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2022-08-10

第一篇: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工作方法和改进建议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结合本人所遇见情况,现提出如下几点:

一、创新工作方法

1、针对具体情况,单独制定激励政策,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做到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事情不拖拉,一天一总结。

2、制定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构建学习型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优化知识结构,逐步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3、使用更便捷的即时通信软件,与施工方、监理等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协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免造成通知不到位、信息接收不及时。

4、调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二、改进建议

1、建议改进食堂伙食,提高就餐时卫生坏境。

2、增加企业年金,让利于员工,通过年金缴费和归属设定留住核心人才。

2017年11月30日

第二篇:实验改进和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而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做好实验来培养学生兴趣,是有效途径和很好办法。下面我把平时在教学中做过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整理。

1、瓶吞鸡蛋。这是在学习大气压前我常做的一个实验。多数老师常常做集气瓶吞水球实验,效果也不错,但震撼力不足。找一个啤酒瓶(瓶口较小)和一个煮熟的鸡蛋,先把鸡蛋扒皮,点燃一张纸条迅速放入啤酒瓶内,稍停两三秒钟,将用鸡蛋顶端堵上瓶口,很明显看出,整个鸡蛋“吱吱”往瓶内钻,直到整个鸡蛋全部“挤“进啤酒瓶内。学生看后非常震撼。此时书写本节课题——空气的力量。

2、用试管做大气压实验。把小试管放入空的大试管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试管的运动情况。抓住大试管把两个试管同时倒置,小试管向下落,这应是学生想象之中的;此时,在大试管中盛入少量水再放入小试管重复刚才实验,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仅不掉反而向上运动时,个个充满了惊奇!几乎人人都在“为什么呢?”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索需求。

3、点燃手帕。将沾满酒精的手帕,用火柴一点,轰的一声燃起了一团火焰,再把着火的手帕挑在一根棍上高举着,火焰慢慢熄灭了,把手帕拿下来一看,完好无损,丝毫没有烧焦的痕迹。学生甚为奇怪,自然会要答案。教师笑而不语,书写课题:汽化和液化。

4、灯丝的小孔成像。在学习小孔成像之前,先拿一个白炽灯泡,取一张稍厚的白纸正对教室墙壁,用大头针扎个眼(小孔),让学生看清灯泡的灯丝弯曲形状及开口朝向,通电后对准小孔,这时在墙壁上出现灯丝的“倒像”(一定要给学生强调“倒像”);关闭电灯,取下白纸,在白纸上画个圆,在圆上均匀分布扎5个小孔,再重复刚才实验,结果在墙壁上出现非常漂亮的灯丝倒像的梅花图案,让学生惊叹不已。布置学生:如果你想看到更为漂亮的图案,请你回家之后自己设计,但要注意用电安全!

5、通过手指看白炽灯光。在学习光的色散时,一般都用到三棱镜看太阳光的色散,但此时已经进入深秋季节,济南往往秋雨绵绵,常常看不到太阳,只好改用手电筒来做实验。实际上,我经常让学生通过手指看白炽灯光:老师高举白炽灯泡,让学生伸开手指,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到眼前和眼睛平行,眯上眼睛,对准发光的灯泡看白炽灯光,会看到什么?指导学生仔细观看,能看到非常漂亮的彩色光带。此时书写课题:光的色散。

6、橡皮的拉伸与扭曲。当学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时,找一块学生用橡皮,在橡皮上画上几条条纹,用力拉伸、压缩、弯曲、扭转来演示各种形变,效果直观。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但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不太稳定,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弱。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他们的兴奋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科学的态度,发展他们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根本方法。而我们手边身边的日常物品,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理解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不正是新课标所期望和要求的吗。

第三篇:改进和创新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

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主动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期待、新要求,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着眼长远、超前规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目标,以改进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为基本手段,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积极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学、实用、规范、长效的维护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为维护稳定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创新和改革重点:

