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2024-04-21

[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共8篇)

篇1:[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时间虽短,余韵未了

——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教学实践周”感悟

为了切实了解基层学校教学现状,引导学校教研组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着力提高学科教研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学期进修学校要求全体教研员及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到本区基层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9月22日至26日,根据学校“教学实践周”要求,我到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选择第三初级中学作为实践学校,其原因是南京市“农培班”安排在第三初级中学,自己去可以做一些协助工作,同时,上学期曾到学校代了一周课,情况相对比较熟悉,对任课教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回顾一周的实践情况,很多事情历历在目,一时难忘:

一、精心准备,主动实践

根据“教学实践周”的要求,要求认真备课,上好三节课。9月19日,我提前到学校的教务处联系“实践周”的课务,教务处徐英海主任和教务员李梅老师热情接待了我,并仔细安排好我的两次开放课的时间和地点。一次是周三下午第一节为全体理科教研员开放课,另一次是9月26日上午(周五)对全区物理教师的开放研究课。我顺便为市“农培班”的第二阶段实践课做了一些协调。随后我到物理教研组,与要上课班级的段家伟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班级的教学进度,与段老师协商好了一周的教学安排。随后自己将教学实践周的两节开放课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内办公平台”以及“区第四周学科教研活动通知”中做了公告。这次教学实践周,我执教的内容是电学部分,九年级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第一节、第二节,因为要上一周四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将电阻和变阻器两节内容分解为四课时。第一课时是“电阻”,第二课时是“半导体和超导体”,第三课时是“变阻器”,第四课时是“电阻和变阻器”的习题课,也是区级开放的研究课。

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的研读了教材和教材,又收集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了整合。尽管自己刚离开讲台不久,但从上第一节课后,就有一种“每节课常备常新”的感觉。可以说,每节课自己都花费了两到三个小时来准备,课件也是精心制作,尽可能的贴近教材。比如为了收集“超导体”的视频,自己备课一直到深夜两点多。我通过网络视频网站和自己的课件库,反复比较,查找合适的超导体资源,尽管最后找到了,但是最合适“超导体:视频在“土豆网”视频库汇总,可是因为自己的技术还不过硬,没能找到合适的下载方法,最后,只好放弃,但是在上完“半导体和超导体”这节课后,我及时告诉了学生如何到“土豆网”查看这个声像并茂的视频,以便加深学生对“超导体”这个最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物理是有用有趣的。

这次“教学实践周”要上四节课,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概念课(第一节电阻),二是物理常识课(半导体和超导体),三是实验课(变阻器),四是习题课(第四节电阻和变阻器习题课)。这四个课时的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也要求不同。其中,第四节课“电阻和变阻器”,是一节习题课。我为了上好这节课。首先就思考如何进行习题课教学。习题课的教学能否突破常规的教法,就题讲题。于是,我进行了一些思考,首先将习题目标化,加强了习题与学习目标的针对性。每道试题的题号旁我都标注了“学习目标”,借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同时,通过问题线索和形式,进行概念辨析和复习。因为习题课前,我希望先诊断一下学生的电阻和变阻器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才能确定后续典型试题的选择。通过每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诊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就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辨析。另外,典型试题的选择,我从题型分类的角度进行了归类,将两节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我把电阻和变阻器相关的试题归纳为四类,一是电表电路,二是图表图像,三是实验探究,四是知识应用。这节课上每类试题的选择,自己都做了精心准备,一方面从08年中考试题中进行了挑选,另一方面,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编。这节习题课的教案上80%的试题都经过了自己改编和处理,题目的呈现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我还及时向同行提供了本节课的讲义和课件,为他们听课提供了便利。

9月24日,为理科教研员开设了一节研究课,课题是“变阻器”。化学教研员叶老师来听了课,其他教研员因为自己实践周和外出活动没有能来,很遗憾。

9月26日,为全区六十多位初

二、初三教师开设了一节研究课,内容是“电阻和变阻器习题课”。当天区教育局的陈亚林副局长也专程来听了课。由于还要进行初三的学科讲座,所以这节课的评课时间安排就非常的简短。南京一中的孔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习题课采取目标与习题对应的方式比较好,试题的题型比较全,同时也就其中一道图表图像题的编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本来评课是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个核心环节,自己也能从同行的评课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很遗憾,这次的评课没有能尽兴。只有期待下一次吧。

从一周的实践课来看,我感觉基本完成了任务,因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比较强,“学习评价手册”上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作业批改中基本上没有反映出什么比较集中性的问题。但是,从“学习评价手册”的批改中,却发现了学生在“简单电路”相关习题学生的规范性还不够,我及时与段老师进行了沟通,建议他在后续复习课中注意学生电路规范性训练。

二、走进教研组,参与校本教研

从9月19日联系“教学实践周”的安排开始,我就一直与物理教研组的教师密切联系,与物理组的教研组长纪新军老师做了沟通,了解了物理教研组内两个备课组的基本情况。自己与每个老师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沟通,了解他们物理教学状况。与初三备课组王老师、纪老师、邵老师等人就初三的现阶段教学进行了讨论和沟通。通过参加初三备课组的活动,感觉学校备课组的活动还是需要加强。目前,学校备课组的活动时间基本上有保障,但是教师参与备课组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备课组活动的质量也不太理想。我思考:一方面与学科日常评价有关,教师之间都要进行教学质量的比较,另一方面,又要教师相互合作教研,分享教研经验。这在现实中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即使进行一些备课组活动,但很难有主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关于备课组的教研形式还需要进行研究,积极尝试摸索一个能调动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备课组教研的活动机制。

