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2023-01-02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交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交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

交通局十二五工作总结暨十三五工作计划

2011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大交通服务大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抢抓新常态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机遇,坚持陆水空并举、大中小配套、多线连成渝、市域大畅通,攻坚打造交通枢纽、培育交通网络、优化交通体系,努力建设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法治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2014年市连续4年被省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二等奖。20

12、2013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表彰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目标绩效管理先进单位。市交通运输局2011年起连续4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12年起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表彰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西部立体综合交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根据要求,现将相关报告如下。

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十二五交通运输工作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市经济总量连续四年实现两次跨越升位,2013年总量跨上千亿平台。新的平台承载着新的机遇,为全市交通运输事业高位求进、再创佳绩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条件。按照“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坚决打赢新一轮交通建设硬仗”总要求,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平地起步、攻坚克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显示了无限潜力和生机。

(一)狠抓投入保障,交通建设投资屡创新高。交通项目建设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工作。按照“优先保障、超前建设、配套升级、发挥效益”的基本思路,充分保障交通运输项目建设投资需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不定期听取交通运输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招商引资、筹资融资、项目管理、群众利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投资模式、投资规模和投资环境。为实现高效投资提供了决策支持。自2011年交通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12年—2014年、交通建设投资屡创新高,分别为124.8亿元、132.9亿元、133.5亿元,预计今年115亿元的投资目标能够确保完成。至此,全市将连续5年保持交通建设投资超百亿的高位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08.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总投资的5.5倍。

(二)落实规划引领,高速路网框架加速形成。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全面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骨干路网。十二五以来,内资遂、成安渝、遂资眉、成都二绕、成都经环线高速相继开工建设,建设总里程达392.6公里,2010年—2012年连续3年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名列全省前茅。2012年5月9日内资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建区设市以来没有新建成一条高速公路的历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公里。2013年6月遂资眉高速公路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我市历史性的实现了全市“县县通高速”。2015年9月成都二绕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45公里。其他在建、待建高速公路项目正有序实施。2014年新开工建设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简蒲段推进顺利。成都新机场、至潼南、乐至到大英到三台3条高速公路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围绕建管养运,普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始终坚持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方面,全面加强地方路网建设管理,提升安全通行能力。大力争取国省道布局规划调整,我市省道s106线、s206线升级为国道,并新增省道9条,调整后全市普通国道5条约447公里、普通省道9条约598公里。围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市171个乡镇在“十一五”期间就全部提前3年实现了公路“硬化到乡”,2806个行政村全部提前2年实现了百分之百公路“村村通达”.2009—2014年,全市新建通乡油(水泥)路1394公里,通村通畅公路5324公里,截止2014年底,行政村通畅率达到95.3%。

(四)主抓运能建设,交通运输经济稳健向好。运输服务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职能,运输方式的优化、运输规模的增加、运输效果的提升、运输安全的保证,是交通运能建设的三大指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3.4亿人次、城市公交客运量500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6亿吨、水路货运量27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74%、87%、14.7%、116.5%,支撑和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全市十二五新增出租车357辆总数达878辆,其中雁XX区2015年新增203辆,一次性增长率达86%,极大地弥补了城区运力的不足。开展城市公交车增量提档升级,新增公交车83辆,新增公交线路11条。其中,城区购置新车67辆总量达到217辆,XX市购置新车16辆总量达172辆。公交站点覆盖率、空调车占比率、智能化率稳步上升。建立了面向特殊人群的城区公交车“免费乘座”机制,办理免费乘车卡,确保公交惠民。

(五)加强科技应用,交通智能化建设全覆盖。积极探索财政补助和企业自筹的科技应用激励机制。“十二五”期间,通过,全市投入交通信息化建设约2600万元。初步形成了覆盖5大中心业务的20个信息管理系。公路管理方面,建设了中国公路桥梁管理系统、交通运输部路况管理系统、四川省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四川省公路基础数据库、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报送管理系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信息网、路况评定系统、交通量调查站等。运输管理方面,建成了四川省运政系统、gps二级监控平台、公交车和出租车3g视频监控系统、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系统,实现客运、货运、客运站、维修、驾驶培训、安全稽查、出租车等一些日常事务管理和资料查询的便捷化、高效化和规范化。路政管理方面,建设了路政执法文书软件系统,实现了路政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网络化处理。水运方面,建成了码头及船载视频监控系统、业务专线,实现船舶登记、船员考试发证、船舶安全检查、船舶签证管理等业务省市协同办公。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建设了项目监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地试验室质量检测信息监控系统等。智能化手段的广泛应用,为交通运输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六)从严依法行政,交通运输执法规范得到健全。一是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交通运输发展,认真编制我市“十二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利用“法制长廊”和电视广播、法制展板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推进“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基层县(市、区)开办法律知识讲座近100余次,全面加强执法教育。二是建立正向考评激励机制。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开展“执法示范单位”、“依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发掘和宣传基层文明执法典型,打造执法文化品牌。三是开展文明规范执法。2012年对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并换发了磁卡证,清理交通协管员并规范办理了交通协管证、清理交通运输执法车并换发了示警灯发声器使用证,为规范执法提供的重要支撑。三是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坚持每年持续开展交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考核工作,突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加强执法文书管理、促进执法水平提升。2014年,我市执法评议工作受到省考核组的一致好评。四是狠抓重点领域执法建设。围绕社会关注,依法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道路“双超”整治行动、打击非法运营行动。开展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质量提升活动,不断规范出租汽车的经营行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十二五期间共接受群众行政申请28151件,受理27575件,实现了办理率和行政许可正确率100%,未发生一起行政撤销案件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七)深化平安建设,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向好。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认真履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监管责任。指导督促企业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水域、重点项目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道路安全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国省道超载超限治理,有效保护我市国省道升级改造成果。紧盯“长途客运、旅游包车客运、危货道路运输、城市道路客运、农村客运”五项安全管理重点,扎实开展了道路运输平安年等系列活动。开展“平安车船、平安渡口”创建活动,认真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十二五”期出动海事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各类船舶12000余艘次,完成建造检验940余艘,营运检验2270余艘。建设渡口及船载视频监控点67个。未发生运输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持续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整治和交通工程领域标准化建设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施工、监理、监督工作的标准化水平。投入300多万元购置探地雷达、弯沉平整度、压实度等指标检测设备,丰富了监管手段,提升了监管能力。从一线操作手层面着力,强化施工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整治安全隐患。

(八)从严管理队伍,党的建设深入扎实推进。扎实开展争当“三最”干部、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民务实清廉、中国梦主题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设等系列活动,带头践行严实要求,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行风领民风。坚持便民利民,我们结合自身行业管理特点,在“简化”和“创新”上下功夫,对审批项目实行“流程再造”,审批环节由6个环节调整为4个环节(初审—复核—审核—审批),办理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所有审批事项统一设在市政务行政中心窗口受理。实行公开运行,受到社会好评。航务海事部门大力推行“行政许可代办制”,组织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从受理到取件,船主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密切关注群众利益,认真解决群众诉求。十二五期间,我局受理群众信访655件。其中投诉和求决类269件,占41%。通过积极主动办理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既维护了群众利益,也为交通建设、行政管理、行业服务营造了良好氛围,保障了十二五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坚持强化正向激励,我们每年都会开展评优评先工作,涌现出了“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唐骏、“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孔庆超等先进典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纪律监督检查、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廉政警示教育等党风廉政工作,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得到进一步加强。

