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交通安全的文章

2024-05-03

写交通安全的文章(共14篇)

篇1:写交通安全的文章

我问学生陆游是谁,他们自有标准答案,那答案是:“南宋爱国诗人。”

你不能说他们错,却知道,他们也似乎不全对。

好好一个陆放翁,活过八十多年,在疆场披霜,在情场流泪,写下上万首的诗,小词也填得沁人肺腑。这样一个人,岂肯被“南宋爱国诗人”六个字套牢?

然而这是一个粗鄙无文的时代,大多数的人急着把自己或别人归类,归了类,就做完了选择题,就可以心安了。

那人活到78岁,犹为满山梅花惊动得不安的灵魂,写下“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句子。那时候,如果你问他:“陆游,你是谁?”他会说:“我是想化身千万而不得的凡人,如果可能,我希望我是一万个陆游的集合体,我希望我随时可以散开,散到四山去,在每一棵老梅下放一个陆游——而每一个陆游都是梅花之美的俘虏。你问我是谁,我是花臣酒卒。”

晚年,他是行走在村头社尾的一个老头,“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此时,你如大叫一声:“嘿,老头,你是谁呀?”

他会说:“我是那些小鬼捉弄的对象,他们很快乐,因为看到我喝醉了,便插我一头野花来害我出糗——我也很快乐,我这辈子从来不好意思自己插花戴朵。现在装装醉,装装被他们陷害,体会一下满头插花的快乐——哈,我是谁?我是一个老骗子呢!”

世上没有一生80年、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只是写他的诗,只是记录他的心情,至于分类,陆游何尝知道自己已经被贴上标签,分类归档,准备拿去题库当一则很好的选择题。

篇2:写交通安全的文章

要是天气转变,我家的人就得全家出动,各自归位“抢救”自己范围内的花草,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过程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间没有不劳动,就会有收获和快乐,同样的道理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是先苦后甜的,写作文也一样,不也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

“ 不劳动,连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而且还揭示为人做事的真理。我不禁想起了帮我家刷墙师傅一起刷墙的情景:酷暑,太阳火辣辣的,刷墙师傅汗流满面,而在一旁的我也一时兴起想去凑凑热闹,连忙拿起工具,我慢条斯理地操纵着,毫不放松。一分钟、两分钟……我的手心中积满了雨点般的汗水。手又痛又酸,但我还是坚持不懈的刷着,连油漆刷到我的手里也不在乎。终于,一小面粉红色的墙在我的细心刷涂下成功了。我愉快地想:虽然吃了些苦,但值得!

篇3:写文章与说话的区别

一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写文章用书面语言, 平时说话用口头语言。二者有何不同?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总是不太规范, 句子不完整, 重复啰嗦, 表达意思模糊、含混、错乱等, 都是常见的现象。但这些毛病却不会妨碍交流思想情感, 因为听者可以通过说话人的手势、表情、声调以及现场情景等准确地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可是写文章就不同了, 它没有这些现场条件, 作者全凭一词一句表达意思, 所以它用的书面语言必须规范, 必须符合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 否则读者不能理解, 或者理解错误。

二是真话与假话的区别。人们在生活中说话, 真话讲得多, 假话也是有的。且不说品性差劲者经常说假话, 就是很有修养的人有时也难免要讲假话。当然, 二者性质不一样。比如, 一个人正住院治病, 远方亲人来电话问:“你身体好吗?”, 他会回答:“还好, 还好。”这就说了假话。他之所以不讲真话, 是怕亲人担忧, 更怕给他增添麻烦。所以这不是做人不诚实, 而是在为对方着想。这类“善意的”假话, 生活中有时是少不得的。但写文章却不然, 它是向社会说话,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私人关系, 作者说的每一句话都承担着社会责任, 所以只能讲真话, 不能讲假话。古人讲“修辞立其诚”, 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高尚”与浅俗的区别。“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鼓舞着我”, “时代的呼唤鞭策着我”;“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我决心以英雄为榜样, 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些话出现在作文里是很寻常的, 它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可是, 在平时生活中, 如果说这类话, 听者将会大为惊讶, 觉得是在唱高调, 说大话。日常生活即“世俗生活”;“俗”者众也, 即大家共有的生活。这种生活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吃喝穿戴、生老病死之类打转的, 只有讲这方面的话才合拍, 上面那些话显得太“高尚”了, 不是大家所“共有”的东西, 放在日常生活中讲就会惹人笑话。

四是心里话与应酬话。写作文要敞开心扉, 要讲心里话, 越是说到心坎上文章越动人。生活中说的话却多半都是应酬话。《增广贤文》上说, “逢人且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这话看来很世故, 但也有些道理。生活中, 有哪一个会见人就“掏心窝子”讲话呢?没有, 一般都是讲应酬话, 即人际交往中的礼貌性语言。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平时的交谈主要是为了增进双方的友谊, 一般应酬话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就足够了。再者, 现代生活节奏快, 处处讲心里话, 人家哪有那份闲心来倾听?更何况社会生活太复杂, 这么说话也太危险;即使是知心朋友, 说话也不可能毫无分寸, 毫无选择。

