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2023-03-22

第一篇: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推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分宜县虽曾为我省工业调度县,工业基础较好,因均属中小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举步为艰,濒临破产,银行大量贷款变成不良,使得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亏损严重,其生存环境和资产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狭小。为生存,各商业银行只好撤并机构,减员增效。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资产质量,又必须做大、做优资产,在面对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就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关键所在。截止2004年6月30日,分宜县消费贷款余额为9119万元,2002年比2001年增长57.25%,2003年比2002年增长59.85%,2004年上半年比去年全年增长53.39%,单纯从增长速度上看,可以说是与事俱进,但认真分析,我县目前消费贷款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授信总量较小,产品结构单

一、风险隐患较大。分宜县消费贷款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量较小,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分别为2365万元、3179万元、5945万元、9119万元,分别占当时各项贷款余额的4.7%、6.2%、7.6%、10.2%, 比例偏低,与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贷款品种分析,分宜县消费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上,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583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50.26%,而消费贷款中风险最大的个人信用贷款余额为3088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33.86%,而消费信贷中风险最小的存单质押贷款2001年至2004年6月,贷款余额分别为635万元,484万元、525万元、356万元,呈逐年下年降趋势,教育助学贷款仅为9万元。一旦信用出现危机,那对发放行将是灭顶之灾。

2、外部环境制约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分宜县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部份居民信用观念差,如汽车消费贷款,2002年仅一家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就达850多万元,但因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使得该行不良贷款当时近110多万元,不良率近13%,各家银行为此引以为鉴,到2004年上半年,全县汽车消费贷款仅784万元;二是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无债一身轻”,加上人情观念重,宁愿从亲朋好友借款,也不向银行借款。三是中间环节多,收取费用高,束缚消费贷款的发展,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评估费、保险费、它项权证登记费、公正费、工本费等,特别是评估费为评估金额的1.5%,高额的费用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评估机构缺乏公平、公正性,其评估价根据消费者需求而定,低值高估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大的银行的风险。

3、准入门槛设置较高,审批手续繁琐。各商业银行近年来为实现亲新增贷款“零风险”,纷纷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贷款人的要求过于严谨,如个人信用贷款仅限定国家公务员,且贷款额度控制在2-3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中仅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对个人住房(商铺)抵押贷款拒绝办理,导致营销对象匮乏。在贷款审批程序上,随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加强,各商业银行对授信权限全部上收,例如某行从2001年开展家居装修贷款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近500多万元,户数351笔,无一笔贷款出现不良,但该行至今无分文授信权限,每笔贷款均需上报市分行审批,这样不仅不能为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加大该行的消费贷款的成本。

4、责权利的不对等,信贷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对信贷风险的考虑,都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下岗清收”等,并过高要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制度”,这对增强信贷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增强责任风险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每一笔贷款发放,信贷人员仅只有对贷款对象进行调查申报权,审批权则集中在各级审贷委员会,审批后发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责任追究在信贷人员,审贷委员会不承担责任。面对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上级行普遍要求达到“双百”,即收贷收息达到100%,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出台了对信贷员发放贷款取得良好效益给予奖励的规定,这种只罚不奖的制度致使信贷不敢也不愿去营销贷款,普遍存在慎贷、惜贷、畏贷、厌贷情结,从而严重制约消费贷款的发展。

针对分宜县个人消费贷款的现状,各商业银行如何变生成危机为发展契机,这不仅是每个基层银行业务人士面对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要求全社会人员充分重视。主要措施如下:

1.信贷管理政策必须重新调整。这是基层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尊重基层行的意见,积极为基层行营销贷款创造条件,不要过多干预基层行的信贷工作,不要过分强调风险责任追究制,要政府培植“税源”一样来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为基层银行创造宽松的贷款营销的运作环境,对现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制度进行改革,打破“零风险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2.政府要积极为基层商业银行拓殿消费信贷业务打造发展平台,为商业银消费信贷的投入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主要加强房地产评估所等中介机构的管理,降低收费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促进房地产正常交易,使住房抵押贷款一旦出现风险,银行能及时将抵押物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买卖,有效防范银行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个人诚信系统的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张旗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信用整制专项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人人诚信的氛围,同时加大司法公正维持力度,使司法部门与商业银行紧密配合,增强依法收贷的执行力度,确保诉讼案件高效、公正。

3.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现在各商业银行审批权限不一,有些行盲目放大审批权限,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出现,而有些行过左地上收审批权限,严重束缚了基层行的自主权,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对比较成熟的个人消费贷款项目,应将授权权限下放给予县级支行。在办理消费贷款时,在注重法律文书有效性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做到随时随贷,方便消费者。

