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2024-04-13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通用6篇)

篇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除高校外,还需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论文在对浙江省高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高校主导、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机制,形成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三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三方联动;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创业教育绝非高校一己之事,它有赖于高校、政府和企业

[1]的三方联动与配合。对此,笔者对浙江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与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展开了专题调研。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浙江省高校已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创业教育,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也已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还很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现状

(一)高校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浙江省内52所高校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显示(见图1所示):52所高校均已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比如开设课程、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其中开设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所占比例为80.77%,课程内容涉及创业准备、创业计划书、创业资源配置、创业实务管理等;开展创业知识讲座的高校所占比例为90.38%;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的所占比例为84.62%;高校通过这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调查数据显示:所调查高校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氛围活跃和比较活跃的比例已达到近64%。

图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类型(多选题)

(二)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杭州、宁波、温州、绍兴、舟山等8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各地级市的政府部门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以此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并通过政府网站、在高校开展政策宣讲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了一个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

一是税费减免政策,各地级市均为大学生创业登记审批注册予以便利,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放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履行法定手续后将家庭住所、非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等。

二是场地扶持的政策。各地级市均设立有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并建立有良好的配套设施。通过低价租赁和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住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资金扶持政策。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市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推出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贷款额度一般在2万到20万之间,政府贴息时间为2到3年。

(三)企事业单位逐渐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创业

通过对浙江省26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见图2所示),32.35%和59.8%企事业单位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企事业单位参与“非常有必要”与“有必要”。有30.39%的企事业单位已经采用不同

形式参与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见图3所示),其中有27.45%的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实训平台;有19.61%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讲座和创业培训,内容涉及创业

经历与创业经验分享和传授、融资渠道、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3.92%的企事业单位设立有大学生

创业扶持基金;5.88%的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或高校共同设立有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从资金上支

持大学生创业。

图2 企事业单位认为是否有必要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

图3 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形式(多选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存在的不足

在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下,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也逐步建立,但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

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一)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阻碍了高校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

在对高校创业教育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见图4所示),其中师资不足的比例为82.69%,经费紧张的比例为44.23%,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已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两大主要困难,严重阻碍

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

图4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多选题)

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承担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就业指导老师。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其自身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而侧重

理论上的说教。虽然目前有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但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授课,没

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经费紧张的原因是目前高校普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在对

创业教育的支持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为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而积极性

不高。

(二)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不高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既是创业教育的延伸,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各级

政府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并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

政府职能部门除教育系统、劳动保障系统(就业局)外,其他系统比如银行、保险、工商、税务等系

统,还没有真正执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并且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导致促进创业政

策不连贯、各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形成了“有政策,不执行”的尴尬局面,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不

利的影响,打击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在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关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中调查中,有48.04%的企业选择

了“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还未真正打通落实”。同时,在对高校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中,“高校为

大学生创业投资融资服务方面提供的支持”的选项中,浙江省内52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选择了“与

多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创业者提供贷款”,说明目前银行真正落实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的比较少。

(三)企事业单位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薄弱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通过对浙江省260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见图5所示),69.61%的企事业单位未与高校建立

合作,只有30.39%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有合作。同时通过对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6所示), 65.38%的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未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只有34.62%的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有合作;说明目前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还不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增强。

图5 企事业单位是否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图6 高校是否在创业教育中与企事业单位有合作同时在对企事业单位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形式调查显示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形式参与创业教育的比例最大,为27.45%;对高校进行调查时,高校通过选派创业学生进企事业单

位实习的形式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进行合作的比例也是最大,为30.77%。其他方面的合作形式

均比较少,尤其是在资金扶持方面,只有9.8%的企事业单位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对

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62%的高校有企事业单位在校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说明目前已经建

立合作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在合作形式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优势,来扶持大学生创业。

三 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主导作用

在当前全社会提倡创业的大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大学生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种责任与

义务,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导者。

1、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自身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选

派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里组织的有关培训,或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拔与培养一支善于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主动参与创业教育。通过高校主动向校外各界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师,与

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以此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从而提供创业教育的质量。

2、设计创业教育内容结构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结构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教育活动和创业实践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可以

[2]采取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是创

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举办类似SYB、KAB特训营的培训班。创业

教育活动是创业教育的延伸,要在以往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沙龙等活动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

新与拓展更多、更新的教育活动载体,将创业教育与拓展训练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心理及生理要

素训练。创业实践环节是创业教育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学校通过成立创业孵

化基地等,通过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接,在外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以此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3、广开门路,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为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和资金不足的困境,应广开门路,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

度合作。一方面是引进政府人员、社会创业指导与咨询机构等介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之中,由

专业人士、专门组织和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和咨询,实现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实现创业教育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模式,以此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的难题。另一方

面,高校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创业培训方面,可以与政府部门共同组织或者主动承

办的形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的资金问题。同时高校应以积极主动开拓与企

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参与和投资高校的创业教育。

(二)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引导作用

我国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引导者,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一部分,同样受到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及接受创业教育的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1、落实和兑现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政府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同时,也需狠抓落实。政府部门应在广泛征求高校和大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同时应考虑实施细则与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问题,避免“有政策、没细则;有细则、无落实”现象,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切实为大

[3]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

政府资金扶持可分为两类。一是政策支持,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从而减少其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专项资金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创业基金上。该创业基金对于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免息贷款或风险投资,并对创业典型的大学生进行嘉奖。

3、加强在创业教育中与高校的合作

一是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指导高校推进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挥高校所授课程与实践环节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二是政府和高校合作共建创业培训体系,为有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包括创业培训、服务、扶持等内容,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和资金的不足的困境。

(三)企事业单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应起到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企事业单位是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的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中的重要主体之一,应起到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1、企事业单位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

创业资金匮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事业单位应发挥其资金优势,一方面设立各类创业扶持基金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扶持和培育一批优秀的项目和企业,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创办风险投资公司,主动去发掘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从而促进创业项目的转化和成长。

2、行业协会组织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

据本次调查所知,浙江省尚未建立创业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因而可以以各地的企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牵头,积极联络和号召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起大学生创业培训与咨询机构,主动参与大学生

[4]创业教育。这带有官方色彩的民间组织,更能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信赖,承担其社会责任和社会性

事业。

3、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主动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企事业单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选派一些经营管理精英到高校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训,使大学生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和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把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实习实践基地,同时在与高校的科研互动中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寻找机遇,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瑞青.珠三角区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之建构[J].新建职业大学学报,2010,(5).[2] 郭志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3] 洪少春.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的地方政府主体职能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4] 陈式座.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参与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5).

