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2022-08-07

第一篇: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们如何影响企业战略

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处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被利益相关者推向多元化,因此应预先考虑战略类型的变革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如果你连续三年关注我们的信誉100企业榜单就会从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凡是排名靠前的企业无一不是高度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排名靠后的企业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信誉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信誉的呢?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在中国,联想、TCL、康佳、春兰等等上了规模的企业,都热衷于多元化的公司战略,而正是这样的战略方法,令大量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连年下滑。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中国众多企业采纳,是基于中间产品市场,包括知识、技术、商誉、零部件、材料等市场不完全性的考量。这种不完全性是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所致,如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容易扩散。中间产品的这种特殊性导致买方或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这种缺乏市场以供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某些市场经营效率低下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外部交易成本,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利益相关者战略路径

那么,利益相关者为何会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决定要素产生影响。弗里曼认为影响的产生基于以下三个原理:

(1)合作原理。它说明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起工作,维持和顾客、供应商、金融家和社区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关系。每个团体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2)持续创造原理。它认为企业是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价值的激励下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创造出新的价值。现代企业创造价值不但不必摧毁别人,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善每个人的状况来实现。

(3)复杂性原理。它认为人是复杂的,具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观。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基于上述原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利害关系表现在:①和企业合作,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目标企业进行合作创造更多价值,并共同分享这些价值;②对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当利益相关者预期企业的行为对社会有利时,他们可能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或社会支持。

从信誉理论的角度来说,企业战略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提供了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对企业未来成长进行预期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战略可以帮助大众有效地识别企业并且揭示企业未来计划发展的方向。

这样,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影响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发展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的企业。一般而言,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能够集中注意力于一个基本的业务活动或一系列相关联的业务活动,因此这类企业更有效率。并且由于它们业务高度的集中,这类企业的沟通传播和企业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们的高效率的形象可能更加清晰和简明,这也就更容易为利益相关者所认知和理解。诸如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往往比较青睐于专业化生产某类产品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这也就是源于执行这类战略的企业由其专业化而带来的产品、服务质量的保证,进而赢得了可靠的企业信誉,这一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了它的利益相关者。

当然,从企业绩效角度看,相关多元化有其吸引力的方面,但是对这种多元化战略进行管理的无效性也随之出现。对照专业化经营,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的难度加大,它需要企业管理者同时协调不同的业务活动,还要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但在现实中在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多项业务活动中都投入精力与资源,从而顾及不到其广大利益相关者们的利益平衡。

而且,多元化战略要求在业务单位间有更多的协调,所需的信息和协调机制变得更为重要和成本高昂,而这无疑会造成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企业运营效率的降低。

同时,企业执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众多未知的成本会降低企业的信誉。这可能是源于企业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增加而带来的沟通传播信号的多样性。企业的目标和它的使命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变得不够清晰乃至于模糊。

如果企业持续进入多样化且不相关的领域,企业的战略焦点逐渐变得不清晰甚至扭曲,以及来自于各业务单位的职能、功能的重复和管理的无效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运营的协同性在不相关的业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很少,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原有的信誉平台,在这些毫无联系的市场中,企业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平台将毫无作用。

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战略传递给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的混杂。企业的经营领域越多样化,企业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发杂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企业越集中发展,其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就越清晰。一个大企业可能产生这样的多样化信息以至于它对内的沟通和对外的传播更可能缺少任何显著的关联性。大企业的各事业部经理通常只控制着自己部门信息的发布。这样多样化的信息的来源可能会混淆外部公众,使他们对企业管理者的评价打折扣,也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失去对企业关注的热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

利益的信誉观

企业信誉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性上。企业信誉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的两个关键特性:第一,信誉拥有可以被企业同时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潜力,企业信誉所承载的品质、诚信和对社会的负责使得企业可以成功地进入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中;第二,其形成与构筑过程的历史性与积累性,能够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资源。

通过分析发现,执行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企业的战略焦点越明确,企业的运营效率就越高,而且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就越集中可靠。由于专业化战略能够反映更清晰和更易于理解的企业使命,因此,执行此战略的企业的信誉就会高于其他战略的企业。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是完全不可行的。因为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很多企业毕竟是沿着相关多元化的路径演化的,万向集团就是稳健地高速发展成为了初具跨国公司雏形的国内一流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代表。