三、深入课堂,随机听课

根据教学实践周的安排,要求深入课堂,结合学科教研需要,有针对性听两节课。教学实践周,我一共听了邵老师、黄老师、李老师以及孟老师四节物理课。从听课情况看,能基本了解和反映了第三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情况。总体上看,学校教师备课情况层次不齐,有些很认真,有的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备课环节很不重视,即使是比较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注意,比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进度安排上,有些随意,不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安排。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为了一味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太重视学生掌握效果的倾向。通过听课,自己有一种感受,就是教师每天都在上课,如何上好每节课值得思考。上好课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我想,首先是端正思想,一定要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句话有些老生常谈,的确应引起每一个教师重视。我们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环节不到位,学生课堂教学成效不高,导致把课堂45分钟内应当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既加重负担,也得不偿失,反而会引发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陷入“补课和题海”的漩涡。

这次听课,每节课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对上课教师每个环节的存在的问题,自己都做了反思,也在听课本上做了适当的改进建议。课后,我分别与几位教师进行了沟通,尤其是与年轻教师沟通比较深入,自己十分坦诚的与他们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从听课的课后反馈看,年轻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既要加强日常的备课,也要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检查。因此,只有将备课和反馈两个环节抓牢了,课堂教学效益才不会呈现低效高耗的状态。

四、虚心总结,深刻反思

实践周一结束,9月26日下午,我就回到区教师进修学校,将一周的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梳理,认真地进行自我反思,将一周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学校组织“教学实践周”总结时与同事交流分享。同时,我在区教育信息网“中学教研”的物理学科网上“学科动态”中发布“实践周”活动新闻,及时向全区同行进行了教研信息通报,把自己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在网上提供下载。虽然“教学实践周”活动时间很短,自己的感受却颇多:

感想之一:尽管脱离讲台才一年,当我在准备“教学实践周”的研究课以及正式上课后,心理的感觉只有一个:教研离不开课堂的实践,搞教研一定要自己先“下水”实践。在进入课堂之前,尽管心里有很多好的想法,其实一旦进入课堂,所有的预设都要随机应变,适时调控。比如,自己上的一堂习题课,预想自己授课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试题的难度应当提高些,否则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的欲望。可是真正上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情的判断还是有些偏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跟不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安排。课后静下心想一想,体会到:学情的研究还是很重要。

感想之二:如果日常教研中,忽视了教情的研究,而开展自己“一厢情愿”的教研活动,估计活动的实效也会具体真实的要求很远。一次教学实践周带来的不是给自己“出洋相”,而是重新的认识教研,反思自我,回归一线,今后要积极而认真的做有价值的教研,让参与每次活动的物理同行有收获,而不是活动后总摇头:真想下次不再参加这样的活动。

感想之三: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怎样的教研能得到教师认可,这就需要作为从事教研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现状。教研员对教学指导更需要从一线的需要和一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这样的教研才可能的奥一项教师的欢迎。教研人员到基层实践是一件必要而且有用的活动,是教研实现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学实践周”这个活动应当成为一种常态性的工作,而不是临时性工作。

尽管“教学实践周”,今年虽已结束,但是明年还要继续。

篇2:[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8月4日全天我参加了苏州高新区第四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虽然最后只获得一个三等奖,但我觉得其实我的成绩还是有上升的空间的。这次比赛收获良多,这里谈几点体会。

按照比赛制定的规则,第一轮笔试就要淘汰50%的选手,所以笔试部分就显得很重要。尽管尚不知道笔试成绩最后所占比例为多少,但从这一次比赛的结果不难看出笔试分数较高的选手很容易在第二轮面试的时候轻松出线,并且有最终冲击一等奖的机会。那么笔试的技巧又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有两点。第一,要熟知关于未成年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江苏和苏州的地方法规)的名称、意义,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原则及其他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第二,由于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55分,便是前面所说的内容,第二部分45分,为一堂主题班会的设计。由于第二部分的分数太大,足以抵得上一卷中的10道简答题了,所以答题方式与平常做其他试卷的方法应当有所不同,最好是选择先完成(或适时完成)班会设计。这一点对于书写较慢的老师尤其重要。本来这次比赛我准备得还算充分,第一卷只有一道填空没有把握,但由于平常很少大量书写汉字,书写很慢,结果导致最后班会设计匆忙收场,未能详细铺开,所以笔试第二卷的得分可能严重偏低,差点进不来第二轮,可谓教训惨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班会课的设计应指明班会主题、背景、目的、活动流程、串词、总结等,并注意形式多样,多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

