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贸易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浙江机电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浙江出口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该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本文运用PEST方法和SWOT方法对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第一篇:机电贸易论文范文

解读会展形势,发挥展会作用,促进机电贸易

审视2005年机电国际展会

新的一年来到了。回顾2004年展望2005年,我们深切感到中国机电行业展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就让我们探讨解读中国会展业的形势,研究如何发挥展会作为商务平台的作用,以求促进机电行业国际贸易和经贸合作的发展。

机电行业在国际展览会中地位日显重要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世界排名成为第三位。其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总额所占比重超过50%,真正成为举足轻重的半壁江山。作为国际贸易重要营销手段的国际展览会自然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因此,机电行业在国际展览中的地位现在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在来展方面,目前我国(不含港、澳、台,下同)每年大约有2600多个展览会,其中90%属于专业展览会,而专业展览会中的大部分又是属于机电类别的。

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加入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展览会项目(作为品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共有19个。其中属于机电行业的展览会项目为13个,比例达到68%。它们是: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China Print)、中国国际机床展(CIMT)、多国仪器仪表展(Miconex)、中国国际冶金、铸造、锻造展(Metal & Metallurgy China)、中国制冷展(China Refrigeration)、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展(BICES)、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CITME)、中国国际医疗仪器和设备展(China Med)、中国国际模具和设备展(Die & Mould)、国际包装展(China Propak)、上海汽车展(China Auto Shanghai)、深圳国际机械模具展(SIMM)、深圳钟表展(CWJF)。

在以上13个机电行业品牌展览会中,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属世界六大印刷展之一,中国国际机床展属世界四大机床展之一;中国国际冶金、铸造、锻造展、中国制冷展均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中国国际模具和设备展排名亚洲第一,其他也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出展方面,据中国贸促会(中国出国展览主要归口管理机构)2004年6月在大连召开“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发布的统计数字,在2003年全国100家组展单位赴5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国办展项目共计612个,比2002年的591个增加了4%;展出总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约16700家;在展会期间接触海外贸易客商130多万个。在2003年全部出展项目中,机电行业项目为282个,占总数的46%,居各行业的首位。在会上受表扬的全国20家出国组展单位中,绝大多数的是组织机电行业出展的单位。

虽然2004年出展的详细统计数据尚待公布,但是根据2004年11月《世界机电经贸信息》杂志刊登的《中国出国(境)展览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机电行业在全国出国展览中仍然居于重要的主导和领先地位。调查数据表明,出展单位中属机械类的企业占61%,属电子通信、电器类的企业占24%,属汽车、摩托车类的企业占5%;分别居于前三位;其总比例已经高达90%。

进入WTO后过渡期的中国机电展览会

2005年,随着一些保护性措施陆续失效,中国进入到入世的“后过渡期”。随着入世的时钟,中国展览业正在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在2004年至少有两件法规是与此密切相关:一是,2004年1月,商务部公告,取消外商设立独资展览公司的限制,这是继CEPA协议实施后,中国展览业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标志。二是,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使出国展览审批发生变革。为此,中国贸促会正加紧修改新管理办法,从项目审批制改为资质认定制。

机电行业的展览会在中国展览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中国展览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合作与竞争,也就显得格外值得关切。

首先我们看到,国际跨国展览公司2004年在进入中国展览市场方面又有了一些新动作:

一是,国外名牌展览会加大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和力度。譬如,10月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将原在中国分散的5个展览会集中举办,并打出中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旗号;而它的通讯与信息化展览会(CeBIT)也在前两年已经登陆中国。

二是,他们以上海为中心进一步向北京、广州和内地进军。上海合资建成浦东新国际展览中心以后,德国展览项目在上海发展很快;日本首家会展公司——TCS会展服务公司,于2004年11月落户北京; 9月的沈阳国际制造业博览会是由中国和新加坡合资的中新展览公司承办的。