(九)抓好十二五收关,全力冲刺2015年目标任务。主要成绩如下:一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简阳段建成通车。自2010年开工建设以来,历时5年艰难推进,于今年10月建成通车。二是普通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扎实开展国省干线大中修建设和干线联网畅通工程、农村公路改善工程、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公路安保工程、渡改桥工程等项目建设,截至10月底,完成大中修工程252公里,开工县乡道改善工程项目51个395.9公里,其中建成239公里。农村村道建设已完成341公里,为民生工程目标的179%。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任务208千米,完成目标任务的67%。三是编制完成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和航空都市建设的机遇,着眼全域融入机场、机场辐射全域的发展要求,编制形成了“18859171”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435”天府新区至新机场零距离换乘体系、“341”城区交通枢纽和“2451”沱江渠化复航方案等4大综合交通格局,努力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核心组成部分,积极服务市委“三区一都市”发展战略。四是有序推动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建设。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的工可、水保、环评等工作基本完成。资潼(川渝界)高速公路已经省政府批准采取bot方式建设,并授权市人民政府依法开展招标工作。乐至大英三台高速公路正在开展修编前期工作。三绕东段即德简段已完成投资人招标,正在进行动工前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动工。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简蒲段截至10月累计完成投资22.46亿元,占50.9%。五是交通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强势开局。由省厅统一规划设计,省市共同出资1140万,建设交通运行监测及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已委托省有关设计单位分别就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运行监测系统研发、外场作业系统设计三个部分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大量的前期工作,其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已完成工可审批、场地建设、硬件配备等环节工作,目前正进入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届时,将建成一套供省、市、县三级用户共同使用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六是扎实开展道路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加强路面管控。积极配合公安交警、治安、巡特警等部门严格执行治超工作24小时勤务制度。境内三条高速公路共15个收费站货运车辆计重检测点均成功移交高速公司管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检测工作常态化。从全市干线公路实际超限车辆通行状况出发,启动全市ii类治超站和卸货处理点的新、改、迁建工作。全面加强运政执法。仅就市局稽查队就检查各类车辆2000余次,暂扣违法违规车辆90台,依法处罚车辆57台。出动水运执法人员264人次72车次、执法艇14艘次,检查船舶583艘次。七是扎实开展交通执法形象大提升等能力建设活动,突出执法规范化方向,扎实开展执法案件评审工作,2015年我市交通依法行政案件评审工作得到了省评议组的充分肯定。在全市交通系统开展执法人员形象大提升活动,通过集中训练、书面测试、文书评审、汇报演示等方式,提升执法能力、展示执法形象。在公路管理系统开展筑路机械手技能比赛,着力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八是全面完成机关精神文明创建、依法治市、全面深化改革、政风行风建设、工青妇等工作目标任务。

回顾十二五及2015年交通运输工作中的,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党政重视是交通运输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新常态下,企业“二次改制”的兼并重组、社会融资模式的变化、土地资源环境制约的加剧,建设经营成本的增长等,形成了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个拦路虎,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对于一个项目来讲都可能是致命伤害。成都二绕东段历时5年建成通车,成安渝建设项目历时6年至今仍艰难地推进复工,既有偶然也是必然。期间,党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仅2015年,喜安书记、吉明市长就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一线参与投资谈判,指挥部办公室更是节假日都坚守在一线服务岗位。截止目前,工程复工协调有望在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高快速通道。成渝高铁建成通车,三纵四横高速路网框架正在形成,交通正迈入“快速通行”时代。因此,建设快速交通,服务快速出行,是2016年至“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的基本定位。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市高快速通行网络是十三五交通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坚持党的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在交通建设、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创造性突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以党的建设为主导,不断培育优育作风、提振干部精气神,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肯定成绩增添信心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了当前交通运输格局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尚未完全形成,区域交通仍不畅通,与成渝地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间仍然缺乏快捷的交通联系;孟中印缅经济运输走廊、东向出海通道、西南出海大通道以及环渤海经济圈运输走廊依然不畅通。二是道路等级不合理,区域路网发展不平衡。全市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在新规划国省道线位中仅占48%,远低于全省71%、全国73%的平均水平,畅通市域、繁荣经济的中通道作用发挥受限;全市路网发展失衡,简阳乐至相连片区、安岳东南片区、雁江乐至安岳相连片区三地交通设施发展滞后。三是公路养护依然薄弱,养护体系尚未健全。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机构、责任落实不理想,管理养护制度不完善,农村公路缺养失养问题突出;公路养护资金不到位,全市重建轻养问题突出;公路养护体系不健全,缺乏监管、养护体系,养护设备质量差、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养护手段不科学。四是客货运输发展滞后,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零换乘”、“无缝衔接”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建设亟需加快;运输服务信息交流不畅,公共信息服务品质不高,缺乏整套客、货运输信息监控交流平台;运力结构亟待升级,全市专用货车和厢式货车仅占1.1%和6.2%;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公交出行需求。

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2016年乃至在十三五这一较长时期内认真思考,全面加以解决。

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谋划十三五交通运输工作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是实现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五年规划。做好十三五期是交通运输工作尤为重要。

(一)工作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全面建设“三区一都市”、实现“两个跨越”、建设“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对接全国、全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内陆航空港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西部现代空港新城等重大发展战略,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建设三大枢纽,即:建设国家西部地区综合航空枢纽、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全省最大次级交通枢纽。

(三)具体指标。1.综合运输通道基本打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通道骨架路网基本建成;2.由航空枢纽、高铁站、客运枢纽构成的-简阳综合运输枢纽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全省最大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3.消除干线公路上的瓶颈路段、超期服役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完善安保及配套设施建设;4.普通国省干线、旅游公路pqi指数大于84;5.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均达到二级公路标准,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6.完成重点城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过境改线;7.打通农村公路中可连通的断头路,实现技术参数、安保配套设施全面提升;8.渡改桥改造率100%。9.交通管理信息化处理的业务覆盖率90%,行政许可80%以上实现一站式完成。10.提高国省干线重要路段、重大桥隧、超限易发路段及客货枢纽站等监控监测覆盖率和重点营业性装备监控覆盖率。11.公路、水上交通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应急抢通24小时内完成。12.建立“4-28”的交通养护体系,实现全市国、省、县、乡道路养护机械化作业100%。13.旅客运输大幅提升,客运服务均等化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旅客运输体系基本形成。14.货运市场逐步规范,信息技术网络化、运输服务物流化的货运系统基本形成;15.城市客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逐步突出,全市公交水平要处于全省中等偏上水平。

(四)工作重点。围绕以上十三五目标要求,我们将从建设快速交通、深化改革创新、实施扶贫攻坚、深化法治建设、加大科技应用等九个方面着力,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为交通运输工作科学发展作出应有努力,

1.坚持快速交通为支撑,全面实施重点项目规划。根据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我市将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18959171”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计51个重点建设工程。一是建设成都新机场;二是建设成渝、遂资眉、内资遂、成都经济区环线等8条高速公路;三是建设成渝客专、绵遂内自宜、遂资眉雅等9条轨道交通。四是管养g318线、g319线、g321线、g247线、g351线5条过境国道,五是管养s102成都—大足、s307大英明星—雅安草坝等9条过境省道。六是建设资