篇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活动,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凉州是灿烂的良渚文化发源之地,有着深厚悠远的文化渊源与底蕴,又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和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杭商”文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从营造环境着手,大力扶持知识分子、文化人、大学生创业,通过实施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行动计划,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加大创业扶持资助,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等系列工程,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截至目前,凉州已建立9家大学生创业园和1784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7200余人,其中7家企业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4家企业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受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推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两大严峻挑战的背景下,2009年凉州接收大学生人数仍达到了60033名,努力走出一条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新路子。

一、后危机时期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创业是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积极、活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创新和有效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在繁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就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之一。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就曾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后危机时期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浙商”的重要条件,对全省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意义重大。

(一)区域经济活力源于蓬勃的创业活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区域经济格局和个性化的形成。区域创新创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区域差异存在极为重要的因素。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是丰富区域创新资源、完善区域创业体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最重要保障。凉州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在地方经济连续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正进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加强人才的聚集和支撑。在杭40万大学生就是我市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充分激发大学生人才的创业潜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培养出更多马云式的知识分子、文化人企业家,是凉州新一轮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凉州未来发展的希望。

(二)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倍增效应

创业是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既解决了创业者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就业岗位。创业型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一人带动一群岗位”的就业模式。国际上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人数平均为2.77人,未来5年带动的就业人数为5.99人。当前我市正处于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后工业化时期,传统大工业的就业能力呈下降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开始显现,只靠输血的就业扶持政策难以缓解就业压力,只有依靠发展创业型经济,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除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因此创业型经济不但能够破解转型期反周期的难题,也对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新经济增长催生创业型大学建设

20世纪后期开始,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进步引发了具有“破坏性创新”性质的技术革命,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得一批昔日的“恐龙企业”步履维艰。与此同时,技术突变和社会发展催生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时代宠儿,它们从零开始拔地而起,依靠新的管理思想和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美国斯坦福等大学,一直鼓励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硅谷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创业者来自斯坦福大学。当代青年学生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成才发展和建功立业。而我们反思,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办学方式与社会需要脱节有关。通过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的推动,促进地方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科学调整学科专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加实习环节,培养实用型人才,建设创业型大学。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对激活经济、扩大就业、锻造人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理当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战略举措,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二、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

(一)相关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看,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主要基于创业支持环境相关理论。所谓创业支持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理想过程中所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国外关于创业支持环境构成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的有两个:一个是由Gnyawali和Fogel提出的5维度模型(见图1),他们认为创业环境应该是创业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组合,包含5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

另外一个是由GEM提出的模型(见图2),它将创业支持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

事实上,创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很大程度上受组织环境的影响。在创业活动的研究中,必然要考虑外部资源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创业过程。正如国内学者李殿伟博士指出,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一个包括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及法律体系、风险资本、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市场服务体系、资源要素市场及社会资本与关系网络等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受到由宏观经济、创业资源与技术变革等要素构成的创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发达地区典型案例。实践证明,良好的区域大学生创业环境可以有效地整合区域经济、政治资源,从而提高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经济活跃区域正在积极探寻构建以产学研一体化、政府部门工作职能转换、创业文化形成、创业激励机制建设、金融机构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内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一体的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可资借鉴。

1.美国硅谷

硅谷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全球大学生创业的引领和典范。这里高校师生每天都在冒着技术创新的风险,创生着新的公司,其中不乏有的发展成为行业巨头。持续不断的创业活动分布于技术创新的整个链条,演化出独具特色的区域大学生创业体系。充满创业精神的大学生群体。硅谷的发展开始于大学高科技园—斯坦福研究院与斯坦福工业园,并建立在大量高科技人才创业的基础上。高科技人才主要来源于该地区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风险资本的资助下,极具创业精神的高校师生走出校园创立了大量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不断地创生、发展,成就了今天的硅谷。孕育创业知识的高等院校。高校是大学生创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生产部门,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主要机构。高校的作用尤其突出地体现为产生创业的设想,培养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并促进这两者的结合。硅谷的高校更多地关注应用性的研究,而应用性研究的高校易产生强的创新商业化动机,这是推进硅谷创业体系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永不言败的创业文化。区域创业体系的演化过程中,不仅要有一种善于创业、勇于创业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不怕失败,以及不歧视失败的创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于,成功与失败的创新同样受到尊重。因此,硅谷涌动着的是一种加州风格的勇于创业、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庞大活跃的风险资本。硅谷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风险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风险资本促进了企业的创生与初期的发展,苹果、英特尔、太阳、思科等一批著名电子企业都得益于私人风险投资。正是因为风险资本的大量聚集,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渡过成长初期及创新商业化过程中最难以克服的资金障碍,才使得该小企业的创生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容易。

2.英国利兹

利兹是凉州最早的一批国际友好城市之一,与我市有着经济、文化领域广泛的合作交往。而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这座秉承着“住在利兹、爱在利兹、创业在利兹”城市精神的英伦古城,也有着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政策引导。当地政府制定规划,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创业项目、发起创业运动、支持课程开发等鼓励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同时,鼓励企业为大学提供实习岗位,安置实习生,捐赠奖学金,参与校园孵化项目。基金支持。通过设立、推广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王子基金、新创业奖学金、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以项目促进创业文化普及。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大学生创业项目促使创业文化的形成。如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创业远见项目等。机构组织形成网络。地方智库和非政府组织也非常关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他们与高校通力合作培养未来企业家。如高等教育政策协会开展大学生创业情况调研,发布咨询报告,探究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等问题。

