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对策

2024-04-21

现状与对策(精选8篇)

篇1: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带来的影响,思考日常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化建设。

一、现状

1、房地产开发项目

房产开发单位大多对项目建筑面积比较谨慎,把关较严,但往往对建筑高度、地面标高等其它内容认识不够,所以规划复核时发现的问题在建筑面积上基本上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也有个别开发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以提高建筑档次、客户有要求、已建好不能整改等理由,擅自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如华宏置业开发的华宏凯悦项目。

2、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

目前江东区村级留用地以商务办公为主,都需要引进投资项目。边建设边引资的特点,引进项目的不可预知,使得建设过程变数较大。建设方为满足引资要求,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立面等,还有部分项目先将结构建好,等竣工复核后再行搭建;如仇毕村建设的现代装璜市场、徐家村开发的徐家综合楼。

3、现状地块改扩建项目

江东作为城市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规划工业用地,对现有的工业地块来说,面临二难的选择:建筑破损,急需改造,因未能列入开发地块,或虽然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却迟迟不开发,而作厂房已不适合现有生产、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与规划用地不符,规划部门不予许可。产权方现在的对策就是:一是申报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划要求进行报批,按自己需要进行建设,报批完全是应对检查。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就是直接进行违法建设:改建、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如江东水表厂。

4、开发建设后留下的零星用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道路两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用地。这些土地有些是因为地块没有全部被征用,也有的是已被征用,因地块狭小或不规则而暂时不能开发建设。这些用地大多位于道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由于近期没有明确的规划用途或没有及时进行绿化,被建成临时商业用房。这些商铺规模小,建造时就知是临时,所以建筑质量差。还因为没有规划控制,大多沿街而建,后退不足,没有停车位,经营时占用城市道路,妨碍交通,也影响城市形象。如中兴路(民安路北)、惊驾路(体育场处)、刚建好的沧海路两侧,有大量未经审批的建筑。

5、集体土地中的违法建设

随着江东区城市的发展,原处于城市边缘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周边土地的不断升值,住房需求的提高,拆迁赔偿费增加,都让村民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大范围违法行为随之出现,从最初在自己土地上扩建、加层,发展到侵占集体土地。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增加了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还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引起邻里纠纷。此类违法建设多存在于尚未收储改造的城中村如仇比村、桑家、江南村、史魏家等城中村。

二、对策

1、对房产开发项目,应重视规划许可的各项内容,审批时在符合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余量,以防施工产生的误差;同时加强批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对以种种理由故意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的行为,规划部门将按照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处罚力度,不能让开发单位有利可图,以杜绝违法行为。

2、对作为村级留用地的开发项目,审批前主动联系,了解项目的真正意图,灵活布置各类建筑,避免建筑布局单一,以应对招商的需要。

3、对现有工业用地,应从实际出发,对短期不开发的地块,可以允许进行临时建设,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地块及周边环境。对这类用地,不能一味的堵,是既要控制,也要给出路,使企业在规划指导下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4、城市开发建设留下的不仅仅是零星用地,还有未被拆迁或拆了一半的建筑。这些留下的建筑与已开发的地块或已建成的道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建议对这些用地分别对待:未被征用的土地,允许其在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前堤下自主开发建设;对已经征用的土地,在地块或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完成后,尽快进行绿化,以保证城市规划顺利进行。

5、集体土地中村民的违法现象,涉及到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江东区均已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自1998年以来,基本未再进行村民住宅的审批,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会有建房的需求。对这些有真正需要的村民,政府是否可考虑先行安置,同时将退出的房屋给村里其他有需要的人,以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那些仅仅只为自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以杜绝通过建造违法建筑来谋利的行为。

篇2:现状与对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汉族人口占多数,但是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依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也为中华文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族人民共同推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致使许民族也包括汉族长期处于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使历史上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真正有了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合法权利。