4.积极营销、拓宽消费贷款的市场。首先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各项消费贷款,努力培育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不能以自己来断定分宜县的消费市场,例如高档耐用品消费贷款,当时大多商业银行认为该项品种在分宜没有市场,结果交行仅今年上半年新增了高档耐用品消费贷款350多万元,2004年贷款余额为299万元。在品种增加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应拓展消费人群范围,使广大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济及广大农民当中培育其消费观念。

第二篇:×县消费贷款的现状及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分宜县虽曾为我省工业调度县,工业基础较好,因均属中小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举步为艰,濒临破产,银行大量贷款变成不良,使得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亏损严重,其生存环境和资产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狭小。为生存,各商业银行只好撤并机构,减员增效。而要从根本上提高资产质量,又必须做大、做优资产,在面对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极度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就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关键所在。截止2004年6月30日,分宜县消费贷款余额为9119万元,2002年比2

1、授信总量较小,产品结构单

一、风险隐患较大。分宜县消费贷款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总量较小,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贷款余额分别为2365万元、3179万元、5945万元、9119万元,分别占当时各项贷款余额的4.7%、6.2%、7.6%、10.2%,比例偏低,与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贷款品种分析,分宜县消费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上,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583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50.26%,而消费贷款中风险最大的个人信用贷款余额为3088万元,占总消费贷款的33.86%,而消费信贷中风险最小的存单质押贷款2001年至2004年6月,贷款余额分别为635万元,484万元、525万元、356万元,呈逐年下年降趋势,教育助学贷款仅为9万元。一旦信用出现危机,那对发放行将是灭顶之灾。

2、外部环境制约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分宜县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部份居民信用观念差,如汽车消费贷款,2002年仅一家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就达850多万元,但因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使得该行不良贷款当时近110多万元,不良率近13%,各家银行为此引以为鉴,到2004年上半年,全县汽车消费贷款仅784万元;二是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就是“无债一身轻”,加上人情观念重,宁愿从亲朋好友借款,也不向银行借款。三是中间环节多,收取费用高,束缚消费贷款的发展,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存在评估费、保险费、它项权证登记费、公正费、工本费等,特别是评估费为评估金额的1.5%,高额的费用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同时评估机构缺乏公平、公正性,其评估价根据消费者需求而定,低值高估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大的银行的风险。

3、准入门槛设置较高,审批手续繁琐。各商业银行近年来为实现亲新增贷款“零风险”,纷纷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贷款人的要求过于严谨,如个人信用贷款仅限定国家公务员,且贷款额度控制在2-3万元,个人住房贷款中仅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对个人住房(商铺)抵押贷款拒绝办理,导致营销对象匮乏。在贷款审批程序上,随着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加强,各商业银行对授信权限全部上收,例如某行从2001年开展家居装修贷款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近500多万元,户数351笔,无一笔贷款出现不良,但该行至今无分文授信权限,每笔贷款均需上报市分行审批,这样不仅不能为顾客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加大该行的消费贷款的成本。

4、责权利的不对等,信贷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对信贷风险的考虑,都制定了严格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对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出现风险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和“下岗清收”等,并过高要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制度”,这对增强信贷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增强责任风险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每一笔贷款发放,信贷人员仅只有对贷款对象进行调查申报权,审批权则集中在各级审贷委员会,审批后发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责任追究在信贷人员,审贷委员会不承担责任。面对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上级行普遍要求达到“双百”,即收贷收息达到100%,

第三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2013年3月曹 文来源:金融时报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全球共识在全球监管思路进行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的重点已成为不争的前进方向。美国推出的“史无前例”金融改革方案,主要体现了三大特征。一是改变监管模式,实行表内外全覆盖监管。新的监管模式将易于让消费者受到损失的高风险表外业务纳入全程监管范畴,使消费者表外交易能够获得与表内交易同等的保护权,也使得金融机构表外创新的自由得以约束;二是修改法律,重剑保护消费者利益。以信用卡为例,美国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相关法律多达18部,奥巴马政府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信用卡履责、责任和公开法》。该法案旨在通过禁止信用卡滥用行为,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奥巴马表示:“通过此项法案,(金融)消费者们将拥有他们应有的强劲可信的保护。我们将继续推动以透明、履责和双方责任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这些价值对我们寻求建设(发展)经济的新基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成立专责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一揽子改革方案中,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就是成立个人金融消费者保护局,负责制定和推行诸如抵押贷款和信用卡等方面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保护,防止次贷危机大规模祸害民众。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监管思路也进行了调整,及时修补相关法规。目前,一行三会均成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银行业协会也建立了专门委员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还在内部设立了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也建立了专责机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银行业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起步较晚。