3.印度班加罗尔

被喻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是印度著名的高科技城。自1991年建立了印度第一个软件技术园区以来,班加罗尔已成功创立和发展了400多家海内外著名信息技术业公司,被称作印度的软件之都、全球的十大硅谷之一和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成功的产学研合作交流模式。班加罗尔地区云集了包括印度科学研究所、班加罗尔大学、农业科学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国家高级研究学院、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各种工程学院125所,在数量上居印度首位。这些学院每年可产出万名高级电脑工程师,成为班加罗尔最珍贵的资产。班加罗尔十分注重鼓励和支持他们到该科技园中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印度的高校一般都设有董事会,董事会里有很多大公司的成员反映企业要求,教师队伍中也有不少来自第一线的专家,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和创业实践联系十分密切。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催化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成功创业,也逐步形成了班加罗尔科技园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良性循环机制。良好的区域创业环境建设。软环境方面,印度政府十分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特别是把软件产业创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对软件企业创业提供种种优惠政策。在硬件建设上,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数据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央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信系统等,从而在软件园区内为软件研制人员创业发展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的一流环境。

三、我市构建区域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探索实践 目前凉州有各类高等院校38所,近4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有5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在凉州创业就业。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杭创业,我市把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政府、社会、学校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来抓。2008年以来,我市以“实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为核心,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基础,以健全投融资体系为引擎,以构建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为依托,以弘扬创业文化为激励,政府主导、学生主体、各方支持,营造出了区域环境与人才创业相辅相成、生生不息的网络循环。

(一)创业融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擎资源

资本是新创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和保证。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式,也是发展和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适合创业企业成长规律的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不断进行资本创新,通过政府的资助以及引导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债权基金、网络联保贷款、担保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等,引导科技银行和社会创投机构满足大学生企业在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对资本的不同需求,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投融资体系。

1.实行政府资助。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政府提供2-2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最高2万元的贷款贴息政策。2008年以来,全市已经有348家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1778万元的政府资助。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的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以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其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研发项目或文化创意项目的,最高额度为20万元;对按期还本付息的,政府给与全额贴息。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费补贴;企业参加各类会展,提供50%的展位费补贴,可连续补3年。

2.撬动社会融资。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融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向风险投资商推荐项目。(1)政府提供一定额度的创业配套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如我市市本级目标五年设立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原则运作,采取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的投资方式,引导和鼓励海内外创投机构,投资凉州市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创投引导基金已与深圳创投公司、浙江赛伯乐公司、太平洋联合资本集团签署参股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市级引导基金出资70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资金2.3亿元。对凉州畅翔科技集团、浙江太子龙文化传媒公司、浙江联众休闲度假公司进行跟进投资,分别吸引清科集团和鼎辉投资3000万美元、软银赛福亚洲投资基金8000万元和创业乾坤投资公司1500万元投资。此外,采用集合信托债权股权基金的形式,创新性地以信托贷款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融资。以“宝石流霞”项目为例,政府的1000万元扶持资金,撬动了5000万元的社会资金,一次性扶持29家科技企业,充分实现用最少的资本让技术成果快速变成第一生产力。“宝石流霞”入选企业在获得信托贷款后,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其中29家入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值74.02%,净利率增长率平均值96.27%,总资产增长率平均值87.95%。(2)政府牵头成立科技银行,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者的互动,有效降低了贷款门槛。借鉴硅谷银行经验,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成立凉州科技银行(凉州银行科技支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创新探索。凉州科技银行内部实行单独核算,单独审贷;允许通过担保公司获得贷款企业的期权并和银行分享;政府给银行贷款贴息,并为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风险补偿和担保费率补贴,大学生创业企业不仅可以贷到款,而且获得基准利率和1%担保费优惠贷款。(3)政府提供创业资金融资担保和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创业企业融资放贷。如凉州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是凉州市科技局下属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特点,凉州高科技担保公司创新推出了“天使担保”、“担保期权”、“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订单/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政策性拨款预担保”五大担保特色产品,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现实困难提供了一揽子的融资方案。(4)成立创投服务中心。为完善创业投资环境,促进资本和项目对接,挂牌成立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担保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39家机构入驻办公。迄今,市创投服务中心共举办49场(次)创业投资项目发布会,发布创业融资项目113个,融资总需求达7亿元,为45家创业企业吸引了14501万元的投融资金额。其中,已成功为凉州远传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创业企业引入总额为6341万元的风险投资;有39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担保公司的支持,融资金额8160万元。

3.鼓励高校投入。鼓励高校利用学校资源,设立创业基金,完善软硬件设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原始资金及基础支持。如凉州师范大学将新增投入近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筹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设立大学生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分阶段建设学生创业园区,每年重点扶持50个创业创新项目和团队等。凉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100万元的护犊资金,专项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助扶持等。

(二)创业服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催化剂

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创业服务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创立和成长的成本,使创业者能够发现、识别直至开发创业机会,是促使大学生成功迈出创业“第一步”的重要催化剂。

1.政策服务。(1)税费减免政策。大学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涉及的注册费用、验资费用、银行开户费用等手续费用全免,而且允许工商注册资本“零首付”,两年内到位。大学生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自获利起免征第一年和第二年企业所得税;大学生创办小型微利企业,符合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减按20%的税率征收;大学生创办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月销售额(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等。(2)场地补贴、住房优惠和落户政策。凡是进入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企业的,创业园内提供2年期的50平方米免房租办公用房,大学生创业者可以拎包入驻。对创业园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还提供两年内100平方米的房租支持。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对大学生在市、区共建的创业园区内创办企业的,给与一定的房租补贴。创业大学生还可申请入住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公寓等经济租赁住房;符合条件的网上创业者可定向租住经济租赁房、大学生公寓和人才公寓;具有博士学位的创业大学生,可申请购买引进人才专项住房。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等人才,市里每年提供500套专项用房。高校毕业生在杭自主创办企业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要求的,可以办理落户手续。

