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人员现状与对策

2022-08-18

第一篇:家政人员现状与对策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与对策

【摘 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查外科200名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59.00%,接触病人前、后分别是27.50%、64.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4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75.00%,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是80.00%,脱手套后为65.40%。结论:该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有待改善,要定期加强调查分析,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7-0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compliance of hand hygiene.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covert observa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200 patients in different wards of medical staff before and after contact, contact the aseptic operation of blood and body fluids, patients after removing gloves hand hygiene rates.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was 59%, 27.50% and 64% before and after contacting patients, 48% before aseptic operation, 75% after aseptic operation, 80% after contacting blood and body fluids, 65.40% after gloves.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hand hygiene of medical staff in this depart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We should regularly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hand hygiene knowledge,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and reduce the pain and economic loss of pati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hand hygiene execution r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最易行的手段之一[1] ,简单而实用,但执行率较低。世界各国对手卫生均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各种积极有效地措施来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我国于2009年4月正式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为了提高护理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对本院外科不同病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本院外科病房200名医护人员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医生、护士、护士长。

1.2 方法 研究期间每天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逐一下科室,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调查采用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的调查要求及观察方法,观察医务人员是否按规范洗手,应该洗手次数和实际洗手次数或用快速手消毒液代替洗手,洗手指征掌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依据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对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无菌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观察人员是直接从各病区选取,调查前,对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掌握本次调查目的、计划、内容及操作方法,深入各病区多次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3]。观察者根据调查内容认真观察并填写调查表。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被调查的200名护理人员中,能执行手卫生中其中一项的118人,执行率59.00%,其中接触病人前执行率为27.50%,接触病人后执行率为64.00%,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48.00%,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75.00%,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执行率为80.00%,脱手套后执行率为6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3.1 手卫生现状 临床中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研究有很多,均不同程度地研究了手卫生情况对医疗工作的影响[4]。从表1可知执行率最高的是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而执行率最低的是接触病人前;大部分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不曾洗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或两个病人之间的操作中不曾洗手,而是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护理操作或是完成多个病人的输液、肌注后才洗手。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不同护理行为时,差异较大,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手卫生的正确认识与掌握、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在面对较多家属的情况下,频繁洗手会影响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洗手监督措施也不够完善。

3.2 影响手卫生执行率的原因。

3.2.1 病?^及医护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指征掌握欠佳,缺乏洗手标杆,控制交叉感染的意识淡薄,对洗手的认识停留在理论上,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落实不到位。

3.2.2 洗手用具配备欠缺、缺乏人性化,洗手剂引起不适感,手卫生设施是影响手卫生执行的重要因素[5]。

3.2.3 工作忙时间紧,一般情况下工作量越大、操作步骤越多,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都是比较低的。

3.2.4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管理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指征、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洗手消毒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3.2.5 频繁洗手会影响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容易诱发纠纷。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因素并采用合适的手卫生干预措施。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强认知行为教育,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6]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7]等标准培训,使医护人员更全面、直观地学习到手卫生知识。各病区应加强对标准的学习,在科内展开手卫生继续教育培训,每月抽检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提高和强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需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动员。加强宣传与培训,如开展演示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洗手示意图并贴至每个洗手池旁,既便于学习又起提醒作用,营造浓厚的洗手氛围,促使医护人员牢固树立洗手观念[8],达到人人掌握手卫生知识,人人规范手卫生行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状况的认知因素,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确保医护人员具有足够的认知水平,从而促进其行为的改变。

3.3.2 加强监督管理 科室感染控制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科室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同时监督管理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并将监测结果与个人奖金挂钩,设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科主任、护士长应每日提醒监督大家执行洗手,不断强化,促使医护人员自觉行动起来,自觉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

3.3.3 完善洗手设施 要加强对各病区各类洗手设施的完善,配置便捷洗手设施和选择医务人员愿意接受的手卫生产品。各病区洗手设备要做到每日清洁或消毒。在手卫生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增加洗手池,配置符合要求的感应水龙头,有温水供应,安装干手设施,用按压式洗手液,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和快速手消毒液,落实手卫生规章制度。通过培训学习,制度健全,设施配备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大大提高了本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珍玲,王文阳,“手卫生宣传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1):1250-1251.

[2] 张润香,冯伟,熊建球.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38-1139.

[3] 韩黎,朱士俊,魏华,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91-895.

[4] 李绕波,桂庆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60-63.

[5] 李六亿,袁建峰,赵艳春,等.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6-19.

[6] 耿莉华.医院感染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7-123.

[7] 苏黎,刘素球,雷钊慧.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7:96-97.

[8] 曾兰.护理人员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6):79-80.