五是文采与一般化。写文章讲究文采, 以文采斐然为佳。生活语言不要求文采。如果在生活中见到花开便说“百般江紫斗芳菲”, 见到高山就诵“高山仰止, 景到行止”;见到流水便唱“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兮”, 文采倒是有了, 听者却感到你的“酸”劲叫人受不了。这时, 如果你说“这花开得多好看!”“这山好玩!”“这水太清亮了!”这种一般化地表达感受, 听者不但不讨厌, 还会附和上几句。

六是独创与从众。作文以创新为贵, 无论思想认识还是情感体验, 都以新颖独到为最好。平时生活中的交谈则不然, 评人论事, 一般都以从众为得当。大家怎么看你也怎么看, 人家怎么认识你也怎么认识, 这样谈话气氛才会越来越好, 相互的感情也越来越融洽。如果人家一开口你就否定, 无论说啥你都见解特别, 跟大伙唱反调, 创新倒是创新, 效果必定糟糕。人都喜欢别人认同自己, 而讨厌否定自己, 所谓“党同伐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愿附和别人的看法, 那就一笑了之或沉默吧, 反正闲聊不是宣传和坚持真理的场合, 不必非要弄个是非分明不可, 还是“友情为重”, “和谐第一”吧。

七是简洁与饶舌。正如少花钱又事情办得好才是能干人, 才是会办事一样, 费的词句不多又能恰切表达意思才是会写文章, 才是好文章。所以刘大櫆说“文贵简”, 认为简洁是文章的最高境界。生活中的交谈又不然, 谁会饶舌谁就最有本事。你看一群人在一起闲聊, 谁的话最多谁就是天然的“领袖”, 别的人都喜欢他, 认为他热情、有趣, 都乐意听他“吹”, 跟他玩。反之, 谁的话少谁就是这个圈子的多余人。如果接待客人, 多讲话才表明你热情好客。否则, 话少, 场面尴尬, 客人如坐针毡, 你就是不好客的人了。在这里, 内容是否重要可以不管, 关键是你必须讲话, 而且多多益善!

写文章与说话的不同还可列出一些来。比如写文章讲究立意, 讲究结构布局, 要注意方法技巧、文体特点, 等等, 而这些在平时说话中基本上都谈不到, 或者都是随便处理的。这些容易理解, 不再说了。

篇4: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

散文是最讲究修辞的。一谈到修辞,一些散文作者往往刻意在语法、语言、结构等方面追求奇巧华丽。而孙犁认为,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立诚,立诚然后修辞。他对《周易·乾卦》中《文言》说的“修辞立其诚”这句格言,作了生动的阐述,用文学史上苏秦的例子加以说明。他说,古人说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然而,就是苏秦,除了外交辞令,有时也说真诚的话。《战国策》里记载了他不得志时,家人对他很冷淡,及至得志归里,家人态度大变。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岂可忽乎哉!”这就叫情见乎辞了,比他游说诸侯时说的话,要真诚多了、感人多了。孙犁告诫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欲求语言文字感人,必先从诚意做起。

文章短,是《老荒集》的又一引人之处。孙犁在《陋巷集》后记中说,我只是觉得我老了,应该说些切实的话,有内容的话,通俗易懂的话。在选题时,要言之有物;在行文时要直话直说,或者简短截说。我不知道别的读者怎么样,每逢我看到拐弯抹角,装模作样的语言时,就感到很不舒服。这象江湖卖药的广告,明明是狐臭药水,却起了刁钻的名儿:贵妃腋下香露。不只出售者想入非非,而且将使购用者进入魔道。的确,读完全书后,深惑文章中,通篇都是大实话,没有半点虚伪造作之态。那些浮浮泛泛、看起来云山雾罩的文章在这本书里是绝迹的。嚷嚷了多少年的“刹长风、兴短文”,总是短不下来。孙犁一针见血地指出:文章短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忘记了写作上的实事求是。因此兴短文,就是要提倡“返朴归真,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这在中国是有传统的。刘知几的《史通》就力主文章要简要,要简朴。他说有些古籍“寻其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展纸之内,恒虚费数行。”而某些今人的文章又何尝无此“冗句”、“烦词”的弊病。我想,读读孙犁这朴实无华的小书,或许会对匡正这种文坛弊病有益。

篇5:写文章的梗概

训练要求

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作文指导

1.选好文章后,认真阅读,看看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是写好梗概的关键所在。

2.围绕中心,写好梗概。要紧紧围绕中心内容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或次要的内容删掉,把一些修饰性的词句删掉。

3.写完后认真修改,看看有没有把主要内容落掉了,或有没有把次要内容没有去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写梗概,就是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略的语言写下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写梗概,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

