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

2023-05-20

第一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发了一系列广泛地思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正确对待转基因食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转基因食品的利弊和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经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提出应建立科学的转基因食品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前言:一般而言,消费者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当采用自然方法开发新食品时,食品的某些现有的特性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多数国家认为特定评估是必要的,并且已建立特定系统,严格评价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关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而对于传统食品一般不开展类似评价。因此,对这两类食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的评价程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1. 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1.1 介绍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2现况

近十余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 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转基因食品危害十分大,并通过立法来达到防止转基因食品的过分播种,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欧洲各国民众也纷纷抵制,发生过很多起民众破坏转基因实验田的事件,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所存在的潜在危害,而不能把利益放在民众健康的前面。

2.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1 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毒性的产生有以下2个原因:①提供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为食品的生物后,产生有毒物质;②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 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存在与繁衍 ,都不是以作为人类食物为目的的 ,而是 根据生存的需要和规律生长及代谢。目前已知的植 物毒素有1000余种 ,如生物碱、酶类、过敏物质、天然致癌物等;微生物毒素

主要有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科学家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及其他新病种 。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a或更长 的时间 。

2.2 转基因食品产 生过敏原

食物过敏是1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

2.3 使人体 产生抗药性

将1个外来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 ,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食用了这 种改良食物后 ,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 ,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 留物 。转基因食品对人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1.4 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

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 ,从而使所表达的蛋 白质发生变化,这有可能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美国生产的1种耐 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 分 异 黄 酮 就 比一 般 大 豆 低 12% ~14% 。

3.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1 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很多转基因生物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 中,就会间接伤害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如植入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比一般农作物更能抵抗病虫的袭击。长此下去,转基因作物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种问题在转基因生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很难发现,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等问题出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

生态系统是1个有机的整体,任何部分遭到破坏都会危及整个系统 。如一些盐碱、沼泽、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以前原本不适合农业种植,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一些农作物可以耐盐碱、耐高温高湿以及抗病虫等,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从而使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不得不退出该系统,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 。

3.2 转基 因生物对非 目标生物 的影响

释放到环境中的抗虫和抗病类转基因植物,除对害虫和病菌致毒外,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生物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一些有益生物死亡。另外,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1~2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但第 3~4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专家警告 ,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具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

3.3 破坏 生物多样性

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性优良,很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 ,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降低 。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受疫病侵袭的重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马铃薯枯死病 ,造成 100多万人死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原因就是当地人只种植2个土豆 品种 ,而这 2个品种又特别脆弱,一旦发生意外则无法挽救。20世 纪7O年代 ,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稻 田发生草病毒,非常幸运的是,在6273个品种 中发现了1个品种对这种病毒具有抗性,现

在该品种已被广泛种植。1970年斯里兰卡 、巴西和中美洲地区的咖啡作物爆发咖啡锈 ,在 咖啡的故乡——埃塞俄 比亚发现了1种具有 抗性 的品种,从而挽救了整个局势。

3.4 基因漂移产生不 良后果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 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 ,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为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过程很难人控 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 。加利弗尼亚大学的 NormanEllstrand先生及其同事认为,世界上较重要的 l3种粮食作物中有l2种与其野生近缘物种进行了杂交。在加拿大,被用于试验的油菜,只具有抗草甘膦 、抗草胺膦 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1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备这 3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3种油菜间产了杂交 ,而这种油菜对周围的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4 结语

转基因生物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人类将无法控制 ,因此应慎重对待转基因问题 。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产生的或潜在 的危害,提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不能视而不见 ,但也不能 因为存在风险而全面否定转基因食品,应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

[1]王永杰,陈克平,陈宇.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3,2105.

[2]陈乃用.生物技术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 (4):53—59.

[3]李传印.转基因食品的利和弊[J].生物学通报,2001,25 (9):10—11.

[4]孙海燕,张威.转基因食品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29):9132—9133,9135.

[5]王国英.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9):205—207.

[6]胡静洁,杨昌举.转基因食品政策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02,(2):45—49.

[7]贾士荣.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争论及其对策 [J].生物技术通报 ,1999,(6):1—7.

[8]周世祥,杨丽珠.试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及其社会控制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14 (1):11—15.