然而,由于历史和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比较深的,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民族矛盾长期存在,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以西藏问题为例。发生在西藏的314“打砸抢烧”事件就是一场由少数民族主义分子煽动发起的针对汉族人的报复结果。由于以**哪嘛为首的藏独分子长期宣扬西藏人民受到镇压的谎言,营造藏族人民的悲情氛围,掩盖西藏解放以前西藏人民悲惨生活的事实,少数分不清现状的藏族同胞以不合适的行为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满。**集团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也是民族隔阂矛盾,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

现状:有隔阂不信任心理,经济发展差异,境外势力鼓动独立。民族冲突偶有发生 造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二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某些具体民族权益,主要是经济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三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问题上,由于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等,也容易产生民族间误会、纠纷和摩擦,特别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或不慎,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成械斗或冲突;四是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领域,有些人做出伤害民族感情,侮辱少数民族,损害民族团结的事,甚至违法犯罪,严重影响民族关系;五是国际敌对势力明目张胆地支持国内的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民族、宗教两个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没有任何民族愿意和其他民族保持仇恨和敌意。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互助互惠,相互依存才能推动各民族的发展

现阶段针对我国的民族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从制度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保证民族平等。内容如下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尊重和发展少数

民族语言文字。(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除此之外,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照顾少数民族。例如少数民族不受计划生育国策的限制,对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实行经济扶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补助,对招收少数民族的工厂企业进行减税。我们国家从具体政策上来弥补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差异,这是在其他国家地区少见的。(其他一些看法)

篇3:社区医疗现状与对策

1 社区医疗的现状

1.1 服务意识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由于一段时间过于强调经济利益在医疗机构的作用, 片面理解经营模式改变,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大局。曾几何时, 部分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机制仍然由经济指标主导, 影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和服务意识, 直至目前距收支两条线的真正落实还是有一定距离。某些政府部门把社区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加上部分差额拨款代替收支分开、预算管理的政策, 这些措施左右了某些社区医疗机构和部分医务人员的行为, 难以摆脱以盈利为目的、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影响。更有甚者, 由于某些药品回扣不正之风的影响, 一些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 忘记了医务人员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道德逐渐丧失, 在工作中以权谋私, 给患者乱开药、乱检查, 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从根本上背弃了应有的医德, 破坏了医院的声誉。其必将严重影响社区医疗机构的形象, 不利于长远发展, 也是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宗旨背道而驰的[1,2]。

1.2 全科医疗人员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发展非常迅速, 其工作任务包含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取消一级大科, 全科服务和公共卫生开展特别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落实, 需要很多优秀人才充实到预防保健、全科医疗护理、信息管理等队伍中。可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医疗服务人员总体上学历、职称偏低, 知识更新不适应需求, 虽然有部分医生参加了全科医师培训, 但由于受培训时间和人员素质 (特别是培训方式受医疗大环境的制约) 的影响, 难于在培训中直接参与处理患者和在实践中提高临床能力。同时, 按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要统一参加规范化培训, 但培训期间待遇低, 缺乏相应的激励制度, 使很多医生不愿参加。部分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的毕业生经培训后不会留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 其原因是收入过低、发展前景有限。

1.3 认识误区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是小病进社区、保健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在社区, 但从一般百姓到医务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社区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开药、输液、打针, 看病到医院特别是到大医院, 不管是小病还是大病, 凡是生病最好找专家, 造成了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很好地实行能级原理。当然, 目前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后, 关于在实践中如何及时调整某些药品, 使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各自功能定位更明确也是影响原因。另外对社区医务人员来说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简单, 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的信心和兴趣降低, 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去。

1.4 功能不够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较高的项目是看病、开药、慢性病的随访, 而对于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能力不足, 虽然已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但仍未能积极开展主动服务, 同时也缺乏对服务对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健康照护与管理服务模式。

2 对策

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强调社会效益, 在新医改的推进下, 各级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支持, 这一点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社会效益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作为一个单位的管理, 抓好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条件, 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促进中心全面建设和发展, 而社会效益提高反过来也可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服务理念, 在新经济环境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德医风建设要以患者为中心, 切实有效地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主要内容来抓, 强化对医德医风考核管理力度。医药领域里某些不正之风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必须在医药导购等大政策背景下加以解决, 当然医德医风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工作。