毛泽东早年在上学时,曾读过一本外国名著,原文有十多万字,他工整地在书上写了一万多字的梗概式笔记。如果我们也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经常写梗概,我们的阅读、分析、理解、概括能力一定会大有进步。今天,我们就是要学写梗概。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弄清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梗概的含义和写梗概的意义。

2、共同归纳、概括写梗概的基本方法:

① 认真阅读,把握原文的内容。

②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知道每一部分写了什么,确定重点内容。

③指导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可从方法上引导。比如说可把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可将动作描写进行筛选后,概括成简明的叙述性语言,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归纳与概括,为写原文的“梗概”做好准备工作。

④引导学生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3、除此以外,还可采用中心提问法来写文章的“梗概”。具体做法如下: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再用简练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接着把上面回答问题的各部分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4、梗概要求

1、中心不变。

2、顺序不变。

3、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5、例文

《开国大典》梗概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的人数总达三十万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以设在天安门楼上。广场上汇集了群众队伍。下午三点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三十万人的目光投向主席台。

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奏起国歌。毛泽东主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旗时还响起54门齐发28响的礼炮。接着,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海军、步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都经过主席台进行检阅。

阅兵式完毕,人民群众们开始游行。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欢着,欢呼着,退出了广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狼牙山五壮士》梗概

在抗日战争时期,团里把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林〃胡福才。

他们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行动。五位战士又快又好的完成了掩护任务。面前有两条路给他们选择。一条是主力转移的道路,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地追上群众和主力,第二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不让敌人发现主力转移的道路。走那一条呢?五位战士在沉思着......突然,“宋学义说:班长,你说怎么走就怎样走!”班长看了看身后,发现敌人紧跟在后,说:"好,我们要把安全留给群众。走第二条!”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带”上棋盘陀,个个都热血沸腾的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利用有利而又险要的地形跟敌人打开了拉据战,他们牵制着敌人,把他们当成了主力来战斗,而且让敌军派飞机大炮来战斗。

篇6:写小暑的文章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此时,“蒸”“烤”模式开启。

陆游说:“坐觉蒸炊釜甑中”,

韩愈说:“如坐深甑遭蒸炊”。

如杨万里所言:“夜热依然午热同”!毫无凉爽时段!

暑热来临,

我们面对的是:热浪滚滚;

心里想的是:热浪,滚!

古人说“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然而对怕热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用,此刻,我们只想静静。

小暑起居: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减少外出以避暑气。

小暑饮食:清淡为主

天热,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

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 “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喝点茶也是极好的。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

有规律的作息,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篇7:写斑马的文章

从斑马上身上的条纹,我们立刻将它们认出来。但是,为什么它们会长这条纹呢?一些人认为这些斑纹可以使敌人难以发现它们,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斑纹可以帮助斑马互相辩认,不过我觉得这两种原因都是。

斑马生活在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大群体中。每个家庭都有好几头雌马和它们的孩子了,而只有一头领头的雄马。如果这头雄马被杀,这个家庭仍旧会生活在一起,将有另一头雄马及时来继任领头的位置。不时地也会有雄马群谋略诱拐雌马,以重新组织新的大家庭。

对斑马群来说,狮子是最大的威胁。斑马经常会和其他动物结交,包括鸵鸟。这种鸟视力极好,能够尽早给它们发出危险警报。

这种细纹斑马,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大耳朵和身上间隔的狭条纹将它辨认出来。

来自南部非洲的山斑马。

现今生活在非洲的斑马有3种,但曾有过第4种---斑驴 。这种动物的脖子和头部有棕色和白色相间的.条纹,身体是棕色的。它们曾经数以百万计,但由于被捕猎得太厉害,到1861年已经一头也不剩了

斑马生活在开阔的平原和稀树草原地带,黑白相间的条文,可以使得它们的身体轮廓和周围的环境模糊起来从而得到保护。斑马的“集体主义”精神很强,常常是几十头、上百头乃至几百头合成大群,在一起生活,其中有一匹雄性种马领队。斑马之间一般能够和平相处,但到了发情期,雄马之间就会“争风吃醋”,毫不客气地发生争斗。斑马是有名的“胆小鬼”,十足的“神经质”。在捕捉的时候,它们会被吓得丧魂落魄,甚至撞死或吓死。

篇8:浅谈写人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一、前提———明确写人类文章应该教什么

首先,在教授写人类文章时,教师要明确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生字词会认会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课文的脉络等;二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如朗读技能的培养,默读方法的掌握,段落结构的设置,布局谋篇的方法,情感表达的方式,人物品质的渲染等,这样便使得人物形象在读者的心中树立起来。在高年级段的教材中,写人类课文的单元导读都要求“领悟表达方法”,可见学习表达方法是写人类文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桥》这一课,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韵味。在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接着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在这个时候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却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二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如文中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间接地烘托了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这些表达方法的妙处。

