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现代课堂

2022-07-22

第一篇:小学数学现代课堂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每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我们生活以及工作的效率,同时对于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使教学方法得到丰富,并且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多媒体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等有效的有效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对于提高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针对于小学生,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媒体是一种集声音与图像相结合的传播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活跃课堂氛围

高效的课堂效率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关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静态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动态的过程,这样具有活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比较有趣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有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教学手段

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们高效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手段得以丰富,老师们在进行数学课的教学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有效的措施

(一)创建学习情境增加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效率与学生们对于数学课程有浓厚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程中,老师们合理的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在对六年级数学《认识比》的学习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短片创设问题情境:小红的爷爷今年60岁,小红10岁,问怎样借助于除法算式的形式表示小红和爷爷之间年龄的关系?之后就有学生提出小红爷爷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借助于60??0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一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学生也会感到熟悉,进而引导学生跟随情境进行思考,最后探索运用除法算式进行计算[1]。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转化成更加形象具体地动态形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静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形象。如: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学习之后,为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借助于多媒体,以PPT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视频将正方形道具转换成为长方形,并思考每一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最后猜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对照视频进行结果验证,这样可以使静态的知识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成动态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加以掌握和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疑难问题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们掌握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积》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借助于对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圆柱形的厨师帽,高25厘米,冒顶的直径19厘米,问制作这样的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这是老师在像学生展示问题的时候,可以将厨师帽的具体形状以图像的形式在多媒体上表示出来,学生们在图像中发现这样的圆柱少了一个面,在直观的感受下可以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2]。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老师们巧妙地提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帮助的。比如,老师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比如一个农夫有若干只鸡和兔,他们一共有50个头,14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样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扩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文洪.巧用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高效[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76.

[2]张华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6,(3):206.

第二篇: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生态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需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本文试图从教师会用、善用、巧用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关键词:

情境

善用 巧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 、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誉为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又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校都得到空前重视,目前有的学校规定:凡是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这就使得有些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用现代信息技术,就用电脑展示几道口算题,感觉自己也是现代化教学。就连平时的日常教学,用多媒体觉得是一种时髦,以至于有的老师课课都运用信息技术,造成老师们抢占多媒体教室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不仅“大材小用”,而且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宝贵时间,形成“高成本,低收效”的不和谐局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呢?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确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活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必需掌握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才能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而且学校还创造条件让每位教师参加培训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学校每学期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比赛,多媒体教室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使用,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等等一切措施都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了筹码。

二、教师要“善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善于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与严谨性,数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入了课堂,为原生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如,学习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等变换关系。用多媒体创设原生态的场境,使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获得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比如在教学“小明的一天”也就是学习24时计时法,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把班上一个学生一天的起居作息情况制成七组镜头:午夜12时,夜深人静,人们进入了梦乡;早上6时30分,天渐渐亮了,小学生起床洗脸;早上7时30分,小学生背上书包上学;上午11时30分,小学生放学;下午2时30分,学生背上书包上学;晚上7时,全家在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午夜12时,一天过去了。每组镜头,都配有钟面,看到时针、分针不停地转动。同学们边看边论,熟悉的人、熟悉的场面,普通计时法与抽象的24时计时法就在自己身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三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可是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数学知识的原生状态中去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多媒体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 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实现资源共享,。

三、教师要“巧用”

在当今的教育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的优越功能,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原生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把抽象出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学生明白正负数。又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部分得到分散。

4、化肤浅为本质时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或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教学中可直观设计、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些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原生态情境,把静止不动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画面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搭配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多媒体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多媒体 ,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潢“门面”,从而丢掉粉笔、黑板及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但是由于速度比较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是由传统的“人灌”改为披着现代化外衣的“机灌”。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学生数学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身虽不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却是这场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工具,是营造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课程更新的一个重要保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具备图、文、声、像并举的特点,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书本等)的功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变枯燥为有趣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生活数学的教学观:既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又要注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只有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才能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

活,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贴近生活,引入时代气息,使教材变的“有趣”起来。例如,课一开始,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创设许多故事情境:(1)小朋友跟小精灵一起乘坐“嫦娥一号”到“月球上的数学王国”去探秘;(2)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口渴分吃西瓜的故事;(3)乌鸦喝水的故事……这样一些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曲折的情节,把学生带进了童话般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好奇心和愉悦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兴趣高昂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变沉闷为活泼

