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趣乐激活课堂用生命润泽生命

2022-09-11

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快乐成长, 而品质课堂的趣乐性, 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快乐的学习氛围, 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爱好, 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求知体验并逐渐形成好学乐学的优良品质。在生命化的课堂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的角色;在生命化的课堂里,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 教师通过增强趣乐性, 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 人格得以塑造, 个性加以张扬, 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 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 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

一、联系“生活化”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趣乐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比如, 在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时, 我首先展示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图片, 紧接着介绍了其中一道菜“口袋豆腐”的做法, 最后告诉学生这正和我们复合函数的组成类似, 外表平平无奇的豆腐就是我们的外层函数, 而豆腐中的“乾坤”就是我们的内层函数。通过这样的讲解, 学生就容易理清复合结构, 便于求导了。再比如, 在讲解等差数列前项和时, 我以一个导游的身份介绍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 传说陵寝中的一个三角形图案, 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 共有100层奢靡之程度, 可见一斑。进而向学生提问:“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耗费了多少宝石吗?”这样的引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又如, 在讲解高考新增知识三视图时, 我展示了在公园中所见的“温馨场面”, 让他们猜测他们的关系时, 学生们一致认定他们是情侣关系, 而当我展示另一张图片, 他们发现那位长发“美女”, 只是一只狗时, 伴随着欢乐的笑声, 顺利引出三视图课题, 并且让学生感悟到看待问题不能从单方面看, 从而体会到三视图学习的必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 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 化“冰冷”为“火热”, 让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感受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二、渗透思想化的文化, 感悟对立统一的美, 增强趣乐性

“化归”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讲解时, 我首先给学生讲了罗莎彼得在《无穷的玩意》中“烧开水”的故事:有自来水, 水壶, 火柴和炉子如何来烧开水, 正常的做法是:先用水壶接水, 然后把水壶放在炉子上, 点火就可以烧开水了;如果条件变换, 水壶中有水了。提问: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们会怎么做呢?紧接着让学生猜想讨论, 最后再揭晓答案, 物理学家会直接把水壶放在炉子上开始烧水, 而数学家会倒掉水壶中的水说:“我已把这一问题转化成刚才已经解决的问题了”。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化归”的数学思想, 就是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解决的转化思想;在讲解数学中另一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时, 我会朗诵华罗庚的经典诗句“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非”;讲解双曲线的特有性质渐近线时, 我为学生播放“悲伤的双曲线”这首歌, 让学生体味渐近线和双曲线那无限接近却永远也达不到的悲伤感觉。通过对数学思想文化的渗透,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不严峻, 也不遥远, 它和所有的人类活动有关, 又对每一个真正感兴趣的人有益。

三、巧用幽默化的语言, 体验好学乐学的过程, 增强趣乐性

由于其数学学科特点, 部分后进生出现疲劳消极听课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当孩子们疲劳时, 我会开玩笑的说:“有些同学思想处于“游离态”了哟!”当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划得乱七八糟时, 我会说这就是传说中“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当孩子们埋怨我出的题太坑时, 我会安慰他们, 不是“老师太狡猾, 而是江湖太险恶”;当课堂上孩子们激烈争论时, 我会鼓励孩子们“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在你需要时帮助你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 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观点。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是催化剂, 也是兴奋剂。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疲劳, 更能让孩子们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 有意义的知识也并非是教师手把手教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讲解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时, 以笔为线, 书桌当面, 展开的书本看成相交平面, 所在的教室作为长方体, 这里面有很多的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 学生通过动手演示, 抬头观察, 可以轻松的找到反例, 攻克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这个考点。

四、善用逻辑化的推理, 彰显数学学习的魅力, 增强趣乐性

在简易逻辑中讲解“反证法”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故事:三个古希腊哲学家, 由于激烈的争论和天气炎热感到十分疲倦, 于是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来休息一会, 结果都睡着了。这时, 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以后, 彼此看了看, 都笑了起来。但这并没引起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担心, 因为每个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人在互相取笑。这时, 其中有一个突然不笑了, 因为他发觉自己的前额涂黑了。那么他是怎样觉察到的呢?你能想出来吗?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科学家, 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得出甲并没有直接看到自己的脸是否给涂黑了, 他是根据乙、丙两人的表情进行分析、思考, 而说明了自己的脸给涂黑了。简单地说, 甲是通过说明脸被涂黑了的反面—没被涂黑是错误的, 从而觉察了自己的脸被涂黑了。因此, 这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反证法”。为了说明某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不从正面直接说明, 而是通过说明它的反面是错误的, 从而断定它本身是正确的方法。

教育,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有更多的知识以外的东西!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有生命”的教育。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石头,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一个个充满了灵性的美丽的灵魂。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 是生命浸润生命的过程。”当然, 在践行品质课堂的今天, 仅仅是通过趣乐来激活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培养和形成矢志不渝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 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我想如果教师可以把学科的魅力和枯燥的知识, 以一种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话, 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 参与研究、体验成功。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让数学课真正“活”起来。

摘要:在和谐的课堂里,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 教师通过增强趣乐性, 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 通过联系“生活化”情景, 渗透思想化的文化, 巧用幽默化的语言和善用逻辑化的推理, 激活课堂,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求知体验并逐渐形成好学乐学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趣乐性,生命化,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瑜, 论品质课堂之六元素, 九龙坡区教委工作会议讲话, 2013.11。

[2] 陈旭远, 张捷, 《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3] 孙明霞, 《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3。

上一篇:《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教学创意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