二、关键———知道写人类文章应该怎么教

学习写人类的文章,不能孤立地去感受人物形象,而是要把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情感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即“悟写法”和“悟情感”。一种方法是以“悟写法”为主线,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体会情感。在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批、边议;接着教师可以抓住典型句子予以点拨、引导、示范、小结,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主线。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在悟写法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悟到情感。另一种方法是以“悟情感”为主线,渗透词句段、写法的学习。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父亲和儿子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了不起”这一结论,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段来进一步体会父亲怎样了不起,儿子怎样了不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感情朗读、补白文本、移情体验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父子之爱。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内容,领悟了人物的描写方法,既体会到了情感又习得了写法。对于写人类文章,如果教师能按照这两种方法设计教学主线,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来教,学生对人物描写就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要领———清楚写人类文章应该读写结合

掌握写法之后,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习作中去,学以致用,力求使读与写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比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我让学生抓住母亲劳作的画面、给钱的细节来感受慈母情深。作者是通过母亲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来展示人物情感的。在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抓住省略号这一细节描写让学生练笔:“我想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我想对在……环境中工作的母亲说……我想对佝偻着背的母亲说……”这样读写结合,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9:写文章的一面镜子(节选)

从中国过去的笔记和诗话一类的书中可以看到,中国过去的文人,特别是诗人和词人,十分重视修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人所共知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诗人经过几度考虑才选出来的。王国维把这种炼字的工作同他的文艺理想“境界”挂上了钩,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什么叫“境界”呢?同炼字有关是可以肯定的。他說:“‘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难道不是炼出来的吗?

这情况又与汉语难分词类的特点有关。别的国家情况不完全是这样。

上面讲的是诗词,散文怎样呢?我认为,虽然程度不同,但这情况也是存在的。关于欧阳修推敲文章词句的故事,过去笔记中多有记载。我现在从《霏雪录》中抄一段:

前辈文章大家,为文不惜改窜。今之学力浅浅者反以不改为高。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初本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粘之屋壁,出入观省。至尺牍单简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唯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这对我们今天写文章,无疑是一面镜子。

篇10:写爱情的哲理文章

喜欢一个人,应该就是应该先关注对方吧。每天我默默的关注你,好像喜欢你就在不知不觉中,你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慢慢的,我喜欢在你面前表现的坚强、自信…………我希望你每天都逗你开心。可是,我的懦弱好像跟我开玩笑一言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把你惹哭了,当时好像我嫉妒你的男同桌,要知道,你从来都是只有女同桌的。虽然张当时也算是我朋友,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的嫉妒。当时我是组长,总是喜欢找他提问单词,然后为难他,可你总是喜欢护着他。

这让我更加愤怒了!最终咱们之间出现了小隔阂,有次,我故意想气气你。就拿着你的文具盒不给你,你怎么会强的过我。可我有些得意忘形了,一不小心,把文具盒弄在了地上,地上刚好有水,你当场哭了。我惊慌失措,却不知怎么办才好的,只好垂头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从小家庭生活环境的原因吧,我一直比较倔强,也或许我是天秤座的吧,一直想着公平,一直想着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倔强的性格,让我一致奔跑,直到撞了墙也没停下脚步。终于,有天爆发了。我惹了班里的小赖皮,从此一直开始欺负我。可我性格也倔,让我一直低头貌似没有人可以做到。

然后一直一直的,从初一下学期到高二结束。几乎上学的每一天我都被打吧?呵呵,我都快忘了。最伤心的不是受侮辱,而是我自我感觉最好的朋友出卖了我,呵呵。那些人让他打我,竟然真的打了。我有种苦笑不得的感觉,或许别人的侮辱我忍了,但是他的?我的愤怒忍不住,哪怕再次遍体鳞伤,最少也让他直到痛!虽然当时还小,你无数次劝我跟老师说,或者你帮我去跟老师说。但是我忍了,因为告诉老师,老妈老爸就可能知道,爸妈知道,亲人也可能知道。从小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他们心中的乖孩子,成绩好,听话。亲人,父母都疼我。我当时也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但我绝对不希望他们为我担心。

或许时间是谎言的杀手,一点都没错吧。忍受的太久,对于小时候的我实在承受不住了。要爆发就爆发的彻底点吧,当再次受欺负时,我一口气直接跑回了家。我拿出了我存的钱,盘算着当时的50块钱去哪买把刀。晚上等在一个阴暗,而又是某人的必经之路。来一下,然后跑路吧。呵呵,或许上帝还是保佑我的,我跑回家的时候被阿罗老妈看见了,告诉了我妈。最后在我决定的那一刻,我妈奇迹般出现在我的眼前。谎言再也瞒不住了,我也不知道再怎么去说谎,当时我只是把我的委屈化为泪水洒在我妈的怀抱里。我不想转学,真的不想,可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老爸老妈每天都在担心我,我却不想与你分离。因为我怕那是一辈子。哪怕天天看着你,我想着能忍一天是一天吧。最后我妈也去过学校几次,都是为了我的事。我内心也快要疯了,高二下学期上完我忍不住了!我转学了。不知道高三的时候你见我不在,会怎么想。高三,禹州的学校,上着学的我,心却不知被我丢在那里,高三的颓废,那一天近20小时的睡眠,却始终忘不掉你。对考试再也不去关心,因为没有你,我感觉像是失去了一个最亲的人一样。