三是,外资进一步采取并购中国名牌展会的方式,通过资本运做进入中国的会展市场。2004年又有一些项目进入接触和谈判之中。

四是,2004年外资在投资建设展馆、合资生产展具和合作进行展览服务等其他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但是,更为值得称道的则是,2004年在外资积极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同时,中国会展业也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

一是,在2004年6月中国贸促会召开的大连展览会议上,中方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活动:与国际会展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向美国商务部推荐在中国境内的品牌展览会等,体现出中外国会展业之间的平等对话。

二是,关于中国会展业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进行必要的产业保护问题,在2004年做了进一步的探讨。2004的“两会”期间,还出现了对中国会展产业进行保护的提案建议。

三是,中国会展界与国际展览会联盟(UFI)的合作有了进一步发展。2004年又有3个展览会加入UFI。2006年UFI将在北京召开大会。

四是,针对欧洲一些国家重要展览会对中国厂家参展的限制,中国贸促会采取在欧洲其他城市另行组展的针对性措施。对赴美参展的签证问题,中国有关方面也加强交涉,使得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认真选择参加2005年的机电国际展会

对于2005年,一个总体分析是,由于国内经济继续向好,国际经济逐步复苏,2005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无论是来展还是出展,都会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机电企业怎么选择参加一个适合的来展和出展项目呢?以下的意见可供参考。

第一,按照展览会级别定位进行参展项目的考察

如果说上述被批准参加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展览会项目算作展览会最高级别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就是虽然未加入国际展览联盟(UFI),但也已经发展成为机械行业的一些著名的、定期的、国际性专业大展项目。这两类展会在2005年将举办以下一些展会(详细可见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展览动态》刊登的“展览会计划”):

机械类的展览会,铸造、锻造专业:3月14~17日北京中国国际冶金、铸造、锻造展,机床专业:4月11~17日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制冷空调专业:4月12~14日北京中国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汽车专业:4月22~28日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汽车工业展、11月广州第三届国际汽车展,清洗机械专业:5月9~11日第四届北京国际清洁技术与设备展,焊接专业:5月25~28日上海第十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基础件专业:6月7~10日上海中国国际机械基础件工业展,自动化专业:6月14~17日北京第九届国际现代工厂/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展,仪器仪表专业:9月13~16日上海第十六届多国仪器仪表展,工程机械专业:9月20~24日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电工专业:11月28日~12月1日亚洲电力、电工、电气及能源技术展等。

电子类的展览会,譬如:5月的长春光电技术展、7月的上海计算机与通信展、11月深圳的国际半导体设备展等。

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出现一批以政府名义主办的机电装备类的展览会。譬如2005年11月上海工业博览会、9月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二是,一些民营展览公司承办的展会逐步发展起来。譬如2005年4月北京威展览公司在北京承办的北京国际石油设备和管道阀门展览会、7月广东振威展览公司在广州承办的广州国际机床展览会等。三是,一些外国大型展览公司将自己手中的名牌展览会向中国转移。譬如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和国内有关单位合作于2005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等。

第二,通过专业背景场馆地点等资料来选择展会

面对当前中国会展市场上确实存在的大量“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现象,企业必须正确选择参加一个货真价实的展览会。当然,对于那些已经举办多届、名声显赫,甚至摊位爆满的展览会,以及那些决定固定地参加几个已经熟悉的展览会的厂商来说,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是对于那些出于自己的市场战略、销售战略的需要,希望试探性地选择一些“不太有名”的展览会的参展企业,我们希望能给出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办法。

一般来说,参展前应首先认真考察该展会项目的主办单位、合作单位的专业背景、办展资质以及该展会的主副标题、展品范围等信息,以确认其是否与企业的参展目的、市场定位相适应。

进而可以根据企业的国内市场的地区布局、网点规划、销售策略,考察展会观众的辐射范围,以决定参加什么地点的展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具体联络、调看资料、专题咨询等方式了解展会选择的场馆情况、历届展会的情况和展会报名进展情况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具体了解。