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金融消费系消费者以金融产品、信息或服务作为交易对象,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与金融机构发生的一切活动或过程。探讨金融消费者权益内容,也是厘清金融服务机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一)知情权。金融信息具有天生的不对称性,加之交易双方的目标和期望总是貌合神离,使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日趋激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失衡使更多的焦点集中于金融机构义务的履行——尤其是信息披露义务的强化与关注。在此过程中,金融消费者应对其消费行为享有基于服务者提供信息而决策的权益,即金融消费者及时获取与消费有关的准确、公平、及时、没有误导的全面信息的知情权益。

(二)受教育权。公众教育是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这个权益具有充分性和一致性,无论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无论是高端理财产品的购买者还是一般的存款人,都有权作为普通消费者接受充分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教育。作为客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银行应该明确自己在投资者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有义务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方式对其客户和社会公众展开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教育。

(三)选择权。选择权是金融消费者对其所购买的产品有非常清楚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的同类产品和服务有充分认识,在有足够选择的提前下,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当时当地、对其最有利的决定。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银行有义务和责任保证客户的自由选择权,而不是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客户利益之上。

(四)隐私权。在银行对产品风险和服务相关的义务作了充分披露、保证公平合理对待每位客户的基础上,还必须帮助客户提高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遵守《信息保密法》,履行对客户信息的保密义务,这就是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信息持有者对其与信用或交易相关的信息所享有的控制支配权。与传统的隐私权不同的是,金融隐私权指向的是具有财产利益的信息,它是以信用信息为核心,包括信息所有人经济与财产交易状况方面的

信息,如信息持有者财产状况及其财产流向的信息。

(五)受服务权。金融消费者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和个人需求,在与银行发生业务关联并购买其金融产品时也有权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前中后台的员工应在处于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组织架构下,以热情、高效、严谨、负责的态度不断修正服务工作的规范度,以付出卓越的“人力资本”来履行对各阶层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义务。

(六)受益权。银行负有明确披露金融产品收益情况的义务和责任。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日趋开放,银行个人理财已逐渐成为该金融机构里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利益增长点。因此,如何利用优质的个人金融服务来保证个人金融消费者的受益权益势必成为银行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和有力工具。让客户能享受到市场发展带来的合理的财富增值和收益,就要求银行必须通过金融创新,通过有效的内控,在保障客户基本利益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和创造最大化的收益。

(七)投诉权。当金融消费者面对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在金融消费的过程及有关规定、权益、风险等存在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投诉和建议的渠道、建立有效的受理客户投诉渠道和处理机制以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是每家银行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银行赢得客户、取得发展的有效保障。

(八)赔偿权。金融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权依据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合同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赔偿。金融消费者既可向监管部门投诉,也可向法院起诉。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

(一)金融消费者求助求偿权未得到有效维护。由于金融知识有限、掌握信息不对称,现实中金融消费者难以保证所有的投资、消费行为达到理性化。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有关部门受理的客户电话、信访件中,反映情况类约占14%,服务投诉类约占30%,业务咨询类约占56%。说明当前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还不到位,金融消费者对一些金融产品的性能、用途以及相关的服务等信息缺乏了解和认知,对自己享有的权利还不十分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有些金融消费者考虑到“请求法律援助、聘请律师代理诉讼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程序相对复杂,费时耗力,因此望而却步,使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二)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未得到充分确认。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随着竞争的引入,新的金融业务品种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层出不穷,出于自身利益,金融机构很难客观、公正和全面地提供金融信息。以目前广泛使用的贷记卡来说,银行着重宣传的是诱人的免息期,但对于最低还款额的宣传却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致于出现了一个“利息陷阱”。由于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使消费者在不同服务提供者间进行选择的权益无法实现;由于不明金融机构收费定价的财务依据,而承受其任意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等,不仅造成金融消费者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要背上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

(三)个人信用无形资产的受益权未得到全面体现。近几年来,有关部门陆续接到金融消费者投诉,发现其征信系统中的基本信息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在贷款审核环节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据查许多金融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身份证和户口簿交与亲戚或朋友甚至开发商,莫名其妙地替他人背上借款,成为“假按揭”中的一员。此外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违约记录中有部分是由于银行未尽到提醒、催收义务而造成的。由于个人信息的非公开性,一般情况下,个人不会随意查阅自己的信用档案。如果银行能够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金融消费者在进行此类活动时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因信贷行为不当而影响个人信用度的现象发生。

