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人员法律信仰问题

2023-01-08

法律是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 法律文明是人类文明探索中最辉煌的成果。公平、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理性是人类最高的精神元素, 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法律信仰不是迷信而是科学, 法律信仰不是对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统治, 而是对人类涉法活动的精神引领。对法律的信赖、崇尚、敬畏、奉行是法治的人文基础。坚定的信念是一切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 法律信仰有助于丰富强化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一、检察人员法律信仰的法理定位

(一) 法律信仰是检察人员的政治特征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规范, 一切法律均不得背离《宪法》。检察工作的根本宗旨必然遵循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经途径, 其思想条件之一就是“法律至上”。长久以来, 我们都在回避“法律至上”、“法律信仰”这一话题, 唯恐因此而背离或冲淡了共产主义信仰, 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法制内涵的偏见。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代表, 国家的立法权归于人民, 法律保障的是人民的权利, 忠于法律就是忠于人民、忠于党。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者共产主义信仰的具体化, 强调法律信仰就是强调共产主义信仰的职业特性。如果说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共同的伟大目标, 那么法律信仰就是检察人员的实践指南。一切检察人员都要通过遵循法律信仰践行为人民服务, 检察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则应通过遵循法律信仰,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 践行共产主义事业。

(二) 法律信仰是检察人员的职业特征

法律信仰是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忠于法律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履行着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能。检察人员不仅是一般的司法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护法使者。法律信仰彰显的是法律的价值地位, 强化的是法律至上意识。推崇法律信仰就是推崇检察人员的职业使命感、神圣感, 培育法律信仰就是培育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自觉性、积极性, 坚定法律信仰就是坚定检察人员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和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法律就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负有监督法律实施的责任, 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和重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由于社会主义法治尚在建立完善之中, 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机制也必然经历发展的坎坷。文革10年检察机关的取消和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历程, 从法律被漠视到法律被尊崇, 充分体现了强化法律信仰、坚守检察职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法律监督是依法监督、理性监督, 必须具备法律信仰的思想支撑。

(三) 法律信仰是检察人员的文化特征

文化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印记, “人应该享有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一切人类文明追寻的终级命题, 法律概莫能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其最高提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这一理念的实现既指导着又有赖于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社会主义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 是法律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法律文化崇尚法律至上、法律至尊, 检察文化崇尚权力控制、权力制约。法律保障人民权利, 限制行政权力, 权利制约权力, 权力制约权力, 这均是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律所蕴含的基本价值。法律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法律文明进步的结晶。法律信仰渗透于社会便成为法治的土壤, 法律信仰渗透于检察文化便催生法律监督的动力。培育法律信仰是检察文化建设的聚焦点。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 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

对法律的无知, 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夸张苛刻的提法, 然而, 负有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职能的检察官, 对于法律应该比法官更精通、比律师更精明。法律知识欠缺就不可能有效履行检察职能。缺乏对法律的深刻理解, 法律信仰自然无从谈起, 至少属于一种盲从。当前的检察队伍中, 这类法律无知者不乏其人。对法律的漠视, 这是部分检察人员对待法律的态度, 对现实社会中种种违法现象, 司空见惯, 置若罔闻, 缺乏捍卫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缺乏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心冲动。他们或许相信法律本身的公正, 却不相信法律的力量, 他们或许相信法治是一种遥远的追求, 却不愿身体力行推进法治。对法律的背离, 极少数检察人员由于法律信仰严重缺失, 不仅不致力于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反而热心于钻法律的空子, 为我所用, 对违法者袒护, 为有罪者开脱, 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知法犯法, 司法违法。

(二) 法律信仰缺失的危害

法律监督失能, 这是对检察事业的根本危害。法律监督几乎涉及所有法律领域, 囊括地方立法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刑事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 乃至普法和预防犯罪。这些职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 然而却一直面临着某些法学理论的挑战和某些法律人的质疑。如果检察人员自身缺乏科学的法律信仰, 就无力肩负使命, 守土有责, 更无力拓展监督职能, 创新监督机制。检察公信力受损, 这是对检察机关形象的危害。法律信仰缺乏必然导致应当独立行使的检察权受外力影响, 执法行为不规范是最突出的表现, 而要抗拒客观存在的种种社会诱因, 从根本上就得依靠坚守法律规范的信念。法律信仰缺失还导致了检察权受内力影响, 最典型的是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缺乏应有的权威和效能, 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力度, 直接表现为民行抗诉的量少质低。司法腐败滋生, 这是对法律精神的背叛, 是法律信仰缺失危害最为恶劣之处, 不仅表现在极少数检察人员身上, 也表现在其它司法领域的极少数人身上,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 对此都难脱其咎。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形同虚设。

