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师学生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老师学生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各种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关键词:人文教学;感悟;信任教育是一門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艺术。

第一篇:文老师学生论文范文

倾听来自学生和老师的声音

教师们的声音:“我教了几年的书,断定自己不是做教师的料。当初我满怀关爱和信心,可学生们太难教,如今我幻想破灭,爱心消失。”

学生们的声音:“我们的老师知识渊博,可他的话也很刻薄。他经常讽刺、挖苦我们。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尝到白痴的滋味。”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有些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英语知识,对英语感兴趣,从英语学习活动本身就能得到满足,这是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或受到表扬。他们愿意接受较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迎合老师,依赖老师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其中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提供成功感,激励性质的评价、赞许等诱因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调动学习积极并使之保持持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降低影响学习的抑制心理,培养学生自信、敢于冒险、持之以恒等坚毅的性格,善于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不同性格、爱好类型学生的长处。

喜爱广泛涉猎课外知识的赵一同学更愿意用中文在课堂跟老师交流,也同样得到认同。教师应有意在学生中找到与他有类似爱好的另一个学生,让他们两个在共同的学习挑战中有所竞争,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比较肤浅的学习方式,共同在“尝试错误”中取得进步。

而对于那些沉静、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则更多地通过课堂阅读、课后作业评语与他们交流互动。

比如杨晓同学在课堂阅读《Who moved my cheese》一书中,谈到自己曾看过此书,于是我立刻要求他简单概括书中内容给大家共同分享,并组织了小型讨论,共同学习,鼓励学生向老师求教及学生间互相问答,互相找错、纠错,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的形式。

作业布置也根据当天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点来布置。比如指导学生制订书面的个人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如何在不影响英语学习的情况下把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学好,这个作业要运用到初二学习的how long、how often、subject和一般现在时。其次,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要与考试试题思路一致,以最高效率进行;尽量少用语法术语,代之以图表、比喻、口诀、正误对比的方式。

比如在初一阶段,我必适时讲三个笑话:一个是某生错把“Give me keys.”听成“Give me kiss.”(语音学习重要性);二是某人错把楼上邻居大叫的“Look out!”理解为“朝外看”,而被楼上掉下的花盆砸到了脑袋(习惯用法,常用句型的重要性);三是某生错把“越南的矛头针对着中国”断句成为“越南的矛头针(一种新式武器)对着中国”(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在讲可数名词复数时,我运用了口诀:“什么词加es,词尾形状是关键。sh、ch、s、d和x,此外只能加s、y。结尾时要小心,元辅字母要看清。y前元字加s,y前辅字要注意。把y改i还不够,加上es才放心。”由此指导学生编写自己的er/est歌、ed歌,并进而发展到学生自己出题,自己选题做,瞄准考试出题的方向,以小组合作方式出试卷,并相互测试,作出评价。

学生们的声音:“我们上课不喜欢老师老是说我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们经常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学生开始学习英语容易思想准备不足,以为英语就是模仿、重复,不像数学、化学那么需要思维,加之英语教学内容文化信息量小,不像语文那么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学生满足于“能对付”。教师应当把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阶段要求向学生宣布,并运用改错本,从作业中,尤其是半开放式写作作业中发现具有共性的错误句子,集中在一起进行思维训练,触类旁通,指出学生在各年级阶段的侧重点,以及应采取的行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制订学习策略,让学生高效率地学。有学生在课后,就对教师的“朗读与默读、模仿与创造、听与说并重”提出异议,认为只听不说也能做好听力题。因此,教师应从语文学习这个学生已经熟悉的经验出发,通过正面迁移,让学生明白,应把注意力放在表情达意的语言训练上,与语文一样,不当做机械记忆的方法。而默读的速度要求,则可以加强记忆。同时,只有发音地道、抑扬顿挫的朗读,不追求语速的口语表达,才能使得听力提高迅速。我把一些英语报刊上介绍学习方法和文章适时张贴出来,也要求学生站在“同时与文章作者和教师交流”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摘抄,并写出读后感,只言片语之间,学生思想也闪现了光彩。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到,初一阶段,单词音、形、义的结合是学习的重点,而到了初二,句子含义和语篇信息已成为主要输入内容,重点是英语语义系统与汉语语义系统差异,即一些英语词义难以在汉语表达网络中找到相应的组块而立足不住,不能求助于汉语的翻译。这一方面问题很多,解决方法是增加信息量,适当对比,不断减少不确定因素,模仿与创造并重。例如,学了welcome 会说you’re welcome,懂得welcome是“欢迎”,因而照此类推出错误的句子把“欢迎来到中国”,译成“welcome you come to china”。同时,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把教材内容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并围绕教材,根据学生水平适当地抛开教材,最后在初三复习阶段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把它当成圣经。教师要真正展现自身的魅力与素质,让身处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渠道的精彩世界的学生,看到由学习英语带给他们的全新世界。

