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学位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会计学学位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

第一篇:会计学学位论文范文

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我国自2003年开始设立会计专业学位硕士(MPACC),这一设立对于健全和完善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沈阳理工大学作为2015年首次进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培养单位在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探索和改善,本文结合沈阳理工大学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在当今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沈阳理工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近十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加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且避免学术型研究生扩招而导致的质量下降。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中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已经设置了39种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中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是一个以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结合为目标,力图培养更多满足市场对高端会计人才需要的学位教育项目。截至到2011年,我国有105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沈阳理工大学于2015年也首次获得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但是,由于相比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存在着录取分数低、对专业没有限制、录取名额多等问题,导致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水平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诸多问题。所以,急需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结合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身的特点,量身打造适宜的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专业素质低。与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相比较,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存在着不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以前所就读的专业没有任何限制,且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等问题。这就使得学生之间就会计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而影响了学习课程的推进,造成教学进度慢、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这就使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没有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深入、透彻。从而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竞争力。

2.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不匹配。目前我们对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励志于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会计相关工作。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与培养目标的制定有关,而课程设置问题也会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借鉴和学习,沈阳理工大学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相对准确合理的,但是课程设置上却没有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除了针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相对薄弱进行微调,大多沿用了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大部分都是理论课程,会计专业实务课程所占比重很小。另外课程的设置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对与实际业务相匹配的课程开设得也很少。

3.培养方式滞后。由于我校的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所以具有培养方式落后、培养观念有待转变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培养方式主要是老师大量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则是一味的接受。虽然有的课程呈现的方式改为学生自己讲课的形式,但是大多还是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探讨和学习。并没有采用国外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一直沿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想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就避免不了要充分的开展第二课堂,即请有实践经验的实务专家、企业家等进行授课,讲解实务知识从而使理论与实务对接。3)虽然学校都会安排一些实习机会,但是都是时间短、任务轻、随机性强的工作,普遍缺乏固定的、深度合作的实践基地。

4.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所以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一下调整。我校目前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会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方式趋于一致,都要求在校期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其实可以采用调研、分析等方式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一旦管理不善,势必会导致考核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改进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目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我们在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两种基础知识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方向课和实习课,以把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方向课主要就是指有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例如针對实务审计的课程、预算管理的课程、报表分析课程等,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可研究性和可探讨性的细化的理论课程;实习课主要就是指可以提供去事务所、大型的企业集团学习的机会。由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这样调整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另外任课教师在教学上应尽可能的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多进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如果在实际中碰到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和处理,注重对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的启发,真正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创新培养方式。基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目标,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创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搭建实践提升平台。所谓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是指欧洲教授通过观察发现团队成员在共同利益目标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能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倡导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知识、分享学习成果、探讨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我们为其搭建的实践提升平台上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二,构建双导师联合指导机制。由于我校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时间较短,老师大多都是一直以来投身会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老师,更注重的和擅长的是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指导,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多少会有一些欠缺。应该聘请一部分具有长期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实务界人士担任校外指导老师,为同学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保证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我们就需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改变考核办法,还涉及了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完善,否则一切评价体系都会仅仅留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评价主体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获得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还应该包括联合培养的实践基地以及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导师;评价指标则应该更细化、更多样,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成绩、工作业绩、实习时单位的评价等;评价方法则可以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华.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导向[J].财会月刊,2011,(122).

[2]王秀萍,沈志蓉.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财会研究,2014,(196).

[3]宋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育教学,2013,(237).

[4]杨昊. 新形势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会计硕士为例.法制与经济,2013,(300).

作者简介:王锐,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王华,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沈阳 110159)。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YB02)的资助.

作者:王锐 王华

第二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 作为我国高校会计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会计研究生学位类型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制度。但随着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变化,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创新。培养单位应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评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会计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随着研究生教育由原先的精英教育逐渐普及化为大众化教育,为了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改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1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面向社会的广大会计从业者,招收在职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于2009年3月,批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2010年,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由21家扩展到105家。

随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试点培养单位还是新增培养单位都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缺少专业学位办学经验,各培养单位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认识误区。什么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何区别?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由于存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的差异,如何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因材施教”?如何解决会计硕士的培养与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的明显鸿沟与断层?上述问题都要求各培养单位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二、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混淆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在会计及相关行业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工作,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却沿袭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将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合二为一,均采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既无法胜任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也无法胜任会计实务工作。

