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转基因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专家简介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病原真菌遗传转化与杀虫防病微生物基因工程等项研究。历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等职。

第一篇:转基因安全论文范文

植物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转基因技术是作物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但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是一个社会舆论争议大、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文从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进口、自主研发水平、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管理的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转基因;安全;发展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抗除草剂和抗虫性为主要特征的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工业化率不断提高。自1996年以来,美国已经开始种植大规模转基因植物。到2012年,种植了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已发展到1.752亿hm2,这比在1996年[1]的170万hm2增加了100倍以上[2]。因此,转基因技术被称为“现代农业史上采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在2013年,全球27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19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2]。到201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54%,而发达国家占46%[3]。迄今为止,大量的转基因作物,已经在全世界生长,如玉米,大豆,棉花,苜蓿和油菜[4,5]。

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而言,中国在世界第六位,以棉花和番木瓜为主体,烟草和牵牛花也批准用于商业种植。目前,全球已批准25种转基因作物用于商业生产,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具有自主研发转基因作物能力的国家之一[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开发,在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中大力支持,并且在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转基因作物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我国放慢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步伐,目前已被巴西,阿根廷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所超越。

1我国转基因作物生产情况

就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而言,我国转基因技术已经发展得更早。目前,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基本与世界同步,领先其他发展中国家[7]。1997年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670hm2[8],到2012年,我国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超过400万hm2,转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棉花面积396.4万hm2,转bt基因白杨种植面积500hm2,番木瓜种植面积6275hm2[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其中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占国内棉花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国产抗虫棉种植面积占全国抗虫棉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种植省份已经达到100%[9],是我国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经过十多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有利于生态环境,推广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在全国的危害,降低超过70%的农药使用,并提供了棉铃虫天敌和益虫良好的环境条件,丰富的农田生物多样性。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自1988年转基因水稻诞生以来,中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0]。目前,转基因水稻主要集中在抗病性、抗除草剂、抗虫性和品质改良等方面。由于安全考虑,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生产是不允许的。其他大田作物如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已经进入生产试验,其中的转基因油菜和小麦已在2007年被批准用于生产试验[11]。

2我国转基因作物进口情况

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地从国外进口各种转基因农产品,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小麦等,但是进口最多的还是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油菜籽[12]。

大豆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油脂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我国国产大豆亩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使得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主要依赖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大部分大豆来自进口,目前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2017年已经突破1.1亿万t[13]。我国进口的大豆和玉米中,超过80%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在目前的贸易格局下,转基因大豆对国内大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根本原因是大豆转基因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实力,导致国内大豆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因此,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育种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除大豆之外,油菜也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油料作物,且我国食用油有50%来自油菜[14],但是目前我國转基因油菜还处于生产性试验阶段,转基因油菜的商业化栽培尚未开展[15],这明显滞后于其他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油菜年平均进口量超过100万t,最高可达300万t,其中60%以上的进口油菜属于转基因油菜,但目前这些进口的转基因油菜在我国禁止种植,只能作为加工作物使用[16]。

3技术自主研发水平

生物育种技术的可持续创新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它根本在于具有一批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和推广一批抗虫、抗病、抗逆、优质、高效、高产的转基因新品种,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推进了转型,使基因作物产业化和商业化。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政府以863计划,973计划和转基因生物重大项目的形式,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用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和新品种的培育。我国转基因抗虫稻和转植酸酶玉米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化发展,其研究开发水平居世界前列,已经取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具备产业化条件。此外,我国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到目前为止,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已超过70%,国内棉花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3%以上[10]。

4转基因作物存在的安全风险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打破了传统的育种方式,既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作物产量,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但是随之出现的生物安全问题也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毒理性、潜在致敏性、外源基因等安全性存在担忧[17]。

转基因作物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转基因作物“杂草化”和外源基因漂移,以及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等[18]。“基因污染”主要是诱导害虫和杂草的抗性。由于转基因作物中新基因的引入,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优势”,加速了原有物种的消除,使物种呈现单一趋势,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9,20]。不仅如此,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也可能存在一定潜在风险,主要是转基因作物新转入的外源基因所表达的蛋白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或是过敏反应,以及是否会改变或者降低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等都是未可知的[21],而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得到证实。

5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转基因生物(GMOS)的风险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因此,只有建立可靠可行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转基因生物产业化顺利运行。在现有国情下,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已势不可挡。我国转基因重大专项中有25%的经费用于安全性研究,但由于相关科研成果并未公开,并且缺少转基因知识的宣传普及,使得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极大的误解和担忧[22,23]。

