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2022-10-20

第一篇: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设试点工作会议发言材料之二

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杭州市副市长 张建庭

尊敬的姜增伟副部长,尊敬的房爱卿部长助理,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杭州市人民政府感谢商务部将杭州确定为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这既是对杭州的信任,也是鞭策和鼓励,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商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我市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已经建成,城市管理平台及各追溯子系统的软件开发已初步完成,农贸市场零售环节追溯电子秤正批量投入使用,农贸市场无线网络工程已近尾声,蔬菜批发环节的追溯工作正进入攻坚阶段,我市正为系统的全面实施作积极的准备。现将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开展试点

肉类和蔬菜是“菜篮子”主要商品,是重要的民生商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保障肉菜的质量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试点工作,在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后,邵占维市长专门指示要

1 将试点范围由主城区扩大至萧山区、余杭区;2010年10月21日,邵占维市长亲自出席全国肉菜流通追溯试点工作会议,并代表杭州市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此外,邵占维市长还多次过问试点工作,要求杭州市在试点工作中率先做出成效。今年初,杭州市政府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列入2011年政府实事项目,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为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贸易局成立了实施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保障、运行维护等三个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在试点工作中,杭州市大力加强资金保障,除中央财政资金资助外,地方配套资金已落实5000万元。我市专门制定了金管理办法,明确自2011年起,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维护追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抓住关键环节,有序推进工作

杭州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肉菜追溯项目预计覆盖8家定点屠宰厂、19家肉菜批发市场、70余家超市门店、200家农贸市场、8000余个肉菜批发商、12250个农贸市场零售经营户、20000家餐饮食堂等团体采购单位,组织实施的工程浩大,任务十分艰巨。在千头万绪的试点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住关键环节,集中精力,重点推进。

(一)规范项目招标。我市在2011年初率先完成了项目招标。在招标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商务部对投标单位资

2 质的要求和市政府招标采购规定,积极慎重地向前推进,纪检部门派员进行了全程监督。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还同步进行了监理招标。

(二)抓好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为有利于全局工作把控,我们将肉菜追溯城市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到了优先开发的议程。在保证追溯基本功能、反映追溯全貌的前提下,注重对追溯系统基础数据运用功能的开发,着力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三)抓住关键设备的开发。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的最大投入是硬件,硬件中追溯电子秤的比重最大,达到1.4万余台,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由于计量器具的特殊性,其研发生产投入使用所需的周期也最长。我们高度重视最易影响进度的电子秤的选型生产,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小批量生产样秤,投入试用,在进一步征求农贸市场经营户的意见后,正式定型生产。

(四)抓住蔬菜批发关键环节。蔬菜批发追溯是试点的关键环节。由于杭州的蔬菜批发市场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24小时全天候交易,集聚辐射面广,经营和交易对象多元,每天数千人交易,数万笔的交易数,实现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的难度非常大,管理任务非常重。杭州市为抓好蔬菜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环节,从项目建设之初,就反复与批发市场进行沟通,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理顺关系,积极探索管理

3 模式,力求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三、健全工作机制,激发各方活力

一是建立每周例会工作制度,汇总工作,分析问题,牢牢把控工作关键点,进行专题研究。二是建立工作动态简报制度,及时反映试点工作动态,目前已编发试点工作动态多期。三是加强宣传。在肉类流通追溯体系投入运行后,我们召开了新闻现场会,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导,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一分钟动漫宣传片,选择市区公交车视频连续2个月滚动播放,向广大市民宣传肉类追溯工作。四是建立追溯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从4月起,先行对杭州市区农贸市场肉类追溯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各城区追溯工作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和最后的农贸市场进行通报,目前已发通报3期,追溯刷卡率比通报前大幅提高。五是纳入考核。将追溯试点工作纳入杭州市区“最佳最差农贸市场”评选的重要内容,市级财政预算安排750万元财政资金,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根据市区150家农贸市场追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资助。六是表彰奖励,促进各方积极性。今年,杭州市财政已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试点工作突出单位和经营户的表彰奖励。

四、乘势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任务

为确保完成试点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系统。把初步完成的系统软件,进一步

4 征求实际操作各方的意见,做好运行测试,确保运行顺畅。二是合力攻坚。重点做好理顺各方关系,明确批发环节各部门系统运行和管理的任务和职责等工作,切实加快批发环节追溯电子秤的定型和生产,尽早投入使用。三是全面动员。在系统试运行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将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广泛宣传。制定完善宣传方案,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五是做好培训。分期分批做好培训工作,重点加强批发、零售环节经营户的培训工作,确保管理和经营人员能够逐步熟悉操作规程,逐步适应追溯工作要求。六是完善考核机制。积极研究制定考核方案,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努力营造竞争氛围。

各位领导,尽管我市的试点工作前期进展相对顺利,但试点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会后,我们将按照商务部领导的讲话要求,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经营户)的主体作用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共同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营,力争向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安徽广德

242200)

摘要: 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 ,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1 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 、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 。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2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 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3 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 ,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 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 。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 ,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 、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 ,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 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4 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 ,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

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 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 ,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5 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

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 ,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 ,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 ,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 ,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 。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

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

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1(3):16-20. 【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 【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 【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6 2014(4):136-141.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7

