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强基固本范文

强基固本工程

强基固本工程- 打造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基层组织

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大力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去年以来,新建村两委办公楼6个,改建4个,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缺乏和破旧问题。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下派村党支部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提升了村党支部整体战斗力。引导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农村事务,先后甄选87名农村党员为信访维稳协理员、公益设施护理员、党务政务村务监督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1、镇党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2农民党员在村党员活动中心接受远程教育

3下派村支部书记有关文件

4党员书屋一角

5党员信访维稳协理员入户听诉

阳光党务工程,打造科学规范,公开务实的基层党务

建立党务公开管理机制,对公开的事项、公开的方式、公开的时限等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建立“五个一”公开平台,即:一栏(公开栏)、一岗(党员质询岗)、一台(党务公开信息平台)、一线(党务公开电话)、一刊(《熊村党务信息》),被确立为全市党务公开示范点。党务的阳光化运行,增进了党群联系沟通,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党务公开栏

2、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咨询岗

3、群众通过党务信息触摸屏了解党务

亲民为民工程,发扬亲民为本,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

建立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群众诉求中心,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包为民”等活动,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维护稳定的首要工作来抓,实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积极掌民情、解民困、化民纠、了民愿。

1、镇党委书记热情接待群众来访

2、“三包为民”组干部走访群众

3、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典礼

4、实施“村镇联动”建设工程后,整治一新的主街道、

5、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创业富民工程,形成全民创业、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片,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烤烟、蔬菜、林果、特色养殖等致富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招商引资,全民创业。

1、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

2、姜农喜获丰收

3、烤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4、外出农民党员回乡创办的服装加工作坊

5、客商企业生产车间一角

第二篇:强基固本 科学发展

全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为了切实加强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作用难发挥、工作难开展及个别党员宗旨意识不强、党性观念淡化等问题,结合“创先争优”、“升级晋档”活动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专人对全县10个乡镇、7个社区、196个村和2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基层党委18个,其中乡镇党委10个,县直机关党委8个。党工委6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505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45个,社区党支部7个。党员总数9575名,其中农村党员7523名,占党员总数的78.6%。女党员1419名,占党员总数的14.8%;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800名,占党员总数的18.8%。35岁以下党员1713名,占党员总数的17.9%。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在“创”字求突破,构筑坚强堡垒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县以“建强组织创先进、服务群众争优秀”为主题,以“五亮五创五比五评”为载体,紧紧围绕“五个好”、“五带头”争创目标,选干部、强班子,建队伍、增活力,抓基层、打基础,取得显著成效。

创建学习型组织,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争当引领发展

1 的排头兵。我县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了“大培训、大教育”活动,切实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领导宣讲带头学。各基层党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量化细化学习内容,作出了详实的学习培训安排,并将必读篇目的辅导任务分解给每位党员领导干部。他们在自己学深学透的基础上,都能精心备课,认真辅导,为广大党员带好头,做表率。二是党员干部集中学。按照县委提出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5天的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规定周一为集中“学习日”,统一了思想认识。党员干部都能坐下身,静下心,反复学,深入学;扑下身,进村镇,搞调研,写心得,切实做到入心入脑,学用结合。三是专家讲座辅导学。县委组织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下载中央党校、省委党校专家教授最新的理论辅导讲座,刻录光碟600余张,及时发放给各党组织进行学习。先后邀请了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李新岗、市委党校教授郝风年、市果业局高级园艺师鲁强等一批理论、科技、法律方面的专家,开展各类培训12期,受训党员干部9682人次、农民党员7010人次;抽调县委党校、司法局及涉农部门理论骨干9名,组成理论宣讲团,巡回到各基层一线党组织进行宣讲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农业实用技术。截至目前,共宣讲93场次,培训党员22536人次。四是现场观摩借鉴学。2010年9月,组织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县直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等先后到永坪村和朝阳社区的党员活动阵地、段家圪塔村党员致富能手王治国的产业大棚进行了现场观摩,拓宽了党务干部的视野。五是借助媒体交流学。组织广大党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党员远程教育网收看电