(四)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未得到切实保护。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涉案金额巨大,不仅给金融消费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给银行自身信誉带来了不良影响。一旦存款人预感到金融资产、经济隐私权将受到威胁时,就会使公众脆弱的心理失去理智,自利和自保的心理会驱使存款人同时挤兑存款,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而可能诱发金融风波。另外随着银行卡、互联网的推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制造伪卡、电话转账、网上转账、网上消费等方式诈骗资金现象不断增多。在自身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自己保管现金,分散的交易活动无疑将提高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社会成员间资金剩余和短缺同时并存,分散的交易活动将导致整个社会交易的萎缩和交易量的下降,造成金融资源的协调能力、配置能力面临失调。

(五)金融消费者参与和监督的权益未得到根本保证。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特殊行业。为了切实降低银行风险,防止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金融诈骗案件发生,应建立政府监管、银行内控、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管体系。现实中,由于信息获取的可得性程度相对较低,金融消费者基本处于弱势地位,对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信息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区分问题银行和非问题银行,难以按照市场力量所形成的规范化程序监督、约束银行的经营活动,其“监督”的权益未得到根本保证。

几点对策

(一)加快相关立法工作。银行业的垄断经营带来的信用卡消费纠纷呈上升趋势,跨行收费、信用卡年费等大面积纠纷引发对于银行经营“潜规则”的质疑。另外随着分业经营要求的松动,银行理财产品又成为金融消费者问题新的焦点,银保产品、银证产品等也成为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纠纷的热点,因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欺诈与误导导致的争议不断,消费者投诉直线上升,如理财产品客户诉渣打银行案。与日益频繁而大量涌现的金融领域消费者问题相比,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我国至今未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项制度,尽管已实施多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理论上讲,应该能涵盖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但囿于当时的立法背景,使其保护对象限于一般商品与服务消费中的消费者权益。由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特殊性,这部法律中的很多规范在金融领域都难以适用,金融消费中的大量问题均无法通过法律得到解决。其他法律法规也各有其立法目的,不可能过多地对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事实上,也无法兼顾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因此,立法机关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保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做法,尽快制定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概念、金融权益类型、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双方的权益义务、金融权益保护范围、救济途径、保护程序、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监管措施等,为我国强化对“金融消费者”这一群体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金融稳定。

(二)加强监管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一个拥有足够信息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价、预警与管理,支持并关心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共管理部门,强化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管,防止和减少消费者受到欺诈和其他不公平待遇,尽可能维护市场信心、提高公众的金融意识以及减少金融犯罪将变得尤为重要。在此方面,香港金管局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该机构是负责促进银行体系稳定及有效运作的政府机构。虽然金管局没有保障消费者的法定责任,但根据《银行业条例》,金管局有责任确保银行以负责、诚实及务实的态度经营以及促进银行维持正当操守标准及良好和稳妥的业务规则。金管局的职能也包括遏止与银行业务有关的非法或不正当的行为。香港金管局一直非常重视金融(银行)消费者保护工作。就商业银行的投诉管理工作,金管局出台有《处理投诉程序(监管手册-C.4)》,要求银行全面、公平及迅速地处理客户投诉。为加大保护力度,监管局仍继续强化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规则制定和现场检查,IC.4也会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同国内的神秘人检查类似也推出了乔装客户检查计划,即从消费者的角度,评估商业银行遵守《银行业营运守则》的情况。在投诉管理方面,向大众广而告之详细的投诉渠道、投诉方法、投诉处理程序、投诉的回复流程、金管局的调查调解权限、消费者保护投诉联络人名单、往年的投诉类别及相应数据以及明确的投诉处理范围,既明晰了消费者维权的具体

做法,又阐明了金管局的角色和责权。除此之外,香港政府还决定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公布的消息,香港政府还在调解效率、投资者教育、投诉制度改革以及检查评估结果的定期披露方面继续努力着。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银行制定并发布实施《中国银行卡行业自律公约》,市场反响热烈,一改过去基于保护银行单边利益理念,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出发,规范银行制度、流程和做法,实现金融消费者和银行双赢,得到各方高度好评。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组织,在发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比如,多年来银行业协会通过百佳、千佳示范网点创建,采用神秘人方式进行暗访,对银行业机构现场服务规范、销售规范等进行点对点监督,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力促进了银行业健康发展。另外,在引导银行收费规范、信息透明、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公众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优化银行绩效考核体系。银行不应仅靠加大对员工财务指标达标的压力来考量营销业绩是否优异,还应在客户服务、员工成长和内部管理方面,建立职业发展平台,形成健康企业文化氛围,从企业内部降低员工因急功近利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通过优化完善各级员工的绩效考核目标,从核心价值观上体现对消费者权益负责的企业经营态度。