(一)着力推进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是理顺维护稳定综合领导组织协调机制。重点是在各级尽快设立上下衔接对口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党委主要领导任本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由党委专职副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代表党委、政府全权领导本级的维护稳定工作。各级维稳办应为同级党委下设的独立部门,明确职能,配强力量,进一步规范与政法委、平安办、综治办等有关涉稳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由党委常委任政法委书记、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政法委副书记、政法委机关实际秘书长负责制的“大政法”领导管理体制,增强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实效。乡镇(街道)应进一步整合维稳力量和资源,组建综治(平安、维稳)工作中心,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主任,配备一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全面领导组织辖区维护稳定工作。二是减少维护稳定工作管理交叉。重点是抓好市、县区两级维护稳定管理职能下放,按照责权利相一致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费随事转”的原则,把目前由市、县区承担的有关维护稳定工作具体管理、考核职能,下放到所在区和城区街道、镇,纳入属地统一管理。三是改进完善维护稳定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所占比重应达到20%以上。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应把领导干部履行维护和谐稳定职责情况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征求同级维护稳定工作主管部门的评价意见作为重要依据。积极改进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注重引入更多的群众和社会评价要素,增强考核评价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是健全完善维护稳定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把维护稳定作为政府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突出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维护稳定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当前维护稳定形势任务需要,除保障涉稳部门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外,各级财政可按财政支出总预算2%的比例,将维护稳定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维护稳定工作重要设施配备、重点项目建设、重大任务投入等。

(二)着力推进社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改革创新。着眼从决策源头上减少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全面推行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列入各级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的各类敏感问题。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是:重大事项决策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风险性、社会认可性等;风险评估的主体是:实施重大项目或重大决策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评估对象,进行风险分析预测,形成专项报告,主管部门审定,做出评估结论。风险评估的结果运用要求是:依据稳定风险评估结论,对评估事项做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

(三)着力推进维护稳定预警研判机制改革创新。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领域,充分发挥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重要职能,创新情报信息网络收集机制,布建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创新情报信息专项奖励机制,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特情耳目提供的准确、完整、有效的预警性信息,分级分类进行奖励,确保情报来源和信息质量;创新情报共享研判机制,政法综治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国安、统战、宗教、外事、人事、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预测维稳走向和趋势。在信访领域,推动建设完善市、县、乡、村信访信息预警中心(站、点),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加大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依托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快速、准确、全面、连续的信息预警机制。在社会应急管理领域,积极采取现代化监测预警手段,不断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信息研判。在舆情监管领域,以网上舆情预警研判为重点,由各级网络文化管理办公室会同公安、电信、信访、有关网站等单位,定期对网上舆情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四)着力推进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建设。重点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配合机制建设。二是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和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阅批人民来信、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市和各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制度,探索建立信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机制,将信访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由油、地、军、校负责人参加的“三跨三分离”信访案件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三是加强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建设。按照“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信访、公安、武警力量一线处置,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明确具体工作责任,特别是配备专业化的特警应急队伍。

(五)着力推进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公安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用3年时间,建成集中接警、指挥有力、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调度中心(含辖区内滨海公安局范围)。二是积极推进区域治安管理机制改革。按照“政府管理社会、企业管理生产”的基本原则,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强与油田沟通协调,把原由滨海公安机关管理的油田职工生活区、改制后从油田剥离走向社会的油田改制企业、已移交地方管理的原油田所属的学校和医院的治安管理任务,由滨海公安机关移交地方公安机关承担。三是积极推进以“打黑除恶”为龙头的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体、政法各部门密切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配合支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四是积极推进“平安城市”基础项目建设。利用两年左右时间,综合应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手段,建成集地理信息、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模糊识别、访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五是积极推进治安巡逻防控机制改革。大力推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模式,配齐配强社区(农村)警力;按照每社区3名以上、每行政村1名以上的标准,政府出资招聘保安队员,辅助社区(农村)民警开展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加强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实施旧区技防设施改造,新建居民小区一律严格执行建设部、公安部《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技防设施与居民小区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同投入使用。六是积极推进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把出租房屋管理纳入政策、法律的轨道。在出租房屋集中的社区,设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暂住证办理、流动人口信息登记、纠纷调解等服务。七是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创新。在加强对矫正对象进行常规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矫正对象等级评定、分类管理制度。八是积极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互动机制、青少年信息收集机制、青少年犯罪专审机制。