2 教片、远程教育课件2138次,学习平时接触不到的信息,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内容。六是创办刊物对照学。为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及时掌握创先争优动态、借鉴典型经验,熟悉党的政策、了解党务知识,关注基层党建、关心大学生村官,今年11月,县委组织部创办了《延川组织工作》,及时传送给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学习,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同时给市委组织部领导及各科室、本县县级领导每人送阅一份,争取工作支持。目前已印发2期,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今年纪念建党90周年期间,我县通过开展“讲党性、颂党恩、跟党走”、“红歌百人大合唱”等九项凝党心、聚民心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创先争优、带领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两年来,共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156篇、心得体会89篇;党组织主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3189件;涌现出“学习型”先进基层党组织4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40名,优秀共产党员4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创业先锋各20名,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热潮。

创建实干型班子,强化各级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争当推动发展的突击手。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我县通过“四加强”,下活基层组织建设“四步棋”。一是加强选拔培养,下活“源头”棋。按照“五带头”的要求,采取“三推一票决”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把一批优秀人才选进了乡镇党政班子和村支部班子,先后有28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被选任为乡镇党政正职,823名农民经纪人和致富能手被选入支部班子,

3 其中277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协调选聘了104名大学生进村当“村官”,目前已有20名进入了村支部班子,2人被选为村支部书记;通过“双培双带”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这股“源头活水”,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三年来,共从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培养了1287名农村实用人才,其中121名同志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加强学习培训,下活“提高”棋。利用县委党校、农广校、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资源,采取集中学、上党课、远程教育、现场培训等形式,对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进行了以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1号文件、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县委组织部与县委党校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他们进行开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双带能力”。同时10个乡镇先后组织了16批次村级主要负责人赴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借鉴经验,开阔眼界,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三是加强管理,下活“制度”棋。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明确了岗位目标、职责义务,健全了管用的考核评价机制,“管”出了新的形象,营造了浓厚氛围。四是加强待遇与激励,下活“保障”棋。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待遇问题,我县根据类别、人口、地域情况、任职年限以及工作绩效情况,确定了现任村干部补贴,并纳入财政预算;有1名优秀村干部和

4 1名社区干部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2名大学生村官被提拔为乡镇副职;几年来,考察审定了387名满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其中20-30年的319名,31年以上的66名,省级劳模2名)享受生活待遇,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服务型团队,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奉献意识,争当服务发展的先行者。“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民生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各基层党组织相继组建了“理论宣讲团”送精神、送政策,“农技服务队”送技能、送信息,“医疗小分队”送医保、送健康;开设了“便民为民服务窗口”;设立了“党员示范岗”、“青年先锋岗”、“巾帼文明岗”等。涌现出“党员致富带头人”王治国、“创业先锋”毛树斌、“巾帼卫士”康振华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三年来,全县共投资1.4亿元,实施完成了教育创强、计生创优、卫生创模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大工程,解决了事关民生的实际问题,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解民忧、暖民心的“满意工程”。

创建廉洁型队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意识,争当勤政为民的领头雁。县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完善监督机制,升级“防火墙”,加大对干部的选拔监督力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前廉政考试及谈话制、举报问题核查制,严防“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对新提拔的干部实行试用期制,严格执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和领导干部问责制。三年来,共举办廉政培训14期586人次;任前谈话162人;经济责任审计39人。

5

(二)在“议”字上动脑筋,营造民主氛围。

自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来,我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坚持边试验边推广、边普及边完善,村级民主自治建设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县345个行政村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解决农村复杂问题、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高度重视,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分别成立了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领导机构,并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点、乡镇干部包村、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了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对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进行研究,并及时召开了工作动员部署会,组织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和各村支部书记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层层动员、逐级落实,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广大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点先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去年,我县选定了梁家河村等5个村作为试点村,通过试点来探索经验,逐步完善操作程序,使其他村学有样板,赶有目标。各试点村都选择了一两件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运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永坪村对外嫁女和上门婿的土地补偿费分配、延水关村对沙场发包、小程村对“乾坤湾”的旅游开发等重大事项均按照“四议两公开”有关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受到群众的普遍赞誉。