(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社会监督,约束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行为。一是金融业监管活动要从维护公众的利益出发,发挥信息的公示效果。凡涉及政策调整和可能对金融消费者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监管机构在实施前应向金融消费者公示,使每个金融市场参与者对监管当局政策变动的知情权切实得到保障。二是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三是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规定金融活动信息披露的义务人、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标准等。四是进一步加强征信系统建设,提高征信系统信息的真实性、可得性、查询的便利性等。

(六)加大客户投诉处理力度。高度重视客户投诉管理的制度建设,保证客户投诉处理信息的公开透明,并注意客户投诉的保密工作。疏通金融系统信访渠道,适时开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检查,对维护正当的金融消费活动打开一把“保护伞”。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平台,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应积极向有关监管部门反馈,督促其予以改进。

第四篇:高校网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高校网球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张亨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

08357753

【摘要】本文以乐山师院为例子,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文献资料,对我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找出影响大学生参加网球消费的因素,提出改善场地,降低消费等相关建议来推动我校大学生网球发展。 【关键词】高校 网球 消费 对策

前言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竞技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在开展网球教学最广泛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理所应当成为网球运动及其发展的第一接受人群,身体各方面已发育完全,对网球有一定的兴趣以及消费能力。近年随着大满贯赛事进入中国,网球在中国盛行已受到大众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或已准备开始学习网球。从2007年开始乐山师范学院正式引进网球运动,并在体育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网球专业,有力推动勒我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1.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为例。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45份,有效问卷238份,有效率79.3%。然后行进数据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系列与本文有关问题发放调查表,然后回收并进行总结。 1.2.2文献综述法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对近几年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并参考 2.网球消费现状

2:参加网球学习的原因

专业需要 个人爱好 朋友推介 锻炼身体 休闲娱乐

N= 30 18 45 87 58 所占比例 12.6% 7.5% 14.7% 36.5% 28.7%

网球消费的原因是促进一个人对于网球开销的内在原因,也是对于这个人进行网球消费的直接理由。在我对我校08及体育系的同学进行的调查中,我以专业需要,个人爱好,跟风,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五个方面进行着重调查。 由调查表格2可以得出的结论: 36.5%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儿选择学习网球的,这也是所有参加网球学习原因的最大所占比例,28.7%的学生是在学习生活之余,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又无从消耗,所以选择了网球学习。而专业需要和跟风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差别不大,这证明在进些年来的网球在中国的发展是越来越好,并且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在部分学生之中产生了名牌效应,明星效应等等。

3:网球用品消费调查

用品性能 用品外观 用品价格 用品舒适度

N= 35 18 76 109 所占比例 14.7% 7.5% 31.9% 45.9%

由调查表格3可以得出结论:在选择购买网球拍的时候, 由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初次接触网球,所以他们会选择价钱比较低的球拍,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可以比较随意的挥拍,不会太过顾及到会损害到球拍,所以价格是他们考虑的第一因素。所以选择用品价格作为学习网球所产生费用最为注重的条件。网球比赛是一项对于身体各个方面素质要求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对于学习网球来说,必须要有穿着很舒适的网球装备,使自己可以承受更久的网球训练时间。网球学习用品的性能对于学习网球的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它可以降低学习网球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概率,也可以使自己发挥出超常的运动效果。网球用品的外观也成为了他们选择网球用品的重要条件,在相同的运动条件重可以使自己赢得更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多的关注以及吸引更多的眼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体育用品更新换代是如此之快,也会出现一些各大体育明星的专属品牌,符号等等。

4:每月愿意发生的网球消费金额

50元以下 50-100元 100-150元 150元以上

人次 77 95 41 24 比例 32.5% 40% 17.3% 10.2%

由此表可以看出来,每个月愿意花100元以下在网球学习上的消费占据了70%多,而在100元以上的却只有不到30%.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因为网球消费本来就很高,加之各位同学所学习网球的原因不相同。专业或者爱好的同学肯定也更为愿意为提高自己的网球水平付出更多的金钱,而只为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同学当然会觉得学习网球,费用自然是能免则免。比如一颗球可以用多久,一根线什么时候需要换,要不要经常去练习。而这每月网球消费在100以上的同学,自然的来说网球水平就会高出很多,也更有机会去参加一些省市甚至国家级的比赛,而如果得奖,那么这些花费自然是很值得的,也可以获奖这个方面提高大家对网球消费的认识。所以往往付出不会没有回报的。 2.4大学生网球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期的水平。这里调查的是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网球消费金额,网球消费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网球消费水平。在我校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学生大多数的经济来源也是出自父母,个别的会在外面兼职赚一些钱,但是都不是稳定收入。大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开销,除去吃饭等必须开销,还有跟朋友出去玩等生活应酬,每个大学生在每个月的剩余的可自由支配的钱并不多。所以最后用在网球消费上的钱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根据不同的人群自然会有个别人会花费很多的钱在网球学习上。在我私下的了解中,在那10%的人中每月的平均网球花费会高达500以上,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一个网球的寿命并不长,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而价格却在10元左右,以一天一个球的消耗算,一个月球的消耗就是300。还有网球拍线的消耗,网球拍拍柄的吸汗带的消耗。所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以超出500确实很正常,当然这些人中大多数网球专业的学生。