考高中的时候,如我盘算的那样,成绩差的离谱。以前成绩还很好的我,这次却,呵呵。老妈看到我的成绩单,哭了。我却只能安慰她,甚至不能给她保证什么。虽然我都准备好不上学了,可是老妈还是不忍心,让我退学。最后上了一个不算普通的私立高中————五高。或许,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或许,我以为慢慢的就能忘记你,或许,这些我只是心里暗示罢了。高中的我,喜欢每天保持笑容,喜欢每天都逗人开心。我没发觉吧,现在我才知道,可能这些都只是为你准备的。每天虽然见不到你,也不知道你的联系方式,更不知道在这茫茫人海中,是否还会相遇!

上帝可能听到了我的心语与祷告,终于,有次回家的车上遇到了你。我习惯做最后一排,这次却没有。因为人多,学生刚好那天放假,我只能咒骂一声,却又不得不挤上了车,然后随便找了个位置。我坐车晕车,为了不让我晕车,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上车就睡觉,虽然有次睡到了终点站。这次,我上车了,旁边刚好一个我们班的同学,问我借了手机。他家里学校近,等他下车的时候喊醒了我。我醒后准备玩会手机,因为再过几分钟就到我家了。这时,我拿手机的手颤抖了,我听到了你的声音。

没错,是你的声音!我当时看不到你,你是背对着我的,但是你的声音,这辈子我都不会忘的。我第一次打招呼,恐怕弄错了,心里好紧张。幸好,早打招呼前,我发现你对面坐的是我们初中的一位同学。我就放心的打招呼了,可是你总是那么出乎我的意料。你竟然问我是谁,我当时哭的心都有了。不过我发现了你的那一抹不自然。我感觉你是认得我的,一年多,变化应该不是很大。你是怪我当初不辞而别么?亦或者你真的忘了我。我们双目相对无言的时候,那位同学是我的救星了。她跟你说,你忘了啊,你曾经可是吃过他吃过的火烧呢。

虽然我惊讶她怎么知道,但是这更加确定了我的想法!你在假装,初一,初二跟你说过最多话的男孩就是我了吧?你不认识?好吧,我不管你认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我告诉你我叫夏宇航,我问了你现在在哪上学。随后的时间感觉只是一眨眼,我就到家了。下了车,目睹车离去的方向。我心告诉我,开心!我知道了,你是在一高。随后我的心也去了那里,不知不觉中,我习惯站在窗口,仰望你的方向,常常失神。高一过后,我让我妈把我转到了一高,如我所愿,不时那个校园看到你。你依旧如往,依旧成绩良好。我欲像你表白,却发现你现在成绩也不断的好。怕你拒绝,也怕耽误你的学业。我又忍受不住每天下课去你班级门口,偷偷的看你。每天跟在你的身后,默默祝福。

虽然很难受,但我也很开心了,至少,每天离你的距离很近!感觉我随时可以出现在你身边,每天都能看到你。看到你好好的,我为以后做打算了。至少让我感觉能给你幸福和安全,原谅我的又一次不辞而别!我只上了半学期就辍学了,我到了北京,我的打算是,在外打拼十年,为了我自己的梦想,也为了你,还有我的亲人。不过现实依旧残酷,无数次我想要放弃,不过我总是不愿意的。我幻想,在你毕业的时候,我带着鲜花骑着白马出现在你的面前。从此保护你一生!我希望做你的王子,给你幸福。我也不介意做你的骑士,守护你一生,如果有来世,依旧如此吧。这是我想的,就这么简单,无非两种答案罢了。

篇11:写大暑的散文文章

大暑在六月,在伏天,天热之极。东汉刘熙在《释名》里这样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称“龌龊热”。是的,热得糟糕。天天,身上汗津津的,滚烫的暑天,一刻都不想让人干净消停一会儿,一天要冲好几次澡。天极热时,我在大早出门,沿着水泥路到沟里散步,听鸟唱蝉鸣,看庄稼成熟,赏荷花舞裙。中午关门闭户,躲在空调房里,看书、喝茶、上网、与网友下几盘棋、打几局台球、躺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再好奇地探寻古代文人在大暑里怎么生活?在诗意中享受暑天的清凉。

心静自然凉。白居易《消暑》诗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古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唯有绿树清风。消暑的最佳方式,是把家里整理干净简洁,静坐院子里,心静身安,想凉风在内心中吹拂。或者,“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闲闲的,躲在屋里睡懒觉,避酷暑。

