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2022-07-09

第一篇: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

随着会计信息的理论逐渐完善,以及利益理论观的逐渐完善,不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逐渐扩大,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都有需要:2利益相关者位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会计信息的概念,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具体地说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计划,规划金额等。

会计信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外提供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另一类是对内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在于反映企业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会计报告,满足企业外部债权人、投资者、财政税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的需要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并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它不只局限于分析过去 更主要在于控制现在预测和规划未来。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1服务于企业的微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损益。财务会计以公正合理地计量和确定损益以形成一系列财务信息。因此企业平时发生的各项收支均须及时入账。有关资产负债也须准确地按照损益的要求予以账项调整最终形成企业的损益。

接下来继续分析,不同会计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动机有哪些。从宏观方面来讲,分成两大类,即对内的信息使用者门外不信息使用者

1.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 1)、立法者

我国会计立法者主要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财政部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作为社会和经济的组织和管理者,政府有权也有必要了解企业的各种情况。依法要求现代企业提供和半年、季、月财务报告,了解企业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或采取监督措施,同时还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掌握资金的流向以及实行宏观经济控制。而立法者就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制定或修改会计准则,使社会经济有序稳定的发展。 2).证券承销人及证券交易所

证券承销人及证券交易所都是投资者。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一般投资人利用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分析该公司的经营、财务前景、预测股价的涨落,作为持有、买入或抛出该公司股票的依据。控股的投资人是对该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人,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还可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更换该公司经理层,变更该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政策的决定。凡由国家派出监事会的企业,还应向监事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对投资人来说,最关心的信息是企业盈利和现金流量信息。

3)律师。律师主要是为了了解会计政策法规,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为解决经济纠纷等。 4).债权人。债权人是指对企业贷款或持有企业债券的个人或组织。一般来说,债权人分为短期债权人和长期债权人。短期债权人关注的是企业在短期内偿债能力,因此它们需要获得资产的变现能力的信息。长期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企业预期的财务状况上,如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市场价值以及长期盈利前景。 5).供应商与客户

作为供应商,他们关注的是企业长期经营能力、商业信用和偿债能力,会计信息提供他们判断企业在这方面的经营状况。客户关心有关企业长期供应商品的能力、产品价格、成本行性能以及售后服务。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客户预测企业生存于发展的可能性,评估产品价格的合理性行售后继续提供维修、调换等服务。

2.内部信息使用者(如企业研究人员、公会等)

内部会计信息需求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来管理、控制业务流程的活动。内部信息使用者包括组织结构中各个层面的管理者和员工。不同的管理层面需要不同类型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他们不同的决策行为。 1).业务活动层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业务作业的员工和部门主管人员。决策行为具体涉及日常业务活动如订货、支付原材料、服务、组织产品生产、销售和交付商品及劳务等。决策的信息主要是以短期需要、以历史记录为基础。这些信息如顾客订货历史信息、商品分类目录、价格目录、生产计划、付款要求和汇款等,所产生记录是以实物或货币形式反映的交易的详细情况,这些记录是实际的,一般不做会计调整。设计支持业务活动层决策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得详细的会计数据, 2).管理控制层面这一层次的决策行为包括人员计划、原材料采购计划、设备租赁或购买决策开展广告和促销活动、建立销售网络、选择研究与开发项目、安排主要设备或建筑物的维修计划和恰当的筹资方法。这一层次试图尽可能有效地计划和控制企业可获得的资源,以确保已确立的目标。 3).战术决策层面。企业研究人员就属于这一层面。他以业务层面的会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这些会计数据分类汇总、提供例外的及临时的会计报告,为这一层面的管理者进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本预算、投资管理等活动提供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来源于历史销售数据、销售变动因素数据、产品生产成本数据、短期融资投资决策等数据,它还涉及取得和分配必须的资源,以实现最高层确定的企业目标和计划。根据经营控制层次取得的信息可以对资源分配作战术性的改变。这一层次的重点是确定如何取得、企业和使用特定资源。 4).战略规划层面的会计信息需求 在多数企业结构中,只有少数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主要的目标并选择确保实现目标的战略。战略决策主要涉及的会计信息主要有长期性融资,资本性投资、对责任中心的考核所需信息、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依据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大量与企业有关的环境的信息,主要处理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决策包括考虑竞争优势、市场营销、经理人激励措施、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机会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如考虑治理环境污染所需的或有成本。