第三,根据企业国际化战略有计划确定出展项目

对于出展,一般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国际化总战略和具体的市场战略和营销策略,确定需要参展的国家或地区,进而选择合适的展会项目。以下几个国外展览会项目都是比较著名、值得参加的。譬如:

欧洲地区:IT专业厂家可以选择2005年3月德国汉诺威通讯与信息化展览会、4月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大型活动及相关通信技术博览会;机械基础件厂家可以选择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9月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工业配件展览;五金工具厂家可以选择2月的德国科隆五金工具展览会、5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五金工具展览会;机床厂家可以选择9月汉诺威欧洲机床展览会等。

亚洲地区:2005年5月越南胡志明市的国际工业机械展览会、8月日本东京的DIY展览会和11月印尼雅加达的国际工业展览会都可以考虑参加。

开拓非洲市场,可首选2005年3月的埃及开罗国际博览会和9月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贸易博览会,它们都是综合性的展览会。

开拓拉美市场,可以考虑2005年5月的巴西圣保罗国际五金机械展览会和11月的秘鲁利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等。

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可以考虑2005年5月的墨尔本国际机械展览会。

此外,中国贸促会每年组织对尚未建交国家的展览会,如巴拿马博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等组织都有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支持的渠道,可以重点向他们了解相关的出展计划。

第四,确定出展方式配合贸促活动扩大参展效果

在确定具体参加出展的计划和项目以后,就要选择参展方式(独立参展或参加展团);准备参展展品,进行包装发运;着手联系客户,落实拜访日程,以及制订各种相关商务计划和贸促活动安排等。

参加机电类别的展览会还是应当尽量以产品的实物参展为好,并且最好能在展出期间进行产品的性能演示。因为演示可以突出该机械设备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主要特点,使观众能够在最短的停留时间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介绍产品性能的展板必须内容简单明了,标题醒目鲜活,以期抓住观众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兴趣。产品和企业的说明资料也同样需要注意这样的问题。

有的参展商只肯花钱购买一般的摊位,而在一般的标准摊位内又不肯租借必要的道具;结果是拥挤的摊位,简陋的布置,使得已经付出的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是应当改进的。

此外,参展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必要的营销本领,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妥善的待客技巧、灵活的商业头脑、敏锐的信息感受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些方面的提高可以通过参展商的培训活动来完成。2005年一些中介组织都将举办这样的培训。

作者:陈泽炎

第二篇: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战略研究

[摘要]浙江机电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浙江出口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该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本文运用PEST方法和SWOT方法对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

[关键词]浙江 机电产业 外贸战略

一、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迅速。而作为浙江工业经济和外贸出口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为浙江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长期以来,我国所受到的各国各种不平等待遇逐渐被取消,由于频临大海,港口便利,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迅速增加,2001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为725904万美元,加入WTO后的第三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就翻了一翻,达到1431975万美元,到2008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6804800万美元,从加入世贸起八年里增加了9.37倍。2008年浙江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额排名第一,占总出口值得44%。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近一成。从2002年开始,机电产业开始代替纺织服装产业,成为浙江出口的中坚力量。

表1 浙江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分类表(2002-2008年)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

由表1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表中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到6804800万美元,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年出口总值的9倍多。说明浙江的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图1显示了2001年以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历程。

2.机电产品占出口产品总值的比重上升迅速。2002年機电产品在当年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2%,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超过40%,达到42%,2008年机电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44%,照此趋势,机电产品不久将会占据浙江出口市场半壁江山。

