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2024-04-22

“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共11篇)

篇1:“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盐湖区审计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和“十二五”审计工作设想规划简要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年是“十一五”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又是谋划“十二五”工作规划的重要之年。这个新规划将是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发展和前进的方向,是构建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框架。下面,我将我们盐湖区审计局的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审计规划完成情况即2005—2010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们盐湖区审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在上级机关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全局上下一致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发展规划和上级各级及法定职责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164个,审计单位364个(次),查处违规违纪金额1983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9153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74万元,调账处理1219万元,应上缴财政14006万元,已上缴财政13847万元,其中罚没款应缴已缴29.5万元,向纪检和检察机关移送案件5起,涉案人员8人,追回社保基金利息13万元,提交各种审计报告和信息456篇,其中被市级以上刊物采用28篇。

习紧密结合,坚持每次审计前学习和强调廉政纪律,审计中严格按法规廉洁办事,审计后向被审单位印发《审计组人员遵守纪律征求意见卡》。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召开民主生活会,创先争优,倡导文明等形式,时刻绷紧廉政弦,积极营造和谐氛围,使全局自本届班子上任以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规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班子团结,上下齐心,内部关系和谐融洽,风气正,作风硬,干劲足,进取心强,各项审计任务完成出色。

我局连续7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干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区委授予红旗党支部、人才管理服务先进集体,被依法治区领导组授予依法治理先进单位,被区妇联评为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和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被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

(二)存在问题

1、审计力量薄弱,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审计人员素质和需具备的审计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3、审计建议层面需要进一步提升;

4、涉及体制机制层面的建议难以落实;

5、审计建议整改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6、审计成果利用还不尽如人意。

(三)工作建议

1、人才结构、人员调整;

2、规范经济责任审计;

3、规范整

审计模式。

五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依托,“横审到边,纵深到底”,促进财政体制改革。

六是探索环境资源审计。利用外聘专家、内审、社会审计资源,积极探索区域环境资源审计模式。

(二)推进审计法制化建设

一是加大审计法制宣传,增强依法审计意识和审计监督力度。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山西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审计工作和审计建议当中去,全面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远离职务犯罪的思想意识。

二是提高审计成效。努力把审计质量、审计公告、审计整改摆上重要位置。

三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突出重点,服务发展,自觉把全局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大局。

四是积极推动人大、政府制定和完善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环境资源审计以及审计整改的规章制度和机制体制,促进我区地方性审计规章建设。

(三)加大审计结果利用和审计宣传力度

一是推进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重视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

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比例。

四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廉洁从审教育,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审计权利行使全过程的监督和对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继续实行“廉政跟着项目走,审计跟着资金走”的审计方针。

六是努力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以解决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问题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七是加强审计机关基础建设,依法保障审计事业稳固发展。以上规划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其中多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多给予指点和矫正。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计执法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程序,着力推进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进程。三是加快审计法制化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先进的审计技术。五年内将全局一半以上的审计人员培养成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家型人才。五是构建科学管理系统。六是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积极、稳妥、谨慎、细致”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纳入审计结果公开的审计项目都应向社会公告,接收社会监督。

篇2:“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二O一一年工作安排及“十二五”思路目标汇报

一、2011项目建设安排:

1、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董家山村为重点推进村,投资20万元,做到庄庄通公路、户户有花有树有白墙、通水泥人行道,针对董家山村寨沟庄偏远闭塞,动员寨沟庄39户97人整体移民并进行安置。以苏庄村为重点,从“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着手,在全乡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2、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103万元,对2000亩的宜林荒山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000亩,药材野生抚育(连翘)1000亩。

3、结合羊群品种改良,继续实施“三只羊”农民增收工程。投资60万元购买优质种公羊和母羊,在西古堆村、苏庄村、当处庄村和董家山村实施该项目,扶持300户(户均3只)贫困农户,变“输血”为“造血”,采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4、道路建设。一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通村公路3.5公里;二是协调有关单位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公路,改善交通环境。

5、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公司、土管、乡村正在协调 1

土地审批工作,在明年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将全力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力争使沁湖庄园的开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6、组建“苏庄农家乐”旅游开发公司,依托张峰水库资源,招商引资,主要做好“三通一平”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7、依托“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首先重点扶持10户养殖户发展800余箱蜂,形成合作社+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二、2011-2015年我乡发展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发展为要义,以创新为动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的新苏庄,把苏庄建成全县有名的生态农业强乡、畜牧强乡和旅游强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至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10%,达到2120万元。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达到8100元。全乡医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强。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壮大太行黑山羊、苏槐蜂蜜、中药材、农家乐旅游四大绿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2700人以内。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二)计划任务和措施:

1、交通建设

一是重点协调安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解决与途经村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确保施工顺利;二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的通村公路30公里,实施包括农村公路、社会服务以及民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协调多方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道路20公里。通过三项交通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我乡道路条件,到2015年,实现与周边乡镇的良好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2、生态旅游