我们必须要高度注意的是,在企业执行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业务单元中协同效应的发挥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的行为是否能够博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保持关注与赞赏,从而提升企业信誉。随着企业经营持续多样化至不相关领域,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被协同效应和战略分离(以及随之而来的沟通信息的扭曲)这两类对立的力量所影响,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平衡,以保证企业被利益相关者所关注与信任,使企业的信誉不会受到损失。

由此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

作者:潘少华 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8年第6期

第二篇:论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相关各方的影响

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实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饿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别有用心),都是十分荒谬的。

整整60年前,及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

朝鲜战争不该打,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后者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对6月25日开始的朝鲜战争,朝鲜政府一直称为“祖国解放战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那场战争统称为“朝鲜战争”,而韩国方面则出于自尊则称为“韩国战争”(后来亦有“6·25战争”或简称“韩战”)。朝鲜战场的参战方对战争有不同的称谓,主要是因为参与此战的目标有重大差异。

对中国人而言,只是每年10月25日这个志愿军参战日举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只是援救危在旦夕的邻邦并“保家卫国”,对此前四个月的战事国内战史往往一带而过,因为有许多忌讳之事不便深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档案解密,国内许多人也比较清楚地了解到朝鲜战争(并不等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自然更应该只纪念对中国而言有重大意义的“10·25”。 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时,原来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在此之前,李承晚为总统的韩国政府则叫嚷要“北进统一”,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则要实现“祖国解放”,现在国际上有人炒作“在朝鲜谁打响第一枪”,其实子1948年麽苏军撤出朝鲜和1949年美军撤出朝鲜后,对峙的双方相互之间便枪声不断,三八线两边的战斗在1949年末至1950年初已上升至营级规模,最终演变为力量处于强势的一方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谋求实现统一。 回顾当初朝鲜民族的分裂和内战,恰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恶果。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朝鲜划界而治,双方各自的占领区内都建立了宣布代表全朝鲜的政府,这便种下了内战的种子,美苏撤军后的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相争的影响。

美国鉴于李承晚政权的军事历练若于北方,反对其“北进”而要求取守势。1949年以前,斯大林也一直反对朝鲜人民军南进,看到中国革命胜利时美国并未干涉态度才有所改进。

1950年1于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美国基本立场讲话”中谈到西太平洋防线从阿留申群岛、日本到菲律宾,未提到朝鲜和台湾。据当年斯大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这篇讲话斯大林研究了很久,后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证明1月3日这天,斯大林致今日成的电报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随后的事实却证明,斯大林等人对美国反应的判断出现了重大战略错误。2月14日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后,美国高层马上为“丢失中国”发生争吵,对于尚能控制的南朝鲜绝不肯放弃,并在积极寻找干涉朝鲜、台湾的行动借口。 对朝鲜内战的战略决心,中国方面得到消息的时间已经很晚。现在已经公布的俄罗斯档案说明,1950年4月,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兼政府首相金日成、劳动党副委员长外相朴宪永访问苏联后,又于5月中旬到达北京,向毛泽东通告了斯大林已经同意的大致方案,并说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随后斯大林虽在电报中说了一句由中朝同志共同商量决定,实际山是把既成事实摆在面前,毛泽东从当时的意识形态或国家关系出发都不便反对他人已经确定之事。金日成、朴宪永离开北京一个多月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四十多年后,当时任中央政治秘书室主任并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的师哲在1992年出版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这样写道:“战争爆发后,我们才得到消息。”这句话虽短,却大有深意。当时师哲在毛泽东身边处理电文特别是同苏联往来的电报,不过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中不便多谈这段史实。1989年他曾向笔者叙述过此事的来龙去脉。1992年他在向旅美大陆学者陈兼口述回忆录时,也说明战争爆发后朝方才来了一名校官通报情况(此回忆录在美国已经以英文出版)。

