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文章阅读

2024-04-17

小学写景文章阅读(共11篇)

篇1:小学写景文章阅读

写景类阅读

写景文及其种类:写景文就是描绘景物的文章,大概分为三类①描写大自然②描写人文景观③游记(索溪峪)

怎样阅读写景的文章呢?

了解顺序,抓住特点,体会感情

第一是了解顺序,了解景物的写作顺序。不同类型的写景文章,有不同的顺序。“游记”就是按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写景;描写大自然景观,一般是按观察顺序。。了解顺序,还包括写景文章的结构与层次。许多写景作文都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第二是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是写景文的重点,是我们必须了解的。

第三是体会感情,体会思想感情。无论是那类写景文章,都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既有借景抒情,也有景中寓情。

篇2:小学写景文章阅读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三峡之秋

(1)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3)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4)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5)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6)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7)这一天,正是中秋。节选自《三峡之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文章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来表现三峡不同时间的三峡秋天的特征,请仿照(1)(2)两段的示例,在(3)——(6)段中任选两段加以概括。(4分)第(1)段:描写了橘柚树色彩的变化和果实的清香,表现了三峡之秋的成熟。

第(2)段:描写了露水,峡风,表现了山峡秋晨的明丽。第()段:描写了,表现了。第()段:描写了,表现了。

2.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3.第(6)段对三峡山势的描绘与郦道元所写的《三峡》中的哪些语句较为吻合,请你摘录在下列横线上。(3分)

4.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征,请你摘录其中一句并做简要赏析。(3分)

篇3:小学写景文章阅读

关键词:写景文,阅读,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文章,这类文章语言优美灵动,意境深远雅致,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可以说,这类文章最能体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同叙事类文章比起来,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形象鲜明的人物,小学生要深入理解文章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读,引导他们透过文字领略美好风光,体会作者的一片深情。那么,如何把握这类文章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语言,还能从中领略到动人心魄的自然美,与作者感同身受。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做好认知与情感的铺垫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课前谈话的:

同学们,你们在来的路上,发现路边的雪正在融化吗?这说明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再过一阵,天空中就会多一种鸟儿的身影,会是什么呢?对,是燕子。那么,谁还记得燕子的样子呢?你对它都有哪些了解,说一说吧。

学生很乐意地把自己记忆中的燕子描述出来,我又用自己家房檐下那个燕窝的曲折来历渲染了燕子的勤劳与执著。这样,燕子在学生心中一下子活跃起来,可爱可敬起来,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认知与情感的准备。

此外,还可以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手段来铺垫,但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我们要欣赏的主要是语言文字。

二、顺其自然理清文路

在学生初读感知之前,我喜欢先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写一种景物,你会写些什么?在《燕子》一课中,学生说,会写它的样子,它怎么飞,它怎么吃东西,怎么休息。我说,那我们就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和我们想的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带着这种好奇与比较,学生很顺利地发现课文先后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的动作、休息时的样子。我又追问:第二段的内容是学生没想到的,它写了春天里的许多景物,似乎跟燕子没关系,是不是写得不对劲了?学生稍加思索回答说:第二段是写春天的美,但是,是燕子让春天更美的,跟燕子也有关系。这样,文章思路自然而然就理清了。这要比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的问法效果好得多。

三、想象品读语言,抓住特征体会感情

1.揣摩法

《荷花》第二自然段描绘了荷花的三种姿态,教学时,我和学生们都“变成”荷花,边读句子边演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就把头微微抬起,眼睛张开一条缝,把抱住头的手臂稍稍展开;“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就把头高高扬起,大睁双眼,手臂完全舒展开; “有的还是花骨朵”,就低头缩脖,闭紧眼睛,双臂抱紧头。

“除了这几种姿态,你还能想到哪些荷花开放时的姿态?说一说演示演示吧!”