3.大学生网球消费的特征

大学生的网球消费不高,但是覆盖的范围却很广,也是近年来中国网球发展的生力军。网球消费的形式有很多种;物质性的消费,精神性的消费和服务性的消费。

3.1物质性的消费:物质就是指有特定的实物。比如网球拍,网球鞋,网球服装等。网球拍的价格差距非常之大。少的有100多元,多的1000多元。普通学习网球的学生所选择的网球拍大概都在500元左右,这个价格的网球拍不会太差,质量跟重量以及技术指标都很不错。网球鞋的价格都在500到1200的样子,由于网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运动,所以说对于网球鞋的消耗是非常之大,所以大多数经常打网球的同学所穿的网球鞋都在600元左右。网球服装价格差距不大,而且服装是不会有损耗的。平常也可以穿,所以在这里就不用计算了。 3.2精神性的消费:关于网球的精神性消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网球使自己情绪高涨,心情愉快。可以通过网球杂志,网球比赛观看,网球知识查阅等等。这些东西费用不高。一本书10元左右,网络查阅网球知识也只是正常的网络费支出。 3.3服务性的消费:这里的服务性消费必然是指网球各种俱乐部的费用。以乐山师范学院的网球场来说,一片场地一个小时的费用是10元,晚上要开灯是24一个小时。一个月的月卡是98元,随便你一个月来多少次,但是前提是必须有场地。一学期的期卡是318元。而且网球场有自己的教练员,价格都是60-100元一个小时。请一个教练陪练可以使自己的网球技术进步的更快,而且教练员也可以更好的给你示范动作。在一些大型的网球俱乐部都会有一些会员制的服务,使每个会员可以打网球打的更舒服,更放心,更随心。俱乐部会有会员休息区,可以喝茶,打牌,看电视等等。有更衣室、储物室、厕所、淋浴房等等。让每个会员都可以感受到俱乐部的舒适性,可以感受在家的感觉。

4.影响大学生网球消费的主要原因

由于个人性别、家庭背景、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由调查可知最重要的网球场地的缺乏以及网球场地费用的偏高的、运动时间的不充分、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网球场离自己的生活区域过远、教练人手不够、对运动的必要性知识的缺乏等等。所以影响学生的网球消费行为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的不同。下面我们来一一说明。 4.1个人消费习惯对网球消费的影响

由调查可知每个学生的消费习惯都有不同,男生比较注重用品的实用性。比如网球鞋,网球服装是否耐穿啊,而有的男生就喜欢东西的外观、名牌等等。男生比女生爱运动,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多数男生在网球上的花费会比女生多这么多的原因。而女生大多数都是很文静的,不是很喜欢运动。所以大多数女生的运动动机就是减肥,所以她们更在乎的是网球装备的外观是否优美,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好看合身。而男生打网球更多的是为啦自身的生健康需要,而且是健康与美的一种体现。

4.2个人收入水平的制约

作为一个大学生,自己的经济来源肯定是各不相同的。除去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活费之外,不同的同学为啦去的更多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些同学是在课余时间之外,接一些各种商家所举办的活动所需的兼职人员,可以发送传单,扮演卡通人物等等。有一些就是在晚上没有课的时候去应征开啤酒瓶的服务员,一些娱乐场所的保安等等。还有一些同学在学校学习了一些特殊的技能,比如我们班的很多就是学习网球、健身教练、体育舞蹈的老师。他们也在课余时间去一些健身场所上课、指导健身、陪人打网球等。既然有这么多不同的赚钱方法,自然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收入水平。发传单、扮演卡通人物等临时兼职的工资都在50-100一天,在娱乐场所当服务员、保安等的工资都在1000-1500元一个月。而在健身房工作的同学每个月的工资都不是很固定,多做多得,主要收入还是由自己所带的课决定。网球教练也一样,大概在60-100元一个小时,可以算是多做多得的工作吧。这些都是愿意去找工作或者是想在大学毕业之前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同学。还有一些是不愿意打工,靠着父母的生活费过日子的同学。

