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2022-09-10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眼科临床较为常见的肿瘤, 其愈后良好, 如在早期经手术治疗可痊愈, 但早期明确诊断及肿瘤的组织学特性与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MRI定位诊断精, 可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精确定位, 因而已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诊断中[1]。笔者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MRI检查证实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3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现,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所观察的患者均为我院眼科院住院治疗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共35例, 均经病理证实, 其中男19例, 女16例;年龄22~56岁, 平均 (40.6±3.5) 岁;病程20d~4年, 平均 (160.6±23.5) d;伴随症状:视力减退3例, 复视2例。

1.2 检查设备

永磁开放式MRI系统, 型号:Siemens 0.3, 由宁波鑫高益生产。

1.3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永磁开放式MRI系统进行扫描, 扫描参数:矩阵256× (196~256) , 层厚5mm, 层距0或1% (0.03mm) , 视野 (FOV) :260mm×260mm, T1W1:TR为400~420ms, TE为10~13ms, T2W1:TR为5000~5430ms, 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进行扫描。

2 结果

2.1 位置

检测结果表明35例患者病变位于肌锥内者25例, 占71.43%, 其中4例深达眶尖;7例位于肌锥内外, 占20.00%;3例完全位于肌锥外, 占8.57%。

2.2 形态

本组35例31例患者肿块呈圆形、类圆形,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无明显分叶, 长径6~45mm, 平均 (20.6±3.5) mm, 占88.57%;4例肿块呈团片状, 形态不规则, 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2.3 信号

35例患者经检查眼球偏内侧T1呈低信号影, T2呈高信号影, 余处眼环清晰光滑, 眼球内容物信号均匀, 眼后脂肪间隙清晰, 未见异常信号肿块影。

2.4 与周围结构关系

本组30例患者肿块均与视神经、眼球、眼外肌分界清晰, 后者受推移, 占85.71%;有4例向后蔓延接近视神经孔, 占12.90%;1例表现为眶外侧壁受压, 眶窝扩大, 但无明显骨质破坏, 占2.86%。

3 讨论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 多发于成年人。肿瘤多位于肌锥内, 由大量的血管窦及纤维间隔组织组成, 其外被完整的纤维包膜包被, 与体循环联系不紧密[2]。本病发病较为缓慢、隐匿[3]。MRI能直接进行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此外依靠2种参数形成的图像对区分各组织有帮助, 并根据视神经, 眶脂肪和海绵状血管病之间的信号不同, 能清楚分辨3者的关系, 尤其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的关系[4~5]。本研究结果亦表明, 变位于肌锥内者25例, 占71.43%;7例位于肌锥内外, 占20.00%;3例完全位于肌锥外, 占8.57%。31例患者肿块呈圆形、类圆形,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4例肿块呈团片状。有25例患者呈均匀强化, 占71.43%;10例患者呈不均匀强化, 占28.57%。30例患者肿块均与视神经、眼球、眼外肌分界清晰, 后者受推移, 占85.71%;有4例向后蔓延接近视神经孔, 占12.90%;1例眶外侧壁受压, 眶窝扩大, 但无明显骨质破坏, 占2.86%。

综上所述, 将MRI应用于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时可准确定位, 明确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永磁开放式MRI系统进行扫描。结果 病变位于肌锥内者25例, 占71.43%;7例位于肌锥内外, 占20.00%;3例完全位于肌锥外, 占8.57%。31例患者肿块呈圆形、类圆形, 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 4例肿块呈团片状。有25例患者呈均匀强化, 占71.43%;10例患者呈不均匀强化, 占28.57%。30例患者肿块均与视神经、眼球、眼外肌分界清晰, 后者受推移, 占85.71%;有4例向后蔓延接近视神经孔, 占12.90%;1例眶外侧壁受压, 眶窝扩大, 但无明显骨质破坏, 占2.86%。结论 将MRI应用于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时可准确定位, 明确诊断。

关键词: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参考文献

[1] 宋国样.眼眶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35~141.

[2] 洪斌, 柳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低场MRI与超声诊断评价[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25 (2) :140~141.

[3] Ohtsuka K, HashimotoM, Akiba H.Serial dynamic magnetic resonace imaging of orbitl cavemous hemangima[J].Ophthalmol, 1997, 123:396~398.

[4] 王英, 乔雅君, 贾亚男, 等.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特征与意义[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 l5 (16) :5~6.

[5] 王孟丽, 徐锐, 李建龙, 等.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 (6) :118~119.

上一篇:浅谈城市动画宣传片的构架与设计下一篇:帮助学生平安走出雨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