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课后活动现状及对策

2022-12-18

目前在我国关于儿童的监护类型的研究主要是区分在监护人的身份上, 有祖辈、上辈和同辈三种划分, 祖辈就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组成的直系三代血亲抚养, 这也是隔代抚养的含义。上辈抚养即父母或父母的兄弟姐妹作为监护人抚养, 一般是直系二代血亲抚养。同辈抚养即同辈亲友抚养。

李庆丰[1]在其文章中将自我抚养从同辈抚养中分离出来, 形成自我监护类型, 叶敬忠[2]则细化了上辈抚养, 即单亲和双亲抚养。在本研究中只针对祖辈这种隔代抚养方式做研究, 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 父母需要外出去城市打工来维持生计, 但是由于无法担负起城市生活过高的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者留在父母身边, 而被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 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这种隔代抚养的儿童越来越多, 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因为祖辈的文化偏低, 教育观念更落后时代, 溺爱更加强烈, 有的地区甚至封建思想严重, 在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情况下,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影响更具破坏力和代表性。

一、课后活动现状

(1) 课后学习行为状况。学习, 是个人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必然途径, 儿童时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学习对儿童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的童年期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毫无疑问, 学习在家庭抚养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 我们研究的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存在着显著影响的。留守儿童自主学习的自制力较差, 需要有人监督, 但是祖辈监护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 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力的监督和辅导。 (2) 课后交流娱乐活动状况。对儿童而言,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 在一些基本的游戏活动和娱乐活动中, 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来的内向和不自信让研究者觉得很苦恼, 他们只懂得少数几个体育活动, 体育课开设成了摆设, 同时, 在这些活动中, 与其他小朋友小伙伴的交流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需要, 儿童的人际交往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健康和人格、智力等方面的形成。无疑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人际交往情况的关注和教育占到了一个很大的比例。所以,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后交流和娱乐方式存在着显著影响。 (3) 课后生活技能和家务行为的状况。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在这些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中, 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很懂事, 早早就承担起了家务。

这是因为, 生活技能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也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庭教育在儿童技能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培养有着显著影响。

二、如何正确引导留守儿童课后活动,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 留守儿童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母爱和父爱, 造成家庭观念弱化以及亲情的淡薄, 因此要增强留守儿童的家庭观念, 要多与祖辈父辈沟通交流。留守儿童由于回到家中没有了老师的监督, 再加上祖辈对儿童教育监督不力, 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 影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留守儿童自身要制定学习计划与目标。 (2) 家长方面。首先祖辈们的家庭教育方式要改变, 特别是对孩子的溺爱方面, 不能盲目将就孩子, 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并且保持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一致性, 学校教育孩子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祖辈们就不应该再对孩子灌输读书无用类似的教育, 只会让孩子更加盲从不知奋斗的方向, 导致孩子碌碌无为的过完这一生。祖辈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尽可能的对亲子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偿, 弥补他们心灵的缺憾。其次对孩子课后的学习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辅导, 若实在无能为力也可以找寻有能力者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与帮助。在外打工的父母平时有时间也要多打电话多关心一下孩子的情况, 不仅仅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 还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灵需要。最后还要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了解孩子所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 感受到生活的阳光, 使其乐观的面对生活。 (3) 学校方面。学校要大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制度, 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还要有意识的延伸到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 弥补留守儿童在课后生活方面的不足之处。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发挥教育的优势,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教育家夏丐尊先生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爱的理解。由此可见, 爱, 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渴望被关心、被尊重、被理解, 特别是留守儿童。这就要求老师要用爱来滋润他们, 使他们“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对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学生, 老师也要采用电话或书信等形式向在外的家长时时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 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疏导。对于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品德行为偏差等问题, 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等工作,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还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要客观认识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与无奈, 使其理解体谅父母, 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老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 不能有歧视留守儿童的倾向, 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学会更好的育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所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产生安全感, 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 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4) 社会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出台相关的政策, 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 调动社会一切力量, 加强农村乡镇经济文化建设, 解决三农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 这样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会回到家乡, 回到孩子的身边, 隔代抚养现象就会减少。改革户籍制度,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使农民工的子女享有与城镇子女同等教育的权利, 不收取农民工子女的高额费用, 使农民工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

加强组织建设, 对祖辈抚养人的教育方式进行指导, 改变教育观念, 让祖辈抚养人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 并且积极引导祖辈抚养人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抚养和教育孩子。

社会各部门各司其职,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 隔代抚养教育在我国农村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果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 那么隔代抚养教育的现象必然随之减少, 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就容易被解决。

但在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 我们也要采用其他办法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和帮助, 积极引导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的课后活动行为方式, 改变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现状。

不仅是留守儿童本身, 学校、家长、社会都要合心齐力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客观的环境,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促进留守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

摘要:在农村, 由祖辈和孙辈组成的隔代家庭已经成为了非常常见的家庭结构, 这一家庭结构目前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社会的帮扶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面临诸多问题, 生活的窘迫使得这些问题突出而尖锐, 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农村的稳定。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课后活动方式进行研究, 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帮助学生建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从而促使这些儿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 2002, (9) :25.

[2] 叶敬忠, 王伊欢, 张克云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26 (10) :73-78.

上一篇:新时期提高文书档案年度整理归档质量的策略下一篇: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