2.机制服务。(1)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例会制度。为全面掌握凉州市大学生创业基本情况,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2009年9月份开始,我市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工作月度协调例会制度。例会实行三级预协调机制,即大学生创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先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进行协调解决,对涉及市级职能范围,区级协调未能解决的事项,由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协调小组召集相关区政府、管委会及市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仍未能协调解决的,由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筛选,提交市政府工作例会进行协调。至今,市政府已召开大学生创业例会等各类专题会议20余次,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近百个,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带动了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2)建立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三级指导服务制度。各区对申请的创业资助项目进行辅导和检查;市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后进行实地抽查;并邀请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认真的审核和把关,确保各项资助基金真正落实到位。(3)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分析制度。各大学生创业园每月定期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协调办公室上报大学生创业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提出对策建议。(4)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系制度。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与大学生创业企业建立直接联系,通过面对面了解沟通,使创业大学生感受政府关怀,增强创业信心。

3.过程服务。(1)实施大学生创业实训。实训是人才创业的前奏和预演,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引领工程。我市坚持“订单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创业”的原则,实施“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截至2010年5月,我市已面向十万大学生发放教育培训券,定点培训机构共108家,定点培训项目达1118个;举办服务外包、文创产业、信息化等各类人才实训班2447期,企业实训基地已增加到402家,实训学员达96672名。(2)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使其成为发掘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平台,200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赛事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57所国内知名高校的811个参赛团队报名参赛。通过本次大赛,有24个参赛项目在杭落地转化,创办创业企业27家,带动大学生就业200余名,另有8个项目有意向在杭落地转化。通过大赛,展示了凉州的创业就业环境,引导和集聚了一批大学生在杭创业。(3)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产品拓展市场。西博会及政府各个“口子”举办的展销会,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免费提供摊位。政府采购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做到同等优先,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放宽准入资质。

4.智力服务。(1)实行大学生“创业导师”制。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制度,一大批热心于大学生创业事业,具有丰富创业教育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加入到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通过与创业大学生结对帮教,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走出创业成功之路。目前凉州市聘请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已超过300余名。如浙江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作为一名成功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从担任创业导师以来,已成功帮助大学生创业徒弟创办了7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总投资达1300万元。其中,仅猎户欢乐餐厅一个项目就吸收就业123人。同时,在全市建立了28个科技孵化器创业导师点,建设“创业联络员+创业辅导员+创业导师”队伍,已经累计聘请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导师2批33人,创业导师以“一对一”或“一对二”形式结对辅导创业企业383家次,其中大学生创业者230人次。(2)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凉州大学生创业联盟,是全国第一家社团登记的大学生创业组织。联盟成立后,通过开展邀请国内外成功创业、知名人士做专场报告和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发掘、表彰、推荐、宣传优秀创业大学生典型;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工商企业、孵化基地、金融投资等的沟通联系和对接合作;开展创业大学生沙龙、聚会、青年交友联谊、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发挥着创业大学生与政府之间、创业组织之间、大学生创业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方创业资源,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组织、集聚程度,已成为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器”,培养凉州青年企业家的新“摇篮”。

(三)创业集群——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器”

实践表明,创业园与孵化器由于具备创业的良好物理空间和服务体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沃土。近年来,我市加强以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业集群建设,强化集群对创业企业的辐射效应,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集群效应集聚社会资本,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1.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目前,我市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大学科技园以及有条件的区、县(市)已先后成立了9个大学生创业园和8个留学生创业园,对进园大学生创业企业享受科技孵化器政策,引导创投机构加大对优势项目的风险投资和融资。如浙大科技园,通过与高校联手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创办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公司注册、人事代理、投融资、中介、项目申报等系列服务,出台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房租优惠、物业服务等优惠措施,从大学生创业教育、自主创业两个层面进行扶持、提供帮助和服务,目前已吸引7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952人,成为全国开展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学科技园典型和大学生创业的集聚良港。如高新区创办的大学生创业园,包括3.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与1.17万平方米的甲级标准写字楼,可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大学生创业企业使用。下沙高教园区已创建14个特色产业园,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49家。此外,我市积极启动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为海归人才入园创办企业提供场地、税收、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各项优惠政策,打造凉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归人才创业政策“洼地”,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良好平台。

2.加快孵化器建设。近年来,针对我市民间资金充裕、个私经济活跃的特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孵化器提高运行质量和扩大规模,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孵化服务平台。如我市目前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赛博创业工场,就是一家民办公助,以民为主的创业孵化器。赛博工场秉承“创业园+孵化器+产业园”的运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天使投资+服务平台”一条龙服务,实行两年免房租,兑现大学生创业、瞪羚计划、科技孵化器等各种政策,配备创业导师,引入种子、天使、担保、风投等各种基金,为创业大学生解决场地、资金、人才、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已吸引了730家创业型小企业落户,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近620家。

(四)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智力源泉

现代高校肩负的一个特殊使命就是转移知识,即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服务实现知识向业界、向社会的转移。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市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坚持按社会需求办学,引进KAB(即Know About Business 了解企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学分制试点,实行学历证、技能证“双证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初步建立起了健全实用的地方性高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1.创业教育嵌入日常教学。将创业课程纳入正常的学分体系。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课程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为主,而后续的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把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目前各市属高校均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凉州师范大学开设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管理学》等,上述课程均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确定相应学分。此外,我市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创业师资。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08年3月开展了首期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共培训师资20余人。2009年,我市举办了首批市属高校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来自五所市属高校的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为市属高校准备了一批可以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合格师资。

2.理论与实践双重锤炼。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教育最终应落实在创业实践上。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就被分成若干小组,体验企业的创办、拓展、管理全过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开辟创业园进行“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至今已有五批次88个学生创业项目使454位同学得到了创业实践;浙江大学设立了“创业管理精英班”,从本科学生、MBA、硕士研究生三个不同层次中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精英人才开展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训。

3.科技创业素质拓展。浓郁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孵化科技成果的温床。在杭高校通过广泛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科技节、科研立项、学术大讲堂、科普周末、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身边的科技成果迈出创业第一步,既实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又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和实际创业能力。如凉州师范大学推出的“嵌入式多投影图像融合显示平台”、“本草粥品”、“浙江格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原色母婴护理公司”和“创意吧——手工DIY制作”等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充分反映了市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强大实力。