2.2 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队伍中, 全科医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全科人才培养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重点应多管齐下, 首先使通过在职人员转型培训后的现有全科医生, 在执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后 (二、三级医院切实有效提供好培训基地是关键, 社区医疗机构合理安排好人员去学习是保证) , 有效地担负起全科服务能力;同时也要积极招聘在校大学毕业生充实全科医学人才队伍, 总量上满足需求。随着医疗集团优化组合, 上级医院专家到社区指导和培训, 既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业务水平, 也为全力打造一支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相适应的全科医疗队伍创造了条件。上级部门应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激励政策, 包括实行绩效工资、优先晋升、培训等, 鼓励人员积极性;对人才的继续培养及使用, 使其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环节[3,4]。

2.3 完善功能, 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慢性病、老年病、传染病的防治和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单纯的门诊医疗工作转变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和常用诊疗技术解决社区基本卫生问题, 为群众提供就近、方便、低廉、快捷的社区式家庭式的健康服务, 将预防、保健网络延伸到家庭和个人, 推广“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的就医模式, 改变群众就医习惯, 节约医疗资源, 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最靠前的预防服务, 在疾病还未发生的时候对健康者或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咨询、筛检、干预等。虽然群众的健康意识较之以前已有很大提高, 但一些传统的观念仍占有非常牢固的地位。因此,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群众真正认识到临床预防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为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5,6]。

2.4 政策支持, 多方协调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当前随着新医改的推进, 国家对社区医疗高度重视, 已将其作为保障民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关键是如何落实好具体的改革措施, 细化工作任务,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政府重视、支持与主导是顺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需认真研究、部署或不定期检查督促, 同时要具体指导、协调、帮助解决部分问题和困难 (比如说不能把一切公共卫生问题都集中到社区医疗机构解决, 医院、疾病防治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和协调, 需不断定位和明确;收支两条线不能等同于差额拨款等等) 。唯有这样, 才能使社区医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社区医院内部考核绩效机制, 也要避免唯经济利益或大锅饭现象, 有利于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切实解决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也是有利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环节。

3 小结

目前, 社区医疗存在服务意识淡薄, 缺乏全科人才, 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政策不够配套等问题。因此, 必须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和配合下,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加快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功能, 使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洪涛, 顾美华, 杨建平, 等.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医德建设的现实意义[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7) :70.

[2]李肖肖, 杜雪平, 刘伟竹, 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 (1) :28-29.

[3]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32-1533.

[4]曹巧珍, 曹秀珍.新时期社区医疗服务实施与展望[J].当代医学, 2008, 14 (22) :29.

[5]蔡亚禄.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思路探析[J].安徽医学, 2008, 12 (3) :269-270.

篇4:企业统计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企业统计;现状;思考

一、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客观、准确性。统计的量不是抽象的量,它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客观反映,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反映,即具体数量表现不是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也就是既不能改变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更不能先入为主、随心所欲地更改、篡改;同时,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就象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指出:“如果没有可靠和及时的经济统计数据,特别是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数字,很难想象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订”;三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由此可见,搞准统计数字,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义重大。

二、企业统计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

统计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不一致,数出多门,甚至出现“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数据缺乏可比性、参考性,就会产生错误的统计数字,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制订出现失误。

(二)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企业领导往往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制、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

(三)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五)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

企业为了少缴税、争取国家补贴、获得银行贷款、多退税,往往瞒报或虚报,以至于一个企业有多套账,有的是应付财税部门的;有的是应付银行的;有的是应付海关的。这多发生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中。相对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整体真实状况要好于非上市公司,但多年来财务丑闻也不绝于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三、对策

(一)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

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同时,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这是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

(二)在生产企业,建立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填报

(三)企业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

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

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立勋,蔺晓霞.根治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途径——政府统计制度创新[J].开发研究,2001,(4).