从现行法律、法规和组织制度来看,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各个环节的监督都有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机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和技术。1996年,原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5月23日,國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估和进口管理,开展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全过程安全管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管理,进出口活动。同时,由部级会议,农业部和县级以上农业产业主管部门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负责安全监督。截至2013年底,原农业部颁布了104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标准,依法行政的技术要求保证[24]。

总而言之,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6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每年增长近8000万。目前,世界耕地表层土壤生产力约30%正在丧失[17]。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粮食安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5]。作为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已经停滞不前,转基因技术的竞争力不断减弱。与2015年相比,我国转基因作物的面积从2016年的第六位降到了第八位,从370万hm2降到了280万hm2,仅为美国的3.8%[26]。

在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基因沉默和内源基因的突变,这都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7]。如今,在作物的遗传改良方面已经出现了新的途径,就是通过基因编辑的技术对植物内源基因进行定向改造,这一技术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CRISPR/CAS9技术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技术,它具有设计简单,效率高,操作方便,成本低和靶位点分布广泛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和拟南芥[27]。然而,基因位点特异性修饰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因定点修饰技术将在植物研究领域必有质的飞跃。

总的来说,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CJ.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crops:2012[Z].New York:ISAAA.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2012.

[2]CJ.Biotech facts&trends 2013:China[Z].New York:ISAAA.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2013.

[3]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016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7,37(4):1-8.

[4]孙卓婧,张安红,叶纪明.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7):11-18.

[5]刘成,黄杰,冷博峰,等.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发展困境及建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12):203-210.

[6]李建平,肖琴,周振亚,等.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及我国的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33(1):23-28.

[7]王志刚,彭纯玉.中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0.6(11):51-55.

[8]张杰伟,张中保,陈亚娟,等.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250-4251.

[9]盛耀,许文涛,罗云波.转基因生物产业化情况[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21(12):1479-1487.

[10]陈友倩,何丽华,王宏昆,等.水稻转基因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15-17.

[11]林敏.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培育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N].科技日报,2012-03-29.

[12]张婷婷.中国转基因农产品进口规制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4):14-16.

[13]卞靖.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8(9):62-65.

[14]刘新红,邓力超,曲亮,等.油菜的多用途利用及产业发展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8(5):100-103.

[15]王旭静,贾士荣.国内外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比较[J].生物工程学报,2008(4):541-546.

[16]卢长明,肖玲,武玉花.中国转基因油菜的环境安全性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3):267-275.

[17]祁潇哲,黄昆仑.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14-19.

[18]詹琳.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展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19]朱作言.克隆转基因生物安全[J].科技文萃,2002(4):56-61.[20]陈莹莹.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规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1-129.

[21]肖显静,陆群峰.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5(1):91-99.

[22]张芯蜜,刘小侠,邓敏达.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783-6786.

[23]谭涛,陈超.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经营环节安全监管:政策影响与战略取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32-137.

[24]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5]王立平,王东,龚熠欣,等.国内外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与生产现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3):94-103.

[26]高建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之风险预防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5):104-113.

[27]周想春,邢永忠.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及作物育种中的应用[J].遗传,2016,38(3):227-242.

作者简介:孙睿(1987-),男,安徽省六安市人,本科,农学学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作物学。

作者:孙睿

第二篇:科学理性认识转基因安全

专家简介

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植物病原真菌抗药性、病原真菌遗传转化与杀虫防病微生物基因工程等项研究。历任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等职。

现在大家对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心。“转基因”这个概念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可以这么讲,转基因技术已经开始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说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首先我得讲一个基本的事实:自实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开始到现在已10多年了,在各国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评价的前提下,全球数亿人口食用转基因的食品后没有真正发现、也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产品对身体健康产生损害;每年,全世界有上亿公顷土地都种植转基因作物,也没有发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以美国为例,目前 61%的玉米,90%的大豆全都是转基因的,市场上含有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成分的食品据说有3000种,老百姓吃的食品中70%含有转基因成分,并没有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这的确是事实。尽管多年来有人做过这样那样的试验说是转基因不安全,媒体上也一时沸沸扬扬,但经过反复验证推敲,最终还是因实验证据不够而没能得到科学界的认可。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争议时有出现,担心也还存在,但并没有科学的证据。

