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裁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022-12-30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应用软件的教学一直是个比较困难的环节, 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 该课程通常以“讲解——操作”的传统模式进行。通过这种模式, 学生可在1至2课时了解一门软件的入门操作;继而可实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己提高软件的操作能力。但“讲解——操作”的模式也有不少缺陷, 其中最主要一点的就是使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讲解而丧失自学软件的能力, 常此以往, 教师可能成为学生获得学习进步的唯一渠道, 以至于离开了教师的讲解, 学生很难自己学会软件的未知功能和功能各异的其他软件。本文研究将“体裁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渠道, 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

一、体裁教学法简介

体裁教学法是澳大利亚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将“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围绕不同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示范分析, 教师可应用“图式结构”的分析方法向学生展示某一体裁文章, 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语言结构; (2) 共同协商写作, 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讨论, 并将其结果整理写出形成类似规范的条文或框架; (3) 独立创作, 学生基于之前学到的知识, 任选一个题目自己创作, 经过同教师和同学的讨论, 独立完成创作任务。目前, 国内外已对“体裁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现状表明, 该方法能成功地应用于语言教学, 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

二、体裁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步骤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软件教学为主, 其中Microsoft Office是软件学习的重点, 本文立足该系列软件教学, 介绍“体裁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现以word 2003为例, 要求:输入一段文字, 对文字大小和字体进行编辑, 并在文字中插入图片。在示范分析阶段, 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将该阶段细分为两个步骤。 (1) 演示操作:教师须先对某一例题进行演示操作, 并在操作过程中大致讲解该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步骤。该演示操作的目的是为初学者演示一下操作流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操作界面并留下一定印像, 此时学生不必跟进操作, 而需专心听取教师在操作中对软件的介绍。 (2) 图示分析:该阶段为学生详细学习软件操作的阶段, 此时教师需展示软件操作的“图示结构”, 该“图示结构”即为操作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现展示图形结构如下:

输入文字 (如何选择输入法)

选定要编辑的文字 (如何选定段落)

编辑文字 (通过菜单编辑或通过快捷按钮编辑)

选择要插入图片的位置

插入图片

保存 (另存为等)

大多数文本输入编辑都可按以上的步骤进行, 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步骤, 即掌握了office 2003的基本操作。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须对每个步骤进行讲解, 如何用既定输入法输入文字、如何选择需要编辑的文字、如何另存为等。初学者能够掌握软件操作的基本步骤并按流程进行, 就可认为其基本掌握该软件的使用。对于软件的操作技巧或高级应用则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自己深入学习。因此, 对于完成任务的各种途径, 教师仅需将最常用的、最基本的途径作为“体裁示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 对一些次要的部分, 如快捷命令的使用技巧进行一般性讲解并写在“图式结构”的相关条目旁。

在共同协商学习阶段, 师生需共同协作完成一篇文章的输入和编辑。此时应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师同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可对学生提出一部分问题并同学生一起讨论回答, 该内容包括操作技巧 (如:如何快速选定全文等) 、操作步骤 (先定义字体字号, 再输入文字;或先输入文字, 再编辑文字等) 、按既定操作步骤如何快速地完成任务等, 该阶段教师充当“抄写员”, 将讨论结果列于“图示结构”旁, 供各小组共享。

独立创作阶段, 每位学生须选择一个任务, 经过个人的操作, 学生可按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文本的输入编辑, 同时, 经过个人、同学、教师的相互评价, 可形成完成此任务的某一套路或多种套路。至此, word 2003的基本操作教学内容基本完成。

通过以上分析, 将“体裁教学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教师须注意在“图示结构”的讲解和分析中突出教学重点, 该任务要求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步骤熟练掌握, 而对操作技巧的掌握则需要学生自己的勤奋练习。

