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网络安全文章

2022-09-16

第一篇:中小学网络安全文章

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

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才能融入到文章,正确的做好题目。那么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1)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3)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这些都是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以上为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如果不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达不到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因此,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例话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例话以《开国大典》为例,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运用。二是“有感情地朗读”。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朗读既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先描述了圆明园

昔日辉煌的景观,又描述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文章的思想感情。一些课文为了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它一般就是中心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落花生》中议花生一段,通过大家对花生好处的议论,得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做人道理,表达了父亲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如:《钓鱼的启示》课文最后一部分写34年后的感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4、从文题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再如《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抓住重点句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往往在文章中出现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句,就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体会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只有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整理旧知

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唿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总结

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标点符号 ……

有感情地朗读 ……………………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思考一下“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要求重点之一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二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阅读技能?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 确保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阅读行为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势必会和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产生碰撞。因此,作为读者作为阅读行为的主体者。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把自己也看作文章中的主角,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这样,就容易滋长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正确地把握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确保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那种填充式的教学。不能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所谓的正确答案作为标准,把自己的体会强加于学生。要清楚地看到,个体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也不同。如:教学《荔枝》一课,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临终前把荔枝全让给孙子吃了,你怎样看待这一件事?我本来的意图是要加深学生对母爱伟大的理解的,大部分同学也认同这是表达了母亲对儿孙伟大的爱。但有不少同学却这样认为:我认为母亲太溺爱孙子了,这样会把孙子宠坏的;我认为孙子也太不懂事了,奶奶那么喜欢吃荔枝都不留一颗。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我认同地说:“精彩!”,并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尊敬长辈方面做得怎样。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有学生独特地说:“我从插图中邱少云瞪大双眼,牙关紧咬,双手死死插入泥土中,可以想象邱少云也许已经疼得快受不了了,他也许一边拼命坚持,一边不停地在心里说:„疼死我了,疼死我了,烈火啊,你快点熄灭吧,我担心我会坚持不住的。‟”这独特的理解,更显得真实、人性化。怎能不予以肯定?

其次,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动笔的良好读书习惯,让学生成为文本、作者的交心朋友。我常跟学生说:阅读每一篇文章,你都要把这篇文章想象成站在你面前正和你说话、聊天、讨论的一位朋友,朋友之间谈话,不可能只有一方在说,另一方无动于衷。两个人在谈话、聊天、讨论,是两个人思维、认识、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因此,你在阅读时,文章激起你的不管是思维还是情感上的认识或是想法,都可以用文字写下来。很多课文后面其实也有这样的阅读要求——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你想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墨才读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想,直接写在句子的旁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长短的要求,就算一句话也好。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也喜欢上这种阅读习惯,并渐渐养成了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学生的课本上写满了自己的话可以看出。

第三,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成为文本角色中的一员。要更好地走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可以创设“参与”的情景,让学生“亲临”现场,与作者一起耳闻目睹,一起喜怒哀乐。教学《开国大典》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开国大典》;课间,我通过课件插播几段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的盛大场面,播放国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我还让学生都把自己当成现场30万人中的一员,确定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群众、记者、士兵、将军、嘉宾。整个课堂都笼罩着这样一种浓浓的气氛,如时光倒流,大家都亲自参加了开国大典一样。在这样的情景中,那条“激动、自豪”的感情主线就突现出来了。教学《第一场雪》,我把在网上搜集到的大量雪景图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我们这里的孩子虽看到过不少雪景,但一下子看到

那么多壮观的雪景,还是感到惊讶,都情不自禁地“哗—哗”地叫起来。看完后,我于是就问个别同学:“你刚才„哗‟了吗?你用这个„哗‟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惊喜!”我于是说:“你们看到的只是图片,就都惊喜得抑制不住,作者身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场大雪,他„惊喜‟的感情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走进那粉妆玉砌的世界吧!——自由读课文”学生就这样在迫不及待地美读课文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二、用好师生感情朗读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是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有感情地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手段和巩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如教学《鸟的天堂》,讲到群鸟纷飞这一段时,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用由慢到快,由低到高的语调范读课文,让学生闭起眼睛边听边幻想群鸟纷飞的景象。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仿佛都飞到了鸟的天堂,仿佛真的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那惊喜、兴奋的感情便油然而生。接下来,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学《第一场雪》,我抓住“嗬!好大的雪呀!”这一句子问学生:“一个„嗬‟两个感叹号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把它读出来?”经过讨论,大家觉得用稍重的语调加双目圆瞪放光的表情可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看到雪后美景的惊诧之情表达出来。而接下来动态、静态描写部分则应该用稍快、兴奋的语调来表现作者的赞美之情。学生在情感与朗读的正确把握中,美美地品读课文,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琅琅的书声中凸现出来。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感情的结合体,脱离感情的文章是不存在的。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尤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阅读主体意识,着力让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不能真正落实这一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引导”,按部就班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字、词、句,进而总结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过于死板,没有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和准确地把握文本,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歪解、曲解。这种方法表面上好像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情感的把握,也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这两种情况,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写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要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感悟文章情感呢?

一、走进文本,感悟文章情感。 作者把自己想描述的事物、想表达的情感统统述诸于文字,文本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要想体会文章的情感,我们就必须和学生一起深入的走进文本。

(一)抓文眼,体悟文章情感。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题思想,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和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一个“香”字来写。从这个“香”字中,首先,我们能感受到槐花的多。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其次,我们还能悟出槐花的美。每到五月槐花开放的时候,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能发出那么迷人的香气的花,那该有多美啊!再次,“香”还能表现出槐花饭、槐花新密的香甜诱人。最后,面对这样香的美食,槐乡孩子却并不独自享用,而是快乐地与他人分享,这种香就从植物天然的香、食物的香,上升到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勤劳能干的人性上的“香”。

由此可见,“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是感情的凝光点和集中点,紧扣“文眼”细读课文,便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抓字词句,品悟文章情感。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是解读课文的入口,只有理解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才可登堂入室,明白文章的主旨,达到阅读的目的。通过抓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来品悟课文的情感,是一种极为有效,并被普遍使用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如:《蚁国英雄》这篇课文写了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赞扬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要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字词句:首先是要抓住火舌舐动、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等词句。这些词句都能体现火势的大和当时情况的危急,能为理解文章的情感作很好的铺垫。其次是爆裂、肝胆俱裂、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这些词句都能深刻地体现出外层蚂蚁的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尤其是肝胆俱裂一词,读来真是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因此,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句认真品读,那么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就能水到渠成般地品悟出来了。

(三)通过重组课文、删改添换比较法感悟文章情感。 作者通过字斟句酌,把自己看到的各种事物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文字是沟通我们和作者心灵的桥梁。要想通过这座心灵之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采用重组课文、删改添换比较的方法来体味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真切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1、重组课文,感悟文章感情。

我们所要教学的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用词字斟句酌,还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就可以把课文整合成: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下种,我就把地溜平。 还可以整合成: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让课文读起来更加的琅琅上口,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到祖父的园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自由,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

