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小学高效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1

以多媒体为网络和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 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 把语文教学带进广阔的天地, 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本质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必然成为深化素质教育, 建设高效教学的突破口。

一、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原理。人本主义心理讨论的是个体的人, 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 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 (即交流、讨论的过程) 结合起来, 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二、运用实践

(一) 还原真实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深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 增长智慧的动力, 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源泉。杜威先生曾说过, 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 对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即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 我们在语文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化环境, 注重对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 为抽象的语言感知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保持注意的心向、认识倾向、探索的心理, 进而形成学习动机。

(二) 创新教学模式, 引导自主学习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 多媒体的认知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充分发挥, 有效地创新教学结构, 运用“主导—主体”理念, 采用“L-fromIT”方式“L-with-IT”方式 (即“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 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演绎出灵活多样的方式, 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 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 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等, 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 多向反馈, 培养合作精神, 人机对话, 学生自主选择, 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时, 以多媒体和网络支撑, 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 采用“L-with-IT”方式, 即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 (1) 网页展示, 以境激情。通过网络, 点击“圆明影库”, 播放《火烧圆明园》配课文录音,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目睹侵略者的暴行, 深刻感受他们的疯狂洗劫, 对文明的毁灭的罪恶行径。 (2) 主题探究, 合作学习。网络再展现全国人代会通过重建圆明园议案, 要同学们当工程技术人员, 进行重建设计, 以此为主题展开对课文深入学习, 得出三个必须解决问题, 即布局、景物、珍宝。 (3) 网络资源, 自主探究, 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分题研究, 同学各自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信息, 即圆明园布局相关的信息库, (如圆明园布局资料、人文景观、圆明园珍宝的介绍以及它现在何处) 真切感受圆明园布局“众景拱月”的新奇, 殿堂的恢宏, 买卖街、山乡林野的情趣, 诗境再现的韵味, 西洋景观的典雅, 名种奇珍异宝的珍贵, 同学既深切理解课文, 又激起探究的情趣。网络还提供现代人文景观, 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的诗、黄角瀑布、九寨沟、巴黎铁塔、凯旋门等资料, 拓展视野, 激发创新热情。

(三) 拓展知识领域, 激发创造思维

有电教专家指出,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新人才。语文课的特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 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 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获取与保持) , 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有利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协商会话) , 能按超文本, 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 (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 主动探索, 发展创新思维) , 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激活创新思维火花。如《长征》一课的教学, 学《长征》这首诗, 依托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再现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 飞夺泸定桥, 攻克腊子口等艰苦的行程, 激烈的战斗, 透彻地理解远征“难”;还创设情景激活思维, 展现金沙江水流湍急, 两岸悬崖峭壁, 大渡桥高悬天宇, 铁链铮铮, 引发同学思考, “金江水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表现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认为金沙江水流湍急, 拍打崖石, 拍热了, 表现金沙江强渡非常艰难, 有的认为指红军强渡金沙江成功, 心情非常的热烈, 高兴, 有的说暖对寒主要说长征经历过两大战役。

(四) 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因此, 教法必须为学法服务,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 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 结合实际, 创设情境, 设计教学过程, 安排必要的训练, 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一夜的工作》采取“创设情境——主题研究——合作”的模式, 充分运用网络再现周总理光辉的一生:井岗会师、长征路上、开国大典、联合国上直到鞠躬尽瘁。然后引入主题研究, 他工作的辛苦, 生活十分简朴, 按自己的兴趣重组学习小组, 专题研究分两个问题, 一是同学们查看资料, 有总理办公室的布置, 桌上一尺来高的文件, 二是读课文编阅读提纲, 小组讨论, 代表汇报。应用网络展播研究提纲, 用“……”划出中心句, 用“△”标出重点词, 读句子, 体会几句话的联系, 表达的意思。如划出含劳苦的句子, 用“△”标出劳苦, 句子的联系“一尺一叠”说明量大, “今晚”一词说明必须处理, 说明时间相当紧,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劳苦。有的组找的后段中批阅文件一段分析, 更能突出劳苦, 句子“一边看一边思索”“相当长时间才交给我”。一句一句审阅, 思索想当长才读懂了, 可见总理工作认真负责, 再一次回印如此批阅一尺高的文件, 可见劳苦功高。通过读课文表达我们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五) 创造学习情境, 提高学习质量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运用, 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 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 同时这些信息提取与筛选超文本方式, 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 重难点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 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

《黄山奇石》教学重点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难点是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以“像”创境, 成像译词,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课件创设出生动、形象、感人的画面和音乐情境,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学习“仙桃石”一节, 屏幕上出现苍松翠竹, 群山起伏, 云海茫茫, 在一派悠扬的音乐声中, 一块石头划着美丽的弧线, 从天而降, 稳稳落在一座山峰上, 引导同学观察它的形状奇特如大桃子, 它的来历和环境尤如仙境, 突出有趣。再放录音教读这节, 理解表达情感 (新奇、喜爱) , 学习“猴子观海”, 在学生自学奇石的形状、地方、名字后, 对“翻滚的云海”理解困难 (平时看着不动、有动的向一个方向, 只有下暴雨或冰雹时云才会翻滚。) 通过课件展示黄山云海翻滚, 让学生如亲临其境, 观察、体验, 不但突破词语理解, 还了解这壮观现象, 也是黄山秀丽神奇景色之一。

三、课后反思

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小学高效语文教学, 原因有三:一是体现了现代教学方法的思想。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要将认知类教学方法和情意类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谐发展。我们在实践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形象性的功能, 选择最佳的切入时机和切入方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给学生提供一个博大、精细的观察空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增强非智力因素在写作中的促进作用, 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活动, 将新旧知识熔为一炉, 促进智力发展。二是体现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思想精髓。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人的认知心理活动是一个由刺激引起认知系统的内在加工整合, 形成反应的过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 增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刺激,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动机、意志,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在振奋的课堂境界中产生认知心理的“高峰体验”, 进入对写作活动积极参与的昂奋的精神状态。三是符合控制论的观点。我们知道,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是教学信息不断传输与反馈的有序循环过程。从控制论的角度讲,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调控学生并使其保持积极学习状态的运动过程, 是教师与学生信息的交换与反馈的过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传输的信息是丰富的, 形象是生动的, 形式是多样的, 反馈是及时的, 调控是有力的。因此,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 增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力度。对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本文以先进的理论为支撑, 阐述了以多媒体及网络为依托, 实现语文课教学环境的信息化, 教材内容的信息化, 学习过程信息化, 从而优化学习环境, 改革教学结构, 创建小学高效语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语文教学

上一篇: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下一篇:GIS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