那么这些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究竟有哪些呢?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使用者括:投资者、债权人、其他使用者(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它)。其中

社会公众包括:商品和劳务供应商,顾客,企业雇员,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业主、财务分析咨询人员、贷款者、经纪人、供货者、证券承销人、证券交易所、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信贷者、律师、职工、管理人员、税务机构、监管机构、董事会、立法者、客户、工会、企业研究人员、教师、学生等。

不同会计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 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1大股东与小股东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要. 大股东持股时间长和持股数量大,与企业利益联系密切,一般比较关心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状况。大股东们的高持股额使他们能够对企业政策的制定施加重要影响,这需要较全面的会计信息才能完成。而小股东则只关注利润分红以及高管人员的人事任免

(二) 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与所有者不同,因为他们的收益一般都是在合同中规定好的,正常情况下收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付息能力和所贷资产的安全性等等。

1. 长期债权人和短期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要。短期债权人款项期限较短,一般关心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资产流动性;长期债权人除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外,还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债权人的债券安全。

2. 银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新的技术和金融工具的大量出现,使风险的产生与变化速度加快, 这对信息披露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条件下,企业应当尽快披露那些反映业务运作状况的信息,促使银行经营管理者得到及时、可靠的决策有用信息,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经济风险。

(三) 政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政府设立了国资委这个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部门。该部门需要使用大量的会计信息,以了解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状况,考核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还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证券监管部门需要促进证券主体和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化, 是会计信息的直接使用者。

(四) 经营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一般需要,他们不仅要了解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内部信息,还需要了解诸如外部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行业状况等外部信息。

(五)员工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关心的是诸如待遇,发展等信息,在实际工作后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固有状况变化的一些信息,如企业政策变更、职工基金的使用和高管人员的更替 六)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企业的各种行为中,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影响的主要方面。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企业的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条件

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相关性(首要质量):与决策相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三个因素:预测价值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预测过去、现在、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使决策者作出最佳期决策。如:预测投资及信贷的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不确定性,以决定持有、购买、出售其投资或贷款。

2、可理解性:便于使用者理解。

3、相关性:与使用者决策相关,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重要性。

4、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信,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 审慎性、完整性等。

5、可比性。

第二篇:分析高尔夫产业中的利益相关者

1、高尔夫球手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球手与球会经营者

球会的目标客户就是球手,球会经营者必须想方设法吸引球手,从而增加球会的受益。球手对球会的评价同时也将影响球会的知名度和声誉。球会经营者必须针对球手的需要来进行运营球会,从服务以及各类硬件设施上使球手满意。就高尔夫赛事而言,对于高尔夫球手,高尔夫球会的工作人员看似并不关心参赛的人员,但是一旦有明星球员加入比赛,他们则会热情的关注和追捧。

2)球手与投资者

投资高尔夫产业的人大多都看中了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潜力。球手是高尔夫产业的目标消费群体,整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靠球手的需求来拉动。无论是高尔夫球具、高尔夫服装,还是高尔夫球会,到高尔夫赛事,球员都是消费的主体,球员的高品质要求和不断的提升球技要求整个行业的进一步提升,投资者投资时需要研究球员的发展情况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就高尔夫赛事而言,对于赛事举办的球会亦即球场也是高尔夫球员选择是否参加比赛的重要原因,因为通常球员参加比赛的交通、住宿等费用都是需要自理的,而球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球手参赛的成本,所以,大部分球手认为球会的地理位置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球手与赛事组织者

高尔夫运动的参与者即高尔夫球手是给赛事注入活力的中坚力量,竞技的精彩程度完全取决于球手的水平及其发挥,能否满足球手的要求,能否吸引与赛事定位相匹配的球手参与是赛事运作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球手特别是职业高尔夫球手,他们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事业的飞跃,也必须参与到高水平的赛事中来,也因此,他们对赛事的运作显得格外关心。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他们除了对赛事的规模、比赛宗旨、赛事品牌比较关注以为,对赛制、奖金数额、奖项设计等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4)球手与赞助商