赏荷纳凉,最有情趣。南朝诗人徐勉在《晚夏》里写道:“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夏夜纳凉,从房内来到花丛间,席地而卧,欣赏水中莲荷,独酌几杯小酒,爽快惬意。可惜古时没有冰箱冰镇的啤酒,若诗人坐在池边对望荷花,浅饮凉沁沁的冷冻鲜啤,那感受,那心境,不亚于与美人花前月下喁喁私语,密谋一场爱情故事。杨万里亦有同感,他在《暮热游荷花池上》曰:“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描述了炎夏夜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快感,惟妙惟肖,意趣盎然。

漫川的荷园多又大,暑天又热得起劲儿,比古诗文中的好。唯独不同的,漫川商业发达,诗人奇缺,到荷园边散步的人只会说:看荷花开得多好看!然而,情趣来了,披着月色去前店子,或是水码头,或是二里半桥头儿,摇扇扑萤,赏荷纳凉,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是山里有家,有地方住,进山中避暑,那是神仙日子了。我老家人说,热天再热,深夜睡觉还要盖被子。我极喜欢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暑热天,风吹帘动,院子里的满架蔷薇,烂漫的开了,经风轻吹,清香流转,弥漫,飘散,氤氲一院子的芳香,此时乘凉,怎不销魂?大山深处,人烟稀少,自然随性,赤膊裸体,也不伤风雅。李白《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盛夏奇热时,村民如诗人一样狂态不羁,乘凉避暑,很常见,又极自然。我老家门前有一大片修竹,离街十余里的岳父家的道场边也有一方竹园,在翠竹茂林里纳凉,情趣诗意。王维《竹里馆》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古树参天、宁静清幽的深山里躲暑,真是消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今年大暑,漫川干旱缺雨。人说“暴雨隔田埂儿”,四周黑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独独漫川小街狂风刮过,风吹云散,晴朗朗的铺满厚厚一层热气。幼儿园的小孩儿说,天奇怪,一会儿蓝,一会儿黑,一会儿又蓝了!这暑天真像宋朝诗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说的:“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天上的云朵都赶不走它。宋代曾几在《大暑》里问:“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老人们说:伏天就要热,不热,庄稼也不好生长。

篇12:写丽江的文章美文

六年前,我们一家人在游览了大理古城后就在傍晚坐上开往丽江的汽车,到达丽江时,已是晚上,星光照耀下的丽江显得有些神秘,导游将我们领到四方街,远远的还未到,四方街上曼妙的轻歌已传入我的耳膜,酥酥的音调让人听了心里痒痒的,只见不远处的四方街沉醉在一片红红的光线中,温柔而浪漫,穿梭其间的人影在这朦朦的气氛中就像在上演着一出皮影戏,随着期待的心情,我也信步来到了这夜色正酣的四方街上,此时的四方街,像极了旧上海滩上的舞娘,妖娆、妩媚而风韵,夜色中的房子本是安静的,但闪烁其上的霓红灯让它燥动起来,一家家酒肆茶楼这时也像酣睡醒了的醉汉一样又开始借酒烧情了,河道两岸的一盏盏红红的灯笼将夜色点亮,映照得四方街温清而放荡。在河道两岸,一干红男绿女或饮酒,或品茶,或听曲,怡然之情写在脸上,想那灯光浆影里的秦淮河也不过如此吧?只可惜,四方街上的小河只能赏不能游,否则岂不是也要泛一叶小舟,拉上一曲抒情的乐章去媲美那醉人的威尼斯呢?

睡了一夜,几声鸡鸣声将我们唤醒,洗漱后我们步行到了四方街,此时的四方街安静的像个熟睡的婴儿,穿梭于房屋河道间的空气此时也是清冽冽的,睡了一夜的石头房子这时也醒了,屋顶上冒出袅袅炊烟,紧挨紧的石房子这时才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这些房子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在历史的烟雨之河中洗涤后,她们越发的显得年轻,年轻的让人嫉妒,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倦怠的味道,四方街上欢唱不息的河水此时笼罩在一层薄纱似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含羞的少女,恍忽间我好象看到吴国的西施正在河边烷纱呢。流淌了千年的河水,似一条温柔的长臂,将历史揽到未来,捋一把相思仍进河里,河便变成了一盏酽酽的相思酒,喝了她,人便得了相思病。把河水赋予生命,河水便有了灵魂,把河水唱着一首歌,河水便有了歌的旋律,把河水写成一首诗,河水便有了诗的韵味,把河水画成一幅画,河水便有了画的精髓