第二篇: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与思考

家政服务是适应家庭生活现代化需要而兴起的,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把许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职工,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居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需要更多的家政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为家政服务市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但是,我市的家政服务业现在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因此对我市的家政服务业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行业的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促进本地区家政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为此,市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对乌地区的家政服务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以下认识:

一、我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我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调查表明,我市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38%。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32%;其次是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约在3000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42%左右;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第三支大军,约占需求量的17%。所需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是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在规范的家政公司,家政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市家政公司规模小,多数属于中介机构。目前我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共有83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有8家;其他75家是经营项目含家政服务的。8家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机构中,注册资金50万元的有1家,注册资金30万元的有4家,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规模较小,同时调查了解到,它们大多属于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对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运作管理不够规范,总的看我市家政服务业市场还处于发育期。

我市家政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数家政公司经营状况不良。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公司大批上马,又纷纷倒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各种名目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我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但居民选择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普遍认为只有选择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诚实可靠、服务优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员,得到的服务才会有保障,所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还是少数正规、规范的家政公司。另外,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公益性很强,既需要自身对社会的努力贡献,也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关心支持。乌兰浩特知名家政企业“兴安家政”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二、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旧观念的影响家政服务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家政从业人员,认为做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活儿,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得不到客户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不愿去从事。而有的下岗职

工觉得从事家政工作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因此影响了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积极性。

培训不足急需解决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加上师资欠缺,家政服务的培训开展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家政服务员质量良莠不分,用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很难做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家政服务质量的低层次。有的出现事故,甚至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客户缺少应有的安全感,也使从业者失去工作的稳定性。

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市场形态。多数家政服务公司走的是中介服务的路子,呈现出小型化、胡同化、零散化的特点,从业者随意性很大,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政服务公司管理不规范。我市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家政服务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收费混乱,缺少后续服务;很多家政公司对家政服务员不培训或非常简单地培训就派工,服务质量不高;家政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供需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提供的家政服务层次低、水平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做家务、看孩子、看护老人、搬家、家教等低层次的基础性家庭服务阶段,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另外,无论是社会还是家政服务人员,都还只是把从事家政服务作为打零工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家政服务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家政服务市场管理需要加强。至今全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全市的家政服务市场在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标准,急需规范。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严,造成家政公司水平良莠不齐,自律能力低。

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无形性,服务的成本很难确定,价值与服务质量很难在客户的思维里达成同步;差异性,不同的人在同一项服务中也不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时性,家政服务不能被预先贮存、重复出现或直接进行销售,也不能退还。易消失性:服务在交易完成后自动消失,客户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长久地拥有服务(产品),因此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目前许多家庭实际上已具备了聘用家政服务员的条件,但由于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小,难以找到合适公司和人选,又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故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影响了家政服务市场的开发。

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以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妇女和农村进城打工妇女提供了工作,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全社会应该大张旗鼓地 进行宣传,改变

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为家政服务产业化扫除障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兴安家政”发展,更好地发挥其龙头作用。2003年3月,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兴安办事处创办了“兴安家政服务社”。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安家政”本着“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服务宗旨,狠抓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五年多来,培训下岗失业妇女2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妇女231人,为2000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品牌。2005年,兴安家政在兴安街办事处领导对社区服务的重视和盟市领导对家政服务业的观注下,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项目奖励资金30万元的扶持,为兴安家政的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装修改造后,建立综合服务大厅、月嫂基地、管理办公室、大教室、小教室、员工宿舍、保洁员休息区已投入使用。同时作为软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兴安家政服务网已开通了,兴安家政网的建立,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关的家庭服务,全市乃至兴安盟家政服务加盟后,不仅能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整个乌兰浩特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得到整合,资源将进一步优化、对提升乌兰浩特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业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4月,又推出科学催乳服务,堪称兴安盟内首创,由此,该中心一举成为乌兰浩特市地区一家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新型家政服务组织。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也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公司只有走出家庭式小作坊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精心打造品牌,连锁扩展,规模经营,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支持“兴安家政”规模扩张,发展更多的特许经营连锁店,同时利用盟委所在地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盟家政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乃至全盟经济的发展。

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

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还要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开发出深受家庭欢迎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快成立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协会,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健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目前全国已有包括郑州、长沙等省会城市在内的20多个省、市成立了家政服务业协会。 乌兰浩特市作为盟委所在地的中心城市,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履行好其作为全市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服务主体的职能,规范市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格,监督服务质量,组织家政服务管理经验交流,开展法律和经营准入等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树立行业品牌,使家政服务这一小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实现大作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还属于弱势产业,家政服务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视支持,把这项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运作,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序、有效、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使家政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发挥好在家政服务业

发展的研究和宣传中的主导和主力作用,引导雇佣双方更新观念,改变彼此互不信任的尴尬局面。雇主应在人格上尊重保姆,善待保姆,只有保姆的归属感和职业感增强了,家政服务业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才会加快。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其建设成为城乡公认的高尚职业、阳光工程 。

第三篇:家政服务人员如何与雇主相处

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相处对新人特别重要,客户评价直接相信公司对你能力认可度,部分阿姨认为只要能把工资拿到手就可以了,是错误了,好阿姨应该会站在公司立场照想,不但自己服务好客户,还需要让客户对自己对公司认可,才能为公司宣传多接单。

第一、积极主动,讲究信用

家政服务员刚参加工作,应积极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荣誉,雇主布置的工作任务要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事情办好,对周围同志的困难要多些关心,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凡是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争取办好,不能言而无信。