三、资安、简机仁等17条快速通道。七是建设1条沱江渠化航道,全线升级为4级航道。

2.坚持以完善市场运作为导向,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以交通运输部《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建立完善现代市场运作体系,构建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工程建设、出租车管理等领域和桥梁安全监测等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要着力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分类建立负面清单;要着力完善道路运输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公益性服务定价透明度;要着力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快推动诚信运输行业建设;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动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要加强市场监管职责,加强道路运输过程监管和后续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3.坚持以结构调整为关键,推进运输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促进道路运输集约化发展,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连锁、合并、重组、兼并和共享网点资源等方式开展网络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模式,提高运输效率,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促进道路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三是要积极推动客运行业向竞合发展转变,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纽带作用,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延伸道路运输产业链;四是要通过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完善企业与投资人的合作经营和效益分配,形成市场集聚资源、资源做大市场、市场带动行业的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新路子。

4.坚持以保障民生需求为核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要聚焦民生需求,创新服务方式,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多样、更高水平的道路运输服务。一是完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的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发展滞后的问题;二是要积极建设道路运输“智库”,通过推行政府购买道路运输事务性管理服务,将行业规划、政策研究、服务评价、第三方评估等事务性管理事项,委托给社会研究机构承担,提高道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要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系统、绿色低碳的物流运输系统、诚信优质的运输辅助系统和方便高效的运输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四是要大力推进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建设。 5.坚持以规范管理为标准,提升交通安全生产水平。牢牢把握安全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在基础、基层和源头上狠下功夫,推动安全管理向标准化和科学化转型。一是要狠抓工程质量,切实加强高架桥、隐蔽工程质量监督;切实加强对监理单位和监理行为的监管;要高度重视桥梁主体及主要技术指标。要狠抓现场管理,一线管理模式,实现工程进度动态控制及时发现整改问题。二是加大国省干道、市道巡查频度,建立路损应急反应机制。公路经常性养护率达到100%。继续实施公路规范化管养升级达标建设及公路形象改善工程。继续开展公路污染防治工作。三是运输市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大“黑车”打击力度。加强危货品运输管理,深化汽车维修市场整顿和服务品牌建设。 6.坚持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确保全面小康目标。认真落实省市关于“集中力量扶贫开发攻坚、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统一部署和“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努力为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供交通保障。结合交通部门实际,就是要积极实施《市三大片区交通攻坚扶贫规划》,在全市379个贫困村及全市交通条件滞后的乐至简阳相连片区、安岳东南片区、雁江乐至安岳相连片区实施村道完善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和渡改公路桥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规划范围内的县、乡道全部黑(硬)化,区域“小循环”形成;村道硬化率达到80%;河流上的渡口基本消除,区域“微循环”形成,县域30分钟、乡域20分钟交通网基本建成。

7.坚持以法治建设为统揽,强化治运兴运。要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坚持把依法行政、法治建设贯穿道路运输工作始终,不断推进道路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制度管全面、制度管长远;二是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三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增强运管队伍法制意识和法制修养,不断提高运管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8.坚持以科技应用为动力,助推智慧交通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人们活动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维维度。做好市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科技引领,确保与省同步实施交通信息化建设。在建设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围绕提高交通业务在线协同管理能力、深化行业运行监测与应急网络管理、构建一体化政务管理与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强化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有步骤实施交通业务管理系统的改造升级。要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运输企业生产调度、运输组织、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促进运输企业集约化经营。 9.坚持以思想作风为保障,树立政风行风新气象。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学习常态化,争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品牌。注重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对民情网站及微博、微信重点人群、公众号的关注,掌握舆情动态,开展正面舆论引导。二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管党责任。三是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四是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全面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做到全覆盖。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推动党员干部习惯在规矩约束下干事创业。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推动交通作风效能不断提升。 上面讲到的“九个坚持”,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在新常态下谋求交通运输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要切实把握,努力在新的实践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着眼2016,确保强势开局应该抓紧的几项重点工作

围绕十三五“强势开局”,全年交通运输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质增量、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市政府三届七次、八次全体会议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若干部署,主动适应高铁经济新要求、航空经济新趋势和产业经济新特点,继续建设快速交通、优化交通布局、推进依法治理、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建设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组成部分。

(一)断续抓好快速交通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抓好资潼高速、新机场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段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启动工作;二是做好资三快速通道等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工作;三是推进续建项目工程进度;四是加快推进成安渝高速公路项目复工建设,力争尽早通车。五是做好大中修工程扫尾工作。2015年大中修工程共271.7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252公里,其中简阳g321尚剩余5.1km左右(现停工),乐至g318尚剩余8.2km、s106尚剩余6.4km,因前期招投标流标,工作相对滞后,正在加快推进。

(二)继续抓好交通运输能力建设活动。一是加强便民交通建设,以高铁运营为契机,优化市内公交线路,抓好市内出租车的运力补充和结构调整。二是加强货运交通管理,完成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做好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三是抓好汽车总站的升级改造工作,争取年内投入运营。加快城北客运中心迁建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尽早启动建设。完善县市区城市客运枢纽,健全城市服务功能。规范运政服务。

(三)继续深入开展交通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市政府要求,抓好“全市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引导交通发展成果优先惠及人民群众。高度重视交能扶贫攻坚面上和点上的工作,开展现状调查摸底,找准工作方向,编制项目计划。以“三片区交通扶贫规划”为蓝本,以全市379个贫困村、全市交通条件滞后三大片区为重点,启动实施一批村道完善工程、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和渡改桥工程,奠定工作的坚实基础。按照计划,做好机关联系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帮助制定村社道安全设施、便民路、囤水田埂、提灌站和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如期实施。

(四)断续抓好智慧交通系列工程建设。由省厅统一规划设计,省市共同出资启动建设交通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预算投资1140万元,拟于2017年前全面投入使用。下一步,将按照省厅批复意见,进入中心场所建设、硬件采购等环节的扫标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及时建设。

(五)继续抓好路政养护工作。按照“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的目标,认真抓好“四化”,即管养权限明晰化,养护作业标准化,路政存查日常化,爱路宣教普及化。促进农村公路管养质量上台阶。以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强力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六)抓好水运航运管理工作。推进船载视频建设,全面覆盖30客位以上客渡船舶,指导县级航务海事机构以视频监控和现场检查为手段,全面加强对客渡码头的日常监管。根据各个时期、地域特点和辖区内安全管理的状况,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航行、无证驾驶、证书超期航行等违章违法行为。

(七)继续抓好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体要求,强化“红线”意识,继续筑牢安全生产责任链,细化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年交通运输事业安全发展。

(八)继续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积极推进完成毛家、迎接等4个治超点建设,督促县(市、区)开展治超站点超限运输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实时调取各站点监控图像,实现源头治超。按照“乡乡都有治超办、村村都有信息员”的工作要求对基层治超制度、人员、机构进行指导完善,确保全市治超体制全覆盖,源头治超有保障,治超工作无死角。建设不停车检测系统,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九)继续抓好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坚持业务工作和自身建设并重,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责任制,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二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获通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会议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还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高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继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产业优化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城镇空间科学拓展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原则。一是安全质量,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二是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格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应,实现通道畅通、枢纽高效。三是优化结构,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四是适度超前,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输需求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五是讲求效益,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一体服务。六是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七是多元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八是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运输监管,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

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民用航空网络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会议要求,今年要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认真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改善长江干线通航条件;开工建设和续建、完成一批机场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此新闻来自--路桥英才网

