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2023-04-14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 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 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检查、监测、考核等组织工作,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注意小组内男女生的搭配,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兵”教“兵”策略。例如在讲授课文时,我先是展示了一下成熟的作品,然后把问题全部留给学生,学们们对课题有了兴趣自然的会去课本中找相应的命令,几个成员把找到的进行交流后组成一段能发出声音的程序,这样的成就对于学生来说比教师单纯的传授要好的多。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继而去伪存真,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推荐代表,为展示本小组的新成果作好准备。这充分使用了学生的“竞赛”心理,例如在三年级“精心之作”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取让每位学生作一幅画的方法,而是让每们学生对这自己心中的作品进行粗略的构思之后进行小组作业,让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互补。

5、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6、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7、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指导思想:相互质疑,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拓展知识,展现智慧。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和展示为主,辅之教师的适时点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 学习状态最佳化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建立高效课堂,光是教师激情洋溢地投入是不够的,随时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才是关键。否则,再好的设计也只能让教者黯然神伤。

1、表扬调节

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表扬,让学生保持在一种兴奋、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表扬多了,就要避免雷同平淡,那样的话表扬效果会打折。有针对性的,充满感情的表扬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对于发言中的学生,教师可以随时插进自己的评价语言,而不一定要等到发言完毕,让学生早一点得到鼓励,更利于提高他下面的发言质量。

2、激将调节

有时,知道一些问题有难度,担心学生不肯深入思考,便故意自语似的说:“这个,恐怕完全答对的人不多。”学生都想成为那“不多的人”中的一个,阅读得便格外仔细,思考得也特别认真。这个,不需要等到汇报交流,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有时,就要下课了,看一看表,明确告诉他们还剩最后几分钟,再抛出一个任务。“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呢?”话音落下,你就看吧,这最后的几分钟绝对会掀起一个小高潮。

3、幽默调节 一堂课40分钟,学生难免会有疲倦的时候,而有的学生当众发言又总显得胆怯、紧张,抓住时机幽默一把,能够放松身心、调节状态。

4、比赛调节

内容适合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小比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调节学习状态。

第二篇:创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注重信息技术的提高。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更是把信息技术培养做为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本文着重探究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更高效的达到课堂质量以及方法。只有培养好学生们的信息素质才可以使小学信息技术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3-01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动手实践远远比埋头学理论要强很多。它有别于其它学科,它主要是把理论知识在电脑机房中和操作相结合进行的。学校设备是否完善、教师的授课方法家庭的教育环境对其信息技术的高效实施有着很大的作用。老师可以通过自已的教学经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实施制定强制有效的方案。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知识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质量。

1.把全新方法引用到课堂中,达到高效率的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把课堂备课和课堂规划筹备好,只有这样帮可以使一堂课程更加有效率。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如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的知识都比较零散,也非常新潮,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整个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也只能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虽然在当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完全可以吸收,但是由于在小学的课程中每个礼拜才有一堂信息技术课。使学生们前边学着后边忘着,不能更好的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致,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觉的困难,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上更好的去策划。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定制一些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的去掌握所学知识点。比如可以制定先从宏观上学习,然后再细化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以前的知识点进行重复引用到新的知识上,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深刻,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点更牢固地记于心中,对以往的知识点也要做进一步的总结。比如在二年级《快速反应》这堂课学习的是学会输入双字词、多字词,先通过复习《汉字输入》学生们把喜爱的动画片歌词输入电脑中,学生的输入的速度有快有慢,这时老师可以让速度快的学生将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学――词组输入提高速度,从而引导出《快速反应》的双字词、多字词输入,教师进一步进行规范讲解,并通过有趣的话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致。让学生们再进行词组输入的操作,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心情。所以说先制定宏观上学习,然后再细化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有兴致的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真正提高了教学的高质量。不仅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效的达到了课堂上的高标准。