第二、热情待人,坦诚相见

这是与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基本准则。为人处事切忌口是心非、傲慢无礼、虚情假意,甚至专门以看别人笑话为乐、作为家政服务员尤其要注意保持朝气蓬勃、乐观爽朗、热情、善良、坦诚的性格。 第

三、尊重他人、注意礼貌

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要多使用那些使人感到亲切和富有人情味的礼貌语言,如“请”、“您好”、“对不起”、“劳驾”、“打扰您”、“愿意劳驾”等等。说话时,要面带微笑,语调轻切。

第四、是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不能不懂装懂,一个妄自尊大、不懂装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别人好感的,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增长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当你和周围的人交往时,你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由,结识更多的朋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懂不会做的事,切忌盲目阐述自己的见解或盲目地去做事,应做到不懂多问。

做到以上条件后保证您工资涨得快,不但客户喜欢,家政服务人员有了职业道德修养,哪家公司都喜欢和您合作。

第四篇: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 李艳梅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 家政服务业是为家庭提供多种类服务的一种行业, 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家政服务业在我

国被誉为朝阳产业, 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却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进程。针对家政服务业存在的种种问题, 引发对规范家

政服务市场各主体行为及保护各主体合法权益的思考, 进而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家政服务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 法律和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家政服务业; 家政公司; 用户; 家政服务员

中图分类号: C916;DF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240( 2008) 07- 0107- 04 收稿日期: 2008- 06- 08 作者简介: 李艳梅( 1969- ) , 女, 广西恭城县人,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民事 诉讼法。 社会科学家

SO C I AL SC I E NT I ST 2008 年7 月

( 第7 期, 总第135 期) J u l.,2008 ( No.7,G en er a l No.135)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家政服务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所谓家政服务, 是指家政服务员为家庭生活提供 事务性、管理性的社会服务。 [1] 19 世纪后, 随着资本主 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妇女 摆脱家务束缚, 走上职业岗位, 体现自身的能力和价 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许多家庭产生了提高生活 质量和家政服务的需求, 产生了家政服务社会化的萌 芽。从此家政服务业开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并 获得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迅速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家政传统的民族, 从 来就重视治家之道。《四书》、《左传》、《礼记·大学》中 都有关于家政内容的记载和论述。改革开放后, 人们 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集中地表征为四化, 即家庭小型化、人口老 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 [2] 不少现代的家庭已

经具备接受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社会经 济的持续增长, 使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 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家庭的日常事务中摆脱 出来, 使自己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能享受更多的 生活乐趣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为家庭服务社会化和 家政服务业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90 年代之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立, 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也 在不断加大。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保姆家政”模 式, 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形式多样、质量满 意的家政服务。从服务的内容上看, 烹调、洗涤、操持 家务、照料老人、看护婴儿、看护病人、护理孕妇与产 妇、制作家庭餐、家务管理、家庭教育、家庭休闲娱乐 等都属于家政服务的内容。从服务方式上, 由单一的 常年服务转变为灵活多样的定期或一次性服务。从服 务的质量上看, 用户不仅要求家政服务员洗衣、做饭、 照顾孩子和老人, 而且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和生活方式, 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 学会使用高 档现代化电器, 能够完成家庭事务管理、家务筹划、家 庭接待、营养膳食、健康护理、家庭教育等多项任务。 家政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 我国被誉为朝阳产业。

二、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活发生 的重大变化, 家政服务业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 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的有效平台, 越来越显出巨大的发 展潜力和前景, 同时, 家政服务热的背后, 有着较为突 出的矛盾。为了深入地了解我国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 和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思考 用户、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务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提 出规范家政服务市场各主体的行为以及保护各主体 合法权益的建议,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的方 法, 在广西桂林市、南宁市等地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情 107 况进行了调查。关于“用户”的调查问卷共发出108 份, 回收100 份, 回收率为92.6% ; 关于“家政服务员” 的调查问卷共发出113 份, 回收100 份, 回收率为 88.5% 。调查显示, 家政服务的用工形式主要分为住家 保姆、全日制和钟点工等。家政服务员中, 一种是挂靠 于家政公司, 另一种情况是直接与用户建立雇佣关 系。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 一) 社会对家政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重视 不够 家政服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目前我国关于家政 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政府主管部门对家政 行业的引导、协调、扶持还不够, 存在着对家政服务业 管理滞后的问题, 在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价格等 方面无章可循。另外, 随着家政服务热而出现的中介 机构, 缺少对家政服务员的岗前培训和规范管理。中 介机构的良莠不齐, 缺少行业规则和管理。有的存在 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政市场 的声誉, 扰乱了市场秩序。

( 二) 用户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与服务员供不应 求、技能贫乏的矛盾突出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口之家日趋普 遍化, 许多家庭中的老人、病人、独生子女需要照顾。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也使人们对家政服务需求迅速增 加。但由于受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做家 政低人一等、“小富即安”思想及自卑心理, 阻碍了一 大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家政服务业, 从而导致了我 国劳动力市场“有人没事做, 有事没人做”的供需缺位 现象。