转基因食品安全涉及哪些问题?为什么有人还不断担心它会出现问题?所谓转基因食品安全,大概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基因产物会不会使人中毒,比如说大豆,转基因大豆油里可能有抗除草剂基因的成分,它对人有没有害?或者说抗虫玉米,它会产生抗虫蛋白,人吃了是不是会中毒?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致突变、后代影响等;第二个问题是基因产物会不会让人过敏,现在大约有20%的人群对很多食物,比如说牛奶、豆制品,还有对环境中的一些花粉,容易产生过敏;第三个问题是,即便基因产物是安全的,转移基因用的载体上还带有其他成分,比如抗生素选择标记、非必需DNA等,它们是否安全?对这几个问题,在研究基因,开发转基因产品的过程中必须要回答,而且要通过严格的试验来证明。前面提到的几种转基因作物产品都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要求,通过了这三方面的严格检验和审查,证明它们同非转基因产品一样安全。

为什么说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原因是这种转基因大豆中转入了一种抗除草剂的基因,而这个基因只有微生物和植物里边有,人体里边没有这个基因产物的接受体。大家都知道人被毒蛇咬了会中毒,为什么?因为蛇毒在我们体内有它的受体,蛇毒和受体结合就会使人中毒。所以,即便抗除草剂基因产物进入了人体,进到我们的消化道了,但它没有受体,不会起反应,所以就没有毒害。还有一点,虽然大豆有抗除草剂基因存在,可是在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压榨处理或化学抽提,基因和产物早就变成碎片了,不完整了。所以最后几乎检测不到它基因的成分。现在用非常灵敏的仪器大概可以检测到匹克级别的物质,一个匹克是多大?10亿分之一克叫纳克,匹克就是还要减少1000倍,这种量称为“痕量”,即便检测到了,对人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害处。

为什么说现在培育的抗虫作物也是安全的呢?抗虫棉花转移的是一种晶体蛋白基因,它来自有益微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发现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加工制剂大量用于虫害防治也有60多年的历史,对人,对畜禽、对生态环境一直很安全,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等级最高的生物农药。其中的晶体蛋白是杀虫的主要成分,试验证明它既不是过敏原也不会对人有毒性,将此基因提取出来,再转移到作物里边去,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的抗虫作物同样也很安全。那么为什么它对虫子有作用,而对人没有作用呢?原因在于人和害虫的消化道环境不一样,人消化道呈酸性而害虫消化道呈碱性。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只有在碱性环境里才能激活,并与害虫消化道中特异的受体相互作用,最后使其中毒致死;人的消化道为酸性,无法使晶体蛋白激活,而且没有该蛋白的受体,自然就不会中毒了。有人以为晶体蛋白同化学农药一样既杀虫又能使人中毒,主要是没搞清楚它们有不同的杀虫机理。

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过去转移基因时往往会携带抗生素标记基因、载体基因等必需的一些DNA片段,现在我们已经有办法将它们删除,只在植物中保留了结构清楚、功能明确、安全性经过检验的目的基因,并在管理条例中提出了明确规定。

种植转基因作物有时比非转基因作物还要安全。这里举抗虫玉米的事例。过去害虫危害玉米以后,不光是减少了产量,还诱发一些有害真菌的寄生,导致“二次污染”,产生诸如黄曲霉素、腐马霉素、镰刀菌素等对人高毒的真菌毒素。可是转基因的玉米在减轻虫害的同时也阻止了真菌的寄生,所以反倒更安全了。

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严格规范

我们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一方面要积极地发展,因为它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和管理,预防可能产生的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之一。早在1992年国家科委就制订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1996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现在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评价和监管体系,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渠道。转基因这件事不是谁想干就可以干,谁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是要经过安全管理的。我们现在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转基因食品毒性和过敏性的研究方法和试验体系,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科研机构已经获得了大量科学的、具有说服力的试验数据。

科学理性认识转基因安全

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看待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应该承认任何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转基因技术也不会例外。我们现在严格管理,就是要避免出现问题。国外曾经有人想提高作物的蛋白含量,把豆科植物巴西坚果中的一种蛋白转到农作物里边去,后来发现一部分人对这种蛋白过敏,工作就停止了,因为法律规定不允许转移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基因。哪些基因能转哪些不能转,咱们国家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所以现在允许转的基因绝对会保证大家安全。对于转基因未来的风险,应该是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但也要明白它不是现实的危害,和三聚氰氨、苏丹红等确实有害的食品污染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把这两个东西混淆起来。混淆起来就会觉得凡是新的东西都不可靠,凡是没听说过的问题都不安全,那就乱套了,那就不是理性的态度了。

