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新课新教——高中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2022-09-23

目前, 重庆地区的高中新课程教学的改革活动已全面铺展开来。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师, 我虽已年过不惑, 但仍然积极投身这一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活动, 与时俱进, 新课新教。

一、深入学习体会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目标是“改革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目标定位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将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 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学习方式改革方面, 应“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主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新课程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意识, 即学生全面发展意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学过程的实践化和综合化意识、课程评价的发展意识、课程管理的开放意识”。新课程的这些理念对每一位教师都有启迪, 多学习、多领悟其精神内涵,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关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

在今年暑期的现场培训会上, 一拿到教材, 我们就感受到了新教材散发的新气息。一页页看下来, 很高兴看到每一篇课文的标题旁都配上了作者的头像图片或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图片, 真是图文并茂, 让人兴趣倍增。在练习题的设置上, 更简洁明了, 练习的针对性更强, 特别是每课的最后一个练习题, 更体现出了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主动地思维。在课外阅读的安排上, 新教材的做法也很好, 每一个模块安排两部“名著导读”, 将阅读量大的课外名著的阅读进行了有效的切分, 便于师生更好地落实课外阅读。如第一模块中的《大卫·科波菲儿》, 我们就充分利用了与模块学习时间对应的国庆七天长假, 安排学生回家阅读原著并完成“某某某, 我想对你说”的读后练习, 效果还不错。

三、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 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各项能力的培养方面费时颇多, 故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做到至少一课一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

1、“重诵读——书声琅琅激书趣”。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 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是工具学科, 也是人文学科。文学作品的选材在这一学科中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无不饱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学习语文的过程, 就是澄清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过程。一篇篇美文, 不仅极富画面美, 也极富音韵美。课堂上, 教师的范读、领读, 学生的齐读、分角色读, 师生的和读, 增添了许多教与学的乐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声情并茂的诵读, 又为教与学扫清了许多理解上的障碍。戴望舒的朦胧飘逸、徐志摩的深情眷恋、荆轲的慷慨悲壮等等, 无不在学生们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琅琅书声, 是语文课堂上的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线。

2、“重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与鉴赏是语文必修课程要完成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特点, 应体现出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应注意扮演好“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多重角色, 又应注意“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多多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批判置疑, 勇敢的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如对《雨巷》主旨的多重解读, 对“项羽、刘邦”性格的多面解读, 对“荆轲刺秦”意义的多重解读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分析讲解去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的见解。“错误的见解也珍贵”, 只要是学生自己阅读领悟到的, 教师应该是在尊重的基础上, 去加以合理的引导, 而不是简单地轻易地否定了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开放型的阅读带来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勃勃生机。

3、“重板书——重点突出思路清”。

设计得好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驭繁于简、廓明思路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思路, 并通过合理的板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重课件——手段先进容量大”。

现代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首先得要面向现代化。课堂教学课件的手段先进、信息容量之大, 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现在, 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比较完备, “班班通”也已安装,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先进的课堂教学设备, 珍惜课堂教学时间,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

5、“重检测——基础知识随堂记”。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指出, 应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整合能力,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在积累的过程中, 注重梳理。”又据有关研究表明, 对知识的记忆, 在阅读之后, 用于尝试性记忆的时间越多, 记忆效果就越好。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尝试性记忆训练, 随教随练, 随练随记, 利用听写、默写、填空、连线、简答、口头互答等形式随时落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及时记忆。“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的东西多了, 运用时方能“书到用时不恨少”。

上一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下一篇:谈城镇供水企业如何确保库房档案字迹的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