第二轮的比赛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叫做《精彩亮相》,以往这一环节都是进行一分钟自我介绍,我倒是做了准备。然而到现场时发现变了。新的要求是让选手针对给出的问题先在答题板上写出你的答案的关键词,然后进行一分钟的阐述。由于抽签靠前的选手几乎没有任何的思考时间,所以我认为应当以稳取胜,如果抽签号靠后,则可以大胆求新,但不能偏离问题的要求。比如这一次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你是如何努力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的?当时一号选手的答案是“爱”,并且居然事先就有所准备。只见她对着一张小纸条读得声情并茂,坐在旁边的我非常惊讶,竟然没有意识到下一个就是自己,这实在是这犯了大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里有一句话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却受到别人答题的干扰。好在我的切题较准:答了“以身作则”四个字,但在阐述的时候居然慌慌张张打了一个结。后面的几位选手的答案则明显偏题:如“学会享受”、“大自然”、“取悦学生”等。最终这一环节我的得分与其中两位选手齐平,胜出两位,落后一位。现在看来,一号选手显然很聪明。比赛的休息过程中,她告诉我,“爱”是一把“万能钥匙”,哪里都可以用得上,这给我以很大的启示。不过话又说回来,第一个用的人可能效果较好,后面的就不一定行了。作为理科老师,对于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我想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相信你只要把你的独特之处表达出来,一定会得到认可的,切忌说一些大而空的不靠谱的东西。第二环节称为《脑力激荡》,就是每位选手轮流用一句话表达你对问题的看法。要求不能与前面出现过的答案雷同,且10秒内答不出则视为自动放弃,每轮5分,共5轮,计25分。应当说只要紧扣题意,适当注意前面答案的提示作用,问题不大,得分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就本组的这一环节的成绩而言,最高分23.5,最低分21,极差为2.5分,不算大。然而第一轮的笔试成绩不理想,尽管第二轮的两个环节得分尚可----均为第二,我还是遭到了淘汰,同时淘汰的还有2人,这样初中组最后剩下3人进入最后一轮。

第三轮同样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情景应对》。要求选手对给出的案例拿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并在5分钟内加以详细的论述。从现场来看,绝大多数选手回答的时间都只有2分半钟左右,大部分的人表现一般。我觉得这种问题不能把它的基调定得过死,应当注意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给出办法,而要首先控制住局面,弄清事实真相,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得分不难看。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差生的转化上,最好点明所用方法的心理学依据,如与差生制定“契约”,实际上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行为矫正。由于本环节的难度较大,所以最后的得分差距也较大,最高分23.75,最低20分,极差达到3.75分。第二环节《才艺展示》是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比赛中选手相对而言可以自由发挥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语文老师往往用演讲,副科的老师们则基本上是靠乐器、手工,而理科老师往往不能出彩。一个看上去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用班级活动的照片做成一个可以自动播放的视频,配以感人的背景音乐,然后来一段诗朗诵。或许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

篇3:[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2013年11月,广东省新兴县里洞镇组织参加全县的说课比赛,取得不俗成绩。我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 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回顾比赛过程, 我们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的体验、感悟与分享,把说课活动开展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碰撞的过程。

二、过程

1. 体验

本次参加比赛的Z老师,欣然接受任务。学校给了三天时间让她准备说课稿,然后开始科级集体备课。两天后, Z老师说,想用这次课改的模式说课(当时她的班级还不是实验班),想亲自上一节再写说课稿。

上课时,就在Z老师的班上(没有电教平台),全体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到齐了,上完,Z老师自己不满意, 觉得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好。

评课了,学校先让Z老师说说思路和感受,然后大家再发言。Z老师说得很投入,大家讨论得也激烈,针对难点的处理、小组合作的组织、小组展示的安排、教师角色的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对教师行为反映出的背后理念支撑也有教师提出。

Z老师提出再上一次(用不同的班, 地点在电教室),这次安排全镇的数学科实验老师来观摩,学校还安排了录像。课上得比第一次好,无论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环节,还是学生的展练提升部分,Z老师都能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 特别是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本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又能调动起学生的兴 趣。课后的 评课大家都给予了肯定。这次, 上课的基本思路就形成了。

2. 感悟

Z老师的说课稿出来了,学校安排了镇“学科教研小组”成员研讨,重点讨论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以及说课程序的内容和艺术三个方面,同时帮Z老师理清说课在对象、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同,要求Z老师对说课稿进行再修改。

说课了,全校的数学老师都齐了。Z老师还不能背稿,就边看边说。大家讨论时,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讲得很多,也很散,给不了太多意见予说课者。学校要求教师回去自己查资料,对有分歧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同时,要求Z老师准备第二次说课(她也主动提出),争取脱稿说课。

第二次说课,大家都带着资料来了。听完Z老师说课,大家都觉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处理得比较好了, 讨论的焦点放在课件对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和说课的艺术上,特别针对课件的“导航”作用,给出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同时,也对说课的肢体语言、语言的节奏停顿和感情投入方面进行了交流。

3. 分享

第三次说课,与第一次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按Z老师的说法, 她想把自己的进步同大家分享,思考的是“怎么说得有特色”的问题,是怎么把里洞镇课改的亮点在广东省新兴县比赛中展现出来。

比赛了,Z老师最后一位上台,她全身心投入,对课件的驾驭,对内容的把握,对语言的提炼,都发挥得比在镇里好,很好地把“自主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表达出来了。只是说教学程序中有一个小结部分和练习设计的意图忘了 讲,留下了一点遗憾。

三、反思

(1)“过程即结果”,这个结果, 来自于教师个体的体验。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课堂,经历教学的全过程。其实, 教师也一样。我们也倡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教师有了初步的体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这就是结果。本次说课比赛,我们就组织引导相关的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加, 让教师体验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从上课到说课;体验一节课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会说到精彩驾驭的过程,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思考, 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