3.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迅速飙升,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已成为私企天下。2002年,浙江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值为367536万美元,占浙江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40%,到2008年浙江私营企业的出口总值已达到6738201万美元,占据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99.2%的份额。这种情况与浙江经济的特色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凭借个体私营经济的超强活力,以纺织服装为先导产业的浙江经济迅速腾飞。到2001年,民营经济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资本,正好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加上国际市场机电产品需求旺盛,于是浙江的民营经济便凭借自身灵活优势,迅速的进军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并在短短七年内,成为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4.进出口关系趋于合理。2002年,机电产品进口值为506430万美元,占当年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52%,2003年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56%,大进大出,说明浙江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只是国际品牌的加工厂而已,并没有从事有技术含量的生产。浙江省委省政府和企业届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党和政府以及企业各方努力下,从2004年开始,进口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便逐渐降低,到2008年已经降为22%。这说明,浙江出口的机电产品中,原材料越来越多的开始从本省或本国采购,延长了产业链条,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从中获得的更多的利益。

二、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浙江的机电产业出口生产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且在研发、加工制造等方面基础扎实,但浙江的机电产品生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并且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等方面,在存在短板,所以,当2008年起圈全球的金融危机肆虐时,浙江机电产品的外贸出口会出现大幅的下降。具体而言,浙江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存在如下问题:

1.技术落后。由于浙江经济发展起步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浙江多生产的机电产品多是以小五金为进出,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容易仿制,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成套机电产品相比,浙江的机电产品明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人才缺乏。浙江机电产品在生产上技术落后,在国际销售上,依赖贸易商,处处受人制约,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首先,由于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多为小企业,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多数企业老板以赚取短期利益为目标,却放持久经营和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和魄力,由于企业领导者国际化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经验缺乏,导致企业国际销售只能依靠贸易商。其次,机电产品本身是一种新型的制造业,这种产业是光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生产需要有相当知识和技术,需要将多学科技术融会贯通,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教育培训,相关的经验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因此就导致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才的匮乏。再次,面对国外企业激烈的竞争压力时,由于浙江机电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晚,缺乏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化人才,而且浙江机电生产企业资本积累不足,不能为机电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所以导致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困难重重。

3.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差。表1数据表明,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有99%都是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由于体制灵活,规模较小,在经营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会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忽视自主创新,热衷于仿冒,以次充好。虽然这种企业并非多数,但其行为必然会损害国际市场对浙江产品的印象。

另外,虽然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数目众多,但是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见,以2007年一季度出口数据为例,当期出口值在1亿美元以上的仅有18家,合计出口值占同期浙江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40%,而出口值不足100万美元却多达800余家,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之大。由于小企业在资源控制、资金链、风险抵抗和国际销售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所以当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小企业往往会成为牺牲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迅速下降,众多企业倒闭,就是因为机电产业的生产企业过度分散造成的。

4.处于价值链低端,利润微薄。自加入WTO以来,浙江的机电产品进口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这只能说明从采购方面来说,浙江或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机电产品配件生产商出现,并且配件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其中,国外机电生产集群总体的向中国转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们应该看到,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多半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或者是对已有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再出口,我们所依靠的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处于价值链增值的最小环节,所获得的是全球价值链上价值增值最少利润,导致一旦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浙江的小企业都会如临大敌。

5.对政策依赖性过强。当初发展机电产业,是因为国家领导层面看到未来机电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利益,所以国家通过大量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入机电产品的生产,由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的怀抱中长大,导致浙江的机电产品在成本控制、生产规模、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产局差距。因此,以后要重视对机电产品的积极性的激励,鼓励企业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减少国家对此类企业的保护和扶持。

三、浙江机电产业对外贸易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一般宏观分析,包括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和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PEST分析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判断某一企业或产业所处的宏观环节是否有利于该产业的发展。本文将运用PEST的分析范式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对外贸易的各方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分析。政治因素主要是政治局面的稳定,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企业的生产不会受到动乱的影响;而法律因素主要是国内外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些政治因素对企业的行为有直接影响,而法律法规会间接的影响企业的活动。政治法律因素的特点是:不可测性、直接性、不可逆转性。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大幅迅速提升,而且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的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问题。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明显,使得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大限度内被较少,现在和将来我国的社会局面都是向好的。

其次,机电产业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产业,国家层面希望加快机电产业的发展,提高机电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我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较强,国家意志转换为现实的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大政方针上,国际还是会支持机电产业的发展的。

