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应用的探讨

2022-09-10

近红外线扫描是诊断乳腺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利用红外线投射, 摄像机摄取图像及计算机分析等原理诊断疾病, 具有对人体安全、无损伤, 可反复操作, 诊断符合率高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社区妇女4400名, 其中, 乳腺增生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

1.2 方法及原理

1.2.1 方法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中, 首先对整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60岁的妇女建立妇女健康档案, 电话通知本人进行妇女健康体检, 包括双乳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应用近红外扫描诊断仪, 在暗室内进行, 被检查者取前倾坐位, 上身裸露, 距摄像机0.5~1.0m距离, 用探头探照乳腺各个象限及乳晕, 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

1.2.2 原理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 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 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 利用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 在图像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 血管影的变化原理来诊断疾病。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 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更具有特殊意义。

1.3 诊断标准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 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为浅灰、灰、深灰、黑绿、不均质的黑灰色5种色环。若出现色调倒置, 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 则表示异常, 共5种类型: (1) 血管异常像, 指病变处血管增多或增粗以及血管边界不清楚, 血管加压不易中断。 (2) 单发或多发的灰色吸光团块影。 (3) 外围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 (4) 实性黑色吸光团块。 (5) 血管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病变处血管增多, 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彩, 多为良性病变, 如炎症, 导管扩张综症, 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 由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2 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症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癌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月经前期有肿块的病例, 建议经期后5~6d复查, 并嘱其定期观察随访。

3 讨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由于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使乳腺疾病明显增高,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乳腺癌, 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项目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项目之一。红外线扫描仪的优点是: (1) 便携式机携带方便, 易于外出开展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 (2) 多方位操作, 灵活多变; (3) 可反复检查, 简便易行; (4) 无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5) 无放射性损伤、安全、可靠。

3.1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乳腺结构紊乱的非炎症非肿瘤疾病, 个体间不同年龄, 不同部位其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中双侧乳房不同象限乃至同一病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生体征 (形态, 质地) 因此该病具有个体性, 多样性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 约有75%以上的女性一生中曾经或正患有乳腺疾病。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毫无症状或仅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这类患者更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3.2 乳腺增生症的CDI图像表现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临床上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乳痛症型, 腺病型和囊肿型。

(1) 乳痛型以青少年女子多见, 大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 突出的症状是乳腺间歇性疼痛, 常与月经有关, 经前明显, 经后减轻, 可扪及双乳腺散在小结节, 质软, 有压痛, 多位于上象限, CD1图像表现为双乳腺均质透亮, 血管走向双侧相似, 可见云雾征或鱼网征。

(2) 腺病型是乳管和腺泡增生, 临床上可扪及类似乳癌的肿块, 但CD1下肿块区无明确灰影或淡淡的灰影, 小于或等于扪及的肿块的大小, 多位于乳腺上象限, 可发生在一侧, 也可累及两侧, 边缘联清, 与周围组织稍有固定, 有弥漫性痛, 无异常血管改变。

(3) 囊肿型多发生于40岁前后, 早期有乳腺疼痛和触痛, 囊肿形成后疼痛消失, 可扪及不规则肿块或多囊性结节, 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影像, 含清液体单个囊肿CD1表现为肿块区中心高度透亮,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光滑、无血管异常。多发性小囊肿影像表现为肿块区灰影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 似棉絮状, 灰影大小与肿块相似, 无血管改变。

红外线扫描仪的临床诊断总结。

(1) 凡是社区妇女经临床问诊触诊后, 应首选红外线扫描仪进行辅助检查。

(2) 近红外光扫描对乳腺增生检出率高, 可单独使用, 少数有较大密实伴有结节者应做综合检查。

(3) 乳癌患者可先行红外线扫描, 典型即可诊断。病灶较深且小或乳房大而密实者应结合B超综合检查。

(4) 病灶在乳房根部近胸壁上者, 应首选B超、CT或磁共振检查, 红外线扫描及钼靶X线摄片因达不到病灶无法使用。

(5) 良性肿块可用红外线扫描加B超综合诊断。

(6) 哺乳期乳腺一般不用红外线扫描仪, 因光束不能穿过含大量乳汁的乳腺, 图像呈一片漆黑, 哺乳期发现肿块时应尽量吸干乳汁的情况下使用B超、钼靶X线片及CT综合诊断。疑有乳腺癌者须断奶后再检查。

(7) 对乳头溢液、溢血、外伤血肿等其他病症均应结合使用以上设备。

总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乳腺疾病是社区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而乳腺癌, 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晚期死亡率高。应用近外红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的普查,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 特别是乳腺癌早期诊断, 予以健康教育, 健康干预, 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在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4400名社区妇女建立妇女健康档案, 应用近红外扫描诊断仪, 在暗室内进行检查, 被检者取前倾坐位, 上身裸露, 用探头按照乳腺各个象限及乳晕, 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癌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结论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 特别是乳腺癌早期诊断, 予以健康教育, 健康干预, 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乳腺癌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近红外线乳腺扫描 (CDI) ,社区妇女,乳腺疾病,CDI图像

参考文献

[1] 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73.

[2] 阐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1.

[3] 张军.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25~26.

[4] 张儒秀, 石俊.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7) :75~76.

[5] 易梅, 程绍玲, 李冬梅.钼靶、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8) :87.

上一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师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效能研究下一篇:浅谈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