确立“旅游产业兴乡,绿色产业富民”的目标,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建设,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问题。同时依托资源,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饮食服务和旅游产品,包括生活饭店、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农家乐自主游,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到2015年全方位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3、畜牧渔养殖业

一是结合牧坡改良工程,继续实施羊群品种改良工程和“三只羊”工程,扶持养羊大户10户,通过科技示范全面推 3

广舍饲养羊,标准化养羊,全力打造“太行黑山羊”特色品牌,实施“三只羊”工程,新建养羊园区3个,改良本地山羊3000只。到2015年,全乡“三只羊”工程惠及500户,滚动养殖2000只,全乡羊群饲养量稳定在4万只,实现人均16只羊,真正建成养羊强乡。

二是依托“苏庄乡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扶持养殖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合作社+加工+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蜂业生产走向生产、流通、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格局。

三是以张峰水库为依托开发建设水产养殖地1个,养殖面积20亩,水产品产量4吨,年人工繁育优良苗种20万尾,渔业经济产值20万元,农民人均渔业纯收入180元。

4、林果业

一是依托天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主要建设万只养兔基地,发展黄牛养殖500头,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二是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500万元,对1.5万亩的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万亩,中药材野生抚育(连翘)5000亩,核桃经济林1000亩,到2015年实现人均2.5亩经济林,逐步形成产业化格局。

5、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90万元,主要建设在苏庄村建设水源工程(人字闸)三座,小浇地2处,深入开展农田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

6、新农村建设

通过培植好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等手段,对西古堆村、苏庄村、董家山村、当处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整体巩固提高,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结合全乡401口人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危旧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力争拆除危旧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新建农民安置点4个,总建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实施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农村供水全覆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各村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清洁能源,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受逐渐引导农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习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自然生态。

篇3:“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准确把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创新思路, 更新观念, 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指导思想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灵魂和核心, 也是制定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举措的基础和依据。根据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 《规划》确定了我省“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现阶段, 我省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着投入不足、基础落后、发展缓慢的严峻形势, 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 我省经济社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这就为实现档案工作突破性进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依据《全国档案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总体部署, 坚持以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档案服务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支撑, 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 实施科教兴档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 着力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 全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更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定“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设符合国家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要求, 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档案事业体系, 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以实施“三大战略”带动“三个体系”建设, 促进《规划》中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三个体系”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长期指导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是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举措。《规划》紧紧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体系”, 结合我省实际, 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 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在基础建设上, 着力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档案基础建设是档案工作的基石, 直接关系档案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 我省档案基础建设不断加强, 条件不断改善。但总的来看, 档案工作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 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下大力气加以推进。针对省档案馆虽然进行了改扩建, 但服务保管功能还不完备, 基层档案馆建设历史欠账较大, 《规划》将省档案馆二期扩建工程[含改造后库建设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齐齐哈尔等9个市地新建档案馆、县区新建档案馆列入档案馆建设规划, 同时要求在档案馆库建设中, 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建设满足功能的档案馆建筑。已经建成的馆库设施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完善功能, 确保发挥最大效用。对档案资源的接收征集, 《规划》提出省档案馆年均接收5万卷, “十二五”末馆藏量达到80万卷;市地县档案馆平均年接收15万卷, “十二五”末达到900万卷。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 《规划》明确要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高度重视电子文件 (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 努力推进以“三网三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二是在档案服务上, 着力提高档案利用水平。对“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规划》提出要坚持服务为先, 主动为各级领导服务, 为各部门服务,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不断增强档案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完善方便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服务的需求, 努力将“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馆”变成“思想库”。积极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围绕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工作, 主动跟进, 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档案服务, 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完善档案服务功能,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 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有针对性地编辑专题档案信息, 充分挖掘档案工作潜力和空间;创新档案服务方式, 继续做好接待查档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 为上门查阅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满足群众的利用需求。三是在档案管理上, 着力健全档案安全体系。当前, 我省档案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和部门档案安全意识淡薄、内部管理不严、档案保管保护设备设施危旧。特别是少部分县 (区) 的档案馆已属危房, 还有不少仍处在待建阶段, 大量的应接收档案没有条件接收进馆, 档案馆新馆建设过渡期间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 《规划》要求从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的高度, 以强化档案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用好档案安全管理技术等手段, 多措并举, 切实重视和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 努力确保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确保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实现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做好“十二五”时期的档案工作, 要采取有力措施, 为完成《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提供坚实保障。结合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实际, 《规划》从“人”、“财”、“法”三个方面, 提出了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的五项保障措施, 其给力之处在于:一是提出“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把档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单位工作的整体布局, 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为档案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写入《规划》中, 进一步优化档案事业发展环境。这方面, 省政府工作力度较大, 已经率先将“加强市县档案馆建设, 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安全保管能力”写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我省档案事业专项规划起草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是强调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在《档案法》修改后, 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改《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使之更切合我省档案工作实际, 更具操作性和保障性。逐步制定完善我省档案行政执法、档案收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适时修订我省现行的档案业务标准及相关规定,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和标准的引导作用。三是对解决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经费问题加以推动。《规划》提出要“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确保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业务经费每年每卷不少于2元钱”。要求各级政府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将市地县区档案馆库建设和维修列入财政预算, 已经列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并争取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补助的县, 当地政府要及时投入必要的配套资金。同时, 要进一步加大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等专项资金投入。四是切实加大措施力度, 将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舆论支持、技术支持的档案教育、宣传、科研三大方面全部列入保障措施。五是以加强档案督查工作为手段,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十二五”期间, 省档案局将继续坚持每年对市地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省 (中) 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工作督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对本地区档案工作进行督查。通过档案督查提高工作执行力, 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篇4:“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规划》内容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在产业化方向上,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振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造就大量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造就3-4家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按照这一思路,国家将加强新闻出版业的整合力度。具体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降至5000家以下;全国印刷复制行业小容量低端产能将淘汰40%-50%。同时,蒋建国表示,伴随中国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