再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私营经济为支撑的浙江机电产业必能有大的作为。

2.经济因素分析。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的经济基础已经相当稳固,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机电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下,进步快速,但问题繁多。国家九部委与2009年联合制定了机电产业新的促进政策,新制定的机电产业政策将重点放在产品的出口上,具体特征表现在:一方面,注重整个产业的发展,包括:当机电产品技术改造贷款时,由国家负担一部分的利息,如果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需要资金支持时,国家会提供相应的扶持。另一方面,重视对机电产品上游企业有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企业的扶持。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商务部采取六大措施扭转机电产品出口下降趋势。一是调整和完善政策,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二是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出口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进R结构,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四是继续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稳定出口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五是做好出口管制,扩大高技术贸易,维护国家安全;六是深化产业联系机制建设,强化对企业的服务。

3.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主要消费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的变革,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就是这场变革的基础。这就为汽车、手机、飞机、摄像机等机电产品的销售奠定了基础,从而,机电产品的销售也会有这个社会的保障。

4.技术因素分析。由于发展起步晚,导致浙江机电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同行相比依然落后,但这也同时说明浙江的机电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会有更大的作为。伴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一步步紧密,浙江的机电产业必然会在国内技术革新的大环境中分的一杯羹。

上世纪末以来,从发达国际开始,整个社会对开始了对环境的关注,这就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保持在环保、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增长上,具有后发优势的浙江,应当抓住这个国际潮流,创造创新,开发出环境和社会友好型产品。

四、基于SWOT分析的浙江机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同时考虑并列表加以对照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分析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清晰的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把握环境所提供的机会,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明确自己在某一个市场上的处境,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好战略。SWOT分析的四个要素包括:优势(Strengths)指能给企业带来的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劣势(Weaknesses)是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机会(Opportunities)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企业的时机。威胁(Threats)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利于企业的时机。虽然SWOT分析通常会以某个企业为对象,但是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其分析对象并不局限于企业层面,因此本文将其应用于浙江机电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1.浙江机电产业发展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厂商已经积累的大量的生产经验和专业的市场经验。在加工制造环节,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就保证了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商在机电产品加工制造方面强劲的竞争力。

2.浙江机电产业发展劣势。一方面,由于发展起步晚,缺乏专业知识,使得浙江的机电产品生产商只能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或者仅限于简单的产品组装。技术的缺乏使得浙江生产商难以为市场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浙江机电产品生产商多数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为了获得短期高额利润,他们往往不惜以次充好、冒充他人品牌。这样便造成消费者对浙江机电产品整个行业的不良印象。

3.浙江机电产业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国际新兴市场的出现为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巴西和印度都是机电产品的需求大国。以汽车产品出口为例,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950万辆, 前十一个月,全国出口汽车及零部件288.7亿美元,增长24%,而同期机电产品出口增幅为13.6%。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国际大力鼓励汽车的出口,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与汽车生厂商的合作。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一些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浙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进一步清楚。近年来中国与新西兰、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等过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和多变贸易协定,这些国家的进口关税大幅下降,极大地有利于浙江企业的国际化。

4.浙江机电产业面临的威胁。一方面,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际机电产品生产必然会向这些国家转移。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纷纷采取措施,或明或暗的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生产企业。如阿根廷、美国、俄罗斯先后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发动机等产品做出反倾销或者反补贴裁定;欧盟则通过效能法规,要求灯具制造过程中应融入生态化设计理念。

五、浙江机电产业外贸发展战略选择

所谓战略,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谋划,战略具有全局性、宏观性和长远性。浙江机电产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从战略谋划。具体策略如下:

1.加快技术革新,增强竞争力。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向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技术产品,避免成为国外厂商的“加工厂”。重点在于提高软件产品的研发合应用能力,软件和机电产品硬件之间的协调配套。研发具有前瞻性的技术,避免步人后尘,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研发具有前瞻性的超人技术,保持自由技术在同业中的领先地位。重视计算机技术与机电设备的融合,开发出与自动化设备相配套的仪器儀表等配套设备。