一方面, 用户普遍要求家政服务员的服务质量达 到较高的水平, 多数用户希望自己雇用的家政服务员 已经接受过正规化的专业岗前技能培训。不少家庭已 不再满足于请钟点工搞卫生、做家务, 而希望请个全 能型的家政员把家里的事都给安排了。按照岗位要 求,“高级管家”应当能够完成家庭事务管理、家务筹 划、家庭接待、营养膳食、健康护理、家庭教育等多项 任务。调查中, 在问到家政服务员在上岗前, 是否需要 接受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时, 回答“十分必 要”的用户比例高达80% , 而回答“无所谓”和“没有必 要”的仅分别占18% 和2% 。另一方面, 家政服务员受 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文化水平有限, 综合素质不高。一 些家政服务员缺乏现代化生活用品的操作技能, 缺乏 科学的护理知识, 更不懂得营养搭配、合理膳食, 还缺 乏与用户的沟通技巧。调查显示, 家政服务员在被雇 用之前,“受培训并获得证书”的仅占6% 。,“受过培训 但没有获得证书”的占26% ;“从未受过任何培训”的 占68% 。由于缺乏岗前技能培训, 较为严重地影响了 服务水平和质量, 用户对此极为不满, 但也非常无奈。 由于法律的空白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家政公司通 常拒绝承担培训家政服务员的义务, 极少对服务员进 行系统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同时, 虽然多数家政服务 员渴望接受专业化的技能培训, 但由于生活贫困, 囊 中羞涩, 无法支付高额的培训费用。用户一方面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的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家政服务员, 另 一方面却也不愿意支付家政服务员的培训成本。此 外, 经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家政服务员不再是传统的 廉价劳动力, 他们对工资和待遇的要求有所提升, 尤 其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家政服务工作, 如护理工、月 嫂等。如今我国家庭护理工的平均月收入为

1500- 2000 元, 月嫂的平均月收入为1200- 1500 元,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护理工和月嫂的收入还要翻一 番。这样势必加重用户的经济负担, 有些用户为了节 约开支, 只好无可奈何地选择雇用那些未经过任何技 能培训的素质较低的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要向专业 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家政公司服务培训开展不成 熟和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成了最大的制约瓶颈。 ( 三) 家政服务合同缺失或者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缺乏统一规范, 格式合同大量存在 在家政服务活动中, 一般涉及三方主体: 家政服 务员、用户和家政服务介绍机构或家政公司, 由此产 生了几种法律关系。如果是用户直接找到家政服务员 并与之签订合同, 则二者之间就是雇佣关系。如果用 户是通过第三者—— —家政服务介绍机构或家政公司 与家政服务员建立关系, 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家政 服务机构的性质, 因其性质的不同而形成两种法律关 系: 第一种情形是用户与家政服务员之间是一种雇佣 关系, 用户与家政服务介绍机构、家政服务员与家庭劳 务介绍机构之间分别形成了一种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居间人的义务主要是忠实和尽 力地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媒介订约的义务; 第二 种情形是家政公司采用员工制。家政公司与求职者签 订聘用合同, 吸纳他们为公司员工, 家政公司与家政服 务员之间是公司与职员的关系, 由家政公司向用户直 接提供家政服务员, 用户和家政服务员不发生直接的 法律关系, 家政服务员履行地是家政服务公司的职务 行为。用户和家政公司是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 [3] 在上述法律关系中, 最容易发生纠纷地是用户与 家政服务员之间的雇佣关系以及用户和家政服务公 司之间的消费与服务的关系, 而签订规范的合同则是 防止和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调查显示, 多数用户具 有订立家政服务合同的意识和要求, 但真正与家政服 务员或家政公司签订合同的用户数量极其有限, 仅占 被调查用户的34% 。有58% 的家政服务员在被雇用之 前没有与用户或家政公司签订合同, 22% 的人与用户 签订合同, 16% 的人与家政公司签订合同, 只有2% 的 人与二者都签订。即使已签订的合同, 也在订立程序、 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大量问题。如许多合同形式不 符合规范; 有的合同甚至缺少最基本的实质性内容, 108 各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 不完整; 很少约定或是 根本不约定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 格式合同和霸王条 款大量存在, 严重损害弱势一方的利益。调查发现, 在 用户与家政服务员订立合同的过程中, 合同一般由用 户单方订立, 规定了一些针对家政服务员的苛刻条 款。由于多数家政服务员的文化素质与法律素质较 低, 无法深刻地理解合同的内容, 难以发现合同中对 自己不利的条款。即使有些文化层次稍高的家政服务 员能够认识到家政服务合同的条款损害了自己的合 法权益, 但为了生存, 也只能忍气吞声地接受。而在家 政公司与用户之间签订合同时, 家政公司提供的格式 合同条款都尽可能地使家政公司处于一种免责的身 份, 这实际上也是一些霸王条款。如南宁某家政公司 的合同上写明:“甲乙双方( 指用户与家政服务员) 在 生活工作中若发生触及有关法规行为时, 应交相关执 法部门处理, 公司不承担法律责任。”家政服务员迫于 生存压力必须尽快工作的愿望和用户急于雇用家政 服务员解决家庭后顾之忧的心理, 决定了他们只能被 迫接受家政公司单方拟定的家政服务合同, 从而导致 了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四) 用户和家政服务员之间存在鸿沟, 人格不平 等, 关系紧张