(五)创业文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精神动力

积极的创业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创业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环境,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展;构建创业实践激励保障机制,降低预创业者的失败恐惧感;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创业典型,弘扬创业文化,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新创业精神、宽容创业失败的良好风气。今日的凉州既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时代人文精神,又有“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文化,以马云、林东、金津为代表一批知识分子、文化人和大学生创业成功典范,彰显着新时代“杭商”文化的动人魅力。

四、深化我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凉州市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探索实践,使大学生创业迅速呈现蓬勃之势,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模式。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顺应大学生创业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发展需求,深化完善针对性强、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

(一)政府应着力构筑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各个部分合理组合、优化配置,以达到整合系统功能的目标。首先是统一创业政策体系,将原有各部门分散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组织、场地、资金、税费、信息等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制定出统一、权威的指导、扶持、优惠、激励的政策和法规,做到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如目前全市多个部门,如科技、信息、外经贸等都有各自的针对创业项目的资金补助,这些补助各自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能否进一步统筹整合,系统资助,发挥更大效力。其次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办理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涉及工商、国税、地税、公安、银行、财政、教育、劳动保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手续,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搭建绿色通道。二是便捷的中介服务平台。可考虑由政府拨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中介服务。由初创企业直接提出设立补助基金申请,政府直接拨付给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也可利用这一基金,委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新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财务顾问、管理顾问,举办公益性的创业技能培训等,为人才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及互动提供媒介管道和资源。三是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创业项目库、人才库、导师库、产品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产权交易库,形成系统性的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性的“创业服务网”,为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高效、完善的信息通道,使不同创业者、创业企业之间能有效交流,形成智力集聚效应。

(二)高校应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一是建立创业教育区域共建共享体系。首先是创业教育课程共建共享。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在国内开展的时间尚不足短短十年,从211大学到普通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大量专业的创业教育资源。为此,可考虑发挥我市现有高教园集中的优势,允许和鼓励高校学生跨校、跨专业选修或旁听创业教育课程。同时,允许和鼓励创业教师跨校、跨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形成“本-本”、“本-职”或“职-职”之间创业教育资源自由流动和共享。其次是本土创业教材的共建共享。目前我市高校选用的大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YB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的项目教材。虽然这几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和编译质量比较高,但其终究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基础之上,与我国本土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可鼓励各高校从自身创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集中创业教育优势资源,以提供大学生学习借鉴的鲜活创业案例和经验为主,联手编撰符合国情、市情的创业案例教材,供全市高校创业教育选用,夯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基石。二是组建创业中心,整合资源统一运作。创业教育的支持有赖于多方面资源的调动和整合,因此,美国高校一般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运作大学生创业,以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已经建立了50多个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制订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实践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开展多样的创业教育辅助活动和筹集资金等,使支持创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我市高校可借鉴美国经验,依托校团委或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创业扶持机构负责大学生创业的各方事宜,一方面在校园内搭建创业教育平台,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三是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即大学科技园增加服务学生企业的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扶助政策、创业服务和创业环境。鼓励完成注册的学生企业进入园区运行,园区为大学生企业提供功能完备的共享型创业服务空间,如公共办公场所、会议室、办公设备和硬件设施等,并根据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提供综合行政、人事和财务代理等服务。积极帮助学生企业寻求社会资金支持,协助学生企业发现市场机会,推销企业产品,为入住的创业企业免费提供专业的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咨询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协助创业企业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社会应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篇3: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一、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统计显示,这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要超过2014年21.5万人。从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农业和房地产业的人才需求有限,服务业的新增人才较少,艺术专业由于就业范围狭窄,而且对人才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多数的艺术专业都会选择自主创业。特别是动画专业的学生,由于教育投入高,所以学生对薪酬也会具有较高的要求。从2015年的动画专业人才需要环境来看,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缩减。虽然艺术类产业结构已经做出了调整,但是对于人才质量要求高,职业岗位的用工能力有限,就使得该专业人才进入到就业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动画专业的就业人群增大,使得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增加。虽然相关的职业领域存在着用工短缺的现象,为大学生开辟了创业空间,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持有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低下。

二、高校动画专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

高校动画专业在动画教学中以传统动画设计为主,注重美术教育与图案教育相结合。随着学科内容的不断丰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使得学科空间不断扩展,使动画专业中融入了人文学科。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动画专业教学中,将数字技术融入到动画设计教学中,实现了动画专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计算机成为了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促进科技产物与动画设计的有效结合,使得动画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以满足动画专业学生创业发展需要。

目前的高校动画专业学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教学中需要学习各种操作软件,诸如Photoshop、MAYA、Premiere pro、Flash、Core I DRAW、CAD和3Ds max等等。现行的动画专业中,这些软件课程都已经成为了必修课,引领学生创业的教学方向实现了转向。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要使动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就要将符合相关职业特点的动画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立起来。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是普遍的做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相关学科的有效融合。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能力培养的空间,使得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增强,而且还会根据职业需要更新知识。在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以进行操作艺术设计软件的训练,创作动画作品,优秀作品还有机会投入到应用领域中。特别是一些高校基于网络技术而将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随着职业能力的提高,就会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与动画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敏感度,并扩展专业视野,基于此而将自身的专业潜在能力发挥出来。为了促使学生的动画专业教学与孵化基地的动画设计项目相结合,在孵化基地还可以开展基础理论工作,学生不仅进行动画制作,还可以参与设计软件开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

三、建设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1. 按照动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创业以正确指导

动画专业大学生要在毕业离校后提高创业能力,就需要在高校接受教育期间就做好更方面准备。在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的高校教育中,让大学生按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职业规划,以使动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有目标,并对校园各项活动具有积极意识。高校教育中要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空间,建设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动态发展的体系,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市场调研,预测未来几年的动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基于此而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方向进行评估并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按照职业人才质量要求对动画专业学生以以正确的创业指导。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的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密切沟通,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动向充分了解,讲解动画专业学生创业中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对创业充满信息。

