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2022-11-06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除高校外,还需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论文在对浙江省高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高校主导、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机制,形成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三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三方联动;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创业教育绝非高校一己之事,它有赖于高校、政府和企业

[1]的三方联动与配合。对此,笔者对浙江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了专题调研。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浙江省高校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也已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现状

(一) 高校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浙江省内52所高校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显示(见图1所示):52所高校均已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比如开设课程、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其中开设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所占比例为80.77%,课程内容涉及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创业资源配置、创业实务管理等;开展创业知识讲座的高校所占比例为90.38%;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的所占比例为84.62%;高校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调查数据显示:所调查高校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氛围活跃和比较活跃的比例已达到近64%。

图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类型(多选题)

(二)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杭州、宁波、温州、绍兴、舟山等8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各地级市的政府部门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以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并通过政府网站、在高校开展政策宣讲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一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

一是税费减免政策,各地级市均为大学生创业登记审批注册予以便利,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放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履行法定手续后将家庭住所、非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等。

二是场地扶持的政策。各地级市均设立有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并建立有良好的配套设施。通过低价租赁和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住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资金扶持政策。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市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贷款额度一般在2万到20万之间,政府贴息时间为2到3年。

(三)企事业单位逐渐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浙江省26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见图2所示),32.35%和59.8%企事业单位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企事业单位参与“非常有必要”与“有必要”。有30.39%的企事业单位已经采用不同

形式参与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见图3所示),其中有27.45%的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有19.61%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讲座和创业培训,内容涉及创业

经历与创业经验分享和传授、融资渠道、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3.92%的企事业单位设立有大学生

创业扶持基金;5.88%的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或高校共同设立有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从资金上支

持大学生创业。

图2 企事业单位认为是否有必要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

图3 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多选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存在的不足

在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也逐步建立,但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

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一)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阻碍了高校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

在对高校创业教育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见图4所示),其中师资不足的比例为82.69%,

经费紧张的比例为44.23%,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已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两大主要困难,严重阻碍

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

图4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多选题)

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承担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

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就业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其自身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而侧重

理论上的说教。虽然目前有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授课,没

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经费紧张的原因是目前高校普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在对

创业教育的支持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为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而积极性

不高。

(二)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不高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既是创业教育的延伸,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各级

政府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

政府职能部门除教育系统、劳动保障系统(就业局)外,其他系统比如银行、保险、工商、税务等系

统,还没有真正执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并且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导致促进创业政

策不连贯、各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形成了“有政策,不执行”的尴尬局面,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不

利的影响,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在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关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中调查中,有48.04%的企业选择

了“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还未真正打通落实”。同时,在对高校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中,“高校为

大学生创业投资融资服务方面提供的支持”的选项中,浙江省内52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选择了“与

多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说明目前银行真正落实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的

比较少。

(三)企事业单位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薄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通过对浙江省26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见图5所示),69.61%的企事业单位未与高校建立

合作,只有30.39%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有合作。同时通过对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所示), 65.38%

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未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只有34.62%的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有合作;说明目前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还不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增强。

图5 企事业单位是否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图6 高校是否在创业教育中与企事业单位有合作同时在对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形式调查显示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的形式参与创业教育的比例最大,为27.45%;对高校进行调查时,高校通过选派创业学生进企事业单

位实习的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进行合作的比例也是最大,为30.77%。其他方面的合作形式

均比较少,尤其是在资金扶持方面,只有9.8%的企事业单位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对

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62%的高校有企事业单位在校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说明目前已经建

立合作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合作形式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优势,来扶持大学生创业。

三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在当前全社会提倡创业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大学生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种责任与

义务,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导者。

1、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自身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选

派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里组织的有关培训,或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拔与培养一支善于实施创业教育

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主动参与创业教育。通过高校主动向校外各界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师,与

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以此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从而提供创业教育的质量。

2、设计创业教育内容结构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结构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教育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

[2]采取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是创

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举办类似SYB、KAB特训营的培训班。创业

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延伸,要在以往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沙龙等活动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

新与拓展更多、更新的教育活动载体,将创业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心理及生理要

素训练。创业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学校通过成立创业孵

化基地等,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接,在外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以此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

的平台和机会。

3、广开门路,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为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和资金不足的困境,应广开门路,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