2、删改添换比较法,感悟文章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作者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结晶,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句子、段落都浸透着作者的独运匠心,通过删改添换比较的方法就可以体味到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真切地把握文章的意思。如《灰椋鸟》中的这两个句子:我们选好观察的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和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的场面呢?把两个句子中的“观察”和“观赏”互换位置读一读,学生就能感受到前一个句子中的“观察”不能换成“观赏”。因为还没有看到那壮观的场面,所以就没有欣赏可言,只能用“观察”。后一句中的“观赏”不能换成“观察”,因为那样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用观赏不仅更恰当,而且还能表现出人的审美情趣,表达人们的爱鸟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悟文章情感。

现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地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观察图片,发挥想象,感悟文章的情感。 图片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教学的效率;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的难度,尤其是文章中涉及到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的图片,对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至关重要;图片还能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如:《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红军的英雄气概,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长征的艰难。这时,把红军经过的万水千山的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发挥想象,红军是怎样越过这些地方的,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和体会红军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二)观看视频,加深印象,感悟文章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视频要比单纯的文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帮助学

生了解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更全面地认识文章中介绍的事件、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中主要事件、人物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如:《大江保卫战》重点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大决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事迹,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播放1998年解放军抗洪时的相关视频,就可以把文字和影像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更全面地了解洪水的肆虐和人民解放军的抗洪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中重要人物、事件的印象,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要抒发的情感。

三、学科整合,多渠道感悟文章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重视其他学科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了解科学知识,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科学这一学科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学生们也很喜欢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其实,学生在科学课上积累的这些知识和培养出来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其感悟文章的情感!如:《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人们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呼吁同学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要准确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生就必须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积累。如:森林与土地荒漠化的联系、森林与洪水泛滥的联系、森林蓄水保土的作用、森林调节气温的作用等等。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才能谈得上真正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并激发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巧借绘画,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美术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它化抽象为形象、生动,使语文课不再枯燥,它不仅使得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还使学生能很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如:《荷花》这篇课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一边读一边画的方式。当挨挨挤挤的荷叶、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全都开了的荷花、小莲蓬、花骨朵儿都从学生的画笔下呈现出来的时候,不仅证明学生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他们也一定在绘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和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三)聆听音乐,渲染气氛,感悟文章情感。 李云生说:“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音乐能给人创造一种意境美,无论是欢快活泼的,雄浑壮丽的,抑或是悲怆低沉的,旷远惆怅的,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如能用好音乐,充分发挥音乐渲染气氛和让人宛临其境的作用,就能让学生真正地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动心动情,经久不忘。如:《二泉映月》记述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要让学生感悟出《二泉映月》传达的这些情感,就非要借助名曲——《二泉映月》不可。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用心听这首曲子,并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对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初

步的感知,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适当的情感基调。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乐曲,这时,学生把读书所得和婉转动听的旋律结合起来,就更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把这位伟大的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民间音乐家牢牢地记在心中,并成为自己的榜样。

四、拓展延伸,提高阅读质量,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多渠道收集对理解课文有用的资料,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

课文的学习、理解往往离不开资料的补充,尤其是那些离学生年代较远的课文,要想让学生读懂它,就必须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领悟出文章的情感。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邓小平不朽功绩、高尚情怀的赞扬和人民对伟人的敬仰及深深怀念之情,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邓小平的生平及不朽功绩有清楚的了解,有些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关键内容,甚至还需要教师作相应的补充和解释,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为学生领悟文章情感扫清障碍。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情感地感悟。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融注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只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来深切感受它,才能进入作者所表述的情景中,体察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否则,是无法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和情味的。如:要想很好地感悟《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母亲胸怀的无谓、伟大和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除了认真品读课文,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深情之外,还应该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想一想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我的母亲又伟大在什么地方?我应该怎样来报答自己的母亲?通过这样结合自身实际的思考,学生才能领悟到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母爱的淳朴与真挚。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抓课题 (如:《徐悲鸿立志学画》《虎门硝烟》《普罗米修斯盗火》《公仪休拒收礼物》等) (2)抓关键词、句

①抓中心句(如《九寨沟》《田园诗情》等)

②抓中心词 (如《开天辟地》《第一次抱母亲》等) (3)抓课后问题(如《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珍珠鸟》等)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

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

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生发点,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发自己独特体验与感受。 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分析题目:

②分析中心句、中心句,

③分析主要情节

④分析主要人物

⑤分析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

此外,体会思想感情,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方面体会;叙事的文章可以从事情的意义,事情中蕴涵的道理方面体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从抒发的感情,从景致中悟出哲理等方面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从说明的道理,揭示规律,给人以启示等方面来体会。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二、抓关键词句。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抓课后问题。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

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 。

第二篇:安全月文章

安全月资料

安全是永恒的话题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

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后,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绵长的高压线、轰鸣的机器设备、纵横的铁路线、一个个电铲、一列列电机车……从生产岗位走上了管理岗位,从喧闹中步入宁静的工作环境,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当我带着“安全”就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就是工友“高兴上班、平安回家”的喜悦时,我又常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认为较安全的管理部门存在着资金失窃、数据丢失和黑客的侵入、电器设备老化短路……电铲、电机车、皮带运输机等使用不当的安全隐患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被认为安全保险的路上行人,仍然防不胜防遭到天上“飞物”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有这么一个公式:幸福=零违章+零事故。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生活来自安全。当我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简单的公式、简短的话语时,眼前就会浮现各种事故中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想到人世间最难以割舍的亲情锁链被违章的利斧无情地狠狠砍断显得那样脆弱的时候,一种局外人无法感受的重于泰山的责任由衷地升起;当我意识到平时所学的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每一条、每一款都是用血淋淋的教训和代价书写、填补而来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的真谛。

“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企业、社会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是通过这些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全体工友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唤起每一位热爱生活、有仁爱之心的社会公民,担负起为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兴衰的这份神圣责任,使人人重视安全、时时事事做到安全,不因自己的过错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作为一种态度,“重视安全”在工作、生活中就会用心投入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责任,“重视安全”就会带着一种正确的思维与判断,遵规守制避免重蹈覆辙;作为一种境界,“重视安全”就能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也留意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关心。 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每名工友应尽的职责。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身份,肩负着不同领域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严守劳动纪律,反对“双违”,加强安全监督,做到“三不伤害”,是每一名工友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而作为家庭一名成员,提高家人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家人不违规乱纪也是对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至于整个社会都把对关心安全作为一种责任和自觉行动,那么,就一定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和避免不了的事故。 让我们重温并记住这条至理名言:有了安全,生活永远是春天,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关爱生命那样珍视安全。

抛弃侥幸,做安全生产的“胆小鬼”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太太坐在路边望着对面一堵有裂缝的围墙,总觉得它马上就要倒塌,见有人朝围墙走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那堵墙要倒了,大家要小心”。路人不信她,仍大模大样顺着墙根走去。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又有人走来,老太太继续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从墙边走过,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便走到墙根下仔细查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埋在了砖石之中……

老太太时时提醒路人注意安全,严格要求别人,但惟独不用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而她也为“放纵宽容”自己的态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想一想,看一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别人在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我们很容易看到,通常也会给他们善意的提醒和警告。但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却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事情偏偏这个时候发生?”,“我不会那么倒霉吧!”,“以前这么做没事,这次肯定也没事。”,“干不了多久的活儿,不戴安全帽也没事。”……而事故往往就是在这样对自己“宽容”的心态下发生的。有句话说得好:“侥幸一阵子,后悔一辈子”,生产过程中任何的麻痹大意、粗心疏忽,带给我们的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一辈子的痛苦。