2. 开展动画专业创业设计竞赛

高校要为动画专业大学生创设展示创业能力的舞台,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创业实践环境,才能够让大学生对动画专业以充分认识,并将创业潜能激发起来。由于动画专业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有限,可以举办动画专业创业设计竞赛,这也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动画专业的教学内容会根据专业需要而不断地作出调整,就可以做到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以竞赛带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自主培养。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参赛的团队要编写提纲,经过竞赛组委会审核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诸如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调研书、建立创业模块等等,还要做到答辩的准备。初赛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决赛阶段阶段,而且决赛阶段会聘请与动画专业相关的单位动画设计人员参与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开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

动画专业的人才接受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因此,在建设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还要注重实战模拟仿真系统的应用。动画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虚拟的公司,学生自主选择公司角色。教师设计经营模拟,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设计思想经营公司[5]。大学生在运作的过程中,就要调整好资源配置、客户管理等等方面的关系,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商业策略。对于动画市场环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指导学生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开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战略性思考能力。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的动画专业已经陆续建立了创新孵化基地,并培养该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由于没有呈体系化发展而使得大学生对创业依然没有准确的认识,当然也没有在创业行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建设创业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森,李桂英,张赛.大学生“先创业,后就业”模式研究——以鲁东大学创业调查为切入点[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3,(01):21-25.

[2]闫广芬,廖建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24-25.

[3]袁程炜,龙夕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J].现代商业,2009,(03):22-23.

[4]王建东,杨文军.强化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70-172.

篇4: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支持体系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属于是第二大经济体。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军,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就业创业意识,以使得学习有目标,有方向,并为毕业离校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动画专业大学生教育规划中,就要建设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统计显示,这一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要超过2014年21.5万人。从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农业和房地产业的人才需求有限,服务业的新增人才较少,艺术专业由于就业范围狭窄,而且对人才质量要求很高,所以,多数的艺术专业都会选择自主创业。特别是动画专业的学生,由于教育投入高,所以学生对薪酬也会具有较高的要求。从2015年的动画专业人才需要环境来看,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缩减。虽然艺术类产业结构已经做出了调整,但是对于人才质量要求高,职业岗位的用工能力有限,就使得该专业人才进入到就业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动画专业的就业人群增大,使得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增加。虽然相关的职业领域存在着用工短缺的现象,为大学生开辟了创业空间,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持有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创业就业率低下。

二、高校动画专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

高校动画专业在动画教学中以传统动画设计为主,注重美术教育与图案教育相结合。随着学科内容的不断丰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使得学科空间不断扩展,使动画专业中融入了人文学科。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动画专业教学中,将数字技术融入到动画设计教学中,实现了动画专业教育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计算机成为了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促进科技产物与动画设计的有效结合,使得动画专业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以满足动画专业学生创业发展需要。

目前的高校动画专业学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在教学中需要学习各种操作软件,诸如Photoshop、MAYA、Premiere pro、Flash、CoreI DRAW、CAD和3Ds max等等。现行的动画专业中,这些软件课程都已经成为了必修课,引领学生创业的教学方向实现了转向。

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会有所不同,要使动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就要将符合相关职业特点的动画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立起来。对于很多高校而言,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是普遍的做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相关学科的有效融合。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动画专业学生提供了创业能力培养的空间,使得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增强,而且还会根据职业需要更新知识。在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可以进行操作艺术设计软件的训练,创作动画作品,优秀作品还有机会投入到应用领域中。特别是一些高校基于网络技术而将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随着职业能力的提高,就会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与动画专业相关的职业的敏感度,并扩展专业视野,基于此而将自身的专业潜在能力发挥出来。为了促使学生的动画专业教学与孵化基地的动画设计项目相结合,在孵化基地还可以开展基础理论工作,学生不仅进行动画制作,还可以参与设计软件开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精神。

三、建设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1.按照动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对学生创业以正确指导

动画专业大学生要在毕业离校后提高创业能力,就需要在高校接受教育期间就做好更方面准备。在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个的高校教育中,让大学生按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职业规划,以使动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有目标,并对校园各项活动具有积极意识。高校教育中要为大学生开设创业空间,建设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动态发展的体系,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市场调研,预测未来几年的动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基于此而对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方向进行评估并开展创业培训活动,按照职业人才质量要求对动画专业学生以以正确的创业指导。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的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密切沟通,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动向充分了解,讲解动画专业学生创业中的成功经验,使大学生对创业充满信息。

2.开展动画专业创业设计竞赛

高校要为动画专业大学生创设展示创业能力的舞台,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创业实践环境,才能够让大学生对动画专业以充分认识,并将创业潜能激发起来。由于动画专业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有限,可以举办动画专业创业设计竞赛,这也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动画专业的教学内容会根据专业需要而不断地作出调整,就可以做到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以竞赛带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自主培养。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参赛的团队要编写提纲,经过竞赛组委会审核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诸如市场调研、制定创业调研书、建立创业模块等等,还要做到答辩的准备。初赛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决赛阶段阶段,而且决赛阶段会聘请与动画专业相关的单位动画设计人员参与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开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

动画专业的人才接受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因此,在建设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中,还要注重实战模拟仿真系统的应用。动画专业课堂教学中,可以建立虚拟的公司,学生自主选择公司角色。教师设计经营模拟,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设计思想经营公司[5]。大学生在运作的过程中,就要调整好资源配置、客户管理等等方面的关系,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商业策略。对于动画市场环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指导学生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开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战略性思考能力。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的动画专业已经陆续建立了创新孵化基地,并培养该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由于没有呈体系化发展而使得大学生对创业依然没有准确的认识,当然也没有在创业行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建设创业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森,李桂英,张赛.大学生“先创业,后就业”模式研究——以鲁东大学创业调查为切入点[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3,(01):21-25.

[2]闫广芬,廖建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24-25.

[3]袁程炜,龙夕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J].现代商业, 2009,(03):22-23.

[4]王建东,杨文军.强化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70-172.

