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2022-09-10

2001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实验修订稿) >的通知》规定: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增设一门“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 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等四部分内容。该《通知》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牢记选题的重要性

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所在, 正如有些学者所言:“问题 (或专题、课题) 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1]。而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开端, 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这是因为解决问题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解决, 而发现问题则需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他自己入太庙, “每事问”。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如他所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2]宋代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 ,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再不会问。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公, 只在每事问。”苏格拉底也认为, 问题是接生婆, 他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1]

2 选题中常出现的问题

恰当选题对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选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经过发散思维、归纳总结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观察、以及自身的反省, 力争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研究性学习对于师生而言是个新生事物, 在开始选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纵观选题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种:首先, 选择题目过大容易导致泛泛而论, 如“高考中成绩优异者的情况分析”、“二氧化碳与环境”这样的问题可以研究, 但不容易把问题分析清楚, 故这样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4]其次, 选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过于抽象如“关于我校高中生道德水平的调查”、“关于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1]。最后就是课题提出的依据不足, 不考虑课题的可行性如“禁毒在中国”、“高中生外语学习情况调查”、“计算机在收电费及火车售票等方面应用情况的调查”、“对饮用水的调查分析”等。[1]

3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范围的界定

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坚持“因地制宜, 发掘资源”的原则, 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 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各门学科中都有很多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 只要老师们启发有方, 引导得当, 同学们积极响应, 认真联想和思考, 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同时, 学生除了在学校读书外, 还要在课外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媒体, 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只要同学们善于开动脑筋, 善于归纳和想象, 也可以从中发现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另外, 日常生活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来说学生的课题都来自他的日常生活, 要在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从看似已经解决的问题中找出隐蔽未解之谜。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如学校或老师组织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都能引起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最后, 也可以对以前已有的课题进行改良和借鉴。学生往往由于准备不足或者缺乏对课题的充分论证, 选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选题不当的现象, 老师可以加强指导如:“自行车看书架的设计” (违反交通法规, 不安全) 转化为“无臂残疾人看书架设计”, “轻功水上行走研究” (不符合科学原理) 转化为“水上行走器设计”。[4]

4 选题应该遵循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 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它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 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 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但是由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的不同, 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所有的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疑问转化为要研究的问题, 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筛选。在引导中小学生选题时建议能注意以下原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周围的生活。问题最好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能回答和解释某种现象和问题, 尤其是要对中小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考虑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年龄特征和本校教师的指导能力。注意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影响。

总之, “选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 就课程开展来说, 它是基础、是起点, 选题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开展的成败;选题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来说, 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切入口, 离开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训练, 培养创新精神只能是空洞的口号, 没有任何意义!开展研究性学习, 选题为先。

摘要: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但由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局限, 学生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选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选题,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选题原则,选题界定

参考文献

[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5:11, 100~101, 104.

[2] 黎靖德.朱子语类 (卷11) [M].中华书局, 1983, 7:186.

[3] 殷俊, 李伯山.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 (上册) [M].南京:东南出版社, 2001:9~10.

[4] 周庆林.研究性学习指导:课题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8:54~54.

上一篇:评价湿毒清胶囊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下一篇:水库土石坝防渗墙在加固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