比如在讲机器人一课,我向学生介绍生词时,把science、scientist和invent、inventor放在一起,并向学生阐述个人的观点:发明家比科学家更有价值,引发学生争论。然后要求学生把爱迪生这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成就作一些介绍,深化了课文内容。在中西饮食这个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理念,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动画面,并要求学生运用所介绍的食品搭配出一桌营养丰富、口味多样的晚餐,学生从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1世纪报》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但要让学生接受并喜爱上它,并不容易。首先,我让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报纸上的笑话、新闻、娱乐消息和科普短文,自选一项,出一份大小不限、图文并茂的小报纸,并进行评比发奖和张贴。之后又适时联系生活实际,阅读《What did you do on holiday?》一文,让学生从中有所愉悦、有所感悟,逐渐认识到扩大阅读面的几大益处。同时,在初二Free Talk这一教学步骤中,为学生准备了“the week in history”作为材料,扩大词汇量,巩固词法、句法,提高听力和理解力,促进写作水平提高,也就是“模仿与创造并重”,这也是中考试题变化的趋势。

教师们的声音:“每天,我都起大早去学校,很晚才回到家,累得半死。教室里吵闹的声音逼得我要发疯,学生们的种种行径太让人气愤,他们把我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我的全部抱负,所有的一切都淹没了。”

教育不是谁教育谁的问题,而是通过交际获得人类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以增强自己的能力。通过书本、影视或者课堂上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学生从教学内容中受到感染,从师生交际中得到激励,从学生与学生交际中增强自我观念。如果单纯为了学习英语,在当今现代社会,购买五花八门的学习机就可以学习,要教师、课堂干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似乎教育是教师的事,受教育才是学生的事,从而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思想。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自身,而是外界的压力,如果学生主体意识如此缺乏,那么学生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这些成功的教育目标又怎能达到?

初一阶段,我给学生播放李阳疯狂英语演讲片断,他所说的“掌握世界通用语言,更好地把先进的东西转化为中国人的财富,更好地打击美国人,更好地打击欧洲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学生立即回应,我们要办“疯狂汉语”,赚外国人的钱!

初二活动课上,我把感恩节、圣诞节这两个极具异国风情的西方节日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儿童相结合,首先进行“珍惜拥有,关爱家人”的品德教育,通过对比战争儿童的悲凉现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来之不易,同时歌词学习巩固了语音、词汇和语法;之后的节日介绍中,也结合了中国人在过西方节日中的“异变”,把“感恩”这一重大意义忽略,演变成了购物打折的商业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从心底里接纳了来自西方国家的真正优秀的文化内涵。

“没有最好的方法,也没有最好的途径;只要有效,什么都行。”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忙中有细,发现问题;忙中偷闲,研究问题;忙中有乐,解决问题。

(南昌四中)

作者:刘瑶

第二篇:老师做导游 学生自助游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各种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带着问题走入课堂。

关键词:人文教学;感悟;信任

教育是一門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艺术。老师以自我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及渗透其中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点燃他们渴望求知的激情,收获心中梦想发芽的喜悦!特别是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与作者同喜共悲,同甘共苦,真的是一次眼睛和心灵的快乐旅行!

谈到现代生活中的旅行,我们都知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团游;另一种是自助游。随团游因为有导游的陪伴,自会多一份轻松和简单;自助游是对一个人勇气和冒险精神的考验,人们在享受“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不凡之趣的同时,肯定少不了一路的艰辛和跋涉。生活中的旅行,二者只能选择其一;而在教学中的旅行,我认为可以把二者合二为一。

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生活阅历的积累,知识的积淀,情感的把握等方面都还有欠缺,因此,对作品的理解、分析、感悟、评价等,没有老师到位、深刻。鉴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转变理念,从以前的独霸讲坛变为可以在课堂上时隐时现。具体来讲,“隐”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能够自己独立去探索、发现书中的万千风景,获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美丽心情;“现”即是当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体现时,老师就可充当一位既有“与山水为朋”的智慧,又能够有与游客彼此沟通的亲和力,两者皆具的“优秀导游”,用点睛之语勾勒山水,开启学生的心智,让他们纵情其间,醉而忘归。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新教材的选文凸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内容渗透着人的生命体验,情感历程,睿智思想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生活的再次回归,心灵的重新铸化。语文教师上课伊始,就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各种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累。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容器,而应像一只刚被点燃的火把,他们怀着满心期待,希望作者用文字汇聚的智慧火光点亮自己的思想,流露的人生感悟拨动自己的心弦,掀起心中的情感波澜。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字是作者思想的服饰,作为语文老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欣赏美文的兴趣。如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以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让他们有话可说。同时,老师根据掌握的相应的提问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课堂上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老师灵活应变,将其与课文的讲解联系起来,相互融合,适时引导,那么一定会让学生有崭新的收获。比如我在讲《生命?摇生命》一课时,教室外的街道上由远而近驶过一辆救护车,萦绕在耳畔的急促的鸣笛声让我不禁感怀,于是就结合文章的主题给同学们讲了这样一段话:“救护车的飞驰是生命在与死神争分夺秒,课文中的飞蛾、瓜苗、作者在逆境中誓不低头,顽强抗争,让生命重新绽放光芒。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个其实是许多人的美好梦想所堆积起来的健康身体,我们不可以,更没有理由辜负生命,而应让它焕发的光彩更加夺目,更加绚烂!”一席话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开口的欲望。在学生以后的作文中也经常提到类似的内容,这说明,老师的激励已毫无痕迹地渗入到了学生年幼的心灵中。所以,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生活体悟,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顿悟过程,过程中磨砺学生心灵的智慧,激发持久思考的兴趣,并在思考中寻找、设计有为的人生!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化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在课堂上的独语状态,建立起师生的平等对话,和学生保持一种信任与尊重,理解与支持,启发与激励的和谐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思考的激励者,由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姿态进入教学。相信,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会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既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也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张扬个性,培育自我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巨大的潜能——敢想、敢说、敢问!并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多向交流的机会和尝试成功的体验,那么教室就不会再束缚住学生飞翔的翅膀,而会变成思想自由翱翔的天堂!