篇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近年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支持和服务大学生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浙大科技园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企业数已达到175家,其中包括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学生创业公司,并带动超过1000余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一、园校联动,将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环节。浙大科技园注重加强与学校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将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实践型课堂教育,大量聘请企业家、资深职业经理人和专家型政府官员为学生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二是创业型企业实习,推荐大学生到科技园下属孵化企业等创业型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成长的全过程。三是体验型创业实战,整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形成创业团队,设立“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组建模拟公司,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战体验。浙大科技园每年还组织入园企业面向浙江大学的学生招收实习生,平均每年接纳300多名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实践。

二、园政携手,为大学生创业争取政策支持。浙大科技园积极与各级政府开展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大化支持。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基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服务机构,浙大科技园目前已成功立项25项,为大学生创业争取了国家创新基金无偿资助880万元。,浙大科技园与杭州西湖区政府联合共建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使入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能够享受杭州市和西湖区出台的房租补贴、创业资助等各项优惠政策。此外,浙大科技园还与杭州萧山区政府共同建立了“浙江大学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基地”,20以来每年提供创业实习、实践岗位100个。

三、园企合作,着力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瓶颈制约。近年来,浙大科技园与英国君信投资公司、浙大创投、浙大网新创投、杭州市高科技投资公司、天堂硅谷投资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建立起了“风险投资联盟”,并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合作建立了“产业投资联盟”,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投资、融资服务。与杭州市高科技担保有限公司、杭州商业银行合作,共同推出“联合无抵押担保贷款”,帮助大学生企业获得创业贷款。另外,还成功引入绍兴永利集团的1400万元投资,投入学生创业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金实力。

篇6: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毛卫华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 杭州310012)

Thinking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Zhejiang Geomatics Informatization System

MAO Wei hua

摘要:《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5)》明确了建设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任务,如何开展具有浙江省特色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浙江实际和笔者从事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实践,提出了对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布局模式、建设思路等方面的思考理解和建议。

关键词:地理信息产业;信息化测绘体系;地理空间框架;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0引言

2003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当前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关注的热点。国家测绘局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则提出“‘十二五’全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全面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科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如何结合全国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我省信息化测绘体系整体布局,设计合理可行、具有实效、能扎实推进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设方案,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思考。

1布局模式

目前国内文献提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布局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重在实现信息化测绘体系特征所需的技术支撑层面,往往从空间基准、信息采集获取更新、应用服务、现代化装备、法规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体系布局和设计;另一类重在全面加强和提升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从实现“信息测绘、公共测绘、全面测绘”的目标方向进行布局,其关注焦点是如何全方位拓展测绘事业发展思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新跨越,把技术视为支撑保障。

笔者比较认同第二类布局模式,其更适宜作为省一级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布局模式。信息化测绘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任务艰巨,现阶段其科技创新的主体仍是大院名校、国际国内知名GIS企业,作为省一级层面更多地是结合当地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建立与创新主体单位的合作机制,有选择、针对性地开展合作技术创新,科技联合攻关;更多地是引进和应用适宜当地实际的创新成果和先进成熟技术,从而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信息化测绘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更多地是围绕促进本省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方式转变和测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开展除技术创新层面之外的其他各类创新性的工作,从全方位、各个层面来推动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发展。信息化测绘作为新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阶段,其实质是要实现由生产型测绘社会功能向服务型社会功能的转型升级,信息化测绘建设除了要有科技创新成果,还会有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还与我省测绘与地理信息行政管理、测绘事业发展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密不可分、互为促进、共同负责;所建成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也会有实际运行的示范基地功能体。因此,我省信息化测绘体系构成模式按模式二布局更为合理。在第二类布局模式下,要统筹规划全省测绘工作,依靠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各项测绘工作。

2建设思路

按“信息测绘、公共测绘、全面测绘”的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布局,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八大体系建设为抓手,以生产组织结构和体制改革为动力和保障,以测绘科技创新成果为依托,形成独具浙江特色的信息化测绘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实现从传统地图生产为主想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转变,推动浙江省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现测绘发展方式转变和测绘服务转型升级。其中,需建设的八大体系为: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建设目标是:建立陆海统一的浙江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ZJCORS),全面完成全省陆海统一的现代化测绘基准框架建设。建立省级测绘基准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以现代测绘基准框架为支撑,加强测绘基准产品及信息服务。对浙江省似大地水准面进行进一步精化,建立覆盖浙江省陆海统一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快完成全省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工作。

二、地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十一五”末浙江已成为全国各省区中对国土面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效覆盖最全、更新速度最快的省份。“十二五”期间,浙江开始实施海洋

测绘,并开始对全省范围内的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的进行全面整合、丰富、更新。本体系的建设目标是:重新设计和确立覆盖浙江省陆域、海域全境范围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技术指标、服务形式等;建成全省陆海统一的高现势性、高精度的地理信息资源库体系。

三、地形变化发现及地理信息更新体系建设。虽然现已拥有覆盖全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但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道路等基础实施、城际高速、轨道交通、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浙江大地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测绘与地理信息成果的现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社会各界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内容服务的时效性需求,必须抓紧推进快速发现地物、地貌的变化并开展地理信息的获取更新的工作。本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将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和实时更新纳入基础测绘的基本任务;建立基于遥感监测、省市(县)分级监测、互联网公众参与监测等形式多样的地形变化监测和地形变化发现的综合业务运行体系,重新设计面向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地理信息采集、更新、共享交换、整合、服务的业务流程,优化调整现有省级基础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建立全省统一布局的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网络化集群处理体系。

四、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强调测绘服务的公益性、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投入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将在2015年建成,浙江省已建成浙江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即将在2011年底建成,2013年底前全省各设区市、市县都陆续启动或建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已初步建立。基于网络化环境下的公益性测绘向社会提供公共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已是现阶段浙江省测绘服务基本形态。本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与国家“天地图”的衔接,建成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成全省统一布局的省、市、县三级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等,贯彻落实《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全省测绘系统内部“纵向”及各应用部门“横向”的地理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及省级数据交换中心;进一步完成完善面向突发事件测绘保障服务支撑体系。