当然,朝鲜爆发内战属于其本国的内政,美国却操纵联合国污蔑朝鲜北方“侵略”了南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笔者参加一些国际研讨时同美国学者就朝鲜战争的许多事实能一致认定不过经常对战争开始时的一个用词发生争执。美国总是永北方“入侵”(invade),本人则坚持不能用此词,只能说6月25日当天“内战开始”。这一个用词之争,其实关乎到战争的性质。因为按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国内战争只有进步和反动之分,“侵略”一词只适用于国家之间。朝鲜南北两方都只承认有一个朝鲜,双方无论是谁先采取行动,都不能称之为“侵略”。如同美国19世纪的南北战争一样,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兵乘机占领台湾,阻止中国实现统一,才是名副其实的侵略。美国的武装干涉朝鲜,使战争的性质迅速起了变化:对美国来说是一场侵朝战争,整个朝鲜战争也有本国内战变成一场许多国家参加的国际局部战争。以国际准则来看,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无疑使造成战争扩大的原因,自然是这场国际冲突的罪魁。从斗争的策略角度看,当时在国际共运中居于领袖地位的斯大林也有严重的判断错误,而交战者又只考虑自身而为多考虑外部因素。 朝鲜内战演变成这样一种严重的结果,使当时的苏联和中国领导人始料不及的。朝鲜战争作为冷战时期的第一场大规模热战,造成了小国把大国拖入现代局部战争的后果(当时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在回忆录中也认为使朝鲜把苏联拖进去的,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也于同样的观点),到头来又加剧了冷战。美国以“联合国军”的旗号纠集其盟国组成国际反共阵线,给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对新中国的危害则更为严重。面对美国出兵朝鲜,斯大林当即表示了退缩,撤退在朝鲜的军事顾问。朝鲜人民军的主力却倾力南进,企图在美军未到达时解放朝鲜全境,结果在洛东江前受阻僵持50天,美军又于9月15日在其后方仁川登陆。9月下旬战局恶化时,今日成向苏联求援,斯大林表示不能出兵,要他向中国求助。

1950年10月1日,今日成向中国请求派兵援助,斯大林的意向也要中国出兵,兵愿意向中国提供武器兵在费用上由双方“共同负担”(最后落实为“出厂价五折对华计费)。10月上旬美国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边扑来,此时新中国已无法解决台湾问题,若在朝鲜问题上再次示弱,美国势必得寸进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为恶劣,国内反动气焰也会增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毛泽东以其独有的魄力显示了”补天之功”,以出兵参战的方式扭转危局,达成当时情况下对新中国最有利的结果。

历史证明“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朝鲜内战爆发后迅速演变为国际战争,是当时的世界战略格局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实行“一边倒”,使美国格外重视远东局势的变化,力图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势力”。在改变中国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试探无效后,美国高层在1949年便开始筹划出兵干涉台湾,1950年2月的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使其下定最后决心,只待一个借口。童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两天后即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发表声明宣布军事干预朝鲜,同时出兵台湾兵大力支援侵越法军,从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构成了威胁。 美国以南朝鲜爆发内战为理由出兵控制中国领土台湾,完全是践踏国际法准则的侵略行为。同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侵略台湾时,又针对其荒谬借口批驳说:“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

美军入侵南海,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就此受阻,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又使东北工业基地受到威胁,刚刚解放并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自然不能没有反应。面对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出现的威胁,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强调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选择了合适的反击地点。当时中国因为没有海空军而难以在台海作战,出兵越南后勤供应又及其困难,只有在朝鲜战场同侵略者较量才最便于发挥自身的陆军优势。正如在中国从朝鲜撤军前夕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对此总结的那样:“我们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

面对美国入侵中国领土台湾,新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反击,中共中央却考虑到国内的极端困难局面,进行对美作战准备时还是力争避免直接入朝参战。1950年10月上旬和中旬,面对朝鲜危在旦夕,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又开会反复讨论,多数人列举种种困难而不主张出兵,苏联出动空军的问题上也一再退缩(开始称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飞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过许多天不眠不休地思考,曾两次要求入朝不对暂停行动,经最后权衡厉害还是确定:“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敢于出兵同美国进行较量,既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战场范围、出兵时机好残障方式又表现出极其谨慎、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中国参战之前先发出“不能坐视不理”的预先警告,出兵选择在美军逼近鸭绿江时,同时规定不再朝鲜以外攻击美军,并以非政府的“志愿军名义”出兵,为在局部战争条件下保持国内和平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些有高度政策性的措施,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所力争的是“朝鲜战争地方化”即不要扩大。

