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与同工同酬

2022-08-19

第一篇:劳务派遣与同工同酬

沪将制定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劳务与正式工同工同酬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申城将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市规范劳务派遣的实施细则。这是记者从昨日举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消息。另外,今年本市将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研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此外,申城仍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今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之内。

制定劳务派遣实施细则

有效控制劳务派遣规模,促进劳务派遣员工与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今年,申城将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制定本市规范劳务派遣的实施细则,完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制度,探索推进区县建设劳务派遣行业协会,进一步促进劳务派遣的行业自律。

今年,上海还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控,完善对群体性矛盾的预警和预防机制,探索形成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矛盾的长效机制,有效化解因欠薪引发的劳动关系群体性矛盾。

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升

去年,申城调整了养老金、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一系列保障待遇标准;将城镇职工社保缴费比例从48%下调为45.5%,并进一步优化了费率结构。今年,上海将深入研究本市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发展和逐步并轨,深化研究原“综保”参保人员参加本市“职保”险种、费率并轨办法。

在养老保险方面,将继续增加“职保”、“镇保”、“新农保”、“城居保”养老金。同时,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研究制定来沪从业人员与面上职工费率和待遇的并轨方案,将居民医保的住院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制定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方案。适时推动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范围,探索建立本市优质医疗资源优先保障本市参保职工的管理机制。

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

增加中低收入职工收入,依然是上海今年的重点。据了解,申城将继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一线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对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工资确定与增长机制。

另外,今年申城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研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适当调整绩效工资水平,组织研究分类、分行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办法。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制度。

第二篇: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劳务派遣发展迅速。然而,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劳务派遣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影响其规范发展,而其中“同工同酬”问题尤其突出。本文对同工同酬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劳务派遣用工同工不同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对策

劳务派遣因其用工方式灵活,减轻企业负担,已得到越来越多用工单位的推崇。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

一. 对同工同酬的概念的认识

2013年7月1日修改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同工同酬”系“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增加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以及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

1

酬应当符合同工同酬的规定。然而,对什么是“同工同酬”缺乏具体的解释,实践中也存有不同的理解①。

我国学者对同工同酬的概念分开解释,更深入的加深了我们对同工同酬问题的理解。其中关于“同工”的界定是以岗位作为界定“同工”的标志,较之将“同工”解释为“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虽然较为简便和易于把握,但其赖以为基础的岗位分类仍然是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岗位分类既有按照岗位的业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所作出的横向分类,包括职系(小类)、职组(中类)和职门(大类)的划分;又有按照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职业资格等因素的不同所作出的纵向分类,包括职级、职等的划分。判断派遣工与正式工是否岗位相同、同类或相近,还值得注意的是:(1)不能只以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岗位为依据,还应当以派遣工所实际从事劳动的岗位为依据,若实际岗位与约定岗位不一致,则应当以实际岗位为依据。(2)不能只以岗位名称为依据,还应当以岗位职责内容为依据,若岗位名称不同而岗位职责内容相同、类似或相近的,应当认定为岗位相同、同类或相近。关于“同酬”的界定:同工同酬中的“酬”,就其文义解释,是指劳动报酬。但对于派遣工与正式工不平等的现实而言,这种文义解释显然不到位。因为现实中派遣工不仅在劳动报酬上,而且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方面也低于正式工。仅规定“同工同酬”,实际上并没有彻底解决被派遣劳动者的平等待遇问题。

①王全兴,杨浩楠.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J].苏州大学学报,2013,3:61-70.