三、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实践, 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 “体裁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2) “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和“讲解——操作”及“任务驱动法”教学效果的比较。本实验从2010年9月起至12月截止,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A、B两个教学班共90名学生, 以每周1课时的教学频率教授Word 2003软件中的文字、表格和图片操作, 共8个课时, 第1, 2, 3课时讲授文字、格式的操作, 第4, 5, 6课时讲授表格操作;第7, 8课时讲授文字、表格和图片的操作。其中对A班学生按照“体裁教学法”教授;对B班学生进行“讲解——操作法”及“任务驱动法”教授。最后的考核任务为 (1) 输入一段文字, 将其编辑为双栏页面, 插入既定图片, 编辑字体, 插入页码; (2) 输入学生情况表, 表格中涉及单元格和文字的各种操作; (3) 制作一份完整的学生情况表, 表中涉及文字、表格、图片的各种操作。

结果与讨论: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考核, 即把word 2003分为三个阶段讲授完成:文字、段落操作;表格操作;文字、表格、图片操作。每一阶段讲授完成后进行一次考核。两个班完成考核题目的时间分别入下表:

由上表的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教学之初, 体裁教学法并未显示出优于传统教学法;但随着教学的继续, “体裁教学法”的优势越发明显, 接受“体裁教学法”的学生“表格操作”的任务完成时间比传统教学法快30%、首次操作成功率为传统教学法的4倍;在最后“文字、表格、图片操作”的教学过程中, “体裁教学法”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得出上述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虽然对A班施行的为“体裁教学法”, 但由于初次接触office 2003软件, 学生普遍对电脑界面陌生, 需用大量的时间熟悉界面, 所以A班学生更适应传统的“讲解——操作”模式。因此, 第一次考核的结果B班成绩约好于A班。随后的“表格操作”教学过程中, B班同样按照传统方法教学, 而A班的成绩却有很大的进步, 笔者通过同学生课后交流发现:“段落操作”和“表格操作”为同一软件操作, 其操作有相似性, 通过“体裁教学法”施教的学生能够比较成功地将在“段落操作”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表格操作”中, 而不再需要教师非常仔细的讲解了。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段落操作”和“表格操作”的“图式结构”相差不大, 因此A班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理, 在“文字、表格、图片操作”教学中, A班教学成绩仍好于B班。

在学期期末检测中, 笔者再次考察了A, B两班对Microsolft Office系列软件的掌握情况, 由于考察前笔者未告知学生期末检测有Microsolft Office的任务, 因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本次任务为制作某企业的工资单, 并要求运用函数功能计算员工的加班工资。此任务难度为八年级第二学期的要求, 部分操作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讲授, 需要学生自己摸索。该实验旨在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学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 “体裁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检测完成后通过与学生的再次交流, 发现“体裁教学法”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记住软件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图式结构”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应用,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在完成课时后很容易将所学内容遗忘。在对B班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调查发现, 约30%的学生能够记住一些操作细节, 但却遗忘了对整个任务的操作流程, 另有50%的学生知道任务操作流程, 但对于教师未讲授的操作却无法进行自学。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将某一软件的每个功能都进行操作演示, 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后根据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去理解、加深和掌握。因此, “体裁教学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通过对“体裁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分析和实践检验, 该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通过重点讲解、图示分析、共同协商、独立创作的过程,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是可行的。通过对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实验, “体裁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某一系列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使学生较快的记住操作步骤,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学软件的方法, 符合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体裁教学法”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路径, 同时也让教育工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目前, “体裁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属于探索阶段, 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来发展, 提升及扩展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高是教师们长期探讨的问题。鉴于“体裁教学法”在语言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和广泛运用, 笔者将“体裁教学法”主体思想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以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差, 容易遗忘等问题, 通过反复教学实践, 不断归纳提升, 研究现状表明将“体裁教学法”的主体思想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该方法可为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体裁教学法评述 (J) .秦秀白.外语教学与研究.

[2]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钟启泉.北京大学出版社.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郭元祥.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践.苗逢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下一篇: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