2.边学边做,激发学生的兴致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技的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效率,这就需要老师能够把课堂的教学优化。不能把全部的理论知识全部给学生灌输,让学生只会说不会做,阻止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而应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后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们能够带着任务去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去掌握知识要点。为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达到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信息课堂中有《到论坛上发帖》,首先教师可以将这一课通过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可以动手试着做一下。让学生们自己申请自己的论坛账号,并打理自己的论坛账号,比如设置一下背景了,上传照片了,日志的编写了,比如管理自己的留言板,朋友们互相留言,相片分类的管理等等,让帖子内容充满丰富化和健康化。通过给学生们下任务,让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做,从而提高课堂的乐趣,让学生们能更加积极去学习。

3.利用有效的手段,促进课堂的成效

在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让学生能够更简便地学好知识。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Flash软件时,可以让学生先看flash微课了解这个软件,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摸索、去操作,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规划Flash的设计。

利用不同内容和难度的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地使课堂更加有趣化,也促进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自主地去探究知识点,这种方法很有成效,而且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在利Flash这个软件制作作品时,能够用上所学的工具,同学们能够每人都完成Flash作品,虽然好与坏有差别,但是重要的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这是同学们做出的作品,难免有些差异,但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很成功了。当然有些课堂难点学生们可能不能精通,这就需要老师们耐心的讲解和实践,从简单的知识点过渡到复杂的,让学生们通过做任务跟着思路往下走,能更快的学会、学懂,为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所有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更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们通过动手,即学会了课堂的知识要点,又学会了操作技能,并实现不同收获。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授的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课堂方案,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使学生更好的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水清.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

[2]李文勇.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J]. 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2014,(10).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

一、不断充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流程,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只有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教学课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只有老师们不断充电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把信息技术能量融于教学课堂,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还需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教师平时要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广集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有效认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况,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解放教师的手和脑,让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来。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

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对教学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将之形象地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同时通过人与机的多种交互方式,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如生字的学习、课文的理解、课外延伸等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教学课件进行自学,老师通过网络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通过网络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知道了哪些知识,最后由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在这样的协作交流中,不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加了与人交流的经验而且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更自由,更灵活、更便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可以创设辩论时刻、谈古论今、合作探究、大家来参与、故事续演等形式。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补充查阅其他资料,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空有效地拓展到课堂教学活动外。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

四、重构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好学易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可开拓学生视野,丰富说话内容,可以变无话可说为有话爱说,有利于拓展说话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先谈话导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蝌蚪,我们长着黑黑的、圆圆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大家知道我们是怎么生出来的吗?”让我们看大屏幕播放课件,教师讲解:春天来了,青蛙妈妈跳进池塘里,产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慢慢的卵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我们知道了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吧(为什么小蝌蚪不能到荷叶上玩,小蝌蚪没有腿,只能在水中游),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同时放小蝌蚪游背景音乐。接着播放鸭妈妈带着孩子出来游玩的课件、金鱼妈妈游过来课件、乌龟游过来的课件以及青蛙妈妈游过来的课件,着重展示小蝌蚪尾巴的变化。学生认真观看后再出示问题:“说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然后通过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一些保护措施,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课堂教学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五、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如果单凭教师空洞的讲解是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新型玻璃》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文中各种新型玻璃的特征及其作用,再出示其它一些学生不知道的新型玻璃,如U型玻璃、金属玻璃、铜夹花玻璃、微晶玻璃、可钉钉玻璃、智能玻璃、空调玻璃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后,再让他们进行奇思妙想自己设计未来玻璃,然后利用展销会的方式,向大家推销自己的产品。学生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再如教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又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总之,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运用它作为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开放而又充满活力,使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善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本人结合近几年工作实践,就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的融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丰富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我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庐山瀑布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激起学生了解庐山瀑布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读文,欣赏庐山瀑布的美。在学习“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适时播放了课前编辑的瀑布活动时的声像资料。学生阅读的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瀑布的飞溅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第二、善用信息技术,融入课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文字阅读,有些字词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课本中的材料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用悦耳的声音,优美的动画,绚丽的色彩有机地联系与整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所教的材料内容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一一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的感官器官同时调动起来,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例如,在教学《秋天》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小草从青翠变成枯黄,稻子从“绿油油”变成“黄澄澄”,苹果从青绿变成通红,石榴笑得咧开了嘴……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秋天”的概念。再如,在教学《白雪公主》这课时,我通过播放皇后谋害白雪公主的画面,让学生对“恶狠狠”“津津有味”“七窍生烟”等词语有更直观的感受,最后不需解释,同学们再次阅读时便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第三、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一位老师在教学《游园不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思维练习:诗人正站在园门前,抬头欣赏“出墙红杏”,却听“吱呀――”一声,柴扉竟开了!此时画外音响起:“游园如愿又如何?”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色图”。其中,一位学生大胆求异,说:”或许这园中除了这一枝红杏,什么也没有呢?诗人还能写出像《游园不值》这样好的诗篇吗?”这种思维的求异、逆向,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以《游园》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学生写得又快又好!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要坚持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平台,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这是学科整合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之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课堂的活力和教学的魅力所在,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而能令其“点石成金”的“点金棒”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我会尽最大努力让它与语文课堂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第五篇: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与时俱进,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能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提升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呢?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三个维度浅谈如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促教学变革,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用电子白板,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热爱祖国文字,了解其发展渊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初识生字时,可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比如在教学“日”“月”“鸟”“马”等象形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将汉字由具体的图像到古文字再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动画般映入学生眼帘,既生动又有趣,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在高年级学段随文学习生字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文段,同时以不同字体或不同颜色凸显需识记的生字词语,并链接该字的音、形、义等信息,再点击“音”,就可以听到生字的读音;点击“形”,则看到生字的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点击“义”,可知道生字的字义,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记忆生字及意思理解记忆。