规范指导,在实践中全面推广。今年,我县针对村级党组织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工作指导力度,对“四议两公开”相关工作

6 进行了规范,出台了指导性操作方案,健全了“六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程序,确保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县345个村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共照章成功议事决策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修路打坝以及困难党员和低保户的评定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1022件,使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到充分体现,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多年累积的大事和难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在“升”字上下功夫,提高幸福指数。

2009年以来,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确定了“一类抓示范,二类抓巩固,三类抓提高,四类抓整顿”的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行了“四项机制”。一是领导抓促机制。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人包抓一个乡镇党委、联系一个党建示范点和一个产业示范村。二是帮扶包建机制。对全县党组织软弱、经济发展缓慢的287个

三、四类村确定了包建单位142个,党建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232名。三是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创业先锋、致富能手评选及奖励办法》。四是考核评价机制。县委与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党组织与包建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由县委确立的8个督查组定期督查、指导和不定期抽查、通报,使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开展了千名党员干部“包建帮扶创业活

7 动”。全县969名党员干部被确定为345个村1032户的帮扶对象,其中帮助脱贫341户,解决上学难433人,发展个体户147户,发展养殖业111户。党员干部个人目前共支助资金11.9万元,帮助协调贷款108.6万元,提供致富信息790人(条),帮扶效果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五帮”活动,即帮建班子、帮带队伍、帮促创业、帮引项目、帮办实事。使党员领导干部“包建帮扶” 活动真正在“升级晋档”工作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深入开展“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活动。2006年以来,按照“一村一品一协会”的发展思路,要求一村选准一项产业、一个支部创办一个协会,实行支委会成员与协会负责人的“交叉任职”,共创建各类产业协会350多个,拥有会员10000余名,其中党员2156名,带动农户近30000户,形成了支部建基地服务引导、党员进基地示范带动、农户靠基地创业致富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如梁家河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养殖协会、十甲村成立蔬菜协会、张家河村成立了枣业协会,使农民致富走上了快车道,两年内由

三、四类村跨入一类村的行列。截止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2元,是前五年的3.1倍,年均增长22%,通过省市验收,一类村达标的15个,二类村78个,三类村185个,四类村由153个减少到67个。

(四)在“建”字上做文章,实现规范管理。

为使组织工作实现“科学、规范、精细、高效”的管理目标,近年来,我县以“优化信息建设、服务科学发展”为载体,统筹兼顾、精细谋划,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在信息化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设大组工网---传送文件,安全迅速。2010年9月,我县以“高标准建网、高要求管网、高质量用网”为总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利用几天时间,完成了大组工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作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建设水平。2011年,在创先争优、学习贯彻中省市党委集中换届会议精神及组织系统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组工干部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组工干部及时掌握组织工作动态,既开阔了视野,更受到了启示。目前已成功接收信息103条,传送文件32次,交流经验6次。

建立领导干部信息库---规范管理,查阅便捷。我县以“大组工网”为平台,以“安全、准确、高效”为目标,统筹考虑、精心组织,基本实现了领导干部基本信息管理数字化。为保证领导干部个人信息真实、全面,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发了《陕西省领导干部基本信息采集表》及填写说明,由各党(工)委组织所有科级领导干部自己填写,除基本信息、职历职级信息、职称学位信息等内容外,重点突出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培训和奖惩、履历等情况的报告,做到信息采集内容完整全面。信息采集结束后,先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对领导干部“三龄一历”之外的相关信息及二级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信息全面初审,再由县委组织部对照领导干部个人档案进行复审,逐项逐条核对,特别是在年龄、工龄、党龄及学历等重要信息审核上,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据充分、准确无误。同时,安排素质高、党性强、业务精的组工干部负总责,抽调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参与录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切实做到基本信息录入全面准确,信息有据可查。目

9 前,全县301个单位、794名领导干部的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已全面完成,“三龄一历”审核认定即将完毕。

