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2023-05-20

第一篇: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被批准商业化使用,转基因食品在给人们带来资源满足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加强。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的重要差异在于前者含有采用 DNA 重组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而现有的科技水平难以预测外源基因在新的生物体中会产生何种作用,这也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从开始便引起广泛争议,本文将从转基因食品的现状,问题,以及安全性评价等几个方面浅谈转基因食品。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分类、现状、问题、安全性评价

正文:随着现代社会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也备受关注。同时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政治问题与安全性的关系,目前的争论从本质上讲不仅是纯粹科学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政治和贸易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贸易壁垒,成为各国之间贸易的障碍。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来看,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又称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简称GM食品)。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由此而来的转基因食品也相应地分为转基因微生物源食品、转基因植物源食品、转基因动物源食品。 [1]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不但可以使农作物获得新的农艺特性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并可改变食品的品质,同时不远的将来还可利用转基因植物或动物生产药物等。正是这些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才使得转基因技术又逐渐成熟,从而因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 1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根据原料的来源可以把转基因食品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和特殊转基因食品。

( 1)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如转基因的玉米、大豆等, 是转基因食品中种类较多的一类,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营养及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和抗逆境生存以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和改良品质, 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122。(2)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动物获取的主要技术指从目的供体物种体内获得带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的日的基因(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被改造物种即“受体物种”的胚胎内,培养出优良的新品种。[3]如转基因的鱼、肉类等, 主要是通过转入适当的外援基因或对自身的基因加以修饰方法,从而使动物肉质得到改善, 或获得风味及营养价值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品132。(3) 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如: 转基因微生物发酵而制得的葡萄酒、啤酒、酱油等, 此类食品是利用转基因微生物( 如转基因酵母和酶)的作用而生产出来的食品。(4)特殊转基因食品: 特殊转基因食品是指具有某些特殊功效的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食物或利用相应原料生产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目前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普通的果蔬产品、粮食、动物食品等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2]

2转基因食品研制开发、现状及发展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于 1983 年在美国诞生, 1986年转基因作物被批准进行田间试验, 1993 年底第 1 个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进入21世纪以后转基因技术发展更为迅速,就我国来看,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正在研制的转基因作物有50种以上,基因达100种以上。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棉花、大豆、油菜、亚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番茄、辣椒、黄瓜、芥菜、甘蓝、花椰菜、胡萝卜、茄子、叶用莴苣、芹菜等蔬菜作物。转基因棉花已经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抗虫棉的育成,特别是双价抗虫棉的育成,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已审定十多个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1/3。转基因耐贮藏番茄是我国第一个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在室温(15~35℃)下贮藏56 d,好果率达70%以上。转基因抗病番茄和甜椒商品化,是将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CPG)导人番茄和甜椒,选育出抗病毒品种。[3]

