止别有用心者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出现“钻空子”行为, 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容错免责需要形成清晰的边界, 对干部的错误行为界定容错和免责, 关键是要区分以下界限: (1) “犯错”和“违纪”; (2) “主观无意”和“明知故犯”; (3) “大胆改革”和“无视规矩”。只有明确界限才能为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因此, 容错免责需要充分考虑到干部队伍现状, 把握好前提条件。习近平主席所提出“三个区分开来”就是很好的确定容错的标准, 此概念产生于2016年两会期间, 清楚的说明了容错纠错机制的适用范围, 以及哪些错误、失误是容错纠错机制的范畴, 哪些错误、失误需要接受处罚, 为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思想指导[5]。

(二) 科学合理设置容错纠错程序

制定出合理的纠错程序可以提升办事效率, 也能彰显出公平、正义。这哪些条件下可以容错免责必须经过严谨的认定程序, 对干部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取证, 确保取证程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只有在科学规范的操作下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容错机制的效能。从各省市的探索情况看, 通常容错机制的实施程序分为如下环节, 即: (1) 申请; (2) 核实; (3) 认定; (4) 报备。认定程序需要严谨、规范, 同时还要在操作流程中进一步细化如下环节: (1) 申请; (2) 核查; (3) 认定; (4) 实施; (5) 答复, 时每一步程序都做到透明和公开, 认定单位各省市通常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负责。当干部和相关单位因工作失误接受追责时, 可向纪检部门提出免责申请, 经过受理后要开展调查与核实, 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使容错机制有序开展[6]。

(三) 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政治生态环境

对干部和相关部门进行容错和纠错工作中,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责任, 从管理和关心的角度的出发, 权衡好从严治党和保护干部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需要明确界限, 严格执行, 消除干部的顾虑, 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和思想。组织部门在人员的选用中需要明确用人导向, 在有纪律、有担当的干部中重点选拔, 对为官不为的干部进行思想纠正, 如果效用不明显需要进行严肃处理。宣传机构要善于利用各大媒体资源, 宣扬支持和保护干部创业的政策, 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使社会正确认识容错和纠错的机制, 引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广大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 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永葆党的先进性。综上所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 领导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众多业绩, 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但是部分领导干部也存在着思想问题和领导能力不足的问题, 会在工作中出现错误, 需要构建出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 让更多的干部投身于社会的建设当中。

摘要:领导干部在新时期为社会的发展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更好的帮助领导干部发挥出作用, 需要构建容错纠错机制, 使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和领导能力始终处于高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背景下, 各地纷纷出台容错纠错政策响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 这是关系到改革能否深化进行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 可以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避免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 进而为我国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 薛瑞汉.建立健全干部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容错纠错机制[J].中州学刊, 2017 (2) :13.

[2] 陈朋发.试论改革创新中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J].行政与法, 2017 (3) :7-13.

[3] 吕红娟.各地怎样构建容错纠错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 (8) .

[4] 孙建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应注意的方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 (8) :32-33.

[5] 李文婷, 宋烨.略论审计监督与容错纠错机制的有效构建[J].审计月刊, 2016 (8) :4-5.

[6] 许冰杨, 何雪梅.构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思考[J].重庆行政 (公共论坛) , 2017, 18 (6) :34-35.

上一篇: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文化比较中的价值冲突与平衡下一篇:浅析中学计算机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