4.3网球运动与学习任务的矛盾

想要学习好网球,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坚持练习,不断的牢固自己的击球动作,使自己在网球技术的各个方面都无懈可击。大学生坚持练习网球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自然是学习,在学习之余还要放大多数的精力在网球学习上自然是不怎么现实的,大学生平常的课余生活大多数时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间都是在休息或者做一些作业,只有很小部分精力很旺盛的同学才会在学习之余去学习网球,乃至经常练习。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任务的繁重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球消费。

4.4体育价值观对网球消费的影响

体育价值观就是指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来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观念。体育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网球消费多少,一个不懂体育,不爱运动的人,怎么会在网球运动中进行消费呢?相反,一个对体育有认识,对网球有兴趣甚至是爱好的人当然会愿意在网球这个方面多花钱。相对的来说网球消费就会高。我觉得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很重,但是他们在思想是上想找到时间去运动,以运动的方式来发泄自己,放松自己。而大学生则不同,他们有大量的时间运动,可是却在心里是不想运动,想到的是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赚钱等等。这就是学生到啦大学过后会普遍长胖,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大学生的平常学习没有了高考那样的压力,只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会以运动的方式来放松自己。大学生大多数都不会穿运动服,而高中生却大多数是穿着运动服的。随着大学生对自身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在慢慢的改变,这对体育消费以及网球消费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4. 5家长对网球运动的支持度

大学生虽然已经年满18,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很多方面不可能离开父母的建议以及支持。大学生与高中生其实是一样的境地,虽然已经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面对挑战性更高的社会压力,可以说压力是有增无减。有些父母非常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运动,不仅浪费多余的精力,而且也是担心自己的子女受伤,影响到学习进度。有些父母就很支持子女多运动多锻炼,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身体好了,其他的事才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在大多数父母的思想里对网球已经有了定型,网球是贵族运动,消费会很高,学习网球出来以后会不好找的工作不会长久,吃的是青春饭等等,这些偏见使得父母的支持度下降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网球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以专业需要、 个人爱好、朋友推介、锻炼身体和休闲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娱乐为主, 说明物质条件充裕后, 大学生以参加文明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和满足对健康的需求。影响网球消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大学生面对的社会压力,父母的不支持态度,大学网球场所的不充分都是影响高校网球消费的重要因素。高校网球消费的提高对中国网球的发展也有很重大的影响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球,学习网球,爱上网球这项运动,让更多更多的李娜出现遭世界各大网球赛场上。 5.3建议:

5.3.1 网球场不充分是大多数高校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多修一些网球场,不仅可以做成俱乐部的形式,也可以对外招商打广告,对网球场进行广告式的署名。这样不仅学校不会白白投资那么多钱修网球场,还可以有一定的固定收入。不仅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社会上的各种人事。

5.3.2网球消费中的教练费用过高的问题,可以每个星期有那么一两次的免费教学时段,但是报名的人数必须有限,而且报名的人必须为网球场做出一定的对外宣传,这样既可以提高网球场的盈利,提高网球消费,也可以是学生获得免费的网球学习时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5.3.3 作为高校网球的主要推动人,网球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激情,多为学生普及一些网球知识,让同学们了解一些网球确实。增加大家对网球的认识和兴趣。高校也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网球的选修课程,使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这才是提高网球消费的主要办法。

【文献参考】

[1] 周松峰.房磊.惠继红 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网球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与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院 2010,5,(5):56-57 [2]宫晓丽.沈贤.刘小莲.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2006,7,(1):35-36 [3]余晓毅.DK网球俱乐部经营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1,(2):23-25 [4]李凤新.内蒙古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8,10(9):87-88 [5]朱征宇,陈祺,谭冬平.广州市居民网球活动消费特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7.4,(4):103-105 [6]郭家英.网球消费之我见[J].网球天地,2007,9,(06):33-34 [7] 练光祥, 黄雪琳, 江国平. 福建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005, 8,( 3)66-68

University tennis expen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aking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Heng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08357753

【Abstract】this essay ,taking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for example , revealing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tennis consumption in universities by analys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 based on questionnaire and documentary , aims at putting forward advice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nnis on our campus. 【 Key words】college tennis consumption countermeasure