目前转基因食品发展的特点:首先转基因食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从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问世,到1986年首次批准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进入田间试验以来。到如今科学家们利用转基因技术所培育出的转基因种类已大大增加,这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如水稻、大豆、小麦等)、经济作物(如棉花、向日葵等)、蔬菜(如番茄、黄瓜、甘蓝、胡萝卜、茄子等)、瓜果(如苹果、核桃、草莓、香蕉等)。其次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商品化转基因植物(如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西葫芦和番木瓜),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等,其商品化的程度已占有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油,玉米等的绝大部分。再者也就是转基因食品可开发特殊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的“功能食品”,这将对食品加工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其生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食品,扩大消费者的效益群体。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培育无过敏原的植物食品。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无籽果实,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品质、口感、易加工等特点,总之,目前转基因食品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质量更高、营养成份搭配更合理的农作物品种、以及瓜果蔬菜。 3.转基因食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持有不同态度, 欧洲一些国家对转基因作物十分敏感,同时反对进口转基因食品,如,1998年欧洲一些国家拒绝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就使美国减少玉米出口2亿美元。同年加拿大对欧洲出口的菜子油也因同样的原因减少3000万美元。[4]但是为了本国利益,各国都愿意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和食品业。这也就使得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开发与垄断问题成为首要问题,但是人们一直在担心,引进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将会给本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最终可能被几个拥有转基因技术的跨国公司所垄断,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便是消费者的心理、利益和风险等问题。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英国和比利时发生的疯牛病和二(口恶)英事件,使一些人对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开奥秘的科学产生恐惧感,把转基因和瘟疫、病毒、有毒化学混为一谈。[4]此外,目前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大多数品种只对种植者有利,对消费者并没有多大好处。一些人认为,消费者食用转基因食品有可能要承担有害健康的风险。这使得商人们从中获取了颇丰的收益,而消费者却在承担着风险,这显然不合理也不公平,还有,环境保护组织的担心,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实验和转基因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发生基因漂移等,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抗除草剂的基因通过作物花粉被无意地转移到杂草上,或抗虫害基因被转移到另一种昆虫上,这种新的杂草和昆虫将会无法控制地蔓延和繁殖,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由转基因作物所引发了新的绿色革命,在给广大大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专家预计:2l世纪,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技术的成分。此外,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家也迅速发展了转基因农业生产。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关键问题是其安全性还没最后确定。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是通过人为对基因的改造,而不是通过自然的途径,其基因组合不是自然形成的。人们把本属于不同品种的性质的基因结合在一起:如高产的和抗病的,好吃的和有营养的等等,生产出同时具有多种优良品质的作物和食品。我们现在食用的是人类经过千百年经验证明为安全可靠的食品,而转基因食品还没有经历时间的考验。我们吃了以后能保证不出问题吗?也许我们现在吃了没有事,会不会有潜伏性的危害?我们这一代人吃了没问题,能保证以后对后代没有影。这些经过改造的基因会不会通过转基因食品,将有害的基因传给人类?有不少人对此有所担心。 5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规定,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实行标志制度,更多的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不标注转基因不代表转基因食品就不安全。美国采取的就是自愿标志制度,即转基因食品可以不标注转基因,而欧盟采取的是强制性标志制度。这只是不同国家采取的管理手段不同而已。但因为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转基因食品的法规文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更为重要。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能造成的遗传基因污染,导致不可预测的物种出现改变生态平衡,使人类食物营养结构改变,从而给人类生存和健康带来的危害,这些都是转基因食品的明显缺陷和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5] 因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目前相关的管理法规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均尚缺乏可操作性, 急需制定专门的法规, 并确保法规随技术发展而不断修订。这是当前食品快速发展所必需的。 2)建立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机构体系:目前, 我国新食品的管理归卫生部, 转基因生物种植和商业化生产的管理归农业部审批, 加工食品的管理归国家轻工业局, 而食品销售则涉及国内贸易部, 进出口由外经贸部、进出口检疫局等部门负责。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 3)建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支撑体系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涉及到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 目前任何一个科研单位都无法独立完成, 需要单独设立或授权有关机 构具体承担。同时, 应建立我国关于生物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4)大力加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通过基础性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推动我国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丁晓雯,柳春红主编.食品安全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07.p203 [2]张建新,沈明浩主编.食品安全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02.p100~101 [3]叶志彪主编.园艺产品品质分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7. p63 [4] 钟明华 吴素香主编.医学与人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04月第1版.p21 [5]刘海珍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广东旅游出版社,2009.01. [6]霍飞, 江国虹, 常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 中国公共卫生 2003.9: 1133-1134

第二篇: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3、能力方面

在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就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

『网络构建』 )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等 )转基因家畜、家禽: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中含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

3)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美国、

廷、、中国。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和,棉花和油

”,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

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

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

安全生物安全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

性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争

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

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

重组微

环境安全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

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

入生物

②抗虫

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

作物的

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

,而不能

)制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答案:

奶 加拿大 大豆 玉米 实质性等同 举证排除法 入侵的外来物种 抗除草剂基因 生殖隔离 花粉 中间产物 食物链 农药使用量 趋利弊害 因噎废食

『重难点归纳』

一、我国为了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都采取了哪些监控和预防措施?