(2)“成长即成果”,这个成果, 来自于教师群体的感悟。课堂改革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老师教学行为的改变,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为教师搭建平台,让其在学习与实践中锤炼自己的观念和能力,教师专业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成果。教师参与本次说课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了,在活动参与中领悟活动主题,感悟活动内容,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师参加了,在活动参加中领悟课堂模式,感悟教学理念, 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这就是我们要的成果。

篇4:关于音乐课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实践;高效课堂

音乐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束缚,音乐教学不受重视,音乐课也只是听听歌,让一个班级仅有的几个同学唱几首流行歌曲,还有些音乐课干脆成为语数外的作业课,这严重违背了音乐的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好新颖的音乐课程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乐“趣”

音乐课堂特别需要自然、轻松、和谐、融洽和活跃的教学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教学中,都是以基本的发音训练和几首陈旧的歌谣为教学主要内容,扼杀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美好憧憬。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最近有没有看过什么电影,学生踊跃回答。这时,笔者这样引出今天的课题:“我也喜欢看电影,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铁道游击队》,主要讲述以铁路为阵地,与日本鬼子进行一系列的顽强斗争,最终获得胜利的一部电影。而在这部电影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能够直接描绘出当年战士的英勇,下面我为大家播放这首歌,你们来讲一讲其中包含了哪些奋勇杀敌的情节。”然后笔者让学生调整呼吸,跟着钢琴的节奏,用“wu”来练习发声“3 36 5 53/2.1 32 1.6/”,做简单的听辨能力的训练,学生都很认真专注地听这首歌,并踊跃做出回答,而且在学习这首歌时,学生热情高涨。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二、巧设疑问,激发乐“思”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巧妙的疑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问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各种教法,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巧设疑问,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教学《寻找春天》一课前,笔者首先这样提问:“同学们,当春天的脚步慢慢地走近,万物开始复苏,百花开始争艳,你们知道哪些诗句或歌词是来赞美春天的吗?”学生回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歌曲有《春天在哪里》《春天花会开》等。”笔者又说:“是啊,春天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但是由于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导致土地沙漠化;肆意捕捉鸟类,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环境呢?”学生答:“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笔者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倡导保护环境的歌曲《寻找春天》。”巧设疑问,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指导读谱试唱,激起“音”律

唱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部分。以往教学中,大多是以教师领唱,学生模仿学唱的形式,扼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唱歌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自唱和评唱的教学模式。自唱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达到初步会唱的一种“自我认知”过程。所谓“自我认识”也就是学生通过自学汇报自己会唱了这首歌的哪几句,哪几句是比较难唱的,整首歌中哪几句是最美、最好唱的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难点,找出问题,再经过教师的弹琴范唱进行点拨。评唱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互唱互评的方式,来提高歌唱水平。评唱形式可以采用男、女互唱互评,全班齐唱、师生共评等,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音调美、旋律美和意境美,带着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好声音塑造音律美。

四、组织实践活动,体验“乐”动

音乐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音樂艺术的实践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所有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音乐课堂实践,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创新中去。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一课后,创设“亲身体验”小活动,学生伴随着歌曲的播放,劳动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活动过后,学生既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方法,也体验了歌曲的“内容”。操作实践型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

篇5:浅谈美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浅谈美术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洛阳市新安县实验初中

李海峰

邮箱

shizushanke@163.com

电话

*** 【内容摘要】:美术课教学要重视欣赏课,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注意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科观念,走出狭隘的美术学科误区;结合实际情况,上 好实践课,要让学生从动手实际中得到感悟,强化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欣赏课

发展智能

陶冶情操 【正文】:

在一些教师和学生的眼中,美术课是辅科,学不学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术课应该上,且应该上好。学校的美育工作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和渗透,而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主力军,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课教学,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品位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才能。

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重视欣赏课,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正是优秀的艺术家们精神的物化,因此,引导学生去认识、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正是学习艺术家优秀品质的绝好机会。欣赏中外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敬业精神和勇于革新的优秀品质,在欣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如欣赏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树立保护古代文物的意识;欣赏近代的一些美术作品,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可以教育学生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懈奋斗;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胸怀。还有欣赏外国的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生活,反对侵略反对暴力的国际主义精神„„

总之,欣赏课教学是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美术课欣

赏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通过进行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增长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光辉成就方面的知识,实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与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一年级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初中二年级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初中三年级欣赏中国民间艺术、书法、篆刻作品,欣赏中国建筑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可见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知识容量之大,知识结构之复杂。我国历代美术作品,上至一万年前原始社会的阴山岩画,5000年前红山文化泥塑女神头像,3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始于公元前2100年以来的奴隶制社会的青铜器;中至2400多年来封建社会历代的许多帛画、壁画、卷轴画、石刻、泥塑、陶瓷等工艺品和各种建筑;直至 现代的各种美术作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和园林建筑,构成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光辉灿烂的艺术宝库。外国历代美术作品,上至二万年前西班牙的洞窟壁画,4600年前埃及的金字塔,2500年前希腊的神庙建筑、神像与运动员像的雕刻;中至1500多年来中世纪的基督教建筑、佛教壁画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欧其他国家的绘画、雕塑,公元17世纪以来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英国、瑞典、俄国等国的油画、水彩画等,日本的浮世绘以及伊斯兰教的建筑等;直至现代外国写实与抽象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美术作品和外国的现代环境艺术,同中国历代美术作品共同构成了人类辉煌的艺术宝库。美术欣赏课能帮助学生打开这辉煌宝库的大门,通过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及其辉煌的成就,并能帮助他们增长与此相关的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美学、宗教、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2、通过美术欣赏,在发展智能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