升级党组织党员信息库---准确录入,科学利用。我县按照省市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安排,强化培训、夯实责任,加大投入、配齐设施,规范程序、准确录入,建章立制、勤督紧查等措施,全面升级更新了全县党组织党员信息库。使全县18个基层党委、6个党工委、2个党总支、505个党支部及9575名党员准确进入信息库。同时,制定出台了《延川县党内年报统计工作暂行(试行)规定》、《延川县党费收缴、管理、使用的规定》等相关配套制度及实施意见,按章实施、科学利用,现已进入规范化运行阶段。

健全干部档案管理体系---层层把关,堵塞漏洞。近年来,我县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在认真履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十项职责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实施意见》等八项管理制度及查阅档案程序,使档案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实现了管理制度化;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档案管理晋级的要求,县委组织部通过调整办公场所、配备设备等措施,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管理标准化;为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县委组织部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安排、抽调专门人员整理、成立领导小组认定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实现了管理规范化。目前,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共存放档案826份,其中科级领导干部档案697份,一般干部档案129份,“三龄一历”认定179份。

此外,对全县345个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信息库的

10 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全面更新,为升级晋档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不够健全。少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识不到位,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削弱了党建工作;个别行政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二是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专项经费保障,导致了培训教育不深入,激励措施不完善,制约了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出现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化,疏远了党组织。

三是少数村党组织班子凝聚力不强,发展党员无计划,个别村级班子后继乏人;个别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观念陈旧;部分村多数青年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给党组织发展党员、培训教育党员增添了不利因素。

四是社区党建共建机制不健全,与驻区单位缺乏合力。部分驻区单位对社区的工作支持不够,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认同感。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强化考核,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三级党组织书记“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基层党建工作预警制度,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考评办法,落实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的工作责任,着力构建

11 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行有序、保障到位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确保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以科学整合党建资源、有效发挥组织优势为着力点,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目标要求,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城乡合作的组织互助体系、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体系,实现城乡统筹、优势互补、互联互促、协调发展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活动新方式、管理新机制。

(三)创新机制,严格程序,纯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建立“七一”党员生日制、“中秋”党员团聚制、“春节”慰问党员制等常态化机制,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精心制定党员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党员数量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不合理的后进支部,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规范党员审批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对没有经过培养考察、未执行公示和票决、不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没有政审的不予批准;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以及有“宗族化”、“功利性”倾向的党员清除出去,纯洁党的队伍。

今后的设想

1、打造精英团队,提升组工形象。要把观点新,业务精,工作勤的人选拔任用到领导岗位上;要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吸收到

12 党建队伍中来。强化措施,集成创新,全力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2、狠抓常规工作,夯实党的根基。把“双培双带”活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中心户”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作为长效机制来抓;把社区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来抓,高标准、严要求,加大硬件建设力度;集智慧、建机制,健全服务功能体系;积能量、举财力,强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3、健全机制体制,转变工作作风。要用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路经,最低的时限,最高的效率,创新工作提速机制,达到流程化、精细化水平;对敷衍应付、办事拖沓、推诿扯皮的行为,各科室都要制定相关制约机制,做到一名领导一套“杀毒软件”;要把党建工作上的“考勤、考绩、考为”与干部任用上的“察人、识人、用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

4、制定创树方案,彰显亮点特色。要对培育创树典型,确定“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指导人和制定培育方案、培育措施”,达到创建一个、巩固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同时,对各项工作和大型活动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实现延川党建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强基固本 保值增值

——朝阳风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提升活动稳步推进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和提高各类资产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的必然要求,更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工作。朝阳风电公司全面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提升活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的重点突破,构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朝阳风电公司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朝阳公司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公司合理调配,最大限度整合设备、人员,解决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突出问题。公司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创新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板块,基本实现了资产数据及时、真实、准确、有效的目标。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制度,形成了员工爱护设备、主动维护设备的良好氛围,使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殖。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朝阳风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公司积极组织开展固定资产使用权清查工作。此次固定资产清查是朝阳风电公司成立以来,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力量最强、要求最高的一次。通过此次清查工作,摸清了公司“家底”,核实了资产质量,为进一步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提升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朝阳风电公司召开了固定资产管理暨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会议回顾和总结了公司从成立之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对 下一步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要求,一是认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作用;二是细化职责,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三是规范管理,科学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四是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彻底解决遗留问题。会议还确立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总体目标、原则、范围和安排,并要求全面动员、科学筹划,集中力量、密切配合,认真细致、清查彻底、摸清家底,全面总结、准确报告,为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强基固本谋发展