(六)着力推进基层单位内保工作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中的综治机构。积极推动规模民营企业、“两新”组织设立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设立治安综合治理联络员。二是推行等级化管理制度。按照基层单位的性质规模、重要程度、安全防范类别要求,把基层单位内保工作划分不同等级,实行等级化管理。三是探索建立内保工作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经济利益调节为杠杆,由综治部门协调经贸、财政、银监等职能部门,建立企业内保工作与企业信贷资质评定、专项资金支持等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七)着力推进舆情管理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健全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网上接受举报求助、网下推进问题处置的工作机制。三是扩建舆情监控平台。一方面,可协调租用省委外宣办委托山东新闻网开发的网上舆情监控软件,对我市及国内外重要站点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自动搜索监控;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可在原有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扩容。四是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工作预案;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公开发布权威信息。

(八)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机构特别是县级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和充实工作。二是完善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三是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推行企业安全承诺;建立落实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重大事件企业“黑名单”公告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自我约束机制。五是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管理机制。规范举报信息处理机制,加大举报信息的核查处理力度。完善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制度。六是完善重点领域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重点是建立政府出资保障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利用3年左右时间,对全市路基宽度超过15米的双向四车道以上公路、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全部规划建设交通安全隔离护栏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设施。七是完善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和落实事故通报、事故结案和事故责任追究报备、事故案例评析等制度,推行事故调查组负责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九)着力推进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涉灾部门设立单独的应急管理机构,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工作力量;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应急平台的完善和提高;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东营市应急志愿者服务队组建方案》,条件成熟时组建我市应急志愿者救援队。

(十)着力推进维护区域稳定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油地军校维护稳定工作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深化“六联”工作机制。随着下一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应超前研究、主动协商,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周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所覆盖市、县的维护稳定工作“双边”或“多边”沟通协作机制。

九、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保障措施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每个阶段的任务也不一样。当前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点应当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内在要求,是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需要多做宣传发动,深化思想认识,加强对相关领域重大问题、重要关系的研究,增强我们对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紧迫性、自觉性,减少盲目性、片面性。这一点要务必成为全 党、全社会的共识。

(二)加强研究,推动创新。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总结、梳理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对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研究,以利于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研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安宁有序;要重视对社会管理体制环境的研究,为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的研究,能否在理论上进行突破,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体系。

(三)理清思路,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如何尽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可等待观望,要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搞好配套、有序推进。

第四篇:提高和改进基层组织生活质量创新

南礤村提高和改进基层组织生活质量,

提高党员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内容、方式创新,是提高组织生活吸引力,充分激发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党员素质与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大举措。作为市委组织部指定的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试点单位之一,南礤村积极创新党的组织生活,以党建工作促进农村工作科学发展。为切实加强与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工作,南礤村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求真务实地着力抓好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有效的促进了我村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健全机制,组织生活创新工作指导思想明确

为使组织生活创新工作体现先进的要求,在推进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工作中,突出重点。把组织生活内容的创新与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与业务研讨、党员技能培训及单位集体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市委提出的“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以及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结合起来,整体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一是我村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基层党的组织生活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围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适用时代要求的组织新方式,提高党员的学习实践能力,加快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创新发展。同时设置多样化的组织生活内容,开展适合党员特点的、富有生气的活动,努力实现“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转变;二是为切实加强对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陈生请任组长的组织生活创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创新工作的全过程;三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组织生活活动形式,贴近实际,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活动,确保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同时积极探索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适应时代要求的组织生活新方式。变单一为多样。变学文件、读报纸为主题式研讨、典型事迹演讲、观看电教片、等多样性学习,使组织生活更丰富多彩。