对于赞助商,球手除了十分关注赞助企业的品牌外,他们还集中关注赞助企业的信誉。而赞助商则侧重于球手的潜力及影响力。赞助商需要知名职业球手为其宣传产品,扩大影响力,球手同时也乐意有赞助商为提供金钱或者物资方面的赞助,从而提升自我价值。

5)球手与媒体

球手是新闻的主角,媒体们关心的球手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利用花边新闻来制造卖点。可以说球手媒体的“衣食父母”,但是媒体如果对球手进行负面报道,也会对球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6)球手与职业球手经纪人

职业球手经纪人为球手联系各种比赛、处理各种经济以及对外关系。经纪人的存在使显得球手更职业化,通过经纪人球手才可以专心于打球,也可以同时得到更多利益。经纪人通过在球手和商业投资者之间牵线搭桥来获取利益。

2、球会经营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球会经营者与投资者

投资者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盈利,因此需要有能力的经营者来管理球会。球会经营者便需要最大化的运用自己的才能来赚取利润。

2)球会经营者与赛事组织者

高尔夫赛事的举办必须依赖实体的球场,除了高尔夫俱乐部自己举办的赛事外,大多数赛事运营组织是不拥有实体球场的,因此,和球场的合作是赛事组织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高尔夫球会的利益要求也是赛事组织机构不可忽视的。大部分底层球会工作人员并不太关注赛事运作的细节,不能从较高的高度来看待球会与赛事运作组织的合作。球会工作人员应关注举办赛事过程中的服务以及承办赛事球会的服务水平,因为这与他们从事的服务工作有密切的关系。

3)球会经营者与赞助商

球会经营者希望有强有力的赞助商赞助物资来节省球会的日常开销,赞助商也希望通过球会这个平台宣传自己的产品,提升品牌。

4)球会经营者与媒体

媒体是宣传球场的平台,媒体的宣传和报道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球场,所以球会经营者会懂得搞好与媒体的关系。

3、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投资者与赛事组织者

投资赛事的商人多数是看中赛事的影响力,有影响力的赛事才可以赚钱,赛事组织者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赛事是否能顺利进行,并且保证赛事的影响力,好的赛事组织者才能保证赛事的盈利。

2)投资者与赞助商

作为赞助商,高尔夫赛事的成功举办也是他们宣传其产品、品牌,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绝好机会,同时,赞助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本投入形式,他们也希望得到良好的回报。因此,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赞助商更关注于高尔夫赛事本身的运作。非常明显,赞助商对高尔夫赛事的规模、高尔夫比赛举办的宗旨以及高尔夫比赛的规模格外关注,这些都是吸引赞助商赞助一个赛事的关键因素。

3)投资者与媒体

投资者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请媒体报道,通过媒体曝光度,增加其未来的潜在价值。

4、赛事组织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赛事组织者与赞助商

赞助商特别关注球手,关注他们的动态,关注他们的发展。赞助商除了和赛事组织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外,许多知名的赞助商和球手还有单独的合作,往往以企业单独赞助某位球手或者邀请球手做形象代言人等形式表现。在高尔夫比赛中,赞助商还很关注整体参赛的人员、赛事的定位,因为这影响到他们提供赞助物及分配赞助物。

2)赛事组织者与媒体

赛事组织一般都与新闻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尽量方便新闻采访,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组织及其赛事的新闻。例如比赛现场的直播、比赛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等,都对赛事运作组织及其赛事的宣传沟通具有重要的价值。赛事运作组织还可以突出重点,报道赛事本身的亮点,例如制作专题报道参加比赛的明星球员;重点介绍比赛的高额奖金、比赛的标志或徽章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具有悬念的新闻来吸引社会关注,比如竞赛组织的人事变动、事件处理、球员分析等]。赛事运作组织在进行宣传时,除了要对赛事组织及其赛事进行宣传外,还要在不同的场合对赞助商和承办球会充分进行宣传,对赞助商和承办者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他们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利益要求 。

