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追溯体系方案

2022-11-05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疫病追溯体系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动物疫病追溯体系方案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调研汇报材料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为发展现代牧业,推进健康养殖,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追踪,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我市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一、建设现状

1、免疫标识的申购和使用。免疫标识是溯源信息的载体,免疫标识的佩戴是溯源体系运行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我市所辖六个县(市)区动物免疫标识的申购、审核、签收均在可追溯体系门户网站上体现,实现了统购统发,并建立了免疫标识发放工作负责制,确保了购入渠道的统一性。春、秋两季集中免疫过程中,村防疫员对辖区牲畜进行集中佩戴动物标识,补针过程中对未佩戴标识的牲畜再进行补戴。

2、溯源设备的配置。省局自08年起,先后发放给我市移动智能识读器450台,并由当地移动公司配置了相应数量的SIM卡。为保证溯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票据打印机、计算机和IC卡等相关设备,所有设备均已发放到防疫、监督、检疫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市已注册使用的识读器有435台,去年下发的15台识读器刚刚配套上SIM卡,将在今后陆续注册使用。

3、溯源工作的成效。溯源体系的建设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现代牧业的发展和健康牧业的推进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截至今年2月份,我市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了16.09%、15.84%和18.88%;信息上传数量为845条。由于气候原因,我市春防强制免疫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后的两个月中,我市将进一步做好免疫标识的配带和溯源信息的上传工作,保证溯源工作的密度、强度和力度。

4、工作制度的建立。工作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完善制度体系去约束。为了做到纲举目张,少走弯路,我市在溯源体系工作制度上做足了功夫。一是明确了组织领导,制定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防疫科科长、产业发展科科长、监督所所长、畜牧总站站长、疫控中心副主任为成员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牧业管理局防疫科。二是明确了岗位责任,市、县(市、区)、乡(镇)层层建立了溯源设备管理责任制,设专人管理并有详细记录,分别注册到具体使用人员帐户。

5、专业技能的培训。防疫员、信息员、监督员、检疫员是溯源业务的具体实施者为使广大的基层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和熟悉移动智能识读器的使用方法,市本级及六个县(市、区)多次邀请识读器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内容为: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概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必然性等理论知识及识读器的实际操作等。基层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免疫标识质量存在瑕疵。有的耳标容易脱落或在耳标佩带过程中存在不易钉入的现象;有的钉入后耳标钳不能及时拔出,将牲畜耳部撕脱,造成养殖户出现抵触情绪,影响工作开展;现行耳标佩戴后经过长期曝晒、水泡或经放牧刮擦、撕咬,有的耳标难以再次扫描、识读,导致上传的溯源信息不完整。

2、仪器设备数量仍显不足。目前,我市的识读器数量尚未达到人手一台,由于山区地形的特点,村与村之间往往相隔很远且交通不便,致使部分地区的溯源工作难以开展。

3、识读器的功能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使用的识读器普遍存在灵敏度不高的现象,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误差;二是我市地处山区,GPRS信号覆盖率偏低,无信号或弱信号的情况较多,溯源信息无法及时上传;三是识读器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在比较恶劣工作条件下使用多年,其硬件功能下降很快,故障率较高。

4、村级防疫员实际操作水平较低。目前村级防疫员存的年龄老化、文化素质较低仍是普遍现象,部分防疫员短时间内很难熟练掌握识读器的操作或在实际操出现失误。

5、养殖场(户)的配合不够积极。由于对追溯体系认识程度不够,且缺乏有效制约手段,千头猪场信息报送工作还均由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进行填报;防疫档案和养殖档案的全面建立也存在一定困难。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科研力度。使耳标的佩带、识读更加科学合理,可追溯

3 网站更加稳定。同时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

2、加强技术培训。对耳标录入工作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并严格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充分了解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意义,积极配合此项工作。

4、加强牲畜进入流通环节监管。将防疫档案和养殖档案作为畜禽上市流通的必备条件,增强养殖场户对档案认识程度,确保各区域工作开展步调一致,为防疫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 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动物及其产品的可追溯已成为各级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加强动物标识,建立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具体要求。通过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及动物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做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从而实现在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动物饲养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与溯源,所以有效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系对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2016湖州市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配备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凭借“十二五”规划中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我市给开发区和度假区共配发移动智能识读器35台,防疫IC卡35张, 目前,根据统计,我市共配发识读