第三篇:吉水县十二五交通规划

吉水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概述

(一)工作背景和编制依据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交通运输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编报江西省县级“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纲要的通知》(赣交规划字[2009]1号)要求,结合吉水县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前景,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编制本规划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准确判断形势,明确阶段性特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保持快速发展;合理确定发展重点,促进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科学发展;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措施研究,保障规划实施。

二、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吉水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坚持大开放战略,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一)2010年全县经济发展预期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48.33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8.62亿元,第二产业23.82亿元,第三产业15.8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21.7%、17.2%。

2、人均GDP9578元,年均增长14.1%。

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7亿元,年均增长15%。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年均增长20%。

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年均增长8.3%。

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9.3%。

(二)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1、公路。“十一五”以来,吉水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公路建设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全县公路交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到2010年底,全县有公路通车里程1751公里。

(1)按养护类型分:列养公路1335公里,占76 %;其中国道、省道125.8公里,占7%,县道310.52公里,占17.7%;乡村公路898公里,占51%。

(2)按行政等级分:国道一条44.78公里,省道4条81公里,县道13条310.52公里,乡村道290条1315公里。

(3)按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13.565公里,二级公路181公里,三级公路89公里,四级公路1467公里。

(4)按路面铺装类型分:沥青路面120公里,水泥路面1060公里,砂石路面571公里。

(5)“十一五”期间,吉水县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2亿

元,完成吉泰工业走廊105国道快速通道吉水段一级油路13.565公里,完成县通乡公路改造项目5个共62公里,新改建国家农村公路改造工程735公里。构筑起了以省、县道为支撑的“二纵五横两斜”的公路网主骨架,形成了县乡公路、通行政村公路为支线,支干相连、横亘东西、纵跨南北、外通内畅的公路交通网络,依托快捷的公路交通,打造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2、内河。2006年由省航运局投资建设的墨潭作业区内斜坡码头下侧河岸护坡工程,工程造价49万元,护坡工程建一级平台2736平方米。我县现有货运码头4座、客运码头1座。其中县城2座货运码头、1座客运码头因县城规划建设被征用。

3、运输及站场。“十一五”期间,吉水县新建汽车客运站4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05个,货运站场2个。到2010年底,货运车辆达到3924辆32777吨位;道路客运量325万人,道路货运量791万吨。

三、“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主战场,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抓好道路客运站、候车亭和农村渡改桥建设,为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改造吉泰工业走廊105国道快速通道吉水段一级油路31.21公里,县道一级公路改造11公里,省道二级公路改造25公里,农村公路改造1200公里。到2015年底,国道一级比例实现100%,省道二级比例达到100%,农村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新建赣江特大桥一座,修建货运码头6个,新建客运站11个,候车亭120个,全面适应和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重点

1、公路建设。改造105国道赣江大桥至八都段31.2公里一级油路,省道吉新线25公里;改造县道朱北线二改一油路11公里;新建通农村水泥路1200公里。

2、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县重点发展货运业和货运物流业,促进货运运力发展,引导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发展信息平台,建设上规模货运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100%乡镇通客车、行政村通客车,扩建村及客运站或简易候车亭,极力方便群众出行需求。“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建乡镇客运站11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20个,在县城及八都镇新建货运物流站场3个。

3、公路养护。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十二五”期间,新增农村公路养护里程1200公里,到2015年底,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到2130公里。

4、港口码头建设。由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规划建设,将淹没我县境内全部港口码头设施,码头、站房、货场都将拆迁报废,严重影响水运事业的发展,为尽量降低峡江水利枢纽对水运的影响,经实地勘测,我县港口码头将重新进行如下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旅游客运码头2座,规划建设货运码头4个。

(四)建设项目排序(见附表)

附件:

1、行政区域图

2、区域交通现状图

3、区域交通规划图

4、建设项目排序表

第四篇: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孝感市“十二五”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孝感市交通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1 孝感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长 李清华

简明云 胡艳和 左振中

员 邹汉波 欧阳华 李可杰 马勇 李博敏 周德升

编 写 组

主 编 李清华 副 主 编

简明云 责任编辑 李博敏

编务人员 龚 军 杨建锋 孙建刚 姚耀民

2

组副组长成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三节 建设重点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第一章 概 述

一、规划编制背景

“十二五”,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对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孝感,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南邻武汉,北与河南信阳交界,西接天门、荆门、随州,东连黄冈,是湖北省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结合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此,继续加强孝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快速提升孝感综合交通运输水平,促进孝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厅关于编制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孝感“十二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交通提出的总要求和目前孝感交

4

通发展的现状,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依据

1、《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2008年9月)

3、《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02—2020);

4、《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

5、《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2—2020);

6、《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

7、《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10月)

8、《孝感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交通发展规划》(2009年5月)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与评价

第一节 “十一五”期交通运输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措施,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结合实际,

5

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全市交通呈现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表现为 “三个重大进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公路建设投入创新历史。到“十一五”末期,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其中普通公路投入比“十五”期间增长73%,全面超额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高速公路里程272.47公里(京港澳122.12公里、汉十高速91公里、武荆高速53.67公里、汉宜高速7.8公里、大随高速3.2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3.67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0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总里程已达12131.2公里,比“十五”期末增加61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2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面实现了孝感城区至各县市区公路由硬化到黑色化的转变,与武汉市对接,与高速公路连通的大通道建设已成为公路建设的着力点;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11431.5公里,公路总里程和投资总额是“十五”的2.2倍和2.3倍,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完成了“村村通”目标。

——港航基础条件有了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对港航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对汉江、汉北河37公里的航道进行了整治。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航道通程为546.8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8.6公里,四级航道81.72公里,五级航道96.88里,六级航道

6

129.8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港口拥有县级以上港口5个,港区27个,生产用码头泊位143 个,比“十五”净增40个,其中500吨级及以上泊位15个,比“十五”净增5 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0万吨。港口机械化程度较“十五”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

——站场服务设施有了新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站场新建和改造项目2906个,其中五级以上客运站49个,农村候车亭960个,招呼站1895个。建成货运站2个,其中一级货运站1个,二级货运站1个。通过“十一五”期间的配套完善,全市7个二级以上的客运站全部实现了微机售票,并配备了安全检测仪和电子监控系统。完善后的客运站场不仅站容站貌明显改观,而且服务、管理更加科学,效率明显提高。与物流业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货代等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户逐年增加,物流园区和专业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业为经济建设和城乡居民服务的优势地位逐步显现。

二、运输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孝感城区公交线路增加4条,运力增加90辆,营运里程增加55公里,候车亭新增112座,停车场增加19亩,比“十五”期间均有了较大发展,城市公交线网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孝感城区居民“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交出行需求;城市出租车换代升级扩容,新增出租车100台,有效缓解了市民节假日出行难的问题。

7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期,全市运输工具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高级营运客车快速增长,占所有营运客车的比例达到86%以上;重型、专用货车发展迅速,分别比“十五”期增长34%、53.5%,江海直达船、大吨位干散货船也比“十五”期有了较快发展;快速客运、快速货运稳步发展,物流业发展显现巨大市场空间,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江海直达运输、旅游运输、商务快巴等新型运输方式稳步发展,旅游客运线路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倡导“车头乡下,乡村始发”,客车通村率达到9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源头管理,运输市场和运输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通过狠抓市场管理,建立了道路运输市场诚信考评体系,道路运输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通过对道路客运企业动态安全状况评价,逐步建立企业内控机制逐步,货运源头治超取得新进展,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通过对全市165处渡口完成达标改造,并建立了“县、乡、村、船主”水上安全管理四级责任制,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道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铁水公空衔接配套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成立了交通运输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从体制上破题上路。牵头制定了孝感市融入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首次从规划上实现了铁、水、公、空、管等多种运输方式的