蒋建国指出,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关键时期的具体要求: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计划完成七大重点任务,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六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规划》制定了八大措施来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这八大措施从产业指导思想、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科技、人才、产业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相信能够确保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范卫平司长说,在规划主要措施上,突出了政策支持与引导,为规划的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的同时,国家版权局还发布了《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版权规划》)。《版权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版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5年的版权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此次发布的《版权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版权工作的5年规划,制定《版权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近五年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篇5:“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县财政局

结合财政职能,就财政对接省“十二五”规划和近期与省市财政部门对接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关于对接省“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思路。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财税金融体制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同时,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列为六大重点改革任务之首。今后一个时期,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财政体制特别是转移支付制度,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制度,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政策改革都将进一步深化。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出现的调整和变化,财政部门将积极主动加强调研和分析研究,做到围绕中心、立足本地、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工作,积极谋划对策措施,真正为县委县政府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当好助手。

1.在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上。余干作为国定贫困县,同时又是中央首长的家乡,一直以来,中央和省厅都在转移支付补助上给予关心关爱。随着国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要求,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健全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转移支付人为因素影响不断下降,但仍存有一定的弹性和争取空间。当前,要充分利用多年累积下来的人脉资源优势,加强与省财政的汇报沟通,全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重点是要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吃准吃透,在上报相关数据时,特别是在财政决算中,要认真填报相关数据,对财政 1

总收入、财政总支出、年末财政供养人口、可用财力、工资水平等重要指标的上报尤其要慎重考虑。

2.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上。去年,我们已经着手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吃准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大营业税基数。今后还将积极主动开展试点前期调研工作,摸清全县应将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情况,会同税务部门分析、测算相关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税收收入的增减情况以及对县本级财政收入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财政收支的增减因素,认真做好财政收入预测分析工作。

3.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密切关注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改革试点工作。财政部门将积极与省厅和税务部门加强沟通,全力做好这项费改税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确保我县目前既得利益不减的同时获取更多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

二、近期对接省厅的有关情况。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围绕自身工作及职责,积极与省厅保持对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⑴积极对接提高津补贴财政补助经费。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安排4亿元用于困难县(市、区)基层行政人员津补贴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补助。前期我们积极与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进行汇报和沟通,对我县目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发放标准和我县财力困难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力争省厅在该项资金分配中能给予余干更多的考虑和倾斜。

⑵积极对接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补助。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

安排2亿元用于财政困难县(市、区)民生工程支出。我们在吃准吃透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民生工程项目县级配套情况进行梳理,力争取得国定贫困县更多的财力性补助份额。

⑶积极对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据了解,省厅今年新增安排1.8亿元用于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是用于增加村支书和主任的工资以及村级办公场所建设补助,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

⑷积极对接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工作。据悉,中央前期对江西上报粮食产量等相关信息存有异议,可能对我省粮食产量水分进行压缩直至对粮食奖励资金产生影响。我局高度重视,主动与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进行沟通对接,并于4月份邀请了省厅经建处同志来余干进行专题调研和座谈。听取我县粮食产量情况工作汇报并实地进行了解,力争不压缩余干产粮大县奖励资金。

⑸积极对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据悉,中央和省厅今年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我们密切关注该项工作进展,并积极对接省厅有关领导和处室,全力利用好我县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的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

⑹积极对接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化解工作。按照中央和省综改办的部署,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乡村垫交两税债务化解工作。为此,我们认真开展前期工作,并在3月份,邀请省综改办同志来余干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债务情况,省里制定乡村债务化解方案时吸纳了我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以便我县在乡村两

税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中赢得主动。

⑺积极对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资金项目。据了解,中央和省厅今年将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我们抓住近两年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资金项目顺利通过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验收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省厅的沟通,力争今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将有望获得更大份额。

三、全力做好部门项目资金配合工作。一是主动与省厅对接,大力配合项目主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年来,财政部门积极与上级财政提前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政策信息,需要走出去的抓紧走出去,需要配合的及时搞好配合。全力为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当好参谋和助手,避免有些部门在工作中出现盲目性。二是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提供优质财政服务。特别是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篇6:“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黄南乡 谢纯意 1、2005年、2008年统计资料