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也不愿在亚洲过分地扩大战争,因此杜鲁门总统很快将主张对华开展的麦克阿瑟撤职。事实证明,新中国能在朝鲜这一局部战场与美国较量,便于集中力量对敌,能有效达到既援助兄弟邻邦又保证国内安全的作战目的。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是他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也是一个决心正确、政策和策略水平都比较高明的决策。

抗美援朝虽有代价,收益却更为巨大

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基本回到了开战时的三八线位置,可谓平局。中国进行的二年零九个月的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取得了将世界头号强国击退500公里并挽救了邻邦的胜利,这一成就是任何熟悉历史且又正确立场的人都会肯定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便参加了朝鲜半岛上的一场当时世界山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战争,难免要付出一定代价。抗美援朝战阵先后又297万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直接消耗战费62亿元人民币,还对苏联欠下30亿元人民币(当时折合13美元)的军火债,战时牺牲15万多人(因又有事后补报的因病伤亡者,确认烈士为18万人)。中方付出的代价于战果相比,还是相对较少的,尤其是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很高的作战技巧,人力物力损失都小于对手。按联合国军公布的数字,战时美军死亡共5.4万人,韩国军队死亡22万人,还有其他盟国的数千人,美国的直接战费超过200亿美元。 将抗美援朝战争的花费与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相比,其总量并不算太高。战争期间中国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达2000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支出为6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战争的开销只占同期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正因如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每年经济增长率均在15%以上。至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生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站在“第一线”出兵朝鲜,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种民族牺牲也换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在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领导人才改变了过去援华项目不大慷慨并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得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外来经济援助。1952年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141个大型工程项目,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又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后来通称的“一百五十六项(最后落实为150项)。这些援华项目的设备虽然还算成本费,技术转让却全属无偿,就此中国能以堪称世界上最低的成本奠定了工业化的最初基础。上世纪80年代时,解放初期主管经济工业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对此曾回忆说:”那时他们对我们的援助是真心诚意的。比方说,苏联制造了两台及其,他们一台,我们一台„„那真是援助,体现了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苏联能够在援助中体现这种情谊,受中国抗美援朝的精神所感动可谓重要原因。有了这种援助,一使中国众多老一代人有那么深的“苏联情结”。不过一切事物往往有带两面性,若全面地看,在接受苏援时全面照搬苏联模式,也给后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中国出兵朝鲜,于世界头强在战场上取得均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胜利,这在政治上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于苏联真正形成了基本平等的兄弟关系(东欧各国与苏联则是父子关系)。在旧中国,2万8千八国联军旧能长驱进入北京,60万日军就能占领大半个中国,而朝鲜战场上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在境外便被打退,此战又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豪言,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终于被公认为强国,获得了近代从未有过的地位,美国也承认自此才把新中国看称一个平等的对手。过去日本社会上都轻蔑地称中国未“支那”,看到自己最敬佩的美国居然被中国人在朝鲜打败,才口服心服地改称正式国名。 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又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共产党的凝聚力,子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抗美援朝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新加坡的资政李光耀也总结说,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国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

经过抗美援朝这一仗,中国解救了处于危机中的朝鲜政权。不论后来的半岛局势演变如何,我国工业重心东北就此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安全屏障,我国所显示的为例也使周边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安全环境。后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时,认为又两大成果最值得重视: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

朝鲜战争对其他相关各方的影响

中国参加朝鲜战争(在国内称抗美援朝战争),从总体上看收益大于付出。站在美国的立场看,这一仗也是有得有失,不过是苦涩大于收获。美国政要都一直认为,此战保住了南朝鲜还是值得打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1951年5月在国会上批评麦克阿瑟说过一段话--“假如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中。”我国有的著述过去引用此话时删去第一句前置短语,便曲解了本意。如看这段话的全文便可领会到,美国当权者当时只是担心将其扩大到中国会引起严重后果,从不认为介入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因为若是一个体大无双的世界拳王于一个刚刚康复奋起的病夫比赛,就算打成平局,人们肯定会嘲笑拳王是失败者。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同美国作战,还能战而胜之,这对当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使他们相信毛泽东的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就在朝鲜停战的前一天,古巴的卡斯特罗开始了武装斗争。越南人民军受中国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也对法国殖民军展开了全面攻势,沮丧的法国政府在翌年不得不宣布撤军,越南军民随后又敢于同美国展开持久战。1954年秋,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又开始了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彻底动摇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面貌。