在调查与家政服务员的相处情况时, 仅有8% 的

用户认为“很好”, 认为“较好”的也仅占20% ,“凑合” 的占34% , 认为“很差”的比例高达38% 。调查进一步 显示, 造成用户与家政服务员不能融洽相处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其中认为家政服务员文化素质差, 无法沟 通的占18% ; 认为家政服务员缺点毛病多的( 如: 不诚 实、贪心、懒惰、攀比等) 占14% ; 认为家政服务员是外 人的占30% ; 认为用户与家政服务员的层次不同的占 38% 。而与此同时, 家政服务员的自我满意度普遍较 低, 有60% 的家政服务员认为与用户之间只是一般的 工作关系, 认为用户对待自己很好的只有14% 。绝大 多数的家政服务员感觉得不到用户真正的信任与尊 重, 认为与用户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 不平等占 32% ; 经常打人占22% ; 报酬太低占18% ; 不信任 14% ; 经常责骂14% 。其实, 用户与家政服务员之间摩 擦与冲突的原因不仅是多元的, 而且是双向的, 最主 要是由二者的社会地位、成长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 以及用户的排外心理引起的。

( 五) 家政服务雇佣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得不到有效保障

首先, 家政服务员超时工作, 劳动报酬缺乏保障 的问题比较突出。调查结果显示, 家政服务员每天工 作时间8 小时以内的占14% ; 8- 10 小时以内的占 34% ; 10- 12 小时以内的占40% ; 12 小时以上的占 12% 。而每月的工资却相对较低, 收入在200 元以下 的占4% ; 200- 500 元以下的占36% ; 500- 1000 元的占 54% ; 1000 元以上的占6% 。有50% 的家政服务员的工 资被拖欠, 其中用户偶尔拖欠的为44% , 经常拖欠的 为6% 。由此可见, 超过一半的家政服务员的日工作时 间在10 小时以上, 也就是说, 超过一半的家政服务员 在超时工作。虽然每日工作的时间超长, 但是每月所 得的工资不高, 仍属于较低水平。

其次, 用户家中的失窃现象与贵重物品被损坏是 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共同面临的两大困境。调查显示, 有32% 的用户家中曾经有过失窃现象。有的家政服务 员盗窃用户财物之后逃之夭夭, 下落不明, 逍遥法外, 用户无法追回被窃财物, 心中既愤怒又无奈。而家政 服务员认为用户是这样看待失窃现象的: 对自己将信 将疑的占30% ; 认定是自己所为的占8% ; 认为盗窃者 另有其人的占16% ; 其他( 包括不填) 的占46% 。这说 明了用户家中失窃现象较为严重, 家政服务员与用户 之间存在互不信任。另外, 在工作中, 34% 的家政服务 员曾经损坏过用户家的物品。损坏物品的家政服务 员, 通常拒绝向用户承担赔偿责任, 因为他们认为自 己是在为用户工作和服务的过程中损坏财物, 而且有 时并非因为自己的过错。而用户则认为, 自己的物品 被损坏, 应当得到赔偿。尤其被损坏的是贵重物品时, 会给用户带来高额的财产损失和无法弥补的精神损 失。于是, 54% 的用户会要求其照价赔偿; 11% 的用户 会直接将其辞退, 不再留用; 12% 的用户会不予追究, 继续雇用; 15% 的用户会直接扣发其工资来赔偿自己 的损失; 8% 的用户会要求家政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即 使部分家政服务员认为自己有过错, 愿意赔偿, 可是 多数家政服务员的收入非常低, 很难独立承担贵重物 品高额的赔偿金。但是如果不赔偿, 用户的财产权利 又如何得到保障? 此外, 家政服务员还会遇到受辱骂和殴打、住宿 条件差、受男用户骚扰等侵权行为。而用户则会遇到 家政服务员工作偷工减料, 质量不符合要求、未经允 许擅自使用用户财物、虐待甚至拐走孩子、破坏家庭 幸福等恼人之事。

( 六) 家政服务员的工伤或医疗保险很难落实 调查显示, 有60% 的家政服务员在从事家政服务 的过程中曾出现受伤或生病的情形, 有14% 的人员受 过严重伤病, 只有26% 的人员未出现过任何伤病。当 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出现受伤或生病时, 用户的处理 方式依次为: 表示关心但不会出钱的占42% ; 让家政 服务员回家的占16% ; 退回中介公司处理的占12% ; 主动出钱为其治病的仅占10% 。许多用户一致认为, 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的意外受伤或生病, 虽值得 同情, 但要求用户承担支付医疗费用的责任的确有失 公平。因为任何工作都存在风险, 也都难免出现意外。 如果让用户单独支付家政服务员意外受伤后的全部 治疗费用, 就意味着让用户承担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 的所有风险, 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风险和负担。因此 在家政服务员受伤或生病时, 用户通常都拒绝承担责 109 任。家政服务员的健康权因缺乏权利救济机制难以得 到保护, 他们不得不独自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 并有 可能失去继续工作求生存的机会。