1

器338台,其中由于年久损坏等原因报废96台,2016年拟新增识读器190台,向省里申请SIM卡152张,已拿到60张SIM卡,以满足信息上传需求。

(二)追溯信息上传情况

1、2016年上半年统计操作次数情况。全市合计16738次,同比增加72.36%。其中,德清县共操作6015次,比去年增加4893次;长兴县共操作4939次,同比减少1.57%;安吉县共操作2018次,同比增加3.12%;南浔区共操作3137次,比去年增加2252次;吴兴区操作525次,同比减少27.98%。

2、2016年上半年统计操作头数情况。防疫信息上传率计算方法按照2015年牲畜出栏数据进行统计〔防疫信息上传率=第一季度实际操作头数/(2015年生猪出栏量*7)〕。

上半年全市合计952508头,同比增加285.86%,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2.73%。其中,德清县共操作550432头,比去年增加547788头,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9.77%;安吉县共操作78711头,同比增加4.67%,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1.18%;长兴县共操作129734头,同比增加11.39%,防疫信息上传率为12.54%;南浔区共操作165354头,比去年增加145007头,防疫信息上传率为8.977%;吴兴区操作为24923头,同比减少22.59%,防疫信息上传率为2.57%。

(三)生猪耳标佩戴率情况

2

生猪耳标佩戴率计算方法按照2015年牲畜存出栏数据进行统计(生猪耳标佩戴率=上半年耳标使用数/2015年生猪出栏量)。

上半年全市生猪耳标佩戴率为33.04%,同比上升11.59个百分点。其中,长兴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56.32%,同比上升3.27个百分点;吴兴区生猪耳标佩戴率为63.09%,同比上升30.16个百分点;安吉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59.45%,同比上升23.3个百分点;南浔区生猪耳标佩戴率为43.63%,同比上升10.31个百分点;德清县生猪耳标佩戴率为0.25%,同比下降3.13个百分点。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耳标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县区在根据耳标编码在网上进行查询时,只能查到耳标所属县,而不能直接查询到耳标领取人及耳标所属乡镇或养殖场(户),如果没有检疫证明和耳标发放记录,就很难查到动物的详细产地,耳标就失去了它的追溯作用。个别县区在网上查询标识信息时,存在防疫信息缺失或者不全的情况,如果没有纸质台账,就无法明确畜禽个体的相关信息。

(二)个别地区耳标佩戴率较低。

二维码耳标是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基本信息载体,由于动物间互相撕咬或者磨损,会造成耳标脱落,因此规模场为了避免麻烦,平时不戴耳标,在出场销售有需要 3

时佩戴耳标,或存在不戴标出栏情况,造成生猪耳标佩戴率低。有的县使用不是今年领用的耳标(以前的库存),造成佩戴率低,应引起重视。

(三)追溯信息上传率较低。

追溯信息上传是追溯体系建设中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目前,各县区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有待提高。而导致追溯信息上传率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县区对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抓好这项工作;二是大规模场在配备识读器的情况下,没有按要求上传信息,少部分规模场由于没有识读器而无法上传;三是对于村动物防疫员,各地没有具体落实追溯信息上传的报酬,而且村级防疫员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文化素质低,无法准确掌握操作程序,因此出现免疫后防疫信息未上传的现象;四是其他一些客观原因,比如SIM卡的损坏,网络不畅通等会造成信息无法上传。

三、下一步工作和措施

(一)两种方式,规范标识管理。各县区应当建立畜禽标识申领、签收、入库、发放、使用、回收、销毁、检查等台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做好畜禽标识回收、销毁、监督等台帐。畜禽标识的申请、签收和发放同时使用网络和纸质材料两种方式。网络和纸质材料申购和签收的内容应一致,网络申请、签收和发放在 “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

4

完成,发放信息要准确到二次发放情况,具体到养猪场(户)单位名称。

(二)两种手段,加强追溯信息上传工作。各县区要督促畜禽养殖场、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使用畜禽标识时,应用识读器或者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网站上登记耳标号码,并在免疫后及时使用识读器或者通过“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网站补录免疫信息。

(三)以检促防,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各地要加强检疫监督执法,严禁未佩戴耳标的生猪上市,并对耳标进行信息识读,没有免疫信息不得开具检疫证,进一步强化耳标佩戴和信息上传工作,从而促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软实力,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分别在去年12月18日和今年4月8日举办了两次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培训,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使用技术培训工作,确保防疫信息及时全部上传。定期通过各种形式对追溯体系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识读器的使用及信息的上传等工作。