度合作。一方面是引进政府人员、社会创业指导与咨询机构等介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之中,由

专业人士、专门组织和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和咨询,实现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的发展,实现创业教育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模式,以此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的难题。另一方

面,高校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创业培训方面,可以与政府部门共同组织或者主动承

办的形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的资金问题。同时高校应以积极主动开拓与企

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参与和投资高校的创业教育。

(二)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引导作用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引导者,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一部分,同样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及接受创业教育的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1、落实和兑现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政府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同时,也需狠抓落实。政府部门应在广泛征求高校和大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同时应考虑实施细则与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问题,避免“有政策、没细则;有细则、无落实”现象,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切实为大

[3]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

政府资金扶持可分为两类。一是政策支持,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从而减少其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专项资金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创业基金上。该创业基金对于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免息贷款或风险投资,并对创业典型的大学生进行嘉奖。

3、加强在创业教育中与高校的合作

一是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指导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高校所授课程与实践环节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二是政府和高校合作共建创业培训体系,为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包括创业培训、服务、扶持等内容,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和资金的不足的困境。

(三)企事业单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企事业单位是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应起到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1、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

创业资金匮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事业单位应发挥其资金优势,一方面设立各类创业扶持基金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扶持和培育一批优秀的项目和企业,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创办风险投资公司,主动去发掘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从而促进创业项目的转化和成长。

2、行业协会组织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

据本次调查所知,浙江省尚未建立创业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因而可以以各地的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牵头,积极联络和号召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培训与咨询机构,主动参与大学生

[4]创业教育。这带有官方色彩的民间组织,更能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信赖,承担其社会责任和社会性

事业。

3、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主动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企事业单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选派一些经营管理精英到高校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训,使大学生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和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把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实习实践基地,同时在与高校的科研互动中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寻找机遇,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瑞青.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之建构[J].新建职业大学学报,2010,(5).

[2] 郭志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

[3] 洪少春.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的地方政府主体职能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4] 陈式座.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2010,(5).

第二篇:基于创客空间的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高校创客空间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载体,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新举措。探讨高校创客空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利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各种优势,通过整合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团学活动和完善创客空间运营机制搭建和建设创客空间,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共青团 创新创业 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88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和措施做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作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主体的共青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和建设的大学生创客空间,是在新形势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

1 学校创建创客空间的活动实践

2014高等教育版的美国地平线报告中预测,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将是未来三到五年内的趋势,而在教育界日趋发展壮大的创客运动,正是这一预测的一大表现?P。在美国高校里,创客运动蓬勃发展。目前,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Stanford University等60多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Q。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有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创客空间?R。创客空间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是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通过共享资源和知识,实现他们的想法。广西科技大学于2013年12月创建了北斗创客联盟,同时开始了北斗创客空间的建设。北斗创客空间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紧密协作,结合社会资源和学校的教师学生资源,互助互进,经过1年多的努力发展,北斗创客空间渐渐运营稳定,其中在研或即将转化成果的作品有:自主研发的小型3D打印机、桌面级3D打印机、四足机器人、四轴飞行器、小型激光雕刻机、机器鱼、智能小车等。创客空间里学生创客的科技创新作品在各大赛事中也获得较好的成绩,如2014年全国“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有18人获国家级奖励,88人获自治区级奖励;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有3人获国家级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有5人获国家级二等奖;第五届全国维尔杯BIM建模大赛5人获得全国第三名;GMC国际企业管理大赛有3人获全国三等奖等等,同时,创客空间积极走向社会,作品曾参展第二届、第三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和第四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均获得一致好评;2015年6月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对我校创客与城中区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

2 创客空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1 创客空间的理念能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

创客空间的基本理念是:汇聚、活动、合作、分享、兴趣、创新,还能加上开源精神、享受过程、关注实践等?S。创客空间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汇集在一起,组织各种创新活动,创客们通过分享和合作,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的灵感、发现创作的乐趣,然后再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促进更多的人加入到创客空间。而我们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局限在各学科专业当中,学生的创新活动局限在一些具体的比赛或项目中,如“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等,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少数精英人物,难以普及大众。通过创客空间理念的传播,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从而扩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受众面。