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严格按规程操作,甘当安全生产的“胆小鬼”。毋庸置疑,侥幸和麻痹心理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安全生产不需要粗枝大叶、虎胆英雄式的人物。在操作、作业时,大家一定要记得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安全,要发扬“胆小鬼”的作风,遵章守纪,决不违章。对待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检修,都要做到谨小慎微,不蛮干。比如进入危险区域要戴安全帽;不随意跨越栏杆和机器设备;在开动机器前检查一下所有的螺丝是否都拧紧了,习惯性喊声“大家注意啦”;合上电闸前,看看是否还有人在操作,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检修前,安全措施是否落实,是否还存在安全隐患……不要嫌这样做麻烦,也不要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因为在生产中,你只有这样,你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苛刻”,才能真正做到“三不伤害”,才能真正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平安是福,安全是金。生活中,我们渴望以休闲的心情与家人漫步在恬淡的月光下,我们也希望能以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而这一切,全都离不开安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也为企业,希望大家能在安全上对自己“苛刻”一点,不让“侥幸和麻痹”这颗定时炸弹有任何爆炸的可能。

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

今年6月是第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通过参加公司安环科组织的各项“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部室加深了对《安全生产法》的理解,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各项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主题更是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安全是我们企业前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关系我们生命健康和安危的大事。没有安全的保护,我们就想处于一堆长矛之前,只要自己一时的疏忽,长矛就会扎进自己的胸膛,飞溅出自己的鲜血,结束这缤纷的生命之旅。安全应该从“心”开始,在开始某项生产作业时,先用心考虑各种安全隐患和危险点,事先做好预防措施,作业中时时处处牢记安全,克服麻痹大意、三心二意、马马虎虎的思想,加强对安全的重视,才能实现亲人朋友对我们“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的渴望,才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

火热的六月就要过去,“安全生产月”活动也告一段落,可是安全生产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在今后的生产中,我们所有的职工都能以本次“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更加关注安全,更加关爱生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亲朋好友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公司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而努力奋斗。 安全生产 常抓不懈

观事故案例有感

六月三日、四日,公司组织中层干部观看了安全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光盘。从播放的事故案例来看,固有千错万错,还是事故直接责任人的错误最严重。如果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按规范的操作规程去做,事故应当可以避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有人说,安全生产是个圆,没有起点和终点。这话说得相当准确,一旦这个圆有所断裂,就有可能付出血的代价。但现实工作中,总有一些人认为,电闸已经拉下,就不必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了吧;工作位置离地面仅两米多高,不系安全带也没事;每天重复的工作,今天也不会有事,等等。每天面对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面孔,久而久之思想上就形成了“零概率”、“不可能”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我们应当牢记: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不是哪几个人坐在一起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

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彻底摒弃“零概率”、“不可能”的观念,工作中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做,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才能有效地抓好安全生产。

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使全体职工都清醒的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平安是福

安全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习惯。做到安全,一方面依靠各级领导切实抓紧抓好,同时更要教育每个员工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那便如同多上了一道保险,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员工的这种意识,使其逐渐养成习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孩童时就扎根于我们的心田,那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上智慧和能力的反映。所以,在抓安全生产的工作中,第一:我们不能忽视对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包括应激心理训练,如冷静心态、勇敢精神、创造能力等;包括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如沟通、合作能力,健康的自我形象、自我调试;还包括安全能力的训练,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被害预防。这种训练强调实践和体验,力求使每个员工获得全面的生活经验。 第二:必须建立每个员工自我责任的概念。作为具有独立意识、发展潜能、各具特色的人,安全健康的工作,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衷心的愿望,平日的自护教育非常必要。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每个员工健全的安全意识、完整的安全知识和全面的安全能力,使每个员工建立起有效的应对社会危险的自卫系统。

为了每一个员工的安全,为了我们的工作舒心,更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让我们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平安是福!

安全装在心

通常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安全,强调最多的也是安全。然而在生产中有许多都是人为的责任事故,安全问题仍旧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粗心大意,不把某些细小环节当回事。某些细小的违章行为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有一则报道让人深受启发。美国杜邦公司在其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要求员工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里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喝水时手里不许把玩东西……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规章制度造就了“让员工在工作场所比在家里安全十倍”的神话,这就是从小处着手的力量。

安全生产的响鼓仍需重锤敲。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规定。但内容再好的规章制度,不去认真贯彻、积极落实,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因此,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作为企业职工,要做到把纸上写的,口里说的,切实变成日常生产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实际行动上落实安全,安全才得以保障,企业才得以稳定健康的发展。

我们公司是化工生产厂,许多员工每天都工作在较危险的环境中。因此安全对于我们来说异常重要。每一位职工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个弦。不要将一次偶然的便捷当作操作的习惯,不要将安全通则当作过眼烟云,更不要将环环相扣操作规程当作碎纸片片。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脚踏安全这块基石,以企业生存发展为理念,用安全生产意识行为方式去扼杀百分之一的大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 工作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只有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到位了,人员的安全意识到位了,有关安全的制度执行有力了,工作才能真正的干的好,干的长久,公司才能得到长远而稳固的发展! 把安全装在心里吧,那是一颗甜美的糖果送到嘴边的感觉,把安全装在心里吧,那是回家时见到亲人目光相对的瞬间,流露出的喜悦与幸福,把安全装在心里吧,把希望与梦想载着去画一个完美的圆,圆自己的梦想……

坚决克服惰性,养成遵章习惯

所有的员工都是不愿出事故的,都知道出现事故会导致祸端或受到处分,但仍然有人为了图省事不戴安全帽,或者有人嫌麻烦不执行特殊作业证制度,甚至还有人不按照正常动作操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事故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实际上很多违章出现的原因也是由于惰性引起的,特别是在生产事故中占绝对大多数的作业性习惯违章,无论找像什么天气恶劣,作业环境特殊,或者是员工身体不适等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客观的说辞,实质都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作业人员存在惰性习惯的结果。

从惰性思维的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自私心理,往往在失去群体监督的情况下暴露,比如车间严禁吸烟,某位员工大夜偷偷的吸烟,结果不注意导致发生火灾。二是追随心理,许多违规操作都是看别人这么操作,常了就成了众人中的一员,这种情况下,没有经验的违规者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三是粗心大意,比如高处作业,有些员工老觉得自己工龄都二三十年了,什么事没经历过,结果一不小心,从高处坠落,终身残废!