通过对以上劳务派遣以及同工同酬相关理论的分析,我认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是指在同一用工单位中,同等条件下,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员工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付出相同的劳动量,取得相同的劳动结果的情况下,派遣员工应该取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薪酬,不能因为劳动者身份的不同而予以差别对待。

二.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情况

首先是工资差别较大。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同工同酬”的规定,将派遣工和企业正式工分派在不同的岗位上,劳务派遣工集中在低端岗位,完全根据所谓的市场价位来确定其工资。调研显示,许多劳务派遣工比正式工的工资水平低20%-50%甚至更高,且工资支付透明程度差,基本工资标准低。其次,社会保险待遇低。正式工的社会保险一般是以职工工资总额为标准缴纳,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第三,其他福利待遇差,有些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能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但派遣工一般不能享受到该待遇。有的单位还规定劳务派遣工不享受病假和探亲假,没有疗养、休养的机会,也不能申请困难补助。第四,派遣工难以实行集体劳权。在现实中被派遣劳动者参加工会的情况不理想。因为其并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加入工会的权利被大打折扣。此外,被派遣劳动者也难以像正式工那样进行企业的民主参与。以上几点都表明了同工不同酬的“隐形化”趋势日益严重。

三.原因及对策

3

造成同工同酬上述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

1.社会经济制度的障碍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保护。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入城未入户”的员工遭到了严重的身份歧视,他们因为身份的差异从而拿着较低的待遇。另外,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出现,使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企事单位中的既得利益者又发现了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转移或降低劳动关系风险的机会,这种灵活用工造成了单位正式员工与派遣员工在待遇上的较大差异。

2.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都对同工同酬权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这些法律还不够健全。《宪法》着重强调的是男女间的同工同酬,并不局限于劳动法律关系或民事法律关系。《劳动法》第46 条只是笼统的表达了“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第 63 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些表述对什么是同工同酬、同工同酬的评判标准、同工同酬纠纷的举证责任以及用人单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都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3.有法难依,执法不力。 一方面,政府在同工同酬方面力不从心、难以作为。另一方面,我国的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力量还不适应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需要。

4.劳动力供过于求。 近几年,一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高效能设备对员工的替代作用,导致了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大学生扩招后就业高峰一轮又一轮的袭击、国企下岗分流员工的重新就业、

4

退伍军人的安置就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人员过剩、这些因素使得社会劳动力供给空前增加。 劳动力的大量过剩使劳动力市场出现“寻低竞争”,劳动者失去了劳资谈判的资本和发言权,不得不忍受同工同不酬的不公平待遇。

5.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与员工的维权意识淡漠。一方面,在“资本雇佣劳动”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的情况下,处于弱势地位的“编制外员工”、“劳务派遣工”、“农民工”、“临时工或短聘工”为了来之不易的劳动岗位缺乏与企业方就同工不同酬问题进行交涉的动机和勇气。 再者,这类员工总体上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淡漠。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有不竭的追求降低成本的冲动,在其他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家会委托各级职业经理人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去降低日益走高的人工成本,灵活用工、身份工资也就成了这种情况下的重要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1.改善用工制度,缩小工资差异。解决这类同工不同酬问题,应该废除用工双轨制,采用全员合同聘用制,并实施“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的组合工资制,真正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另外,要严格限制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 确保劳务派遣工只能用于“辅助性 、临时性 、替代性 ”岗位 ,并要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待遇。

2.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尽快出台《劳务派遣条例》,对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中的同工同酬问题进行科学界定, 明确规定由用工单位支付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加班费等劳务报酬,明确举证责任的归属。

5

另外,完善立法的同时,需要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

3.增强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意识,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伦理道德,用人单位要自律,不能钻法律的空子。

4.加强工会建设,维护职工权益

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资关系协调的桥梁与纽带,要切实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平等协商方式为弱势的劳动者群体争取同工同酬的权利。

5.树立员工维权意识,真正理解“同工同酬”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员工,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升业绩、转换岗位来提升自己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学法、知法、用法来提升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同时,这些员工要充分理解“同工同酬”,支持“效率优秀、兼顾公平”。

6.发挥媒体和其他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舆论优势,通过对政策法规、先进理念、优秀典型和反面案例的广泛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同工同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 促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主导“同工同酬”,促进用人单位遵纪守法、践行“同工同酬”,促进员工学法、知法、用法,理解“同工同酬”。

实际上,造成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同工不同酬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客观因素。主要是经济中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原因是决定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政府、体制以及法律的

6

原因。考编,公务员等体制以及立法不明确,有法不可依,执法不严等原因。其次,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员工维权意识浅薄,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竭力榨取派遣员工的血汗。