200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业产值1860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200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23.5万元,农业产值913.7万,财政收入458.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4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主要问题及规划思路

我们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1.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一是在潘塘、林坑两个试点村实现增收50%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笋竹两用林丰产调控技术”,并上报省级扶贫项目7项。二是做好霄岭、王山1200亩东魁杨梅基地改造,为打响黄南高山绿色水果品牌起了积极作用,使高山杨梅成为了黄南乡水果业的一个“拳头”品牌。其中霄岭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计划今年建成冷藏库,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及招投标工作。三是利用我乡林草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养殖道路,共扶持养殖大户68户,其中科技示范户9户。四是全面扶持土蜂养殖基地,从技术和经济上帮助我乡土蜂养殖户扩大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乡共有蜜蜂养殖户105户,土蜂2000余桶,已形成了相当的养殖规模,已成立黄南乡蜂产业专业合作社。

2、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面完善停车场、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客游量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为农户增收近30万元。林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市级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此外,暨家寨、岩门下森林公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6月份林坑、暨家寨两村作为全县十大古村中保存较好的村落,获得了中国景观村落评委会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3、林业发展平稳。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养和保护,今年上半年更新造林700余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申报3.5万亩,并于年初成立黄南乡生态公益林消防中队,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稳固完善。黄南乡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和稳固性;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在几乎停滞不前;第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落后,开发的程度不够,效益增长缓慢。

二是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的原因,农村劳动者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意识差。同时,由于多年享受优惠扶贫政策,“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没有根本克服,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此外,我乡属劳动力输出型社会,在家人数不足三分之一,且大部分为老幼,严重缺乏劳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首先,乡整体经济实力薄弱,财源 2 增长乏力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其次,村集体经济严重“空壳”,无力保证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没有经济保证。

下一步规划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利用已有的四大基地,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鼓励资本投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培训,创造品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加快发展三大配套:设施配套、技术配套、管理配套。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全村参建的积极性,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能力培训,努力突破创新,在菜色、旅游项目等方面寻求新的亮点。同时深化反哺工作,积极带动扶持困难农户。

三、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引导农民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创业”等多样化的就业路子。大力加强“专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的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地授教以及座谈会等各种途径,提高在家农户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3、新农村建设概况

我乡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实施“路、水、电”建设,并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顺利完成诸永高速黄南段、41省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全乡16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深龙、潘塘等6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实现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投入资金46万元,新建和整修文化娱乐活动场所10处。目前,3 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标准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移动信号,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同时,扎实推进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投入资金135万元,建造环保公厕13座,建造污水处理池5处,建造乡级垃圾中转站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10个。设臵垃圾箱300个,共新建花坛30多个,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乡已顺利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黄南、霄岭、深龙、大学等村通过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其中深龙村、霄岭村通过省级村庄整治验收。

2009年,结合各村实际,已拟定黄南村、大学村为省级村庄整治创建村,潘塘、李庄、上坳、理只、王山为市级村庄整治创建村,全乡争创省级生态乡。

与此同时,我乡高度关注民主,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助学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由温州市律师协会捐资35万元建设的 “温州律师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优化中心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截止目前已实现医疗返还166615元。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现共有低保人员212人。2009年已全面制定《黄南乡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年规划》及《黄南乡下山搬迁五年规划》,完成1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挂钩结对工作,上报省级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27项。全面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加大扶贫济困、帮弱助残力度,今年已下发各项救助资金296415元。四是殡葬改革及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明确 4 2009年为“黄南乡殡葬改革整治攻坚年”,一方面下狠手段抓典型,偷尸土葬经查实一律起棺火化并拆除坟墓,另一方面深化服务,加大补助力度,形成奖罚分明的良好工作态势,截止目前已完成火化10例。

4、优势特色资源开发潜力及开发规划

我乡作为温州的北大门,地理优势显著,同时拥有极其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旅游将是我乡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乡紧紧围绕“旅游兴乡”,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目前,宏观政策积极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生态旅游项目高效推进。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诸永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我乡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增长潜力正在进一步放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今后我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紧紧围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生活宽裕的环境优美乡镇。

5、在建、拟建和前期重点项目

道路交通方面:(1)投资100余万,在大学村至李家山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5.11公里,宽5.0米,目前已完成40%工程量;(2)投资135万,在李庄村至西龙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4.2公里,宽5.0米,目前处于政策处理;(3)投资50余万元,建造昔下大桥一座;(4)对潘塘村雷后湾机耕路延长扩建200米。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1)林坑村:投资50多万元,修建通 5 向大坑底景区步游道1000米,将大坑底景区与古村连成一片,扩大旅游接待的范围,同时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赵群力纪念馆进行修缮,修建凉亭三座、寨门一座,全面完善村内消防设施;(2)深龙暨家寨:投资150多万元,对深龙至暨家寨的机耕路进行等级公路改造并硬化,同时修建暨家寨至息脚坑步游道600米;(3)岩门下村:投资55万元,修建停车场、通景区桥一座、污水处理池一座及健身场所一处,同时对村内自来水网进行全面改造,完成道路硬化200米等。