2.2 创客空间文化氛围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创客空间的文化氛围是自由、开放、友好、轻松和包容的。创客们有思想、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他们忠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动手实践,乐于交流。创客空间中的创新活动需要设计、调查研究和实践。创客们在积极参与、反复尝试、不断探索、做出作品、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与专业实验、学科竞赛等项目不同,创客空间是个全球性质的平台,校园创客空间可以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开展合作交流,社会上的前沿科技与开源作品使得创客空间的项目更多地源自社会的最新需求,贴近社会的普遍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最能实现市场价值的转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3 创客空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实验、学科竞赛、创业竞赛等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有所限制,比如参与的学生基本是在参与活动的时间段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受到明显的时间限制;又如参与者受到专业知识、经验积累的限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是高年级的学生。而在创客空间这个平台,任何学生,只要是对发明创造有兴趣的,都可以加入创客空间;只要愿意分享、合作、实践的,都有机会动手创造东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特长,选择和学习研究的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这是传统的实验室和社团不能给予的,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片新天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3 利用共青团优势,以创客空间为平台,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青年大学生所信赖和拥护的组织,有很强的组织优势、载体优势、影响力优势等,共青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以创客空间为平台,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1 整合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夯实创客空间的基础

共青团作为校园创客空间的发起人,要搭建好创客空间这个平台,需要整合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各部门等各方资源。(1)整合工商局、税务局等政府资源,对创客空间的成果进行转化等等;(2)整合校内外各教学、科研单位资源,聘用专业导师和管理人员。(3)向学校申请创客空间的场地,如设计室、工作室、沙龙论坛室等等。(4)购买或向各实验室借用各种工具,如3d打印机、电焊台、万用表、小型车床、切割机等等。(5)获取教务处、科研处的支持,通过申报大学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获取创客空间的项目经费等等。

3.2 利用团学活动,推动全校开展创客运动,给创客空间带来蓬勃生机

共青团通过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借着国家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东风,推动学校创客运动: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创客运动的鼓动和宣传,对大学生创客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促进创客作品成果转化;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提高创客和创客空间的知名度,宣传学校优秀创客和其作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客空间文化氛围;依托各教学科研单位团委的科技文化品牌项目,将创客活动引入其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共青团指导的校级创新创业学生组织,开展科技节、创新创业讲坛、沙龙或座谈会等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创客活动,促进创客运动和创客空间的蓬勃发展。

3.3 完善创客空间运营机制,促进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上的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是租用一个房间,房间里有各种元器件、仪器仪表工具,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定期组织一些分享和讲座,大家在空间中尽情讨论,只要按期交会员费就可以了。而共青团组织创建的校园创客空间是不收取会员费的,所购买的物品基本由共青团组织提供,但随着创客空间的不断发展,空间的参与者逐渐增多、所需要的物品逐渐增加、举办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经费问题、人员管理问题、空间日常管理问题和空间的发展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都促使管理方制定并完善创客空间的运营机制,只有创客空间运营稳定了,才能使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大学生作为最具有创业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一些大学生在创业中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不够坚定等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路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业教育 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扩招人数的增加以及毕业生专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把“史上最难就业季”变成“最好创业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创业人才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共同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水平的稳步提高,日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扩招背景下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策略的要求[1],同时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

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主要侧重于提供完善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和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的工作。其中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工作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开展。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比创业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在创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政治信仰迷茫、心理素质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等核心价值观的偏差问题。面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的问题,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2]。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形成新的人才观。通过研究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能培养一大批精英人才,造就一批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也能促进全新成才观的形成[3]。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最重要的人才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认知、理解以及掌握。创业教育就是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创业的基本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涵盖了大部分专业教育的内容,如果大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根本就不可能创业成功。

从实践意义来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能有效推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并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对于提高人才培养具有长远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高校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是高校落实创新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以人为本”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促进和谐社会稳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措施[4]。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能让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指导下进行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路才能走得更加坚定和踏实。

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5],我们培养的创业者不仅要有成就事业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有理想信念、伟大抱负、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国的复兴之路和强国之梦奋斗不息。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撰、教学方案设计等多个环节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不能等同于创业技能培训,教会大学生创办一家公司,开办一个实体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更重要。