……

这种动作演示,无需多讲,就可以让我们在边读边做中切身体会到一池荷花的千姿百态,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想象。

2.调动多感官体验法

《荷花》第三自然段说: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活的画”怎样理解呢?我领学生背诵一遍《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大家想,这样的画,虽然有颜色,但是能听到流水声吗,能闻到花香吗, 能看到鸟儿在扇动翅膀吗?不能,这是一幅静止的画,死的画。而站在这一池荷花面前,我们能闻到——荷花的清香,我们能看到———荷花随风翩翩起舞,我们也许还能听到———小鱼在说悄悄话。所以,这真是一幅———活的画。

3.删词换词比较法

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它能流露出作者的好恶。《燕子》第一自然段对燕子外形的描写充满了喜爱之情,可如何让学生真切体验到这种感情,并领悟到语言的感情色彩,并感知什么是“抓住特征”来写,是一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读了读原文,然后把句中的形容词都去掉,把“燕子”留白,就变成了“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条尾巴,凑成了()。”

学生读后,感觉燕子不美不可爱了,而且凑成也可以是老鹰、 麻雀等任何一种鸟了。这样,学生就真切感受到原句中燕子的特征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什么了。然后我趁机讲解:读、写景物要抓住特征,而且要带着情感去读、写景物,为下一步写景教学做铺垫。比较法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另外,还有身临其境续写、改写法、联系自身谈体会法、与主人公对话法等等。

值得强调的是,写景状物类文章,作者大都是带着美好的联想与想象去写的,我们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 都没有离开联想与想象。读者也只有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才能追踪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才能再现、再创造当时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从而与作者同欣赏、共愉悦。

篇4:写景文章的阅读

我们该怎样阅读写景文章呢?

一、明确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等。如《三味书屋》一课的第二段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长城》一课是按观察顺序写的。“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时间变化规律来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是按景物类别来写的:先写了张家界神奇的群峰,又写了张家界美丽的溪流。

二、理清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移位换景结构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的,这时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层次。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以空间的变换顺序安排层次的。作者运用了如下提示段落的词句:

1登上台阶,一抬头就望见正门上那个庄严的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

2进了大门就是中央大厅。

3穿过大厅,走进了大礼堂。

4从大礼堂出来,我们又上楼去参观北面的宴会厅。

5我们又参观了几个会议厅。

6走出大门的时候……

通过上述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空间的变换,是随着作者立足点的移动而变换的,即,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大门。运用这种顺序记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地表现出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景象。

三、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如《白杨》一课,作者描绘的是大戈壁滩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树,实际上是借白杨树的特点赞美那些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是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篇5:写景文章阅读

我们所学过的写景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一类是游记;一类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风、雨、雷、电等);一类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阅读写景的文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点:

第一,点的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该注意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景物的。

第二,理清文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和层次来描写景物的 一般来说,文章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也常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描写:(1)按空间顺序写;(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三是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三,的恰当的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的手法更是增添了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则可以增加语势、强化效果。领悟文章是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形象逼真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特

第四,体会作者热爱景物的思想感情。

篇6: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的文章

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改造文本,最终达到对阅读文本理解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简单说来就是读懂文本,会写赏析文字(读和写)。

语文课本,其中涉及到很多散文教学,其中写景状物类的散文数量尤其多。在散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越来越感觉到,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能力,就必须循序渐进。

一、散文阅读技巧(一)读文本

笔者强调散文阅读指导第一步:“读懂文本”,那么如何读懂?

首先,整体感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能大致清楚第段的重点,可画关键词或句子;其次,再文本研读,能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再归纳,再仔细品味作者表达情或理的句子,最终达到一个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

在进行散文阅读时,笔者主张学生先问自己几个什么? 1.每节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写了什么内容?(把握主要内容)2.为什么要写作本文?(把握中心主旨)3.作者怎样来写作本文的?(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粗读、跳读、精读的基础上,弄明白这三个为什么。

让每个同学参与进来,首先理清每段主要内容,在弄清每段内容后,概括出全文的 主要内容。其次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中心主旨。再次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行文的思路。

(二)明重点

一篇散文,需要重点欣赏的是什么? 1.看立意如何?

好的散文一定是立意新奇、思想独到、个性突出,有着深刻生命体验的。即有没有真知灼见,独到的思想内容,奇特的人生感受,深沉的生命追问,自然个性的张扬。

2.看散文的构思技巧如何?