8

统一衔接,更加注重公路与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配套。随着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汉宜铁路、汉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相继开工,与之配套的公路、站场等公路交通设施亦同步建设,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的发展要求逐步得到实现。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全市交通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需要在“十二五”交通规划实施中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总体运输能力仍显不足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公路: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偏低,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难以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为975.84公里,仅为公路总里程的8.67%。二是国道逐步被街道化,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急需外迁改造。境内的10

7、316国道,既是交通运输、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轴线,也是城镇分布的主要地带,街道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

9

路收费后,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经过沿途城填经常发生拥堵。三是农村公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公路宽路窄桥和危桥较多,抗灾能力差。水运:一是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目前,全市多数航道仍然处于自然状态,全年通航里程仅占通航总里程的49.6%。五级以上航道仅为通航总里程的17.7%。二是新沟船闸建设规模过小,通过能力较小,已成为制约汉北地区水运发展的“瓶颈”。三是港口功能单一,机械设施简陋,作业效率低下。全市港口主要以中小码头为主,装卸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的泊位仍然占相当大比重,而且专业化泊位少。三是运输船舶总体技术状况差,平均吨位仅为120吨,船型标准化程度低。 客货运站场、城市公交 :一是公路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全市建有等级客运站69个,其中一级客运站只有1个。大部分客运站场亟待完善和升级。二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还没有真正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变,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站场还未形成合理衔接。三是公交线网密度较低,线路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设施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总体偏低,结构不尽合理,交通运输能力仍相对不足,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

二、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随着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全市交通发展任务也将随之繁重,交通发展与资金制约的矛盾将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最高补助标准为每公里400万元

10

(一级公路),而目前一级路平均造价在1500—1800万元/公里,二级路平均造价在300万元/公里,其补助标准明显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按照《湖北省一二级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一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由省定额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组成。而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目前,孝感正处于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市政、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也处于建设投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来支撑其发展。而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对资金量的需求将持续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增长。而孝感财政收入有限,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及时到位,已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交通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滞后。税费改革后,交通规费代之以燃油消费税,改变了以前的资金运转方式,燃油消费税收入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交通建设资金需逐级核拨,资金到位的时间严重滞后于工程进度,不能适应交通建设项目的需要。同时,取消二级公路收费站后,公路建设养护的资金保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公路建设筹融资渠道进一步变窄,加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局面。

三、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建设不平衡,排水、防护设施等不够齐全,服务功能较差。二是农村公路资金筹措困

11

难。农村公路资金到位率低,配套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三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近年来,干线公路的治超工作力度加大,部分超限超载车辆绕道农村公路,造成农村公路实际交通量远远超过原设计通过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破损等现象,影响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特别是2003年—2006年期间建设的农村公路,当时补助标准为5—7万元/公里,大部分为沥青表处路面。由于投资少,质量差,至今已投入使用6年之久,路面早已破损严重,已恢复修建前的原貌。

四、运输结构性矛盾突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运输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运输经营主体仍然呈现“多、小、散、弱”的态势,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许多经营主体处于挂靠经营、单车承包、分散经营、自揽自运的粗放式、低水平运营状态,市场集中度不高,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效益不好,竞争力不足。道路货运供给能力低水平过剩,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偏低,货运运力过于分散,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客运企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结构单

一、档次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运输船舶总体上仍呈现吨位小、等级低的特点,船舶老龄化严重,船舶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低,与日益先进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码头设施不相适应。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亟待加强。铁路、公路、水运等交

12

通方式的客货运站场基本独立设置,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未能充分发挥,水路优势不优,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铁路客货混跑,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受到抑制,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行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继往开来,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站在一个必须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不高、运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等级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经过“十一五”期的大力建设,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虽然有较大改善,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有公路路网技术等级不高,整体交通网络配套衔接不紧密,国道交通压力大,容量严重不足。农村公路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差。二是水上航道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差。三是客货运站场设施、运输装备落后。四是公交与城乡客运缺乏有机衔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交通建设筹资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省厅定额补助标准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二是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配套不完善,破损现象比较严重

13

经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环境还比较薄弱。一是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设施不齐全,服务功能差。二是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三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一节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把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

交通运输部提出,今后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部署要求,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省委、省政府为推进交通业的发展,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水运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14

意见》、《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

目前,武汉城市圈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一体进程逐步加快。同时孝感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并实现三年倍增计划产值过千亿元的宏伟目标,为加快交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标准和发展平台。

二、面临的任务

面对“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跨越。加快地方高速公路网建设,以市场融资方式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渠道,将成为我市“十二五”期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扩展城市空间,打造快速公路通道,是“十二五”改善和构建公路主骨架的主攻方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完善农村公路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是“十二五”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整治通航河流,提高通航能力,是建立绿色交通,提高我市水上运输水平的主要途径;完善客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业,是提高运输服务的重要平台。

——运输及相关辅助业的服务能力要有新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公交覆盖上规模、硬件上档次、服务上水平;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

15

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积极应对复杂的安全维稳形势,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有新创新。转变交通管理职能,统筹公、铁、水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是创新体制的基本前提;加强对支撑经济增长有重大作用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运输机制,在运输枢纽上实现零换乘和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是创新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结构调整要有新举措。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推进交通运输装备现代化、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实施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交战略,努力促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综上所述,孝感交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把握机遇,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推动全市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节 交通发展运量预测

今后5年,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增长仍会维持较高水平。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

16

整、农业结构的转变、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将对交通运输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根据经济调查并对未来的综合运输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对“十二五”交通运量预测如下:

一、客运量预测

预计到2015年,孝感市将完成道路客运量10361万人,旅客周转量763353万人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和12.2%;

全市水运客运量主要集中在库区客运和旅游,预测今后5年内仍然以库区客运和旅游为主。到2015年全市水运客运量将达到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0万人公里。

二、货运量预测

预计2015年,全市道路货运总量为412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651779万吨/公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5%和16%。

我市水运货物运量主要集中在汉江、汉北河、府河、大富水和汈汊湖水系6条河流上。预测到2015年,全市水运货运量将达到200万吨,年递增10%,货运周转量将达到4.83亿吨公里,年递增15%。

三、港口吞吐量预测

据预测,2015年全市港口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5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67万吨。其中进口货物吞吐量102万吨,出口货物吞吐量265万吨。

17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大通道、打造大路网、构筑大交通、创新大发展”为宗旨,以“交通设施上档次,运输服务上水平,管理服务高效率”为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为理念,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布局,逐步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适应孝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按照高起点、长眼光、大手笔,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干线通道、重点物流园区和客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趋势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转变。

——坚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的原则。综合公路、铁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交通资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节点之间具有枢纽性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18

——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由重基础设施建设向重视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和运输市场管理转变,坚持两手都要硬、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节 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和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一环为战略定位,通过“十二五”的建设发展,通过建设“四网四中心”, 实现“五连”,打造“两圈”,把孝感建设成武汉交通枢纽中的重要节点,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物流基地,水上交通的重要运输通道。