进一步调查表明, 48% 的用户认为应为家政服务 员购买工伤或医疗保险, 但在“家政保险费由谁负担” 的问题上, 用户们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多数用户明 确表示自己不会承担家政服务员工伤或医疗保险的 全部费用, 认为应当由用户独立承担的仅占6% , 认为 应当由家政公司承担的占12% , 认为应当由二者共同 承担的占50% , 认为应当由家政服务员本人承担的占 32% 。因保险费用的负担存在分歧, 导致家政服务员 的工伤或医疗保险很难落实。

( 七) 家政服务业的争议处理机制不健全, 纠纷责 任不明确 目前, 调整和规范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尚不 完善, 争议处理机制还不健全。许多家政公司只把业 务停留在中介, 声言对家政服务人员此后的行为概不 负责, 这使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在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 少了应有的保障。经过中介公司介绍进入用户家工作 的家政服务员, 一旦与用户发生纠纷, 因雇方是家庭 而非企业, 劳动监察、劳动仲裁部门管不上, 家政公司 往往得以规避法律, 拒绝承担责任。只能通过家政服 务员、用户和家政公司之间的约定来约束, 如果未签 订合同, 则发生纠纷时的责任不明确, 各方的权利常 常很难得到维护。

三、完善家政服务业相关法律和制度 的思考

( 一) 重视和规范家政服务业

家政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 存在 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服务价值高, 就业容量大, 是扩大 就业地最为直接和现实的渠道。国家要重视家政服务 行业的发展, 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在“服务百姓、便捷 生活”方面的突出作用, 转变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家政 服务业和家政服务员的偏见和歧视, 扩大家政服务业 的社会影响, 把家政提升为一种正当的、有文化含量 的职业。同时, 为保证家政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可持 续发展, 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家政服务业迅速发展的 政策, 给予必要的扶持;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家政服务 业的规范化管理, 出台行业规范标准, 实行家政服务 机构市场准入制, 提高对中介机构的资质要求, 规范 家政服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办法, 逐步将家政服务业 纳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 二) 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务员的上岗和培训机制 目前, 我国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多达数百万, 其 中以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 因缺乏专业的 技能培训, 大多只能从事洗衣做饭搞卫生一类的传统 低层次家政服务, 无法满足居民日趋多样化的服务需 求。因此, 家政服务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一定课时的强 化培训。一方面要进行思想观念教育, 帮助家政服务 员转变观念, 端正心态,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 观念; 另一方面要进行技能培训, 使其掌握家政服务 所必备的多方面技能。经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要参加 统一的职业等级鉴定考核, 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 [1] 并

实行分等定级, 以级定薪。

( 三) 规范合同, 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在家政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状况下, 规范 的合同成为明确责权利、保障权益、减少纠纷的主要 依据, 有关部门应提供规范的合同样本。我国现有的 家政公司90% 以上属于中介性质, 家政公司与家政服 务员没有劳动关系, 实际的家政雇佣关系多数是在用 户与家政服务员之间发生的, 因此, 用户与家政服务 员之间的劳务合同尤其不可或缺。雇佣双方应平等相 待, 并就劳动时间、劳动条件、服务质量、工资报酬、权 益保障、争议处理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如果家政公 司采用员工制时, 家政公司与用户、家政服务员要分 别签订好服务合同和劳动合同。一旦因家政服务员造 成对用户家人、物品的伤害或损失, 先由公司承担相 应责任, 然后再根据过错情况由公司对家政服务员进 行追偿。同时, 在家政服务员受到用户的侵害时, 公司 有义务协助家政服务员向用户主张权利, 提出损害赔 偿的请求。因此用户与家政服务员发生冲突、矛盾和 纠纷时, 家政公司将不再是袖手旁观、逃避责任, 从而 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保障雇佣双方的合法权益。 ( 四) 逐步将家政服务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应逐步将家政服 务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首先, 采用员工制的家政公 司, 应积极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 险登记, 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 从而为家 政服务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安全和入会期间的医 疗费用提供保障。其次, 如果家政公司只是“居间人” 或者没有中介, 家政服务员则可以购买商业保险中的 人身意外伤害、医疗疾病等保险。保险金可采取由用 户和家政服务员个人按比例分担的形式缴纳。 ( 五) 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务业的争议解决机制 根据《劳动法》规定, 对家政服务员经中介介绍到 用户家的, 家政服务员与用户发生的争议不适用劳动争 议处理。如家政服务人员是通过家政公司派遣至用户 处工作的, 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服务公司间发生的劳 动争议可以按照国家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处理, 甚至 可以将用户作为第三人。第一种情况下发生纠纷时, 首先可由用户与家政服务员协商, 协商不成时, 可申 请家政行业协会调解, 调解不成时可诉至法院。第二 种情况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如下: 家政服务员与用户 发生劳动纠纷, 先由家政公司调解, 调解无效, 由当地 家政行业协会调解, 仍无效, 由劳动( 下转第113 页) 110 ( 上接第110 页) 仲裁委员会进行劳动仲裁, 对仲裁结 果不服者, 可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大力推行法治建设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必须有 健全完善的法律规制, 才能够健康、良性地发展。家政 服务行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 运而生, 并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独立的市场。家政服务 业给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岗位的同时, 也给工作事业繁忙, 需要解决 家庭后顾之忧的上班一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针 对家政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何把它纳入到一个 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 已有少数发达城市通过地方法规对家 政服务业作出专门规定, 如北京、广州、深圳等。我们 有理由相信, 不久的将来, 一批信得过、叫得响的家政 服务品牌将会不断涌现。