篇5:医患沟通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人民法制意识的逐渐增强,医患纠纷日趋严重。本文针对医患沟通现状,出现原因及对策稍作论述。

【关键词】医患沟通 现状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人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显著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成了医学界的一块心病,严重阻碍了的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纠纷成了当务之急。

一 医患沟通现状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26个医疗机构中321所医院表示存在医疗纠纷问题,发生率为98.47%【1】。近年来经媒体报道的医患纠纷不在少数,医生被打、医院被砸、医院大门被堵等事件已屡见不鲜。还记得某位名医的桌案上写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禁自嘲,医生们每天小心谨慎的怕不是疾病,而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吧!当医生们每天站在刀刃上工作,当白衣天使的护士帽变成钢盔,我们无法不为之动容,我们必须意识到,医患关系正在恶化,有效的医患沟通非常必要。

二 医患关系不畅的原因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调查,在1999年的医疗投诉中,因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够引起的占62.5%;积累的8件医疗诉讼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解释不明等原因造成的。中华医院管理维权协会的调查显示,有49.5%的医疗纠纷是因为服务态度不好造成的【2】。从以上数据看到,更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障碍引起的医患纠纷。

在一项调查中,74.3%的医务人员认为医患沟通缺乏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42.9%认为缺乏沟通技巧,不会和患者进行沟通,31.4%认为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看病是医务人员的事,和患者沟通作用不大;而患者方面的原因,74.3%的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对医疗知识不了解,不了解、不理解医务人员的辛苦【3】。

总结起来,造成医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意识缺失。先哲说过:医生必须是一位实用科学家,一位工程师,一位艺术家和一位患者的服侍者。但受传统医学教育及陈旧思想的影响,部分医务人员仍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旧医疗服务模式中,认为医生的任务就是治疗疾病,而患者要做的,就是配合治疗,无形中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务人员对于患者的多元关注和需求简化为单一的病理上,而忘了自己该是个关爱者,利他主义者,更没有意识到病人的利益高于医生个人的利益。在思想上严重缺乏人性化服务意识。

2、医务人员不善于沟通。在语言与非语言的医患沟通技巧的调查中,42.8%的医务人员以床号或姓名称呼患者,与病人交流时,60%能经常可以听完病人的说话内容,再发表自己的意见,40%是偶尔可以或听主要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听完;与患者沟通时使用医学专业术语一项,有96.2%的医务人员会经

常有或偶尔有【4】。沟通的失败导致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更严重的是使医患间信任度出现危机。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医务人员在面对病人时,大多冷若冰霜,表情淡漠,不愿多进病房,不愿多跟病人说话。

3、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需要已上升到尊重的需要,病人的就医需求心态也逐渐成熟,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已从单纯生理的健康需求发展到心理上的多元化需求,患者寻找医疗服务就是希望寻求一份尊重、关心与爱。患者的心理需求与现实落差导致医患矛盾的激化。

媒体导向问题。我们承认医院内部存在部分医务人员的个人作风有问题。但在媒体的大肆报道、渲染之下,整个舆论导向就是,医生都是一群只顾自己利益不管病人的人。医患间剑拔弩张,医生的一点小过失经本就不信任自己的患者一放大也就变成了大问题。

三 解决医患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医患紧张的原因,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加强医务人员人文修养,构建一种生命文化,以尊重人、关心人为着眼点,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关键的,医院管理者及所有医护人员应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患者,营造“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体贴病人”

【5】的人性化氛围,把“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疾病。套用课上的一句话:friend first,then surgery,把患者当朋友,从内心关心他们,体会他们的痛苦,让患者有被关爱的感觉。试问,有谁会对关心自己的朋友的一点过失而耿耿于怀呢?