而对于改善的措施,我认为也应该从主观以及客观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针对客观原因,应当加快经济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岗位,满足人们求职的需求;另一方面,完善体制,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其次,针对主观因素,一方面应该加强国民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增强用工单位以及派遣单位的道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3]王全兴,杨浩楠.试论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J].苏州大学学报,2013,3:61-70. [2]苏应生,陈春梅. 浅析《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的影响[J].研究探讨,2013,2:17-19. [4]王姝.委员建议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同待遇”[N].新京报,2012-12-26(A07). [5][12]周卉卉.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权利的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6][9]尹亚姝,朱四明. 劳务派遣制员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1,12. [7]纪荣凯.论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难题的破解路径[J]. 北京市工会干

7

部学院学报,2012,12. [8]李晶.浅谈如何落实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J].劳动保障世界,2013,6. [10]李广瑞.《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同工同酬问题[J].山东劳动保障.2009, (8): 18—20 [11]王贵军. 同工同酬问题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2. [13]曹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8

第三篇: 人社部: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保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1日

评论数(10)|阅读数(179)

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

8月29日,该负责人做客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关于《劳务派遣若干规定》重点条款解读沙龙,该负责人表示,人社部今年8月开始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称,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这位负责人介绍,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曾希望这一同工同酬权利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但因其他部门和部分央企的强烈反对,而定位为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例如有一家央企集团算账称,其当年全行业利润是300多亿元,如把其劳务派遣职工都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同工同酬,保险和福利就会吃掉近260亿元的“利润”。

该负责人强调,但这绝不是说用人单位就不用给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福利和上社保,《劳动合同法》已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与用工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等。但这意味着,在福利待遇上企业对于正式工和劳务派遣职工的标准上,还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同工同酬是有条件的,是指相同岗位等量劳动取得同等业绩的劳动者应该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并不是简单的岗位相同就拿同样的工资。(京华时报)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设立资本同工同酬三性(2012修正案)

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设立资本同工同酬三性(2012修正案)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对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等规定进行了细化。专家预计,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施行后,将会改善劳务派遣被滥用的现状。

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凝聚了众多专家和工会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本报推出专版特向读者介绍《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亮点及各级工会推动和参与劳动合同法修改的前前后后;之后还将在本报第2版推出《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系列解读,敬请读者关注。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决定,实行了近5年的《劳动合同法》迎来了第一次修订,直指劳务派遣业中的劳动用工形态,从劳务派遣业经营的资格准入、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派遣劳动者的使用范围、违法派遣责任的追究等四个方面,细化了对派遣劳动者的权利保护。

《劳动合同法》修改的意义重大

本次《劳动合同法》的修改,聚焦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规制,是对该法施行后出现的新问题的及时应对。在这次法律修订过程中,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修正案(草案)”的起草、审议,到全民征求意见,到最后的审定,经过了立法机关与有关机构组织的反复调研和多方协调沟通,可以说,修正案凝聚了广大立法工作者、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专家和社会大众的智

慧。本次法律修订在征集社会大众意见的基础上又有完善,细化了法律标准,增强了可执行性,对于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修正案在2013年7月正式实施后,必将对我国劳务派遣中的乱象治理发挥积极作用。《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本次《劳动合同法》修改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资本由原有规定的50万元(草案建议10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并增加了对单位经营场所和设施的要求,使得从事劳务派遣业的单位资质大为提升,防止皮包公司的出现,为行政监管的强化创造了条件。

(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中对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进行了原则规定,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则进一步明确了用工单位在履行同工同酬原则上的作为义务,即要求用工单位在劳动报酬分配上履行被派遣劳动者与该单位劳动者的同工同酬原则。用工单位上述义务的确立,为被派遣劳动者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继而对于违法派遣的追责提供了法律上的根据。