第一,应该明确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引领,起到导向作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业人才,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创业人才能将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兴旺发达相结合;同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会伴随他们创新创业发展的全过程;而创业的艰辛、阅历的增长、人生的历练也会使让大学生更加懂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价值。

第二,应该明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写进创新创业教材。目前创业类教材书目虽然众多,但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认识不足、编写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内容重术轻道的问题。即便是创业意识的教育更多还是停留在表面,通过就业压力分析、成功学或经济利益等驱动激发大学生产生创业意识,而这些仅是创业的原始动力并不能成为创业成功的核心动力。创业的核心动力应该来自于职业理想、卓越导向、成长导向以及价值导向形成的合力,这正好是当前教材欠缺的内容,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写进相关教材讲义十分必要。

第三,应该转变创业教学方式,润物无声地培育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创业课程设计上应该抛弃传统式知识的传授方式,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而传统的说教方式本身就没有体现“创新”。应该转变老旧的创业教学方式,通过情境引入、经典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国家、社会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才有创业的环境保障和制度保障;只有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有创业的公平竞争和法制保证;只有个人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成为才德兼备的创业人才。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模式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创业模式的提炼、案例分析的引导等参与性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改变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创业,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学生用行动去落实,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决策自然会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中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大学教育一定要注重将弘扬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着力打造真实“小社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环境。“只有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6]。所谓真实“小社会”的育人环境,是指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中要引入市场法则、社会规则、法制原则和道德准则,按真实社会里面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指导学生创业行为。这个小社会里有“政府”和“企业”,有“政策”、“法规”。其中扮演“政府”角色的可以是学生会中的学生企业联合会,也可以是指导校内学生企业孵化中心的专门团队。他们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作用。所谓的“政策”、“法规”就是既要制定为“企业”提供创立、发展的帮扶办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要设定严格的红线,让“企业”按规则办事,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对创业学生既要关爱也要严格要求,使这些“企业家们”血管里要流着“道德的血液”,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打造真实“小社会”的环节中,高校应特别注重发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创业服务主要包括高校在校内校外对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搭建、学生创业组织的管理、校园商业秩序的维护等,而这一切管理行为都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进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管理者和创业者应该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第二,大力培养一支具备专业学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优秀导师团队。好的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创业导师应该经常和学生联系沟通,言传身教相结合。今天的学生可能就是明天的企业家,所以导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发展十分关键,青年们会以更大的能量去影响社会和他人。在创业导师团队的选拔上不仅要看重过硬的专业、丰富的学识,更要考察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创业导师的组成团队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包括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者,在选择创业导师时要特别注意全面考察导师资质,将具有正能量和正确理想信念的优秀专家聘为创业导师,他们不仅能教给学生创业的知识经验,更能通过自身的正能量带动学生成长。

第三,多渠道培养创业学生团队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的利益观和感恩意识培育。如同企业要通过依法纳税体现其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贡献,学生企业也应该依据一定原则,通过一定渠道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比如成立助学基金会等形式帮助困难同学。二是培养规则意识。在学生企业注册的时候,应规定所有股东的学习成绩底线,项目要合理有创意、不能损害学生权益,企业项目视野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层面,可以适当往校外发展,从源头上避免学生因为创业耽误学习、避免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培养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每个经营时间节点,要求学生企业按时提交财务报表,通过报表的管理及时掌握学生企业经营情况,规避学生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对于报表中的失信行为进行顶格处罚,对于严重违规创业组织进行注销,或依据学校规定对相关的同学会进行相应处罚。

(三)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形成合力,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创新创业会遇到很多难题,除了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创业过程中还需要丰富的经验、资金和人脉资源,单以学校一方之力推动学生创业成功难度很大。目前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出台了系列政策。人社部发布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希望以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应该注重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转变家长观念。家长需要理解子女创新创业的初衷和意义,认识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家长要用的长远眼光和大格局教育子女。当前国家大环境鼓励青年创业,给大学生创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来说,应该认识到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复杂,用理性的思维,根据自身经验和社会阅历给子女提供帮助,让他们对创业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没有创业经验或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陈述创业方案,结合自身经验对他们给予意见,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找到合适的咨询途径。

其次,家长要适度的参与子女创业过程。学生家长大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社会资源。面对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的创业新手,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去帮助他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这些资源,而不是不劳而获地赠予。总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是一个艰辛而残酷的过程,会有成功也会面临失败,但是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体验创新的过程并收获经验教训。