2、在医院和医学教学中开设沟通类课程,提高医务人员沟通技能。沟通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沟通技能是有多方面的。首先,要学会倾听。避免随意打断病人,适当的引导来帮助病人清楚地表达自己是需要的,但要注意,是适当的,说话的主动权仍应交给病人。眼神的交流及点头示意也将帮助患者更好的倾诉。第二,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样法宝:药物、语言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语言来救人。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例如,对病人的病情尽可能做出详细准确的解释,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必要时可用方言与病人交流;要会说安慰话、鼓励话,激励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必要时还要会说规劝和命令话,【6】避免病人因不遵医嘱而产生不良后果;要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7】,尽量先让病人或家属宣泄情绪再进行开导;交待病情变化和预后要客观、全面、委婉,尽量给自己留有余地。最后,要学会灵活运用非语言沟通。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身体语言【8】也就是说,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信息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因此在进行医患沟通时,要注意非语言的主要,如微笑服务(当然,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上面讲到的目光接触,点头示意等都会给患者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3、重视宣传,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虽然这有点流于表面,但无奈于如今的舆论导向,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医务人员可以以访谈的形式让大众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更多的了解,使大众试着去理解医生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医生。也可以引导媒体多报道医院中涌现的无私奉献。

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要求我们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医患沟通方

式与方法的学习。我们也必须牢记:医学是人道主义的事业,如果不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把握病人心态层面上控制病情,就不是称职的医务工作者。医患关系的未来需要我们去改善!

【1】朱婉儿 医患沟通基础

【2】 董茂钦 冯路 医院管理

【3】汤莉莉 医患沟通现状调查背景下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探讨南方论刊杂志

【4】汤莉莉 医患沟通现状调查背景下的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探讨南方论刊杂志

【5】朱美跃 医患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法之我见 管理沙龙杂志

【6】贾建文 谈预防医学冲突的语言和行为沟通 中华医学管理杂志

【7】陈英云 王艳萍 施炀 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纠纷

篇6: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在这个感恩的世界,我们要感激生育我们的人给与生命的体验;感激抚养的人使我们不断成长;感激帮助的人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赐予亲情和温暖;要感激鼓励我们的人给生活的力量;要感激教育的人使我们脱离蒙昧;要感激钟我们爱的人使给与爱情的宝贵体会;要感激伤害你的人磨练了你的心志;要感激绊倒你的人强化了你的双腿;要感激欺骗你的人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藐视你的人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感激遗弃你的人教会了你该独立。要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失败需要我们勇敢地、豁达地处理。因此,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现在城市中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除了读书,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很少懂得体贴父母。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有的学生只知伸手要钱,把父母当作摇钱树,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根本没想到珍惜学习机会以图今后回报父母。有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以为享受理所当然。有的学生甚至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甚至误人歧途。造成现代青少年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这城市中“抱大的一代”,他们大多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其次,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再者,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尤其是商家重视起来。社会道德的缺失与建立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对于当今部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不能当作笑谈。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少中学生却连“感恩”这点起码的做人道德都没有,不论其学业如何,今后走上社会,显然都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因此,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迟了一点,却更是非补不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

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让学生观看两位父母在孩子分娩的实况录像,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认识到父母是非常伟大的。让学生回忆了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让人感动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记在心中,就是会感恩的开始了。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班级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在家务劳动开展半个学期以后,该班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学生谈到了在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做完作业还要做家务非常辛苦,有时很想不做。让他们换个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后,仍然要做家务,所做的家务跟自己比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班里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动员同学们给父母写了信。不少的家长很惊讶地收到自己儿女的第一封信。纷纷打电话给班主任。感谢学校老师开展这么好的活动,给他们与子女一次很好的沟通机会,不少同学在信里流露出对父母的关爱、依恋和感激,也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一些稚嫩的想法,有苦恼,有理想也有企盼,大都能敞开心扉,说出平时难以启齿的心里话。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在班级活动中挖掘像“庾衮待役”等故事素材,组织学生通过看动画,以看动画、电视、电影节目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例如有的同学讲了一个美国的罗斯福总的故事。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同学还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