简单说来就是要求构思新奇巧妙。一篇散文,如果你选的是普通的题材,别人都写过,比如生命啊、幸福啊、人生价值啊、理想啊等等。如果你在结构上没有新意,很可能就会落入旧巢。欣赏者就可以从这里发现问题,越是老题目,越要看有无结构上的新奇巧妙。

3.看意境的创造

因为散文是造境的艺术,它不同于小说,不在于看文章有没有故事,人物刻画的怎么样?散文主要看意境,一篇散文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美的享受,就是好的散文。

4.看语言特色

不同的作家,语言风格往往不同。成功的散文往往是语言上有特色的,往往有一种独特的散文语言风格。

优秀的散文语言往往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如冰心的清丽,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瑞丽,周涛的气势磅礴„„语言风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学追求、艺术个性不同造成的。

(三)找规律

状物类散文规律: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四)赏析散文

读懂的基础上,养成写鉴赏文章的习惯。

一篇散文,在学生读懂了以后,教师还要追加一个任务:让学生学写散文赏析。那么如何来写散文赏析?

1.抓住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

看到一篇散文,读懂读透以后,如何来赏析他呢?欣赏有许多方面。那么你是欣赏他的立意,还是欣赏它的结构?是欣赏它的语言,还是欣赏它的气质?是了解它的创作技巧,还是了解它的写作背景?

一篇欣赏散文的短文最好要学会攫取一个方面,或者是立意(主题),或者是结构(包括开头结尾各个层次的安排等),或者就语言谈点观感等等,抓住一个角度面,就可谈深谈透,把握实质。当然鉴赏不是空谈,而应该结合文章的词句,有的放矢。

2.你抓的角度最好是你读散文之后印象最深的那一个点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名篇佳作,而金志华在写赏析时仅仅抓住散文在结构与语言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加以分析评论,因此就被编进了《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文章开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朱自清写这篇散文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作者极其苦闷时,寻求超脱和自由的心境下出去走走,在月光下看到荷塘而缘情写景的。评论文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结构上的安排,中间三段怎么样写荷塘月色之美,然后介绍内外结构的均衡安排,形成一个圆型结构。然后又介绍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色,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既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更有精心练句用词。

鉴赏状物类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披文入境,把握意象。

在状物类散文中,有一类散文是对物象进行描形写态的。这类散文描摹的物象侧重于表现物象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绘,以细腻逼真取胜。鉴赏这类散文要把握作者所描摹或解说的物象特征,体味寄寓在物象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法布尔的《意大利蟋蟀》一文,为我们介绍了意大利蟋蟀的活动季节、形体特征,以及发声特点、发声器官和发声方法等。让我们在作者描述的意境中,既获得了一些鲜为人知又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又使我们体会到法布尔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感情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还有一类状物散文是把物象作为一种人格象征体来描写的。这类文章,作者所写的事物,既不是原生态的事物,也不是感觉化,情感化的心理物象,而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形象显现出来的。鉴赏这类散文,既要求鉴赏者能感受物象、物境,能从文本中获得怡神悦目的审美感受,又要求读者能够披文入境,深切感受画面、物境中所包含的情韵,寻找到平平常常的山川风物、花鸟虫鱼中所寄寓的深层意蕴与人文精神。

例如梁实秋的《鸟》。作者爱鸟,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作者对鸟的生存和生命的情思,寄托着他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二、察事体景,品体意趣。

在状物类散文中,有些散文的状物是用来寄情寓意的。文中既可以描述有关物象的故事,或睹物思人,或以物喻人,通过写物来写人,写人与物共悲欢、同哀乐,又可以通过写物的命运折射人的命运,从而写出人情世态,反映某些社会现状。这类散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借助具体的某一物象记人叙事,抒情写意。对这类状物散文的解读要察事体景、品味意趣,如果只是停留在人物、事情的表面,把它当做故事来解读,而忽略对文中所包含的情趣、意趣进行深入的体察,那么就等于买椟还珠。例如史铁生的《合欢树》。首先给读者强烈刺激的是本文叙述的一桩桩事件,解读者应借助这个“树”的意象来探求更深层的意蕴,理解作者是借树写事,借事写情的。母亲当年种下这株合欢树,企盼着母子同欢。但命运弄人,使儿子病残,母亲悲苦。虽然后来儿子从逆境中奋起,感受到了生活的欢乐,但母亲却离开了人世。作者情系“合欢树”,借此来怀念母亲,将他深沉的悲情潜藏在平和的文字后面,写出了一种大痛大悲后的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

