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2022-07-28

第一篇: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黄竹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县推进跨越式发展,加速实现“率先从中部市县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强镇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服务“大黄竹建设”为中心工作,结合我镇的实际,对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黄竹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原则。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统筹规划全镇发展布局,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全镇各村的实际,进行分类指 1

导,努力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信息服务力度,加强中介组织和运输队伍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4、坚持开放原则。加大我镇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情况推介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外商进来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特别是引进农副产品项目,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经济总量明显扩大,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年均增长%。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城镇化建设

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扩建现有农贸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功能,启动石料、优质水资源的开发以及老市场改造、老公社商贸小区开发,加快打造高速路餐饮物流区建设,完成昌兴新街开发和信服街改造项目以及行政办公大楼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大黄竹”建设

通过投资商规划设计和投入资金对白塘水库周边进行整体开发,建设旅游度假酒店和别墅区、休闲体育、湿地公园等

项目,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与老城区改造、新行政办公区域建设等同步开展,稳步推进“大黄竹”建设。

(三)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扶持农民和引进外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加快引进农产品加工冷藏项目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引领农户自觉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2、扩大养殖业。

以政府引导为主,利用扶贫资金,一是发挥现有鱼塘水库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逐步形成我镇淡水养殖龙头基地;二是以“沼气+养猪”、“公司+农户”等形式引导农户发展家禽家畜养殖,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区域养殖规模;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多方向、多层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抓早抓实“双冬”工作。

争取资金对渠道、拦水坝、引水渡槽等水毁水利设施进行修复,积极配合做好农田整治项目,将冬种瓜菜抓出亮点、抓出品牌,逐年提高冬种产值。

4、积极组织劳务输出。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培训”工程,每年计划举办就业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400人,并加强与就业局、扶贫办以及相关企业、工厂的联系,力争每年向外劳务输出200人以上。

(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

“十二五”期间,以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瓜菜种

植技术、热作种植技术等为主要内容,每年开展专项培训班2期以上,培训村干部100人次以上;每年组织镇领导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书记(主任)到经济发达市县文明生态村示范点和瓜菜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一次以上,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致富能力。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强镇优村”工程,全镇计划创建溪边等文明生态村共个。文明生态村做到道路便化、造林绿化、村路亮化、庭院净化和整体美化,建有体育运动场所、文化室和宣传栏,并配建沼气池和无害化户厕。

(六)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指标任务

围绕每年的下达指标,以保持低生育水平为出发点,完成各项计生工作任务,出生率控制在14‰以下,性别比控制在113以内,法定生育率在95%以上。

(七)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彻底解决农村“行路难、喝水难”问题,重点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加强乡村道路建设,争取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解决农村安全卫生饮水问题和乡村道路问题。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把规划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由党政一把亲自挂帅,负责指导和协调工作。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形成了级级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解放思想,提高发展创新意识。

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开放、求实、奋进的新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用市场机制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大力扶持和鼓励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3、健全机制,强化督促检查。

全面深入群众和基层进行调研,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定期检查、评比奖罚等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专门检查监督队伍,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成绩突出的者进行大力宣传和表扬,对弄虚作假、虚以应付者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中共黄竹镇委 黄竹镇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5日

第二篇:八达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八达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2010年11月10日

2006年以来,我镇以构建“富裕八达,平安八达,文明八达,和谐八达”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农业强镇、科教兴镇、文化名镇”四大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五大战略”,以“项目攻坚年”、“企业服务年”和“城镇建设管理年”活动为载体,突出“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两大重点,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八达建设步伐,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粮食总产量由6300吨提高到7240吨;畜牧业创历史新高,小家禽由一家一户的传统养殖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基地养殖的转变,并由5年前的16万多羽提高到现在的19万多羽,同比增加20%,生猪出栏由20065头提高到21885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68元提高到2830元,同比增长51.5%。较好地完成了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在2008年全县“双文明”验收评比工作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牢固树立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到市场上去”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个重点,按照培育壮大畜牧、生态林业,积极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一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共计投入资金125万元,着力抓好县城周边示范带建设,加大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力度,以点扩面,