当我们认识到违章的根源,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实,安全就是我们战胜惰性的利器,也是形成遵章作业习惯的结果。通过安全培训、技能培训,大家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最主要的是养成了安全防范的习惯,那么违章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战胜惰性、形成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对持久的过程。要创建习惯性遵章体系,以学习和培训为出发点,培养符合公司安全文化的遵章习惯。一方面积极学习岗位规定、制度,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安全警惕教育等活动,为提高技能、转变工作态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或对作业指导书等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逐步养成规范的作业习惯,实现对个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的有效控制,真正确保安全生产无违章作业。

每项具体的操作任务和施工环境又有所不同,所以反违章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如果要找出一个好办法出来,我认为就是克服惰性,养成良好习惯。

安全的核心在人

安全防范要做的地方似乎有很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物、环境,但安全的核心在人,无论是什么时候,设备都是人在操作运行,环境安全与否与设备安全情况息息相关,所以只要能保证人安全操作,设备才能正常安全的运行,从而实现环境的安全。

绝大多数安全事故和隐患,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人的不安全的行为或人安全意识淡漠或不强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成败。可能因为人一时的马虎大意,或者因为人的一个不安全的行为,就会酿成大祸,甚至是灾难,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一个操作工随手将一个烟头扔在一个不该出现的地方,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多少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烟头惹得祸,记得好几年前,吉林中百大厦的那场大火,就是因为一个员工一不小心把烟头丢在仓库中没有踩灭,结果造成了54人死亡、2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几百万元的严重后果;再比如石油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安全带,在安全生产中安全带是高空作业中最有力的保障,它使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在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一些人因使用安全带不严守规范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安全意识淡漠或不强,实质上就是安全的两大主要的隐患。所以说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人的安全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不断的强化和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校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搞好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员工安全知识理论。循序渐进的做好日常班组长班前班后会议,精益求精的开展一分钟安全授课活动。

二是积极拓展国家及地方最新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紧跟国家安全标准化最新、最高要求,用法律法规武装职工,真正领会职工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理念,切实实现职工人身、身心安全。

三是安全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是在习惯。员工脑中有了“防”的意识,势必对员工的正规操作、自主保安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抓正反典型,促使员工把安全作为习惯,自觉消除习惯性违章,时时注意遵章作业,不去闯侥幸,进而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

“安全的核心在人”,只有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改变落后的不安全习惯,校正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三篇:安全相关文章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这幅标语无论是在生产车间还是建筑工地都随处可见。这幅标语,体现了一种意识,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浪潮下,以人为本成了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核心,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科学发展,只要看它的发展是不是符合以人为本。而安全生产、安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安全是对生命的责任,是对生命的关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在个别企业中安全事故频发,让这句标语几乎成了空喊的口号。

这些血的教训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生命高于一切,安全生产第一。没有安全意识的企业,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企业。只有“关爱生命,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科学发展,基业常青。 我们不需要血的代价换来血的教训,那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亵渎。安全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千里长堤,溃之蚁穴”,要未雨绸缪。这就需要每一名员工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自己负责任,对别人负责任,对企业负责任。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无所谓,多少年了,都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没发生,并不代表不会发生,也不代表安全都做到位了。只要存在安全隐患,它就有可能发生,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因此,每个人都要把安全牢记于心,处处留心、处处关心、处处用心,让安全的弦始终绷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百分之百的放心。

无论何地,安全第一。安全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要放在心里。对于安全生产,企业能做到就是从制度上下功夫,加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以及在生产中的执行力度。要让安全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要让安全知识普及到生产的方方面面,具体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安全没有及格,只有满分。当然,安全生产百分百,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要加倍努力,毕竟生命不是儿戏。我们知道,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何谈生产,何谈发展和效益,何谈幸福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就是生命;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就是发展。

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了你,为了我,为了大家,让我们携手前行,牢记“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使命与责任。

文摘

版权页:

第一章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安全意识常驻我心 员工应该将“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铭刻于心。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麻痹大意只会给人带来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工作中,我们都要提高警惕,无论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想休息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加强责任意识,牢记安全第一

何为“安”?

在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中是这样解释的:“安,定也。”那么我们可以理解“安”就是定下来的意思了。又有《左传》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居安思危”,这里虽然没有具体说“安”的意思,但从字面不难理解它是与“危”相对的。“危”就是危险,那么“安”就是不危险。 那么“全”呢?

“全”的含义相对比较少,只有完备、不缺少这类的意思。 再来看“安全”,它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平安,无危险;二是保护,保全。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映射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因为不知道谁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在很多企业里充满了乱象:发现他人存在安全隐患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隐患变成现实;发现单位存在事故苗头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终使苗头变成祸患。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首先,弱在他们“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安全第一”是世界通行的定理,理应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其次,弱在“预防为主”的意识没有落实。“安全第一”意识的体现,就是“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大难临头再去考虑“安全第一”。 最后,弱在主动性不够,也就是安全意愿不够。如果人人都把安全当做是别人的事,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没有了主动性,员工安全意识的普遍薄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无论是西方跨国企业,还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自我管理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

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迪俄蒙纤维制品公司的做法却非常的有效。这是一家规模只有300名员工左右的小型工厂,其主要业务是生产蛋糕的包装盒。公司安全主管给员工算了一笔账,使大家认识到,如果不齐心努力,公司随时都可能垮台,而自己也要沦为失业者。公司在员工中成立了“百人俱乐部”,实行自我管理。百人俱乐部代表全体员工行使职权,协调劳资关系,记录每个员工的表现,并对出勤率高、安全生产和业绩好的员工予以表彰并给予部分物质奖励。百人俱乐部成立1年,生产率提高4.5%,人际冲突减少85%,工厂实现了安全生产。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为什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都制定了,还落实不到行动上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多数员工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是公司强加于他们的,甚至有极个别员工有逆反心理。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安全规定和接受安全生产知识,就是我们安全管理采取的“强制原理”,强加给他们的“要我安全”。

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心里都应该清楚,安全是为了“我”,“我”要保证安全,“我”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企业是由每一个“我”组成的,“我”的安全观念、安全习惯、安全行为构成企业的安全环境,决定企业的安全水平,影响企业的安全发展。任何一个“我”,只要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变成单位的安全隐患。只有突出“我”的安全主体地位,发挥“我”的安全主体作用,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才是安全管理的精髓。

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就成了问题的核心。

企业管理者应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和规划安全工作,改变仅仅从财产是否有损失的角度抓安全的思维方式,把员工的生命利益放在心上,辨识劳动场所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场所进行整改,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对员工的劳动保护投入,为员工创造风险尽可能低的劳动场所。 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注重与员工的感情培养,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多教育、多鼓励、立即指出、及时提醒,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

一旦员工明白了“安全有什么好处”,就能理解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良苦用心,才会清楚安全生产管理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个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对员工起到有效保护;一次次的安全培训教育才能成为安全管理人员的善意提醒,进而入脑入心。 一旦员工能自觉、自发地主动刺激自己的安全意愿,用安全意愿来支配“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这样就能达到用意愿强化安全意识、用安全意识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目的。

我们常常说,让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实质就是安全教育问题。要实现这一转化,就必须改变安全教育方式,把现在单纯的安全知识灌输变为安全意识养成教育,树立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无论生产形态怎样变化,安全设施怎样发展,都改变不了人在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再忙,安全不忘

现在,随着政府对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大家也逐渐意识到,无论企业平时的经济效益再怎么好,出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会将这之前所有的成果毁于一旦。

常常在事故发生后,听到有人解释自己违章的理由,“我实在是太忙了,疏忽大意了……”往往在不经意间就降低了安全操作的标准,酿成大错。 “工作再忙,也要勿忘安全。”员工工作时思想不集中,分神的后果,就是忽视存在的危险。工作一忙,很容易只顾紧急的事,而忽视安全。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态度决定了安全系数的高低。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一些干部职工,常常把“活太多、事太忙、没工夫”当做借口,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这种“忙起来就忘了安全”的现象,最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也是安全工作的大忌。