3)赛事组织者与职业球手经纪人

职业赛事会邀请职业球手参加,这个过程会与球手的经纪人联系。

5、赞助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赞助商与媒体

赞助商赞助可以通过媒体增加曝光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赞助商的高额赞助可以吸引更多的媒体,增大宣传的效果,同时媒体也能通过这个卖点获益。

2)赞助商与职业球手经理人

赞助商会赞助知名职业球手的打球所需的各种物资,包括服装、球杆、交通工具等等,这些商业活动都要经过球手的经纪人来处理。经纪人同时希望档次高的赞助,可以令球手和他自己收到更多的利益。

6、媒体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媒体与职业球手经理人

职业球手经纪人处理球手与媒体之间的联系,通过媒体提高球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媒体则先通过与职业球手经纪人联系,进而才会通过转播比赛和球手打球获得收视率或卖点,吸引更多的广告,从中获取利润。

第三篇:探究利益相关者对重整企业的社会责任

探究利益相关者对重整企业的社会责任

作者

王胜宇

社会责任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全体社会成员应该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基本的、最起码的生活准则。社会责任与精神世界的建设,是构建一个国家软实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企业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已不可避免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对于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责任,这是现代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些责任,一方面将企业与社会发展更加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指引着社会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多地站在企业的角度,三者互相扶持。笔者拟通过《企业破产法》之重整制度下各利益相关者对重整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分布及社会责任的合理性、必要性论述,证成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交互性社会责任的存在。

一、重整状态下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变异

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它包括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为整体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同时也包括在提高本企业员工及家属生活质量、当地社区服务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各国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使用私人财产是深受公共利益影响的。企业应是同时具有营利和社会服务两种功能的经济制度,企业权力作为一种受托权力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不仅企业的活动要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控制企业活动的经营者要自觉地履行这种责任。

这种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负有的传统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在: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引

1导健康的消费观念;付给职工合理的薪资使社会劳动力资源得到重新补偿,企业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对于债权人来说,企业的良好效益能够给他们丰厚的投资回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可以为社区内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企业是与其相关的其他组织的重要服务对象,对于其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为社会创造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保证社会各经济部门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保证社会正常运行所需的物质条件,亦即为保护社会利益及社会发展提供使用价值形态的财富;另一方面,企业为国家及各级政府提供一定的税收,即从价值形态上为国家作贡献,以增加国家积累资金,促进国家建设事业迅速发展。此外,企业还应当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支持和捐赠,帮助教育、娱乐、社会贫困地区的发展,这是近年来企业传统社会责任的延伸。

破产重整制度是对具有破产原因而又有再建价值的债务人企业实施的,旨在实现债务调整、挽救其生存,以保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的法律制度。其本质上属于破产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整状态下的企业,其原有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经济上陷于困境当中。首先是来自债权人的“攻击”,即债权人行使权利的行为,例如,追索债务的诉讼和强制执行;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行使对担保物的处分权;以及其他单独索取清偿支付和单独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的行为。其次是企业营业面临巨大困难,例如,因信用下降而难以获得贷款,造成资金匮乏;待履行合同的相对人要求解除合同或者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因裁减人员所引起的劳动争议等。再次是企业的管理遭遇困境,例如,企业原管理层不再给予关注,大量员工面临失业;既有的生产能力闲置、废弃;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受到破坏等等。因此,重整中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强势群体”,已经蜕变为“弱势群体”,迫切需要获得作为“弱者”的保护与支持,各利益相关者应当挽救企业于水火之中,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复兴。如果利益相关者人人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将有关财产和债权的清理、重整程序设计成单纯的利益分配机制,那么这时的企业,就好比一匹病马,它面临着被屠宰分食的命运。按照营运价值理论,“马肉”的价值(清算价值)小于“活马”的价值(营运价值),“杀马”造成的价值损失是大家的损失,而“救马”所挽救的这部分价值便是大家的获益。所以,破产重整制度为促成合作而要求各利益相关者承担起对困境企业的社会责任,传统企业社会责任在此时变