(1)立法是监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例如,中国已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法规。(2)多环节监控。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或规定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比如,大田试验就分为:①中间试验阶段,②环境释放阶段,③生产试验阶段。(3)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营养成分是否改变?是否存在抗营养因子?是否存在毒性、过敏性蛋白等。环境安全评价内容:转基因植物是否变得易得病?对周围植物有什么影响?是否可能变成杂草?会不会把外源基因转移给其他生物等。

二、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

可能性不大,但要提高警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类危险似乎不大,因为科学家转入的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此外,还有相关法规监控。但是,为了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原有动态平衡,或者加剧环境污染,或者危害其他动植物、人体的健康的危险,仍要提高警惕。

三、何谓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

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源。比如,日本引种的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源。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复习策略』

本节内容要注重于学习的过程,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通过学习,不仅要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在态度取向上,“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转基因动物”是指()

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B. 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

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D. 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2、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

A.细胞融合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人工诱变

3、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4、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 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 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 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5、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大白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XT基因的编码区由内合子和外显子组成

B.DXT基因能在大自菜细胞中正常表达

C.转基因大白菜培育的过程中,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运载体

D.转基因大白菜能抵抗各种病害虫

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7、“实质性等同”是指()

A.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种重要成分没有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B.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没有区别

C.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只有细微区别,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没有差别”

D.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虽然有区别,但并没有改变其物种的任何特性,所以“没有差别”

8、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

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便会死去的菌株

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9、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中。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

10、全球种植量最多的转基因农作物是()

A.玉米和棉花B.油菜和棉花C.大豆和玉米D.大豆和油菜

11、(多选)目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阿根廷D.日本E.加拿大F.荷兰

12、(多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曾指出:“农业转基因技术可保障()

A.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生物多样性

C.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D.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能力提高:

1、(04北京理综)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叫食人鱼的观赏鱼,原产亚马逊河,其雄性鱼体色鲜艳,个体较小,雌性鱼体色浅黄,个体较大。食人鱼的繁殖速度快,食性复杂,性格极为残暴,猎物一旦被它咬到,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撕咬猎物直到剩下一堆骨头。请回答:

(1)食人鱼凶猛特性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2)食人鱼雄鱼体色鲜艳而雌鱼体色浅黄,这在生理学上称为_______。

(3)你认为食人鱼一旦进入我国江河湖泊,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析说明。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2分)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2分)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

是。(2分)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2分)

『答案』

一、基础训练:

1.B2.B3.B4.D5.B6.C7.A8.B9.A10.C11.ABCE12.AD

二、能力提高:

1.B2.(1)自然选择(2)第二性征(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改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本地物种灭绝,使物种单一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稳定性(平衡)受到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三、创新设计:

1.(1)遗传物质都是DNA(2)1146(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5)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个体,然后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 三倍体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第三篇: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学习报告

【关键词】 基因转基因安全性可持续

内容摘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科学技术为先到的技术革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现代生物技术是又一次生产力的解放,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因重组及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群,转基因迅速发展。然而,转基因生物具有科学的不确定性。转基因的环境释放可能对人类和生物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存在环境风险。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应当学习转基因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正确评价和对待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确保把转基因技术的生产力潜能发挥出来,同时把风险和危害降到最小,真正把它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正文

虽然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空前发展,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但是人们似乎对基因的相关概念比较陌生,缺乏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一些人闻“转基因”而色变。他们盲目地认为转基因产品都是有害的,全盘否定,予以抵制。也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片面地追求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本身具有的潜在风险和安全性问题,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基于此,最近我学习了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我想把自己学习的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一方面消除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同时也要把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告知大众,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从而能够对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原理客观公正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有所帮助。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是一个有一定结构并在细胞核染色体上占据一定位置的物理单位。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生命形式中。基因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基本

1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生物界基因结构具有互通性,每个基因一般都储存着一种独特蛋白质序列的密码。基因所存储的某种遗传信息的展现过程,是遗传信息的流动,被称为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DNA的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生物体才表现出不同的性状,从而构成了多样的生物界。

