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草原鼠害防治现状与对策

2022-09-12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 坐落在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海拔在392-4308m之间。巴里坤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 特点是暖季凉爽, 冷季严寒, 光照充足, 无霜期短, 降水偏少, 蒸发量大, 气温年、日变化大。

1 鼠害的防治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1.1 鼠害防治技术

草原鼠害防治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1.1.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用化学药剂控制或消灭鼠害, 以毒饵灭鼠法为主。以C型肉毒素为例, 用小麦做饵料, 添加一定浓度的C型肉毒素, 沿田埂投放毒饵。这种灭鼠剂对人、畜、禽比较安全, 不伤害鼠类天敌, 不会产生二次中毒, 属于理想、高效、安全、无残留毒的灭鼠剂。因此, 灭鼠工作者使用毒饵要有耐心, 注意安全, 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1.1.2 生物防治。

(1) 生物灭鼠:生物灭鼠主要包括保护天敌和微生物灭鼠, 是指通过动物 (如招鹰灭鼠) 、植物利用微生物与鼠害的关系来防治和控制鼠类数量的方法。微生物灭鼠是指利用某种病原微生物给鼠类接种, 使鼠类患有某种疾病, 在种群中传染致使大量鼠类死亡, 达到灭鼠的目的。此方法对人、畜较安全, 不污染环境, 但所需时间较长, 生物灭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学灭鼠。

(2) 生态学灭鼠:采取破坏鼠类的栖居环境和食物条件的措施, 达到减少和控制鼠害。这种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灭鼠, 却能使鼠仔生活在不利的环境中, 减少繁殖, 增加死亡, 间接降低鼠类分布的密度, 甚至在局部地区绝迹, 从长远考虑, 它是一种防治的治本措施。

1.2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1 任务重, 资金短缺。

由于鼠害种类多、分布面积广、数量大, 防治经费标准低,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治规模和效果。

1.2.2 治理规模小, 群众不积极。

由于治理经费不足, 在每年的防治中, 只能安排一定面积的防治任务。牧区以哈萨克族为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地牧民群众对防治鼠害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产生阻碍, 不能及时进行防治。

1.2.3灭鼠器械落后, 耽误防治的最佳时机。巴里坤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在鼠害防治的过程中, 采用人工背负式投饵器, 机械落后, 工作效率低, 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 造成早发种草原鼠类大量繁殖, 并且增加了用药量。

2 对策及建议

2.1 建立健全草原鼠害监测系统

由于草原鼠种多、分布广、地形复杂的特点, 采用原始常规的监测方法, 费时、费利、难以及时准确地预测鼠害数量, 往往延误防治的最佳时机。各级防治机构应尽快建立3S系统 (地理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 进行鼠害研究, 进而建立健全草原鼠害监测系统。

2.2 加大投资力度

当地农民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 群众生活水平低, 经济拮据。随着化肥价格、汽油价格的上涨, 劳动力工资的增加, 原有的防治补助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在今后的防治中,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民情, 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扩大牧草种植规模, 减少牧草损失, 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2.3 加强宣传教育

由于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缺乏鼠害的危机意识。因此, 要加强牧区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 有效调动农牧民自觉参与灭鼠防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板报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专项整治的各项政策, 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灭鼠工作。

2.4 探索新型科学技术

针对草原鼠害重点发生区的问题, 召集更多力量积极参与灭鼠防灾工作, 开展生物多样性控制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健全交流机制。探索出新的灭鼠技术, 引进新型科学技术和方法, 既有效控制鼠害, 又不破坏草地生态环境, 保证人畜安全, 带动经济发展, 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2.5 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

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是一道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 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 增加植被、合理开垦、适度放牧、划区轮牧, 防止鼠害的发生。给草原以休养生息机会, 达到自然修复的目的, 可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维护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

摘要:鼠害是我国草原上的“三大灾害”之一, 鼠害对发生区的草原, 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的进程。本文针对巴里坤县草原鼠害现状, 描述了草原鼠害的特征、防治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草原资源,草原鼠害,天然草地,防治对策

上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分析下一篇: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