通过朝鲜战争,美国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难于打赢地面局部战争,战争结束后便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把军备重点转到发展核武器和空军方面。美国的军费,又朝鲜战争前的150亿美元,飙升至战争期间的年400亿美元以上,同苏联展开了持续的军备竞赛,导致冷战局面进一步加剧。

从某种意义上看,苏联在朝鲜战争中却成了受益者。虽然援朝和援华花费了一些经费,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却很小,中朝牵制美国的主要力量还使其能处于安全的地位,新中国也更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边。正由于看到这一点,斯大林希望朝鲜战争长期进行下去,1951年6月他接见中国派出的高岗和朝鲜的金日成时曾表示:“你们打得很好,为什么要谈判呢?”看到中朝希望和平建设的愿望,斯大林不能不同意和谈,却不希望马上停战,于1952年秋天支持中方在战俘问题上的态度,以便继续拖住美国。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新的苏联领导人忙于解决内部问题,才表示希望尽快停战,为此提出应在战俘问题上让步。苏联通过朝鲜战争虽巩固了自身阵营,却也加剧了同美国的冷战气氛和军备竞赛,后来一些苏联和俄罗斯学者也认为,从长远角度看这对本国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随后出兵台湾,使垂危的国民党当局十分欣喜。此前美国虽筹划干涉台湾,其打算却是排除蒋介石而至此岛内地方势力,后因对抗新中国的需要使其由“弃蒋”改为大力“援蒋”,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支持“台独”。上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得到美国20亿美元以上的无偿军事、经济援助,在台湾站住脚跟,并未后来的“经济起飞”奠定了主要基础,也成为朝鲜战争的主要受益者。

在朝鲜战争中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恰恰是此前几年刚刚战败的日本。

据战后的1946年统计,日本因国内生产破坏和丧失多数海外市场,国民产值只相当于战时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众多国民还处于饥饿之中。经过几年恢复,至1950年经济还未恢复到战前水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日本列岛作为主要后方基地,军需品也大都在此采购,当地经济马上繁荣起来。1951年日本经济总量便超过此前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又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当年的日本政客也都承认朝鲜战争对其国内恢复可谓“天赐良机”。战时美国谓巩固后方,又允许日本以“自卫队”的名义重组军队,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也在此时奠定。

至于朝鲜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则是朝鲜南北双方。由于战事拉锯般地蔓延到整个半岛,加上美军狂轰滥炸,双方的民众死亡上百万人,半岛上经济惨遭破坏。尤其是朝鲜北方的城市和大多数村镇完全被夷为平地,停战时人们形容平壤“不仅找不到一幢完整的房子,甚至找不到一块完整的转头。”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也持续至今。

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追昔抚今,纵观当年朝鲜战争和形势发展演变,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可以说当年的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不过直至今日,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回顾当年的历史并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天的人们无疑还会有启迪作用。

第三篇:辩论赛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最终版]

总结陈词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对方辩友探讨这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必然要有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 利益还是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细细品味对方辩友的发言,我不得不说,对方辩友的言论存在以下缺点

(1)定义不清,影响有好有坏,可是对方辩友却在只说道义的好处,利益的坏处,却忽略了利益也可以为我们带来好处

(2)对方辩友今天给出了很多典型的事例,弘扬了道德的高尚,诚然如此,但是我必须请对方辩友面对现实,只有正视现实,我们才有资格去实现理想 现在请允许我从现实角度来再次阐述我方的观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的有识之士一直都在提倡道义,宣扬道义,我们不但不反对这种做法,相反的,我们提倡这种做法,因为他们的确给了我们一些震撼,一些心动,一些反思,但是这些倡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现实社会的残酷。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些有识之士提出这些倡议的背景是什么?人们所处的社会有人贪图名利,有人拜金,有人贪财,有人见利忘义,有人背信弃义,利益长久以来地成为了操纵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他们从沉默的大多数中走了出来,高唱着道义之歌,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典型、榜样,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告诉世人他们想要引导一个怎样的社会风气。试想一下,如果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已经远远大于了利益,那么,那些先哲们又何必苦苦的倡导道义呢?我们不否认这些名言,甚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比对方辩友更多的例子,