异为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治理模式的挑战。其思想渊源来自多德在1932年的经典文献。他指出,“企业董事必须成为真正的受托人,他们不仅要代表股东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其他利益主体,如员工、消费者,特别是社区整体利益。”(注释:转引自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此后,学者们分别从企业战略、社会责任、经济伦理等角度进行论述,推进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契约共同体,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媒体、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非人物种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由此可见,企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利益主体。经济学家布莱尔指出:“企业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一些资源的价值总是依赖于其他的相关资源的,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实施机会主义,都可能使地方的利益遭受损失。结合现实我们知道,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系,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的。

这从客观上要求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产生危机之时——例如企业进入破产重整阶段,尽可能的通过合作的方式帮助企业度过危机。而且现代企业的主要创新能力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正越来越弱,人力资本实际享有企业所有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一旦企业破产倒闭,人力资本随着其所有者的失业会大幅贬值,因此让利益相关者在企业重整中肩负起社会责任,可能更有助于追求企业与个人的长期发展。

在社会学领域,一个始终被强调的概念是社会的和谐性。按照社会组织理论的说法,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各个主要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相关者从人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即经济性和社会性,其社会属性要求利益相关者作为社会成员,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及社会利益。一旦企业进入重整,企业所应承担的这些责任均会荡然无存,社会已不可期待一个尚需别人帮助的企业再去履行它本身不可能履行的责任,而这些责任的销声匿迹会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集团,在利益交错复杂的重整中必然会导致企业周围环境的

不安,破坏和谐的社会环境。

因而,面对重整的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应以“退让”,甚至“投入”的姿态来进行重整,担负起自身对企业的责任,使企业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实现自身长远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之必要性判断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有关:一是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只有债权人利益能得到优先和充分的保护;二是在资本市场经常发生的恶意收购中,只有股权人的意愿或利益得以充分体现。过去的破产制度忽视了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境遇和利益,使得企业破产或产权变更带来的外部性或对社会利益的冲击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式,以至于造成外部社会利益的激烈碰撞。可以说,“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法学理论的一种进步,对经济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要求不能只关注某些人的利益,还必须看到企业与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进入重整必然会有来自于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媒体等利益相关者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往往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极少有利益相关者能够冷静下来对企业的未来进行审慎的分析,而这些“缺乏理智”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当行为必然会使企业更加难以摆脱现实困境,一旦企业破产,这些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团体必然会“树倒猢狲散”般的分崩离析,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利益相关者本人。因而,此时的利益相关者应当担负起各自的责任,给予重整的企业以强势的支持,使企业能够以一种积极稳妥的心态进行重整,再一次构建企业的利益集团。

四、利益相关者对重整企业的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承担一系列社会责任,进行权利的减让,是困境企业实现浴火重生的关键,也是利益相关者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获益者,对企业、社会的回报。但是如何避免企业重整中利益相关者“公共鱼塘”的毁灭?重整制度如何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赋予利益相关者与困境企业同等的重整地位与权利救济路径?确实是企业重整制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基于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现代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并且就利益相关者而言,在社会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已经或正在将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合理分配以及

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上来。那么,对于深陷困境的重整程序下的企业而言,为保证重整程序的顺利进行,使企业摆脱困境,其利益相关者应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呢?

1.债权人责任分布。《企业破产法》赋予了债权人包括处置抵押资产的权利、清算的权利、重组中的投票权等多重权利,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所有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可组成债权人会议,债权人会议可通过重整计划。

在债权人会议的监督下,管理人代表债权人的利益,对债务人企业的营业和财产进行管理。债权人会议从程序上保证了债权人的权利,有助于实现债权人对重整过程的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应该认识到,针对于企业重整及债权人而言,《企业破产法》对债权人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债权人能够在自身利益受到保障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尽快达到良性重整,使危机企业避免破产、得以再生。这就要求债权人在企业重整程序中务必做到良性和专业,这也是债权人在企业重整中的基本责任。