效益农业方面:计划在二年时间内,总投资37万元,在霄岭村建设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一期土建工程及相关停车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杨梅在集中上市时能得到及时的产地冷藏处理,从而提高杨梅品质,避免烂耗损失,延长上市时间,增加果农的收入。目前已完成前期预算、招投标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

防汛设施方面:为了保障百姓的财产及人身安全,2009年我乡将在上坳村修建一条长400米,高5米的防洪坝,估计总投资60万,已完成前期勘测,目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同时针对西山村黄坦溪移民点山体滑坡隐患,将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整治。

篇7:思想汇报十二五规划学习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主导,几百年间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布什政府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要加入世界气候谈判,要加入这个气候政治的舞台?这个气候问题已从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也就是说美国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美元保卫战,通过变碳经济为碳政治,采取碳经济向碳政治的转变来换取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杨万东认为,“这对中国就是一个外部的压力,因为美国在新能源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美国产业的服务业化和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使得美国在碳经济方面又可能占先。美国可能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纠正过度偏重金融业的经济结构,通过美国实体产业的竞争力的回升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中国必须要深度的开发经济,然后通过技术的变迁,通过国际谈判的中应用权益的争取,来赢得自己国内的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有周期因素,有太阳活动,有火山爆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后则主要是人类活动,除了工业活动,战争、核试验、现代化的生活以及能源结构都是气候变化的原因。2007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业形成了一个定向爆破,那么这个定向爆破之后美国现在面临一个战略选择,按奥巴马的话说,美国不能继续依靠金融巫术来维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人民的生活了。美国要调整进入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现在所宣传得比较普遍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生物技术,这些东西成为美国的新的产业选择和战略选择。

WTO是我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低碳经济模式又是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意图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避免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竞争。2009年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排放税。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实施多项措施。另外,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编制再生金属及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就落实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有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积极推进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内容,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广:

篇8:“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近日, 按照大兴区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大兴区“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在主管区长主持下, 大兴区商务委从年初开始抓紧做好《北京市大兴区商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基本成型。

“十二五”期间, 大兴区将以“三城两线, 三极两网多中心”的商业空间布局, 构建与世界城市发展水平无差别的现代品质商业服务体系。内容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规划》编制中, 随时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衔接, 努力将《规划》编制成为集理论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商业发展指导性文件;二是加强了《规划》编制的研究工作;三是将商业规划和物流规划同步编制、同步调研;四是促进大兴和亦庄两区行政整合后商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与亦庄开发区现场对接, 为高标准编制《规划》奠定了基础;五是组织专家组对初稿进行了评估论证。

篇9:“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针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作了汇报。

他说: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切实强化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农村改革發展,在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总之,“十一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进、亮点纷呈。

任克军主任全面分析了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形势和有利条件。认为只要正确认清和把握形势,善于抓住难得的有利机遇,勇于正视面临的突出矛盾,采取切实有力的应对举措,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日益繁荣的好势头。

最后,任克军主任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六点说明。

关于在规划制定中力求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在制定《规划》中力求“突出一条主线、把握八个重点、实现一个率先”,努力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条主线”就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重点推进“五个转变”,一是转型;二是转化;三是转变;四是转移;五是转换。

“八个重点”就是突出八个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注重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注重良种培育推广;三是注重抗旱能力建设;四是注重农业机械化建设;五是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六是注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七是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八是注重强化惠农政策。

“一个率先”就是通过强化基础地位,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三个问题,作为我们制定《规划》的主旨思想,将其贯穿《规划》的始终。

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战略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制度支撑,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明确了坚持“三化”统筹、坚持“三动”并举、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等六项基本原则。

关于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按照既注重发展速度又注重发展质量、既注重产业发展又注重民生改善、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提出了农产品总量、农业增长质量、城乡发展结构、科技创新推广、循环农业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等六个方面17项现代农业建设指标体系,确定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保证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关于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功能定位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种植业重点建设中部专用玉米产业带、沿江沿河优质水稻产业带、中东部高油高蛋白大豆产业带和西部杂粮杂豆产业带;二是畜牧业重点发展西部松嫩草原牧业区、中部松辽平原牧业区和东部长白山牧业区;三是园艺特产业重点抓好东部以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为主,西部以油料和经济作物为主,中部以瓜菜为主等特色产业;四是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和林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五是农村新能源产业要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围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沼气、秸秆气(固)化;东部山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沼气;西部地区立足生态保护,重点发展沼气和太阳能。

关于重大工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投资夯实农业基础,以项目带动增加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农村繁荣,谋划建设“十大工程”,包括: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菜篮子”工程;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高效特产业建设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关于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要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加大科研投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三是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农业,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注入发展动力;四是加强农业法制化建设。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健全农业法规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引导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六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国际化进程。