(三)更加明确劳务派遣用工的适用范围。首先,增加了国家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定位,即补充性劳动用工形式。其次,细化了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之“三性”要件,从法律上厘清了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或情形。最后,增加了被派遣劳动者人数的比例上限规定,虽然具体上限规定留待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但是,比例控制这一制度工具的引入,使得宏观上调控劳务派遣业和微观上以企业内劳动用工的结构两方面有了具体化

可执行性评价标准。

(四)应对上述

(一)的修订,法律修订案新设了违法设立或经营劳务派遣业的法律罚则,同时增加了劳动行政处罚的方式和处罚力度,使得责任主体清晰化。

工会组织在《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实施中大有作为

本次《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工作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总工会主持了若干调研课题,深入到地方实际了解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问题,全国总工会领导同志也在《中国劳动》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从广大劳动者代表的立场上,为本次法律修改献计献策。然而,同时也应当注意的是,法律的修改毕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本次法律修订中,也留有遗憾,一方面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细则规定,同时,也对劳动实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集体劳动争议增加、工会职责角色凸显的当下,工会如何应对法律变化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包括劳动合同制和劳务派遣制下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成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被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组织参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赋予工会代表相关劳动者群体维权的权利,也是对工会职责的法律要求。

由于本次《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劳务派遣制的用工将得到较大程度的规范,特别是被派遣劳动者在工资维权方面可能会依据新修订的法律,出现集中性诉求主张;同时,对于劳务派遣中的违法追责,也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诉求,发生集体性劳动争议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因上述法律变化带给工会工

作的挑战,建议工会在以下方面工作中予以重视。

(一)积极引导被派遣劳动者工会的组建和入会。随着劳务派遣业设立资格的提升(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设施等),在用人单位引导被派遣劳动者成立工会成为工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地方或行业工会可协同劳动行政部门,掌握取得经营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信息,积极开展基层工会的筹建。同时,对于劳动流动性过大的行业,可考虑在用工单位工会吸纳被派遣劳动者入会。通过上述两种渠道,增强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会组织率,为工会维权夯实组织基础。

(二)对于被派遣劳动者针对同工同酬问题以及其他违反《劳动合同法》行为,向用人单位或用工单位提出权利利益主张的,工会应当依法代表劳动者维护其权利。

(三)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为工资增长代表职工努力争取,同时,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原则的落实纳入到企业或行业集体协商之中,特别是对于劳动报酬分配方法、工资定级和增长制度、岗位工资水平等信息,应当代表劳动者积极了解实际,敦促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诚实义务履行。

(四)对于吸纳被派遣劳动者入会的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探索平衡劳动合同制职工与劳务派遣职工之间的利益矛盾,一方面通过普法宣传活动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同工同酬原则的意义和法律规定,一方面通过与用工单位的集体协商确保两种劳动者群体利益的保障。

(五)代表意见的形成和确立,应当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少数诉求渠道,并探索工会领导中的构成变化、特殊投票权制度、特殊决议等制度,以保障

被派遣劳动者的话语权。

(六)当发生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连带责任的情形时,基层工会之间应当协同配合,并在地方或行业工会的支持下,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劳务合作协议(同工同酬)

甲方:劳务合作协议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甲方因工作需要,乙方向甲方介绍劳务人员到甲方从事劳务工作。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一致,同意签订如下劳务合作协议:

第一条 协议期限及人数

乙方向甲方输出人员年龄为期16-40岁之间,人数为200人以上,女性占50%以上。合同期限为2011年 7 月 20 日至2012年1月12日(如需续签,双方提前一个月进行协商)。

第二条 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

一、甲方必须为乙方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其在人身安全及人体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从事工作。

二、甲方根据工作岗位实际情况,按照规定标准向乙方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三条 工作时间

根据甲方劳动作息时间及工作任务需要执行。

第四条 劳务报酬和福利

一、甲方支付给乙方的劳务费为350元/人/月,乙方员工工作满10天,甲方就应支付相应劳务费,劳务费支付标准=实际出勤天数/当月应出勤天数*350元。劳务费与劳务人员工资同日支付。劳务费如需乙方提供发票,则劳务费税金由甲方承担。