2.债务人有关人员责任分布。债务人有关人员,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经法院决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破产法》规定,自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送达债务人之日起至破产程序终结之日,债务人有关人员承担以下义务:(1)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2)列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3)根据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4)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5)不得新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3.债务人原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分布。债务人原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从企业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产,应由管理人追回。在重整期间,债务人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向第三人转让其持有的债务人的股权。但是,经人民法院同意的除外。债务人原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而且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职工责任分布。《企业破产法》给予困境企业职工优先受偿权,维护了危机企业职工在企业重整过程中的权益。因为翻看旧历,一旦企业破产,企业职工往往血本无归,在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到位之前,这些职工的生活可能出现严重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于此同时,企业职工在享有优先受偿权之后,应当积极配合困境企业

第四篇:利益冲突论文: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腐败是各国的政治毒瘤,国内外学者围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提出了各种治理理论,而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学概念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也主要研究利益冲突的廉洁性意义。公务员利益冲突导致的腐败和廉政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政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我国许多公共政策决策失败、执行不力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利益冲突。因此,防止利益冲突已经成为维护政府清廉、防止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利益冲突导致的政治腐败问题和廉政建设问题,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概念的界定;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三部分出发,从利益冲突角度下研究防治政治腐败的对策。

【英文摘要】Corruption is the cancer of all countries that treat the social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all of these has also influenced political stability in China. Lots of academic have fi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is problem in the world. In this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new uncorruption concept which as become a great problem in our social.Conflict of interest cause corrup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that treat politic stable. And it is also the culprit of some Chinese social public policy errors s

bureaucracy and corruption. In this condition, the best way of establish a clear goverment and prevent corruption of civil service is to prevent effectively when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red.For talking clearly about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new period of China construct socialism, I will focus on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 the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causes by 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the policys of how to against corruption under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At last, find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a clear government. 【关键词】利益冲突 公务员 腐败

【英文关键词】Confict of Interest Civil Service Corruption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我: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目录】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4-5英文摘要

5引言7-8

中文摘要

一、利益冲突相关理论

(二) 利益结构、的界定8-1

4(一) 利益的界定8-10

10-14利益矛盾、利益冲突14-2

3二、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响

(二) 我国

(一) 利益冲突的历史演进14-1

515-17利益冲突的发展特征响17-2

3(三) 利益冲突对政治腐败的影

三、协调利益冲突从源头上治理政治腐败

23-30益观23-25

(一) 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利

(二) 建立利益惩处机制,制定防止利益冲突相

(三) 建立利益约束机制,推进防止利益冲突

(四) 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福利关法律25-27制度创新27-28制度28-3032

结论30-31

参考文献31-32

后记

第五篇:利益相关者研究评述

指导教师:许 炳

班级:工商研-12

学号:2012312180101

姓名:张绪通

日期:2013年03月16日

利益相关者研究评述

工商研--12 张绪通 2012312180101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一种挑战,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利益相关者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项目管理、核心利益相关者

检索方法:笔者通过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方)、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方)等数据库共检索到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文献13158篇。以“利益相关者”和“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6篇,对笔者有应用价值的文献共30篇。此外,笔者在Elsevier SDOL(综合类全文电子期刊)中以“stakeholders”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0773篇,其中对笔者有应用价值的共10篇。

1.利益相关者的起源

“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 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刘俊海1999)Penrose在1959 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石。直到1963 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才明确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这个定义在今天看来,是不全面的,它只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单方面的影响,并且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仅限于影响企业生存的一小部分。但是它让人们认识到,除了股东以外,企业周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影响其生存的群体。随后,瑞安曼(Eric Rhenman)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利益相关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企业也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这一定义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

在此后的30 年间,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达三十多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义。其中,以弗里曼(Freeman)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在《战

①① 孙晓.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经济研究周刊.2009.