美术欣赏是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陶冶的过程。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对美的认识和探求的结晶,正如鲁迅所说:“美术家固然须有熟练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喜欢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得到培养,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艺术传统得到传承,这其中欣赏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通过美术欣赏课教学,帮助学生融会贯通,达到与其他各学科的知识融合。

美术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与其它领域知识的融合。例如人美版八年级教材中提到的汉代长信宫灯,它的设计十分合理、精巧,灯罩可以开合,灯盘可以转动,灯的各部位可以拆卸;宫女的头部和右臂可以拆卸,侧举右臂和下垂的衣袖中空,燃烧的烟尘可以导入宫女的体腔,容纳于宫女器身中,使室内保持清洁。可以说,这是一件造型优美、设计科学的艺术珍品。再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建筑,就是集中了建筑科学、力学设计、美术造型、科学施工和数学知识等各个领域的智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外,许多美术大师同时又是其它领域的天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对各种艺术无不擅长。他是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他于各门领域并不只是泛泛涉猎,而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米开朗基罗,他不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因此,好的欣赏课教学,不但可以向学生展开一幅幅优美的艺术画卷,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各个领域的知识。

二、注意依托本地实际,大胆研发乡土教材,拓宽学生艺术视野,走出狭隘的美术学科误区。

教师除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充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引领学生把审美的视线从课本拓宽到课本以外,从而真正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身边往往都有许多美的因素,它们贴近生活,时代性强,活泼新颖,引人入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很好的素材。例如我们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可供我们选取的美育素材,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洛阳牡丹„„就连其周边的小县城,也都有着肥沃的艺术土壤。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学生的兴趣,灵活的加以运用,编写出更加生动丰富的乡土教材,这样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同时又为我们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审美眼光,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科观念,使学生明白美术不仅仅包括教材中展现的绘画,它还包括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环境艺术等等,凡是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都是美术,我们身边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美术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美术的观念和意识。

三、,根据实际情况,上好践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悟。

实际课也是中学美术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确定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教师要善于捕捉兴奋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艺术的审美

情感。实践课的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从而热爱生活,并学会用健康、愉悦、自由、负责、智慧而富有创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在美术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美”为着眼点,以“乐” 为突破口, 善于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兴奋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乐”中感悟“美”、在“乐”中思考“美”,从而激发以美育心的热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为了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先让学生讨论:为了美好我们的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校园的大门内可以竖起一尊雕塑,于是水到渠成的引导学生用纸雕塑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创意,这样,既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同时又使学生觉得为学校设计雕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学习环境又这么熟悉,设计起来也不觉得难度太大,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不断繁荣,全社会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已被日益重视起来,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新精神、实际能力结合起来,把美的教育与求真、求善的行为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核,让我们的美育工作发挥它更加夺目的现实意义。相信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中小学美术教育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篇6:[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2010-12-28 上午 08:20:19 点击:1475 作者:谢晓峰 出处:装饰教研室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12月10—13日在沈阳举行,我作为河北代表队的一员参加了土木水利类建筑装饰学科的比赛,下面就本次比赛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下总结;

一、比赛总体介绍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办公厅主办,比赛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软件要求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

大赛设个人奖和团体奖。个人奖按比赛项目和比赛组别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总数的20%、三等奖占总数的30%,其余为优秀奖。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10个。

本次代表河北参加比赛的学校除我们学校外,还包括河北省职教中心、唐山建筑工程学校、石家庄财校等

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要求

在本次大赛的闭幕式上,鲁昕部长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只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明确提出了几点要求: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

3、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

4、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并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借鉴中小学网页制作的经验,为提高信息化利用不断开拓新路。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程建钢,明确提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倡导混合教学模式。

三、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本次比赛结束后进行了优秀设计的展评,看过之后感触很深,在这里给老师们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语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是《黄河》。特色一:教师讲解富有激情,象诗朗诵一样,非常有感染力。良好的表达力吸引了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特色二:容量大涵盖广,大量使用视频及图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深层次挖掘。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视频内容包含与黄河有关的历史、战争题材,讲述黄河在作者心中的意义,同时挖掘黄河流域文化,如秧歌舞、窑洞文化等,拓展内容。整个的教学设计信息的包容量很大,能看出教师对课程准备非常充分、理解很透彻、对如何吸引学生做的很成功。特色三:作业内容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并制作网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的要求。

另两个是加工类和土木水利类的展评。这两个的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授课。加工类软件设计展示的的是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数据和材质等。键盘和实际车间内的机床电脑操控系统一样。输入后可进行加工。声音与实际操作时一样。模具的加工过程和时间控制都是仿真的。利用这个软件授课 学生们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自己模拟操作。提高兴趣。土木类展示的是《塑钢窗安装》技术,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来实现教学目标。从开始的窗口测量到窗户固定、打胶、检验。场景中有两个工人,学生在屏幕上输入需要的数据及其需要的材料,指挥两个工人进行操作,整个的过程学生都可以自行操控。使安装技术在轻松的点击过程中完成了施工要点,学生也熟悉了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展示中能看出老师展示的这些信息技术,其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晶。现在国家也在倡导团队精神。跨专业合作,共同创造教学科研成果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方向。