[11]武芸,丁莉.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96—2097.险性评估 。

第二篇: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转基因食品在人们生活中的日趋增多,其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目前国际上对此尚无定论,国内科学家的观点也存在分歧,因此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文章将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安全性问题以及食品安全性评级体系等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检测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转基因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蓬勃发展,逐步进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行业,使食品的概念从农业食品、工业食品发展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庞大的食品家族中的一名新成员[1]。然而,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这种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2]

2.转基因食品的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1983年,于1986年被批准进行田间试验,1993年第一个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这代表着转基因食品有此走向市场。近几年转基因食品发展更为迅速,约占全球作物栽培面积的2%~3%,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家为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其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99%。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有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和南非[3]。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年来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初级加工品数量猛增,从1996年的8万t上升到1999年的283万t,2000年达到750万t,短短5~6年增长近100倍,进入中国人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经超过2000t[4],我国已成为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面积的第四大国[5]。

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争论

伴随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深入发展,关于转基因食品有无毒性、过敏性及抗生素抗性等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这些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经贸、法律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基本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支持派和欧盟为代表反对派两大阵营[6]

3.1 以美国为代表的支持派。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即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大体等同,那么它们是等同安全的[7]。我国学者邱仁宗在其著作中写到:“转基因食品从产生到今天,还没有发现能够精确证明其有害的任何证据,实践是最好的论证。”[8]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最大的国家。在美国,1/4的耕地种植的是转基因作物,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占美国大豆总面积的55%,抗虫棉占棉田总面积的近50%,转基因玉米占玉米总面积的30%。转基因食品高达4000多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9]。转基因作物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让美国尝尽了甜头,这与美国的技术优势及贸易利益的实现息息相关。因而在有关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中,美国始终作为代表站在肯定和支持的立场上,主张将转基因产品和传统农产品同等对待,并努力影响国际社会对相关政策的制订。

3.2以欧盟为代表的反对派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是1998年英格兰学者Pusztai第一个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1999年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Losey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蝴蝶幼虫等田间益虫因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会出现发育不良,并且死亡率特别高。纽约城市大学生物学家Commoner认为,转基因食品代表一次巨大的不受控制的试验,其结果根本不可预见[10]。侯美婉在“Genetic Engineering—Dream or Nightmare”一书中,从人体健康和动物健康两方面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风险[11]。

在欧美等地区,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消费团体等组织作为转基因食品的坚决反对者,他们认为一些转基因作物虽然个头大,颜色艳,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作物。他们担心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含有毒素而不利于人体健康,长期使用会诱发癌症等致命的疾病,甚至还组织大规模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抗议和游行,采取各种措施阻止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例如破坏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和试验田,号召消费者不要购买转基因食品[12]。政府更是谨慎有加,主张对转基因产品采取“预防原则”的管理办法。围绕这一原则,欧盟先后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和标签问题、新型食品管理规章问题、转基因玉米和大豆问题、含转基因成分的添加剂和调味料问题进行了规定。欧洲消费群也依然执著于天然绿色食品,调查显示,70%的欧洲人不想吃转基因食品

4.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4.1“实质等同性”原则的片面性

关于“实质等同性”原则,我们暂且不论用化学成分来代替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实验是否合理,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科学家还不能通过转基因食品的化学成分准确地预测它的生化或毒理学影响[13]。然而支持“实质等同性”原则的学者则认为,此原则是解决传统毒理学实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存在局限性时的有用工具。但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实质等同性”原则有其合理性,但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系统的功能是由组成元素、结构、环境共同决定的。虽然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但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同组成元素相比,系统的结构对系统性状、功能的决定作用更为直接和根本;而且,环境也制约着系统功能的发挥[14]。“实质等同性”原则只是孤立地以转基因食品的化学成分来断定其安全性,而没有将其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科学与生态学、伦理学之间的联系予以适当的考虑,因而容易得出片面的评估结果。 4.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那么要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就要了解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产生的原因[6.15.16.17]:

①基因从原有机体转入宿主有机体中,两者对终产物的安全性有影响。例如将一个表达良性性状的基因插入已知不致病的细菌的基因组,可能会产生致病的细菌。②转移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必须确保这些遗传生物已达到要表达良性性状所需的最小遗传生物片段。否则DNA结构不稳定会影响性状的表达,可能产生不需要的性状或有毒生物,或终产物不稳定。③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置。如果在受体细胞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基因区中插入遗传物质可能会造成多效性,即在表达生成所需产物的同时还产生其他基因产物,因此,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置要准确。④运载体的选择。使用具抗生素耐药性的选择性标识基因是否会对人产生影响。

4.3转基因食品在食品学上的安全性问题[3]

毒性问题:导入的基因并非原来亲本动植物所有,有些甚至来自不同类、种或属的其他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和生物体。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是否具有毒性。

过敏反应:导入基因的来源及序列或其表达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致敏原有没有同源性、甚至有没有产生出新的致敏原?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营养问题:食物的营养价值下降或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有人认为由于外源基因的来源、导入位点的不同,以及具有的随机性,极有可能产生基因缺失、错码等突变,使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位与期望值不符。这将导致营养成分构成的改变和产生不利营养因素。