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今天的作业又多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其实,所抱怨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学校将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教育活动中,组织同学到敬老院和东区居委会下属的居民小组,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活动。同学们深入到各居民小组,清扫大街小巷,清扫卫生死角,净化美化环境,关心慰问老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和服务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活动,回报社会的关爱,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感恩教育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足,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该项德育工作,所以学生参与面广、兴致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感恩教育中讲回报社会之心,弘扬了雷锋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韩洁

篇7: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

it  faces  a  system,policies  and  rural  economic  environments.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ystem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the  change  of  taxes  and  fees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being  carried

out;and  rural  economy  and  peasants’  earnings  are  only  undergoing  slow  increase,

etc.All  these  affect  inputs  of  rural  education,and  lead  to  more  and  more  difficul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Because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a

fundamental  way  for  resolv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roblems  in  China,strategic

篇8:课堂改革现状与对策

一、当前课堂教学现状透析

1.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痛苦, 教学效率却不高。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唾沫横飞, 一堂课两堂课下来大呼累死了;而课堂上除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外, 很多学生都游离课堂之外, 更有甚者埋头大睡。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毫无参与乐趣、思维乐趣、学习乐趣可言。久而久之, 本来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却最终变得很痛苦, 课堂自然就会变成低效课堂甚至无效课堂。

2. 变“教师讲, 学生听”为“教师问, 学生答”。

当前, 不管是平时上课, 还是公开课、优质课等都会看到“满堂问”现象。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就是课改, 因为课堂上讲的少了, 学生回答问题多了。而实际上这是对课改的一种误解, 虽说与“满堂灌”相比较形式上有一定的进步, 但学生疲于回答问题, 精神高度紧张, 学生缺乏主动地学、主动地问。因此, 我认为这种形式实质上还是教师起决定性作用、主导性作用, 这是与新课改精神背道而驰的。

3. 预设问题多, 激发思维少。

有的教师不敢放开课堂, 认为学生质疑、提问会影响课堂难以驾驭, 于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 都向自己预设好的教学问题上引导, 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缺乏教学艺术的表现;有的教师预设问题简单化、知识化, 缺乏思维深度和广度;还有的干脆就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封闭方法来提问, 这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总之, 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教师总结多, 学生探究少。

当前课改大背景下, 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进行了课改尝试, 课堂上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讨论探究一些问题, 但过程太单一, 时间太少, 趋于形式。许多概念、定理、规律本该由学生探索概括总结的, 但是教师怕时间来不及, 影响了教学进度, 而由教师自己包办代替, 直接把结论告诉了学生。所以, 往往会造成学生不知道这个结论、答案、规律怎么来的, 只好死记, 最终导致不能灵活应用和迁移。

5. 小组合作徒有虚名, 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质量。

只重视讨论热烈度而不重视参与的有效性。课改实践中, 经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 甚至一些领导、学科教研员都认为课堂要气氛热烈、要有花样, 其实这也是对课改的片面理解。如果不以内在思维的深层主动建构为目的, 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 为参与而参与, 那只能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流于形式, 使得大部分的课堂参与时间成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价值的无效参与时间, 因为学生不能真正得到什么。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 当前课堂改革的现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要么教学理念转变得不彻底, 要么教学方式依然陈旧“穿新鞋走老路”, 要么学生的学习方法依然传统。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二、课堂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彻底转变。

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学行为是教育观念的实践。新课改背景下, 一要更新、秉持新的教学理念。要做到以人为本, 树立新的学生观,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二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 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把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只是在关键时机加以适当的组织和点拨。

2. 注重开放和生成,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 我们要让每一节课都少一些预设, 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沉闷, 多一些活力;少一些循规蹈矩, 多一些即兴创造。

3. 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去获取结论, 发现规律;改变那种先给出结论, 再进行分析、论证的传统做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注人的发展, 始终是教育的核心, 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践行这种教育理念、更新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摘要:课改已推行了好多年, 但效果并不理想。我身处一线, 亲身经历基层课改的过程, 真切感觉到很多学校都是搞形式, 背离了课改精神。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并提出应对方法, 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不足之处, 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不妨也给“禁酒办”来点掌声下一篇:赣教版初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