四、参赛体会

就我自己参加比赛的体会给老师们说一说,今年是教师比赛的第一年,鲁昕部长讲以后年年都会举办。我觉得自己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有些信息技术以前根本就没有尝试过,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还有些是能够实现但是在教学中没有做,比如网页制作技术和信息平台的支持。如果以往尝试去做,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教学设计体验和成果。因为接触少,眼界窄,致使在接到这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任务后,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方向。通过参加本次比赛也使得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更透彻了,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提高,但是把信息手段作为载体应用于教学还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我也非常感谢两次听课、评课对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宝贵意见的老师们,使我感受到教学团队的力量和支持。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学工作部给我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机会,感谢张立斌老师的精美制作,谢谢!

五、参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演示汇报

谢老师将自己参赛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现场演示。

2010-12-20 2011年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个人总结

在顺应国家教育部对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和肖智老师有幸参加了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此次比赛,我们参加的是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从9月16日接到任务到11月26日比赛结束,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从确定软件开发内容、软件功能设计、软件素材收集、软件组合完成、讲解PPT的制作、讲解稿的完善,我们得到了学校、系部、教研室各位领导和同仁们的全力支持与鼓励。虽然这只是个单项比赛,却凝结了众人的智慧和努力。

然只获得三等奖,但是整个比赛过程,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现将本次比赛的总结如下:

一、比赛情况

我们参加的是项目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比赛主要针对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软件来突破重点、难点,紧密衔接专业教学,延伸扩展课堂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竞赛的关键,每个参赛选手都代表了各省的最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我们设计的《领型设计模块软件》,主要是根据在常规教学中出 2 现的难点,将知识点细化、分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如Flash、视频、图片等手段来实现对知识点的重、难点突破,达到师生间的互动、完善教学实践的评价。

在比赛过程中,讲解过程流畅,能基本准确到位的完成整软件讲解程序,但较其他省份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比较,我们设计的软件还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随着3D技术与3G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在教学仿真实训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我们目前的技术还处于单

一、平面的层次。

具体来说,比赛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整个教学设计必须十分合情合理,科学规范而且必须是原创作品;

2、现场讲解演示PPT课件必须直观、生动、形象;

3、支撑整个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必须丰富多彩、教学情景设置与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教、学、做”相统一,并注重实践操作及评价过程的实施;

4、软件的讲解操作过程,要能够在现场进行完整熟练演示;讲解的人必须教态优美,普通话标准,流利,面带微笑,自信稳重。

5、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培养自己本专业的技术水平,还有不断的吸收最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如Flash、3D、PS等),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有立体感的呈现于学生。

二、几点体会

1、要做好一件事情,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因而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比赛所要制作的是软件,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难度很大。设计制作软件的过程是显得很艰辛,软件运行的平台技术、软件的功能构架、软件的程序编写、软件素材的整理都需要很专业的人员协作共同完成。为此,肖智老师反复修改着软件程序,重整软件构架使软件能更好的辅助于教学内容;我们服装教研室的罗文庆、谭永保、唐秀英老师为本软件的制作也倾尽了全力,不辞辛苦的加班整理制作素材图片、制作Flash,一遍又一遍的探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为了使软件的整体风格效果更加有艺术性,使每个菜单的色彩搭配更加的美观,龙勋老师牺牲了多个周末为我们进行美术编排;袁彦老师也为了软件,制作了评价菜单。为了使软件不断的完善、讲解过程更加清晰合理,每周我们都会得到周校长和各位教学领导的指点,反复的修改着讲解稿和完善软件。每一次的指点,都让我们有着新的进步和收益。

2、从整个比赛的目的、组织来看,教育部领导,尤其是鲁昕副部长对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教学,用信息化带动职教发展这一观点理念十分看重,这也许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之内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国家改革示范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等等都将与信息化教学密切相关。

3、从我省信息化教学改革来看,省教育厅与教科院对“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中提倡的“空间教学”十分推崇。教育厅王健副厅长在11月25日的报告会上用“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深刻变革”专题介绍了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些做法,在全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4、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校虽然是国家级示范学校,但教学方法手段较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鲁昕部长的讲话精神,要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5、从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要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开阔眼界、开拓思维。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改变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这次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加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是人有时候就是压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见识了全国各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比赛后深刻体会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距,也树立了今后我要努力的目标。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之风已经在全国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们应该抓住时代的脉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良机,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东风来实现我校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为职业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

经过了3周紧张的准备,在2010年12月10日,我赶赴沈阳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尽管沈阳市刚刚经过一场暴风雪的洗礼,天气寒冷,但是参赛选手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开幕式后,正式比赛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此次大赛共设两大类比赛项目,分别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其中,每项又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加工制造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等5组。参与本次大赛的选手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共计约300位选手。

我参加的是土木水利组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重点在于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我在现场展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采用软件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文字、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难以教学的原理概念进行讲解,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次信息化教学大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比赛,禁止参赛选手进行个人情况介绍。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从整体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与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大赛展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交流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有益经验,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教学以后一定是教学的趋势,对于工科类专业,确实可以实实在在的克服一些教学上的难点。参加比赛虽然有压力,但是人有时候就是压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也见识了全国各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比赛后深刻体会到了与其他选手的差距,也树立了今后我要努力的目标。人活着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会珍惜每个机会,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符合中职教育要求的新教师。