其二,混淆了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差异性,由于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在职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全日制会计硕士一般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他们在会计职业领域缺少实践经验,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在职与全日制两类会计硕士在学习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就业需求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细化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两类会计硕士“因材施教”的难题。

(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模糊,势必会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

目前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无论是核心课还是方向课、任选课,这些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沿袭了会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属性上大都是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此外,方向课与核心课、任选课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随意性非常大,方向课的设置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导向。

2.师资队伍不适应

会计硕士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但是,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的会计硕士导师不但在数量上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结构上也不合理,会计硕士导师几乎都来自高等院校,这些高校教师一般都属于教学、科研型人才,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讲审计的没查过账,讲财务管理的也没理过财。

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由于受学校管理体制的限制或学历限制,无法进入高校担任会计硕士导师,尽管这些人可以受聘为校外会计硕士导师,但由于工作关系限制,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既具有深厚的会计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硕士人才。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会计硕士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袭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模式,教师采用课堂授课教学“满堂灌”,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教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则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高强度的“满堂灌”,教师基本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大多沿用本科生的考试办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以期末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缺少对学生学习研究过程的考核,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位论文写作方面,也基本沿袭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法,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指导教师以高校教师为主,行业专家和校外导师没有全方位参与对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和评价。

三、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主体(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培养活动使培养对象(会计硕士)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规定了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整个会计硕士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1.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是会计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有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两类研究生都需要接受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教育,都需要掌握会计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但两类研究生的培养又存在明显差别,这主要表现在:

学术型研究生:注重研究导向,重在学术创新,在知识结构上更偏重于关注会计“是什么”和“为什么”,其重点培养的是在会计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素养水平,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原创精神和能力的会计教学科研人才,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后备人才。学术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应用型研究生:注重职业导向,重在培养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偏重于获取专业性、程序性知识,更关注“怎么做”,其培养重点是在会计及相关领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合理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会计及相关职业领域从事实务性工作,因此还要考核其是否具备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

2.会计硕士是应用型研究生

会计硕士之所以定位于应用型研究生,是基于以下特有属性:其一,从就业方向来看,工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录用会计硕士的主要部门;其二,会计硕士所面对的会计职业有较为严格的从业标准,需要执业资格准入考试(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或需要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其三,会计硕士具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导向,主要对应的是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等职业岗位;其四,会计硕士具有持续、广泛的社会需求,他们通过专业学习将获得在会计及相关领域就业或职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其五,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终极性,一般以硕士为主,目前我国在会计领域尚未设置应用型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中,将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对课程体系重新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针对培养对象(会计硕士)选定的各类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安排,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的就业和职业选择。因此,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会计职业资格为导向,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三者的统一,既要突出会计专业特性,又要体现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需求。

根据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精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目前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

核心课是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学位必修课程,包括社会思潮研究、会计英语、管理经济学、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紧密地联系会计工作实际,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及时纳入课程内容之中。

方向课和任选课都属于为满足会计硕士职业拓展和就业需求设置的学位选修课程,其课程设置权归属于培养单位,可以考虑将这两类课程合并为一类课程,即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

例如,针对注册会计师(CPA、ACCA)职业,可以考虑开设注册会计师(CPA、ACCA)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专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题、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专题、财务舞弊与识别专题、IPO财务与审计专题、注册会计师应用文写作、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IT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税制与企业纳税筹划、管理沟通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认知,具备注册会计师(CPA、ACC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可以考虑开设会计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咨询顾问职业生涯规划专题、ERP实施方法论专题、项目管理(Project visio)专题、管理沟通与时间管理专题、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与IT治理、AIS应用模块1(FI财务会计)、AIS应用模块2(CO管理会计)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企业实施ERP项目(会计模块)业务的认知程度,具备从事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会计硕士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导师队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1.建立“双导师”制

目前会计硕士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承担,高校教师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应着力改善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高校教师在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主动到会计实验室从事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以获取间接的会计实践经验,也可以随学生到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会计实际工作能力。

在立足于改善现有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同时,应充分借鉴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考虑吸纳一部分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担任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既可以到高校为学生讲授有关实务课程,也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由校外导师实施现场教学或进行相关实习指导。