可能存在的风险不等于已经存在的现实威胁。把转基因混同于农药中毒,食品污染是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要求转基因做到“零风险”,“保证它现在没问题,10年后也没问题,20年、30年、子子孙孙都不能有问题”。这种说法本身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安全不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事物都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深化。重要的问题是通过严格管理,努力做到能够预测风险,并及时排除这种风险,这样就能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它好的作用而把它的不良影响减到最低程度。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汽车现在还在不断地制造安全事故,可是我们还要发展,要科学地发展。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有关问题其实很复杂。刚才我们所讨论的,都是有关安全技术本身的问题,实际上转基因的发展背后还有非常复杂的政治、贸易、宗教、伦理等问题。欧盟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国家不赞成转基因呢?欧盟是个福利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高,农产品也是很充裕的,他们之所以抵制转基因,固然有衣食无忧,不愿承担风险,不想改变现状的群众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国家政府用“转基因可能存在风险”作为绿色壁垒,不让美国的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其实,欧盟不光在转基因问题上,在很多事情上对美国都是抵制的。所以这里面有国际贸易和政治的背景。我国安全管理条例的制订和实施也得考虑到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和粮食安全问题。至今我们也没有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种植生产转基因作物。

消费者的认知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为什么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近几年发展的那么快,跟这些国家对转基因的政策,跟他们的消费者对转基因的认知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需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走到群众中去,通过交流对话,让大家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真实情况。

转基因作物育种前景喜人

未来的转基因作物什么样?前面举了好多实例,都是讲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这些转基因作物,也就是说现在国内外发展的比较快的,种植比较多的都是这些作物。农民现在非常欢迎转基因作物,因为少打农药了,节省人工了。但城里的老百姓对它们的好处知道不多,感受不深。现在城里老百姓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是农产品营养如何,风味怎么样,有没有医疗保健功能,对健康到底影响怎么样?这些正是下一代转基因作物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正在研究开发的,而且有希望在近年里大面积种植或者端上我们的餐桌的,都有哪些转基因食品呢?

先说说这个金色大米,这种大米大家在市场上没见过,普通大米米粒都是白色的,它是金黄色的。它为什么是金黄色的呢?因为里边转进去合成类胡萝卜素的三个基因。类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的合成有重要关系,而维生素是我们人离不开的。现在大部分城里人不缺维生素A,可是贫困地区儿童维生素A的缺乏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科学家要把这几个基因转进去,吃了这个金色大米,也同时补充了维生素A,就可以预防眼病的发生。

美国也做了一种抗腹泻的转基因水稻的试验,其中转入了乳铁蛋白,溶菌酶和人血清蛋白三种基因。为什么婴儿食用母乳后免疫力强,就是因为母乳中含有这些基因。吃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大米就能提高肌体的抵抗力,就可以用来预防腹泻病。

现在我国畜牧业发展得非常快,大量的玉米现在主要是做饲料。由于畜禽生长离不开磷的营养成分,加工饲料时要加入大量的磷酸氢钙。其实玉米本身就有一种含磷的成份叫植酸,但这种东西不会被动物分解利用而混进粪便白白地浪费了,更严重的是这些含磷成分自然条件下能分解活化,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了环境污染。我国科学家将一种叫植酸酶的基因导入玉米,动物吃了这种玉米饲料就能直接消化吸收其中的磷营养,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环境污染也显著减轻了。这种产品有可能在今后几年里获得应用。

国内正在研究的还有一种降钙素油菜。现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骨痛这种毛病很普遍。有种药品叫降钙素,吃了可以减少钙的流失,减缓症状。可是现在的降钙素是人工合成的,价值昂贵,一克原药就要将近两万块钱,一般老百姓是吃不起的。现在科学家找到了降钙素基因并把它转入油菜,它能在油体里大量生产制造,这样就很便宜了,一般人都吃得起了。

还有一种就是抗旱作物。近年气候变化加剧了旱灾的发生,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威胁。现在国内外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能够抗旱的农作物。最近美国科学家从一种有益细菌中找到了一种抗旱的基因并把它导入了玉米,现在已经进行大面积试验。我国科学家也从植物中分离了具有抗旱作用的多种调控因子,目前也进入了田间试验。

总的来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势不可挡。生物育种,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进步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凡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食用。要在加强管理,预防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研究开发,积极推进转基因品种产业化。

作者:黄大昉

第三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与其他新兴技术一样,转基因生物技术即可以造福于人类,但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人类在使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同时,要懂得如何趋利避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转基因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上,我国还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本文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对策。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探索