任克军主任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努力做到政策扶持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技术应用到位和工作落实到位,《规划》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顺利实现,必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克军主任汇报后,副省长王守臣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做大规模,提高质量,振兴吉林的关键时期,也是难得的机遇期。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东北发展,支持农业大省,我们有“十一五”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既是全省的期盼和工作诉求,也是国家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只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就能在全国率先实现新突破。

王儒林省长对省农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省农委工作亮点多,贡献大,业绩突出;二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创造很多好的经验,包括粮食生产、新农村建设、土地纠纷仲裁试点、“三资管理”、农村信息化等;三是班子坚强有力,在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夺冠,政绩突出;四是队伍建设搞的好,在班子领导的带动下,大家朴素、勤奋、实干、苦干,敬业精神很强,廉洁自律很突出;五是想全局,议大事,谋长远,突出表现在“十二五”规划上,规划五易其稿,考虑全面、细致周到,而且在平时工作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篇10:卫生系统十二五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位于**市怀府西路丁庄村南,实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55200平方米,总投资11758.68万元,设置病床500张。本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建设包括门诊医技综合楼及主要配套工程;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病房楼和完善配套工程

**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120急救指挥中心,总投资15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

**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新建项目为妇幼保健院病房楼,总建筑面积为3500 m,总投资490万元,建成后将满足全市妇女儿童的住院需求。

**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所需按标准化建设一栋建筑规模达17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总投资340万元。

**市精神病院:**市精神病院新建项目为精神病病房楼,总建筑面积为3480 m,总投资420万元,建成后将满足我院所有精神病人的住院需求。

**市中医院:**市中医院新建项目为**市中医院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710 m,总投资910万元,建成后将缓解我院目前的住院需求。

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2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

篇11:“十二五”审计工作规划(汇报)

让师生幸福成长,建设和谐幸福校园

——xx市第三十五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XX.9——XX.8)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山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三十五中学建成师生幸福感强,人文素养高,社会满意度好的区域性优质学校。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1、学校沿革

xx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69年8月,座落在中山区东郊寺儿沟地区,当时校址位于原xx水运技校。1975年8月迁入原春山小学,即中山区春海街港院1号。1982年7月,三十五中学开始增设烹饪职业高中部,变成一所普教与职教并存的复合式学校。1989年4月,学校与烹饪职高分离,重新成立独立初中。1991年8月,三十五中学增设了小学部,成为小学与初中并存的学校。1993年7月小学部迁走,三十五中学又成为一所独立的公办普通初级中学。XX年8月旧校舍推倒重建,三十五中学临时搬迁至原望海小学,经过了一年的借地办学,XX年9月全校师生终于回到了重建后的崭新校舍。学生也由搬迁前的五百余人增加到六百余人。学校的面积和学生数都进一步扩大,教育设备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几代人,四十多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铸就了这所学校的光荣史,学校先后获得“中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中山区文明单位”、“中山区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中山区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中山区特色学校”、“中山区‘十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中山区新课程与校本课程先进单位”、“中山区三八红旗集体”、“xx市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xx市中小学大课间活动示范学校”、“xx市文明单位”、“辽宁省规范收费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三十五中人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学校发展的历史。

2、现时办学规模

新校舍占地面积12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XX平方米,操场面积6905平方米,按照24个教学班级设计,现在实有21个教学班,其中4个日语特色班。目前学生总数658人,教职工总数90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

3、硬件设施:

教学楼分A/B/c三部分,其中A区为教学区,B区为综合实验区,c区为办公区,另有一层体育馆一栋。教学区有23个专用学生教室,一个名师工作室;综合实验区有物理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2个)、计算机室(2个,)、美术活动室(1个)、合唱室(1个)、舞蹈室(1个)、容纳4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1个);办公区除教师办公室外另有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多功能会议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学校有标准200米塑胶跑道的操场,顶高11米的体育馆,此外篮球场足球场等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4、学生概况

学区内的学生多来自普通职工家庭,学区外的学生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但近几年,随着周边中高档小区的建设与开发,这一现象有所改观,学区内学生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素质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5、教师概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90人,其中教师89人,工人1人。高级教师50人,中级教师24人,初级教师人16,研究生学历2人,在学研究生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结构如下表所示:

年龄结构

30周岁以下

30—45周岁

45周岁以上

学历结构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职称结构

高职

中职

初职

骨干教师结构

市级

区级

专任教师结构语

思品

体美信息综合(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现代化新校舍的投入使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机遇,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的回暖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2.学校固有的优良传统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师德高尚,风气正、教风好;学生思想单纯、朴实率真,尊师守纪,学风端正。

3.长远的来看,我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没有好的学苗和一定数量的生源,办学质量就无从谈起。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社会认可度在加强,加上老城区的改造,学校周边现代化住宅区的相继建成,使我校的学生素质和数量在逐年提升,这在中山区整体学苗日趋减少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4.学校内部管理运作良好。干部队伍工作作风踏实,人际关系融洽。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教师精力旺盛,思想开放,爱校乐学,肯于奉献。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1.短时期内我校所处的寺儿沟地区还是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这就造成我校现在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文化素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状况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师资队伍整体年轻,缺乏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师。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7岁,虽然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数的22.6%,但目前还没有区级挂牌名师,还未形成在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团队。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虽然在教育教学上干劲足,然而也缺乏一定的经验。这种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结构既为教师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名师的培养带来了许多困难。