2010年“亚龙杯”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总结

王炳炳

为期三天的首届“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12月13日在沈阳落下帷幕。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首次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沈阳市教育局承办。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两个大项,设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加工制造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5个组别。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个代表队、254名教师参加了比赛。三天角逐共产生一等奖28名,二等奖50人,三等奖75名,是迄今为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级别的竞技场。

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重点在于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须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信息化教学设计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突破授课内容的重难点等。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能参加这样的比赛是非常荣幸的。虽然从通知比赛到参加比赛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时间,赛前就感觉信息化设计对自己来说真的是有很大的难度,但还是在有限的资源里克服了不少困难,按照数学新大纲的要求,应用falsh软件的制作平台比较到位地设计了一节《二面角》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思路上利用网络平台设置了可讨论的bbs论坛和flash的绘图平台,尤其是练习环节中通过自主在线测试的计时计分和真人语音反馈成为信息化设计的一大特色。在大赛中我见识到了全国各地先进的教学仿真软件以及如何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开阔了眼见,拓宽了教学思路,学习到了以前从未看到过的先进理念,尤其是对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深刻地理解,通过这次比赛感到自己又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高和成长,这也是比赛真正的目的吧。

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首先如何利用多种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的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待提高和熟练操纵;其次,对于比赛中答辩环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最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拓开思路,设计出既有实效又创新的教学设计。

最终,能取得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的成绩,感谢校长室领导的关怀和教务处、教研组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也是我校实行强师工程、发挥团队精神、不断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好证明。

全国中等职业信息化大赛总结

语文教师:张爽

2010年12月在我校举办了“亚龙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本次大赛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辽宁省教育厅共同组织、沈阳市教育局承办。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等两个大项,设语文组、数学组、土木水利类专业组、信息技术类专业组等5个组别。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34个代表队参加了大赛。参加全国大赛的254名教师,来自祖国各地。历时三天,于12月13日在辽宁大厦落下帷幕。

我参加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选手共25人,最终很荣幸我获得此次大赛的一等奖,并且以该组第一名的身份获得此项殊荣。

回首近两个月的赛前准备到比赛的正常发挥,再到取得满意的成绩,一路上,我和为了此次大赛忙碌的所有的我的战友们经历了无数的沈北不眠夜,但是这份经历是宝贵的,更是值得回忆的。那么接下来作以总结: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接到此次全国信息化大赛通知后,我校作为主赛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大赛的团队。从选手选拔、目标确定、强化培训、装备购置、代表队的接待安排整个过程,学校领导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在我们选手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他们的鼓励与支持。

二、组织精心,计划周密

十一月初,沈阳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的选拔比赛,在我校沈北校区顺利举行,最终我和三名同事很荣幸的代表沈阳市进入全省的选拔比赛中。

十一月下旬,经过半个多月的选拔,辽宁省最终选定十名选手参加全国的十个比赛项目,其中我和霍宁老师、赵楠老师也非常幸运的代表辽宁、代表沈阳、更是代表我校东道主——沈阳市信息工程学校进行全国的角逐。

三、布置周详、圆满举办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参加此次大赛,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文化课教师,可以说对于多媒体软件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什么是软件?什么是课件是首先摆在我面前的严峻问题,概念明确才能做进一步的规划设计,于是我阅读了网上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论文200余篇,请教我校各位专业课教师,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11月7日,我带着诗歌多媒体欣赏软件一稿走进了沈阳市选拔比赛现场,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得以校领导的鼓励,带着我们选手又找“高人”请教,最终确定我校的参赛方针和策略的正确性。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从小说到大的真理。

最终我们带着这个真理一路过关斩将,走进了全国大赛的大门。这得力于我们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为之努力前进的动力。

12月11日,万里冰封的沈北,我校迎来了全国的中职学校参赛教师,也迎来了省市领导的莅临,简单的开幕式布置周详,让很多老师宾至如归,更让我们辽宁的选手特别是作为来自东道主学校的我尤为的欣喜、骄傲。最终两天的角逐,我们带来的软件作品得到了评委的肯定,我校的组织规划也给全国的选手和教育部的领导以深刻的印象和高度的好评。

四、团结协作,不遗余力

此次比赛,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比如动漫组的王健老师、张丽霞老师在工作繁忙中帮我完成了素材搜集和转化工作。葛宇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帮助我们选手做论坛网页,和我们一起加班加点。因为我参加的是语文组项目,即使专业性强,语文组的同仁们还是帮我们选手几阅讲稿,从标点到错别字都进行了细致的校对。信息中心的领导以及几位老师帮助我们安装软件,检查故障保证了我们选手比赛的顺利进行,以上所有同事的鼎力支持体现我们学校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次对这些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本次大赛取得的几点收获和经验 1.正确的目标是放飞成功的跑道

作为软件类的比赛,中职的文化课可以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我们一直高举为专业课服务的旗帜,但是又不能轻易取代文化课的基础作用,那么此次大赛也是一次契机,让我们明确未来的中职文化课该怎么上,以什么样的方式上,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信息化对于我们文化课老师不仅仅是只会做几张PPT,只了解如何上网等简单的常识,信息化教学就是要在技术完备、硬件完备、教师技能完备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我们老师值得思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得到信息化的辅助那么我们的中职教学,可以说是整个的教育都会得到迅猛的发展。