三、依意而行,感受理趣。

散文虽然是用来抒情言志的,但用直接的抒情手法来展示创作主体的情志和个性的方式,其实并不适合状物类散文。状物类散文是依附抒情的,它往往借肋某一具体物象来言志说理,即通过写物来表达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理性认识。写法上,可以借物寓理,也可以借物明理。作者借助物象本身所含有的特质特性,充分展示,深入开掘,使之升华为一种哲理意蕴,然后适时评说,让人们在观物、赏物的同时,能解读物性,品评物美,进而从物象的审美特性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例如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一般写牡丹的文章,多是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娇艳多姿,而作者却另辟蹊径,赞美“牡丹的拒绝”,赞美它的卓尔不群,不一味地迎和世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位和个性。作者对牡丹的独特的赞美,正是来源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由此可以看出,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注重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去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赋予文章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把视角审向更为复杂的周围事物上,力图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鉴赏托物言志的状物类散文,要依意而行,感受理趣,鉴赏者要知人论世,知物知由,寻找人、事、物感人的地方,把握文本的情意核心;要能感应文本中物象的召唤,把握寄托在物象中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审美心理、审美情绪,获得一种多维度的审美体验,并发掘出蕴藏在生命和生活中的深层意义。

怎样阅读状物类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如《落花生》一文,作者通过描写花生的各种好处,并和苹果、石榴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大的特点——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进而联系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作者对花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了。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按照采用按照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如《高大的皂荚树》就是按照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四个方面的特点来写的,写出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篇7: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

-------北京智慧田教育

一、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三)、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四)、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

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二、状物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所以,阅读此类的文章,我们先要在结构上弄清它有那些突出的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一般物体的写作都有一定的顺序,如形状、颜色、滋味、外形、生活习性、结构、用途等,弄清了这些顺序,既能很快地划分段落,还能很准确地把握义章的内容。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要善于抓住字里行间的关键语句,特别是文首或结尾的话语。

另外,注意分析作者在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也是理解其写作目的的方法之一。

篇8:读写景文章,习写景技巧

秘诀一: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表达

在学习写景文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作者的观察和表达顺序进行总结、归类,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养成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表达的习惯。常见的观察和表达顺序有:

1.时间顺序。

(1)四季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2)景物形成的顺序(如《观潮》等)

2.方位顺序(如《赵州桥》等)。这类文章通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也就是按作者游览的顺序来写(如《游金华双龙洞》等)。

3.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等)。

秘诀二: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同面貌

学习《鸟的天堂》以后,我们就可以写写上课和课间时校园的不同面貌;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我们也可以泡绿豆,对它进行连续的观察,并且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果能够养成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那就更好了,这个好习惯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景的表达能力。

秘诀三:观察和联想相结合,写出景物特点

写景的文章,我们还会经常读到作者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发的联想,这些句子通常都引人入胜,在欣赏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联想,对于课文中一些经典的优美句子要不厌其烦地诵读。除此之外,同学之间可以经常做做“猜一猜”的小游戏:把直接描写景物的部分去掉,只出示联想的部分,让其他同学猜猜描绘的是什么景物,你会发现联想不仅要围绕景物特点,关键是还要合理。

秘诀四: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一景物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虽然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的感情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因此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只要将感情和思考融进观察和表达中,自然就会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写景习作中材料的选择应该服务于写作目的,只有融入情感的写景文章才能感动自己、陶醉读者,只有情景交融的文章才是最美丽的文章。

篇9:小学写景文章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批注式阅读 写景状物类文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61

写景类文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文章大都以其诗意盎然的语言特色,个性鲜明的对象特点,自然率真的情感流露深受学生的喜爱。批注式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怎样才能使其在写景状物类文章中发挥最大化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批注。