(三) 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 法律素养是内因

在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检察院乃至部分地市级检察院, 接受过系统科班的法律教育的检察人员虽然在不断增多, 但比例仍不足三分之一。部分检察人员对法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更多的检察人员虽然并不缺少本业务专业的法律知识, 但对于法律信仰而言, 最要紧的不是对法条的熟知, 而是对法律精神的领会, 而这正是当前许多检察官素质的弱项所在。司法陋习是渊源。中国漫长而强大的“以法治民”的封建司法传统向现代法治文明转轨的时间不长, 重刑轻民、重供轻证、重实体轻程序等司法习惯约定俗成, “利益驱动”、滥用裁量权等现象见惯不怪, 法律信仰的全面建立尚待时日。社会环境是条件。法律文明不可能脱离物质文明而发展,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 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描绘的法治图腾仍在人们的追寻之中, 人们宁愿寄希望于清官个人, 而不愿信任完备的法律体系。所谓“谁抓住了司法官的饭碗, 谁就抓住了司法官的脑袋”, 当法律被弃置或滥用时, 人们却抱怨法律无能, 而法律只是默默无语。权大于法、情重于法、关系胜于法仍在深刻地阻碍着法律信仰的生成与壮大。

三、发掘法律信仰功能的主要途径

(一) 在教育培训中强化法律信仰

教育是培育法律信仰最直接的途径, 法律知识是酿生法律信仰的土壤。法律信仰是世界观的构成内容, 只有经过长期的系统的法律教育, 才能对法律精神有所领悟和吸收, 才能养成法律思维模式, 才能习惯用法律的眼光看世界, 最终达到用法律信仰支配法律职业行为。当前检察系统的教育培训内容多、任务重, 工学矛盾突出, 缺乏系统性, 往往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短训速成办法, 侧重于检察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 对培育法律信仰问题缺乏关注, 缺乏研究, 缺乏教育资源的投入。许多检察人员头脑中基本没有法律信仰这个概念, 法律信仰对于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意识基础和精神动力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掘。要充分发掘法律信仰的功能, 必须把强化法律信仰列为教育培训的重要目的和内容, 各级检察官学院都应开设以法律信仰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 在各类检察业务培训中都要强化法律信仰的灌输, 在法律规范的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法律信仰的精神。

(二) 在文化建设中突出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法律意识形态, 是检察文化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构成, 突出法律信仰有助于强化检察文化的深度和力度, 确立法律信仰是检察文化建设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法律信仰的生成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 培育法律信仰需要丰富的文化载体, 先进的检察文化必然造就先进的法律信仰。当前检察文化建设日益繁荣, 功能日益显现。但在部分检察院, 检察文化建设还处于一种随意和凌乱的状态, 缺乏理性的筹划和系统的部署, 在内容上虽然不乏法律信仰的内涵, 但没有突出的法律信仰主题, 缺乏鲜明的法律信仰元素, 法律信仰的氛围不浓, 感染力不足, 熏陶作用不明显。要充分发掘法律信仰的功能, 必须对检察文化建设进行科学的设计, 理直气壮地宣扬法律信仰, 在检察工作的理念确立、价值确认、素质构建、道德养成、行为规范、人文氛围等方面都要体现法律信仰的基础地位, 打下法律信仰的深刻烙印, 在检察文化载体和表现形式上突出法律信仰的特色。

(三) 在法律监督中践行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作为一种检察文化现象, 不仅表现在精神层面, 而且要转化为实践活动。法律信仰具有强化法律监督意识的功能, 这一功能只有在法律监督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同时, 法律监督的实践又是对法律信仰的检验、巩固和提升。当前法律监督实践中, 往往仅注重业务量的统计和工作成果的罗列, 是否大要案及追回赃款的数额成为关注的焦点, 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经验教训则总结不够, 至于其中蕴含的法治精神、法律信仰更少有问律, “大案立大功, 小案无作为”这种功利性司法评价机制颠倒了司法者与当事人的本末关系, 无疑对法律监督工作是一种理念上的误导。要充分发挥法律信仰的功能, 必须更加关注检察人员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更加关注检察人员在办案中的正义感、忠诚度、公正性, 更加关注检察人员在办案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素养和内在品质, 引导广大检察人员在法律监督实践中不懈地追求公平正义, 坚定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有效地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摘要:法律信仰是检察人员的政治特征、职业特征、文化特征, 本文指出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危害、成因, 提出在教育培训、文化建设、法律监督中不断实现法律信仰。

关键词:检察人员,法律信仰

参考文献

[1] 张旭科.论法律信仰的培养[EB/OL].法律教育网, 2002.

[2] 黎群松.法律信仰的误区[EB/OL].台州检察网, 2007.

上一篇:利用DISLab实验系统开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初探下一篇:重庆市江北区米亭子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