第三篇:动物标识及疫病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自2005年开始实施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项目以来,实现了与农业部及省、广安市网络化传输报送动物疫情及订购防疫标识的信息化管理,为**市兽医卫生监督、动物重大疫情监控、基层防疫人员管理和动物及其产品安全检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我市动物防疫标识(二维码耳标)情况简介如下:

一、项目概况

**市属全国无公害畜

产品基地和商品瘦肉型猪基地,为进一步促进全市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市积极向省、广安市业务主管部门争取立项,得到了各级特别是**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的大力支持,被确定为项目县之一。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万元。项目实施分3年时间完成(2006-2008年)。

二、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市的畜牧业以猪、蛋鸡、肉鸭、奶牛饲养为主,2006-2008年全市出栏肉猪82.03万头,家禽1007.04万只,山羊14.96万只、肉牛2.01头、肉兔216.82万只;肉类总产量89736吨、禽蛋产量12560吨、牛奶产量823 吨,同比分别增长8.53 %、9.45 %、1.99 %。实现牧业产值16.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7.2%;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16.7元,超目标任务19.2%(目标任务100元),占农民人均增收总额的58.2%;牧业实现财税收入1563万元。

三、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截止目前,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共计8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动物防疫项目专项资金70万元,**市财政项目配套资金10万元)。项目资金严格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畜牧食品局关于下达2005年动物防疫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5]726号)文件精神,全部进入**市财政局专户储存,专人专帐管理,专款专用。2006-2008年,我市支付二维码溯源耳标、耳标识读器及打印机等有关费用70万元。

2、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广安市项目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我市于2006年元月起,分三年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开展使用二维码耳标的试点工作。根据全市地理位置、生猪饲养量等情况,在全市13个镇(街道)中选取了双河、永兴、天池、庆华、溪口、观音溪等六个乡镇(街道)进行试点,利用我市与农业部和省、市相联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化管理生猪防疫工作,做到了防疫注射全过程均有详细的耳标、疫苗领取记录和牲畜防疫登记档案,为动物防疫追踪溯源和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市又参加了省、广安市统一组织的动物防疫标识溯源系统建设项目培训工作,同时又开展了对乡镇基层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系统培训了识读器、打印机的使用、信息数据的录入等。截止2008年底,我市共培训识读器、打印机的使用、信息数据的录入等技术人员70人次,组织二维码耳标501270枚,发放使用了二维码耳标43万枚,耳标识读器50台,专用打印机20台,ic专用卡80张,有效保障了我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2008年,按照国务院“五不漏”的要求和上级对动物防疫实行的“五强制,两强化”的规定,开展全市动物预防免疫工作。全市共发放牲畜口蹄疫疫苗123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114万毫升,猪瘟疫苗137万毫升、耳标93万枚、发放禽流感疫苗1208万毫升、鸡新城疫760万毫升、禽流感鸡新城疫二联苗82万羽份;免疫注射生猪82.03万头、牛2.01万头、羊14.96万只、家禽1007.04万只,免疫密度和二维码耳标佩带率均为100%。

四、项目取得的成效

二维码耳标溯源系统的建设使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进入了信息化和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通过耳标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全市内动物疫病流行动态、流行规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和开展全市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有效杜绝了假冒耳标不法商贩扰乱防疫工作秩序的现象。为我市动物兽医卫生监督和动物防疫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肉食品质量安全关。该项目通过三年的实施,生猪死亡率降低了1.49%,生猪减少死亡1.22万头,全市减少经济损失1525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我市试点情况来看,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小袋数量不足,公母牌数量不一;二是每小袋的数量均不相同,不利于基层兽医站的疫苗、耳标管理发放,建议尽可能将小袋调为100或120为宜;三是耳标外包装箱上的封签不能进行数据录入,不能直接用识读器扫描签收。进行耳标发放时,必须打开耳标箱及里面的包装袋;四是耳标小包装袋封口不严,致使耳标散落较多,影响耳标发放、使用与管理;五是耳标使用时,需录入耳标数据上传,在春秋集中免

疫高峰时,常常出现网络信号不好或进入不了溯源系统,致使难度增大,工作量成倍增加;六是识读器容易损坏,充电器和电池使用时间不长,目前我们已有四台识读器不能正常使用。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工作技术性强,日常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在产地、屠宰、市场等监控环节需配备较多相应的设施设备(如识读机、打