生命的现象绚丽多彩,生命的奥妙无穷无尽,生物高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人类试图改变自然的勃勃雄心从未间断过,现代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它生物材料本身或生物反应过程进行加工和生产,新的生物技术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对基因的探索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热门领域。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日益深入。对基因的认识已经从理论上的研究发展到可以人工分离、合成和重组基因,基因工程应运而生。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

现代转基因植物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尤为迅速,并形成了相关的产业群,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植物转基因技术开辟了植物改良的新时代。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各种方法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目前转基因成功的植物有120多种,40多种转基因植物进入商业化种植,4000多种转基因植物已被各国批准进入田间试验。迄今全球已累计种植了6亿多公顷转基因植物,主要为抗除草剂和抗虫的转基因作物。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化和规模最大的田间转基因作物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而我国主要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水稻和小麦。

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目标的准确性,实现超远缘育种,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和新品种速度,同时具有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为解决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粮食不足和能

源危机等全球性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以使人们吃到更多的营养。美国转基因玉米含有的色氨酸比普通玉米多20%,转Bt基因农作物能够从昆虫口中夺回粮食,转基因还能使水果“形状”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转基因植物在改善生态环境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转基因植物是一支新的能源大军,是解决目前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体外重组的基因导入受精或早期胚胎,培育出转基因个体的技术。转基因动物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表现为:

1.用于基因功能的基础生物学研究

2.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转基因模型;生产人类器官移植用途的转基因猪;应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生产人类营养医疗用品。

3.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培育动物优良新品种。

此外转基因微生物在各领域也应用广泛,效应显著。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寄。利与弊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科学正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转基因技术给全球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存在重大影响。生物安全问题被提出: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某些转基因食品具有毒性、过敏性、抗药性和环境污染;一些转基因的蛋白产物本身对人体有毒,如除草剂分解酶类、抗生素分解酶类以及Cry杀虫毒蛋白产生的一些酶抑制剂也是一种过敏原,具有过敏原性。Nebraska大学证明,巴西坚果2S清蛋白大豆有过敏性。

转基因技术存在环境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伦理道德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足够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排除人们对转基因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转基因生物的长期安全性评估也非常艰难。因此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管理是十分迫切的。目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加强管理。生物安全国际法《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出台推动了国际生物安全的管理,各项标准和制度相继确立,有效降低了转基因技术的潜在风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要想最终受益于转基因技术,就必须对基因产品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研究。对于转基因产品,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合理控制,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沈孝宙 编 《转基因之争》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张建 主编生命科学前沿丛书《转基因动物技术》科学出版社

3. 许沈华 主编 《认识基因 探索生命奥秘》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4. 薛达元 主编中央民族大学特色教材 《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管理》科学出版社

5. 吕选忠 于宙 编 《现代转基因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活动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对于进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于研究和试验的、用于生产的以用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种用途实行管理。

第二章 用于研究和试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五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安全等级Ⅰ、Ⅱ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实验研究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 农业中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

(三) 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的证明文件;

(四) 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引进单位应当凭此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 从中华人民人和国境外引进安全等级Ⅰ、Ⅱ、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实验研究的和所有安全等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中间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 农业部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三) 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研究或试验的证明文件;

(四) 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引进单位应当凭此批准文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七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 农业部规定的申请资格文件;

(二)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三) 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国(境)外已经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的证明文件;

(四) 引进单位在引进过程中拟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引进单位应当凭此审批书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于试验的,引进单位应当从中间试验阶段开始逐阶段向农业部申请。

第三章 用于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九条 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人的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拟用于生产应用的,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 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人微言轻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三) 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的资料;

(四) 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阶段所需的材料。

第十条 境外公司在提出上述申请时,应当在中间试验开始前申请,经审批同意,试验材料方可入境,并依次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三个试验阶段以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领阶段。

中间试验阶段的申请,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批准文件,境外公司凭此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阶段的申请,经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境外公司凭此审批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安全证书的申请,经安全评价合格,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境外公司凭此证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 引进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在生产应用前,应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方可依照有关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的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手续。