再次,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子女创业。由于大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学习经历都有,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顺境时容易骄傲自大、逆境时容易退缩和气馁。此时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教育自己的子女,用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子女,让他们保持正确的心态和道德情操去创业。

综合而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科学发展策略的要求;是推进高等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全面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对形成新的人才观,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国家政策的导向、社会舆论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家长观念的转变都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高校、社会、家庭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四篇:中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创业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性格、创业激情、行动力、经历经验等内在因素制约,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组织特征等外在环境的影响。创业是一粒种子,创业者则为播种者,创业环境则是这粒种子萌发成长的土壤。尤其中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结构面临转型调整,加之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机遇,同时复杂的创业环境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创业者应正视当前尚未成熟的创业环境,做好迎万难的心理准备。

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立项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国外最具影响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主要有,Gnyawali和Fogel提出五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资金支持及非资金支持;GEM(全球创业观察)则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九个方面。国内学者关于创业环境定义颇具代表性的是:池仁勇认为创业环境包括6个子系统,分别是创业者培育系统、企业孵化系统、企业培育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成功报酬系统和创业网络系统;苏益南则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陈裕先则将其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其中大环境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小环境则指创业场所、创业设备等创业工具;张曼琳认为创业环境应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政府、社会、高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指社会关系、服务等人文环境。

关于中外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国内学者多从单一角度,集中于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本文则尝试从多维角度对中外创业环境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全面地衡量我国现行创业环境及存在的问题,挖掘国外创业环境成功的因素,这无疑会对我国创业环境建设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及政策环境角度展开对比分析,全方位把脉我国创业环境现状、与国外的差距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应对之道。

一、中外创业文化之比较

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创业文化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是依托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相符合的一种文化现象。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创业不仅创造众多就业岗位,更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壮大,大学生是知识经济的未来主导者,其创业文化的培育亟待解决。而发达国家的创业体系相对完备,创业成功者不胜枚举,与其成熟的创业文化密不可分,而我国创业及创业文化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创业文化的培育经验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美创业文化比较

美国大学生的主动性源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平等的经济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这构成了美国创业文化的基础。在美国,人们从小就受到自立自强、勇于冒险的教育,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及探险,独立意识和自主

创业精神的种子从孩童时代便已萌芽。反观国内,中国小农文化根深蒂固,“学学而优则仕”、“不做出头鸟”,加之计划经济时代的熏陶,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都受到压抑,导致创业意识、竞争意识、主动意识淡薄,这都不利于创业文化的形成。中美两国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也早就创业文化的差异。美国社会似乎更能包容失败者,其鼓励教育成就了失败者的再次成功,人们尊重个人的选择及生活方式,而我国“成王败寇”观念深入人心,盲目追求成功,功利主义浓厚,对失败者缺乏宽容,加之人才流动受限及创业园区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个性鲜明的企业难以存活。另外,美国的移民文化也对创业文化形成有促进作用。移民的喜爱流动、家乡观念淡薄、更重现实、不看重出身和尊重自由和隐私的社会心理,使得创业者富于创造力,没有传统观念的包袱和束缚。而国内千百年来的儒家文化根植中华儿女心理,求稳怕变、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思想严重阻碍创业文化的生长。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是对西方外向型文化的最好诠释,值得我们借鉴。硅谷是从农业去开始起步,与多数创业者的白手起家可谓不谋而合。硅谷鼓励创新、鼓励冒险、鼓励打破旧观念、推陈出新突破束缚、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硅谷文化造就了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家。鼓励冒险的典型代表就是风险投资基金众多,不仅为硅谷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时也促使硅谷形成敢于冒险、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硅谷不怕失败,不以失败为耻反为荣,硅谷企业家及风险投资者更倾向于有创业失败经验的求职者和创业者,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激励了创业者敢为天下先,追求成就;硅谷激烈的竞争促使创业者革新产品、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并共享知识信息,缩短创新时间,乐于交流经验和新想法,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硅谷文化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且硅谷职员的更新率在20%-30%之间,硅谷企业间具有极高的流动性,这有益于技术扩散和培养经验丰富的企业家。