根据以上目标,“十二五”期间建设高速公路203.9公里,一级公路567.39公里,二级公路985.71公里,

三、四级公路 1517.68公里,通村公路3000公里。公路水路投资规模为304.2亿元,规划投资规模是“十一五”4.09倍。其中公路投资264.05亿,港航投资16.22亿,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投资21.20亿,支持保障系统2.74亿。资

19

金来源分为三条渠道,即争取部省投资一部分(约79.46亿元),争取招商引资一部分(“十二五”我市高速公路投资全部为地方招商引资,约113.36亿元),争取地方筹集一部分(约111.38亿元)。

二、发展目标

——“建设四网”,即:“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

“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网,使我市各县市区交通出行有更多选择,更快与各地联通。

纵一:硚孝高速公路。 纵二:京港澳高速公路。 纵三:孝汉应高速公路, 纵四: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 横一:麻竹高速公路。 横二:汉十高速公路。 横三:武荆高速公路。 横四:汉宜高速公路。

“六纵八横两环”的国省干线路网:借省道调整的契机,加快国省干线路网升级改造,实现“六纵八横两环”,完善国省干线路网,整体提高我市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使县市区及沿线乡镇交通更方便快捷、更高效舒适。

20

纵一:黄土线(河口至土门) 纵二:杨界线(王杨线、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芳新线、大界线)

纵三:107国道 纵四:316国道

纵五:云北线(云长线、汉长线、庙北线) 纵六:平韩线(平洑线、烟应线、应天线至韩集) 横一:大黄线(大新至黄站) 横二:宋应线 横三:大天线

横四:黄云线(黄孝线、

316、107国道连接线至云梦伍洛) 横五:孝天线 横六:汉宜线 横七:荷沙线 横八:汉蔡线

环一:孝感市区外环线(10

7、316外迁规划线、10

7、316连接线)

环二:孝感市域外环线(黄孝线、纵一线、宋应线、大天线、烟应线、汉宜线、分当线、荷沙线、孝汉一级公路)

建设通乡达村的农村公路网:通过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技术标准,按照通乡公路三级以上、通村公路四级以上,构建和完善农村公路网,使农民走上沥青水泥路,经济富裕路。

21

连通城乡的公共交通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城乡客运交通资源,实现孝感市城区10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县市5公里半径公交线路覆盖,逐步延伸公交线路,扩大覆盖范围,尽量做到宜通公交通公交,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构筑四个中心”,即:建设与铁路、公交及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的旅客换乘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水上枢纽中心;建设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

旅客换乘中心:建设一批以公铁旅客换乘节点、汽车客运与城市公交换乘结合点、客运集散点为对象的客运站点设施,以孝感城际铁路、石武高速铁路为重点,建设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石武铁路孝感北站汽车客运站,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物流中心:根据孝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临近武汉的地域优势,建立以孝感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市区为节点,以乡村为网点,立足武汉城市圈,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突出以孝感市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孝南开发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力强,具有地域优势的物流企业群。重点建设孝感三汊物流基地、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孝感通晟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水上枢纽中心:建设通航与防洪相结合的的水上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新沟二线船闸,改善水上通行条件。

交通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根据交通安全应急保障需要,

22

建立孝感市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公路交通应急中心、道路运输应急中心等应急保障系统,确保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

——“实现五个联通”,即: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城市走廊连通武汉,一级公路连通县市,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旅游公路联通景区。

高速公路联通全国:“四纵四横”的八条高速高速公路将全市7个县市区与全国联通,所有县市城区有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连接,10分钟内上高速。

城市走廊连通武汉:除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外,以孝汉大道为代表的一级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与武汉相对接,形成两城之间的大走廊。

一级公路连通县市:以孝感城区为中心,孝感辖区所有县市城区与孝感城区有一级公路相链接。

快速通道链接港、站、场(港口、客运站、机场):重要港口、客运枢纽、机场有便捷的快速通道联通。

旅游公路联通景区:孝感所有4A级以上景区全部通达二级以上旅游公路,并与周边景区互联互通。

——“打造两圈”,即:通过六条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汉十高速、硚孝高速、107国道、孝汉大道、汉蔡快线)与武汉市对接,实现孝感到武汉市区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实现孝感城区与武汉城区同城效应;通过7条高等级公路(京港澳高速、孝汉应高速、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10

7、316国道、孝汉、孝应一级公路)实现孝感各县市

23

区到武汉1小时通勤圈。

第三节 建设重点

一、公路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形象表示为:“四高、五快、六游、六改、七联、一区”主通道建设。

四高:

1、麻竹高速大悟段。该项目全长40.9公里(含麻竹大随高速大悟段),起点河口(红安与大悟县界)、刘集、夏店、芳畈、终点(京港澳高速公路)。估算总投资21.36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建设,该项目已经举行奠基仪式,目前正在筹备项目法人。建设工期42个月,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2、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孝感段。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长约135公里,跨越孝昌、安陆、云梦、应城、汉川、等县市,估算总投资74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目前该项目正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工期4年。

3、孝(感)硚(口)高速公路。硚孝高速公路起于武汉硚口古田一路,经东西湖、孝感东山头,止于孝南毛陈镇,全长36公里,其中武汉境内28公里,孝感境内8公里。孝感境内工程估算总投资8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该工程已列入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24

4、孝(感)汉(川)应(城)高速公路。规划的孝汉应高速全长约20公里,路线主要控制点:起点孝感城区翟家湾,止于云梦道桥接武荆高速,估算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进行。

五快:

1、孝感至应城一级公路:起于孝感环水二桥,经沙河,止于应城曹大,全长30公里,估算总投资45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2、孝感至汉川一级公路:起于孝感规划路,经白龙潭、朱湖,止于汉川刘隔,全长35公里,估算总投资52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3、新建汉蔡一级公路:建设汉川到蔡甸的快速通道,全长25公里,估算总投资375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4、107与316国道连接线(孝感西北外环):起点孝南肖岗,止于云梦伍洛,全长17.8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估算总投资33000万元。

5、云孝大道一级公路:起点云梦,止点孝感城区,全长16.5公里,估算投资2.5亿元。

六游:

1、孝感至双峰山、观音湖旅游公路:二级公路,起于孝感市城区,经新铺镇、西河镇、杨店镇、丰山镇、双峰山、周巷镇、观音湖,止于小河镇,全长79公里,估算投资25000万元。

2、京珠高速公路至双峰山旅游公路:该项目起点京珠高速周巷

25

出口,止于双峰山洪益村,全长10.9公里,按一级公路设计,估算投资2.18亿元。

3、大黄线大别山旅游公路:二级公路,80公里,估算投资184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4、芳畈至新城旅游公路: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该项目为交通部支持项目。

5、观音湖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30公里。估算投资6900万元。

6、双峰山至黄陂木兰天池:二级公路,20公里,估算投资4600万元。

六改:

1、升级改造316国道:全线8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南、云梦、安陆城区路段实行外迁。

2、升级改造107国道:全线75公里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标准,对孝感城区、孝昌城区段实行外迁。

3、升级改造荷沙公路一级公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项目为城市圈规划项目。

4、升级改造大天线大悟至安陆段一级路改建工程:全长72公里,估算总投资100800万元,使该路段成为大悟、孝昌、安陆至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联络线。

5、宋应线改建工程:对宋应线进行改造,并对大悟城区段实行外迁,改善宋应线大悟城区的交通状况。

26

6、升级改造黄土河(口)宣(化)段一级旅游公路:使该线路成为我省主要省级高标准出口路。全长50公里,估算总投资70000万元。该工程为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项目。

七联:

即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同步建设硚孝高速孝感联络线、麻竹高速公路至高铁孝感北站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云梦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应城联络线、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汉川沉湖联络线、京珠高速孝昌李集至花园联络线、汉十高速安陆南城互通联络线,共计七条联络线。

一区:规划了孝感市“两型”社会示范区内的三条骨架公路。

1、八一大桥至三块碑公路。全长42公里,该线路起于八一大桥,止于三块碑,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该项目作为107国道、硚孝高速、京珠高速、孝汉大道之间的重要联络线。

2、陈天大道。全长约17.6公里,该线路起于107国道孝南区陈八埠处,依次下穿汉孝城际铁路、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在孝感市临空区与新孝汉大道相交,止于孝感市与黄陂区界界河,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该项目建成将使孝感市临空区与天河机场的航空物流、武汉市阳逻港的港口物流、武汉北编组站的铁路物流之间构建现代国际物流平台。

3、三汊至北泾咀公路。全长15公里,该线路起于三汊镇赵陈,向南在丁砦处穿孝汉大道后,经岳岗、蔡陈家塆进入毛陈镇境内,再经喻家湾、丁家湾,止于北泾,与祝八线相交,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

27

建设。该项目连接三汊镇和毛陈镇两镇,从王母湖和野猪湖之间穿过,对两镇的经济发展和两湖的生态资源开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规划县乡道改造共1517.7公里,建设配套桥梁 152座,15011.46延米。改造危桥750座,17842.17延米。规划改造3000公里的通村公路,力争十二五期末,大部分的自然村通达水泥路。

二、港航建设。主要项目建设形象表示为“整治一江两河、改造一闸四港”。

新沟二线船闸:根据汉北河水系规划航道等级为四级航道标准及水运量的需求,初步拟定本船闸的建设标准和规模为:500吨级船闸,通航500吨级船队兼顾500吨级机驳,闸室有效尺度:120×18×3.0(m),估算2.0亿元。该工程为交通部支持建设项目。 汉川港:新建1个集装箱码头、9个1000吨级泊位及水上货物仓储中心。具体为:在汉川城关开发区喻家台新建一座1000吨级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为1000TEU;在汉川港城关、脉旺、分水、沉湖、马口5个港区新建9个1000吨级泊位,采用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的装卸机械,进行化零为整,形成综合能力较大的集疏运码头,以承接沿江工业园区的原材料进口与产品外运;在汉川城关港区华一地段建设水上物流中心,占地15亩。

应城港:新建2个1000吨级泊位,满足云应地区膏盐化工产品外运需求。具体为:新建应城港城关港区件杂货泊位,建设规模为:1个

28

1000吨级泊位。新建应城港天鹅港区综合码头,建设规模为: 1个1000吨级泊位。

云梦港:改扩建彭李港卤水专用码头,建设规模为:2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湖北宏博盐业集团发展的需求。

孝感港:新建设沦河桥件杂货码头,建设规模为:3个500吨级泊位,以适应孝南区纸都工业园区发展的需求。

三、客运、公交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综合考虑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内的有效衔接,以构建鄂东北综合运输枢纽为目标,基本建立与现代物流和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站场(港口)相衔接的现代道路客货运输站场服务网络。规划总投资20.62亿元,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1、客运站

重点建设两个枢纽。一是孝感东城客运换乘枢纽。与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相配套,建设集道路班线客运、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客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客运换乘枢纽,以满足汉孝城际铁路建成后孝感城区及周边方圆360平方公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近150万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二是孝感北(大悟)客运总站(枢纽)。结合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该专线孝感北站(大悟高店)附近建设一级客运站,吸引武汉、孝感、随州、黄冈及河南信阳等地客流,充分发挥大悟作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在我省江北地区唯一中转站的中转集运疏散功能。

29

此外,我们还规划了一批二级、三级客运站和农村候车、招呼站,力争 “十二五”期末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农场都有等级客运站,通车行政村100%建有候车亭或招呼站。

2、公交站场

重点是孝感城区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停车场、首末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共计要建设1个换乘枢纽、7个停车场、120个候车亭。

3、物流园区(货运站)

重点建设5个物流园区及货运站场。一是孝感三汊物流基地。在三汊镇建设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基地。二是孝南开发区综合物流基地,为该区生活用纸、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工业企业和水产、水果、建材、农机“四大”专业市场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三是闵集临空综合物流基地。配合闵集临空工业园区建设,建设一座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于一体的物流基地。四是汉川马口货运站。适应汉宜铁路建设需要,形成以汉宜铁路和周围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为纽带的运输网络。五是孝感通晟物流园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孝感通晟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等软件设施配套升级,打造孝感城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物流园。

此外规划新建应城市二级货运站、孝昌县二级货运站、安陆市二级货运站、汉川市福星二级货运站,大悟县鑫源物流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孝感市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云梦白云现代仓储物流服务中心、

30

湖北捷通物流产业园行政服务中心。

四、运输服务、应急管理

一是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通过信息、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鼓励推广天然气汽车,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高级客车,推广农村经济适用车型,引导发展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和甩挂列车等营运货车,引导和鼓励使用适合孝感地域特点的经济适用公交车型,积极推广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型船舶,江海直达船舶,加快淘汰高耗低能的老旧车船,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运输。二是积极推进各种运输方式 “无缝衔接”。加快客货运主枢纽建设速度,统筹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行江海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公空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客运行业发展。公共交通要理顺体制,健全机构,按照“公交优先”的思路,建章立制,建立“安全便捷、经济环保、诚信可靠、文明规范”的城市客运体系。孝感城区以东城为中心,逐年新增公交线路,增加运力100辆,达到355辆;增加公交线网75公里,达到170.5公里,兼顾覆盖(辐射)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公交盲区,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到“十二五”末,实现孝感城区及各县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8.5标台,公交线网每平方公里达到3公里以上,站点覆盖率建成区按300米半径计算,大于70%,中心城区按500米半径计算,大于90%。出租汽车客运要按照“先稳定、后规范、再提升”的总体思

31

路,切实解决行业中存在突出问题,继续开展以“诚信经营、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双创”活动,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四是注重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考虑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线路、场站及信息传输等设施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换装和疏散的承载性、顺畅性和兼容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辐射作用,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的主要中转地。五是加快物流业发展。以孝感合力通晟物流有限公司、三汊物流园区、南大物流配送中心、云梦长舟铁路集装箱集散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物流示范企业;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六是加快综合交通管理人才的培养。以现有的交通干部培训中心为基础,建立综合交通人才培训基地,制定综合交通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综合交通人才培养,实现全市交通执法管理人员培训率100%,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要求。七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运力储备,初步构建“应急队伍健全、物资储备合理、运转流程科学、指挥调度有力、快速反应及时”的交通应急体系。在水路运输领域,在孝感城区征地30亩,新建孝感市水路运输应急搜救指挥中心及安全监督系统;在汉川征地20亩,建设汉川水路运输应急搜救分中心;同

32

时,对安全管理任务重、责任大的汉川、云梦、安陆、应城、孝昌5县市各配备一车一艇(1辆海事车、1艘海事监督艇)。在公路领域,全面加强公路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各级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公路抢险工程机械设备、人员和应急物资储备。在道路运输(城市公交)领域,依托交通专业运输企业,建设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中心,加强应急运力的储备工作。

第四节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根据交通发展的需求和工程建设情况,“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共需投资304.2亿元,拟定资金来源情况为:部省投入79.46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111.38亿元。

