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21世纪,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新时期社会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探讨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问题。

第一篇: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优化研究

摘 要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受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指导老师、毕业生、管理考核机制等。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核心,完善管理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质量 优化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Quality in Accounting

BIN Murong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本科畢业论文(设计)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衡量和检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育部推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被单列在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之中。[1]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制度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范式,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严密逻辑能力、严格习作训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当前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探讨。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受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指导老师、毕业生、管理考核机制等。本文拟从以上方面探讨优化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以期对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所裨益。

1 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1.1 实行指导老师准入制度

指导老师水平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进程中,老师的“扩聘”速度远落后于学生的“扩招”人数,直接导致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队伍与学生规模失衡。为解决指导老师的不足,部分无法达到指导条件甚至是不具备指导资质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被纳入指导老师队伍中来。实行指导老师准入制度,遴选合格的指导老师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一名合格的指导老师,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科研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在选拔指导老师时,应严格导师资格审查与认定,实行指导老师准入制度,以充分发挥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1.2 建立健全指导老师继续教育机制

会计学专业是应用性强的学科,选题也大多具有实用性,这对指导老师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指导老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洞悉社会需求,把握市场动向。建立健全指导老师继续教育机制,有助于指导老师以上能力的培养。成立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小组,建立“传、帮、带”机制,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指导老师培训机制、积极培育科研团队、举办学术讲座等多渠道、全方位加强指导老师队伍建设。

1.3 明确毕业论文中指导老师的职责

科学界定导师职责有助于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建立健全指导老师队伍管理机构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明确毕业论文中指导老师的职责,并抓好落实;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指导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指导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增加指导老师的责任感;最后,制订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指导老师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晋职晋级、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核心

2.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工作是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毕业论文性质、目标、作用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重要原因。多渠道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学院各层面,通过制订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严格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程序,开展动员大会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定期举办优秀毕业论文展,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感性认识;结合会计学专业特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提高学生对科研工作的认知水平,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积极举办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科研竞赛等,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2.2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实施论文选题

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提环节,是实现毕业论文教学目标、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实施论文选题设计,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撰写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学科前沿以及适应性的基础上,优化选题设计,使选题体现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充分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科研素养,确保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严把审题关。成立专业委员会,在将选题汇总的基础上,由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审核,对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不高、陈旧过时的选题,进行调整或修改,以确保选题质量。

2.3 规范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开题时确定的研究框架展开论证并得出研究结论的过程。论文的撰写需规范、严谨。在撰写过程中,学生应依次撰写论文提纲、论文初稿,并经指导老师反复指导修改后,形成最终定稿。这一过程,学生可掌握信息及数据的收集处理程序与方法、论文的写作规范、研究方法的初步运用等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2.4 严格查重程序,杜绝抄袭

论文抄袭不仅达不到通过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也是严重的学术道德问题,与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3]防止论文抄袭,贵在预防。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论文抄袭行为危害性的认知;举办论文写作诚信承诺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治学态度;制订详细的毕业论文抄袭行为处理办法,加大对抄袭行为的处罚力度,并明确指导老师的责任;购买论文查重软件,在答辩前对论文进行查重,杜绝或减少论文抄袭现象。

3 完善管理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3.1 建立健全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稳定、有序运行的先导,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涉及毕业论文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指导老师的职责与培养考核机制、毕业论文质量目标的量化计分标准、论文选题方向与程序、论文撰写要求与评分标准、答辩程序及实施规范、成绩评定办法及流程、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标准及相关激励机制等等。通过制定详细的具体规定,形成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使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3.2 加强毕业论文各环节的过程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按照工作流程可分为事前规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三个环节。事前规范主要包括制度设计、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经费投入、指导老师的遴选等工作;事中控制主要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事后评估主要包括论文质量的审查、优秀论文的评选、对指导老师和各级管理层的考核等。完善毕业论文工作的事前规范,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事中控制,并对毕业论文最终结果进行考核,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3.3 明确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目标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科研素养的一种检验。明确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会计学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其专业目标应侧重关注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扎实掌握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把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对学科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目标侧重于实践能力的考核与提升,要求在掌握完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本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思路或有效率的解决办法,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科研目标侧重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考核,在专业目标和实践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文献检索与综述能力、外语水平、研究方案设计能力、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运用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并实施考核。

3.4 满足毕业论文工作的经费需求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学术平台、实习基地等方面的配套投入,而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毕业论文工作高效展开的重要因素。设立毕业论文專项基金,加大本科毕业论文经费投入,满足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数据分析软件等资源的购置,以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资金需求。此外,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老师及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奖励,以此营造出良好的论文撰写激励环境。

3.5 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现行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安排主要以理论知识、实验实习为主,有关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鲜有涉及,学生的课外时间主要忙于英语过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会计师以及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文献阅读少。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设置文献阅读或学术论文撰写课程,或结合课程论文,或结合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梳理文献,如何收集、处理资料数据,如何规范撰写毕业论文,以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让学生接受专业的学术培训,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基础。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元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韩晓燕,张彦通,李汉邦.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设计评审的分析和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46-48.