2、对我国的启示

(1)创业文化从校园文化入手,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思想的最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努力营造鼓励、理解的文化氛围,宣传创业文化和创业思想,鼓励大学生创新、宽容失败;培养潜在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将创造性的创业教育融于大学教育之中,改变教师已有陈旧观念和旧有僵化体制,为创业精神提供培育土壤;注重实践,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创业模拟,加强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施,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顺利对接。

(2)创业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归根结底是社会创业意识和创业活力较弱的结果,这取决于社会的创业文化背景。我国历史上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往往轻视实业而青睐官场,而经济发达国家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观念成为创业的直接动力。改变旧有观念、转变官本位的社会体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对创业文化的形成作用重大。美国硅谷之所以被称为创业的天堂与其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有很大关联,故提升国民素质、转变不合理的成功观念和财富观念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

二、中外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翻译而来。最早是由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提出的。他把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

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我国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开端。我国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1、国外创业教育分析

(1)美国是创业教育最早实行的国家,1947年哈佛商学院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被研究者奉为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课程。根据Solomon和Fernald关于全美高校本科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显示,1979年有12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1982年增加到315所,1986年为590余所,1999年为1060所,2005年则达到1800余所。近年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趋完备和成熟,创业教育已在高校中普遍实施。美国目前有100多个创业教育中心,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者协会等成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纽带。不仅如此,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实行创业教育,在小学和中学的实践课上鼓励学生在经商方面进行尝试,甚至把学校部分商业活动让学生参与经营;美国注重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般由具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和技术创新专家则担当兼职教师。

(2)自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 in High Education Initiative,简称EHE),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传授知识技能,并将与工作相关的学习课程纳入这一计划。政府出台各种具体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学校则进行教师培训、课程改革、雇主合作和学生参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保证创业教育顺利实施。2004年6月英国政府还推出一项创业竞赛活动,参与人员已超过百万,以改变青少年对创业的态度,认识到创业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提高青少年参与创业的激情、素质和能力。同年9月,英国政府设立英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 Education,NGGE),其主要为各高校在培养学生企业家素质、促进学生自我创业方面提供理论研究支持,并研究成功案例应用于创业教育。此外,英国设有众多基金,如“大学挑战基金”(University Challenge Fund)、“科学创业挑战基金”(The Science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HEIF)、“高教援助基金”(High Education Reach Out Fund)、“王子基金”(Prince’s Trust)、“凤凰基金”(Phoenix Fund)等。

(3)日本于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促进了创业教育的衍生和发展,1998年《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的生效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产业界的技术转移,各学术研究机构纷纷设置技术转移组织(TLO)。2001年实施产业集群计划,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培育新产业,以创业带动地方创新水平。日本文部科学者对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显示,2002年日本共有205所大学导入创业教育培养科目,占日本687所大学的30%左右;筑波大学2003年的调查显示,44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236所大学设有创业教育讲座,其中早稻田大学已经具备完整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有专门负责机构,研究生由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创业教育则有学校开放教育中心负责,各学校根据专业特色设置不同课程。日本创业教育

分为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与当地政府或行业协会合作的创业培训以及面向高中生的创业教育。

(4)瑞典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瑞典创新系统政府机构(VINNOVA)拥有年度预算1.5亿欧元,2004年瑞典主要企业、能源和通信部及教育部联合提出“创新瑞典”战略,旨在培养新型工商业和创新型人才,2006年9月,“2007-2013年区域竞争力、创业精神与就业的国家战略”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瑞典小学、中学、大学及成人培训机构先后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的典型代表有,查尔摩斯技术大学每年从工程学院、商业学院及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中选出少部分学生经严格选拔后参与为期一年半的研究项目,接受创业教育和创办新企业;Jönköping国际商学院的学生第一个学期都要参加创业导论课的学习及创业活动时间,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创办公司并有专门创业导师进行指导;“林雪平商业开发”(SMIL)为学生提供瑞典5个大学的创业相关课程,为新创公司和准创业者提供创业知识技能培训和智力支持。

(5)德国的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职业院校的模拟公司。1998年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和全德雇主协会发起名为“独立精神”的倡议,呼吁营造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斯图加特欧洲大会”形成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共识,创业家式思维从中小学开始培育,师生必须更好的了解创业家的独立性,鼓励学生通过创业实例进行实习。