2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Freeman 的定义,大大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内容,使其更加的完善。显然,Freeman 界定的是广义上的利益相关者,他笼统地将所有利益相关者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整体研究,给后来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克拉克森认为:“利益相关者以及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克拉克森的定义引入了专用性投资的概念,使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更加具体。国内学者综合了上述的几种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企业的目标,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这一定义既强调了投资的专用性,又将企业与利益相关的相互影响包括进来,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和具有代表性的。

2.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意义

(1)利益相关者理论向传统的“股东主权”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长期契约,由于企业物质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具有专用性,并承担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出资者即股东应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也只有股东才能作为公司治理中的激励和监督主体,但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只有股东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雇员、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风险的承担者。因为在企业中股东投入了专用性物质资产,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关系专用性资产(这里所提到的关系专用性资产主要指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从而都成为企业的“投资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所有权。

(2)利益相关理论提出了全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共同治理②。弗里曼( Freeman)认为股东的利益不应该被看作居于最高地位,而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网中的一员,使得公司治理目标更加注重多边利益主体的利益。随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间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作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并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应的两种权利都是对应的,这种双边或多边式的合作模式称为“共同治理”。

② 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012.06

3.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和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沈艺峰把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社会责任理论,为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一种途径和操作方法。陈赟等对国有企业ESOP (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公司职工持股计划)过程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员工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ESOP政府应采取有效率的监管措施,弱化权利强势方的权利,促进利益公平分配;政府、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改革顺利进行。顾远对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会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会计政策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公司治理的意义在于形成一种制度,以保护各方的利益,提高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才能提高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优化会计政策选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赵修春认为,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应深化产权改革确立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协调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要确立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有效机制,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确认、有效的协调过程及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使得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可以在一个互动协调的动态博奕中得到解决。建设公司治理结构时,要着力建设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确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③。

4.利益相关者理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分散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济上的目标以外,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的、政治上的责任。有可能让企业陷入一种顾此失彼的境地。即对所有人负责也就意味着对所有人都不负责,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

(2)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过于宽泛,利益相关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虽然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划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但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探讨和假设阶段。从涉及到的十几种利益相关者来看,孰轻孰重,也不得而知。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定量的衡量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重。这些不足也指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设计,如何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等等。

5.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趋势

③ 林平.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闽江学院学报.2009.0

2“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都有极端之嫌,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对企业的专用性投资不同,承担的风险不同,有的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主动的施加影响,从而承担更大的剩余风险,而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则被动的承担风险,应该通过分析区别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确定核心利益相关者。因此,在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是企业的深度参与者,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或目标驱动,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为了生存,也必须依赖他们。国内学者陈宏辉(2004)首先提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必然离不开股东、管理者和员工这三类人员,他们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直接参与者, 其利害关系必然与企业紧密相关。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被视作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值得说明的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安排制度不是任何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来自市场竞争不断筛选的结果④。正如米切尔所指出(Mitchel and Wood,1997),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状态并不具有“固定的特性”,它的构成在实际研究中完全可能是动态的。采用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方式会有如下优势:首先,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而言情况相似,他们都对企业进行了高度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剩余的风险,并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发展,他们的行为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好环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他们都为了自身的目标或利益而致力于企业的高效运营,而企业的目标也是为核心相关者创造财富,这样既不像股东利润最大化的治理方式那样过多的关注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的发展,又避免了相关者管理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而使得企业为之服务的主体过于泛化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6.总结及评述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股东至上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将各方参与者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维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利益相关者更关注企业的发展,减少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企业利益,最终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现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升华,代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④王幻朋,江若尘.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4

参考文献

[1].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 roach [M ]. Boston:MA Pitman, 1984.

[2].Herry Pintardi Chandra,Indarto,Putu Artama Wiguna,etc. Identification Variables of Stakeholder Salience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2012,4 (2):46-49.

[3].Ronald KMitchell,Bradley R Agle,Donna JWood.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 rincip le

of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 J ].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 (4) : 853 - 886.

[4].Marjolein C. Achterkamp, Janita F.J. Vos.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the stakeholder no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literature, a meta-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 (26):749-757.

[5].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6].孙晓.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经济研究周刊.2009.2

[7].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012.06

[8].林平.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闽江学院学报.2009.02

[9].王幻朋,江若尘.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4

[10].李志强,郑琴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基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企业经济.2012.3.

上一篇:林业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