但是,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利益与道义哪一个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那么我们就应该回到我们的现实中来看。虽然我们可能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可是,人,是具有利己本性的,同时高物价,高房价,逐渐升高的生活压力迫使我们又不得不追求利益,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道义。我方辩友也已经很清楚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于道义进行了证明。

虽然, 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于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但是抛开这个辩题,抛开今天我们辩手的身份,我们又何尝不想生活在一个充满道义的社会里,我们又何尝不想靠着道义去真心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谁愿意每天生活在一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又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被利益左右的人。可是,朋友们,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应该停留在今天的辩题上,如果,我们想让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于利益,我们就需要一起努力,在这里,我们希望,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充满道义的人际关系

第四篇:注税考试《税收相关法律》每日一练: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注册税务师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1530/

注税考试《税收相关法律》每日一练: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

单选题

甲有限责任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由丙合伙企业作为借款保证人。合同签订3个月后,甲有限责任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遂与乙银行协商,将贷款金额增加到70万元,甲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通知了丙合伙企业,丙合伙企业未予答复。后甲有限责任公司到期不能偿还债务。该案中( )。

A、丙合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保证合同因甲有限责任公司与乙银行变更了合同的数额条款而致保证合同无效

B、丙合伙企业应承担70万元的保证责任,因为丙合伙企业对于甲有限责任公司和乙银行的通知未予答复,视为默认

C、丙合伙企业对50万元应承担保证责任,对增加的20万元不承担保证责任

D、丙合伙企业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有限责任公司与乙银行变更合同条款未得到丙合伙企业的同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另外,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行为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本题中保证人丙合伙企业沉默,不能推定其同意。

第五篇:分析高尔夫产业中的利益相关者

1、高尔夫球手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球手与球会经营者

球会的目标客户就是球手,球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吸引球手,从而增加球会的受益。球手对球会的评价同时也将影响球会的知名度和声誉。球会经营者必须针对球手的需要来进行运营球会,从服务以及各类硬件设施上使球手满意。就高尔夫赛事而言,对于高尔夫球手,高尔夫球会的工作人员看似并不关心参赛的人员,但是一旦有明星球员加入比赛,他们则会热情的关注和追捧。

2)球手与投资者

投资高尔夫产业的人大多都看中了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潜力。球手是高尔夫产业的目标消费群体,整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靠球手的需求来拉动。无论是高尔夫球具、高尔夫服装,还是高尔夫球会,到高尔夫赛事,球员都是消费的主体,球员的高品质要求和不断的提升球技要求整个行业的进一步提升,投资者投资时需要研究球员的发展情况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就高尔夫赛事而言,对于赛事举办的球会亦即球场也是高尔夫球员选择是否参加比赛的重要原因,因为通常球员参加比赛的交通、住宿等费用都是需要自理的,而球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球手参赛的成本,所以,大部分球手认为球会的地理位置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球手与赛事组织者

高尔夫运动的参与者即高尔夫球手是给赛事注入活力的中坚力量,竞技的精彩程度完全取决于球手的水平及其发挥,能否满足球手的要求,能否吸引与赛事定位相匹配的球手参与是赛事运作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球手特别是职业高尔夫球手,他们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事业的飞跃,也必须参与到高水平的赛事中来,也因此,他们对赛事的运作显得格外关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他们除了对赛事的规模、比赛宗旨、赛事品牌比较关注以为,对赛制、奖金数额、奖项设计等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4)球手与赞助商

对于赞助商,球手除了十分关注赞助企业的品牌外,他们还集中关注赞助企业的信誉。而赞助商则侧重于球手的潜力及影响力。赞助商需要知名职业球手为其宣传产品,扩大影响力,球手同时也乐意有赞助商为提供金钱或者物资方面的赞助,从而提升自我价值。

5)球手与媒体

球手是新闻的主角,媒体们关心的球手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利用花边新闻来制造卖点。可以说球手媒体的“衣食父母”,但是媒体如果对球手进行负面报道,也会对球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6)球手与职业球手经纪人