一、在关键词处批注,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通常来说,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一般都有着一定的描写顺序,文中一般都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或者表示过渡的词语,而这些词语正是可以把整个文本内容串联起来的对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引领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则可以使学生很快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提升阅读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边阅读边在一些关键词语下面画上横线:“金华”“罗甸”“入山”“溪流”“洞口”“外洞”“内洞”“出洞”。学生还在旁边做批注:“这是作者的游览路线。”再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有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在“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下面画上了横线,又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个词语下面画上了双横线,接下来又在“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下面画上了横线,并在旁边做了批注:“作者能够抓住每种松树的特点来描写,使人印象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可见,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经过勾画以后给学生的印象更为鲜明突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在关键句处批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景类文章中关于景物特点的描述往往与作者当时的心境以及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关。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在关键句处批注,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使文本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草原》一课时,作者主要通过对草原美景的描述以及描写草原人们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表现出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文本的情感内容,教师鼓励学生抓住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进行批注。在教师的点拨与提示下,有学生在“快了,快到了,忽然……”等句子旁边写道:“这里写出了即将与蒙古人民相逢时那种急切的心情。”有学生在“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旁边写道:“多么热闹的场面,多么亲切的情感,这种美好的情感是多么令人难忘啊!”还有的学生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旁边写道:“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蒙汉人民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这种环境,这种气氛,令人感动、动容,不忍打扰。”

抓住文中表示情感的关键句进行批注,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更加深刻,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在修辞句处批注,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

写景状物类文章之所以给人一种诗意盎然的感觉,除了作者独特的布局谋篇手法之外,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功不可没。因此,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教师如能引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语句进行批注,那么,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文中独特语言表达的妙处,而且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在“那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也不是”这个句子旁边写道:“这个设问句用得好,明确告诉了我们海底是有声音的;有学生在“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人在打呼噜……”旁边写道:“这些句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声音,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自然地让人对海底产生好奇、向往以及喜爱之情。”就这样,学生抓住了文中运用修辞的地方进行阅读批注,不仅真正领略了文本内容的精彩,还从中学会了独特的表达方法,有效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找出文中修辞的语句进行批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鉴赏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关于这类文章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景、品味语言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批注式阅读在文章中的运用。以批注促阅读,必能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篇10:写景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阅读方法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

(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3.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4.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篇文章的中心。

阅读训练

(一)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个个漂漂亮亮,惹人喜爱。、填空:这段话是按 ________ 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 ________,北面有个 ___________,院子东面种着 ____________,南面是 __________。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 ___________,这段话中的第 _____ 句到第 _____ 句,都是写这里的景色的。、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给合适的说法打“√”。(1%)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味。

这句话写了: ① 葡萄长得多,有时香味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

② 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味使人陶醉。„„„„„„„„„()③ 葡萄成熟了,很可爱。„„„„„„„„„„„„„„„„()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高大()热闹()4、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______________ 漂漂亮亮 __________________、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6、给文中画□的地方加上标点。、文中的“青菜 黄瓜 茄子 西红柿”总的名称是()类。

(二)梧桐 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划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

3、找出比喻句,用“”划出来,句子中是把()比

作()。

4、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三)_____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的细雨()的露珠()的绿叶()的梨花()的阳光()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

(2)颜色:开始呈,后来

(3)气味: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呦!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四)数不清的()在空中闪烁着,皎洁的()把大地照得像白天一样的明亮,(),“唧唧”的虫声从四周(),河里的水也在轻轻地();树木被()吹得“沙沙”作响。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要和天上的星星比光亮。夜是多么的()呀!

1、选择适当的词填入括号中

美丽 微风 这时 也许 星星传来 太阳 好像 歌唱 月亮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闪烁:皎洁:

3、这段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通过()()()()()和()这些景物描写夜的()

篇11: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范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是因,写是果,有读才有写;读是积累,写是输出。借“他山之石”来攻一己之“玉”,才能写出自己的美妙文字。今天我就借“二次研修”这个平台,来谈谈怎样阅读写景状物类文章。

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写景类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景物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小学生阅读写景类文章要注意:

1、明确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因此,明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空间顺序、观察顺序、时间顺序、景物类别等。

2、理清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我们作者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世界。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我的重点。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状物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状物类文章分为状静物类文、状动物类文和状植物类文。小学生阅读状物类文章要注意: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是从概括到具体,或者是总分总。阅读时,只有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之后,我们才能从整上把握文章,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清写作目的。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喻理,托物言志,这些地方也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我们在阅读时,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弄清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上一篇:民法学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孝亲之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