3.社会固有的偏见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

4.学校教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旧的教育模式下的固有经验在束缚着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教师的眼界还不够开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学校发展定位及目标分解

1、理念及其解读

把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幸福成长,建设和谐幸福校园。

教育应当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提倡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幸福的教,幸福的学”。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让每一名师生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和幸福。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从而使全体师生的人生充满着幸福,成就一个幸福个人。

要把“四点”作为幸福教育的抓手,即幸福教育的起始点在教师——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幸福教育的落脚点在学生——没有幸福的学生就无从谈幸福的教育。幸福教育的切入点是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没有素养的提高就不能理解幸福教育的真谛。幸福教育的着力点是课程化活动——各种寓教于乐的课程化活动既能凝聚人心,又能让人们通过活动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让人们始终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保持强烈的新鲜感,并从中获得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关注师生自身内外和谐统一。工作着,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体验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关注师生的幸福感,要补充他们心灵的氧气.让师生身心和谐。学校既要关注师生教学生活满意度,也要关注师生的日常生活的满意度。学校要把满足师生正常的需求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2、学校发展定位

xx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发展定位是: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校将在“让师生幸福成长,建设和谐幸福校园”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以往自主发展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全力提升师生的整体人文素养,营造和谐、幸福、民主的校园氛围,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讲求创新研究、注重特色发展、致力文化建设、关注师生幸福的区域性优质学校。

3、目标分解

(1)学校发展目标

形成符合人性化管理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做主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形成较稳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搭建起了适宜的教师发展平台,形成特色化的校本培训机制,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毕业生中考成绩接近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2)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爱职业,爱学校,爱学生,肯钻研,肯奉献,科研意识强,教师群体的综合素养有显著地提升,有体验幸福的境界(知书达礼),有奉献幸福的人格(尚德乐业)。培养出一小批在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15%)。

(3)学生培养目标

学生爱学习,敬师长,爱学校,有礼貌,爱祖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明理明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格物致知),爱好广泛,学有专长。

三、重点项目的确立及规划达成的发展策略:

(一)、三项重点项目

1、诗意校园及书香校园的建设(幸福教育的环境建设)

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因为校舍新,需要设计和规划的方面很多,如诗歌长廊、照片楼道、温馨楼道、社团展示墙、学生休闲放松区、开放式阅读区等人景交融的文化景观的建设等等,一个美化绿化效果好,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在注重硬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要加强软环境的的建设,如诗歌诵读会、读书报告会、教育博客群的创建、师生人文素养提高的校本培训活动等等,形成特色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机制,积极创建和打造诗意校园、书香校园。

2、精品及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推广(幸福教育的课程建设)

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要让广大师生在富有新意,印象深刻的校本课程中体验生活,感知幸福。开发入校及毕业课程,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如《诗歌诵读与鉴赏》、《名著赏析》等。巩固特色校本课程,如《跆拳道》、《节日文化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等。通过校本课程全力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3、教师队伍建设及师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幸福教育的队伍及内涵建设)

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首先应当从教师抓起。制定《xx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计划》。把教师人文素养提升作为本校教师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学习。培养教师自觉阅读的习惯,拓展视野,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持久地做好教师的教育博客圈建设工作,鼓励学生开设博客,绿色上网。

确立三十五中学教师素养目标:喜爱阅读,博学强闻;爱好写作,文笔隽永;反思总结,探究发现;适应潮流,技术领先;衣着得体,注重仪表;讲究卫生,举止儒雅;语言文明,谦逊有礼;富有爱心,讲求公德。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和观察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鼓励学生积极写作,通过写作交流思想展示才华;鼓励学生建立各种特色社团,通过各类社团组织,使学生得到历练,能力得到提高。

(二)、发展策略

人文治校(科学管理策略)——人性化的团队,科学化的管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让师生在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和幸福的精神家园,从而提升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文化立校(文化引领策略)——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鼓励师生阅读写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健康高雅的文化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以面朝大海的胸襟去描绘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景,加强国内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营造幸福的氛围。

质量兴校(目标导向策略)——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追求工作和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争取达到区内二类学校水准,在学校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增强个体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科研助校(课题牵动策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教育科研成果辅助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成长和收获的幸福。

特色强校(项目推进策略)——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努力开展学校的特色项目建设(节日文化、诗歌诵读、诗意校园、文学赏析、书香校园),以特色项目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通过诗意校园等特色项目的带动,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去体验学习和生活的幸福。

四、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注重人文治校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和奖惩制。进一步梳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逐层制定并下达学年目标任务书。进一步完善考核和奖惩办法,完善学科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中层干部等考核奖惩办法。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教代会议事、评议能力。实行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全体行政述职制度,形成“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干部工作作风。宣传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努力实现内涵发展。要将“让师生幸福成长,为每个人的幸福和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师生中达成共识。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着重提升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活力校园的内涵,营造“公平、公正、协作、宽容”的人际环境,努力锻造“勤勉