(6)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余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召开的1994年“亚太地区中小企业创业课程开发研讨会”和1998“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研讨会”对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起了强大的驱动作用。澳大利亚强调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受教育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较为可观和全面的评价自己以自我完善;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知识传授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模块化课程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和自我创业设计能力。其中斯文本科技大学中技术与教育学院(TAFE)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实用的创业技能,助学生把握机遇以成功开创小企业,而阿得莱德技术与教育学院的创业学课程完备,有6大模块,注重培养大学生新创小企业的能力。

(7)新加坡的创业教育开办较早并走在亚太地区前列,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EDB)将年轻的新加坡人送往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进行学习,这是创业教育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将目光放远全球,吸引海外投资者来新创业,带动新加坡的创新创造能力,近10年来,新加坡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小学阶段通过游戏等培养商业意识,中学则引入管理课程,大学期间与科技园区互动进行创业实践。一向以创业精神和环球视野为标榜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开展跨国办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带动创业教育在内的整个搞定教育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8)韩国大学生创业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政府的积极策动下形成的。韩国对于大学生创业问题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角度考量,筛选程序严格,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扶持。在创业教育方面,韩国有专门制度要求大学生到企业参加1-2个月的实习,在大学设立创业支援中心,政府则直接参与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和相关金融支持。此外,韩国中小企业立法完善,如《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协同组织法》等以及有关中小企业出口、金融、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仅体系完备,而且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而韩国有专门针对创业企业的法规设

计。

(9)印度在1966年曾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自谋出路,成为工作机会的创造者,1986年,印度政府在《国家教育政策》中要求大学生要培养自我就业所需求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印度得益于语言优势,直接使用外国原版教材,给学生带来最先进的创业理论,同时引进国外知名创新、创业专家担任教授,实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学校设置创业项目、国际商业计划大赛、学术研讨及讲座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如加尔各答管理学院每年举办亚洲最大的商业计划大赛,班加罗尔理工学院的技术孵化器则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由于印度家族企业的特殊性,学校开设了家族企业管理项目,便于企业经营其家族企业,还展开“筛选+激励+培训+支持”的创业发展项目,促进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自主就业,如Nsrsee Monjee管理学院。

2、我国创业教育的不足及国外创业教育的借鉴

我国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1999年1月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师生的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确定北大、清华、北航等9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从此我国创业教育才逐步展开。我国创业教育有如下特点:就业压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起步晚,发展慢,目前仍有学生对创业不了解,对创业选择盲目,大学创业支持系统不完善;创业转化率、成功率低,以挑战杯为例,创业计划大赛参与者越来越多,而真正付诸实践者则寥寥无几;各项政策法规仍不完善,专门法规制度尚未出台。鉴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不完善,借鉴上述九国的创业经验将有助于加快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步伐,基于上述九国创业教育分析和我国创业教育现状的把握,就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念,提升创业者基本素质,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创造力,澳大利亚的经验值得学习。

(2)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校和社会的完美对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争取企业支持,美国经验值得借鉴。

(3)引进国际优秀教材,聘用国外有教学和创业经验的教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吸收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实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印度高校做法值得参考。

(4)大学生应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创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实践,弥补我国创业实践活动的缺乏,瑞典的做法值得推广。

(5)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保证,注重老师的创业经验,德国和印度的做法可以参考。

(6)创业教育要系统,体系要完整,从小学到大学,结合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培养,可以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经验。

(7)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确定新创企业的地位,韩国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值得我国学习。

(8)优化创业教育方案和体系,加大创业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设置专门研究中心以支持创业教育的推进,英国的NGGE可以借鉴。

(9)改善现有校园创业服务体系,我国高校虽有创业培训学院和孵化器,但投入产出有限,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沟通平台,提高孵化器的运作效率,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肯特钢科技园的合作值得推崇。

(10)改变高校培养人才的传统理念,引导优秀人才创业,改变“学而优则

仕”的不良择业观。

(11)注重大学生精神培养,如爱国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并优化校园风气,包容个性的成长。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使大学生创业健康的发展,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基础上,并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大学生创业的特性及内涵