强基固本谋发展 创新机制促稳定

--和静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工作经验介绍 近年来,和静县公安局立足治安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基础细胞地位,围绕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理顺管理和服务关系,探索和改进治安各项基础工作,顺应社会管理创新需求,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治安管理建设格局。

一、分层分类抓人口管理,多措并举求服务实效 依托县委政府每年30万元流动人口专项奖励资金,对流动人口按照四个层次进行分类管理。一是结合我县城镇、农村、牧区、矿山流动人口管控实际,明确各用工企业单位和个人没有派出所暂住证明的外来人员一律不聘用;暂住人口户籍地址不祥的一律不聘用;暂住人口携带的家属不办暂住证的一律不聘用的“三不用”措施。将农村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房主作为第一责任人,与派出所实施家庭式包联管理;借助村(居)委会社会行政资源实施联合动态式包联管理;突出农村流动人口中有违法犯罪前科和重点人员实施分类式包联管理的“三包式”管理机制。针对牧区治安形势,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重点定向在牧区定居区域和治安复杂区域;牧区冬、夏草场滞留的居无定所人员和重点管控对象;夏冬草场轮换,人员季节流动管控等治安、人口、地理“三定向”分类管理工作层上,时时保证各项管控措施得力有序。实施流动人口登记核对备案管理不规范的不予批药;警务区

民警日常倒查发现使用无证人员的不予批药;矿主不及时申报或虚报、瞒报流动人口情况的不予批药的“三不批”措施。二是每名警务区民警每日入5-10户,将全县辖区45780户居民,101家重点单位,121家行业场所走访任务按月分摊到70名警务区头上,依照实有人口和行业场所分类入户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对实有人口中的“关爱层”和“重点层”,行业场所中的“关注类”和“隐患类”的日常分类入户走访,保证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信息的准确、完整、鲜活。三是按照按照重点工作对象、国保工作对象、监管工作对象、一般工作对象、帮教工作对象、其他工作对象等六个层次对高危人群进行分类列管,落实《工作对象传递单》制度,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超前工作,及时掌控行踪迹象,努力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四是创新便民服务措施,借助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对辖区外来流动人口实行“三个凡必”服务措施。即凡是外来流动人口在本社区有固定住所和经济收入证明,符合落户条件的,必须第一时间审核办理,取消原户籍地违法犯罪证明。凡是外来流动人口因教育、医疗和保险需申办居住证的,必须第一时间采集、审核、上传信息数据和上门送证,打破坐等办公按部就班工作模式。凡是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害外来人口切身利益的,必须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情况,协调司法、劳动部门予以限时解决,避免信访涉诉和各类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今年以来,我局共登记流动人口52776人(其中新疆籍

8545人),较上年同期登记流动人口30885人(其中新疆籍6961人)相比,登记总数上升70.9%,制作并下发居住证8100个,县委政府兑现流动人口奖励资金12.6万元。

二、警力下沉谋警务创新,社巡合一筑防控网络 一是做大做强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将警务室建设成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警力下沉将新录用的民警全部调整充实到派出所,新提拔的民警带头下到基层派出所建功立业,现我局派出所民警已达97人,占全局总警力的43.7%。其中警务区民警达71人,占派出所警力的72.2%,较上年同期增加11%。加大倾斜坚持基层高于机关,从优对待基层一线民警,大幅增加派出所民警的超时误餐补贴每月达到720元,从而引导和激励民警下基层工作。规范警务在全县辖区人员密集区,治安复杂区和防范薄弱区按照1000户3000人的标准,科学化分了40警务区,把71名派出所民警部署到基层一线,建立“搭档式”警务室15个,“团组式”中心警务室4个,“包片式”流动警务室8个,在9个社区警务室接通了公安五级网和互联网,实现了警力的优化配置、装备和信息资源共享和警力资源互补。二是改革警务机制,依托巴州公安局警务区分类管理和“四无”警务区创建要求,推行警务区竞聘上岗和警长负责工作制模式,将原有三队一室(办案队、警务区民警队、巡逻队、内勤综合室)调整为现在的三室一队(内勤综合室,信息采集室,调解室,社区巡防队),以派出所等级评定细则和州局“双目标”考核细则