- 1入,积极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五年来,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后续产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梯次推进的格局。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道路交通、水利、供电、文化教育和办公场地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一是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按照力争实现屯屯通路的要求,主动对接、抢抓机遇,协助县交通部门完成了土黄那汪至广南县底先村、县城至周帮、水泥厂至文雅、旺子至唐家湾、修建夜蒿至罗兰等23条通屯公路,共完成屯级道路116公里,村屯道路硬化18公里,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达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走“上级补助、部门帮扶、群众投工投劳”的路子,协助县水利部门等大力实施广西大石山区人饮工程,投资320万元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共有29处,受益人口达5960人。三是积极向上争取,多方协调,配合县电业公司完成4个屯的农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四是积极争取县教育部门等的支持帮扶,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新宏校点维修、旺子小学道路硬化、木呈小学场地硬化、解决周帮小学的校舍等,完成了十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五是完成广东对口帮扶“整村推进”木呈示范村工程建设及唐家湾灾后重建工作,打造了木独、羊角老、岩怀、伟么、那龙、八门、驮牛厂等易地安臵点的建设,全面完成周帮村和坡皿村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第二批、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工作。稳步推进木呈村平浪移民点的基础建设,完成了人畜饮水的修建工程,拉通了生活用电。六是积极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房改造工程和沼气池的建设。完成了964户茅草房改造和519户危房改造。同时完成970座沼气池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卫生环境,更重要的是建成沼气后,群众“以气代柴”,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七是协助县水利部门完成龙英、花贡、下伟芒、周帮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八是我镇综合楼建设项目是我县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该项目主体工程为5层楼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 3

23、招商引资成果显著。五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主动亲商、扶商、安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搭建招商平台,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商软硬环境,筑巢引凤,另一方面动员全镇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招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镇引进了诚信红砖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祥升水电物资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勘探、城东加油站、冶炼加工厂、保健食品加工厂、诚兴大型物流停车场、集成综合商贸项目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镇,境内固资产投资总量达1亿多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220余人,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我镇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和“一年典型引进、三年分片推进、五年整体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1、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我镇把抓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找出“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下大力气抓了老街、唐家湾、宏达、新红、木独、驮牛厂、伟么等点的树典型和建设工作,我镇主动和建设、发改、扶贫等有关部门对接,从规划抓起,严把质量关,用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抓这些点的建设。一是以产业为抓手,建设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镇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转变群众的观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为抓手,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区水产畜牧局的帮扶下,新达村成立了养母猪协会并由20户农户组成的母猪养殖示范小区,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猪种、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式和配套建沼气池、粪便发酵池等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发展饲养母猪产业。母猪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新达群众增收目标,新达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远远高

- 513个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和户户通。国土整理项目已完成98%,项目的实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4、民主管理落到实处。“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以规范。2008年实现“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农村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2010年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促进新农村各项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六)整治平安建设

(七)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镇政府认真落实区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能繁母猪补贴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综合直补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计生工作由黄牌警告变为计生先进镇,切实有效的开展“创区优”和“诚信计生”活动,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8‰以内,各项计生指标均在95%以上。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大“计免”、“降消”工作力度,“计免”和“降消”工作通过上级检查验收和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高度重视普九工作,倾全镇之力打好“普九”攻坚战,“普九”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完成全镇居民二代证证换证工作。完成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录入工作。全面开展了第六次人国人口普查。成功举办两届新农村杯气排球比赛,积极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等,组织发动干部群众开展了各种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大学生和困难干部职工捐款捐物。通过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增强了全镇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更有助于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八)廉政建设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提供了

- 7程。以新达、红星、八达、花贡、那卡为辐射面建设千亩大棚蔬菜区;以坝林、坝弄、土黄、木呈辐射面村建设千亩林果生态区;以周帮、旺子、坡皿、龙保为辐射面建设生态养殖区;以那卡为中心,以红星、新达为辐射面建成新型农家乐、休闲庄等乡村旅游区;以新达为中心,以那卡、红星、土黄为辐射面打造“新农村示范片核心区”。全力打造坝林村农贸市场。继续做好万寿新区、花贡小区等县城建设一带规划区的征地拆迁工作,为县城建设和工业发展服务。依托汇农生态养殖场、新达母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标准、规模化,新建10万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5个、10000只标准化肉鸡养殖园5个,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3个,实现养殖业经济收入的翻番。

2、夯实品牌战略基础。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林果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积极利用县镇科技资源和县政府即将组建的区域农技推广站,围绕“汇农”和“新达”两大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1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镇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搞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新达村为中心的设施果蔬园区和公路沿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解决项目区内人畜饮水水及灌溉供应。从市县两级积极争取资金、设备,推广林下养殖,完成新达、那卡、红星的无公害果蔬生产设施的全覆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水果、茶叶等技术及各类林果储存和深加工技术,提高林果附加值。

(二)围绕县城建设规划,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构建农家乐、休闲山庄乡村生态旅游。结合我镇天时地利优势,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有效整合境内星散分布的农业科技观光