茶因沸水而香,山因悬崖而秀;书中的千般风景正会因为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而呈现出万种风情!

作者:王璐

第三篇:如何处理高校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摘 要: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为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直接影响艺术教学目标的实施。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及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最为畅通。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途径;意见;改善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为基本、对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教育关系,只有能正确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及助于正确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着力点。为培养学生人才提供更好的气氛及融洽的心理环境。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交成的人际关系,他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声乐教育活动是我们师生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及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一)科学内涵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前者通常被称为指导者,后者被称为学习者,高校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也潜在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变化,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学生的行为反映也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提问和老师进行讨论,可促进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而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也会使教师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20世纪50年代受到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上搞一严堂、填鸭式教学。而十年动乱期间,教师成了学生批斗的对象,高校师生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州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提出了良好的本科教育十项原则内容,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交流接触。这些事列充分说明,建立一种良好的高校师生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高校教育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因此,高校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的一个最基本人际关系,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里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为直接途径和学生学习环境及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他对学生的学习、性格、心里健康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当代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更渴望"师友式"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最不乐意接受传统的"家长式"师生关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即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师生平等的民主作分,既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人生隔膜与障碍,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与融洽。

事实证明,学生更喜欢和敬佩有知识、有本领、有能力的教师。为此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觉悟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优秀教师。这样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高校师生关系定位

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必须是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前提条件下实现两者的统一。大学教师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播等方式发挥的,学生主体作用除了以积极能动的学习这一方式得到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的、自主的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只是知识上和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和人格上的影响。高校师生通过维持和巩固责任感和义务感来实现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健康的师生道德关系是成功教育过程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情感更激励学生表现自己的才智,也可作为师生关系的调节器,缓解和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尊师爱生"是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它即使是一种思想,更重要是一种行动和实践。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每个人心理需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就得不到体现,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厌烦感,因而得不到师生间的互相沟通之情,及师生层次的区分。

三、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

和谐是事物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成熟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主要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当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学生话和学生的教师化,从而达到各自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学生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求,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为有学生而存在的,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则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的劳动。作为学生,首先要尊重老师。对于一个人来说,尊师是做人的一个最为起点。人生除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老师的传授之德。其次老师教育学生无非就是期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学生们应对老师的工作给予最大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新型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其角色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应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改善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用爱的一颗心来温暖学生,言传身教,以丰富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感召、鼓励,另外,可通过教学制度聘请让一些外校学识渊博的专家及教授给广大学生讲座知识,能使广大学生全面发展,更能接触一些先进的文化素养。同时建立起师生间的交流机制,多展开学生社团、科技活动、让师生在没有拘束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其次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在学生能力评估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管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优鉴定不全有班主任统管,而应该让所有任课老师都成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这样可促使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教书育人为根本

现在教师与学生的权利平等是双向的,也是相对的,单方面的保护学生及单方面保护老师的权利、都是不平等的表现。其次作为知识的掌握着和追求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永远会有一个"度",知识就是一种权利,知识的掌握着必然拥有主动权,教师获得地位的前提,就在于它对知识的掌握和发挥。

《管子、全修》中的有句名言说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便会从内心感激帮助自己全面健康发展成长的教师。这样,也必然会逐步形成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书育人的最大效果。

四、总结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互动的过程,师生间良好的交流协作,可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因及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因而来构建和谐的校园新风。

总之,在新时期调节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是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各教育部门、学习及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起足够的重视,来共同塑造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丽红.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J].才智,2004,(5).

[2]沈鑫.高校中师生关系教育[J].之友,2006,(7-8).

[3]李文耀. 高校师生关系伦[J].江苏大学报,2004,(9).

[4]邓桐.师生关系日行渐远[J].吉林大学报,2009,(8).

[5]刘敏.剖析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弊端[J].湖南大学校报,2009,(6).

作者简介:彭捷(1980-),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声乐教育。

作者:彭捷

上一篇:医疗社会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供电公司政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