2.建立“导师组”制

鉴于会计硕士扩招造成导师数量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实现规模办学和保证培养质量的目标,在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上,要改革传统的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将校内导师按课程或专业方向建立导师组,实行集体导师制。例如可按核心课组成若干个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导师组”,这些导师组既承担相关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还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答辩工作。实行“导师组”制,可使会计硕士教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批量化,这样既解决了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利于会计硕士和导师进行整体交流,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建立“导师组”制,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硕士培养效率和质量。

为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可考虑将校外导师按其从事的专业领域编入校内导师组,同样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审核、答辩工作,这样既可以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相互弥补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缺陷,也可以在课程开发、案例建设、会计硕士论文指导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四)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制度

目前,由于国家对会计硕士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会计硕士入学后,各培养单位通常采用“严进宽出”的政策,缺少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环节的管理制度。

在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培养单位大多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考试办法,课程考试实行闭卷形式,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和机制,针对会计硕士培养的特殊要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还可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性小论文;对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可结合案例教学安排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实验课程则可安排撰写实验分析报告,对专题讲座可安排撰写学习心得或调查分析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其学术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写作是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是会计硕士分析和解决会计应用性难题能力、收集和处理学术资料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中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专业性、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和实用 价值”。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整个环节包括论文选题、开题、写作、预答辩和答辩等阶段,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在论文选题阶段,会计硕士要与校内、外导师充分沟通,共同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学位论文在形式上与学术型学位有所不同,要结合自身的会计实践活动撰写侧重于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学位论文在写作上要注意以事明理,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中实现提炼、总结会计实践经验。

在论文开题阶段,会计硕士应写出规范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由导师组对其开题报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并给出书面修改意见,确定是否通过开题答辩,通过者进入下一步的论文写作,未通过者则需要重写开题报告,进行二次开题答辩。

在论文写作阶段,会计硕士应本着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与导师及时沟通,及时有效地获得指导。导师也应密切关注会计硕士论文的写作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点问题。

在论文预答辩和答辩阶段,导师组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提出修改、补充、完善意见。达到论文答辩标准的,在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后进入论文答辩阶段,未通过者需要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进行修改、完善。

学位论文答辩过程是全面考核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和鉴定学位论文优劣的过程,导师组要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论文格式、创新之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位论文评价细则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档次,评出的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提交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加全国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

四、结束语

会计硕士教育是一种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又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的特殊高等教育类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其特色性。各培养单位应当积极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会计职业资格导向,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 王浩,杨彩虹,孙玉春,卢艳萍,张夕阳,周娟.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

[3]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1996(7).

[4] 万晓文.关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9).

[5] 崔学刚.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1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6] 钟子亮,周咏梅.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路[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5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7] 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 罗飞.关于在我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作者:刘永泽 赵合喜

第三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情况分析

摘要:案例库是提升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广案例教学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我国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199家单位为研究对象,从总体情况和获批批次两个视角分析了2004-2017年间的案例库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及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提出了一些加强案例库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硕士;案例库;案例教学

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表明我国已经是“制造大国”,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但目前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还处在从大国向强国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利转换并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拥有一支技艺超群、敬业奉献的工匠队伍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保障。会计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技艺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业务复杂程度地不断增加,社会对会计工作者的技术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响应社会需求,我国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正逐渐由培养学术型为主的会计入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为主的会日人转变。而担纲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培养重任的便是2004年起开始试水的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下简称为会计硕士教育),虽然会计硕士教育在我国开办至今已有15年,但由于部分培养单位对会计硕士的核心素质要求认识不到位,或者是为了节约培养成本,致使培养的会计硕士和其应有的复合型应用型素质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会计硕士实践能力不强的主要根源所在。要改变此现状,借鉴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会计硕士培养经验,我们必须要采用产教融合、案例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为降低案例开发的成本并迅速推广案例教学模式,加强案例库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对此必须要认真研究,找准症结,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硕士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会日硕士的培养质量。

一、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加强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案例教学是通过把一个或多个企业发生的和某些理论比较契合的实际问题加以抽象化或典型化处理,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适合教学的案例,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入讨论,从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培养会计硕士复合型应用型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要在提高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的同时并降低培养成本,各培养单位不仅要重视案例教学,而且还必须要高度重视案例库建设。