安全工作理应时时刻刻关注,方方面面考虑,事事上心,件件落实,再忙也绝对不可以忽视安全,再忙也绝不可以对安全掉以轻心。“忙”中不允许“高忱无忧”,“忙”中更容不得安全出半点差错,唯“忙”中需要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一如既往”,唯“忙”中需要对安全的高度重视“重拳出击”,忙而不乱,忙中有智,虽忙但必须把安全永远摆放在第一位。

2010年6月2日,中国航空实业公司安全生产检查组,遵循公司下发的《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切实有效、认真踏实地开展好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特此对维修工程部进行了安全生产实地大检查。检查范围包括维修工程部的安全台账和各代维点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南高配、箱式变的标识设置和库房材料管理等。 通过此次对维修工程部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员工安全生产学习等台账的检查、对新员工上岗培训计划的完善;对现场突发事故应急演练预案的补充意见和建议;对库房管理的材料的库存、购进、出入库的台账的建立完善,还有材料出入库的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对南高配、箱式变补充相应的的标识牌和消防设备责任人标识牌;对代维点(管理局)的地下设备运行等五个方面的检查情况分别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和肯定,并针对此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要求6月10日前按要求整改完毕,并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公司安全检查组。

在很多企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生产人员越忙越好,安全管理人员越闲越好。”此话乍一听,觉得有一定道理——生产人员越忙,说明生产形势越好;安全管理人员越闲,说明企业平安无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安全管理要做的事情很多,稍有大意,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

这样说来,是不是安全工作越忙越好呢?也不是。假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人员便跑前跑后、跑上跑下,忙得不可开交,这种“忙”还是少些为好。

愚者用鲜血换来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全体员工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警钟长鸣,更要在行动上积极务实,做到防微杜渐。 对于安全工作而言,我们首先想到要让事故不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把事故控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不让它蔓延,防止事故出现连锁扩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冲击波效应”,同时,还要对事故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尽量减轻事故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减少伤亡,减少损失。

让安全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的驾驶员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安全伙伴”——安全提醒装置SBR。无论是驾驶员,还是前排乘客,没有使用安全带时,这个装置就会发出鸣叫,提醒人们系上安全带。正因为它有提醒功能,避免和减轻了无数伤害,才有了“安全伙伴”的美誉。 可以说,安全伙伴因为提醒的价值而存在。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违章,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违章。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既然习惯的力量如此惊人,那么养成安全的习惯将使你更安全。 在工作中,让安全成为习惯,关键在于自身的责任感和制度保证。责任感和制度可以保证你将安全工作当做是工作的必需,进而形成牢不可破的安全责任意识。而这种安全责任意识会帮助你在工作时三思而后行,逐渐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某机械厂职工李某正在对行车起重机进行检修,因为天气热,李某有点发困,他就靠在栏杆上休息,没有系安全带。结果另一名检修人员开动行车,李某没注意,身体失去平稳而摔下车,结果造成严重摔伤。

在这起事故中,李某因自己不安全的操作习惯,在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并且还在明知危险存在的情况下,还倚在起重机栏杆上休息,从而导致惨剧的发生。

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经常做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一些行为可能是不经意或习惯作出的。但就是这些小小的习惯行为或小细节,有时会造成后悔终生的遗憾,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安全工作意识的学习,坚持不安全就不生产的原则,克服那种以生产效益等理由为借口的蛮干行为。

我们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将承担责任作为自己的工作习惯。当安全责任成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后,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再是赚钱那么简单了,也就不会因为公司的各项安全规定、规章制度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羁绊,更不会在“无意识”状态下作出危害公司利益或者伤人害己的行为,一切危机将在自然而然中化解于无形。

英国《媒体电讯报》2010年12月1日报道,伦敦大学教授弗朗西斯带领的研究小组,探寻重复性行为变成习惯需要多长的时间。他们挑选了100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实验对象在晚餐时加吃一份水果沙拉、喝一杯水或在用餐前慢跑15分钟三者之中选择一种,并要每天坚持去做,不能松懈。实验结果是,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后,参加实验的人大多不需要刻意思考,就会像以往那样去做一件事——这时习惯已经成为自然了。

时间是习惯的发酵剂,坚持是习惯的助推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每个人都会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在我们的工作中间,安全工作是一项“全天候”的工作,这就要求做到在工作中有无监督一个样,事前、事中、事后一个样。只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做事,克服侥幸、松懈、麻痹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养成“安全第一”的工作习惯,才能远离事故的发生。

安全是员工的最大福利

长期以来,我们在做安全培训的时候总是在强调,安全培训是企业的责任,但其实员工对此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知道安全培训的最终受益人是谁。

曾有人在浙江省一个中等规模的工业城镇做过调查,这个镇上的人口有七十多万,并且人群构成主要以产业工人为主。 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由于日常工作经常发生很多事故,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手部受伤,而且因事故造成的残疾人数的比例也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据《南方农村报》报道,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打工造成断指等手外伤事故的数量异常庞大,被称为“断指现象”。断指现象带来了“断指经济”——手外科医院的繁荣,工伤事故与医院数量成正比增加。这只是一个地区人体上的一个部位受伤的情况。我们可以想象,全国因伤残人员的数量该是多么的庞大。

幸福是建立在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的,面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那触目惊心的惨状、刻骨铭心的伤痛,怎能不叫人揪心。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就是给员工的最大的福利。安全有了保障,生产得到发展,效益得以提高,企业就有经济能力来改善生活环境、增加职工的收入,使职工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庭幸福才能得以维系。

你为自己的家积累了财富,你的家可能值1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多,但排在第一位的是你,你的生命安全是“1”。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会有价值。如果没有这个“1”,那么再多的“0”都只能是“0”。

企业负有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首先应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和抽查,整改和消除不安全因素,使职工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生产。

其次,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的培训教育,使职工懂得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最后,企业应该对职工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危险告知,并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机械加工厂的大门口赫然立有一块标语牌,上面用红漆写着这样一段话:“在作业现场不戴安全帽的,不停皮带机作业的,登高不系安全带的,发现一个解聘一个。请珍惜工作,珍爱现在的幸福与生命。”

在此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假设:譬如工厂发生了一起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对企业的损失确实很大,但对事故者本人而言,对其家庭的损失则不亚于天塌地陷。企业失去一个员工,除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或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找到人来替换你的职位。而对于你本人、你的家庭则是永远的失去,永远也无法弥补。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安全培训是对每位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管理是对每位员工最好的关怀。” 企业的防范意识和责任心为我们每一位员工上了保险,希望每一位员工平平安安,家庭都幸福美满。

员工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安全的内涵: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做好安全工作,对个人是生命的平安,对企业是财产的保全。

在我国的南方电网公司,在对职工进行安全工作规程的测试过程中,试题满分为100分,参考人员的考试成绩必须达到100分才为合格,即使是99分也会被判为不合格,需要重新进行教育培训,并进行再次考试,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只不过是一场普通的考试,却要求做到满分才算合格,真的需要这么严格的苛刻要求吗? 需要!