2.瞄准高价值,向价值链高层迈进。当前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商多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品牌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浙江的生产企业则罕有涉足。为了改变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受制于人的现状,浙江企业应当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爬升。另外,如果企业有能力开创全新的价值链条,从源头控制该价值链,控制价值增值最高的环节,将永远不会受制于人。

3.实施人才战略,助力长久发展。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销售和管理人才,对于浙江机电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拥有一支富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需要加大培养投入,政府和行业协会出头到国外招聘富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以及营销人才。对于培养出的人才还要通过各方努力留住。

4.加强贸易规则学习,克服技术壁垒。首先,是要充分学习世贸组织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规则,在面对国外市场违法的壁垒和限制时,方可拿出国际法为自己辩护,维护合法权益。其次,就是要从政府到企业层面都要重视研发,提高技术研发投入,增强浙江机电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应对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志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业的影响及对[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刘祥斌,牟志华.浅析当前我国国内机电市场趋势[J].学术论丛,2009,18.

[3]鄢光旭,熊国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8,2.

作者:蒋立进

第三篇:我国机电相关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态势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贸易保护不断加强,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形式而存在的保护手段成为各国首选。作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的机电产业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研究机电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机电相关产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一)机电相关产品出口贸易地位确定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机电产品产值和机电产品出口额仍不断增加,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和外贸的重要支柱。

如表1所示,2001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例稳中有升,在我国出口产品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2012年1—3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2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全部商品贸易总额的49.7%。

(二)机电相关产品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达到18387.9亿美元,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0.5%;其中出口10855亿美元,占全商品出口额的57.2%;进口7532.9亿美元,占全商品进口额的43.2%。机电产品顺差3322.1亿美元。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175.7亿美元,增长17.1%;机械及设备出口2480.5亿美元,增长19.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56.7亿美元,增长16.2%。

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前十大市场分别是欧盟、香港、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台湾省、澳大利亚和巴西,总计占比达83.4%。

机电产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重点市场出口占比分别为47.2%、22%和19.4%,总计达到88.4%。其中对亚洲出口增幅最大,达18.3%,对北美洲增长14.1%,对欧洲出口增长11.6%;对拉美的出口增长27.3%,对非洲增幅为14.3%。

从进口来源地看,我机电产品前十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欧盟、日本、中国(国货复进口)、韩国、东盟、台湾、美国、瑞士、墨西哥和香港,总计占比达到98%。自亚、欧、北美进口总计占比98.5%。其中,亚洲占比71.3%,欧洲进口占比19.9%,北美洲进口占比7.4%,同期,自拉美进口增长26.1%,大洋洲、非洲进口分别增长26.2%和2%。

以上数据显示,机电相关产品在保持外贸数额平稳增长的同时,进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与此同时,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正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对于营造机电产品良好的贸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机电相关产品出口贸易环境严峻

目前,全球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成为国际间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如表2、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对主要国家的贸易受阻严重,其中以欧盟为甚,机电类产品受阻有上升趋势。

(四)机电相关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08万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57%,连续17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出口跃居全球第一。然而,相关资料显示,原材料、劳动力、人民币升值等传统成本要素以及物流、融资等成本因素进一步缩小了机电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利润总体水平偏低。

以家电市场为例,我国家电主营企业通常依靠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在国际上赢得市场,但目前,与高端产品的价格差距已进一步缩小;而一些中低端产品也受到土耳其、东南亚、南美一些产品的激烈竞争,经营成本上升对价格优势产生负面影响,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巩固和加强带来较大压力。

2011年1—5月,全国被调查重点贸易企业累计出口每美元成本为6.41元,利润率为2.21%。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每美元成本为6.42,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利润率为2.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机电产品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机电相关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重要特点分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机电相关产品出口企业的主要出口障碍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汇率波动、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成本上升、贸易摩擦加剧等众多因素严重影响到机电相关产品的出口。其中,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较前期有明显的加大。欧盟、美国、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机电产品贸易措施加强,广泛设立严格的技术性能标准和行业品质标准,针对机电相关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大大抬高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门槛(见表4)。