二、注重实效,组织生活创新工作成效明显

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是对当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开展这项活动,既体现了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党员的先进性,同时又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也有极大的帮助。为把该项工作抓好、抓落实,在大力推进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中,我村着重抓好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按照新党章要求,坚持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半年给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上一次党

课。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效的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力,推进了农村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如在组织党员学习中,我村支部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方式,要求党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其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党建网站等宣传媒体,着力构建党员学习组织生活新平台。如为扩大学习宣传效果,我村支部要求党员通过网络、网站和其他媒体,积极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第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党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如今年“七一”建党节前,我村支部根据党员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的表现,推荐了一名县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一名优秀党员,另有十名优秀党员受到了农村的奖励。第四是变灌输为互动。在组织生活时安排党员轮流发言、互动交流,让党员们感到每个人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在互动中共鸣共进。。

创新是动力,创新才有发展。由于工作开展扎实,领导到位,措施得力,使得基层党的组织创新工作在我村党员、领导干部中收到良好效果,形成了领导干部重调研、党员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组织生活制度化的创新格局。通过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对创新工作的认识,提高了执政能力的执行力,增强了组织生活创新的意识,推进了农村党建工作上新台阶,;通过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党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

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

新闻副标题标签

2008-5-5

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运用典型推动各项工作,是我党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帮助和领导下,我们始终把典型宣传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抓手,坚持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了一批闪烁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事迹真实、形象朴实,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市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和时代特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市典型宣传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把握典型的客观性,创新典型发现机制

手中有典型,胸中有全局,典型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对典型的发现和抓取必须规范化、系统化。济南市高度重视典型的发现和抓取,要求各个行业、部门都要注意发现和抓取自己的典型,并把这一要求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全方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认识上的到位和制度上的保证,使全市上下都把发现和抓取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逐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和一些突出特点:一是建立了典型宣传储备库。根据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通过重要典型随时上报、每月集中上报和每季度召开典型宣传联席会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总结典型。目前,分行业、地区建立的典型储备库,丰富优化资源,强化动态管理,增强了典型选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储备各类典型1000余个。二是建立完善了推荐机制。组织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自下而上,通过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审查等程序,把那些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先进典型推荐上来。同时,我们利用舆情信息通报点、宣传信息上报点,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宣传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干部群众对典型宣传工作的反映,做到了重大典型随时上报。全市宣传系统每年2月、8月定期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典型,反映基层单位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新闻单位及时发现上报典型。要求市属媒体在新闻采访中发现的重大典型,及时上报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采访。

二、把握典型的先进性,创新典型培养机制

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是要为时代树立旗帜,为群众树立样板。先进典型的培育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总结出先进典型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提炼”出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主题,给典型注入“精、气、神”,以感染引导和鼓励人们自觉自愿地跟着先进典型前进。多年来,我们每推出一个重大典型之前,都抽调专门力量,做好充分调研、考察、分析、论证,从时代要求出发,从典型各自的成长环境、突出事迹和个性特点出发,深入挖掘典型的本质内涵,多角度、多侧面地提炼、升华先进典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确保了典型鲜活的生命力。如对济钢的宣传,我们先后6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及时传达省、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研究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全面分析济钢的成功经验,最终把济钢这个典型定位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对泉城义工的宣传,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召开由专家学者、义工代表、社区工作者、新闻记者等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帮助其提炼精神内涵、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将泉城义工先进事迹定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典型;对“铁血刑警”刘克、“泉城女侠”张业爱、“人民好医生”刘传河,着力提炼其鲜明时代特点的奉献精神和义勇精神。正是在总结提炼典型的过程中突出了鲜明个性,典型的时代特色和精神价值得以凸现,其生命力、影响力得以彰显。