例如,我设计的多媒体诗歌欣赏软件,设计之初,我运用的依然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策略,比如情景导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但是这些都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诗歌教学,直接给学生画面就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也会有厌恶感,自动放弃了课堂的主动位置。于是我设计的是贴近他们生活的QQ秀、KTV点唱机等类型形式,体现多媒体技术,又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兴 趣才是王道。这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网页的一些常识,比如PHP技术、ASP、JSP等,更了解了一些编程语言,即使还是略知皮毛,但是也刺激了我学习的兴趣,至少我希望以此为契机进行专业课的学习。

2.高效的执行力是成功的关键

两个月来,我们以校为家,经历了无数个不眠夜,高效率的完成每天定制的任务,即使在停课、停班的时候,我们几个班主任老师也不忘时刻和班级干部沟通,时时了解班级动态,体现了我们的执行力和责任感。

在辽宁集训中,我们用心沟通,听取每一次专家的点评,每次的集训就是一次推翻,虚心的听取意见,辨正的采取是此次比赛中我的另一个收获。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当选定用PPT做前言介绍的时候,省领导指出我们的PPT也是信息化项目,不够精美不够专业。于是我和几位同事在观看省领导做的赛前指导材料演示后,忽然觉得这个模板就是经过演示而且精致美观的,于是我们做了母版修改,最终得到领导特别是比赛当天专家评委的好评。再次证明,团结就是力量。

4.锻炼了队伍,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次大赛的历练,不但使我们选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看到了全国中职同行们一些先进的教法和前端的教学理念以及各地的教学特色,开拓了思路,也使我们的文化课教师树立了信心。

通过这次大赛的强化训练,我觉得作为年经的老师,我的语文教学基础知识方面得到了巩固,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扩展,信息化教学理念也基本树立,另外通过此次大赛,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和对工作不够热情等问题,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更明白了中职文化课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辅助专业课教学,更是专业课的基础,也可以做到无处不“职业”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树立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7: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

楚雄市鹿城镇中心学校 张国俊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难题。为了写好作文,师生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学生一个游戏、一次大扫除、一次活动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我们常常看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教师读来,深感空洞乏味,如何打破这种僵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除了采取事先布置写作范围这种权宜之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 猎取生活素材,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二是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视而不见。针对这些原因,首先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

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课余生活、文化体育、亲情友谊,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要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作用及其指导方向。细细品位、琢磨,它至少向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和对策。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应要求学生注重文章的真情实感,要鼓励他们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知识术语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习作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对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的思念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沉思后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2 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感人的描写并不止这一例,学生也都能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如何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呢?例如看到春来树木长出新芽,花儿露出笑脸,就想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看到水滴穿石想到锲而不舍,小草联想到坚韧、蚂蚁联想到团结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又如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可以说:鱼儿在捉迷藏,鱼儿在做游戏,鱼儿在赛跑,鱼儿在小河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呢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前,冲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理念,挖掘新形势下学生写作的潜能,引发学生因果逻辑思维,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应该是当今写作教学的重要内涵。由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情地挥洒。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篇8:[分享]参加教学实践的几点感悟

笔者结合自己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思考,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首先,我国的改革和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业上,粮食产量年年递增;工业上,传统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科技上,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高科技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其次,理论上,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 活动的内 容承接了党 的十七大 会议精神 ,是对马克 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具体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最后,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 活动是对 党的十八 大精神的 具体落实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在落实勤政廉政上下工夫

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严峻课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充满诱惑。所谓敌人就在眼前,危险就在身边,陷阱就在脚下。要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牢固树立“四个服从”观念,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要时刻铭记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凡是纪律、制度明确不能做的 ,坚决不做 ,不打“擦边 球”,不钻“牛角 尖”,不耍“小聪明”。 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以平常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敬畏之心对“权”,纯洁操守,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和娱乐圈,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3.在 制度机制上 ,要以常态化长效化为导向 ,着重体现实效性

与其他集中性教育活动不同,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多体现经常性, 这就要求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经常性要求,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现有行之有效的制度, 把历次集中教育活动及在平时的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务实管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制度继续推广完善应用下去。另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总结以往经验,归纳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创新。

4.以严格的党内生活强化组织纪律修养

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强大战斗力,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特别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如果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严格党内生活。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头上无组织、脑中无纪律”,很大原因就在于不能认真严肃地对待党内生活。要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使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严密性、纪律的严格性,把一些无视党章和党内法规的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一些严格按照组织纪律行事的同志得到经常性褒奖, 从而使全党上下都养成敬畏组织、遵守纪律的思想氛围和行为习惯,把组织性、纪律性深深植入头脑之中。

5.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通过此项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明确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具体实践中站稳群众立场,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6.要以求是的精神研究把握群众工作的客观规律 , 以求真的态度了解掌握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 以求实的作风研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措施

对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开展扎实的理论研究工作,这样更加有利于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也有利于总结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经验,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同时便于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通过理论的提高,为实践活动做足功课, 为接下来的行动提出思路, 为出现的问题提供对策,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始终树立群众路线,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7.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上一篇:十破十立下一篇:六年级有关开学典礼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