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的应用研究

2022-09-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STEMI) 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一种, 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以及血栓形成息息相关,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也最为有效的重建冠状动脉灌流手段即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1]。但由于S T E M I患者行P C I时易形成微血栓, 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 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左室功能。血小板板膜糖蛋白 (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能减少微血栓栓塞, 有助于恢复冠脉血流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 在STEMI患者急诊PCI的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2]。2010年6月—2011年6月该院研究分析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的应用,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STEMI并进行急诊PCI患者130例, 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患者65例, 男36例, 女29例, 年龄为48~72岁之间, 平均年龄 (57.2±5.3) 岁。对照组患者65例, 男34例, 女31例, 年龄为41~68岁之间, 平均年龄 (56.5±4.6) 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 并根据患者病情适当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药物, 并于PCI术开始时动脉给予肝素5 000 U。试验组患者行PCI术时于第一次球囊扩张前向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ug/kg, 并以0.20 ug/ (kg·min) 静脉滴注持续24 h;对照组患者向冠脉内以相同速度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同样以0.20 ug/ (kg·min) 静脉滴注持续24h。所有患者术后3~5 h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5 m L, 并肠溶阿司匹林10 0mg/d和氯吡格雷75 mg/d长期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等再灌注指标、PC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EF)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 术后一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正常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为≥50%;右心室射血分数为≥40%[3]。若小于此值即为心功能不全。左室收缩功能:EF正常值>50%, FS正常值>25%[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正常值女性<50mm, 男性<55mm。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I术后EF、LVEDD、LVESD情况比较

表1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P C 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54±6.3) 、 (58±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3±4.2) 、 (35±2.0) , 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2±3.1) 、4 4±4.3)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35±7.6) 、 (30±2.3) 明显低于对照组 (55±2.5) 、 (59±5.3) ;42±5.4) 、 (41±3.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PCI术后一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术后死亡 (1.54%) 、再梗死 (6.15%) 、再次靶血管重建 (4.62%) 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7.69%、36.92%、33.8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指标情况比较

表3显示, 试验组患者术后校正T IMI帧数 (22±4.2) 、CK-MB峰值 (189±77) U/L及时间 (11.2±2.3) 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1±6.3) 、 (296±135) U/L、 (13.5±2.6h)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治疗的首选主要为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 , 它能在STEMI患者确诊早期给予有效的心肌再灌注, 从而保护患者梗死区的心肌功能, 以降低死亡率。但由于早期STEMI患者行PCI时易出现无复流现象、慢血流现象等, 严重影响PCI的近远期疗效。有效强化血小板, 抑制其激活以及活性物质的释放能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的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 能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的结合, 有效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 对于改善S T E M I行P C I术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具有积极意义。该院研究数据提示, S T E M I患者行P C I术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其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54±6.3) 、 (58±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3±4.2) 、 (35±2.0) , 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2±3.1) 、 (4 4±4.3)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35±7.6) 、 (3 0±2.3) 明显低于同期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的患者 (55±2.5、 (59±5.3; (42±5.4) 、 (41±3.2) ;其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54%、6.15%、4.62%) 相较于对照组 (27.69) %、 (3 6.9 2) %、 (3 3.8 5) %也均明显偏低。且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患者术后校正T I M I帧数 (2 2±4.2) 、C K-M B峰值 (189±77) U/L及时间 (11.2±2.3) h均明显优于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患者 (31±6.3) 、 (296±135) U/L、 (13.5±2.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于S T EM I患者急诊PCI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 缩小心肌无复流区域及梗死面积, 帮助心肌功能的恢复, 且其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扩大其推广使用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STEMI并进行急诊PCI患者130例, 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每组各65例, 试验组患者于第一次球囊扩张前向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ug/kg, 对照组患者在PCI同一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EF)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 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校正TIMI帧数等再灌注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 (22±4) 等再灌注指标也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 (31±6) , (P<0.05) , PC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 (54±6.3、58±8.2) 明显高于对照组 (33±4.2、35±2.0) , 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2±3.1、44±4.3)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35±7.6、30±2.3) 明显低于对照组 (55±2.5、59±5.3;42±5.4、41±3.2) , 其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54%、6.15%、4.62%) 相较于对照组 (27.69%、36.92%、33.85%) 均明显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采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能有效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 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 值得推广。

关键词:替罗非班,STEMI,急诊PCI

参考文献

[1] 王玉平, 丁明霞, 赵树武.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 2012, 40 (2) :159-160.

[2] 雷海芳, 邱建平, 陆纪德, 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对急诊PCI时心肌微循环作用的对比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8 (2) :118-121.

[3] 薛成爱, 沈建妹, 鞠森.PCI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6例[J].山东医药, 2011, 51 (18) :47-48.

[4] 钟一鸣, 周爱琴, 阳贻红, 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 51 (41) :70-71.

[5] 黄军章, 严华, 陆永光, 等.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 (7) :487-495.

[6] 王玉平, 丁明霞, 赵树武.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学, 2012, 40 (2) :159-160.

[7] 雷海芳, 邱建平, 沈卫峰, 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尿激酶对急诊PCI时心肌微循环作用的对比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8 (2) :118-121.

上一篇: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国企党建工作建设下一篇:重丘区高速公路施工与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