[1] 马丽梅. 关于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思考[J]. 理论,2006,(5):95;96. [2] 唐友华. 发展家政服务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J]. 政策 咨询通讯,2005,(1):30. [3] 郑毓枫, 李晟. 家政服务业的立法思考[J]. 社科纵横,2005, (5):104- 105. 参考文献: [ 责任编校: 周玉林] [ 责任编校: 蒋民胜] [1] 温军.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民事检察监督权[J]. 人民检察. 2006,(9):23. [2] 贾春旺.2007 年3 月13 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D B/ O L]. 新华网. [3] 卓泽渊. 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 人民检察. 2005,(4):9. [4] 张巍, 梁敏, 黄俊平. 论法律监督能力[J]. 人民检察.2005,(6):25. 参考文献: 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 慎重查封、冻结企业帐目和银行帐户; 慎重扣押企业涉案财物; 慎重着检( 警) 服、开警车到企业办案; 慎重宣传企业职务犯罪案件, 尽量避免给企业形象和产品声誉 造成负面影响,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 二) 改革制度管理模式, 提高检察执法效能

法律监督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分工很细的工作, 需要 相当的知识水平、工作阅历以及较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因此, 必 须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 突出检察官在检察机关内部的主体 地位。根据检察机关的职责任务和岗位要求, 可以将检察人员 分为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检察技术人员、检察行政人员、司法 警察五大类进行管理, 使各类人员各有专攻, 各有专长, 各得其 所, 成为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专家型人才。当前的重点是突出检 察官在检察机关内部的主体地位。一是完善主诉( 办) 检察官责 任制, 通过进一步规范权力范围和运作方式, 明确责、权、利, 增 强主诉( 办) 检察官责任感和荣誉感, 使检察官的作用和地位得 到更好的发挥。二是落实检察官的等级制, 使检察官等级与工 资福利挂钩。三是有针对性地从高等院校招收录用和从学者、 律师队伍中遴选高素质人才, 进一步改善检察官队伍结构。与 此同时, 要加大检察官培训力度,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 要积极鼓励检察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高学历成人教育, 进行科 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培养一批高层次 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结合检察工作实际, 开展业 务骨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 三) 改进职务侦查方式, 提高发现和查办职务犯罪的能力 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内容, 国家 赋予检察机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保证国家法律正常行使的重 要制衡权力。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正确、充分 行使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在侦查模式上, 可以考虑从由“被动 办案、被动侦查”向“广辟案源、主动出击”的转变, 广泛开拓案 源渠道, 增强检察机关主动发现犯罪的能力, 大力加强案件线 索的发现、收集和管理机制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线索 的新途径新手段。如在犯罪多发行业培养信息联络员提供有价 值的线索材料, 总结深挖窝案串案的经验等。要建立上下一体、 部门联动配合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发现、管理机制, 通过建 立统

一、协调、高效、共享的案件线索及情报信息库, 加快信息 传递, 提高线索利用率。

( 四) 完善立法, 强化法律监督手段

一是充实诉讼程序决定权。法律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是知 情, 但由于诉讼法对此规定较为原则, 致使检察机关及时、全面 获得案件信息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 这不仅影响了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职能的正确行使, 更损害了法律监督的严肃性和全面 性, 以致出现监督“死角”。因此, 要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 力建设, 首先得使检察机关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这就要求有关 法律能够规范相关主体的一定受监督义务。如在立案监督方 面, 应规定同级公安机关有将立案、撤案( 或者转为行政处罚) 等相关材料报送同级检察机关备案的义务, 以及就同级检察机 关涉及案件方面的查询进行答复( 如不立案、撤案的理由等) 的 义务。为了保障立案监督的全面、科学和完整, 还应将同级公安 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行为纳入立案监督的范围。二是强化 纠正违法权。如在侦查监督方面, 法律应明确规定同级公安机 关有将适用、延长、变更、撤消强制措施, 以及涉及人权保障的 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材料报送检察机关备案和答复检察机关查 询的义务等。有关法律还应确立事前监督、同步监督和事后监 督相结合的原则, 并明确相应的程序。如对执行机关提起的减 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的监督就应当是事前监督, 对法院审 判活动的监督则应是事中监督。三是明确检察建议权。应将检 察建议名正言顺地规定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 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之中, 并对其法律含义、法 律性质、法律地位、适用范围、法律效力等进行明确。 113

第五篇:XX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6年XX市启动了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XX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9.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达到了960.8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45%,比XX市水平高6.2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6月底,全县已有3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共创办企业33个,累计投资840万元,企业总产值1217.5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00.4万元,同时还解决了346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劳务经济已成为XX县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笔者分别在山区、丘陵和平坝地区抽选了30户农村家庭,并对这30户农户110名常住人口中的26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外出务工人员的现状