对抗生素的抵抗: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由于目前在基因工程中选用的载体大多数为抗生素抗性标记,抗生素抗性通过转移或遗留转入食物而进入食物链,有否可能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从而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或病毒。

以上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但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既不像美国渲染得那样绝对安全,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也不应像欧盟那样神经紧绷,把它视作洪水猛兽。在此问题上,欧美之间既有价值观念之差,更有经济利益之争。我们应该滤掉政治、经济因素等利益纠纷,而仅仅从安全、环境、科技、公众健康等角度去分析和看待。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5.1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

对遗传工程体(GMO)的特性分析是在考虑转基因生物食品时第一个应考虑的问题。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供体、基因修饰及插入DNA、受体这三个方面。需要说明潜在危险并不等于现实危险,因此不能一提到安全性评估便认为转基因植物已存在固有的实际危险。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 潜在危险性=有害概率×有害程度。

如果考虑到其带来的有益方面,还应该权衡利弊,考虑所存在的危险是否能够接受。

因此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基本原则为[3]:

①根据受体生物、基因工程操作和转基因农业生物的安全等级,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级,进行分类评价。②根据转基因食品的类型和用途等特性,进行分类评价。③对每个转基因食品应用个案处理的原则。④参照“实质等同性”原则[18],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⑤参照国际组织、国外相应机构对同一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

5.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

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内容[19,20]:食品用途;标记基因的功能;转录的信使RNA;改变基因的目的;基因产物表达的特性、功能以及在动、植物和食品中的含量;表达的产物可能致敏性和毒性,可安全食用的依据;致敏原向转基因作物传递的可能性;标记基因向肠道微生物传递的可能性;宿主作物和供体作物的特征毒素等。

另外营养价值的高低是食品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同样重要。评价要素包括: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新引入营养物质的安全性及营养价值,碳水化合物、脂肪的特征、组成及营养价值。

5.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主要有三大类[21]:一个是以科学或产品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另一个是以技术与工艺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第三个就是综合两者特点的第三种体系,即内容上以科学为基础,在形式上以工艺为基础,而大多数国家均以此为标准。另外,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个等级: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

可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措施是有的,只要坚持“预先防范”的原则,是完全可以确保转基因食品安全的。 6.小结

转基因食品是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兴的现在生物技术,它既有明显的先进性,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方法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减少盲目性更快的实现目标。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效应和后果,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必须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各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辩证、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慎重、客观的评价。积极发展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及产业,又要谨慎对待,做好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监管工作,应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法规,并建立相关食品及致敏源的数据库以及积极向技术先进的国家吸取经验成果,以满足国内及进口转基因食品的监督检验的需要,

综上所述,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科学依据和经验,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转基因食品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转基因食品定能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

(1) 殷丽君,孔瑾,李再贵.转基因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3.

(2) 葛国耀,宋子良.透视转基因食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101-103. (3) 邓建平,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9(1): 29- 31. (4) 李东升.我国每年吃掉2000万t转基因食品[J].科学之友,2005,(5):42. (5) 王志振.转基因食品的反思[J].养生大世界,2004,(3):20-21. (6) 梁建文,等.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分析[J].山西食品工业,2004,(4): 29- 33. (7) 毛新志.“实质等同性”原则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学研究,2004,(12):578-582.3.1. (8) 邱仁宗. 生命伦理学教程 [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121. (9) 王志振.转基因食品的反思[J].养生大世界,2004,(3):20-21. (10)曾北危. 转基因生物安全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6. (11)侯美婉. 美梦还是噩梦[M]. 魏荣楦译.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29- 155. (12)刘学礼,生命科学的伦理困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2- 190. (13)Erick Millstone. Beyond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Nature,1999, 401:525-526. (14)谭斌昭.自然辩证法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5)郑云雁,等.转基因食品及其卫生管理[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10(5):35- 38. (16)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Food and new biotechnology[M]. Copenhagen: Scantyk, 1991. (17)WHO.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the safety of foodsproduced by biotechnology[M].Geneva,1991. (18)Biotechnology and Food and Safety. Report of a JointConsultation[M].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1996. (19)刘学礼,生命科学的伦理困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2- 190. (20)医学遗传学研究室编.医学遗传学基础[Z].北京:首都医学院,1989, 145- 147. (21)梁建文,等.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分析[J].山西食品工业,2004,(4): 29- 33.

