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城市小学小班化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以及人民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世界教育目标由高效的知识输出逐渐向人才输出转变,整体教育形式也在由封闭式的编班授课制度向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转变,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育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教育的主流趋势。基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口基数大、社会教育环境仍有不足的总体情况,小班教学作为开放式教育下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具有灵活多变、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特性,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小班化教学是现阶段提升社会教育整体水平的权宜且有效的手段。实现小班化教育需要相应的教学空间环境基础,本文将空间配置作为重点,研究小学小班化教学空间优化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模式,为未来学校更好实现小班化教育奠定物质环境基础。适宜的教学环境会对教学双方的教学状态起到激励作用,最大提升教学效果。素质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的形式,会带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的多层次的革新,教学空间环境也会随之改变。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在有关小班化教学效益、小班化规模的确立等方面,国外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研究已经十分充分,国内也进行了试点教学,可以得出小班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是有效的且可行的。但在对教学空间的研究中,国外文献中多为对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空间研究,针对小班化空间的研究偏少,同时国内的相关文献大多是集中在对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空间的研究上,在班级规模的研究上仅限于国内外相关建筑指标的比较,没有进行比较后的对教学空间的研究,对小班化教学空间的设计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作者首先对世界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教学空间发展历程、教育目标教育诉求变革以及相关经济学、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了解小班化教育发展过程以及其教育目标、教育诉求对教学空间的影响。随后,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小班化教学空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设计规范、工程学、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下,确定小班化教学空间设计原则的优先级别,分别是统筹性设计原则最重要,其次是开放性原则,最后是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的设计原则,研究并建立小班化教学空间的动态模型。在第四章与第五章中根据建立的小班化教学空间动态模型,对南京城区小班化小学进行分类与调研,并对其中的青奥村小学进行教学空间重新整合设计。在了解南京地区经济、教育基础现状及相关政策条文后,归纳总结现阶段实行小班化的学校与其教学空间之间的经济投入、时空限制以及设计意识等方面的矛盾缺口,并以南湖二小、渊声巷小学以及青奥村小学为例分别对不同类别的小学做举例说明。对调研内容进行梳理与解析后,发现3类小学都具有教学空间排布单一、功能空间缺失或不足、教学环境构建缺失等问题,在未来空间改造中也将面临建筑空间范式限制、建筑场地或建筑空间预期留白不足、建筑室内空间活动场地不足等困难。在亲身参加的青奥小学设计实践中,印证提出的空间设计动态模型,为未来实行小班化学校教学空间的新建、更新与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全文约99000字,图表130幅(其中图83幅,表47幅)。

关键词:城市小学;小班化教学;教学空间;空间模型

学科专业: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小班化教学有效实现精英教育、教育公平

1.2.2 小班化教学对教学空间的要求

1.2.3 小班化教学空间优化存在的困难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小班效益

1.3.2 教学空间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概念界定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小班化教育发展与教学空间研究

2.1 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2.1.1 西方教育发展历程

2.1.2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2.1.3 小班化教育在整体教育历程中的发展

2.2 教学空间设计与发展历程

2.2.1 适用于集中式教学的空间发展历程

2.2.2 适用于开放式教学的空间发展历程

2.2.3 教学形式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2.3 教育目标以及教育诉求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2.3.1 教育目标对教学空间设计有着决定性作用

2.3.2 教育诉求对教学空间设计有着指导性作用

2.4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特点与思考

2.4.1 教学管理单位小

2.4.2 教学形式开放

2.4.3 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关学科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素质教育视野的小班化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3.1 影响小班化教学空间设计的因素

3.1.1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组成

3.1.2 教学规模对小班化教学空间的影响

3.1.3 课程体系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3.1.4 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教学空间的影响

3.1.5 小结

3.2 教学规模与空间要求

3.2.1 宏观层面——学校规划与空间要求

3.2.2 中观层面——教学空间功能与使用需求

3.2.3 微观层面——教学用房数量及面积

3.2.4 教学规模与空间要求小结

3.3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

3.3.1 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3.3.2 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3.3.3 环境心理学的要求

3.4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设计原则

3.4.1 空间统筹性原则

3.4.2 空间开放性原则

3.4.3 空间可达性原则

3.4.4 空间安全性原则

3.4.5 空间舒适性原则

3.5 城市小班化教学的空间模型

3.5.1 空间模式建立是必然的

3.5.2 空间构成因素与组合关系的开放性

3.5.3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3.5.4 建筑空间评估及教学空间发展方向

3.5.5 小班化教学空间的动态模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小学小班化教学空间调研

4.1 南京地区现状梳理

4.1.1 社会经济与基础教育现状

4.1.2 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行情况

4.2 现行政策条文解读

4.2.1 小班化教学相关教育政策

4.2.2 小班化小学相关建设标准

4.3 小班化教学空间实态调研

4.3.1 调研目的

4.3.2 调研内容

4.3.3 调研对象

4.3.4 调研方法

4.4 调研梳理与解析

4.4.1 学校基本用地与校舍面积整体偏低

4.4.2 “轴线式”“并行式”“庭院式”建筑布局

4.4.3 小班化教学用房类型及比重层次

4.4.4 小班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4.4.5 主要教学用房类型与特征

4.5 详细调研:南湖二小、渊声巷小学、青奥村小学

4.5.1 轴线式——南京南湖第二小学

4.5.2 并行式——南京渊声巷小学

4.5.3 庭院式——南京外国语学院青奥村小学

4.5.4 小班化教学空间调研后发现的问题

4.5.5 小班化教学空间设计改造困难点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京外国语学院青奥村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

5.1 学校基本情况

5.2 设计目的与内容

5.2.1 设计目的

5.2.2 设计内容

5.3 教学空间优化模式

5.3.1 小班化阶段性发展目标:第一阶段

5.3.2 建筑空间评估:用地适当型

5.3.3 教学空间发展方向:复合基座式+开放空间模式

5.3.4 青奥村小学的教学空间的动态模式

5.4 青奥村小学整体空间优化策略

5.4.1 以统筹学生行为为方向的室外场地规划

5.4.2 以灵活适应为方向的架空层设计参考

5.4.3 以中庭交通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空间整合策略

5.4.4 青奥村小学特色空间环境优化参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南京小学基本数据统计调研

致谢

上一篇:信息技术职称论文提纲下一篇:小提琴音乐艺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