印机、电脑等),而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太局限,建议能继续加大投入,并适当扩大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增加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培训,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篇: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1.1项目概况……………………………………………1

1.2项目建设实施依据…………………………………

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第三章:项目执行单位的基本情况……………………9

3.1组织机构与人员状况………………………………9

3.2固定资产状况………………………………………9

3.3专业技术水平状况…………………………………9

第四章:项目建设环境分析……………………………11

4.1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11

4.2项目建设条件和基础设施情况……………………11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组织管理……………………12

5.1项目建设内容………………………………………12

5.2项目组织管理………………………………………1

4第六章:项目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5

6.1项目投资估算的范围………………………………15

6.2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15

6.3项目投资估算………………………………………15

6.4项目资金来源………………………………………15

6.5效益分析……………………………………………15

第七章:工程设计………………………………………18

**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1.1.2项目执行单位:**市畜牧兽医站

1.1.3项目建设地点:**省**市**210号

1.1.4项目法定代表人:**,站长

1.1.5项目建设期限:2006年4月—2007年4月

1.1.6项目目标:全面提高**市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1.7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立**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以达到目标规定的工作能力。

1、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

2、配备仪器设备,如监测、健教、网络等设备;

3、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4、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

1.1.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10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监测设备更新及防控技术培训150万元,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50万元。

1.1.9项目效益情况: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市将有效控制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面提高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使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项目建设实施依据

自2003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病的连续发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球性暴发,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报载,截止2006年2月22日,全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70人,死亡92人,并且禽流

感在亚洲肆虐之后,又蔓延至欧洲诸国,如今又登陆西非,这提高了病毒变异,以及在人类之间造成大疫情的可能性。因此,进一步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综合水平及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搞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保障畜产品安全、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正向更加富裕的生活迈进,人们对肉品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肉质的新鲜和味美,相应地对畜产品的需求更加着重营养、安全、可靠。然而,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在全球的反复发生,且呈恶化蔓延之势。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14个省、自治区,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这些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

第五篇:秋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文件精神及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制定我县秋季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明确工作要求。

X年我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按照省、市通知精神,严格落实秋防工作总体要求,立即着手开展秋防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合理安排免疫程序,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确保按时完成秋防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部门要毫不松懈的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力度,强化落实养殖场户生物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版)》要求,持续加强非洲猪瘟排查,全面落实防控技术措施,持续做好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按照程序及时、准确、规范报告,从严、从快、从细管理,避免疫病扩散。

(二)做好全县畜禽养殖场(户)基础信息采集系统数据更新。

各乡镇要进一步摸清本辖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户的规模、数量、分布、饲养量和免疫状况等基础信息,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及时更新数据,做到普查数据、实际数据和上报数据都相符,防止多重数据差异,保证信息准确。

(三)保证疫苗供应、严把疫苗质量关。

一是要严把疫苗质量关,要确保疫苗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安全有效,县疫控中心用疫苗冷藏车对各乡(镇)进行疫苗配送,需要各乡镇启动冷链设施,保证疫苗的储藏条件。二是不准使用过期疫苗,保证疫苗质量安全。要求各乡(镇)有出入库,疫苗、器材发放清单。

(四)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调工作。

X.结合秋防,要认真开展有效的疫情监测。县疫控中心根据省市业务部门要求负责对各乡镇的养殖场(户)及散养畜禽的免疫情况进行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未达标的场户,要及时补免。

X.县疫控中心每月开展一次常规流行病学调查。重点调查对象为猪、牛、羊、禽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及各个乡(镇)的畜禽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每次至少调查X个以上。畜禽散养户每次调查X个乡(镇),每个乡(镇)调查X个村,每村调查X个以上散养户。

(五)完善动物防疫专员社会化服务机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谋划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净化,完善特聘动物防疫专员的兽医社会化服务长效机制,补齐动物防疫体系短板,谋划好建设项目及相关准备工作。

(六)加强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工作。

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扎实做好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户)规模、数量、分布、饲养量和免疫状况等基础信息采集,确保信息按时、准确上报,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秋防工作结束后及时、准确填写免疫档案,对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报告等文字材料要按档案管理规定,及时归档、装订成册。

上一篇:第五期孕产妇培训简报下一篇:大学班歌励志歌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