第四章 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十二条 境外公司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三条 境外公司提出上述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 安全评价申报书(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附录Ⅴ);

(三) 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四) 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的资料;

(五) 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性的检测报告;

(六) 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四条 在申请获得批准后,再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申请时,符合同一公司、同一农业转基因生物条件的,可简化安全评价申请手续,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 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见附件);

(二) 农业部首次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复印件;

(三) 境外公司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过程中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经审查合格后,由农业部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十五条 境外公司应当凭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

关手续。

第十六条 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如果具有生命活力,应当建立进口档案,载明其来源、贮存、运输等内容,并采取与农业转基因生物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不进入环境。

第五章 一般性规定

第十七条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做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没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方能签订合同。

第十九条 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没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相关批准文件的,或者与证书、批准文件不符的,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

附件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登记表(略)

第五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2001年7月11日农业部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8号公布,自2002年3 月20日起施行;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依照《条例》规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

(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第四条 本办法评价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的风险。安全评价工作按照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类别,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实行分级分阶段管理。

第五条 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农业部设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工作。

第六条 凡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成立由单位法人代表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

第七条 农业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委托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检测,为安全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第八条 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第二章 安全等级和安全评价

第九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评价管理

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安全等级:尚不存在危险; 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

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

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

第十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安全等级的确定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

(二)确定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等级影响的类型; (三)确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

(四)确定生产、加工活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影响; (五)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

第十一条 受体生物安全等级的确定

受体生物分为四个安全等级: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受体生物应当确定为安全等级: 1.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未曾发生过不利影响; 2.演化成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极小;

3.用于特殊研究的短存活期受体生物,实验结束后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可能性极小。 (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低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险的受体生物,应当确定为安全等级Ⅱ。

(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中度危险,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上可以避免其危险的受体生物,应当确定为安全等级Ⅲ。

(四)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高度危险,而且在封闭设施之外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避免其发生危险的受体生物,应当确定为安全等级Ⅳ。包括: 1.可能与其它生物发生高频率遗传物质交换的有害生物; 2.尚无有效技术防止其本身或其产物逃逸、扩散的有害生物;

3.尚无有效技术保证其逃逸后,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之前,将其捕获或消灭的有害生物。

第十二条 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等级影响类型的确定

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安全等级的影响分为三种类型,即:增加受体生物的安全性;不影响受体生物的安全性;降低受体生物的安全性。

类型1 增加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

包括:去除某个(些)已知具有危险的基因或抑制某个(些)已知具有危险的基因表达的基因操作。

类型2 不影响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

包括:

1.改变受体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没有影响的基因操作; 2.改变受体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没有不利影响的基因操作。

类型3 降低受体生物安全性的基因操作

包括: 1.改变受体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并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基因操作;

2. 改变受体生物的表型或基因型,但不能确定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影响的基因操作。

第十三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确定 根据受体生物的安全等级和基因操作对其安全等级的影响类型及影响程度,确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

(一)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的转基因生物

1.安全等级为的受体生物,经类型1或类型2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其安全等级仍为。

2.安全等级为Ⅰ的受体生物,经类型3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如果安全性降低很小,且不需要采取任何安全控制措施的,则其安全等级仍为;如果安全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完全避免其潜在危险的,则其安全等级为Ⅱ;如果安全性严重降低,但是可以通过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避免其潜在危险的,则其安全等级为Ⅲ;如果安全性严重降低,而且无法通过安全控制措施完全避免其危险的,则其安全等级为IV。 (二)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生物

1.安全等级为Ⅱ的受体生物,经类型1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如果安全性增加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不再产生不利影响的,则其安全等级为I;如果安全性虽有增加,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仍有低度危险的,则其安全等级仍为Ⅱ。

2.安全等级为Ⅱ的受体生物,经类型2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其安全等级仍为Ⅱ。

3.安全等级为Ⅱ的受体生物,经类型3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根据安全性降低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Ⅱ、Ⅲ或IV,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三)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生物