企业要求员工安全工作,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们自己。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不怕严厉,怕的是员工们稀里糊涂,不知道谁是安全的最大受益者。 安全贯穿于整个生产中,任何一个疏忽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伤害家人,因此唯有安全工作才能确保我们每个家庭平安幸福地生活。 企业以人为主体,安全是员工对于企业的最基本责任。员工本人的安全观念、安全习惯、安全行为,构成企业的安全环境,决定企业的安全水平。企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企业的长足发展,无不需要员工的安全来做保障。只有生产主体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只有企业实现了效益,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的效益,归根结底,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的效益,更是自我的效益,两者相辅相成。

财产是企业的,生命却是员工自己的。保证安全,也就保住了你的生命健康,你自己不就是受益者吗?试想,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傻到连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益都不要吧?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事故受害者如果能够侥幸活下来,身体形象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劳动力。身体形象的改变,常常让他们远离人群,回避与他人接触,造成生活圈的封闭以及思想的狭隘,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世界。一旦造成残疾,生活上的诸多不便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调适,许多原本易如反掌的动作变得比登天还难,要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对自尊又是很大的打击。受害者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不仅在其受伤后影响到生计,还要受到拖累,负担对其的照顾责任。

工伤事故受害者原本拥有健壮的身体,却意外地突然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心理的落差确实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时刻谨记:安全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第四篇:安全方面文章

第一篇:

注意交通安全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因此,注意交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公司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也恰恰体现对我们安全的重视性。交通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毕竟,有话说的好“安全才能回家”嘛!

公司里面的交通繁忙不已,各种大件,小件的物料运输,后桥,发动机小车的轨道运转,对人都是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我们该怎么减少或避免这种对自己的隐患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守交通规则”。只有我们把“交通规则”紧握在手里,我们才能在安全的怀抱里自由徜徉。脑海中又浮现出了当时进公司时安全培训所看的一段视频:一位公司职位经过公司十字路口时没有遵守公司要求的“前顾后看”安全规则,没有观察是否有车转向通过,直接过马路,结果被一辆物料运输车撞倒,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了滚滚车轮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就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从自身做起,才能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遵守交通规则”是个贴近我们自身安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还要把它牢牢地刻印在脑海里,把安全放在首位,这样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很少。很喜欢公司物料运输车上的一句话:宁等一分,不抢一秒。短短几个字道出了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遵守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这样才能享受和拥抱属于自己安全、幸福的生活。

第二篇: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地过程。我们都知道,安全事大,人命关天,但在日常安全工作中有些员工忽视细小环节,简化

工作程序的行为,给安全生产埋下了事故的隐患!

许多大事故均源于最初的小差错,都是由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最后酿成大事故。在生产中,领导不在时摘掉安全帽;怕麻烦简化作业程序,存在细小隐患不仔细排查处理等,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殊不知,差错往往发生在这些细节中,成为造成安全事故的祸根,而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自身生命、企业带来 无法弥补的损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注定安全,车间生产是复杂并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一点细微的疏漏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任何侥幸麻痹、投机取巧的想法都注定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位员工都应该认真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克服马虎胆大的工作作风,养成谨小慎微,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严格按规定作业,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员工自觉遵章守纪,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要不厌其烦,精心做好每一项工作,抓好每一个细小环节,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的积极态度,真正把安全工作深入到细微之处,努力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杜绝安全上的漏洞,规范自身日常操作行为,思想意识上切勿对细节轻视、大意,以及实际操作中对细节的简化和疏漏。自身注重关注安全生产的细小环节,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拘细壤,方能就其高。”安全生产也一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就一定会营造出一片安全和谐的蔚蓝天空。

第三篇:

消除安全管理中的断层

在生产经营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发生事故有多个类型,原因也有多种,其中,在安全管理中出现断层,是导致发生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断层而不是单指具有高素质安全管理人员的缺失,衔接不上。而是指在生产经营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在某一管理层次出现的管理不到位。出现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失去安全管理。如在车间、班组在布置、检查、总结的时候,没有做到同时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而造成作业人员在生产操作、设备检修现场处于安全失控状态。大部分的车间、班组是能够做到安全管理到位的,能够在组织职工作业前,全面布置在实际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在组织职工作业中,认真检查涉及到安全工作的劳动保护、作业环境、工器具及职工作业行为,因此保证了职工作业安全。

消除安全管理的断层,就是车间、班组把安全工作落实的具体的生产和设备检修现场。做到生产和设备检修现场有人管安全、有人负责安全、有人监督安全,有人保证安全。各作业区域必须设立安全负责人,提前制定完善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并办理应当办理的作业手续。决不能以生产忙、人员少为借口而忽略、放弃抓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消除安全管理的断层,就是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工作虽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人是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抓好全员的安全培训,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培养职工严格尊重守纪的自觉性,以及安全操作的技能。

消除安全管理的断层,就是安全管理逐级到位。不能是单单由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在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而应是从上之下,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使安全真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自上而下形成统一体系,自下而上形成逐级保证体系,对下一级抓一级,对上一级保一级,只有上下贯通齐努力,才能保证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促进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人只有有了安全意识 ,才会有安全行为;有了安全行为 ,才能保证安全。

第五篇:安全文章

浅谈对《江苏省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的认识

近几年,国家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应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安全标准化像其他体系一样将安全管理体系化、系统化。 对我们来说,公司的安全发展,是靠制度化的管理,靠安全标准化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达标,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而生产的安全是给我们每个员工最好的福利,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体系,必须认真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每一名员工都遵章守纪,并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标准化。标准化的目的,通过管理的手段,增强从业人员的规范意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就《江苏省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来说,安全标准化总共有12A级要素,55个B级要素。企业在创建和运行过程中,就要按照55个要素去执行。

第一要素法律法规和标准,安全法律是基础,国家及地方等颁布很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需要去识别,整理出与我们公司相关的部分,如单位使用氯气,就需要收集与氯气相关的法规、标准;另外还需要去掉多余的,如不涉及到光气,法律法规中就不该出现什么光气的法规。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相关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如2011年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我们可以根据安监局的网站来及时更新企业的法规标准。

第二要素机构和职责,如果说法规是行动指南,那么安全职责是核心。首先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心,无责任,多么完善的制度,多么坚固的安全设施也是一种摆设,安全管理也就处于瘫痪的状态。亚邦制药根据各职能部门和人员配置修订31条职责。做到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在年初签订到班组个人的安全责任书。

第三到第十一要素: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危险化学品管理、事故与应急、检查与自评,是具体的执行,是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风险评价是采用安全检查表(SCL)、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对生产区域进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根本,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制出与企业生产安全有关的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的识别获取、安全生产职责制度、消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培训教育,安全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带动大家不停的学习安全方面的知识,普及安全标准化基本知识。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按照规定,企业需要在易燃易爆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在有毒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使用点安装有毒气体报警仪。作业安全主要是指按九大作业规范操作,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作业前后加强检查,做好准备工作,防范未然。职业卫生,首先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根据产品使用原料制定安全周知卡、毒物告知卡,每年组织员工体检,进行厂内职业卫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示。危险化学品管理,关键是要编制每个产品的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还要产品的化学标签,有的厂家是采用分装的化学溶剂,对这种情况这个化学标签可能难收集一点。事故与应急,一般公司都会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制出一份综合预案,个别企业还会涉及到专项预案,如涉及到硝化反应,就需要编制硝化专项预案。

检查与自评,根据标准化评审要求,需要制定各种安全检查表,如车间、班组安全检查表,综合安全检查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表。其实我觉得检查表,不必要把国家规定的大的法律条款写上去,因为按现在的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在大的方面肯定是符合安全法规的。安全检查表需要不断的修订,把一些无用的多余的去除掉,根据安全形势和自身安全需要补充和修订。