五、地理国情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地理国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重要职责,浙江省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试点省份。本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利用3S技术和各时期已有测绘地理信息资料,基本实现对地形、水系、湿地、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的实时获取和动态监测,自动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快速形成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发布地理国情数据,综合展示浙江省国情国力。通过建设地理国情监测体系,基于我省其它地理空间数据库和省政府各个部门衍算出来的国情监测信息,如全省地形单元、深水岸线资源、大陆海岸线、流域范围、地面沉降信息等,实现拓展测绘服务功能、提高测绘服务水平,加快测绘成果转化应用的目标,使我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能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六、信息化测绘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是推动测绘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保障”,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信息化测绘各项目标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科

技创新成果的总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依托国际、国内大院名校的科技创新并结合浙江省实际酌情进行引进或联合攻关。其建设目标是:建成浙江省信息化测绘创新示范基地;在陆海天一体化地球观测基准及动态实现技术;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实时获取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地理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网络化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技术;全方位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多元化地理空间信息集成与应用技术;集成高性能航空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实现国内相关科技成果的引进、集成应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联合攻关创新、系统集成、产业化推广、构建装备和业务化运行。

七、产业化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浙江省“十二五”一项重要工作。和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服务于公益测绘、服务测绘事业发展不同,产业化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是服务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除了要有技术创新,还需要着应用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围绕市场需求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目前该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各类经营性测绘单位和测绘事业单位,是以市场为主导、有多源渠道投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按目前现状,基础测绘事业单位没有纯粹搞基础测绘的,有很多都在参与市场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项目招投标,因此事业单位市场和产业活动也是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体系建设目标是:紧密服务智慧浙江、服务物联网行业、物流行业、电子商务、云计算等热点领域,重点面向我省各类地理信息企业,包括:数据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各类物流、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等,提供便捷,个性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实现空间信息“按需服务”;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园,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介好的企业和技术、吸引资金;利用体系提供的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为省内地理信息从业企业开拓业务领域,形成新企业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从软件、数据、硬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理信息增值服务、咨询和培训等各个方面,全面增强我省地理信息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企业的服务能力,进而实现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八、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安全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实现信息化测绘目标的运行保障能力和机制创新成果的体现。其建设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地理信息共建共享保障体系,进一步研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形成地理信息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和政策。进一步在《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管理办法》已落实地理信息数据分工采集、共享交换、及时更新的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妥善解决在信息共享、服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产权问题、版权保护等问题,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规章。3几点建议

信息化测绘体系以“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为特征,涉及地理信息的“采集获取”、“处理生产”、“应用服务”三个环节都需要在已有数字化测绘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加强,需要重新配置三个环节的资源。

一、大力加强地理信息“采集获取”环节。按浙江省提出的1∶1万、1∶5000基础地理信息产品“313”快速更新计划(即在“3年”内对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一次全面更新,“1年”内对主要地形要素进行一次更新,“3个月”内对标志性、特大型建设

工程等重要地理信息进行更新),积极引进或者联合大院名校共同研发航空、航天、地面和海上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更新观测新技术产品,形成合理的生产组织运作方式和工艺流程,把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由目前相对静态的阶段性生产为主,转为动态变化发现和实时更新为主。

二、大力加强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环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一直缺少主动,直接服务企业、公众较少。围绕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公众,需要重新设计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业务流程设计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管理、产品开发、成果服务”等五个方面,要把网络化信息共享交换、面向企业的社会化公共产品开发、增值服务、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考虑进来。通过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试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ZJCORS等具体工程项目建设,打通基于电子政务、互联网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向社会提供全面服务,彻底实现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化(基础测绘生产仍以安全性高的局域网为主);从公益性测绘保障扩张到产业化地理信息服务,形成全省企事业单位、政府、公众用户协同运作的开发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三、把“地理信息处理生产”从现有基础测绘产品生产定式中拓展出来,开展地理信息资源库建设,开发和深加工出多样化、灵性化的信息产品。4D产品以及基于4D产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等是当前测绘部门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这些成果目前主要按测绘图式规范要求的地理要素进行测绘,社会化属性采集不够详尽,还不属于“按需测绘”,更多地还是提供底图服务和部分空间分析服务,难以满足社会各界的多样化需求。因此,需要合理预测地理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重新设计测绘与地理信息产品,重新规划设计和安排测绘生产任务。浙江省可以率先在全国淡化或者逐步取消4D产品,用经过与各部门专题数据整合加工后的信息更为丰富、结构更合理的、标准、连续无缝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取而代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类别和内容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使用主体从原来由我测绘等专业部门为主,升级改造为满足社会公共使用为主,由测绘产品部门化走向测绘产品社会化。

另外,当前阶段的更新主要是在原有地形图、航片、卫片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人工调绘更新,效率不高;而且4D产品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电子地图数据库等生产采用多工序、大分工的生产模式使得信息产品的现势性较差、一致性更新维护困难,影响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用户需求。需要重新设计整个地理信息资源体系生产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和实时更新纳入基础测绘的基本任务,将提供现势性强、信息丰富、品种丰富的电子地图产品作为重点,优化和删减其中减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和工序,提高地理信息生产、服务效率。在政策方面要及早考虑如何妥善解决即将面临的更深层次的信息共享中的安全问题和产权问题,进一步建立信息共享方面的规章、标准和运行机制,为地理信息充分共享创造更有力条件。

4结束语

“信息化测绘的真正复杂之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是一项社会改造工程,涉及到方

方面面的利益问题,是技术与人与部门的相互适应。”思路告诉我们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而技术告诉我们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技术体系建设在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中举足轻重,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还依赖与相关理念、管理机制、生产组织结构、流程、模式以及其与技术的良好融合等因素。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取得成效,离不开各部门、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整个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业务流程、生产流程、信息流程改造工作,对现有生产组织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和调整,因势利导,发挥各类资源整合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才能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这项工作要充分预期其可能存在的困难和调整,及时尽早形成相应对策和处理机制、办法。

本文为引玉之砖,一得之见,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导指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

[2]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

[3] 《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快推进测绘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4]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5] 《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6] 《浙江省信息化测绘体系规划(2009-2015)》

[7] 《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一篇:网店经营必修!美图淘淘教你一秒成美化大师下一篇:关于合同纠纷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