按行业划分为:

1、公路建设需投资264.05亿元,其中部省投入61.69亿元,招商引资113.36亿元,地方自筹89亿元。具体情况为高速公路113.36亿元(全部招商引资);一级公路87.1亿元(部省投入25.88亿元,地方自筹61.22亿元);二级公路25.46亿元(部省投入10.6亿元,地方自筹14.86亿元);县乡

三、四级公路18.19亿元,(部省投入10.38亿, 地方自筹7.81亿元),通村油路(水泥路)6亿元(部省投入3亿元,地方自筹3亿元)。新建桥梁9.24亿(部省投资7.70亿, 地方自筹1.54亿元);危桥改造4.46亿元(部省投资4.03亿元, 地方自筹0.43亿元);治超站点建设0.24亿元(部省投资0.1亿元, 地方自筹

33

0.14亿元);

2、港航建设需投资16.22亿元,其中:航道建设12.68亿元,港口建设3.54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11.17亿元,地方自筹5.05亿元。

3、站场及物流园区建设需投资20.56亿元,其中:客运站场4.88亿元,货运站场及物流园区15.68亿元,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5.0亿元,地方自筹15.56亿元。

4、公交建设需投资0.64亿元,其中:公交停车场0.58亿元,公交候车亭0.06亿元。初步拟定投资来源为:部省投入0.1亿元,地方自筹0.54亿元。

5、支持保障系统需投资2.74亿,其中部省投资1.5亿元,地方自筹1.24亿元。

第五章 保障政策与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抢抓发展机遇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通过拉动内需来确保经济增长的应对措施。根据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交通运输部酝酿制定了在未来3—5年内投资5万亿元的建设计划,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建设的重点为公路建设,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国省

34

干线公路扩容,此外还包括水运方面的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市为了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步伐,加快推进孝感“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积极启动示范区建设。

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不断扩大运输网络规模,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我市交通运输跨越式大发展。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

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初步估算,今后五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约为300亿元以上,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筹措压力巨大。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及中央财政对交通专项资金“四个不变”的规定,加强与交通部、省交通厅各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为建设资金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出台支持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通过征地补偿、税费返还、置换、划拔土地等资源实施捆绑开发,将公路沿线土地增值部分直接用于交通建设,将资金、资本、资源向交通倾斜。三是要进一步开放

35

交通建设市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采取BOT、BT等方式,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四是要成立孝感市交通投资公司,加快搭建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已经建成的交通设施所形成的资产。通过资本运作、筹集资金加快地方交通建设。五是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创造更优惠的条件,以落实资本金为前提,以政府信用平台为支撑,进一步促进银企合作与银政沟通,吸引争取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交通建设的信贷支持。

三、认真谋划,加快步伐,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前期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认真分析项目的定位、性质、功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的加以发展建设。一是要立足实际,尽早谋划,抓紧做好项目储备,建立和完善前期项目储备库,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保证项目建设在时段、空间上的良好接续,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二是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程序的协调,特别是与土地、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工作,规范项目前期工作督办制度,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顺利进展。积极探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36

四、统筹布局,协调发展,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市交通发展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网络布局,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强化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提高系统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要以孝感综合运输主枢纽建设为重点,统筹铁路、公路以及内河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充分发挥铁路、水运占地少、运量大、污染少的优势,着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城市公交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从而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五、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要以交通运输发展为中心,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了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交通运输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提供可靠保证。二要继续推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和丰富创建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创建水平。以“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为主题,以建设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市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优良的服务环境。三要继续加大建设领域为重点的商业贿赂和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

37

防治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六、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施科教兴交战略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基础。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把科学技术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加强交通行业创新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交通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逐步建立起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积极调整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

38

第五篇:上海十二五规划交通居民配套重大设施

 中环线浦东段南段

 浦东内环线改造

 东西通道浦东段拓宽工程

 越江交通建设:西藏路、人民路、新建路、龙耀路、打浦路复线工程等隧道建成通车。  即全市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城市发展主轴的浦东段,是上海市东西轴线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更加注重向东发展延伸,依托龙阳路枢纽、迪士尼乐园、上海东站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

 迪士尼乐园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首期建设的迪士尼乐园及配套区占地3.9平方公里,以1.16平方公里的主题乐园和约0.39平方公里的中心湖泊为核心,并辅以相关交通设施(PTH公交枢纽、轨道交通站、停车场)、体育休闲设施、景观设施以及酒店和餐饮娱乐零售设施、管理服务设施及后勤设施等建设内容,主题乐园包括若干主题化游乐区域,预计2015年正式开园。“十二五”前期重点推进两部分市政配套工程:一是大市政配套工程,包括园区内“四个一”工程、外围配套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外围水系工程、绿化工程、环卫工程等;二是核心区内二级市政工程,包括场地形成工程,园区内道路、桥梁、雨污水泵站等公用事业设施工程。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

 中国金融信息大厦项目: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的办公和运营、技术中心,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力争2011年前开工。

 上海船厂地块项目:集金融、商务办公楼宇、酒店、服务式公寓及住宅物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商业综合体,总占地约25万平方米,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

 塘东基地建设项目:为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集聚提供更充足的发展空间,建筑面积约44.8万平方米,力争2014年底前全面建成。

 上海中心项目:是陆家嘴金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建筑高度632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

 世纪大都会项目:是完善金融城商业配套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浦东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之一,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力争2014年竣工。

 上海国金中心项目:小陆家嘴核心区内大型综合项目,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确保2011年初竣工。

 新国际博览中心商务区: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金融商务办公功能的重要延伸区,项目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确保2014年建成。

 新建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医院,迁建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等三级医院,新建或迁建约5所二级公立医院

 水质量:完成青草沙饮用水源原水切换,提高饮用水质量,加强水环境整治,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 浦东文化公园、现代艺术馆、浦东群艺馆、浦东广播电视中心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建成吴昌硕纪念馆、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等重点文化项目,筹建浦东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 加快建设沪通铁路,建立沿海铁路大通道。启动铁路上海东站前期工作,增加城际铁路联络线,建设集国际空港、铁路主客站、多种轨道交通等一体的东部交通枢纽。推进G1501沿江通道、S3和中环线浦东段等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区域内的高速公路网络。

 加快建设“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城市光网”工程,率先构建全覆盖的无线宽带通信网络。

 加快越江通道建设,建成军工路、长江西路隧道等8处通道,越江通道总数达23处,形成东西衔接、立体畅通的越江交通体系。

 增加轨道线路、减少服务盲区。“十二五”期间,新增轨道约120公里,新增车站46个,累计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250公里(含磁悬浮)。重点建成12号线、11号线(R3)、16号线,开工建设轨道9号线三期、11号线(迪士尼专线),启动轨道10号线、13号线二期、18号线前期工作,新建若干个P+R(停车换乘)停车场。加强规划临港地区、迪士尼乐园等重点区域周边轨道线网。

 饮用水源保护区。在三林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和航头水厂、惠南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新标准。

 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严禁核心区、缓冲区内所有经济活动,控制管理周边渔业活动,禁止鸟类狩猎活动,完善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成九段沙-浦东基地。加强原生态保护,形成良好的生态圈,打造浦东、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天然生态涵养地。南汇东滩湿地。重视优化南汇东滩湿地的时空分布与潮间带生境的重要性,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

上一篇:集团公司党委工作总结下一篇:交通路政执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