无论是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会计硕士培养经验看,还是从教育部、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会计硕士教指委)对会计硕士的培养要求,以及会计硕士核心素质培养的本质需要上看,案例教学无疑都必须是会计硕士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实施案例教学必须拥有大量的、经典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案例,而这些教学案例从哪里来呢?从现有模式上看,途径主要有二:一是使用会计硕士教指委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案例;二是各培养单位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由于无论是会计硕士教指委案例库的案例,还是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案例,又都是从各培养单位教师自主开发并提交的案例中筛选出来的,所以,各培养单位一定要大力支持本單位教师开发原创案例并组建案例库,否者会计硕士教指委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的案例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关于案例库的建设,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第7条明确强调,鼓励不同专业学位类别之间、培养单位之间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开发和使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案例库建设、管理和使用办法,提高案例使用效率。有条件的机构、组织和培养单位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媒介和信息化手段,搭建案例研究、开发、使用和共享的公共平台。整合案例资源,支持建设“国家级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会计硕士教指委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建设层面看,还是从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库建设的要求层面看,各会计硕士培养单位都必须要高度重视案例库建设。

二、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的现状与分析

为提高我国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相继发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也专门印发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修订)》(2014年),均要求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案例教学,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截至2018年6月,我国具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单位共有256家,但其中2017年批准的第七批57家授权培养单位今年还没有招生,因此,目前我国实质性开展会计硕士教育的培养单位仅有199家。199家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现状究竟如何?下面分别从案例库建设总体情况和不同时间获批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情况两个视角对其展开分析。

由于案例库建设必须要依托各培养单位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因此,我们根据从会计硕士教指委(2011年84个,2015年51个)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1215个会计类案例,涵盖2017年入库案例)搜集的1350个案例的作者单位信息,并按照具有会计硕士培养资格的单位进行归类,然后分别进入这些有教师案例入库培养单位的校案例教学中心网站、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网站以及其隶属的其他内部部门(如商学院、管理学院以及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网站,查找是否有案例库或案例中心专栏,据此了解各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现状。

(一)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分析

199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总体情况如何?我们统计了见表1。

由表1可知,在199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中,有案例库的共50家,占比为25%,其余149家均无案例库建设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目前绝大多数(占比为75%)培养单位对案例库的建设仍不重视,这将会对培养单位未来案例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不同批次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的情况与分析

为深入分析培养单位获批批次与案例库建设之间的关系,我们统计了不同批次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情况,具体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前三批获批的培养单位均有案例库建设的开展,其中,第一批获批的24家培养单位中有14家进行了案例库建设,占比为58%,不过仍有42%的培养单位未开展案例库建设。第二批获批的4家培养单位中有3家进行了案例库建设,占比为75%。第三批获批的75家培养单位中有18家进行了案例库建设,占比为24%,绝大多数(占比76%)的培养单位仍未开展案例库建设。而后三批获批的%家培养单位开展案例库建设的程度较低(占比分别是。、18%和9%)。由此可见,除第一批和第二批培养单位中开展案例库建设的单位占比超到了50%其余各批次的培养单位在案例库建设方面都还任重道远。

三、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案例库是保障案例教学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平台,其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案例。由于原创案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如何才能保证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原创案例开发出来、及时入库并有效使用呢?这就是案例库建设的模式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案例库建设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套保障高质量案例开发、入库和使用等持续运行的科学合理机制。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案例库建设模式情况的调查发现,案例库建设的主体是决定案例库建设的核心。根据实施案例库建设的主体,对我国目前案例库建设的模式进行归纳,其主要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各专业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以及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等三种模式。

1.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分析

该模式的运作主体是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它是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指导,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各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组建的国家级案例中心(2013年5月正式启动)。其运行路径是“筹集活动经费(专项经费、会员信息服务费、案例推广经营性收入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投入)——有效使用经费(案例研发及推广、平台开发及维护、师资培养及培训、学术交流与研讨、案例作者的稿酬、日常管理与运行以及中心与各专业学位教指委其他相关活动费用护——管理案例的开发与使用(制订案例的编写规范、入库标准和入库流程,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案例征集体系,明确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2.专业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分析

该模式的运作主体是各专业硕士教指委。为提高本专业硕士的办学质量,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各专业硕士教指委联合其会员单位设立案例库。其运行路径是“筹集经费(专项经费、会员信息服务费、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支持经费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投入经费)——有效使用经费(案例研发及推广、平台开发及维护、师资培养及培训、学术交流与研讨、案例作者的稿酬、日常管理与运行费用)——管理案例的开发与使用(发布涉及案例教学的课程范围、制订案例的编写规范和入库标准,负责案例的征集与筛选,制订会员的资格、权利与义务)”。会日顽士教指委的案例库建设是该建设模式的典型代表。