第三篇:转基因食品论文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的区别

摘 要:本文探讨克隆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在原理、种类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品和克隆食品都是从基因层面上改造着我们的食品原材料,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克隆食品

1.1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2克隆的种类

克隆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即每个基因彼此相同);二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即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

1.3克隆食品

克隆食品(Klone Food)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

2.转基因食品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2.2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2.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的特殊食品(疫苗食品)四大类。

3.克隆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异同

3.1原理不同

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3.2种类不同

克隆食品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是动物性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的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食品。虽然转基因植物性食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有关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却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被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被批准进入市场。

3.3安全性不同

不管是克隆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都是新生的食品资源,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颇有争议。

克隆食品可能导致早产、致畸或夭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这是许多人反对克隆食品的原因。伦敦遗传学家库兰博士说只要动物本身是健康的,它产出的奶也应该是健康的。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像转基因农作物的超级杂草问题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4.总结

总之,克隆和转基因都是利用基因手段来获得所需的动植物品种优越性,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只是复制,而后者是对基因进行改造。由于相关的生物技术都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克隆动物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现在都还面临安全性质疑。一些专家认为,从克隆只是复制而转基因要进行基因改造来看,或许克隆动物食品面临的安全风险相对要小。

第四篇:转基因食品安全策划书

转基因食品安全辩论赛策划书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剑”,正当人类沉浸在生物世纪取得一系列生物研究和广泛的重大突破和成就的喜悦之中时,一系列生物领域内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疯狂暴发,生物多样性侵蚀,跨国界的畜群类疾病(如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的传播和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或转基因食品研究中出现的不安全可能性报道等对人类敲响了警钟。生物技术尤其是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经遗传修饰的产品是否可靠?随着各种转基因作物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相继从实验室走向环境,进行大田实验直至大面积的环境释放和商业化生产,最后进入到商品化市场和家庭餐桌,对转基因作物持怀疑态度甚至反对的呼声在国际上也日益高涨,不少国家的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对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制,

当今转基因作物在我们的食品中早已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只有少数人了解的高端生物技术,我们是该抵制还是默默的接受?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能得到权益的保证?甚至我们该不该用13亿人民和我们的子孙生命来做赌注?我们的答案是,我们要为了我们的权益而战为我们的民族而战。至今关于转基因的说法众说纷纭,在事实与真相模糊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沉沦在迷雾之中我们

必须擦亮我们的眼睛,用事实和科学话。我们希望在激辩中找到答案,在行动中寻求真理。

活动目的: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结交有志青年,寻找问题中的答案。

活动地点:东西区食堂门口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参与者:关心实事,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在校人士。 活动具体方案:第一阶段:在东西区食堂们口设置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专栏和辩论赛报名点,并发放传单。为期两天。报名结束后进行分组(1反转基因和2支持转基因)用3天时间给予准备,3天后选定地点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组织观看关于转基因短片,看完短片后参与者写感想。

第二阶段:聚集辩论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超市商店转基因食品调查。结束后做总结,为后期活动做准备

第三阶段:成立转基因安全小组,举行大型宣传活动(活动包括:(转基因知识讲座、影片播放、公益巡演、普及宣传等)

第四阶段:扩大影响联合各地高校成立“新青年之声”团体奋

起为人民而发出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做有胆识、说实话、勇实践、敢作为的新青年!

第五篇: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的感想

前一段时间,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在网上抄得火热,很多人通过这个事件了解了“转基因食品”。当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很快做了决定。

我通过前期的论文资料搜索与整理环节,在网上看到了不同的观点,和很多独特的见解。有人说:“转基因技术不是圣杯,但它们是重要的工具。如果使用恰当,可以为种植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使消费者长期受益。”,当然也有人举出了转基因食品危害的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8世纪60年代左右,美国一些农民第一次使用转基因种子,然而种出来的食物并不尽如人意,当他们把转基因玉米当做猪饲料为给猪吃的时候,那些猪却都死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我认为:科学是把双刃剑,转基因也一样,虽说它有缺陷,但同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我们正处在面对人类最大挑战的边缘上。全球人口在持续增长,2050年之前人口将突破95亿。将会有20到30亿人步入中产阶级。对食物的需求将会在2050年翻倍。我们在未来的36年需要生产的粮食要比全世界历史上生产的粮食加起来更多。这是个艰巨的挑战,并且我们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但转基因技术 却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最后,我想说,转基因技术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它们需要规范,它们需要完善,它们需要被合理地应用,这点同任何其他技术都一样。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会增强,这点对任何杀虫剂都一样。我们知道杂草会演化出对除草剂的抗性,无论是转基因作物系统还是其他作物系统的除草剂都没有区别。我承认这些是合理的顾虑,但是我相信科学可以对利用这些技术起到巨大的作用。

上一篇:增加运动量要注意什么下一篇:中考话题作文题目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