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留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较大比重。26名外出人员的年龄,16-20岁的劳动力1人,46岁以上的2人,21-45岁的有23人。

2、数量逐年增多。2001年、2003年末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179844人、和196600人,从2001年末到2003年末的2年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16756人,平均每年增加8378人。调查的30户农户中,

2001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5人,占常住人口的22.7%;

2003年末有外出务工人员26人,占总人口的23.6%,外出人员较2001年增长4%,平均每年增长2%。

3、平坝地区外出比重较高。30户农户中,山区、丘陵、平坝各10户。2003年末外出务工的26人当中,山区有8人,平坝有10人,占平坝调查对象38人的26.3%,是外出务工总人数的38.5%。从外出人员占当地调查对象的比重看,平坝比山区高5.2个百分点,比丘陵高2.8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平坝地区的耕地比较集中,所需劳动力较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二是平坝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信息灵、门路广,使得平坝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偏高。

4、素质普遍偏低。一是文化素质低。外出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20人和4人。二是劳动技能缺乏。外出人员中仅有极少数接受过职业教育。调查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只有1人毕业于职业高中,外出前有一定劳动技能。

5、外出以自发转移方式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收入已成为全县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方式是以自发为主,由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的机会和数量很少。这既不利于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也不利于外出人员的充分就业,更不利于他们合法权益的维护。

6、务工收入大幅增长。据典型调查,2001年25名外出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57500元,人均2300元;2002年的25名外出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58100元,人均2324元;2003年的26名务工人员共寄带回现金70550元,人均2713元。

7、家庭消费明显高于全县农村的平均水平。2003年末,30户农民家庭耐用物品中的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组合家具、沙发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分别为7辆、16台、18套、13套和14台,户均拥有分别为0.2辆、0.5台、0.6套、0.4套和0.5台,户均拥有银行存款8843元。而有外出务工人员的20户农村家庭,这些耐用物品户均拥有量分别为0.2辆、0.6台、0.7套、0.5套和0.6台,户均银行存款9240元。

8、主要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0

1、200

2、2003年,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分别为64.0%、60.0%、65.4%,均在60.0%以上,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务工地点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9、主要从事

二、三产业。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01年从事

一、

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0人、22人和3人,2002年没有发生变化,2003年从事

一、

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有0人、24人和2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外出观念有待改进。由于封建观念的束缚,认为女性应在家照顾子女、赡养老人和干农活,男性应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使得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是女性的近2倍。2003年末,30户农户共有外出务工人员26名,其中男性有17名,女性9名。

2、家庭的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员不但数量多,而且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于在家的劳动力高,对科学技术信息和应用相对敏感。留在家中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居多,对信息、科技、和农村政策了解不够,家庭农业生产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农产品品质难以提高、耕地大面积撂荒等,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难度。

3、子女教育受到制约。一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长年在外,对子女的辅导、教育乏力,造成学生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的经不住诱惑,走入“不读书同样可以挣钱”的误区,从而导致部分在校学生辍学加入到外出务工队伍中。二是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门槛尚未完全消除。因此,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4、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务工人员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受调查的26名外出务工人员中,有25名被老板拖欠过工资,比例高达96.15%。二是企业老板为追求更高利润,随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三是企业老板对工人稍不满意就随意开除,使工人随时处于紧张状态。四是由于工人身处异乡工伤得不到足额补偿。

5、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难度加大。一是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参加党团组织的学习和行使党团员权利、履行党团员义务;二是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按时接受计生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三是不能按期向输出地政府交纳农业税费;四是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

三、搞好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的对策

1、强化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笔者认为,XX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投入,增设培训专业,增强师资力量,抓住外出农民过年、过节的返家高峰期,采用时间短、见效快、全免费的培训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劳动就业能力。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农民的就业观念,增强外出务工的创业意识,达到培训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

2、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构和劳务输出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提供县外用工信息,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对外承揽劳务输出和用工合同项目。凡为劳务输出经办机构提供县外用工信息,经考察属实并输出成功的,由劳务输出经办机构支付信息报酬。同时,职业中介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加强横向、纵向联系,采用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将剩余劳动力输出去的办法,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建立健全外出人员登记制度和联谊组织,加强与外出人员联系。建立健全外出人员登记发证制度,制发“务工证”,让当地各级政府和用工单位知道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到市外和县外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联谊组织,加强与用工企业和外出人员的联系,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在生活、就业方面的困难。

4、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抓好对口交流,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利益。一是在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增设《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课程,让外出务工人员借助《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二是当外出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发生劳动纠纷时,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劳动部门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放在首位。三是抓好与用人企业的对口交流,对无故拖欠民工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和缺失安全保护措施的用工情况及时制止。如制止无果,则应及时与用工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商,全力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利。

5、鼓励和扶持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是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目标。目前不但要抓好33个典型的培养和扶持工作,在政策给予适当倾斜,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更多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年回乡创业,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6、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的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务工人员的一块心病。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扩大合作社的入社比重,为缺劳力的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以及农产品的出售难问题。二是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千方百计降低义务教育的学杂费用,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提供可靠保证。

上一篇:建筑脚手架工程合同下一篇:建筑垃圾外运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