二、乙方员工与甲方员工实行同工同酬,实行保底加计件的薪酬核计算方式,甲方保证支付给乙方员工保底工资为1900元/月(含加班工资及奖金),工资不足1900元的,补足1900元。

三、甲方为乙方员工按规定购买工伤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劳务人员如出现工伤,工伤所造在的费用及责任由甲方承担。

四、甲方为乙方员工以及乙方管理人员提供的免费的就早、中、晚餐以及免费住宿,劳务人员需承担如下费用:

1、体检费不得过30元/人;

2、工作服费用:劳务人员工作满3个月,不承担工作服费用,未满3个月离职者,需承担工服全部费用;

3、水电费每月不超过30元/人,各项费用应在劳务人员工资中扣除,劳务人员不需缴纳现金。除以上费用外,甲方承诺不收取乙方员工任何费用。

五、甲方按400元标准提供来往车费(单程200元),乙方员工入职后一个月,甲方必须报销乙方员工来甲方的车费,入职未满一个月离职者,甲方不予以报销来程车费。乙方离

厂车费将按本合同终止日期在职人数报销回程车费,中途离职或离厂人员,将不能报销回去车费。车费报销形式由乙方将报销车费人员名单统一造册,甲方对名单进行核对后进行报销,车费以现金形式统一支付给乙方。

六、甲方发放劳务人员工资和乙方劳务费的日期为每月 15 日。工资基准为上月1日至月底最后一天。乙方员工入职不满3天离职者,不予以结算工资;工作满3天的可以结算工资,劳务人员辞职或离职由劳务人员亲自办理或由乙方管理人员代办,均可结算工资。合同期满2日内工资、劳务费、回程车费结算清。

七、乙方员工向乙方或下级工头借款的,甲方应当在劳务人员工资中进行代扣借款,并将扣款统一支付乙方,由乙方统一进行分发。甲方在进行工资代扣款时乙方应提供借款双方扣款书面证明及当月代扣汇总表。

八、为保证员工稳定性,减少劳务人员流失,乙方员工非正常离职者(包括自动离职者)工资,由甲方统一以现金现式与乙方进行支付结算,乙方对非正常离职者进行处罚考核后以现金现式支付。

九、每月 14 日以前,甲方将劳务人员工工资、劳务费进行造册,工资单交乙方和劳务人员签字确认,劳务费交乙方签字确认。劳务人员工资发放形式以银行卡形式支付,银行卡由甲方统一办理,每月15日,甲方将乙方员工工资按时打入劳务人员工资卡中。劳务费按标准统一转入乙方帐户。

十、甲方可对乙方员工按甲方公司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等进行管理,乙方应予以配合。若乙方员工不服从管理而影响公司生产的,甲方可以对乙方及乙方的劳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及辞退,未经过甲方同意私自旷工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或辞退处理。

十一、劳务费及以车费发票由甲方负责解决。如需乙方提供发票,税金由甲方承担。

第五条 双方承诺

一、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得私自与乙方下面二级工头、带班或乙方介绍去甲方参观看厂的人员签劳务合作协议;甲方承诺,对于乙方有劳务输出人员的地区(包括山东微山和枣庄地区;河南驻马店和南阳地区;江苏连云港赣榆地区),甲方不得与本地区的其他劳务组织及工头发生劳务关系,以免造成同一地区人员输出的混乱,不利于甲乙双方的合作和管理;如甲方违反,乙方有权通过法律渠道,要求甲方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乙方承诺,乙方员工全部提供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并保证按合同要求及时足额输送人员,所有劳务人员如体检不合格者,乙方将予以辞退或更换;乙方协助甲方做好劳务人员的劳动纪律等日常管理工作,让劳务人员遵守甲方规章制度。

三、甲乙双方均有对本合同所有条款及内容进行保密,不得向第三方进行泄密,如因保密不当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泄密方需承担所有的经济损失。

第六条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协商后订立的条款属于本协议的有效组成部分。

第七条以上内容如遇政策变动,则双方另行商议。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代表签名:乙方代表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上一篇:履行岗位职责承诺书下一篇:落实组织生活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