在指导学生练字时,可用写字教学微课视频进行示范,用投影机投放学生的优秀作业作为示范,播放书法家练字故事及书法教学微课视频,激发学生练字的强烈愿望,然后再让学生静心练字,老师则巡视于学生当中,示范、指导,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个别进步缓慢的学生,使全体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写字技巧,形成良好书写习惯,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妙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走近文本,朗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习得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呈现茫茫大草原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美景,配上娓娓动听的朗诵,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倾听,眼醉其景,耳醉其声,心醉其情,愉悦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此一来,大草原的美景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也烙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也积淀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能清晰地呈现语言文字材料所对应的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教《故宫》一文时,我采用本校的课改新思路:课前预学——课内合学——课后练习进行教学。上课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找故宫的相关信息,课前三分钟由课代表组织同学们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故宫有初步的认识,此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又为新课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课时,我主要以视频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以多媒体呈现故宫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语言文字中感知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播放介绍故宫建筑艺术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故宫建筑的气势恢宏,切身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布置课后作业:以小导游的身份为故宫写一份解说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发送到班级QQ群共享。这样个性化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动态材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细致描写。 比如,在指导中年级学生描写“迎春花”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迎春花的图片,有在和风细雨中含苞待放的,有在金色阳光下尽情绽放的,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眼前有美景,脑中有画面,心中有激情,自然就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就是多媒体渲染的作用,是教师巧妙整合教学资源的作用。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发言巧妙指导写作技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上教师的点拨,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想象,打开了思路,对迎春花的描写就细致入微了,对迎春花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

高年级的细节描写指导教学中,我们也可活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习作;也可以通过课件分层显示训练内容,出示好词佳句,还可以呈现优秀范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可以创设某个情景,并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仔细倾听人物的语言、语调,从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小练笔。如果有的学生一次没看仔细,我们还可以适当重复播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中,多媒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依次呈现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进行说话训练,效果毋庸置疑。

作文讲评和习作修改的环节,则可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并批注用词精妙的句子,描写细腻、动人的段落;或者出示问题习作,面向全体,当堂修改,使作文批改更有实效。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有与之适应的新技术、新教法,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识字、阅读、写作教学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 寓教于乐,如此,学生则能在老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提升综合素养。

上一篇:小学信息教材培训心得下一篇:学校学生资助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