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可以使事物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我运用网络搜集了很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圆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要吃的月饼、有草原上的蒙古包、有2008奥运会的五连环、有自行车的车轮、还有井盖、民间的剪纸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这一切,使学生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的神奇、美妙,此时的内心体验远比老师的一一说教好上千百倍。当我问:“看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吗?”同学们都一反过去沉闷不语的状态,争着抢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圆给人类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圆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圆的特征,可以设计出许多美的事物。”“圆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教师传授被动的接受知识。上课时,由于班里学生多,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总是“一人讲,众人听”,甚至有个别学生一堂课未曾轮到过一次。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学习上很被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在没有使用多媒体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小数点位臵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性质,死记硬背性质,做题时很容易出错。应用了多媒体后,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首先出现:1,10,100比大小,和50与5比大小。接着在这些数的前面都添上了零变成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即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和0.50与0.5的大小,学生特别想弄清结果,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学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去讨论,去发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再用电脑投影进行演示,学生从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发现与思考,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变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学过程,揭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接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往往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要解决行程中的“相遇”、“相向”、“向背”、“同向”等问题时,可以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现这几种运动,并且教师可以把这组动画进行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区别,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使教学目标高质有效地达成。

五、变少为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学会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灵活的运用教材,充分的挖掘课本中隐含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它为教学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后,我紧接着让学生思考1----100中谁的因数个数最多。开始学生以为数越大因数越多。我在大屏幕上为他们一一演示100、9

9、9

8、97……等数的因数。然而演示的结果与大家的想象大相径庭,他们很困惑。接下来经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终于找到了60的因数最多。我又继续提问:你们还会想到60的

因数多会跟时、分、秒有关吗?课件出示《数学王国》这本书中的答案。古时候人们恰恰是因为60的因数较多,才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定为60 ,这样就可以使许多关于时间的运算简便。又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一天为什么有24个小时,这些秘密同学们都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中的网络自己找到答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魅力。

六、变慢为快

在小学数学阶段,以前由于利用原有的教学仪器对部分概念以及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导致教学起来学生不易懂且费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然而,现在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快速的展现教学内容,而且还省时省力。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通过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起初,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让学生迅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其次,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我反复展示课件,并适时的讲解,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解开疑问,还可以准确反馈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准确快速的反馈。在课堂中,对于好的且不同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并对其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错误的,我们可以个别展示,组内交流,

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节省了时间。此外,通过电脑出示习题也加大了练习的密度,节约了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总之,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和学和谐共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成为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积极创新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作者:马惠平

2、《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3、《小学数学教育》——《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作者:胡国鸿

第四篇:浅谈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吴 健

(盐城市第一小学,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或创造较为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教给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和策略,同时解决学生在外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功能;教材;课堂活动;教学策略

根据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影响外语习得过程有许多因素,包括情感因素、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学习者策略等。由于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最多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促进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过程。根据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和现代教育理论,我们把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归纳为四大类:培养学生兴趣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针对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点,构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教材挖掘深入化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接触目标语语言素材,观察和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把语言材料和活动的交际性、认知性作为重要的原则。教学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以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大量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课堂的话题也是调动英语课堂教学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不同的话题来组织课堂讨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同时建立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反馈,进一步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2、教学设计人文化

教案设计中要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1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尽量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去做事的能力,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比如自编chant 和歌曲,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增强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以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

3、课堂交际英语化

应尽量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气氛,课堂教学组织中尽量使用英语,以排除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 交际是个双向的活动,外语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输出有多重意义(Swain,1985),如(1)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输入;(2)检验自己有关语言形式的假设;(3)促进语言知识的自动化;(4)增强会话技能;(5)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环境,无论足课堂教学的组织,还是语言素材的处理、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都应该尽量使用目标语。

4、教学活动情景化

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英语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后产生一种自豪感,心里产生愉悦感。所以英语教学的课堂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如歌谣、游戏、猜谜、讲故事等。要让小学生能够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