- 9机制,进一步发展农村客运,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努力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同时做好红星至土黄段及土黄至洛里支线二级公路建设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七是积极配合县移民部门做好威后电站等后期扶持资金项目,并监督群众做好资金的使用。

2、完善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健全村级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镇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3、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 “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所有村务工作的开展均按民主议事程序履行,并上报备案;农村财务管理全部实现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到先进乡镇学习致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五)办好民心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心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300户以上。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让适龄儿童100%完成九年制教育,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大“五六”普法力度,提高

- 1112 -

第三篇:小厂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小厂镇基本情况

小厂镇位于沽源县东南部,辖1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4500户,14600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东西走向的小白线、南北走向的宝平线贯穿全镇,距北京260公里。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是发展思路更加完善。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多次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打造“四区一带”(商贸流通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生态旅游区和主导产业带)发展格局,加速推进京北生态经济强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二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778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55.7%、44.9%、79%。

三是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完成了小厂镇城镇建设规 划,完成旧城改造10000平米,新城建设50000平米,改造并新建城镇公路15公里,安装路灯30盏,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米。特别是2010年,完成新民居建设360户共32040平米的主体建设工程,总投资达到4300万元。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五年来,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33公里;建候车厅4座;完成水浇地改造5000亩,输电9000

- 1 -

米;硬化葫芦河渠道200米,完成田家营泄洪渠清淤208米;完成低压改造1800米;整改移动、联通线路1000米。

五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镇共发生上访案件8起,较2005年下降75%;结案率达到100%,全镇未发生一起非正常访案件。禁毒工作实现了零种植,法轮功专业村新农合缴纳率达到90%以上,全镇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缺乏重大立镇项目,全镇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解放,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下一步加以努力解决。

二、明年乃至“十二五”工作谋划情况

2011年,我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围绕全镇既 定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4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80元。到“十二五”末,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2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

围绕实现以上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加快新民居建设。2011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小厂村新民居建设二期工程250户22460平米及基础配套设施、

村活动中心、村委会等建设任务。同时,启动野马营3个自然村的新民居联建工程。二是完成政府附属楼建设工程,实现派出所、城建所、司法所、计生服务站、文化站等站所一院办公,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三是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投资20万元,完成广场绿化、硬化、亮化,新上音乐喷泉一处。四是力争引进上级项目资金,完成镇区地下排水工程。到“十二五” 末,完成整个镇区旧城改造工程;6个中心村迁并完成5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调优种养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来抓,重点抓好蔬菜、舍饲养殖和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节水、设施蔬菜。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新建设镇区赤宝线东千亩节水蔬菜种植片区,作为小厂村新民居住户的产业保障。同时,在仁和堡中心村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一处,达到可辐射仁和堡、长梁沟、光明、馒头山、小厂、白庙洼等双万亩蔬菜种植村的规模,2011年完成场地“四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工程,建起部分恒温库,初步投入使用,之后逐年完善。二是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积极引进客商,在石柱子村新建现代化奶、肉牛养殖场一座,在万水泉新建肉羊养殖场一座,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全镇发展舍饲养殖开好头、起好步。2011年,力争全镇奶、肉牛舍饲养殖分别达到1000头,肉羊舍饲养殖达到2000只。到“十二五”末,使舍饲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

业。加大对三河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关心和扶持力度,2011年新上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同时,扶持我镇博源菌业责任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在原有50个大棚的基础上,新增大棚100个,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带动没有种植蔬菜和发展舍饲养殖的村户均发展食用菌大棚一座,使其成为这类村的产业保障。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充分发挥我镇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开发商,加速旅游资源开发。一是加快野马营水库水上及湿地草原综合旅游开发。目前有3家北京旅游开发公司正在做该旅游项目规划,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强与他们的合作,选最有实力、最有诚意的公司合作。二是加快九龙泉旅游开发。依托两处旅游景区,逐步将野马营中心村、椴木梁村和西湾子村建成家庭旅游专业村。

(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我县丰富的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在加快发展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到2015年,力争把小厂镇打造成辐射京津、内蒙、承德等地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一是建杂粮杂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一座。2011年完成场地选址和“四通一平”工程,力争引进企业建设经营。二是加快仁和堡中心村蔬菜市场建设。三是增加农家店数量,扩大覆盖范围,逐步使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店、农资店等商业网点。

(五)大力发展绿色矿业

协助有关单位重点抓好红泥滩村萤石矿、煤矿和野马营铀钼

矿、棠梨沟铀钼矿的探矿工作,力争早日完成,早日开发。

第四篇:泉子街镇十二五期间婚育新风活动意见

泉子街镇“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全面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意见

各村(居)委员会:

“十一五”期间,泉子街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日益增强、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已经逐步形成,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整个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为进一步做好婚育新风第四阶段进万家活动,全面推进泉子街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工作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 活动目标

泉子街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目标是:围绕一个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发挥两大宣传网络优势(媒体宣传网络、人口计生宣传网络),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深化“四个融入”品牌工程(将新型婚育文化融入到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之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婚育新风活动开展与优质服务相结合、与惠民工程相结合、与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与村居民自治相结合、与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相结合),建设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通过“一二三四五六”工程的实施,产生一批进入家庭、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三、基本原则

(一)立足基层,面向家庭。充分发挥居民(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关注家庭需求,着眼家庭发展,服务家庭成员为目标,积极发挥发挥社区和家庭的功能,动员和督促广大群众和家庭广泛参与。

(二)统筹协调、群众参与。发挥成员单位的组织指导协调作用,对婚育新风活动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推进全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各自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注重从实际出发,强调实际效果,重点加大对农牧区和流动人口的工作服务管理力度。

(四)丰富形式,创新载体。不断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结合实际,发挥本地民族文化优势,将婚育文化融入历史、宗教、民俗、现代文化之中,构建人口文化多元化的大文化格局。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均衡社会的思想共识。利用现有的宣教舆论阵地,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人口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广泛参与性,形成良好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舆论氛围。

(二)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开展宣传新型婚育观念、政策法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引导家庭成员的婚育行为,自觉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通过发放叶酸、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通过大力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集中整治严打“两非”行为,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三)大力建设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人口文化。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资源共享的大联合机制。充分运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宣传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展现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加强相关部门协调联合,资源共享,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指导影响群众。

(四)大力营造宣传环境,抓好阵地建设和宣传品开发制作。一是结合实际,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制作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众喜欢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精品,发放到群众中,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二是制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实物精品的宣传品,为少数民族提供生殖健康宣传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三是抓好建成的人口文化宣教基地的巩固提升。四是在城乡主要街道设立人口计生公益性、永久性宣传标语,同时做好文化橱窗、婚育新风宣传长廊等舆论阵地建设。

(五)大力实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四阶段项目。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确保经费投入。要成立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领导小组,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规划,抓好活动项目实施,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持续地开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将活动经费纳入经费预算内,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协调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宣传、人口计生、卫生、教育、民政等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改革创新,培育新典型。要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深化综合改革工作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同时,要拓展宣传思路,创新活动方式,培育新典型,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跨越。

(五)加强督导检查,做好总结评估。要加大对基层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指导与检查的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工作,确保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第五篇:理公港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思路

理公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重点,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越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通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2010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1亿元,比2005年增长87.2%,完成财政总收入 380万元,比2005年增长9%;连续5年完成县下达的财税任务;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843吨,人均占有粮食6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比2005年增长了6.6%,年均增长358元;2010年全镇居民各项存款达到3150万元,比2005年增长116%;较好地完成了本届党委、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有力地支持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换个方式搞农业”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把农业种到市场上”的思想,突出农业产业比建设这个重点,按照稳定粮食,壮大畜牧,生态林业,突出苎麻、油茶、林果等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完成农业总产

值6677万元,比2005年增长26.5%。一是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全镇重点抓好杂交稻的普及,优质稻的推广,粮食种植不断增产,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更新、产量不断提高。2010年油茶籽总产量达到1862吨,比2005年增长52%。二是苎麻产业稳步发展,全镇发展到6000亩,最高产量达到1080吨,几年内成了理公港农业产业的拳头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畜牧产业发展较快,畜牧品种改良,养殖产业有序推进,春秋两防、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有效落实。2010年完成畜牧渔业总产值2382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57.6%,规模养殖、特种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四是柑橘产业不断更新。全镇柑橘优质品种达到4000亩,年产量达到410吨,比2005年增长32%。五是林改管理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767亩,配套荒山补造 2628.7亩,公益生态林21954亩,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起,林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共完成4100户林地勘届及5800本林权证发放工作,调处矛盾案件30起。六是农村粮补政策成果进一步巩固。五年来,共计兑现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达160万元,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七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深化农村改革的推进,帮助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努力增强农民的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实施凝聚力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电力、文化、水利、街道及村级阵地建设,累计完成固定投资达 5100万元。一是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全镇14个村除商家坪村未通水泥路外,13个村完成了水泥路硬化41公里,总投资达1230万元,同时还修通了通组公路51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二是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全镇已建移动机站6座,联通机站2座,电信机站1座,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信息网络。三是农电网改造发展较快,14个村除牌楼寺、马进洞、洗马池3个村以外,11个村实行了农电网改造,提高了农户用电质量,降低了用