(二)机电产品技术难度不断增加

通常,机电产品技术性贸易标准体系内容主要涉及到机电产品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以及认证制度。目前,各国针对机电产品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难度不断增加,在技术标准中使用了更加新的、高的指标和更加精确的检测方法,节能与环保成为机电产品技术标准的重要内容。

2011年7月,欧盟颁布了新的RoHS指令—2011/65/EU。根据该指令,欧盟成员国须在2013年1月2日前采纳该指令,并转化为本国法律加以实施。与原指令相比,新指令的管控范围扩大至所有电子电气设备,包括医疗器材、监控设备以及未包含于先前十大电子电气设备之中的第11类产品。此外,新指令还增加了新的限用物质程序规定,实行更严格的执法和产品召回机制,并规定产品要贴附CE标志(欧洲共同市场安全标志)等。不仅是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也不断提高环保和能效标准。美国的“能源之星”标志从2011年1月1日起,用第三方测试和验证取代了自我声明模式,制造商必须在美国EPA认可的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测试。

(三)新兴经济体机电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加强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672.1亿美元,增长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4.2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466.5亿美元,增长15.9%,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6.6个百分点。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3428.9亿美元,增长15.1%,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7.4个百分点。而对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为842亿、792.5亿和454.3亿美元,分别增长34.5%、42.7%和76.7%,均高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增速,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但同时,巴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倍增的情况下加强了贸易保护,为了避免贸易保护摩擦升级,具有极强隐蔽性和双面性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备受青睐。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及工业质量组织(INMETRO)发布的INMETRO 239/2012决议,为铅酸蓄电池和用于启动汽车及摩托车内燃机的蓄电池建立了新的技术标准;墨西哥发布新的PROY-NOM-005-ENER-2012标准,对此前NOM-005-ENER-2010标准进行修订,对家用洗衣机建立新的最低能效标准和标签要求;2011年6月,阿根廷发布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电风扇征收幅度高达136.92%的反倾销税,有效期为5年。

(四)有关机电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连锁反应不断加剧

环保是目前全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机电产业在能效和环保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连锁反应不断表现为从一个经济实力发达的国家扩延至众多不同经济实力的国家,从一个产业扩延到相关产业。

阿根廷在2011年5月通过类似欧盟RoHS指令的关于电子电气设备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法规,该部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最小标准管理的法案草案代号934/2010。法案适用范围紧跟欧盟2002/96/EC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附录1A部分,列出十大广义产品范围以及六类有害物质及其限量。

越南也引进了欧盟危害物质限用指令(Restrictiono fHazardous Substance),指令规管范围包括九种产品:视听设备、自动贩卖机、各种工具、信息、通信和技术设备、大型家用电器、照明灯具、小型家用电器、体育设备和玩具,该通告已于2011年9月23日生效。

(五)机电高新技术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程度加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较快,但以欧盟、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为主导的机电高新领域技术壁垒越来越多,各国新出台的有关机电高新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以环境保护、能效问题等为焦点,呈现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化、连锁性的发展趋势,成为我国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

三、我国机电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继续做好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相关机电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贸易壁垒研究机构,积极运用法律救济渠道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国内相关机电企业的利益。

第三,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着实提高技术提升能力,加快技术产品结构调整,创建自主品牌,积极取得国际通行证,增强企业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实力。

参考文献:

①中小电机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②国外扣留(召回)我国出口产品情况分析报告(2011年度)

③机电出口:挣扎在成本上涨与他国竞争之间,中国经济时报,2011-08-11

〔本文系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液压相关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跟踪及应对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1TBT010)阶段性成果〕

(邴绍倩,1978年生,上海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贸易与政策)

作者:邴绍倩

上一篇:民法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资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