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岭南建筑的发展

2022-09-12

岭南文化的原型期是古越原型文化时期,这一阶段的历史在中原先秦时期,即从古代到秦统一时期(公元前221年)。当时的岭南地区在历史上开发较晚,古岭南人没有文字,文化较落后,早期的古南越文化都是在汉族文献中记载的。岭南在古代被视为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它北枕五岭,南频大海。北面的五岭连绵重叠,险峻难越,大大阻隔了与中原的沟通。但南面绵长的海岸线,沿海岛屿密布,珠江水系纵横交错,支流稠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岭南古代森林密布,沼泽遍布,蒸发出的“瘴疠之气”使环境极其恶劣,加上猛兽毒蛇的威胁,南越人被迫从穴居改为巢居,巢居后来发展为“干阑式“。在山坡地台上刀耕火种,在水边低地火耕水褥,以稻为粮食,在河网、海滨捕捞水产,包括鱼类、贝类等,在山岗森林则以狩猎为主。

岭南文化的融合期是越汉民族文化及海洋文化融合时期,这一阶段为秦始皇统一岭南到明代皇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21~公元1368年),前后长达约1600年。在这漫长岁月中,主要是中原华夏汉民族大规模的移民,使岭南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移民的时间、方式,以及迁入的地方不同,受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的影响,形成了岭南历史具有三大地方特色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这些移民把中原文化带进了岭南,汉文化对古南越长期的浸润改造,使岭南在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后,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岭南文化,从而再形成各个具有鲜明的共性和个性的支文化系统。这一阶段岭南的海洋文化,是从早期的船文化和龙文化,变异发展为原始海上商贸的物质和精神的媒介,并不断激发着岭南文化中的海上商贸活动的商品意识、价值观念和岭南文化中的开拓创造精神。

岭南文化的成熟期,这一阶段是明代皇朝建立以后,延续到近代20世纪初。这一阶段,农业商品经济迅速繁荣,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学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也不断发展和提高,并出现了一批杰出人士,如高剑父、高奇锋、陈树人是岭南画派创始人,思想家陈献章创立了第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学术流派。

岭南建筑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阶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简屋和商业骑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

而近代岭南建筑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背景下发生发展的。近代岭南文化精神贯注于近代岭南建筑之中,并孕育了近代岭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表现出高度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近代岭南建筑文化面对先进性兼侵略性的西方建筑文化,在经过自我心理调适之后,不仅表现出理性自觉,而且实现了文化转型,显露出开放创新的品格。自我调适、理性选择和融汇创新是近代岭南建筑发展的三个逻辑阶段。近代岭南建筑融汇西方建筑思潮和外国建筑文化是广泛而生动的,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他城市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商业骑楼建筑,就是从西方传入之一,岭南人结合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有选择的采用并将之发扬;在开平碉楼中,最大的特点是碉楼的上部——屋顶部分出现有中国古典式屋顶、中国亭阁式屋顶,也有西方文艺复兴式、穹隆式、蒜头顶式、罗马拱廊式屋顶等,古今中外屋顶形式呈现在碉楼之上;还有广东开平的风采堂,立面开间之间的立柱,上下两层都采用西方柱式,底层用多立克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柱之间用拱券,而建筑两层不等高,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的设计手法。这些都是岭南建筑自我调适,理性选择的阶段。岭南建筑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其主流和成就从以下八方面来体现。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作品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的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白天鹅宾馆的能唤起海外游于思乡之情的“故乡水”。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尺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5)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6)室内设计,丰富多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7)景园文脉,推陈出新。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神似之路,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要神似,反映了一种文脉意识,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的尊重,对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强烈愿望。

而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例如余荫山房又称馀荫园,位于番禺区南村镇,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竣工,历时五年。该园主人邬燕天.为番禺当地举人。此园面积不大,占地仅1598平方米,但汲取了苏杭园林风格,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将亭、台、楼、阁及水池、小苑间以曲径小桥相连,并广植古树名木、珍贵花卉相衬托;从而形成一座以布局精美小巧、玲珑剔透为特色的岭南园林。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由上可见,岭南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领域,其文化特征如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同样体现在建筑上,其只要“万物皆备于我”便接纳融会的思想指引,影响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摘要:岭南建筑这个词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人提出过,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对创造建筑新风格的讨论热潮,广东建筑界认为,创造我国建筑新风格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有各地方的建筑新风格;广东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岭南地区,就要有岭南风格和特色,从那时候开始,广东就提出了岭南建筑这个名词。而岭南建筑在地域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讲,是以五岭为界,五岭以南包括广东省、广西南部、福建南部为界;从狭义来讲,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讲广府话的地区为准。在南方,一般人不提广东建筑,而都用岭南建筑来代替,而且把新中国成立前称为岭南近代建筑,明清以前时期称为岭南古建筑,而中国成立后称为岭南新建筑,或称岭南建筑。

关键词:建筑,发展

上一篇:论道德法律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道德化困境下一篇:宿迁市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