电价格,解决了用电难题。四是学校周边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中心小学和杨公桥小学的危房改造,修建桃十中的教学科研楼,总投资近100万元。五是村部建设有新加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全镇有观音垭、观音桥、牌楼寺、杨公桥、狮子坪、金鸡山等6个村新建了村部,解决了部分村无村部办公的困难。六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共投资400多万元,维修了黑冲、港堉水库大坝、渠道,恢复了小河口、牌楼寺、兰溪三个村1100米水毁河堤,新建三方不见泥的沟渠5100米,增强了抗旱抗洪能力,同时还完成了观音垭村的土地整理300多亩。七是集镇建设有序推进。投资30万元对政府办公室、干部住房、财政所进行了危房改造,改

善了干部工作生活条件;投资40万元新建了计划生育服务所;投资150万元新建了卫生院职工住房;投资25万元改造了派出所办公楼;投资10万元在集镇建设了垃圾围,解决了街道脏、乱、差的问题,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镇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教育科技迅速发展。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得情况下,投资10万元对中心小学和杨公桥小学的危房进行改造,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了小学入学率达到99.7%,中学入学率达到98%,教育两基和“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来,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抓牢主体指标,严格控制计划生育率,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9.3%以内,自然增长率为10‰,人口控制在15900人以内。三是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自2007年以来,全镇参合人数达到14130人,参合率

达到95%,共计住院人数达 5141人次,门诊人数8096人次,兑现参合补助资金450.5万元,群众深切体会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温暖。农家书屋工程,已有观音垭、小河口、杨公桥村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文化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已完成调视转星和地面安装工程,丰富了边缘山区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四是综治维稳建设不断充实。五年来不断完善综治目标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建派出所,加强队伍建设,“五五”普法工作顺利进行,综治工作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单位。五是民政救济工作深入开展。民政优抚、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户救助政策及时落实。五年来,共发救济粮65吨,救济款56万元,救济衣物810件,帮助1120多个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

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狠抓落实作风转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在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勤政廉政为民教育及创先争优活动,使干部的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顺利完成了党支部和七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配备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三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通过廉政阳光行活动加以落实,推进党务、政务、村务、站务、内务“五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十二五”计划的主要思路

为了制定好“十二五”五年计划,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努力

建设和谐美好理公港,“十二五”期间全镇发展总的思路: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绿镇、科技兴镇。主攻建材工业,振兴油茶产业,狠抓生态农业,发展养殖产业,搞活第三产业,强化科技兴业。到201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三个亿,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每年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社会各项事业有较快的发展,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着力抓好工业强镇。

充分利用本镇的自然资源,主要发展以建材为主的工业企业,五年内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个,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个,突出办好环保砖厂、石场、碎石厂。工业产值达到一个亿以上。

二、着力抓好农业产业。

整活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一是振兴油茶产业,积极引进老板投资,争取国家投资,实行油茶低产改造,发展杂交油茶一万亩,完成垦复四万亩,办好油茶加工厂,实现生产加工一条龙。二是开发红薯产业,建好红薯基地一万亩,投资100万元新建红薯粉加工厂一个;三是发展养殖产业,突出规模养殖,特种养殖,养殖产业收入年收入达到2千万元。

三、着力抓好基础建设。

1、公路建设。5年内通村公路硬化100%,组级公路硬化50%,农户通公路率达到95%。

2、电力建设,5年内农网改造达100%,农户用上安全电低价电,实行兰溪河电力综合开发,引进外资,建好高家溶电站。

3、水利建设,对正龙、土相冲、高家溶水库进行病险处理,大坝加固,渠道达标每年5000米。山塘整修每年10口。

4、街道建设,一是投资一千万元对漆伍公路改道,解决以路为市、街道拥堵的问题。二是投资100万元新建汽车站。三是投资100万元疏通街道的沟渠管道。四是投资50万元实行街道亮化工程,集镇街道实行路灯全面覆盖。五是投资50万元新建农贸市场。

四、着力改善民生工程。

全镇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振兴教育,投资100万元建好十中教学楼,2011年实行十中与中心小学合并。二是投资30万元抓好文化中心的建设,14个村全部建立农家书屋。三是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五是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建设,确保2011年镇敬老院五保老人入住达到40人。六是投资10万元新建镇司法所。七是抓好“五五”普法工作。

五、着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党员集中培训2次。二是完成下一届支部和村委换届选举,确保村级班子配备齐、队伍强、工作得力。三是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党委、政府承诺的实事狠抓到位,落实到位。

理公港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上一篇:招商年度述职报告下一篇:做人有血性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