[2]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3] 蔡家斌.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4(5):8-11.

作者:宾幕容

第二篇: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21世纪,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新时期社会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探讨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问题。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质量;保障

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对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高校必须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的建设与研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机制,达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竞争力的目的。

1.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

1.1教学专业发展模式

教学专业发展模式,是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师没有经过太多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弊端,在高校管理体制内和政策规定内,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师评价机制,做出有利于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的安排,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2学生发展评价模式

学生发展评价模式,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评价。该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研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等为目标,分别在学生入学,学习期间以及毕业时进行测试,通过检验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教育增加值进行评估。

1.3项目评价模式

项目评价模式,主要是针对学校的重要活动以及获得的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改进和满足高校及高校各部门管理决策的需要。主要包括学生计划的评价,教师与教育课程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等。

2.普通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及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

首先,从监控主体来看,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即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者。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其中,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对象是整个高校系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既是“教”与“学”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主体。

其次,从监控内容来看,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对于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监控,教学条件监控,教学过程监控以及教学效果监控四种。其中,培养目标监控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方案的监控。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计划是否可行,培养特色是否鲜明等。第二,教学条件监控,主要指的是对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以及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监控。第三,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针对教师对于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作业的批改,课程的考核等实施监控。第四,教学效果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的考试考核成绩,毕业论文质量,实习实践效果,职业胜任能力等。

最后,从监控结果看,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监控效果就是质量。只有教学质量的最终提升,才能达到监控的目的。一方面,监控要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质量,对整体的教学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另一方面,对现存的问题,应积极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和控制。

3.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措施

会计学专业质量保障应当采取教学专业发展模式和项目评价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系统科学有效的发展。通过建立包括质量保障目标、質量保障组织、质量保障规范和质量保障监控在内的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围绕教学质量保障目标的要求,加强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3.1做好基础性工作

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进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两大重要基础。没有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无法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首先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业年限、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学时分布、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等方面制定科学明确、切实可行的,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理念,符合会计学专业特色、会计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人文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素质要求,以及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能力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当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吸收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对现有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建立会计学专业规模恰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3健全质量保障规范

高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建立健全包括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外辅导环节、考试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使教学活动各环节有章可循。

3.4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会计学专业相应的评价教师机制、评价学生机制、评价管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教学质量监测意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收集并积极整改应对包括用人单位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会计学专业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从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对人才培养活动实施全面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良好的评价和诊断,真正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99-105.

[2]张进,杨宁,陈伟建,樊华.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7-141.

[3]付光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7(07):122-123.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作者:胡晓琴

第三篇: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摘要: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本文以塔里木大学为例,从会计学教学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探讨当前会计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会计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学 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

会计学按照教育课程知识体系的设置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和会计理论学等。塔里木大学开设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有财务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该课程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基本课时72学时,其他专业为48学时。做好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对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会计教学的目标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懂会计、用会计的专业人才。因此,我校的最新人才培养也注重体现这一目标。我校系一所二本高校,目前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学生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合工商企业和投资公司需要的既懂理财、会计、投资,又通晓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理财人员。但事实上,目前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会计教育还只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人员,而对于如何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从会计教育方向来看,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高素质为主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的需要。就这一点而言,财务管理专业和非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培养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对财务管理专业,非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课时量相对较少,教学中对会计知识的需要更多的是强调实践性及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走入工作岗位后,可能更关注如何阅读会计报表以及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对税收和报表的影响。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我校的会计学教学必须区分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专业的差异性,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当前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定位忽略专业差异

不同的专业,其会计教育方向也有差异。财务管理专业因对会计学课程的依附性应当先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视角出发,注重职业化会计市场,而非财务管理专业可以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注重非职业化会计市场。但目前的会计学教育基本上是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发的,忽略专业要求的差异性,针对性较差,不便于人才的培养。