3.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分析

该模式的运作主体是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各培养单位为提高本校专业硕士的办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依托各二级学院或研究平台成立案例中心,负责案例库的建设与管理。其运行路径是“筹集经费(专项经费、其他部门或企业投入经费)——有效使用经费(案例研发、师资培训、案例研讨、日常管理与运行费用)——管理案例的开发与使用(制订案例的撰写规范、负责入库案例的征集与筛选、制订案例使用者的资格、权利与义务)”。依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是该建设模式的运作典范。

4.案例库建设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1)从影响力和经费保障的视角上看,相比专业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和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而言,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的影响力最大(截止2018年9月,共有23个不同专业硕士的案例分库),经费保障度最高(拥有除会员信息服务费外的充足的专项经费支持)。但根据目前的运作模式,其劣势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案例开发与筛选时,必须要依靠各专业硕士教指委的大力支持,或者说其能否建成高质量的案例库完全要依赖于各专业硕士教指委对案例开发的重视程度。

(2)从专业性的视角上看,专业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开发的案例专业性最强,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以及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开发的案例,则普遍存在着专业广、类别多、内容杂等方面的不足。其劣势是各专业硕士教指委对专业案例开发和案例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有些专业硕士教指委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开发,如会计硕士教指委和公共管理硕士教指委等,而部分专业硕士教指委对教学案例的开发以及案例库的建设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3)从适用性的视角上看,由于各专业硕士培养单位案例库中的教学案例均是由本单位教師自主开发的,因此,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所开发的教学案例对本单位案例教学的开展,适用性最好。其劣势是由于受单位重视程度、经费支持力度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由培养单位主导建设的案例库还远远不能满足其案例教学的需求。

(二)案例库建设模式的选择

根据上述对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专业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以及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等三种案例库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与评价,会计硕士案例库建设究竟选择哪种模式更合适?

对此,我们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结合本单位案例开发的师资力量以及对案例开发的经费支持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如果本单位案例开发的师资力量较强且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建议选择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如果本单位案例开发的师资力量薄弱且支持经费不足,建议选择会日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或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

根据前述对我国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案例库建设现状与分析情况来看,目前除极少数培养单位(占比仅7%)外,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3%)培养单位的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均来自会计硕士教指委案例库或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

四、研究结论与主要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会计硕士培养开展案例库建设非常必要。无论是从会计硕士教指委和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的建设层面看,还是从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的要求层面看,各会计硕士培养单位都必須要高度重视案例库建设。

2.绝大多数培养单位忽视案例库建设。199家会日硕士培养单位中,有案例库或案例中心的共50家,占比为25%,其余149家均无案例库建设相关信息。

3.前三批(2004,2007、2010)获批的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开展情况(平均占比为34%)相比后三批(2011,2014,2016)获批的培养单位(平均占比为16%)要好。尤其是第一批和第二批获批的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开展情况较好(占比分别为58%和75%),其余各批次培养单位在案例库建设方面都还任重道远。

4.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开发案例的师资力量和经费支持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培养单位案例开发师资力量较强、经费支持力度大,建议选择培养单位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培养单位案例开发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支持力度小,建议选择依靠会计硕士教指委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或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主导的案例库建设模式。

(二)主要建议

通过对199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案例库建设情况的分析,不难发现在我国会计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绝大多数培养单位忽视案例库建设的问题。针对这些制约高质量会计硕士人才培养的问题,本文除提出对培养单位如何选择案例库建设模式的建议外,还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计硕士教指委等主管部门提出如下建议:把案例库建设作为衡量培养单位重视会计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由于案例教学是培养会计硕士核心素质的本质需要,而案例库又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平台,因此,会计硕士教指委在检查和指导培养单位会计硕士培养工作时,应把培养单位是否开展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的经费支持额度以及案例库建设制度等,作为衡量其是否重视会计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2011-03.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2013-03.

[3]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3-11.

[4]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2014-08.

[5]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经费管理办法》,2014-10.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2015-05.

[7]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教研[2017]1号),2017-01.

作者:胡伟 曾京 龙珍妮 李华炜 马珏佳

上一篇:药学评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