职业球手经纪人为球手联系各种比赛、处理各种经济以及对外关系。经纪人的存在使显得球手更职业化,通过经纪人球手才可以专心于打球,也可以同时得到更多利益。经纪人通过在球手和商业投资者之间牵线搭桥来获取利益。

2、球会经营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球会经营者与投资者

投资者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盈利,因此需要有能力的经营者来管理球会。球会经营者便需要最大化的运用自己的才能来赚取利润。

2)球会经营者与赛事组织者

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必须依赖实体的球场,除了高尔夫俱乐部自己举办的赛事外,大多数赛事运营组织是不拥有实体球场的,因此,和球场的合作是赛事组织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高尔夫球会的利益要求也是赛事组织机构不可忽视的。大部分底层球会工作人员并不太关注赛事运作的细节,不能从较高的高度来看待球会与赛事运作组织的合作。球会工作人员应关注举办赛事过程中的服务以及承办赛事球会的服务水平,因为这与他们从事的服务工作有密切的关系。

3)球会经营者与赞助商

球会经营者希望有强有力的赞助商赞助物资来节省球会的日常开销,赞助商也希望通过球会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提升品牌。

4)球会经营者与媒体

媒体是宣传球场的平台,媒体的宣传和报道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球场,所以球会经营者会懂得搞好与媒体的关系。

3、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投资者与赛事组织者

投资赛事的商人多数是看中赛事的影响力,有影响力的赛事才可以赚钱,赛事组织者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赛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且保证赛事的影响力,好的赛事组织者才能保证赛事的盈利。

2)投资者与赞助商

作为赞助商,高尔夫赛事的成功举办也是他们宣传其产品、品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绝好机会,同时,赞助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本投入形式,他们也希望得到良好的回报。因此,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赞助商更关注于高尔夫赛事本身的运作。非常明显,赞助商对高尔夫赛事的规模、高尔夫比赛举办的宗旨以及高尔夫比赛的规模格外关注,这些都是吸引赞助商赞助一个赛事的关键因素。

3)投资者与媒体

投资者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请媒体报道,通过媒体曝光度,增加其未来的潜在价值。

4、赛事组织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赛事组织者与赞助商

赞助商特别关注球手,关注他们的动态,关注他们的发展。赞助商除了和赛事组织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外,许多知名的赞助商和球手还有单独的合作,往往以企业单独赞助某位球手或者邀请球手做形象代言人等形式表现。在高尔夫比赛中,赞助商还很关注整体参赛的人员、赛事的定位,因为这影响到他们提供赞助物及分配赞助物。

2)赛事组织者与媒体

赛事组织一般都与新闻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尽量方便新闻采访,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组织及其赛事的新闻。例如比赛现场的直播、比赛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等,都对赛事运作组织及其赛事的宣传沟通具有重要的价值。赛事运作组织还可以突出重点,报道赛事本身的亮点,例如制作专题报道参加比赛的明星球员;重点介绍比赛的高额奖金、比赛的标志或徽章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具有悬念的新闻来吸引社会关注,比如竞赛组织的人事变动、事件处理、球员分析等]。赛事运作组织在进行宣传时,除了要对赛事组织及其赛事进行宣传外,还要在不同的场合对赞助商和承办球会充分进行宣传,对赞助商和承办者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他们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利益要求 。

3)赛事组织者与职业球手经纪人

职业赛事会邀请职业球手参加,这个过程会与球手的经纪人联系。

5、赞助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赞助商与媒体

赞助商赞助可以通过媒体增加曝光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赞助商的高额赞助可以吸引更多的媒体,增大宣传的效果,同时媒体也能通过这个卖点获益。

2)赞助商与职业球手经理人

赞助商会赞助知名职业球手的打球所需的各种物资,包括服装、球杆、交通工具等等,这些商业活动都要经过球手的经纪人来处理。经纪人同时希望档次高的赞助,可以令球手和他自己收到更多的利益。

6、媒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媒体与职业球手经理人

职业球手经纪人处理球手与媒体之间的联系,通过媒体提高球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媒体则先通过与职业球手经纪人联系,进而才会通过转播比赛和球手打球获得收视率或卖点,吸引更多的广告,从中获取利润。

上一篇:当面对失败时的作文下一篇:地面变电所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