第三篇: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方案

一、背景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实时可靠的质量信息,也能够为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品牌化提升和农产品安全的日常监管提供系统性保障,更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造机遇,为广陈镇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也是建设“平安广陈”、“和谐广陈”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现有条件

广陈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在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注重标准化生产、注重产业化发展、注重生产过程信息化监管,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基于广陈镇农业集约化、企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智能化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基础上提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到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产品论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国家地标志)、经营主体、追溯平台和保障体系等众多环节;广陈镇农业主导产业清析,组织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强,截止2011年底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基地8个,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14个,规模经营户在105户,设施农业面积近2000亩,新型农业主体和专业合作社38家,“三位一体”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正常。因此,广陈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具备了产业、规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先行条件。

三、建设目标

以新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建设为重点,将11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20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50个规模生产户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主体,将已经申报成功的14只无公害标志产品纳入追溯对象。在上述基地、产品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产销对接,利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生产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引导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开展生产过程全程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生产。

四、建设内容

1、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在11个省级无公害基地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种养殖、产品包装、储运保鲜等技术标准,所有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必须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全面遵循相对应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2、加强培训提高服务到位率。根据广陈镇产业特色,在市农经局的指导下制订印发易学、易用、易操作的标准化技术手册,发放到户;编制不同产业和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在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张贴;对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定期、定量、定向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保证标准化技术到位率100%。

3、积极引导主导农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对全镇主导农产品实行“三品”认证;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申报认定;对符合中国名牌、省市名牌评定条件的,引导和组织主体

开展名牌农产品申报认定。争取在三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10只,中国名牌农产品1只,省市名牌产品3只,国家地理标志1项。

4、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全镇范围内的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为主要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在所有追溯主体单位建立动态共享的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农产品检测数据库和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有条件的基地企业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智慧园区)。形成上下联动、全方位监管、业主自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和工作模式。

5、开展主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全程追溯。充分应用“平湖市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向纳入追溯主体的基地、企业、合作社发放田间生产档案记载本,将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建立和规范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保证追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6、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农产品质量追溯主体。依托农村广播、有线电视、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宣传橱窗等载体,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进入追溯体系;同时利用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安全、有害生物防控、新型种养殖模式等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五、建设进度

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期限为2012年1月至12月,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发动阶段(2012年1月-3月)。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订出台《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主体、参与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11月)。根据建设工作方案,引用和制订符合广陈镇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主导产业及产品安全生产模式图和标准化生产操作手册;开展产地环境检测和“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制作印发田间生产档案和投入品管理档案记载本,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全程生产信息采集技术培训,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以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为主的智慧园区综合试点建设;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规范操作流程,定量开展自检和抽检;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制度,形成动态采集上传,上下联动监管的工作机制。

3、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全面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绩效评估,接受上级相关业务部门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进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广陈镇将建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农办、财政、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相关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同时,成立以农水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成员由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经作、检测、水产及畜牧等相关条线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日常建设与管理。

2、聘请专家,寻求支撑。邀请市农经局相关业务科站作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聘请农产品监管、科教、经作、植保、栽培、水产等专家作为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首席专家。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一个主体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一个标准,一个产业一个模式,一个基地一套档案”的建设要求,制订出台基地(企业、合作社、规模户)生产管理制度、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制度、田间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和上传管理制度、农产品检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建设和实现长效管理。

七、资金概算

广陈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概算总投入80万元,其中申请市级补助40万元,镇财政配套4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

1、制作印放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田间档案记载本和农业投入品管理记载本,在基地建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宣传牌等,10万元。

2、引导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中国名牌、省市名牌产品申报认定,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

3、基地、企业、合作社和镇农残检测室相关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更新和完善等,15万元。

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单位补助,条码机、电脑、POS机元和信息采集以奖代补等,15万元。

5、标准化生产、信息采集上传和系统平台应用培训等,5万元。

6、综合试点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配备触摸式电脑,2万元。

7、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和监管暨农业智慧园区综合试验点建设,20万元。

8、工作经费3万元。

八、项目预期效果

1、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广陈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扩大标准化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提高生产主体标准化生产意识。

2、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应用和追溯信息的动态采集上传,可进一步提高广陈镇主导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度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广陈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新广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进程。

3、通过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快广陈农业的转型升级,树立农业智慧园区全市样板,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

4、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更好的密切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产品质量透明度,优化市民菜篮子,促进社会和谐。

5、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最大程度??两级农技干部的为农服务意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第四篇: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会议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会议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动流通企业强强联合,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检验检测和电子结算等设施建设。

(二)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鼓励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

(三)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城市政府要合理安排动态库存,保障应急供应,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四)加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制度。建立鲜活农产品经常性检测制度,实行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

(五)制定实施全国和地方农产品市场发展指导文件,促进合理布局,有效解决批发市场重复建设与零售网点不足并存等问题。

会议强调,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在主产区、集散地和主销区升级改造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领域。对鲜活农产品市场要减免租金、摊位费、管理费等费用。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提高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自给率。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广德

242200) 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 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

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 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 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

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 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 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 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1(3):16-20. 【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 【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 【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上一篇:草坪婚礼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测量专业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