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探讨

2023-02-14

长寿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 三峡库区尾部, 距重庆主城仅60 km, 由于三峡库区蓄水淹没和城市化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原有的长寿区本地番茄的主要生产区——沿江河谷蔬菜基地和城郊蔬菜基地被没淹和占用, 番茄生产和市场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市民想吃到自然成熟的番茄便成了一种奢望。因此, 寻找和开辟新的本地的番茄生长适宜区迫在眉睫。以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产业基地为依托, 对番茄种植进行广泛试验和调查, 通过3 a的观察和试验, 发现番茄生产中疫病、青枯病是主要发生的病害, 而且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 在番茄的生产中, 积极探索番茄疫病、青枯病防治控制性技术, 提高番茄的产量[1,2]。经过几年的实践, 现把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番茄疫病发生情况

1.1 番茄主要病害发生的条件

晚疫病是番茄的重大病害, 多雨、多雾、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流行性很强, 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发展迅速, 难以控制, 造成大面积毁灭性危害, 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可为害番茄的茎秆、叶片和果实。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 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 危害番茄的茎、叶、果实, 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番茄灰霉病, 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是侵染高峰期, 在阴雨天湿度大于90%时易发生[3,4]。

番茄青枯病, 主要在成株期发病, 为害番茄整个植株;它是一种土传病害, 酸性重的土壤和连作地发病严重, 该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 病薯块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发病最适温度在30℃以上, 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 植株生长不良, 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1.2 长寿地区番茄病害发生情况

长寿地区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冬暖夏热, 湿润多阴, 雨季长, 阴天多, 湿度大。常年降雨量1 000~1 450 mm, 春夏之交总是晚上下雨, 白天放晴。6-7月常有高温暴雨发生, 造成田间高温高湿状态, 导致番茄病害的发生。据2011-2013年对长寿现代农业园区双龙镇龙滩村、飞石村、龙河镇龙河村观察, 番茄发生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其中, 2011年和2012年露地栽培的番茄7月因气候温和湿润, 大面积发生疫病, 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2012年大棚设施栽培发病轻。

2 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

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 采取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实行无病毒种子生产。二是合理安排轮作, 与非茄科类作物实行3 a以上的轮作。施足底肥, 增施磷钾肥, 防止早衰, 是预防该病的关键。三是合理密植, 及时整枝,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 栽培防治加强定植后田间管理。

2.2 土壤酸碱度调整防治技术

每667 m2撒施100~150 kg的生石灰或早木灰深耕翻土, 改良酸性土壤。

2.3 土壤病原生物处理防治技术

翻耕土地前清洁田园, 翻耕前后用秸秆或草平铺土烧土各一次, 减少病原微生物, 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2.4 药剂防治技术

2.4.1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

及时清理中心病株, 百菌清烟剂、普力克、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间隔7 d左右喷1次, 连续喷3~5次[5]。

2.4.2 番茄青枯病

初期用硫酸链霉素喷施或灌根, 也可用青枯立克、叶枯坐、可杀得、络氨铜交替喷药防治。及时清理中心病株, 并用石灰或草木灰消毒。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 重庆市长寿区沿江河谷等老番茄生产基地被城市建设所占用, 长寿的番茄全部依靠外地供应。因此, 开辟新的番茄生产基地, 让市民吃到新鲜、健康的本地番茄迫在眉捷。近年来, 在长寿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基地进行番茄种植中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 发现番茄疫病、青枯病是番茄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因此, 探索出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控制性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疫病,控制性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宝玉.番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植物保护, 2009 (9) .

[2] 石书文, 潘澎湃, 李翠英, 等.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 2004 (2) .

[3] 李宝聚, 陈立芹, 孟伟军, 等.温度调控对番茄灰霉病菌侵染的影响[J].植物保护, 2004 (2) .

[4] 雷邦海, 张岑珍, 秦益华, 等.奥霉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试验与示范[J].蔬菜, 2004 (2) .

[5] 薛德乾.春种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 2004 (3) .

上一篇:哀牢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林业发展的研究下一篇:以产品设计为基础思考张力的日本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