第五篇: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现状与对策分析

奢侈品即是人们平时生活所不必须的产品,例如:名牌服装、手表、化妆品等。如果对一位已经工作的白领阶层来说,买一些适当的奢侈品必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对于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的大学生来说,用父母的钱去消费一些奢侈品,就值得人们深思了。为了具体了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一些情况,我针对大学生就这个问题上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共有174人参与了这次调查,总体上来说男女人数基本相等。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消费奢侈品的内容,大学生对奢侈品是持的态度以及购买奢侈品的心理等等具体问题,可以从宏观上大致了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现状。经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整理,我得出了如下的一些结论,与各位老师同学分享。  大学生的月开支

经统计,17.82%的学生月开支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和1000-1500的学生分别为59.77%和16.09%,2000元或2000元以上的只占6.32%。从中可以看出那些贫苦学生数量不算太少,那些富家子弟虽存在但却凤毛麟角,而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本次主要调查的是那些来自中等家庭的学生。

 用于何种消费

调查发现用于聚餐娱乐的学生占82.18%,买电脑手机的占39.08%,时尚品牌服装占39.08%,买书籍的占33.91%,那些旅游,为恋人买礼物的等等人数非常少。

 心目中理想的消费状况

6.32%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77.01%的人希望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剩下的少数则是希望每个月刚刚够用或能省则省。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消费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  关注奢侈品的渠道

总体来说学生们还是采用现代化的通讯传媒工具,比如说电视,杂志,网络等等,特别是网络已经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处,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工具。

 对于“奢侈品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这一说法的认同

比较认同的人占30%左右,比较不认同的人占40%左右,剩下比较绝对的观点占少数。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们的虚荣心还是存在但不占主流,看来奢侈品还没有毒害人到无法想象的地步。

 购买奢侈品的原因

27.01%的人认为这是身份的象征,51.15%的人考虑到他独特的设计,40%左右的同学是因为产品的知名度,还有35%的人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剩下极少部分则是考虑到明星代言等其他因素。总体来说学生们买奢侈不碍于两个原因,一是产品的实用性,二是品牌文化。

关注奢侈品的目的

喜欢而已,先来看看和开阔眼界,增加知识的人比重最大,接近60%。其他各因素比重很少。看来奢侈品也成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一种途径。现在奢侈品也是艺术品,其中有很多知识文化在里面。 生活中目前什么是奢侈品

结果很平均,大都集中在大学生最追捧的电子产品上,还有高档的服饰。比如说笔记本电脑,高档手机,PSP等等,可能女生比较倾向于香水,化妆品,昂贵的服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还有那些潮流的东西更受大学生们的青睐。

奢侈品在生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理所当然,占20%的同学是绝大多数,只有个别富二代占到50%和70%。很明显,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虽然有这个消费欲望,但为了生活只能把它压在20%左右。

金融危机对购买奢侈品的影响

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几乎没有。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不是很大,更别说涉入社会不深的大学生。

购奢侈品的消费动机

28.16%的人为了炫耀,24.71%的人是为了保持领先,不输给其他人,65.52的学生用奢侈品社交,86.78%的人追求享受品质,还有27.59%的同学是从众心理。

总体来说,消费动机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消费理念,奢侈品不再只是供自己享受,而是发展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某种手段的一种工具。

大学生是否应该进行奢侈品消费

那些极端的观点赞成的人都很少,主要都集中在不过分都可以接受,视个人情况而定的观点。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消费是很有理性的,

不会乱花钱,理财是相当有计划的。

如果个人状况有改善,对奢侈品的态度

经调查55.17%的人回适当关注,但不一定购买,24.14%的同学会关注并适当购买,17.82%的人一定会适当购买,只有2.87%的学生一定会买,而且新品推出就会关注并且购买。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奢侈品的渴望程度是多么的强烈,主导消费状况的资金,社会地位正是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说奢侈品也是衡量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但也有很多同学再买之前会再三斟酌,那些抵御奢侈品诱惑强的人还是存在的。

得到奢侈品的方式

大多数学生都是父母,亲戚为自己购买,相当一部分同学,大概占20%的人靠自己赚钱,通过其他途径的人就很少了在这就不说了。 这表明有不少同学开始独立起来,自己赚钱,基本摆脱了父母照顾,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幸福,这一点是可以大加赞赏的。

小结:

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因此高校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这样才能不辱教书育人的使命。家长也应该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每位家长都能深刻体会到挣钱的辛苦,为了让子女远离辛苦,他们都尽力满足子女的要求,但这也造成了大学

生的惰性与依赖性,结果是家长辛辛苦苦挣钱,子女大把大把花钱。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与引导,并积极鼓励子女在大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体会生活的辛苦。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生活习惯,理解与体谅家长的苦心与爱心。

上一篇:系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下一篇: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