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推广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的是台账记录和现场结合的方式才能将在实际安全工作中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产生的效果完整的反映,所以仅仅靠一方面是不行的。

安全标准化的推进与实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向同行学习,多交流,多出去接受培训,个人觉得《中国安全生产报》、《江苏安全生产》杂志就不错,上面介绍一些先进的管理心得,如淮安市“1+3”管理模式,还有无锡“三为七预”(三为: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七预:预想、预教、预测、预警、预控、预案、预防)安全文化监管体系,一些地方在职业卫生的做法措施都能给我们很深的启发。

化工企业地沟安全不容小觑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越狱时经过下水道、小说《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在下水道中救出马吕斯。因为那个时代,工业刚起步,人口还较少,所以下水道还算安全。日新月异,工业化如此发达的今日,站在下水道附近怕是味道已经难以承受,我们不能再奢望影片中的情景再现!化工企业的下水道可不是一般的生活下水道,内中危险性更多。

2012年湖南永顺县深夜发生的下水道起火爆炸事故,两死五伤。经初查,事故原因为石油类液体渗入城区下水管道燃烧引发爆炸。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油麻岗工业园宝盛电子公司二楼洗手间, 两工人打赌倒入洗手间下水道的清洗剂废液能否点燃,造成爆炸,一死一伤。两列事故都是因为下水道中含有有机类易燃液体,而引起安全事故。

化工企业生产往往要消耗大量工业用水,需排放或送往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量很大。下水道系统常聚有可燃有机溶剂或蒸气[1],或可燃易爆的污垢物。下水道系统遍及企业全区,一处着火,处理不好可能殃及全企业。因此,污水系统是化工企业防火工作不可忽视的重点对象之一。

下水道系统易形成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2] ,含易燃液体的污水排入下水道,当温度升高时,这些可燃气体会解吸出来,易燃液体会汽化逸出。遇火源发生了燃烧甚至爆炸。某公司在动火过程中已经将反应釜、冷凝器等设备反复冲洗,并将下水道冲洗,并且告知其他人员这地方有动火,不要有含溶剂的污水排出,以免出事。这时开始动火,此时另一处用热水洗釜,洗釜的热水排经动火地点的下水道,在场人员都认为水流过安全,这时意外发生了,焊渣掉落至下水道中突然起火。经分析热水使下水道中残留的焦油状较难清洗的油污中的溶剂气化,产生着火。这个就是化工上面常说的隐患,需要去风险分析。

还有一个案例,两个相邻车间,其中一个车间在动火,地沟清洗后采取长流水冲洗,后来地沟突然流出不明液体并被焊渣点燃。经调查,另一个车间在往蒸馏残渣釜中抽取待处理甲醇母液,底阀忘记关了,一开始抽甲醇时,由于釜底阀被冷却的残渣堵住,真空一开没有发现漏真空现象,所以抽取甲醇时真空都好用,随着甲醇抽入量的增加,堵在釜底阀的残渣被溶解,甲醇顺着底阀就留下来,正好顺着明沟流向动火点,结果导致一场火灾。所以动火之前一定要检查仔细,避免交叉作业引起危险。

说起来,化工企业的环保池或者油污池也可以相当于一个扩大了的地沟,在那边动火时执行作业时一定得注意,因为池子上漂浮的有机溶剂形成可燃气体,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动火时造成着火爆炸人员伤亡事故也曾经发生。

下水道各种污物易混触反应生成危险物质。排入下水道的各种物质互相作用,可能生成其他易燃、易爆产物。下水道系统贯通整个生产区,发生的火灾或爆炸往往沿着下水道系统传播,导致连锁式的破坏。下水道管线要定期清除沉淀物。在积存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的下水道内及其附近,没有消除危险之前不能进行动火作业。

既然下水道有这么多的安全隐患,那么安全合理设置下水道系统必须考虑。易燃和可燃液体罐组内的下水道(包括进雨水管或涵管)穿越防火堤时,应在防火堤外设置封闭设施;可以选用高浓度与低浓度废水分开管道排放,应禁止将污水混合时可能产生和分解出爆炸性物质的各种污水排入同一下水道。

加强对职工的消防教育,尤其是在对下水道动火时对其污染情况进行培训,认证清理下水道中比水重的溶剂(沉于液面下),比水轻的溶剂(浮于水面上)以及沉积的焦油状残渣。仔细检查隐患,做到风险评估,才能防范于未然,把危险性降至最低。

安全管理 职业卫生不可小觑

眼下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秦岭尘肺病区走访见闻》和一些职业病目录未涉及的新病例事件的出现,一些职业病监管工作的漏洞也日益凸显。职业危害,像无形的刀慢慢缩短生命线的长度,降低生活的品质。作为掌舵人,许董事长高度爱惜员工身体,《今日亚邦》第六期,许董事长指出:“时值酷暑,试问,防暑降温工作做得如何?各企业生产一线有无降温室?有无冷饮供应?”这就提到了职业健康中的物理因素:中暑。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一体,包括硬件与软件。如降温室、冷饮属于硬件;防止睡岗脱岗虚岗的措施、干部夜间巡回值班等制度则属于软件,硬件软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许董千言万语,一种心愿,就是珍惜员工生命,关爱员工身体!如何严格控制职业危害,切实保护员工的安全,是摆在亚邦各子公司面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新厂房 设计源头即考虑卫生设施

老厂房 立即改造职业卫生设施 对此亚邦很多子公司从源头设计上下功夫,加大研发力度,替代职业危害较大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如亚邦制药,今年厂房大范围改造,在设计阶段增加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根据职业危害特性,工作场所安装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增加吹扫置换系统作业流程,为职业健康工作从硬件上提供了保障。对老厂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也不容忽视。2011夏季亚邦制药停产改造增加引风系统,在每个釜口安装吸风罩。吸风罩投入使用初期,部分员工反映操作时不方便,碍手碍脚的,后来发现投料时味道小多了,他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职业卫生贯彻

靠的是员工与领导一起努力 几年前在一准备安全标准化申请达标的企业,笔者发现一岗位员工不知道使用的原料是什也不知道其性质,经询问该车间主任,主任认为没有必要告诉员工使用材料的性质。大家有没有想过,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没有或不到位也是一种隐患。最近各媒体报道的“12岁男孩在家遭遇火灾按演习步骤成功逃生”是培训起到作用的典型案例。职业卫生制度建设,需规范实施。培训没有或不到位,员工不了解原料性质及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了解制度;员工自己不主动去接受培训,对培训敷衍了事,自身不注意,意识淡薄,职业卫生无从谈起形同虚设。管理,有人“管”也要有人“理”,戏才可以唱得好!只有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都了解原料的危害,才能做到安全管理有的放矢,防范于未然。

定期体检

及时掌握员工身体状况

亚邦集团内部有几十个子公司,每年各公司都组织员工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做到预防,便于一旦发现问题开展职业病的早期治疗。亚邦各子公司至今未发现有员工职业病案例发生的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光有上述措施还不够,还要考虑一些细节问题。譬如员工劳动用品的发放,数量够不够,发放的是不是能满足岗位的需要,劳保用品的质量好坏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职业健康管理,对企业来说设置人员管理、重投入和维护提升,对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身体健康而言,是值得的。职业健康不是靠写在报告里、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要切实到位职业健康,响应越早,开展越好,收益越大。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感受