1.安全等级为Ⅲ的受体生物,经类型1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根据安全性增加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Ⅰ、Ⅱ或Ⅲ,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2.安全等级为Ⅲ的受体生物,经类型2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其安全等级仍为Ⅲ。

3.安全等级为Ⅲ的受体生物,经类型3的基因操作得到的转基因生物,根据安全性降低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Ⅲ或IV,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四)受体生物安全等级为Ⅳ的转基因生物

1.安全等级为Ⅳ的受体生物,经类型1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根据安全性增加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I、Ⅱ、Ⅲ或IV,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2.安全等级为IV的受体生物,经类型2或类型3的基因操作而得到的转基因生物,其安全等级仍为IV。

第十四条 农业转基因产品安全等级的确定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和产品的生产、加工活动对其安全等级的影响类型和影响程度,确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等级。

(一)农业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加工活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的影响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1 增加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类型2 不影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类型3 降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的转基因产品

1.安全等级为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1或类型2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等级仍为。

2.安全等级为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3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根据安全性降低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Ⅱ、Ⅲ或Ⅳ,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产品

1.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1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如果安全性增加到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不再产生不利影响的,其安全等级为I;如果安全性虽然有增加,但是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仍有低度危险的,其安全等级仍为Ⅱ。

2.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2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等级仍为Ⅱ。

3.安全等级为Ⅱ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3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根据安全性降低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Ⅱ、Ⅲ或Ⅳ,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产品

1.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1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根据安全性增加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Ⅰ、Ⅱ或Ⅲ,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2.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2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等级仍为Ⅲ。

3.安全等级为Ⅲ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3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形成转基因产品,根据安全性降低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Ⅲ或IV,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五)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Ⅳ的转基因产品

1.安全等级为Ⅳ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1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得到的转基因产品,根据安全性增加的程度不同,其安全等级可为I、Ⅱ、Ⅲ或IV,分级标准与受体生物的分级标准相同。

2.安全等级为IV的转基因生物,经类型2或类型3的生产、加工活动而得到的转基因产品,其安全等级仍为IV。

第三章 申报和审批

第十五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的研究以及所有安全等级的试验和进口的单位以及生产和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类别和安全等级,分阶段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或者提出申请。

第十六条 农业部每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第一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3月31日,第二次受理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9月30日。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农业部自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20日内作出批复。

第十七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和进口的单位以及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在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安全评价报告或申请前应当完成下列手续:

(一)报告或申请单位和报告或申请人对所从事的转基因生物工作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填写报告书或申报书(见附录Ⅴ);

(二)组织本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技术审查;

(三)取得开展试验和安全证书使用所在省(市、自治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四)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第十八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与试验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专门的机构;

(二)有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与试验的专职技术人员;

(三)具备与实验研究和试验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条件;

(四)成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小组。

第十九条 报告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和中间试验以及申请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农业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安全评价各阶段的报告或申报要求、安全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办理报告或申请手续 (见附录、Ⅱ、Ⅲ、Ⅳ、)。

第二十条 从事安全等级为I和Ⅱ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由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批准;从事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应当在研究开始前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研究单位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实验研究报告书(见附录Ⅴ);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和确定安全等级的依据; (三)相应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第二十一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Ⅱ、Ⅲ、Ⅳ)实验研究结束后拟转入中间试验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试验单位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中间试验报告书(见附录Ⅴ); (二)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三)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和确定安全等级的依据; (四)相应的安全研究内容、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结束后拟转入环境释放的,或者在环境释放结束后拟转入生产性试验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

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安全评价申报书(见附录Ⅴ);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和确定安全等级的依据; (三)农业部委托的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四)相应的安全研究内容、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五)上一试验阶段的试验总结报告。

第二十三条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性试验结束后拟申请安全证书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安全评价申报书(见附录Ⅴ);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和确定安全等级的依据;