为依据,按照治安基础工作六大项37个小项进行综合考核排名,树立全打全防观念,防止打防脱节,提高打防效能。三是将社区警务和巡逻防控融合在一起,实施在城区将巡警大队二个中队的巡逻民警整合到社区,一个中队机动巡逻和应急处突的勤务改革弥补警务工作不足,以机制完善促进工作质态提升的 “三定筑三网”“社巡合一”工作模式。“三定”即“定巡区”按照社区治安形势和发案特点确定巡防工作的重点,形成由社区巡防力量、派出所值班备勤民警和治安联防以及“红袖标“护卫队”民力资源等三级巡逻队伍开展区域性巡防工作。“定勤务”立足治安复杂区、人员密集区和防范薄弱区的“治安岗亭”,社巡民警通过车巡、步巡等方式对社会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巡逻防控工作,巡警大队机动力量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工作。 “定时段”根据不同巡区治安状况的不同特点,每天不少于1次,节假日、敏感期每天不少于2次的时间要求,明确社巡民警、值班备勤民警和群防群治力量开展不同时间段的巡防工作。四是筑牢“三网”防控体系。改进警力巡控网创新社区警务和巡防工作机制,变值班为上班、实行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将警力大规模向辖区延伸。促进技术防范网以110指挥中心为核心,在辖区重点单位形成静态视频监控与定点控制有机结合防控网,目前,全县辖区重点单位、部位“技防”覆盖率达100%,联网率已达40%。完善社区防控网采取定区划格的方式,组织警务区内2234名治安联防、警卫保安、物业管理、治安信息及看家护院人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今年以来,全局通过实施社巡合一巡防模式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起,破案率较上年同期上升3%;查处各类治安案件484起,较上年同期上升15%;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28人,较上年同期上升5%;网上逃犯15人,较上年同期上升2%。

三、社警联动采社会信息,服务人口求警民和谐。 足州委组织部、州综治办、州公安局《关于建立警务区民警与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联动联考机制的意见》,将警务区民警“以房定人、入户访查”和社区干部“四知四清四掌握”有机衔接。一是按照警务区民警每人管辖1000户3000人和社区干部每人管辖100户为基本标准,落实了71名警务区民警,141名协警和381名社区村干部,建立了警务区民警、协警与社区干部组成的“1+1+10”联动工作模式。二是将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任务量化到警务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按照警务区民警实有人口、出租房屋、行业场所“四层四类”和社区干部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四类三型”管理法进行常态联动。三是按照警务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每周入户时间和管辖户数要求,将社区民警和干部服务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入户走访,巡逻防控等常项工作全部细化固化,社区干部侧重流动人口等基础信息数据收集、采集和录入,警务区民警侧重对信息的比对、分析、研判和监督、检查。三是突出“零就业”、低保户、涉案人员亲属等人员的就业与再就业、务工和谋生等最基本的民生

问题纳入联动范畴,实施“扶贫造血”工程。协调厂矿企业和用工单位由为关爱层人员送温暖“输血工程”向推荐解决下岗职工和流动闲散人员再就业“造血工程”转变。今年以来治安部门共与四家企业达成协议,协调提供就业岗位1520个,已解决就业人员1253人。