5、教学步骤规范化

教学步骤规范化是指教学的内容和程序的规范化。外语课堂上,无论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还是用目标语开展的交际活动,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引起学生对某些重要的目标语语言形式的注意,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形式。传统的外语课堂往往是通过机械操练的形式让学生记忆这些语言形式。但由于这样的练习往往脱离现实的语境,过于枯燥乏味,甚至不符合学生外语能力发展的阶段需求,因此常常是事倍功半。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要求通过要求学生准备和完成交际任务的形式来增强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形式。

6、活动设计无痕化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有秩序、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的、没有教育痕迹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也最能有效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多维学习目标。外语课堂活动是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服务的,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都应该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要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么是提供语言形式操练的机会,要么是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要么是提供目标语交流的机会,或者是各种目的兼而有之。总之,课堂活动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恰当性和流畅性。任务型活动的语言材料既可以用于口语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用于读写的学习活动,所用的语言材料应取自于学生周围的所见所闻,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应用,要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有利于训练语言的恰当性和流畅性。

参考文献 :

1、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8期

作者简介:吴健,女,小学高级教师,第六届省教育学会会员,从事小学英语教育10年,先后公开发表省市级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市级“十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开发及研究”并顺利结题。曾获“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盐城市直教育系统新长征突击手”、“盐城市直先进教育工作者”、“盐城市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2006年公派至英国学习并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学业。

联系电话:0515-8981103 13051071722 作者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剧场路 83 号 盐城市第一小学 Email:yctc3060@163.com 论也十分激烈。景区主管部门、经营权受让者以及各界学者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足经济学的有关基本原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产权内涵及经营权实质等方面进行了系

3 统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现代产权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身的特点,采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比较与鉴别相统一,从风景名胜区产品特性解,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立社会各界对此争论,结合旅游业自近年来,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而

第五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物理教学的促进

摘要: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过程也相应的有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本书,一支粉笔,发展至今——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语音实验室、电子计算机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将先进的、宏观的、微观的和课外的信息以电教教材为载体传递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典型的教学信息,创造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其声、光、电的技术的采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更多地剌激了学生的感官,能产生传统教学媒体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途径,其双边活动的交流工具就是教学媒体。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现代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物理感知情境设计等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电教媒体的采用,加剧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因而,现代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起重要作用。

一、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有促进作用

物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科技的百事通,生活在当今科学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想象丰富、眼界开阔、兴趣广泛,其所见所闻往往会超越教师的专业领域,如果物理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闻所末闻,不仅会使学生失望,影响他们的发展,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中学物理涉及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非常广泛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知识跟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教材中还介绍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就不能照科宣科,不能照搬教学参考资料或别人的经验。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物理教师必须要有选择地摄取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树立现代的教学观。

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各知识点,深挖其内涵、联想外延,以物理现象直观化、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为目标,以物理时空拓宽、动态分析、静态强化、物理图象展示、物理立体模型、物理现象细微观察为素材,制成形象、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物理知识素材。将大量的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动态和立体型教学,由此也折射出教师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促进物理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即对教师的教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 现代化教学对学生的学有促进作用

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既是工具也是教具,如投影仪本身就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也是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因此一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本身就具有教学意义,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催化剂。

现代化教学较传统教学对学生更具诱惑力。现代化教学的变革和控制被研究

的对象,把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加以排除,发挥声、光、电、色、形、动的优势,以求最大强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使被研究的物理感知对象的本来面目更明显地突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从中得到多方面、多层次、逐级加深的信息刺激,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在动态学习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代化教学给学生的最初印象是直观、有趣、新颖,给学生认知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产生种种愿望,成为意志冲动的出发点,容易引起参与感,使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中进行,有一定的系统和顺序,从而使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显得和谐、均衡,现代化教学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大多是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使物理表象融合在内在的学习动机中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而目的的实现又将产生新的学习要求,从而不断推动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末来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学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大相径庭了。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确,现在的“三机一幕”只是现代化教学的雏形,而未来的教学手段应该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积极地将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用于教育之上,真正做到教育现代化,为教书育人增添一份有生力量。

上一篇:学校食堂整改报告下一篇:小学暑期家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