善思

好问

求实”的学风,“敬业

耐心

严谨

探索”的教风以及“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干部工作作风。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完善学校网站,进一步加强教育博客群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内外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提高管理效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全体师生对学校主流文化的认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实施高效课堂,探索出一条适应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减负增效。关注国内外教育动向,注重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视野。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开展师德教育,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完善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弘扬优秀师德品质。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开展新型学生观和质量观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开展师德修养培训,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完善和落实相关考核制度。引导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将学校师资队伍的潜在能力转化为显性优势。开展小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创设教师发展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的辐射作用,为教师创设“一专多能”的发展途径,推动教师多元发展。强化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校本研修,开展案例、课例、教育关键事件、课堂生成资源等方面的培训和研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开展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现有的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开展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华师学习的名师培养对象的辐射引领作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落实小课题研究。整合学校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活动,加强小课题的研究,努力创设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切实提高校本培训质量。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提高教研组长在教研组管理和促进学科质量提升方面的能力,逐步改善目前存在的“弱组”现象,使各学科都能协调均衡发展。为干部和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教职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和管理理论,在岗位上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团结协作、刻苦钻研、不断进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加强教工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

3、夯实德育工作,注重德育实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育人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案例研究展示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全员育人”,“育人第一”、“时时处处事事育人”的意识。健全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任务让学校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育人职责。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加强德育骨干队伍的校本培训,通过案例研究结合专家讲座,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的整体建设。加强班主任科研能力,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出版《三十五中学教育案例集》。加快校本德育特色活动的开展,形成我校特有的德育校本教材,扎实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且有明显实效。形成具有我校特点和传统的德育活动系列化方案,持续开展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特别是对现实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价值的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开展星级班级和个人的评比。初步形成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人人做主的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充分发挥了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设立文学讲坛,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组织读书报告会和写作大赛,引领校园文学发展。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整合德育力量,优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育人网络。通过社区教育、家长学校、家委会等组织,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德育工作上的合力。

4、提升师生文化品位,打造诗意校园、书香校园

注重环境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使整个校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加强学科文化建设,注重学科渗透,形成特色文化。通过精品校本课和语文教学加强师生文学素养,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竞赛;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开发编写书画校本课程;体育课加强跆拳道以及自编操的训练。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根据教师特长开设校本课程,在书法、手工、跆拳道、棋类、舞蹈、合唱、表演、器乐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特长培养。走进教育经典,构筑书香人生。举办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主题的诗歌节活动,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和写作展示会,让诵读与写作成为师生的日常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创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让人文素养的提高辐射家庭辐射社会,陶冶情操的活动中,丰富师生的诗意人生。聆听大师声音,追随名家足迹。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开展教师论坛、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丰富校园文化。购买经典,名家的书籍、磁带光盘等相关资料,放置在走廊或阅览室供师生随时借阅和学习。

五、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步骤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年打好基础,中间三年基本成型,最后一年全面达成目标。

(一)全面实施

利用一年的时间,在教师自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人文素养书目推荐,引导教师喜爱读书,增强教师的知识底蕴,逐步转变教师的价值追求和教育行为,初步感知幸福教育的真谛。通过小课题研究,推动全体教师走“校本研修”之路,一线教师都能参与到学校的课题研究中来,部分教师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进步明显,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较明显改进,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遏制学苗流失,力争使在校学生数稳定在700人左右。

(二)重点推进

用三年时间,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主动研究的科研意识、有积极创新的工作氛围。着力打造诗意校园及书香校园的建设,做好精品及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水准,使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校容校貌整洁儒雅,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在市区内达到中上水平。

(三)持续提升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全力提升师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各学科至少培养出1名在区域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营造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将我校建设成一所师生幸福和谐、人文素养高、社会满意度好、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成效、文化氛围浓厚、讲求创新研究、注重特色发展的全面开放型的区域性优质学校。

六、学校发展规划保障

(一)、思想保障。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的保障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让每个教师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并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规划的实施。加强理论研究,强化理论研究的保障作用。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发展、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等各方面的前沿理论,用科学的方法推动规划的实施。

(二)、制度保障。完善合理的管理系统和适当的议事制度,完善教代会,集中广大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来管理学校,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强化考核评估的保障作用。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检查和评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将适时进行自评,根据实施中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适时调整,保证规划实施中的实效性。

(三)组织保障。明确各级任务和职责,分解和实施规划,保证规划在实施中形成合力,强化组织保障作用。成立校本督导的监督小组,重视自我评价,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定期对学校的发展做出检查、分析和评价,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强化监督保障作用。

(四)技术保障。加快信息化推进,强化现代技术的保障作用。坚持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加快基础平台的建设,加大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培训力度,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寄李道人,寄李道人王安石,寄李道人的意思,寄李道人赏析下一篇:西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