吃了一个酣酣的丽江粑粑后,我们打车来到玉龙雪山脚下,只见蓝天白云下的山顶白雪皑皑,云耀出雪的白,雪照出云的亮,相互辉映出一派银妆素裹的景象。本想乘缆车去山顶,可一打听,才知道缆车当天在检修,无法乘坐,正在遗憾时走过来一位乡民,手上牵着一匹健硕的马,问到我们是否愿意乘他们的马上玉龙雪山?一听还有这法上山,我可偷偷的乐坏了,于是租了两匹马,我骑一匹,女儿和爸爸骑一匹,整装待发,一开始山还不陡,看着一路的闲花野草,倒也悠然,但爬到半山腰上,山势越来越陡,再加上一路的颠簸,我渐渐的不胜劳顿,途中一只野兔窜出,马一惊失前蹄,我也被马摔下,惊魂未定中终于爬到山顶,一到山顶,只见游人如织,有的在尽情的拍照,有的在高兴的滑雪,这喧闹的场面也吸引得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好好的体会了一把高山赏雪的乐趣。

下了雪山,我们回到四方街上,午后的四方街喧闹而繁华,街上的房子这时都成为了一个个购物的天堂,刚走出一家摆满体现着东巴文化的各色饰品的小店,不经意间又让一家经营纳西族服饰的商家吸引,女儿此时更像一只欢腾的小马驹,馋馋的看着一套漂亮的纳西族衣服就不松手了,看到孩子这痴痴的模样,我们欣然给她买下这衣服,孩子穿上去活脱脱的成了一个纳西小女孩,满目的笑意写在脸上,一路的欢声笑语砸在地上,砸出一串火花。

篇13:用“课文”的方式教学写人的文章

一、名人故事类——读他们的著作、传记、评论等

教材中编入的名人,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各有其良好品行。《郑成功》《钱学森》《轮椅上的霍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徐悲鸿励志学画》……名人,是榜样,是典范,他们有着无穷的力量,引领着世人、引领着潮流。在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们都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深刻领悟,充分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德,进而引导学生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理解人物的相关故事或品质,教师往往会请学生自主搜集一些资料,或者教师补充一些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过一般不会超过五分钟,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常说“孩子是一本书”,这本书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一起捧读,一起将孩子这本书读厚、读好。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一本书,一个名人那得是多少本书啊!就靠我们教材上的这一篇文章,这一两千个字,能将名人介绍清楚吗?学了课文后学生们能说是了解了这个名人吗?绝对不可能!所以,“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材只是“举一”,需要我们教师带着学生,指引着学生去“反三”。这个名人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他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大家关注的?又是因为什么而渐渐出名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是怎么做的,付出过怎样的努力?他曾经取得过哪些辉煌的成就?在他成功的道路上曾经遇到过怎样的坎坷,又是怎样克服和解决的?……太多太多的问题,如果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学生的头脑中能够产生这样的问题那该多好,多了不起!接下来他们肯定会主动地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生平简介、自传、他传、不朽著作,人物评论,等等。这样的学习应该才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真正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向课外。

二、有名有姓者——找他们的出处,更全面地了解故事

教材中第二类写人的文章,人物有名有姓,在一定范围内他们有些知名度,或无私奉献,或坚强勇敢,或忠于职守,或恩情难忘。这类文章的主人公多数为现代或当代人。教学中感悟、体会人物精神肯定是首要任务,这一定也是作者的主要意图,但还要挖掘作者的深意。

《我不是最弱小的》,讲的是一家四口去森林郊游,突然下雨了,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和萨沙依次谦让雨披,最后萨沙把雨披盖在了蔷薇花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一个环境,情节单一,语言朴实。这个故事是外国的,人名也都是翻译的,比较难考证,最主要的还是教师一般都认为这篇课文就是告诉了大家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这样一个道理。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天气闷热”,出门时父母应该知道天会下雨,因为他们带了雨衣。但是四个人,怎么就带一件雨衣呢?这不应该是父母的失误啊。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个故事,除了要告诉大家“保护弱小”的道理,是否还想告诉大家些什么呢?于是笔者和几个同仁一起查找资料,终于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中的《大自然——健康的源泉》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孩子患上了一种战争病,情绪抑郁,对生活态度冷漠,变得拘谨、胆怯、优柔寡断。他们的神经有时紧张到极点,稍一触动,就可能“引爆”。这些孩子要成为正常人,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快乐起来。为此他创作了一系列文章鼓励家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战争就像一场暴风雨一样,活下来了就要快乐地活下去。一家四口只带一件雨衣,其实是让孩子去经受“在野外遇上了温暖的暴雨”的洗礼,理解很多人在暴风雨中没有遮挡也能活下去,风雨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关于蔷薇花,因为苏联经过多年战争粮食蔬菜匮乏,野蔷薇富含维生素C,可以做成果酱供过冬食用,所以父母利用这样的时机教育孩子为了冬天的果酱必须保护好更弱小的花儿。原来,本文更希望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事,要能够学会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走出困境以成为一个快乐者,保护弱小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更多人。这样的学习更有味道的,这样的人物也能给予大家更多的启迪。