(二)案例教学缺乏针对性,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案例

我校会计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倾向于在课堂上讲解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与账户等。由于对企业经济业务不具备形象性,利用有限学时的学习,往往会将增加理论与实务结合的难度,造成初学者难以对会计课程做出整体的理解和把握;而对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财管专业还是非财管专业都没有实训基地,通常只是在一个星期里做模拟实习。教师在讲授中虽然会使用一些练习和习题,但这些练习和习题都比较零散,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很少能将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部包括进来,而且学生对这些案例缺乏感性认识,依靠缺乏形象思考的模拟实践让学生感觉和实践相距太远,不能将其和实际经济业务联系在一起。案例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是导致学生不会核算企业完整的经济业务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方法仍然以“灌注式”为主

“灌注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便于复习和考试,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缺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认知,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本来就枯燥的会计学课程更索然无味,让学生放弃思考,放弃创新,养成懒惰的恶习,只局限在授课教师讲过的范围内,不愿意去思考授课教师没有讲过的内容,更不想去做老师没有教过的业务处理。如何在短时间内记住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会计学知识,顺利通过该课程的考试,是很多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唯一目的。

(四)授课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我校会计学教学师资严重缺乏,师生比严重不协调,仅有的几位会计学授课教师,也缺乏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基本是走出校门就直接走上讲台,在会计实务的讲授中,不能较好地与企业会计实务相联系,对企业需求知之甚少。这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三点不足:一是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和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身对业务处理略显生涩,在讲授时更多的选择照本宣科,不是将会计知识"讲"给学生,而是"念"给学生;二是缺乏成为一名教师所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对教态、教法、课堂组织、板书、与学生的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缺乏有针对性地讲解企业等最需要的知识;三是没有会计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较少。会计学课程本身是融理论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它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还要拥有丰富的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对比而言,目前我校会计学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注重专业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定位

从以往教学经验中发现,教师授课时大多采用制造业的业务为例来讲授会计核算,不能满足各专业的学生需要。会计教学应针对学生的专业,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基础,加入适当的专题讲解,将各专业的特点在会计上进行反映,做到有针对的讲解,激发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规范,但它也是今后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当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因为如何正确合理地分析并使用会计信息才是该专业学生工作中的重点,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将关注如何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评估企业的风险与价值,制定企业的投资决策,优化投资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定位于如何使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专业差异,培养有特点的人才。

(二)突出案例教学,增强课堂学习兴趣

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在会计教学中采用模拟经营决策沙盘对抗的方式,该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参与感,使其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体会企业的运作流程,学习运作中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己运作的企业当做授课的实例,以丰富授课中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因为在企业模拟经营决策沙盘对抗中存在很多会计账务处理,比如产品研发费用、材料采购、产品成本费用核算及账务处理、存货计价与计量、采购结算方式;生产线和厂房购买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安装与购置的账务处理等,此外还涉及到财务报表与账户性质、贴现的计算与账务处理、财务报告编制等。教师在授课中还应让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将“体验式”教学引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作为引导,以实际工作为主线。

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可以由“教学-讨论-分析”向“思考-产生问题-学习”转化。有目的地将经济热点问题引入教学,比如新准则执行的经济后果、当今热点问题的影响等。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会计学课程时,授课教师应推荐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阅读资料,实时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将其引导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阅读与交流中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学校及学院应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让授课教师集中讨论,整合出具有教学价值、探讨价值、现实意义强的,同时具备启发性的开放式案例,为课堂教学丰富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结合身边的企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开放式案例,实施特色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会计学课程有一定的技术性,应用性较强,授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融入实践环节,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应采用吸收式教学,将会计核算作为主要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应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引进体验式教学,将企业模拟经营决策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承担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角色,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践企业经营行为,增强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合理判断,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提问、启发式引导、组织讨论等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当地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编写的案例穿插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使会计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学生利用会计的拓展职能,提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授课质量。

(四)提高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教学会对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更新会计知识,紧跟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密切关注财务理论和实务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充实教学经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社会实践。学校也应鼓励和帮助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实际运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企业为依托,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实行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X

(注: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会计学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DGJ102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会兰.高校《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2-84

3.张卓,周泳宏.基于新会计准则的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及其体系的构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42-45.

4.马爱艳,蒋志辉.探求“体验式”教学与会计学授课的契合点[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3):131-134.

5.富茜楠.独立学院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156-157.

6.刘亚莉,胡志颖.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100-102.

作者:马爱艳 蒋志辉

上一篇:项目管理师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自动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