2011年7月,因工作需要接触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申报准备工作,当时有同事建议我去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如此全面的接触安全工作,报个名考试,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提升下安全水平。标准化评审工作结束后,买了一套考试教材,包括《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四个科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涵盖了与安全生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主要方法,《安全生产技术》阐述了通用及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列举了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有关危害辨识、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原因分析和调查处理等内容。粗略浏览一下,四门课知识点很细很多,包含矿山、建筑、机械等多方面知识。对我们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来说,很多关于矿山、建筑方面的知识,基本不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实际的体验只能全靠死记硬背了。

准备阶段,看了几遍教材。 临考了,把平时从网上下载归纳总结的知识点(感谢网友归纳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打印下来,再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临时抱抱佛脚。因考试而结识一些人,得知他们有的人买了那种考前说押题率较高的押题,我借了一份看了一晚,第二天考试中只有一题和考试题目相似,看来那些所谓的押题资料不可信,不必花多余的钱财,更不能因为押题而把自己耽误了。个人建议还是看看往年的题目,每年的题目都是有些相似点的,例如关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几乎年年考,百万工时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也是好几年都出现在试卷中。

考试中,有些电工方面的题目涉及不少,电方面很多我都不太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别人搞不清鸡兔同笼,我也弄不清TN-S,TN-C-S系统的区别。多项选择题,不会的就不选,少得点分,总比搞不清的得零分强。

安全标准化准备工作,让我有些实际的经验;准备考试的过程,又了解到了不少安全理论以及规范。这一系列的经历,如同游览都江堰时,先看水利工程,然后再看工程原理介绍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如《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会让你熟悉预案编制的程序也要素,按照要素去延伸就会慢慢编制出一份预案。安全方面的工作,使得你考虑问题更详细全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接触到相关知识,至少不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注安能通过,不代表实际能力的提升!前不久常州安监局来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检查,交流时谈及注安考试,安监局人员认为注安考试比较简单。安全工程师考试后,有些安全问题还是不能发现,有的可能是见惯不怪,也就是对习惯性的违章缺乏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识别。希望在以后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能更好的解决,知识转化为运用,是一种财富。理论重要,实际运用确保安全365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

安全标准化复审前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是企业申报安全标准化企业的大年,据悉,众多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二级或三级企业评审,而安全标准化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的企业证书即将到期企业面临复审,梳理过去三年的安全标准化运行情况,把安全落到实处逐步提高,个人觉得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说的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指正。

第一:安全知识不够,或知道而做不到。譬如关于溶剂堆放的问题,酸与碱、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存放,而在实际堆放过程中,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为了方便将生产同一个品种的原料堆在一起。最近在论坛上看到有个贴子提到某次安全会议主题为:“让安全标准化为企业所用,为员工所认同”还是有一定意义的。要员工重视安全标准化,说服员工,让他们了解与认识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也就容易推进了。

再说说企业因为地方小的问题,会把一些货物堆放过于紧密。如活性炭,有的企业发生一些类似的问题,成品活性炭堆放在仓库里会发热,把编织袋都烧起来;压滤活性炭滤渣的时候会把滤布烧焦,用完的活性炭滤渣堆放在一旁会发红,所以一些专家要求将活性炭放在甲类库中,并且堆放不能过密;还有保险粉,也是不能堆放过密,并且要防潮;同样是因为地点小,有的单位占据消防通道,事故出了人员疏散不及时导致伤亡,有的单位没有消防设施或者消防栓就放不出水,结果出现火情时造成较大的损失。 第二:临时用电管线过多,有得露头得不到改善,有的露头从有水的地方通过。这种情况外来施工队伍发生较多,施工队伍为了省钱省事电缆、电线破损也照样使用,为了利益安全已在九霄云外。

第三:施工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电焊机一次线(搭铁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焊把线)长度应小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为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乙炔瓶不得在阳光下暴晒。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乙炔瓶竖着就放在离氧气瓶推车不到两米的地方;午饭时间做完工具一丢就去吃饭,气瓶在阳光下暴晒也无人问津,晚上下班气瓶有时候还放在动火点,没有做任何整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吧。

第四:安全监控设施需要按规范配备齐全。亚邦集团的子公司连云港金囤农化有限公司通过视频监控在常州也可以看到堆沟生产车间的情况,并且金囤全公司安装118台摄像机,建成全方位的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金囤农化生产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剧毒的光气,使用氯气,氯气使用点都有应急水池和应急设施,这样做确实是很好的!从2013年开始,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对装置进行设计诊断梳理工作,提高安全本质水平,目前已完成了部分车间、仓储的设计诊断工作,安装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譬如感烟(温)探测器、防爆消火栓按钮以及一些联锁。这些设施对我们危化企业的安全监控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浅议“广义受限空间”的安全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以下简“作业规范”)》对受限空间定义为: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上述“作业规范”中提到的上述反应器、塔等受限空间已在各行业受到足够的重视,安全管理人员在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时会进行氧气含量检测、安全隔绝、清洗或置换等规范操作。然而笔者在随安监系统检查部分危险行业单位时,发现一种新的情况,就是在生产过程逐步形成的易燃易爆溶剂(气体)、金属或者其他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在有限的厂房空间里形成了一种相对于“作业规范”中提到受限空间的面积更大的密闭或者半封闭空间,笔者在此文将其称为“广义受限空间”。

先看两个事故:(1)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2)2014年8月2日江苏省苏州市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这两起事故分别发生在“主厂房”、“车间”内,都出于“广义受限空间”。可以这样设想,昆山中荣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粉尘逐步积累,在车间内形成了粉尘超标的受限空间,而只是由于铝粉受潮也就是除尘系统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也就会降低很多。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来说,结晶离心使用易燃易爆溶剂,未进行离心操作时,室内空气质量正常,一旦开始离心,易燃易爆溶剂挥发会积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在有限的操作间中气体浓度会加大;同样在一些企业的粉碎间或者市场的面粉店,粉尘积聚在有限的逐步积聚,这两种情况下一是对长期接触人员的身体造成慢性伤害,二是如果粉尘积聚到一定发生程度发生火灾爆炸,引起人员伤亡。又如企业里常用的离心分离设备,在分离丙酮、甲苯、石油醚等低闪点溶剂时,离心过程中离心机内腔形成了一个受限的空间,一般需要氮气等惰性气体保护,以防发生爆炸燃烧造成人员伤亡,物料损失,环境危害等。

“广义受限空间”与“受限空间”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但是“广义受限空间”由于面积较大,粉尘或者易燃易爆溶剂(气体)的累积具有不确定性,发生事故的几率小,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然而在这种空间中作业人数与财物相对“作业规范”中的受限空间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更大。

对于“广义受限空间”的安全生产,一要厂房、车间等杜绝非正常途径的设计和建设;二把使用关,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会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设施,对安全设施经常进行检查维护,不能起到效果的予以维护或者更换;三要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及隐患排查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应急演练,增强对危急情况的处理及逃生能力;四要排除将就的思想,有点小故障,在生产任务面前,赶任务排在第一,安全暂时放到一边,小病不除大病再治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五加强管理巡查的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问题,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下一篇: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