(三)农业部委托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四)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阶段的试验总结报告;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应当明确转基因生物名称(编号)、规模、范围、时限及有关责任人、安全控制措施等内容。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进口的单位,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履行安全证书规定的相关义务。

第二十五条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或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供相应的安全评价材料。

第二十六条 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交纳必要的检测费。

第二十七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受理审批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参与审查的专家,应当为申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章 技术检测管理

第二十八条 农业部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及其管理工作的需要,委托具备检测条件和能力的技术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二十九条 技术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设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具备与检测任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手段; (三)严格执行检测技术规范,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四)有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三十条 技术检测机构的职责任务:

(一)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评价提供技术服务;

(二)承担农业部或申请人委托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定性定量检验、鉴定和复查任务; (三)出具检测报告,做出科学判断;

(四)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承担或参与评价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五)检测结束后,对用于检测的样品应当安全销毁,不得保留。 (六)为委托人和申请人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五章 监督管理与安全监控

第三十一条 农业部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指导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控和监测工作,建立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条例》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与生产的单位,在工作进行期间和工作结束后,应当定期向农业部和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与生产应用所在的行政区域内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试验总结和生产计划与执行情况总结报告。每年3月31日以前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的生产计划,每年12月31日以前提交实际执行情况总结报告;每年12月31日以前提交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试验总结报告。

第三十五条 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和生产的单位 ,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确定安全控制措施和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做好安全监督记录,以备核查。

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环境控制和规模控制等(见附录Ⅳ)。

第三十六条 安全等级Ⅱ、Ⅲ、Ⅳ的转基因生物,在废弃物处理和排放之前应当采取可靠措施将其销毁、灭活,以防止扩散和污染环境。发现转基因生物扩散、残留或者造成危害的,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消除,并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在贮存、转移、运输和销毁、灭活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具备特定的设备或场所,指定专人管理并记录。

第三十八条 发现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存在危险时,农业部有权宣布禁止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收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由货主销毁有关存在危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安全等级Ⅲ、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或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未向农业部报告的,按照《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或已获批准但未按照规定采取安全管理防范措施的,或者超过批准范围和期限进行试验的,按照《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未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擅自将农业转基因生物投入生产和应用的,按照《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假冒、伪造、转让或者买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审批书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按照《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核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安全证书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或者核发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按照《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用术语及含义如下:

一、基因,系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主要指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二、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三、基因组,系指特定生物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

四、DNA,系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名词缩写,是贮存生物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

五、农业转基因生物,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六、目的基因,系指以修饰受体细胞遗传组成并表达其遗传效应为目的的基因。

七、受体生物,系指被导入重组DNA分子的生物

八、种子,系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九、实验研究,系指在实验室控制系统内进行的基因操作和转基因生物研究工作。

十、中间试验,系指在控制系统内或者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小规模试验。

一、环境释放,系指在自然条件下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所进行的中规模的试验。

十二、生产性试验,系指在生产和应用前进行的较大规模的试验。

三、控制系统,系指通过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建立的封闭或半封闭操作体系。

四、物理控制措施,系指利用物理方法限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在实验区外的生存及扩散,如设置栅栏,防止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从实验区逃逸或被人或动物携带至实验区外等。

十五、化学控制措施,系指利用化学方法限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的生存、扩散或残留,如生物材料、工具和设施的消毒。

六、生物控制措施,系指利用生物措施限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的生存、扩散或残留,以及限制遗传物质由转基因生物向其它生物的转移,如设置有效的隔离区及监控区、清除试验区附近可与转基因生物杂交的物种、阻止转基因生物开花或去除繁殖器官、或采用花期不遇等措施,以防止目的基因向相关生物的转移。

七、环境控制措施,系指利用环境条件限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的生存、繁殖、扩散或残留,如控制温度、水份、光周期等。

八、规模控制措施,系指尽可能地减少用于试验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的数量或减小试验区的面积,以降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广泛扩散的可能性,在出现预想不到的后果时,能比较彻底地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消除。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1996年7月10日农业部发布的第7号令《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上一篇:自驾游活动安全协议书下一篇:浙江商品条码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