三、无姓无名的普通人——阅读、书写其他人相类似的故事

教材中第三类写人的文章中的人物多无名无姓,是普通人。他们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说不上具有多么崇高伟大的品质。或许作者也真的不知道此人的姓名,或许作者觉得人物的姓名并不重要,但是他们的事例恰恰能给予我们启发。读他们的故事,感觉特别亲切,好像就是讲述我们自己一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就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描绘,将这位扫路人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些都是我们的阅读课上所重点关注的。但是,这么多来这么多的人去过天游峰,为什么只有章武能够写出这篇文章?熟悉这位老人的人肯定很多,他的家人、亲戚、朋友等,为什么老人身边的人没有去写或者说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如果老师能思考到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他的教学已经超乎平常,他的课堂一定是更为灵动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章武与这位老人之间有对话,就是因为章武善于用文字记录人世间的大智慧。一个人只要与他人对话,只要思考、咀嚼对话,只要愿意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智慧点,从而品读到人生的哲理。我们现在的学生和身边的人与事缺少对话,人们开玩笑地说,面对面的两个人,不会用嘴说话,只会用手机敲击,这一课的教学正好是一个契机。当然,有了对话还必须理解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写的习惯,即使有了对话也不会写出文章,所以这还是一份责任。因此学习这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对话、懂得写作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也来写一些身边人身边事。天游峰有扫路人、昆山也有扫路人、河道清淤人、社区环卫工、垃圾清理者;印度有聪明的挑水工,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园丁……借助这类课文,教师能引导学生真正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用笔去书写,语文课堂将真正精彩纷呈。

篇14: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

有诗人说过:“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美丽的花园。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从而创作出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呢?

其实呀,写景就是用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

1.独有的景物才鲜明

我们可能游玩过很多地方,首先我们要思考,你选用哪个景物来写?这个景物不仅是你最为喜欢和深刻记忆的,还应该是独有的,因为这样对你的写作来说显得更为容易。

江南是杏花春雨,塞北是骏马秋风。春花是百花齐放,充满生机活力;秋风却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每个景物都有其鲜明的特色。

有同学写《漂亮的日湖》,写出了湖的平静:“阳光照在湖面上,湖好像穿了一件新衣裳。湖水是静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了天空、白云、红花、绿树……”

有同学写《游金桥公园》,在于灯的美丽:“夜幕降臨的时候,金桥公园就亮起来了,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彩虹桥亮起来了,它由绿渐渐转到蓝,由蓝渐渐转到橘色,真美丽!我想,彩虹桥这个名字一定是这样来的吧!金桥公园右方的房子,也跟着亮了起来,勾画出一道道雄伟的轮廓。”

选择“独有”的景物来写,提高表达的基础,会比写一般的景物更具有可读性。

2.细致观察有序表达

如何细致地表达大自然的杰作呢?首先需要我们去进行细致地观察。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二是移步换景。

如《春天里的晨钟湖》的小作者就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从远处写到近处:

“每当春风拂面的时候,那沉睡了一冬的湖水便苏醒过来,懒懒地泛起细细的波纹。紧跟着,在暖暖的阳光下,湖畔的杨柳也醒了,慢慢地冒出鹅黄的新绿;就连石椅边的小缝里,草儿也正偷偷地探出它们毛茸茸的绿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而《游校园》则是另一位小作者移步换景看到的景象:“走进城南小学,门口那棵桂花树仿佛知道我们要来,挺直了身子欢迎我们。门边是一排宣传栏,里面张贴着同学们优秀的作文。走过宣传栏,就来到了鳞次栉比的教学楼。”

细致观察是有序表达的前提,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做到了胸有成竹,才会下笔如神,才能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两种:

第一,空间顺序。也就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游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完这个景点,再写下一个景点。

第二,时间顺序。如《火烧云》就是从日落写到傍晚,就是时间的推移。同学们写的时候,也可以是从春天写到冬天,只要你写得有条理、有层次就可以了。

3.多种感官抒发情怀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有作家说过:“我们的作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有同学在《公园夜色》中这样写道:“小道两旁已有厚厚的一层梧桐叶,踏上去轻轻的、绵绵的,发出一阵阵极微细、极清脆的声音,使人觉得有一丝丝的悲凉与寂寞。花坛丛中偶尔传来几声蟋蟀衰弱的残声,如天边的星星一般时隐时现。”

“踏上去轻轻的、绵绵的”,那是触觉;“一阵阵极微细、极清脆的声音”,那是听觉;“使人觉得有一丝丝的悲凉与寂寞”,那是联想;“如天边的星星一般时隐时现”,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联想。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还能引用诗词来表达,那就更棒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我们在写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受融进其中。

大作家碧野爷爷就说过:“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把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外,同时包含着作家抒发感情的美。”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身边的美,创造美,用自己的笔尖去把它美美地写下来吧!

(本文摘自 中华语文网)

上一篇:畅享童年、共建文明下一篇:致我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