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生物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同时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转基因生物现今已不仅仅是科学家实验室中才有的,它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等等都与热门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起步相对外国而言较晚,因此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上,与国外发达的国家相比,其管理实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在生物科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自主研究出了转基因抗虫睡到和植酸酶玉米等农产品,而目前正在研究的其他转基因产品将会更进一步的增强我国转基因技术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鉴于转基因生物对国家发展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针对此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及条例,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办法》等等,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法制化、规范化。在安全管理模式上,我国借鉴了美国与欧盟的一些管理方法,依据产品的用途和特性,在原有的法规上增加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内容,强调产品本身实质上的安全性。在可靠科学的原则上,采用基于产品与过程的管理模式。此外,依据相关条例,在保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加快研究的步伐与转基因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国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条例[1]。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转基因农产品检验检疫水平不高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较好的管理模式需要有较忧的检测水平支持。在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上,我国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检测转基因农产品的毒性、抗药性、过敏性,检测转基因农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破坏性等等,但这些检测的技术起步较晚,水平不高,并且检测检疫的体系也不完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活所需,转基因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的检测缺乏完整系统的检验技术,而产品检测配置低,检测成本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转基因农产品检验检疫水平的提高。

2.2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不清楚

针对转基因农产品,人们对其的看法不一。虽然一些转基因的农产品的准备名单已经公布,但是许多人还是认为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要有自己清楚真实的标志。在实际生活中,以转基因食用油为例,许多转基因食用油的转基因标志都显得不是很明显突出,虽然有的食用油使用的转基因大豆做了相关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也一般都用的是不显眼的小字体。现今有许多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的食品都没有标注相关的转基因食品标志,而转基因产品的不规范标注不仅会家中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不安全感,更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抹灭。在转基因的标志上,农业部与卫生部出台的一些相关规定不属于强制执行,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同时也没有眼力的惩罚对策,再加上商家对标识后的产品销售的担心,很容易出现标志不清楚不规范的现象。

2.3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仍然有许多地方还没有设置相对应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已经设置的安全管理机构及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在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的指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优先适用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整体来看,我国在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上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监督管理体系,但是比较零散,并且立法的层次不是很高,主要还是以行政法规与部门的规章为主,没有系统综合且具有针对性的立法。此外,相关机构无法连续、长期的追踪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用后果,对应用之后的后果也没有充分科学的评估依据[2]。

3.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3.1提高农业转基因产品的检验检疫水平

高水平的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技术能有效的促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目前,要更进一步的加快转基因产品的检验检疫体系的建设步伐,提高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水平,这样才能较好的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实际要求。中国应该加大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相关的专项经费,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检疫设备,及时更新转基因产品检测设备,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对转基因产品检测的实验室进行改造。此外,还要积极开展与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权威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研究新的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技术。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检测技术,结合国内实际的情况,找出适合中国自身、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技术。

3.2进一步标准化管理农业转基因产品标志

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针对转基因产品标识不清楚不规范的问题,要出台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志标准,贯彻落实转基因产品标志制度,以此来强制规范国内企业商家等对农业转基因产品清楚标志。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如在市场上,分开销售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对于转基因产品,要從始至终,从产品生产加工初期到最后产品的销售,都要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从源头上确保每一种转基因产品都有可追溯性。与此同时,还应该让公众参与到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中,并加强公开透明的力度,在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同时,增强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感。

3.3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在现有的法律条例上,还需要制定一部以预防为指导原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结合《卡塔赫纳生物安全协定书》,建立健全的转基因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的审批制度与标志制度,鼓励公众或民间组织监督法规的执行。具体而言,一方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统一协调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与机制,同时增强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并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部门要建立自我监督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与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研发单位在注重研发的同时,更要注重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要提高转基因安全监管部门及研发部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真正落实制定的各项安全对策,要将安全性问题贯穿到转基因生物研发、试验、检测各个层面之中[3]。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能够缓解我国目前出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及是粮食安全等问题,在二十一世纪,转基因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通过分析找出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产品标识不清楚、检测检疫水平不高、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就能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上创新管理模式,使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风险通过有效的监管与改进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造福与人类。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刘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探索[J].研究与探讨,2011(02)

[2]韩梅.农业准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林科学,2010(11)

[3]吕珂、徐世燕.浅析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J].农业,2011(38)

作者简介:

廖秀健,男,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与法学管理学院教授

伍瑛:湖南农业大学硕士

作者:廖秀健 伍瑛

上一篇:调查报告毕业论文下一篇:艺术批评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