三、把握典型的多样性,创新典型宣传机制

典型宣传过程是多种资源、多种手段整合的过程,也是典型精神再挖掘、再升华的过程。典型一经确定,即采用各种形式,多层次、立体式、高密度进行宣传,形成典型宣传的强势。一是拓展载体,建立典型宣传平台。在济南日报、市电台、市电视台、济南时报、舜网统一开辟“劳动者风采”、“先锋颂”和“典型在线”等典型宣传专栏,分类、分批对各级各部门推荐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开辟的三个专栏,既注重发挥了市属主要新闻媒体的作用,又调动了生活类报刊的积极性;既注重发挥了传统媒体的作用,又借助了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格局。去年,三个典型宣传栏目宣传各类典型100余个,已成为济南典型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靓丽品牌,得到社会认可。二是打好“组合拳”,强调常规方式与新颖手段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地典型宣传,提高了典型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了典型的社会影响。去年,在对泉城义工典型宣传工作中,在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实现了中央、地方各级各类媒体的协同联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优势互补,平面宣传与立体宣传有机结合,宣传声势大、持续时间长,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三是对事迹突出、适合以报告会形式宣传的先进典型,我们精选报告人,锤炼报告稿,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如泉城义工、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企业带头人张才奎、勇斗歹徒的女公交司机李慧敏等事迹报告会,生动感人、催人奋进,深深感染、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

四、把握典型的实践性,创新典型带动机制

培养典型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践。能否推动实践,是衡量一个典型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典型在推动实践中的示范、导向和带动作用,必须创新与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学习效应”。组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的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现场会、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先进典型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如“学交警”活动、“学习济钢”活动等,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以典型为榜样,以创一流工作成绩为目标,努力改进自身工作,创造新鲜经验。二是注重“理论效应”。在山水、浪潮、泉城义工等典型宣传工作中,我们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讨,对典型产生的社会背景、精神内涵、基本经验、现实意义、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定位等,形成了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产生了许多理论成果,使典型宣传在“知其然”基础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使社会各界增强了学习运用先进典型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三是注重“实践效应”。我们在组织好宣传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干事创业争一流,在实践中深化对先进典型的体认。重大典型推出后,市里及时发出学习决定,在全市推广典型经验,变典型效益为济南效应,起到了树立旗帜、确立导向、推动工作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挖掘总结宣传了一大批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了典型宣传在唱响主旋律中的领唱作用。在典型宣传实际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抓好典型宣传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关系。始终坚持立足市情、服务大局,又着眼未来、引领发展,使典型宣传始终保持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势。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这一重大命题,我们适时推出了山水集团的“人本管理”、济南锅炉集团的“成本管理”和中国重汽集团励精图治、扭亏为盈、重铸辉煌的先进典型经验,起到了有力回答现实问题、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作用。

二是指导性与客观性的关系。典型的指导性,是典型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努力在透析典型的精神实质,把握典型的时代意义上下功夫。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我们深入总结挖掘、大力宣传了济南钢铁集团发展“循环经济”、浪潮集团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经验,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资鉴作用。

三是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先进性是典型的基本特征。我们坚持从时代的高度出发,发现和培养体现时代要求、具有突出事迹的先进典型。泉城义工、“铁血刑警”刘克、“泉城女侠”张业爱、“人民好医生”刘传河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全国、全省叫响,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典型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关键。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来推荐、评判和总结典型,从而保证了树立起的典型可信、可亲、可敬、可学,过得硬、站得稳、叫得响、推得开。

四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典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代表着共同的正确价值取向,又体现着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的鲜明特点。多年来,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典型宣传策划会,明确先进典型的标准要求,确定典型宣传的工作重点。同时,注重从不同层次、各个方面选树先进典型,使典型宣传更加丰满具体、示范性更强。近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推出了一批抓住发展机遇、锐意改革进取的先进典型,一批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群众的先进典型,一批立足平凡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一批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保持了典型宣传工作多层次、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上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政治下一篇:公交车调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