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试卷分析提升历史选择题分数的几点感悟

2022-09-11

有人说“得选择题者, 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这话不假, 高考历史试卷由主客观两道试题题型组成, 客观题48分, 12个选择题, 主观题两道52分, 一道20, 一道32分, 共100分。而选择题只有正确和错误两种结果, 没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错一道就差4分, 两道就差8分。可以这样说, 最后在总分上拉开距离的不是主观题, 而是选择题。所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 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通过这几年在高三的教学和学生们试卷习题的练习分析, 不断的反馈和总结, 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与同仁们共勉。

一、200年至1年重庆高考选择题的大致分类及解法

1. 时间型选择题:

有以时间推断其阶段性或阶段特征的, 也有以时间为背景推导事件的, 还有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考查对事件意义的把握的。

(重庆2011年高考) 20.1946年7月, 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 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 都有精神准备, 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B.攻坚战C.阵地战D.运动战

2.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 通过分析、归纳、比较, 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 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 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 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 或是二者兼有;二是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 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 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 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 才能当选。

(重庆2011年高考) 22.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 故羽似叶”。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 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B.拉瓦锡C.道尔顿D.拉马克

3.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此类题型是这几年必考题型, 学生必须掌握, 此类题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 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 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题干中没有材料, 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 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解法:坚持两个有效的原则, 即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包括引导语和材料和主体部分) , 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 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 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 进行知识迁移, 对材料来源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 提取有效信息, 排除无效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重庆高考2013年) 4.宋代文献记载, 真宗时, “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 所在即给付, 无得稽滞。按, 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 (机构) , 许民入钱左藏 (国库) , 给以券, 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4. 图表型选择题:

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选择题, 是以图像资料创设历史情境, 弄清图名, 多个图像的, 要善于进行联系和比较, 最后做到“论从图出”, 再认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做这种题, 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有效信息作答。

(重庆2013) 9.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 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单位:亿元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5. 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 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 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在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 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 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确定住最佳标准, 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或者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重庆2013) 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 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 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 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6. 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 明确因果关系, 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 互相混淆, 不分主次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 其结构是题干为果, 题支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其结构是题干为因, 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重庆2013) 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 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 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 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 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 古代雅典民主是:

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7. 否定选择题 (逆向选择题) :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 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 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

(重庆2009) 22.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8. 排序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 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如时间先后等, 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 信息范围广, 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题时一般采用筛选法、首位判断法、尾端判断法。

(重庆2009) 21.色当战役的重大影响是:

(1) 促成了法国与撒丁王国结盟

(2) 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3) 推动了普鲁士与奥地利联合

(4) 增加了德国工业发展的资源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9. 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 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解答此类题目, 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 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重庆20011) 、17。一百年前,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 复四千年之祖国”

二、选择题备选策略

1. 筛选排除法:

根据审题, 看时间、空间、有没有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历史概念, 固定选题范围, 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 把四个选项逐一排除不正确的, 缩小选择范围, 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 作记号法:

这是我们常用学生常用的方法, 也是学生做题时规定动作, 此类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反映了、说明了、表现出、人物、地点、特定名词”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如横线、画圈、重点符号……, 提醒考生思考时审题注意的方向。

3. 简化替换法:

为了增加难度, 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使外延扩大, 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 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 可以像做语文一样, 划出题目的主、谓、宾, 或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 便于思考, 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 “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 直接联想法:

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 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5. 猜测法:

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 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 可用猜测法: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 则为错误;不属于历史材料则不选;实在没办法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

摘要:“得选择题者, 得历史高考的天下”就是要求学生在高考考场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选项, 对者4分,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透过材料和创设新意境来分析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高考,选择题,分数

上一篇:大学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分析下一篇:数字化背景下报媒融合发展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