四、党政参与强警务保障,夯实基础筑社区警务 一是县委、县政府把治安基础建设列为“优秀平安县” 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四个凡必”决定。即凡涉及全县治安稳定工作的问题必由县委主要领导负责解决和落实;凡部署开展全县综治工作必先邀请治安部门领导参加;凡涉及公安人员、经费等问题县委必优先解决;凡县委领导到基层工作必先到所在派出所看望和慰问民警。同时,县委逐步为治安基层派出所领导解决了职级待遇问题,并促成14个派出所长进乡镇党委班子主抓稳定和治安管理工作,38名警务区民警任社区副主任和村委副书记,提升治安民警话语权和地位,解决了派出所在基础工作中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落实了治安民警每月520元的特勤津贴和每月200元的新疆乡镇干部津贴。近三年来,县委政府和县局为派出所解决经费650多万元,保证基层派出所日常办公、交通通讯和差旅费用等各项项目设备齐全,解决了派出所建设工作中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三是出台了《和静县委政法委、综治委领导包联乡镇(区)场警务建设工作方案》《和静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包联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方案》,将9名县委政法

委、综治委领导和9名县局党委成员与各乡镇(区)场党委、政府一把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民警自下而上发现问题,政法领导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工作局面。

通过以上做法,取得了以下实效:

一是实现了人口管理规范化。实有人口分层次管理和流动人口、工作对象分类管理保证了治安民警打有重点、防有目标、服务有对象,顺应了社会管理创新需求。

二是实现了巡防勤务实战化。社巡合一和社警联动模式打牢了符合我县社会治安形势和特点的实效警务模式,整合了资源,压缩了成本,节约了警力。

三是实现了警务保障标准化。近年来和静县委将派出所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使经费向基层倾斜落到实处,“小机关,大基层”导向定位明确,民警养成教育和素质育警工作得到加强。今年以来,全县辖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315起,较上年同期下降2%;可防性案件111起,较上年同期下降7%;受理治安案件865起,较上年同期上升11.3%;初步实现了公安工作“力量往基层使,工作往实力干”的工作目标。

和静县公安局 2011年11月10日

第五篇:强基固本 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转型升级推广绿色修井

小修作业现场执行“三铺一盖”,以往用塑料布做基础材料,存在易破损、难处理、落地油泥产生量大的弊端,这种低附加值、高能耗、粗放型的生产工艺必须转型升级,厂领导从经济性、便捷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部署转型方向。金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多方调研、多次改进、多轮次实验,采用聚氨酯夹网布,通过高频热合技术加工而成的军工材料做防渗布,已成功申请了该防渗工艺的专利,初步达到取消塑料布“三铺一盖”技术研究目标。三季度在全厂范围内进行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达到我厂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是落实车辆尾气标准保生产

上半年,组织检测309台生产指挥及生产用车辆,对32台车辆尾气初检不达标进行治理,复检一次合格,即完成油田公司车辆尾气减排任务,又高效保证全厂生产。 三是从严开展监督考核提标准

建立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把生产现场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建立以厂、大队为核心的监督检查队伍,每天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现场HSE管理体系文件和HSE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开工许可制度履行情况,污染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上半年,抽查作业施工现场228个,发现问题98个,抽查承包商施工现场65个,发现问题32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四是对标管理着力提升现场标准

四月中旬,组织作业系统开展环保问题分析会,先通报作业系统春季环保检查问题,以PPT形式,选取代表性问题20项进行通报,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规章制度的完善、设备设施管理、人的管理追根溯源查找问题。会后统一乘车,采用不通知、不汇报的形式对四家作业系统单位进行现场交流检查。对照作业系统环保标准,查看以作业二大队205队为“示范点”作业现场四个,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断夯实基层作业现场环保管理水平。 五是注重实效提高素质培训

按照年初的环保培训计划,分系统、分专业制作环保课件,做好干部员工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我厂环保工作的特色做法和经验亮点等五个方面进行培训和讲解,促进和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知识储备,以提高基层干部员工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是企警联动保障生产

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厂生产区域地方百姓、企业诉求逐年提升,处理钻井、大小修施工噪声、振动索赔难度也逐年加大,土地公路管理中心借助地方政府、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辽河公安局、分局及派出所的有效资源和警力,上半年,累计处理协调因超标准索赔阻挠搬迁18次,出动警力41人次,有效保障了钻井、大小修施工高效运行。

上一篇:七月再见范文下一篇:难忘母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