所谓创业,简言概括为“开创一种新的劳动形式,或者是一种新的劳动范畴”。大学生的创业,就是通过注册自己的公司,利用在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市场营销规划等各种能力,参与市场运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优点,即大学生年轻勃发,知识结构较新,思维较灵活,受到传统理念的约束较少,富有创新观念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个异化的创意,在创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大学生创业优势的整体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各高校也日益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扶持,有调查研究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8.5%。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 2%~3%。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经验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拥有理想抱负,但往往趋于理想化,他们对具体的市场也不太了解,缺少开拓、分析市场的能力;还会过高地预测市场效益,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辩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由于创业经验缺乏,大学生创业会走一些弯路,有的甚至由此而全身而退。缺乏经验的另一特点是,大学生没有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行营销创新、技术能力创新,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方案,因而很容易地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二)创业资本有限

创业资本不足已成为牵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创业的资本来源包括家庭的帮助、银行机构的贷款、自行的筹措、投资公司等。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备比较难,他们要创业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短缺。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也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比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过程的作弊、简历造假行为、欠银行贷款不还、恶意欠交学费等不诚信现象,使得金融银行机构向大学生发放创业贷款显得比较谨慎。

(三)创业教育的不足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方案之内。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和基本实践创新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了解的甚少;有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合法程序缺乏一定认识,相关工商部门的登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税收基本政策都不是很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执行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的几率,除了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必须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大力扶持、以及必要的创业教育指导。

(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成员有高度的心理相容,对群体有较强烈的认同感,其兴趣爱好比较接近,同辈群体大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一般都由几个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进行开办公司,团队的合理结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搭配及组合。例如理科生,在财务管理、企业策划、文件的整理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存在的相对表现化。大学生所开的公司成功,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办公司的人员,是创业的团队。而大学生缺乏相互的团结协作及互相的配合能力,缺乏共同配合、扬长避短的经验,这样公司自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受到冲击,假如其创业团队再不能有效的合理搭配、及时的调整,不能及时的解决公司内部的矛盾及公司面临的各种情况,公司的倒闭是难免的。

三、对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鉴于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取得创业成功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创业宣传的力度

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观念及创业意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的主要渠道作用,大学生创业宣传的主要方式有:请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士、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同龄大学生来校开办创业讲座,举行全校性的创业创新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及微信平台,等等,共同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创业座谈会或是创业沙龙,为学生的创业设想提供一个比较固定的组织或活动的场地,扩大大学生创业培训参与度,吸引较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课程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创在业创新、课程学习两不耽误;其后引导各种舆论,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二)正确认识创业实质内涵

大学生创业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指导,创业是有层次之分的,较高层次是科学技术型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的较低层次的创业项目,也应该给与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对于大学本科生或高职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他们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机会远比创业本身更为重要。着重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为此,对于大学校园中的各类创业活动,学校都应给与支持的态度,对于校园中出现的一些商业行为,也要给予正确认识及引导。许多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由此可见,创业具有个别性、差异性特征,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学校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大学生创业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

完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结构的具体措施有: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并提高其授课的质量;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到校做报告,介绍其创业的经验及实际的操作过程,交流创业的计划方案;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由专职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确定“为生服务”理念,依据大学生的不同创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等。当然,完善大学生创业性的知识结构、创业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创业创新竞赛或设计大赛,去公司企业开展岗前实践及锻炼,在校内为大学生设立一些风险不大的创业岗位等。

(四)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并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可以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要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产业的特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快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包括举办创业教育的培训、创业计划大赛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开展高校与企业交流,如相关专业的培训、创业论坛等,大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大学生引进的创业项目,提供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教育服务。还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缓解社会和家庭压力,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放型的创业型人才; 第二,在课程设计上,要积极开发创业、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第三,在培养的模式上,坚持教科研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制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目前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显得较为薄弱。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转变,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地在融入一些市场分析、企业的融资、相关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的观念与创业的信心。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科研力量,建立“创业机构中心”,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信心逐步的树立,一方面需要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素质和自身实力为基础。政府必须不断出台和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同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杨贞,李剑力.河南省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1).

[3]谢作昱.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3% 所有风险别都自己扛[N].中国青年报,2006-12-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刘万永,蒋韩薇.大学生创业走向任性【N].中国青年报,20())一11一27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演讲策划书下一篇:大学评优评先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